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地调舆情2019年第35期(总第337期)
详细信息   来源:地学文献服务室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18日

 

 

地调舆情

 

 

2019年第35期(总第337期)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

主办

 

中国地质图书馆

20191018

目录

    焦点聚焦

h雪龙2”号首航南极破冰,开启中国南极考察新格局

    舆论关注

h习近平致信祝贺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开幕

h天然气水合物将开展第二次试采

h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9)六大看点

    海外舆情

h价值不输稀土 锂资源全球争夺战正在升温

h伊朗宣布发现大型油气田

h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全线贯通

    行业动态


焦点聚焦

l 雪龙2”号首航南极破冰,开启中国极地考察新格局。央广网1015日讯,15日下午雪龙2”号从深圳启航,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作为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将和雪龙号一起双龙探极,开启中国极地考察新格局。

此次科学考察的3大亮点:首次双龙探极开启中国极地考察新格局,成为常态化的考察模式。提升我国南极环境观测水平。此次考察将围绕南极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开展宇航员海、阿蒙森海等海域的海洋环境调查,拓展海洋观测网。深入研究南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和影响,进一步增强对南极的认知。实施绿色考察除常规科学考察之外,此次考察将进行考察站站区环境整治,严格按规定实施南极考察环境评价和管理制度,保护南极生态环境。

雪龙2”号破冰船的3大亮点:破冰能力更强雪龙2”号是全球首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可满足无限航区包括极区航行和作业需求。智能化程度更高。雪龙2”号搭载了多项智能化科考设备,实现船舶和科考的智能化运行和辅助决策。不仅可以满足科学考察、海底精细化测量及渔业资源探测需求,同时解决了极地冰区环境作业和大风浪天气下的科考作业的安全问题。机动性更强雪龙2”号配备了移动集装箱式实验室,可提高海洋科学考察的机动性。

专家观点:

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陆昊:极地科考一要突出国家重大战略方向确定计划任务,二要加强自然资源系统内外科学技术和队伍集成,同时要守好科考作业的安全底线。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本次考察以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为根本遵循,掌握南极变化对全球影响的趋势,提高我国适应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积极参与南极全球治理。将充分利用多种平台,通过多学科联合观测,实施恩克斯堡岛新站建设及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基建收尾及站区环境整治、常规保障、物资运输、工程建设、国际合作等工作。

自然资源部所属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雪龙2”号船长赵炎平雪龙2”号是一条以极地水域科学考察为首要任务、兼具极地考察站后勤物资运输能力的绿色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与雪龙号相比,雪龙2”号破冰能力和科考能力更上一层楼

36次南极考察队首席科学家潘建明雪龙2”号此次大洋考察将使我国在东南极海域的调查首次向西拓展至宇航员海。围绕气候变化,开展生物多样性、海洋酸化、微塑料、海底地形地貌、海冰变化、冰盖不稳定性等监测。   ​​​

舆情解析:该消息经央视、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腾讯、光明网及部分外媒等153家媒体转载400余次。其中新闻和app传播力度最大,占比分别为53.7%31.1%。部分媒体观点摘录如下: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015日: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首航南极,将与雪龙号一起开启中国极地考察新格局。

新浪网1016日:中国造破冰船雪龙2”号首航南极 开启双龙探极新时代。

中国海洋报1016日: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出征,雪龙2”号深圳启航首探南极。

人民日报1015日:雪龙2” 去南极破冰。(该消息经166家媒体转载488余次)

今日头条1018日:为了1000多亿桶油,国产极地考察船下水,没用核动力但技术更先进。

舆情解读: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极地资源对各国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极地科考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在未来能够获得相应的极地权益,我国十分有必要装备一款先进的极地科考船。

舆论关注

l 习近平致信祝贺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开幕。新华社1015日讯,习近平致信祝贺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开幕,强调:秉承互信互助互利原则,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海洋经济发展成果。

舆情背景: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蓝色机遇、共创未来为主题,吸引450余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将重点围绕现代港口建设、海洋高新技术与装备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热点领域,推出新技术成果,推进中外企业洽谈合作。

本次会议呈现三大特点:全球大咖论剑蓝色经济、打造海洋经济达沃斯盛会、8场专业论坛瞄准海洋前沿。

展览部分,蓝鲸1钻井平台、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洋二号卫星、天鲲号自航绞吸式挖泥船等一大批在海上各显神通的高端装备将亮相。

海洋油田开采和水下作业工程技术论坛围绕南海油气发展、深水海洋油气设施安装技术、国内水下生产系统设备的发展、数字智能新技术与油气行业新变革等议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全方位多层次交流,分享国内外最新技术成果和研究动态,促进海洋石油开采和工程技术的创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做好能源保障。

舆情解析:该消息由中国新闻网、央视国际、人民网、新浪、搜狐、腾讯、光明网、今日头条等264家新闻媒体及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报道745余次。其中近50%为新闻报道,微博转载达122次,占比16.4%

l 天然气水合物将开展第二次试采。中国海洋报1012日讯,目前,相关部门已做好天然气水合物第二次试采准备。圈定天然气水合物第二次试采矿体,在南海北部优选重点海域启动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先导试验区建设。同时,深化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理论和研发试采关键技术,丰富发展了天然气水合物系统成藏、“三相控制”开采理论,有效指导了勘查和第二次试采准备工作。

