地学文化动态第七期

文化沃土

 业精于“勤”  盛于“新”

——记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成效

 (庄育勋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文化建设是一个单位的软实力。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建设是引领职工的精神指南,是凝聚人才的磁场,是增强竞争力、影响力的无形力量,是促进创造力和发展能力的源泉,是满足职工思想需求的保障,是管理工作的思想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最重要、最深刻的社会转型历史阶段,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潮与经济转型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地质工作者们在思想理念、人生意义、价值观等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索、困惑乃至彷徨。作为科研单位,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同样具有知识分子密集,职工职称高、学历高的特点,职工思想深刻积极,敏锐细腻,自我意识强,更易产生和接受新思潮、新观念。这些都对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此历史条件下,科研单位要进一步聚人心、带队伍、强管理、增实力,探索和加强单位的文化建设势在必行。而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坚持念好“勤”字诀,在文化建设的测试中夺得高分,并不断创新,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一、勤学善思,夯实思想基础

文化建设与方方面面的工作有关,渗透在各个工作环节。因此要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监督检查,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测试中心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塑造人,以中心的发展目标凝聚人,以改进职工生活温暖人,以加强民主管理满足人,以系统制度规范人,以公平竞争激励人。同时,从思想价值观教育、培育入手,以制度建设作保障,领导率先垂范,通过改进职工生活、引进竞争机制促进文化建设的开展。

1.统一理念,塑造灵魂思想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测试中心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倡导全体职工树立“奉献社会、奉献事业、奉献行业”的核心价值观,建立“务实、严谨、创新、有序”的测试精神,坚持贯彻落实“职工与中心共发展,职工与中心同辉煌”的文化理念。培育干部职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则是测试中心长远发展的基础和灵魂。干部努力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廉洁奉公、厚德包容;职工做到淡泊名利、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团结协作、乐于奉献,使测试中心成为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优秀团队。

2.明确目标,凝聚人心通过2011年调研和全体职工的讨论,大家对测试中心的中长期规划发展目标和建设风清气正型、团结和谐型、务实高效型、创新进取型、整洁有序型“五型”单位的总体目标形成了共识,激发了全体职工的工作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建立中心与职工共发展、共命运的理念,实现中心与职工共发展、共辉煌的目标。

3.树好学风,带好队伍在当前学术界,还存在急功近利、学术浮躁,片面追求文章数量,对成果水平夸大其词甚至学术造假,以及缺少合作意识、文人相轻等现象。对此,要大力提倡职业道德,使科研人员能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既要提倡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更要继承优秀的学术传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坚持科学求实,不沽名钓誉,杜绝学术上弄虚作假、自欺欺人的行为。要大力倡导团体精神,鼓励交流、合作与竞争,鼓励探索兴趣,激发创造灵感。坚持只求实,不惟上,不惟书,不人云亦云,彻底铲除学术腐败的根苗。

在测试行业经营方面,长期的计划经济导致职工市场意识、用户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工作中强调建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树立严谨认真的质量理念,让每一个样品、每一个数据都体现出严谨、严肃、踏实、刻苦的地质科研精神。

二、勤问善取,增强执政本领

1.合理用人,正确导向。用什么样的干部是一个单位思想作风的导向。用一个好干部,树立的是正气,是踏实进取的工作作风;用一个心术不正的干部,则会导致和助长一个单位的不正之风。测试中心用人一是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有德无才,平庸无能;有才无德,则可能存在重大隐患。二是坚持看主流、看本质、看大体,不求全责备,用人所长,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坚持改进和完善用人制度。坚持制度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

2011年,测试中心采取“一公开、三推荐、一陈述”的方式开展了全员竞聘工作。通过竞聘,中层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考验和锻炼了干部,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内在动力,增强了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各岗位工作形成新思路、新气象、新面貌;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了两名相关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为测试中心人才引进开辟了新的途径,促进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的建立,促进了干部职工得到公平、全面的发展,促进了以德为先的用人理念和作风导向的形成,对测试中心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产生了深远影响。

