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历史地震与气象异常关联性研究之三——明时期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明朝时期,从今甘肃地区看,地震前后震区或震区所在的祁秦吕贺构造带及其分支白银—靖远—海源—固原—平凉弧形构造带气象异常,具体表现为旱涝异常(周围大面积区域旱或大旱,中心风调雨顺、涝或大涝;周围大面积区域正常、涝或大涝,中心旱或大旱;震区或其所在的构造带上某处冬季大水;旱、涝区走向与构造带一致)、气温异常(如夏季陨霜、雨雪、冰冻,冬季异常温暖)、异常冰雹(有大如斗、持续半年者)、生物异常(主要有秋冬重花、瑞麦、饥荒和疾疫等)、其他异常(如地震云、天鼓鸣、两月并见、频繁雷暴、黑风暴、大风、雷鸣常常在地震前后出现)。气象异常常具有多发特征。
In Ming Dynasty,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before and after earthquakes happened frequently at Qi-Qin-Lv-He seismic belt and its branches Baiyin-Jingyuan-Haiyuan-Guyuan-Pingliang tectonic belt of Gansu Province,which was concretely expressed in the following examples:drought and flood anomaly,drought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while favourable weather or flood in the center;normal climate or flood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but drought in the center;wind flood at seismic area and its tectonic belt,the flood and drought area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direction of tectonic belt;temperature anomaly,such as frost,snow and rain in summer,but especially warm in winter;abnormal hail,which was severe and long-lasting;abnormal organism,for example,flowering in winter and autumn,famine and blight;other abnormal weathers,such as seimic cloud,drum,frequent thunderstorm,black buran,gale,thunder and so on,those abnormal weathers occurred frequently before and after earthquakes.
引文
[1][明]宋濂.元史:5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6:1114.
    [2][清]梁禹甸,纂修.长安志:8卷[M].康熙七年(1668年)刻本.
    [3][清]张廷玉.明史:30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4:481,483,492,497,505
    [4][清]刘俊声,修,张桂芳,纂.清水县志:10卷[M].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刻本.
    [5]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地区地震资料年表[Z].1979:29,30-31,38,43-44,58-60.
    [6][清]冯同宪,修,李樟,纂.宁远县志:3卷[M].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刻本.
    [7]明宪宗实录:142卷[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8][清]陈士桢,修,涂鸿仪,纂.兰州府志:12卷[M].道光十三年(1833年)刻本.
    [9]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历史地理地震图集——明时期[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30-32,43-44,91-92,153-154,158-166.
    [10]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M].北京:地图出版社,1981:12,17,20-21,24-26,33,38,50,85.
    [11][清]马文麟,修,李一鹏,纂.重纂靖远卫志:1卷[M].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刻本.
    [12]明世宗实录:62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13]明世宗实录:63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14][明]余新民,修,蹇逢泰,纂.阶州志:12卷[M].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刻本.
    [15][清]费廷珍,修,胡釴,纂.直隶秦州新志:6卷[M].清乾隆二十六年(1764年)刻本.
    [16][明]赵时春.平凉府志:9卷[M].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刻本.
    [17]明世宗实录:236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18]明世宗实录:229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19][明]李应魁,纂.(万历)肃镇志:4卷[M].1970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本.
    [20][清]常星景,修,张炜,纂.隆德县志:下卷[M].康熙二年(1663年)刻本.
    [21][清]邵陆,纂,耿文光,增补.庄浪志略:19卷[M].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刻,五十五年(1790年)增补本.
    [22][明]邹浩,纂.宁远县志:4卷[M].万历十五年(1587年)刻本.
    [23][清]袁文官.同官县志:1卷[M].乾隆三十年(1765年)抄本.
    [24]明武宗实录:77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25][清]屠用谦,纂修.直隶绵州志:10卷[M].乾隆元年刊本.
    [26][清]刘俊声,修,张桂芳,纂.清水县志:6卷[M].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刻本.
    [27][清]屠用谦,纂修.直隶绵州志:136卷[M].乾隆元年刊本.
    [28][清]费廷珍,修,胡釴,纂.直隶秦州新志:10卷[M].清乾隆二十六年(1764年)刻本.
    [29]神宗实录:528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30]神宗实录:529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31][清]陈之骥,修,尹世阿,纂.靖远县志:4卷[M].道光十三年(1833年)刻本.
    [32]张廷玉,等.明史:28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4:427,428,430.
