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地学文化动态2014年第9期
详细信息   期数:2014年第9期(总第31期)    来源:综合研究室    发布日期:2014年9月25日

    


    


    
    
    

    

    

内部参考

                                                      


    

地学文化动态


    

2014年第9期(总第31期)


    


    


    
    
    

    

    

联合主办

  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党委


    

 中国地质图书馆                  2014925


    

 


    

 



    


    

格言警句


    

· 中国地质调查局廉政格言警句佳作摘选


    

文化研究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辉典范


    

——论杨衍忠精神的社会价值………………………陶雪琴


    

· 新时期地质调查队伍思想动态浅析…………………崔熙琳


    

文化推介 


    

· 2014年“全国国土资源优秀科普图书”荐评


    

文化在行动


    

    · 姜大明、强卫为《杨衍忠日记选》作序等5


    

徽志解读


    

· 辽宁有色地质局徽志解读


    

文化人物


    

· 陈国达



    

    

格言警句


    

中国地质调查局廉政格言警句佳作摘选


    

编者按:为进一步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营造廉荣贪耻的良好氛围,自201210月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了廉政格言警句征集活动,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踊跃参加,共征集廉政格言警句1363条,其中不乏警醒人心之语。故此,本刊将每期摘选部分佳句刊载,以资共勉。


    

修德立身品行赢天下,


    

恣欲纵行得意失终生。


    

——徐丛荣


    

花钱分清公私,用权掂量轻重,


    

交友区分良莠,行路辨别曲直。


    

——戴亚安


    

反思前车之鉴,腐败源于贪敛。


    

倡扬清风正气,廉洁守法争先。


    

——陈 


    

清心是乐,寡欲得福;清正为己,廉洁为家;


    

积善得友,公正成绩;勤政利民,兼具立国。


    

——宋民宪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


    

 


    

文化研究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辉典范


    

——论杨衍忠精神的社会价值


    

陶雪琴  江西地矿局九一五大队


    

在畅想中国梦的凯歌声中,一批又一批模范人物以他们的先进事迹奏响了一曲曲时代主旋律的赞歌,他们用实际行动演绎着、践行着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厚重绵长的时代模范人物谱上,江西地矿局优秀共产党员、赣南队高级工程师杨衍忠的先进事迹又一次在赣鄱大地乃至全国唱响,成为我们学习的一个典范。他用毕生精力,带病坚持编写的600万字地质找矿文稿、几百张图片无偿献给国家,献给党。杨衍忠的事迹感人至深,集中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在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的激励下所呈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境界,集中展示了新时期地勘行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成果,集中呈现了地质工作者弘扬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的时代风貌。他不仅是地质工作者的楷模,也是全社会的楷模。他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为我们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了光辉典范。


    

一、杨衍忠精神树起了爱岗敬业的品牌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珍视身边的典型,使之成为引领主流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


    

爱岗敬业是人们对待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一种积极态度,爱岗就必定会敬业,敬业就一定要爱岗,他们是一对孪生姐妹。一个人要想对社会有所贡献,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能很好的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把自己的每一个“岗”都“站好”。每个人的每个“岗”都“站”好了,我们的社会就不缺前进的动力,我们的社会就会是和谐温馨的大家庭。


    

杨衍忠在地质这个“岗”上,就竭力演好了自己的角色,唱好了属于自己的“一出戏”。笔者在整理杨衍忠34本日记本的过程中体会到,日记记录最多的是工作,是他的“岗”。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他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在杨衍忠1963210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去和高山峡谷作伴,去和那大自然作战,荒山荒村无有路,吃穿困难少人烟,高山挡不住鸟儿飞,困难挡不住地质兵。一定要吃得苦,要艰苦些,再艰苦些,这里没有矿,到别处找。我们就是这样工作的,就是我们天天搬家,如果能为人民找到矿,就值得,否则,我们的生活舒服一点,但没有找到矿,也是不愉快的!”正如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同志在《杨衍忠日记选》一书的序言中说的:“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一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真切地感受到一位地质队员对找矿事业的无限热爱,真切地感受到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博大胸怀。”


    

