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震监测的大爆破后诱发余震特性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矿山井下大爆破高强度开采扰动使围岩体中应力重分布剧烈且复杂,因此监测和研究大爆破后在复杂采空区环境下矿柱和围岩体中诱发的余震特性对于掌握应力重分布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先进的36通道全数字型微震监测系统对柿竹园矿一次装药量约为437 t的井下中深孔特大爆破过程及余震进行了实时连续监测,在监测的基础上研究了大爆破后围岩体中余震震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能量释放特性,得到了余震发生最剧烈的阶段为大爆破后0.5 h内,应力重分布的高应力区是余震事件积聚区域。同时通过余震事件波形的P波初动分布对余震事件积聚区进行了震源机制解答,得到了震源处的破裂类型为剪切型破坏,该破裂类型与现场观察结果相一致。通过对大爆破过程和大爆破诱发余震特性的监测和分析,为柿竹园矿下一步的回采顺序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引文
[1]李庶林,尹贤刚,郑文达,等.凡口铅锌矿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及其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2):2048-2053.
    [2]袁节平.柿竹园矿的采矿地压及其防治[J].矿业研究与开发,1997,17(4):26-29.
    [3]袁节平.试论柿竹园多通道微震监测技术研究的必要性[J].采矿技术,2009,9(1):66-69.
    [4]袁节平,胡静云,周爱民,等.柿竹园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0,30(6):12-14.
    [5]陈际经,胡静云,李庶林.柿竹园矿地下特大爆破的微震监测技术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1,31(2):59-62.
    [6]陈运泰,等.地震参数:数字地震学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
    [7]傅承义,陈运泰,祁贵仲,等.地球物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8]徐果明,周蕙兰,等.地震学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9](波)Slawomir Jerzy Gibowicz,Andrzej Kijko.矿山地震学引论[M].修济刚,徐平,杨心平,译.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