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抗震分析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随着地下工程的大量兴建和地震自然灾害的频发,地下工程结构的震害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对国内外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抗震减震研究分析方面的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各自存在的优势及局限性,并提出了自身对今后该领域研究发展方向的看法。
引文
[1]高波,王峥峥,袁松,等.汶川地震公路隧道震害启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44(3):336~341
    [2]孙铁成,高波,叶朝良.地下结构抗震减震措施与研究方法探讨[J].现代隧道技术,2007,44(3):1~5
    [3]于翔,陈启亮,赵跃堂,等.地下结构抗震研究方法及其现状[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0,5:63~69
    [4]陈贵红.沉管隧道抗震数值分析[硕士学位论文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2
    [5]Dowding C H and Rozen A.Damage to rock tunnels from earthquake shaking[J].J.Geotech.Eng.Div.,ASCE.1978,Vol.104(GT2):175-191
    [6]李育枢.山岭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上海:同济大学,2006
    [7]Phillips J S,Luke B A.Tunnel damage resulting from seismic loading[C].Proc.2nd Intern.Conf.on Rec.Adv.in Geot.Earthq.Eng.and soil Dyn.St.Louis,Missouri,1991.pp207-217
    [8]Iwatate T,Kobayashi Y,Kusu H,et a1.Investigation and shaking table tests of subway structures of the Hyogoken—Nanbu earthquake[C].12W CEE,2000:1043
    [9]季倩倩.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上海:同济大学,2002
    [10]尚昊,郭志昆,张武刚.大断面地下结构抗震模型试验[J].岩土工程界,2002,5(10):60~61
    [11]刘晶波,刘祥庆,王宗纲,等.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系统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J].土木工程学报,2010,11:114~121
    [12]孙铁成,王伟,申玉生.材料刚度匹配关系在地下结构减震原理中作用的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2):109~115
    [13]黄胜,陈卫忠,伍国军,等.地下工程抗震分析中地震动输入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6):1254~1261
    [14]严松宏.地下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及其动力可靠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3
    [15]林志,朱合华,杨超,等.盾构区间隧道衬砌结构的抗震计算[J].同济大学学报,2004,32(5):607~611
    [16]曾德顺.反应变位法在区间隧道抗震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力学(增刊),1999,:774~778
    [17]刘晶波,刘祥庆,李彬.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的Pushover分析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8,41(4):73~79
    [18]刘晶波,李彬.地铁地下结构抗震分析及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土木工程学报,2006,39(6):106~109
    [19]林皋.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综述(上)[J].世界地震工程,1990,6(2):1~9
    [20]林皋.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综述(下)[J].世界地震工程,1990,6(3):1~10
    [21]李彬.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北京:清华大学,2005
    [22]严松宏,高峰.地下结构抗震动力可靠度分析[J].铁道学报,2004.26(5):37~39
    [23]杨林德,季倩倩,郑永来等.软土地铁车站结构的振动台模型试验[J].现代隧道技术,2003,40(1):7~11
    [24]孙超,薄景山,齐文浩,等.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现状及展望[J].世界地震工程,2009,25(2):94~98
    [25]钟兴.浅谈山岭隧道抗震减震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10,5:171~173
    [26]王峥峥,高波,索然绪.双洞隧道洞口段抗减震振动台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09,22(2):71~75
    [27]朱永生.浅埋隧道地震动力响应数值分析及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28]杨小礼,李亮,刘宝琛.强震作用下交通隧道的拟静态反应[J].中国公路学报,2001,14(4):55~58
    [29]孙铁成,高波,叶朝良.地下结构抗震减震的理论与计算现状研究[J].路基工程,2008,1:26~27
    [30]许增会,宋宏伟.地震对地下工程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西建筑,2003,29(7):35~36
    [31]史良.黄土隧道抗震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西安:长安大学,2005.
    [32]高峰,石玉成,严松宏等.隧道的两种减震措施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222~229
    [33]韩锡勤,徐学勇.地下隧道工程抗震分析方法综述[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增):86~89
    [34]邓爽.长江隧道衬砌结构地震响应的三维数值分析[硕士学位论文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