杨衍忠用毕生精力,演绎了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感人乐章。他在日记中写道:“党叫干啥就干啥,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全心全意把本质工作做好。”他17岁进入地质队,从此他把地矿事业作为终身追求。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为祖国、为人民找矿,就是我们的目标;能为祖国人民找到矿,找到大矿,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正是有了这份发自内心的对地质事业的热爱,他才乐此不疲、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把满腔的热情化为实际行动,坚持几十年收集地质、矿产等资料,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以每年30万字的速度与时间赛跑,用信念和执着,完成了爱岗敬业的伟大绝唱。


    

每一个岗位,每一份事业都很平常,甚至于平淡,但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得到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从根本上讲,世界上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爱岗敬业的结晶。离开对岗位的坚守,缺少对敬业精神的持之以恒,任何工作都达不到完美,任何社会财富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敬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伦理学家罗国杰曾经说过:“职业道德在道德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讲,职业道德是我国当前道德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对于改善整个社会风气,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可见,爱岗敬业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要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学习杨衍忠,以杨衍忠爱岗敬业的精神激励每一个人,鞭策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平凡的岗位做起,为社会贡献每一份力量,为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杨衍忠精神昭示了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在改革的征途上,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但同时,各种矛盾也进入了高发期,由此,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比较庞杂,发生了许多有悖道德底线的现象。这些现象和问题,对构建社会的和谐存在着一定的威胁。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杨衍忠的精神,就是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的一面呈现给了我们。杨衍忠的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为我们起到了一个传导作用、一个标杆作用。


    

在杨衍忠身上折射出来的和谐家庭、和谐同事、和谐邻里关系的美好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爱的力量。在1964210的一则日记中,他这样写道:“此次春节期间,我参加保卫值班工作。我组周星晨、毛细明、杨美琴同志利用节假日回家,给他(她)们解决了一些困难,将领的半月工资全部借给了他们,我很愉快。虽然春节期间,我身边存钱很少,但只要节约用钱就够了。……我已经89年未在家中过年,每逢春节,难免想起父母与家人。”一篇篇日记,就像一幅幅鲜活、感人的画面,催促我们用实际行动创建和谐美好的生活。


    

当前,我国现实生活中有着极端自私的倾向,甚至沦丧了道德底线,违背法律的尊严,比如,残害、拐卖妇女儿童案件频发,毒奶粉、地沟油的出现,我们还经常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为了一些小事互不相让,自私自利,甚至大打出手。在一系列破坏社会和谐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杨衍忠精神就像生活中的一泓清泉,荡涤了我们心底的一切污浊;他的精神告诉我们要守望相助,引领我们为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


    

三、学习杨衍忠精神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杨衍忠的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在学习杨衍忠的同时,要把感动化为力量,在行动上向他靠拢。


    

向杨衍忠同志学习,要从自身做起,见贤思齐、从德向上;要牢固树立实干立身的进步观,坚决摒弃对工作冷淡厌烦、应付了事;要杜绝图清闲、怕麻烦的消极思想。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梦正在逐步实现,地质工作者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强。我们一定要以杨衍忠为榜样,为江西地矿事业,乃至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地质行业是个艰苦行业,是国家建设的先遣兵,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杨衍忠,无论面对任何艰难困苦,都选择执着坚守、爱岗敬业,充分实现个人价值,与大家一道共同创建和谐社会。


    

杨衍忠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党叫干啥就干啥,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全心全意把本职工作搞好。”正是有了这份对党无限的忠诚、对地质事业的无限热爱,杨衍忠才乐此不疲、毫无保留地把人生奉献给了地质事业。


    

当今社会,有很多年轻人吃不了苦,做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杨衍忠的精神成了当今社会的一面镜子。他勤勉敬业、鞠躬尽瘁的价值追求,正是建立在实干之上的。要想干好本职工作,就要热爱本职岗位。“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既然选择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就要真心地热爱,把本职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经营,只有这样才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岗位中去,才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担当起重要的责任,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


    

杨衍忠同志是我们身边的“红色基因”,是一笔无形又宝贵的精神财富。总之,我们要以他为标尺,既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创新精神,更要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处处强化责任意识、尽心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国家的和谐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新时期地质调查队伍思想动态浅析


    

崔熙琳 中国地质图书馆


    

