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在四川芦山“4.20”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作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在"4.20"芦山地震中,水利(防汛)抗震救灾工作对非工程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水利(防汛)抗震救灾所需的震后应急通信保障、工程险情监控与处置决策、汛情监控与风险评估、预案与预警等非工程措施方面,应用四川省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成果进行了实践,满足了抗震救灾水利工作需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应用实践的经验和方式对于其他地区的抗震和防洪救灾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引文
[1]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概况[EB/OL].http://www.sc.gov.cn/scgk1/2012.
    [2]任传远,王雪,王国宏.防汛应急通讯系统建设[J].河南科技,2010,12(上):61.
    [3]赵剑明,汪闻韶.关于水利工程震害及抗震研究的几点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1(S1):91-95.
    [4]秦海鹏,徐超.山洪预警广播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J].中国防汛抗旱,2012,22(4):75-76.
    [5]陈曜,朱锡松,邓伟.基于基础测绘信息的四川省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初步研究[J].中国防汛抗旱,2013,23(2):36-39.
    [6]张凌,廖承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J].水利科技,2010(4):58-60.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