舆情解读:该消息是中国海洋报在解读《中国地质调查年度报告(2018)》中,海洋地质调查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试采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时提出的。腾讯、东方头条、今日头条、中国石油网、矿冶园、天天快报客户端等7个媒体转载12次。

l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9)六大看点。中国矿业报1017日讯,第21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9》全面介绍了2018年以来我国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绿色矿山建设、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等方面的新进展,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监督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矿业税费制度改革和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的新举措,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科技创新、地球科学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新动态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地质矿产合作的新成果。呈现六大看点:矿产资源家底进一步夯实、地质勘查投资进一步回升、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矿山生态修复进一步推进、政策法规改革进一步深入及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海外舆情

l 价值不输稀土 锂资源全球争夺战正在升温。新浪网1017日讯,近日,随着为锂离子电池开发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吉野彰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锂离子电池再次受到关注。锂离子电池的全球需求正在扩大,给原材料领域带来新的商机。除了商社和资源企业外,电池企业和IT企业等跨界企业也掀起错综复杂的争夺战。

争相出手 抢占先机。《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016日讯,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全球重要锂矿山霍布奇,2020年下半年启动生产的准备工作正在推进。日本软银集团认为,涉足从开采到冶炼业务的加拿大尼马斯卡锂业公司属于有潜力的投资对象,并对此进行了出资。该集团20184月投入约80亿日元,取得了尼马斯卡锂业公司的9.9%股权。对软银集团来说,这是首个矿山投资项目。该矿山的预计锂产量为3.3万吨,软银集团将长期直接采购最多20%

价值不输稀土 争夺正在升温。矿山投资此前一直由资源企业和商社承担,但在锂离子电池领域,跨界企业也开始直接采购原材料。推动他们采取行动的是原料分布不均这一问题。随着吉野彰获得诺贝尔奖,锂离子电池再次受到关注。包括废旧电池等在内,原料争夺也有可能升温。

舆情解读: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持续扩大,而主要原料的供给来源有限。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锂的全球年产量有所增加。产量占据首位的是澳大利亚,其次是智利和中国。而从储量来看,智利遥遥领先,其次是澳大利亚和阿根廷。

舆情解析:该消息由参考消息首发后,迅速引起媒体和网民的关注。中国新闻网、搜狐、腾讯、中国经济网、中国电子网等媒体迅速转载。新浪网转载16小时(101700:10-16:00)内引起3182网民参与评论,评论观点达133条。

热门网民观点摘录如下:

1.携手爱320118广东珠海:我认为中国应禁止锂矿石及稀土出口。为下一代积蓄多些资源。(该评论获1154人次点赞)

2.能量黑龙江黑河:锂电池原材料,未来发展全靠这个锂矿藏,中国应做好全球收集储备。(该评论获418人次点赞)

3.F1_cc北京海淀:应该重视锂电池的回收。

4.月色满空山123河北石家庄: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材料和技术应该成立国家战略研究控制中心。

l 伊朗宣布发现大型油气田。新浪财经1015日讯,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近日宣布,新发现一处大型天然气田,可开采的天然气和石油储量分别为19万亿立方英尺和3.85亿桶,将给伊朗带来400亿美元的收入。新发现的天然气田临近波斯湾,位于伊朗西南部法尔斯省,该油气田的储量与伊朗南帕尔斯气田近乎相当,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大天然气田。

舆情解读:近来,伊朗在能源开发领域动作频繁。伊朗官员曾多次公开表示,该国将继续推进能源发展计划。该消息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国内56家主流媒体报道了130余次。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非洲时报等都进行了报道。

媒体观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新油气田的发现将有利于伊朗度过美国经济制裁难关。

专家观点: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发展与工程事务部副总经理雷扎·德赫甘表示:勘测行动从去年夏天就已开始,伊朗有能力自行开发新油气田。“我们有能力运用地球物理学勘测技术,识别并开发更多国内未发现的原油、天然气储备,并将以此为伊朗增添国家财富。”

l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全线贯通。央视20191016日讯,中俄重大能源合作项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北段工程于16956分实现全线贯通,同时也实现了与哈沈、秦沈等在役天然气管网的互联互通。121日,该管道将正式接收俄气,到2020年将引进50亿立方米天然气,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将直接受益,这对东北、京津冀地区今年冬季天然气保供和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重要意义。

行业动态

²广安铜锣山地区地热勘探试验井再次钻获地热水资源。中国矿业报1014日讯,近日,广安铜锣山地区地热勘探试验井已钻获多层可开发利用的地热水资源。该井由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实施,设计井深2500米,在封隔上部须家河组第一层钻遇日出水量7200立方米的地热水后,于108日继续钻进至2149米,并在中下部雷口坡组与嘉陵江组两层都钻获地热水,日出水量6000立方米,孔口水温42度。该井三层地热水皆为承压水,孔口自流。

²大港油田陆相页岩油压裂工艺获突破。中国石油报1015日讯,大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研发的页岩油滑溜水连续加砂工艺实现首次成功应用,砂液比由之前的4.1%提高到现在的8.3%,标志着国内陆相页岩油压裂工艺实现了由段塞加砂方式到全程滑溜水连续加砂的新突破。


 

 

 

 

 

 

 

 

 

 

 

 

 

 

地调舆情DI DIAO YU QING

本刊物由地学文献信息更新与服务项目支持

2019年第35期(总第337期)

    编:雒毅

联系电话:(01066554979

编:陈晶

人:雒毅

本期编辑:陈晶 陈俊岚

电子信箱:zxfw@cgl.org.cn

    核:李淑英

单位主页:http://www.cgl.org.cn/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

    编:100083

送: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局机关各部室、局属各单位、部分地勘行业单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