地质调查队伍是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加强地质调查队伍建设是实现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题中之义。而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营造人才价值环境的有效方式。加强地质调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地质调查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地质调查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地质事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迫切需要推进地质调查队伍的思想建设,为实现地质调查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一、思想政治工作进展及职工基本思想现状


    

近年来,地质调查局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工作,开拓创新,完善机制,突出特色,丰富载体,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地质调查局系统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作为整改任务之一,紧抓落实,有力助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如充分发挥发挥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的示范作用,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开展;开展各类特色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营造创先争优,比学习、比技能、比服务的热潮,开展“百分制”竞赛、读书交流等活动,扎实推进“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持续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抓好党风廉政教育等,使思想政治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取得了实效。地质调查队伍的思想状况有了很大改进。一是提高了思想认识,坚定了理想信念。干部职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得到提升,责任感、使命感明显增强。绝大多数干部职工对工作作风方面的不足、对事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改进作风、破解难题、促进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增强,能够下定决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潜心业务,创造一流的地质调查工作成果。调查显示,地质调查局系统80%以上的受访职工非常关注地质行业发展前景,认为通过努力可以实现中国地质调查局“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的目标;90%以上的职工认为“事业立局、业务兴局”符合地调局的特点,对地调局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86%的受访职工表示能从本职工作中体会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地质调查队伍凝聚力较强。二是转变了工作作风,践行了求真务实。通过“弘扬三光荣精神、遵循两个规律”,提升服务水平,广大干部职工传承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着力解决艰苦朴素精神淡忘、学风文风浮躁、潜心钻研业务不够、真抓实干劲头不足等问题。广大干部职工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考虑问题、作计划、部署任务更突出了求真务实,说实话、重实干、求实效的风气越来越浓厚。


    

二、职工思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然而,地质调查队伍中仍有部分职工存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的思想问题,且逐渐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个人发展乃至地质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普遍性问题


    

第一,对地质行业发展前景和自身发展存在思想顾虑。面对多元化的市场经济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面对地质行业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部分职工信心缺乏,对于地质工作是将保持原有方向前行还是彻底转型,是继续保留事业单位性质还是走企业路线惴惴不安、摇摆不定,对于可能存在的改革产生畏难心理,固守既定模式,害怕改革和创新,甚至认为“地质工作将再次进入萧条期”,同时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缺乏理性思考,尤其是转制单位的职工,处于单位身份不明确、业务定位不明晰的困惑和矛盾中。第二,对地质事业价值理念的认同感不强。一些职工认为,受地质工作业务性质限定,国家公益性的地质调查单位,从事基础地质工作需要长期坚守,短期内获取成就的可能性较小,与省市从事地勘工作的单位相比工资待遇(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同时,对于从事的基础性地质工作缺乏相应的成就感。这反映出部分职工未能正确认识基础性地质工作的性质和贡献,职业认同感和岗位自豪感较弱,地质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有所缺失。调查显示,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属28家单位,由于所处地域分散,业务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互动沟通较少,尤其是部分单位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各自为战,水平参差不齐,凝聚力较弱,有部分干部职工尤其是京外单位职工对地调局的整体归属感不强。第三,对于现有的地勘单位管理体制机制存有不满情绪。调查显示,一些职工认为单位的管理体制机制缺乏活力,难以激发职工的职业发展积极性。激励机制、分配机制僵化固化,年轻科研人员的评级制度和行政制度不完善,排资论辈现象严重,以致于出现了两极分化,一部分人工作任务繁重,一部分人却拖沓敷衍。管理部门与技术部门、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甚至存在对立情绪。第四,部分干部职工理想信念缺失。部分干部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有所松动,甚至出现偏差,政治信念、组织纪律观念淡化,求利欲望强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有的人甚至以权谋私、行贿受贿、腐化堕落。在业务工作中,科研技术人员存在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个人利己主义倾向比较明显,唯学历是用,学风漂浮、作风虚浮、人浮于事,沉陷于项目管理工作,不太注重在基础岗位的实干,逐利、争位现象严重,丢掉了基础科学钻研的精神和劲头,唯“项目论英雄”,一味追求短期成果效应,忽视了地质工作的本质特性与内涵。第五,部分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不认可,存在抵触情绪。不少职工反映,业余时间职工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缺乏凝聚力,团结协作的氛围不浓;思想问题的解决途径不畅,对于职工的感受和意见较少考虑,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仍比较单一,工作方式方法陈旧, 适应不了新形势,甚至还有部分职工认为单位根本就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或者没开展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经济轻思想政治、重业务轻思想政治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不同结构分类的职工思想现状呈现不同特点