2.完善制度,保障发展。管理制度是文化建设的保障。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经济时代,科研单位还存在许多“粗放式”管理、人浮于事的情况。要改变这种状况,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责任,完善制度,明确标准,落实到位。测试中心按行政管理、干部人事管理、财务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物资设备管理、外事管理、检测管理、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会与职代会等9个系列系统制定、完善了43项制度。这些制度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使想干事的人知道怎样干,不想干事的人知道必须怎样干。2012年,测试中心开始细化岗位职责、制定并实施检查、考评、奖惩办法。

3.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文化建设的新趋势。测试中心积极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决策权、监督权。一是构建通道,广开言路。建立中心管理者与员工畅通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平台。开展职工与管理者定期、不定期谈话交流机制,倾听员工意见;建立职工电子论坛,针对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党支部、工会、共青团及时了解职工意见。二是民主管理,表达意愿。测试中心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职工竞争上岗、干部的聘任、制度建设、大额经费的使用等重大事项都要经过全体职工讨论,确保重大问题决策科学、民主、正确。如任用干部必须首先经过全体职工的民主推荐,项目负责人的确定要经过学术委员会的竞争性选拔。三是民主监督,约束权力。对干部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民主测评;中心的事务通过文件、通知、电子屏、意见箱、电子信箱等各种途径及时向全体职工报告等,力求公开、公正、公平。

4.创先争优,力求实效。除了根据上级要求开展的规定活动外,测试中心围绕突出问题,设计抓手,开展有特色的创先争优活动。2011年,开始针对存在的工作纪律松懈,办公室、实验室“脏、乱、差、挤”的现状,开展了整顿会风、整顿工作秩序、整顿工作作风,争创“红旗办公室”、争创“星级实验室”、争创“先进处室”的“三整顿、三争创”活动。通过插红旗、亮黄牌等活动,测试中心形成了工作积极主动、雷厉风行,纪律严明及环境整洁有序的良好面貌。测试中心还积极培育典型、激励上进。每年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先后表彰10名巾帼建功标兵、10名优秀青年、10名优秀党员、2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1个优秀党支部。

5.运用科技,项目廉洁。多年来,测试中心十分注重廉政教育,在思想上时刻保持警钟长鸣。重点完善了廉政责任制,分析、排查、加强监督廉政风险关键环节。项目经费管理是科研单位廉政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关键。抓住了项目经费管理,就抓住了科研单位廉政工作的“牛鼻子”。测试中心应用电子信息网络技术,自主设计研发了“项目经费管理平台”。20107月投入使用以来,项目管理流程严谨、程序透明、依据明确、职责分明、监督有力,实行动态监控,快捷方便,彻底改变了之前项目管理的随意性,堵塞了违法、违纪的管理漏洞,确保了国家资金的安全使用。该系统在科研项目反腐方面实用、好用、管用,多次在上级财务检查和审计、巡视中得到高度评价;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在对测试中心廉政惩防体系建设检查评估时给予其“优”的评价。

三、勤察善用,提高“幸福指数”

测试中心秉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理念,发挥职工的才能,关心职工成长,使职工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针对每个职工的特点和个人兴趣,用其所长,请专业人士为其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开展学术交流,开展野外地学知识培训,组织拓展训练等。

测试中心还不断提高员工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职工的“幸福指数”。把员工工资、福利待遇的提高作为每年的重要目标。测试中心积极推进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了现行的绩效津贴分配制度办法,提高了职工收入,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努力为职工谋福利、办实事。针对办公室十分拥挤的问题,对部分办公室进行了改造,尽力改善工作条件,绿化美化环境;大幅度提高了有毒、有害实验保健费;为职工配备了野外服装;在获得上级考核奖、科技创新奖、安全奖等时,对全体职工进行奖励;对职工生日、结婚、女职工生育等进行祝贺,对住院和失去亲人的职工等开展慰问。

