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综述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本文回顾了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发展的历史,阐述了其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文
[1]王芝银,杨志法,王思敬.岩石力学位移反演分析回顾及进展[J].力学进展,1998,28⑷:448-498
    [2]陈斌.岩土工程随机反演及工程应用[D].南京:河海大学,2001
    [3]Yang L,Sterling R L.Back analysis of rock tunnel using boundary element method[J].J of Geotedmics Engineering,1989.15(8):1163-1169.
    [4]袁勇,孙均.岩体本构模型反演分析识别理论及其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3,12(3):232-239.
    [5]吉林,赵启林,冯兆祥,等.岩土工程中反分析的研究进展[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2
    [6]Karanagh K and Clough R W.Finite element Application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astic solida[J].lnt.J.solids structures,1971,7:11~13
    [7]张思白.遗传算法在饱和软土地基固结反分析中的应用.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8]龚晓南.反分析法确定固结过程中土的力学参数.浙江大学学报.1989,11
    [9]朱合华,桥本正.深基坑工程动态施工反演分析与变形预报.岩土工程学报.1998
    [10]李素华,朱维申.优化方法在弹性,横观各向同性以及弹塑性围岩变形观测反分析中的应用.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报.1993
    [11]吕爱钟.下巷道弹性位移反分析各种优化方法的探讨.岩土力学.1996
    [12]袁金荣,池毓蔚.深基坑墙体位移的神经网络动态预测.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13]冯夏庭,张治强,杨成祥,林韵梅.位移反分析的进化神经网络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18(5):529~533
    [14]高强,郭杏林.遗传算法解粘弹性的问题.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
    [15]高玮,郑颖人.基于遗传算法的岩土本构模型辨识[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1):9~12
    [16]朱合华,刘学增.基于遗传算法的混合优化反分析及比较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⑵:197~202
    [17]杨志法,王思敬,等.岩土工程反分析原理及应用[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18]解可新,韩健,林友联.最优化方法[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1
    [19]汪定伟,王俊伟等.智能最优化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20]杨林德,朱和华等.岩土工程问题安全性的预报与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1]杨林德等.岩土工程问题的反演理论与工程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22]史宏彦.岩土工程中的反演方法.2009
    [23]陈方方,李宁,张志强,严乐.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研究现状与若干问题探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6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