    

首先从年龄结构上看。青年职工普遍面临收入较低、住房成本高涨、子女入托上学难等问题,生活压力过大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热情。现有的人才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对青年职工系统的业务培训、职业道德培训、职业发展规划等需要进一步加强。青年职工发挥特长、接受锻炼学习再教育和培训机会较少,缺少如出国交流、优质培训的深造等机会。部分人仅把现有工作当做谋生手段,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强,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不明确。中年职工方面,虽然承受的住房及生活成本压力较小,因大多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或者专家领导,行政工作及科研任务均十分繁重,压力极大,精神长期紧张,很容易出现亚健康问题,甚至导致身体透支、疾病缠身,身心健康状况堪忧。离退休职工方面,离退休职工更多关注离退休待遇保障,身心健康问题等,对于组织生活的参与具有很高热情。但目前受人力、经费、政策保障限制,离退休职工健康状况差异较大,居住分散等影响,思想政治工作难度更大。


    

其次,业务分工不同导致思想现状差异。对于管理岗位职工来说,政工队伍配备弱化,人员队伍下降且多处于兼职状态,工作繁琐繁重,分身乏术,缺乏工作积极性;部分政工干部专业水平有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处理相关棘手问题上感觉吃力,摆不正位置,产生“应付”心理。有的单位领导轻视政工队伍价值,对政工职称评聘及待遇执行标准不一,政工队伍的考核评估体系操作性不强,评估结果失衡,政工干部自感价值不被认可,上进心受挫。同时,管理岗位职工也存在职业发展较为固化和单一、上升空间不大、发展方向受限比较多等问题,从而在思想上对于职业发展前景缺乏信心。对于科研业务职工来说,近年来,科研人员流向行政管理岗位趋势明显。得到提拔本来是好事,但优秀的科研人员从事行政管理岗位后,缺乏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对科研和核心业务工作的保障,甚至出现了人才“浪费”现象。同时科研单位也面临着管理行政化倾向日趋严重的问题,行政干预较多、过细,管理机制较为僵化,使科研院所陷入行政化的泥潭,这种现象不仅让科研院所失去活力,更对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产生不良影响,不断加重的“行政化”已经成为制约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桎梏。激发科研技术人员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和财务报销制度的相关规定多有限制和矛盾,耗费时间和精力,科研人员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此外,“官本位”思想造成科研人员科研目的功利化,一些科研人员通过科研来展现和推销自己,以此作为走向“仕途”的资本,造成科研人员科学创新的消极化和科技创新氛围的僵化。对于野外一线职工来说,长期身处艰苦的野外一线,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缺乏活动经费和政策保障,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思想上寂寞苦闷,身体上的各种不适应,身心健康需要高度关切和重视。据调查,目前地质调查局系统内各单位野外党支部的建立情况参差不齐,开展组织生活的条件较差,缺少必要支持,党员的组织生活权利得不到保障,党员发展名额少,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停滞不前,大家入党积极性受挫。野外一线职工的培训深造机会较少,在专业知识获取和学习交流上受阻,成长进步受限。地质调查工作野外相关主要任务靠一线职工来完成,但一线收入比例偏低,福利待遇差,野外工作补贴、伙食补贴较低,同时感到未受到应有的尊重,心中有不满情绪,找不到合理的宣泄出口,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青年人缺乏向上动力,中年职工缺乏“传帮带”的热情。


    