测试中心还增添了必要的文化娱乐设施,开展声乐、乒乓球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着力活跃文体生活,营造快乐、宽松、健康的工作、生活氛围。下一步,将编制一本文化手册、建设一个中心发展成就展览馆、制作一部宣传片、完善一个文化建设网络平台。

四、勤政善谋,彰显文化效应

测试中心在大量调研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2011年完成了《测试中心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国土资源地矿实验室业务发展建议》。确立了以下基本定位与目标:在测试技术方法与应用领域实现一个创新,坚持中心工作和行业工作、科研和测试工作两个并举,实施科技兴所、人才强所、管理创新三大战略,构建新技术新方法研发、标准化研究、权威分析测试、技术推广培训四大基地,为地调科研、地质找矿、测试行业、社会、主管部门提供五个服务,实现人才、能力、装备、管理、成果、作风六个一流。目前,测试中心的定位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已经明确,科研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工作紧张高效有序,工作环境整洁美观,职工精神状态积极向上,中心面貌风清气正。

测试中心的文化建设在不断推进中,其效应也快速彰显。2011年,职工收入比2010年增长大于30%,职工医药费下降24.82%,设备维修费下降46.06%。除了业务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外,测试中心还于2012年成功申请了环境地球化学实验室部重点实验室。在“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的基础上,2011年成功晋级“首都文明单位”。2011年经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组织考核,由“合格职工之家”晋升为“先进职工之家”。与测试中心合作的德国美因茨大学Werner E· G· Müller教授获中国政府2011年度“友谊奖”。2011年测试中心被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授予三星级(最高级)“计量诚信优秀单位”。测试中心研发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平台在2012年度局纪委书记座谈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得到了与会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好评。2012年测试中心党委被评为院创先争优优秀基层党组织;王晓红研究员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代表。

五、勤省善行,总结“高分”秘笈

1.高度重视。测试中心从历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及艰巨性,增强了开展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职工认同。测试中心原有条件差、底子薄,但全体职工发扬地质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加班加点,甘于付出,以文化促主业,大幅提升了科研创新能力和支撑服务能力。

3.注重实效。文化建设是长期的、长效的,与各项工作密切相关,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必须把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高度融合,精心设计新抓手、新平台、新载体,注重实效。

4.软硬结合。文化建设既要注重物质层面,如文化手册,文工团、宣传片等,也要重视制度层面的文化建设,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

5. 常态推进。结合测试中心实际,持续推进“风清气正型、团结和谐型、务实高效型、创新进取型、整洁有序型”的“五型”单位建设。


文化在行动

刘振江先进事迹报告会引起强烈反响

7月下旬,国土资源部直属事业单位在京连续举办多场刘振江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其直属单位、中国国土资源报社、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在京单位职工参加。报告会显示了国土资源先进人物巨大的号召力、影响力。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灵魂洗涤,要以刘振江同志为榜样,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立足本职工作,努力促进找矿突破。

刘振江同志是河南省有色地矿局地质一队水文地质专家,1961年参加工作以来,在河南、河北等地开发成井4860眼,成井率高达90%,解决了数十万人的饮水难题,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找水活龙王2011 727日,在前往打井施工现场途中,刘振江同志因交通事故不幸殉职,时年69岁。

点评:为水而来、因水而去的刘振江,他的生命与灵魂都已化作了水,润泽万物,感化人心。他挚爱着生养他的土地和人民,更用一生践行着自己的找水承诺,完美地诠释了地质精神。有人曾妄语,“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在年轻人中已经过时,只有老一辈地质人才会这么执着与奉献。大错特错!为何?从那一双双泪水满溢的双眼中,从一张张写满坚毅的面容上,从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言中,我们看到了青年地质工作者实现找矿突破目标的决心,看到了永不停息的地质先行精神。请允许我套用艾青的诗以表达心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事业爱得深沉……