(三)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面对新形势新变化,缺乏对职工思想状况的跟踪和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对于职工的住房、子女入托入学等现实性难题,仅仅表示理解,缺乏有效的帮扶和情绪疏导,使得职工产生找“组织没用”的误解;对于野外一线职工的身心健康问题,缺乏持续深入关注等。二是方式方法创新不足,缺乏广度和深度,说服力和感染力较差。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仍习惯于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来组织学习、开展活动,组织活动的形式简单,缺乏吸引力,流于形式,内容陈旧,和现实联系不紧密,在实际宣传工作中存在“假大空”等问题。如对地质调查事业前景、战略目标和价值理念等的宣讲流于口号式解读,缺乏系统性宣讲,总体力度不够,导致部分职工对此只是听起来耳熟,事实上并未真正理解和产生共鸣。三是针对性不强。由于系统内单位经济条件、工作对象不同,对干部职工思想动态缺乏了解,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未做到因人制宜、因情制宜、对症下药,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坚持三个创新,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一)理念创新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教育。当前,干部职工信仰缺失、思想迷茫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对科学理论的系统学习,容易在思想上产生困惑和迷茫。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保证政治思想上的坚定。要深入系统学习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学习宣传教育,坚定“三个自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思想政治定力,使干部职工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从而立足地质事业改革发展,正确、清醒应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廓清思想迷雾,排除杂念干扰,坚定理想信念。其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干部职工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开展自学、辅导报告、撰写学习心得、座谈讨论等形式,宣传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组织开展地质调查核心价值大讨论,提炼具有地质工作和单位特色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途径,大力弘扬特色鲜明、积极向上的地质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塑造地质工作者严谨的科学品格,提升良好的文化品位,建设美好的人文环境,满足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政务诚信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等多种形式,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单位的核心价值观等,大力弘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的务实精神,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带头践行核心价值观,带动起良好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再次,加强干部职工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精神家园。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科研新环境,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科研氛围,最大限度调动干部职工的创新积极性;有意识淡化“官本位”思想,推进行政化改革,不断优化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政策措施,破除阻碍人才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培养干部职工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提升自觉抵御歪风邪气的能力,让重大技术发明获得巨大利益,也让侵权、模仿、造假行为付出沉重代价;引导广大科研人员树立创新自信,脚踏实地,奋勇攀登,把个人理想、价值追求与实现地质梦、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


    

(二)手段创新


    

要针对性广大职工的思想实际和行为特点,突出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难点问题和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突出广大干部职工的主体意识,变单项灌输为双向互动交流,变单一说教为平等对话,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要探索开展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文化活动,以文化艺术的趣味性和渗透性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要适应时代发展,注重运用网络、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兴媒体,拓展宣传教育渠道,增强教育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关注广大干部职工的个体需求,通过开展党内谈心活动、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建立健全帮扶机制等,将普遍性关怀与重点帮扶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保障权益与督促履行义务相结合,切实做到对广大干部职工在政治上关心、思想上引导、工作上帮助、生活上关爱、心理上疏导,使其真正感受到组织的存在和温暖,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内生动力。


    

(三)基层工作创新


    

加强野外一线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设立临时党支部,确保组织生活的正常化;给予一定的政策和经费保障,保证野外一线职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倡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带线,以点带面;优先考虑发展野外一线职工党员,不能以是否在身边“看得见”作为评判标准;关注一线职工的身心健康,通过书籍、网络、丰富文体活动等方式加强野外一线职工的日常生活保障,心理疏导等。


    

四、建立四个机制,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保障


    

(一)建立思想动态的跟踪反馈机制


    

要加强对干部职工思想状况的跟踪研判,找准问题,对症下药。要以支部为单位,建立干部职工思想动态了解、收集、反映、分析和报告制度,畅通思想状况动态收集反映渠道,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作用,延伸思想政治工作的视线和触角,及时了解掌握并分析报告职工的真实思想状况,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对职工的思想状况的分析研判。


    

(二)建立思想问题的联席解决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从来都不是独立运转的,需要同各项管理机制体制密切协同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从而解决广大干部职工存在的思想问题。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建立联席解决机制,针对发现的问题,相关的多部门联合进行会商协作,多管齐下,一起发力,将问题处理好、解决好,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三)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机制


    

把思想政治建设纳入各单位考核评价体系,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衡量各单位工作的重要标准。从组织领导上恢复思想政治工作权威,形成单位上下思想政治空气浓厚,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工作生活条件保障,文化生活丰富的良好氛围。完善激励进步机制,包括交流轮岗、职务提拔、荣誉激励、培育典型等,解决不愿做、不敢做、不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教育政工干部进一步认识党的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光荣感和责任感,建议组织召开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会,大力表彰全系统模范政工干部,鼓舞政工干部士气,增强政治工作的威信,提升其工作热情和地位形象。


    

(四)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保障机制


    

全面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政工部门地位,政治上关心,经费上保障,人才配置方面倾斜。吸纳有才干且有热情的优秀人才到政工队伍中来。完善学习培训机制,促进政工人员队伍素质再提升、能力再提高。充分利用好干部职工培训基地等,开展各类党建、纪检、组群工作等的各类教育培训和研讨,使政工干部在实践工作中提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及党的群众路线等基本原理和指导思想,推进工作的规范化和有序化,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各项业务中去,发挥其保证作用。


    

 



    

    

文化推介


    

2014年“全国国土资源优秀科普图书”荐评


    

《名山胜地桂冠里的地学奥秘》


    

名山胜地景观雄奇、文化底蕴深厚,备受世人关注。观赏名山胜地、挖掘文化沉积、探寻地学奥秘具有重要价值。《名山胜地桂冠里的地学奥秘》(ISBN978-7-01-010775-2)由胡红栓先生主编,2012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散文的笔触、诗意的记述、美学的视角、科学的诠释,给读者展现了名山胜地质朴的本貌,解读了地学奥秘。


    

该书着重介绍了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并积极宣传地学文化。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世界自然遗产美丽奇特。地质公园以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人们提供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地学科普等。地学文化则以地球科学为主体,包括了地质学、地理学、地学史等有关山水的人文历史与文化的众多内涵,是一种特殊的人文资源。该书将地质公园与地学文化有机结合,其收录的《自古山川秀嵩山无穷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小记》、《大地心尖盛开的莲花――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记游》、《进大兴安岭观天下奇观――走进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等文章,将嵩山、五大连池、大兴安岭等世界级自然美景展现给读者,以“文学艺术的元素雕塑、熔铸”,融合有形的地质地貌与无形的地学知识,耐人寻味,值得一读!


    

 


    

(荐评人:胡勇)


    

文化在行动


    

姜大明、强卫为《杨衍忠日记选》作序


    

922,由江西省地矿局编辑整理、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杨衍忠日记选》正式发行。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江西省委书记强卫为该书分别作了题为《一座“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的丰碑》、《永远的精神富矿》的序言,号召国土资源地矿系统的同志认真学习并传承发扬杨衍忠同志执着追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优秀品质。《杨衍忠日记选》是从杨衍忠同志遗留的34本日记本中整理而成,共380余篇7万余字,记录了他半个世纪的内心独白,也是一位国土找矿老兵一生对地矿事业孜孜以求的真实写照。


    

“寻访最美地质队员”活动启动


    

近日,由国土资源部指导,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主办的“寻访最美地质队员”大型宣传活动启动,活动持续至20154月,将在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寻访产生100名“最美地质队员”和10名“最美地质队员典型代表”。“最美地质队员”候选人须为扎根地勘一线且从事地质工作8年以上的业绩和事迹突出者。候选人推选自下而上进行,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通过设立的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并指导开展典型事迹人物推选和宣传工作。典型人物事迹将形成报告文学结集出版。


    

第五届宝石文学奖评选结果揭晓


    

920,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召开第四届十一次主席团会议,审定第五届宝石文学奖评选结果,确定梁守德、刘扬正、郭友钊、黄世英创作的《生死大营救》等25部优秀作品分别获报告文学、小说、诗歌、散文、评论、剧本等奖项,此外还有24部作品获得提名奖。本届宝石文学奖共有166部作品参评,全面展现了过去5年国土资源文学创作的成果。


    

中国地质学会“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工作启动


    

暨科普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910,中国地质学会在京召开了“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工作启动暨科普工作研讨会”。会议对科普工作的当前形势、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对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工作及学会近期科普工作进行了部署。截至目前,中国地质学会已组建7支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分别是:矿山安全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古生物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珠宝玉石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地质灾害科技减灾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与污染防护团队、岩溶及洞穴专家团队、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科学传播专家团队。


    

昆仑山苍山携手晋级世界地质公园


    