找矿杯全国地勘业男子篮球赛即将开锣

日前,编者获悉,由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倡议,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地勘产业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的“找矿杯”全国地勘行业男子篮球赛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之中。该赛事旨在进一步增进国有地勘单位沟通交流,加强地勘文化建设,丰富广大地勘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地勘行业的凝聚力和职工队伍活力,促进地勘行业广大职工身体健康,更好地发挥国有地勘单位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的主力军作用。比赛将采取分赛区小组循环赛和各小组淘汰赛两个阶段举行,具体赛程正在制定中。

点评:地勘司举办篮球赛,不务正业?非也。万物皆相连,对于工作分散、流动性强、野外工作和生活较为单调,且“男子汉”过于富集的地质队伍而言,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为之补充精神动力的绝好体能饮料。这是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篮球技艺切磋赛,更是找矿人精神风貌的大会操。编者窃想,保不准下了篮球赛场后,惺惺相惜的找矿英雄们,就会自发额外召开一场场找矿技能交流会,一举多得,岂不乐哉。当然,若主办方在这方面也主动服务,增加些文化方面的内容,则更是锦上添花,让社会刮目相看了。

《为了共同的使命》感动国土资源人

由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主席陈国栋、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广西记者站站长陈国章撰写的报告文学《为了共同的使命》在中国报告文学会刊《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2年第六期和《大地文学》卷十刊发。该文描写了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与广西靖西县安宁乡国土资源所所长韦寿增之间为了共同的神圣使命而产生交集的感人故事,反映了国土资源人坚守心中信仰、坚守精神高地的高贵品质,刊发后引起了强烈反响。

点评:一个是位高权重、日理万机的部长,一个是人微言轻、默默奉献的基层所所长,常人会以为,若要两者产生交集,不知得跨越多少道层层递高的门槛。然而,感谢这篇精彩的报告文学,让我们了解到,事实上,无论是部长,还是所长,无数为国土资源事业奋斗着的卫士和勇士们,一直都是奋战在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不过是分工的差别。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使命、共同的信仰,坚守着同样的精神高地;因为,他们都是国土资源人。文学的魅力,正在于此。

第一届“河南新地矿之春”文学作品评选揭晓

近日, 河南地矿文联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第一届“河南新地矿之春”原创作品征集评选活动, 共征集到河南地矿局系统16个单位的诗歌、散文、小说、通讯等各类体裁的作品160篇,评出一等奖作品6篇,二等奖作品12篇,三等奖作品18篇。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地矿文化建设,宣传该局发展成果,展示河南地矿人的风采。

点评:规模不在大,有用则名;作品不在多,有才则灵。河南地矿战功赫赫,其文联也开始大展拳脚。成立文联,其宗旨就在于促进地质文化的发展,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河南地矿文联举办落地活动,实至名归;河南地矿的“笔杆子”们精神物质双丰收,可喜可贺。希望能多多听到其他地矿部门的文联或相关单位传出这类好消息,大家都行动起来,才能迎来地矿文化界百花争艳、分外妖娆的春天。

《黄河大恐龙展》在日本拉开帷幕

近日,甘肃地质博物馆与中日新闻社共同筹办的《黄河大恐龙展》在日本北海道札幌市拉开帷幕,37件珍贵恐龙标本受到札幌市民欢迎。《黄河大恐龙展》展出兰州龙、半月金塔龙等9种恐龙、4件鸟类实物标本,1件鸟类足印实物标本,1件早期哺乳类实物标本。此次展览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展馆采用声、光、电等科技,通过机器人恐龙的生动表演,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恐龙生活的年代、环境和特征,让日本市民亲身感受了一次跨越时空般的“恐龙世界”之旅。