近日,在加拿大圣约翰召开的第六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我国青海昆仑山和云南大理苍山两家国家地质公园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至此,我国的世界地质公园已达31处。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成功申报,填补了青藏高原无世界地质公园的空白,并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世界地质公园。大理苍山被誉为孕育了20多亿年的“天然地质史书”,其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对多门地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徽志解读


    


    

 


    

 辽宁有色地质局徽志解读


    

 


    


    


    
    
    

    

    

辽宁有色地质局局徽蓝色底图为地球简易图形,中部为黄色字母“LNYS”和红色三角形,下部为“辽宁有色”四个红色大字,整体由三个部分、四种颜色构成。局微象征着辽宁有色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团队,预示着辽宁有色各产业朝气蓬勃向前发展,同时标明了“辽宁有色”团队的行业特征、品牌和振兴腾飞的美好愿景。


    

 


    

 



    

文化人物


    

陈国达19122004年),广东省新会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活化构造学说和递进成矿理论的创立者。自30年代开始,从事地质学理论研究,最主要的科学贡献有:提出地洼学说理论体系,形成了发源于中国的国际地洼学派, 在当代地质学界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创立了成矿构造学和构造地球化学,他倡议建立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从而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指导找矿及其他有关生产实践方面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陈国达教授长期从事地质考察研究工作,足迹遍及东水西山南石北土,以及世界各地不少名山大川。他在登山涉水、探索大自然奥秘之余,还写下了一些诗篇,他的诗大部分是赞叹自然界景观之壮丽秀美,阐明天工雕镂之技精艺巧;有些则是舒展作者的志趣情怀,寄托一个科学家的思想。它们既是作者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概括,又是其科学生涯辛勤劳动的实证;里面既蕴含情感,又藏有哲理,为颇具特色的科学诗。19984月,《陈国达诗选》由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选录他的诗词34首,并附有箴言和赠句。


    

陈国达作品摘选


    

                                                                                         半夜太阳


    

北极风光不夜天,夕阳依恋留山巅;


    

湖浪金辉投绿野,彩霞艳色染珠帘。


    

地轴歪斜偏极位,昼宵明暗分半年;


    

夏季正逢悠久日,红球长绕四方旋。


    

19807月)


    

 


    

天山顶上奇观


    

入云峰顶可驰行,疑被巨人刀削平;


    

石海坚凝奚起浪,旷原浩渺竟高陵。


    

曾是嵯峨褶岭立,夷低化作坦台形;


    

今属地穹重升起,残坪留此志衰兴


    

19801024


    

       


    

红岩石拱


    

丹霞地貌世逢双,赤拱绛屏比丽装;


    

虽话荒原多异石,还欠文物饰风光。


    

          19811028


    

 


    

披荆斩棘通科途


    

不怕万水与千山,人为障阻摧更难;


    

半世求经坎坷路,坚持奋战终破关。


    

1995930



    

《地学文化动态》征稿启事


    

《地学文化动态》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党委和中国地质图书馆主办的不定期刊物,本刊以推动地学文化研究和地质行业文化建设为主要宗旨,力图为社会各界进行地学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平台。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发挥好本刊作用,现面向国内专家、学者诚征稿件,敬请各位不吝赐稿。


    

内容要求:


    

本刊以地学文化理论研究和地质行业文化建设类文章为主,主要设有传文达意、文化研究、文化人物、文化沃土、文化在行动、文化推介、徽志解读等栏目,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就以上几个主要方面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并推荐到相关报社或期刊登载。来稿恕不退还。


    

联系方式:


    

1.通信地址:北京8324信箱《地学文化动态》编辑部,邮编:100083


    

2.电子邮箱:dxwh@cgl.org.cn


    

3.联系电话:010-66554913


    

4.联 系 人:崔熙琳


    

 


    

地学文化动态 DIXUE WENHUA DONGTAI


    

2014年第9期(总第31期)


    

 



    

    编:史                        联系电话:(010) 66554913


    

责任编辑:堵海燕崔熙琳 徐梦华        联 系人:崔熙琳


    

    核:单昌昊                         真:(010) 66554908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     电子信箱:dxwh@cgl.org.cn


    

    编:100083                      单位主页:http://www.cgl.org.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