点评:科普展览不稀罕,走出国门就惹眼。文化交流无国界。神秘的、跨越时空的“恐龙世界”之旅,从黄牙小儿,弱冠少年,到不惑之士,乃至花甲智者,又有谁不想体验呢?其实,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海外展出,都是让人们了解地球的历史,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地质故事。传播、分享,并共同感知,即文化之主旨。

(本期点评:崔熙琳)


徽志解读

中国地质博物馆徽志解读
(设计者  程利伟

  

中国地质博物馆创建于1916年,是中国成立最早、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地学博物馆,是全国重要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图标释义如下:

矿物和化石是地质类博物馆收藏、研究和展示的最主要内容。而水晶又是最具有代表性和公众亲和力的矿物。标志由水晶单晶的断面图形组合而成,具有三重具象意义——矿物晶簇、动物(恐龙)脚印和植物化石。

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三者组合成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标志采用与三原色相对应的红宝石、蓝宝石和祖母绿三种宝石的标准颜色组合为基本色,以此昭示博物馆广收博取的收藏宗旨和精品意识。

无论是矿物晶体还是古生物化石,相对于不休止的物质运动而言,不过是自然历史中瞬间的产物。然而,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自然遗存是人类开启自然之门的钥匙。标志采用非对称动感构图来喻示瞬间与永恒的内在关系,以发散、向上的平面构成图解“地博人”奋发图强的团队精神;象征着地博收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百花齐放,地博事业蓬勃发展。


文化人物

王曙1930-2012),笔名栗斯,原籍安徽太湖,出生于江西南昌。195010月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529月,转入北京地质学院地勘系学习。先后在长春地质学院、西安地质学校、陕西区域地质调查队、地质部、地质出版社工作,曾任中国地质学会矿相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地质学会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成因矿物委员会委员,中国宝玉石协会宝石鉴定师,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集学者、作家、摄影家、编辑于一身。

王曙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岩石、矿物学有较深的研究,尤其在晶体光学、矿相学、岩石鉴定及显微摄影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为地质科技和地质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热心地质科普事业,撰写了《矿物趣话》、《晶莹的宝石》等书,其中《晶莹的宝石》为茅以升主编的《自然科学小丛书》的其中一册,该丛书获1983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王曙先生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精深的研究和造诣,尤其是唐诗与宋词的研究,对陕西、河南的唐宋时代古迹进行过多次实地考察,写作出版了《唐诗故事》、《唐诗故事续集》、《宋词故事》、《新编唐诗故事集》、《宋词故事集》及《唐诗名句详解辞典》等著作,风靡海峡两岸。

王曙先生于今年4月逝世,本刊借此机会表示沉痛哀悼。

 

《地学文化动态》征稿启事

《地学文化动态》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党委和中国地质图书馆主办的不定期刊物,本刊以推动地学文化研究和地质行业文化建设为主要宗旨,力图为社会各界进行地学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平台,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发挥好本刊作用,现面向国内专家、学者诚征稿件,敬请各位不吝赐稿。

内容要求:

本刊以地学文化理论研究和地质行业文化建设类文章为主,主要设有传文达意、文化研究、文化人物、文化保护、文化在行动、文化推介、徽志解读等栏目,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就以上几个主要方面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并推荐到相关报社或期刊登载。来稿恕不退还。

联系方式:

1.通信地址:北京8324信箱《地学文化动态》编辑部,邮编:100083

2.电子邮箱:dxwh@cgl.org.cn

3.联系电话:010-66554913

4.联 系 人:崔熙琳

 

 

地学文化动态 DIXUE WENHUA DONGTAI

2012年第07期(总第07期)

 


    编:史                        联系电话:(010) 66554913

责任编辑:崔熙琳  章茵                联 系 人:崔熙琳

    核:薛山顺                          真:(010) 66554832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     电子信箱:dxwh@cgl.org.cn

    编:100083                      单位主页:http://www.cgl.org.cn

版权所有:© 2013 中国地质图书馆

联系电话:010-66554700  电子邮件:zxfw@cg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