    [33]高观鲤.环县志:10卷[M].乾隆十九年(1754年)刻本.
    [34]明武宗实录:89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35]明武宗实录:90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36][民国]刘郁芬,修,杨思,张维,纂.甘肃通志稿[M].民国二十年(1931年)修,1995年《中国西北稀见方志》影印本.
    [37][清]刘斗,修,陈如稷,纂.兰州志:3卷[M].清乾隆二十五年(1786年)刻本.
    [38][清]折遇兰,纂.正宁县志:13卷[M].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刻本.
    [39][民国]徐传钧,修,张著常,纂.东乐县志:1卷[M].民国十二年(1923年)竞业石印馆印本.
    [40]明孝宗实录:1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41]明武宗实录:118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42]明武宗实录:99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43][明]赵时春.平凉府志:12卷[M].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刻本.
    [44][明]梁明翰,傅学礼,纂.庆阳府志:8卷[M].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刻本.
    [45]神宗实录:13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46][清]王烜,纂.静宁州志:8卷[M].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刻本.
    [47]明孝宗实录:100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48][明]赵时春.平凉府志:3卷[M].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刻本.
    [49]明孝宗实录:170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50]明孝宗实录:171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51]明孝宗实录:138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52][清]邓梦琴,董诏纂.宝鸡县志:16卷[M].乾隆五十年(1785年)刻本.
    [53][清]张金城,修,杨浣雨,纂.宁夏府志:19卷[M].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刻本.
    [54][清]王汝翰,纂修.新河县志:9卷[M].清康熙十八年(1679)刻本.
    [55][明]唐懋德,纂.临洮府志:22卷[M].明万历二十三年(1605年)刻本.
    [56]神宗实录:313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57]熹宗实录:6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58][清]升允,修,安维俊,纂.甘肃新通志:14卷[M].清宣统元年(1909年)刻本.
    [59][清]升允,修,安维俊,纂.甘肃新通志:2卷[M].清宣统元年(1909年)刻本.
    [60][清]德俊,修,韩唐,纂.两当县新志:6卷[M].道光二十年(1840年)刻本.
    [61][清]吴炳.陇州续志:8卷[M].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刻本.
    [62]明孝宗实录:27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63]明孝宗实录:39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64][清]张彦笃,修,包永昌,纂.洮州厅志:17卷[M].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刻本.
    [65]明孝宗实录:48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66][民国]谢开来,修,王克礼,罗映湘,纂.重修广元县志稿:27卷[M].民国二十九年铅印本.
    [67][明]孟鹏年,修,郭从道,纂.徽郡志:1卷[M].1995年《中国西北稀见方志》影印本.
    [68][明]赵廷瑞,修,马理,纂.陕西通志:40卷[M].嘉靖二十一年(1593年)刻本.
    [69][清]呼延国华,修,吴镇,纂.狄道州志:8卷[M].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刻本.
    [70][明]孟鹏年,修,郭从道,纂.徽郡志:8卷[M].1995年《中国西北稀见方志》影印本.
    [71]明世宗实录:228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72][清]郭显贤,修,杨呈藻,纂;李元升,增纂.蓝田县志:4卷[M].顺治十七年刊本,雍正八年增刊.
    [73][清]高弥高,李德魁,纂修.肃州新志:4卷[M].乾隆二十七年(1726年)补刻本.
    [74][清]江景瑞,纂.文县志:7卷[M].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刻本.
    [75][清]张金城,修,杨浣雨,纂.宁夏府志:12卷[M].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刻本.
    [76]张德二.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凤凰出版社,2004:1482-1486.
    [77][清]吴忠诰,修,李继峤,纂.绥德直隶州志:2卷[M].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刻本.
    [78][清]许占奎,修,谭吉聪,纂.重修延绥镇志:5卷[M].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刻本.
    [79][清]洪蕙,纂.延安府志:6卷[M].清嘉庆七年(1802年)刻本.
    [80][民国]张东野,修,王朝俊,等纂.灵台县志:2卷[M].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南京京华印书馆铅印本.
    [81]明实录附录.崇祯:7卷[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82][清]叶恩沛,修,吕震南,纂.阶州直隶州续志:19卷[M].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刻本.
    [83][民国]王士敏,修,吕钟祥,纂.新纂康县志:19卷[M].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石印本.
    [84][清]胡奠域,修,于缵周,纂.宁远县志:3卷[M].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刻本.
    [85][清]黄居中,修,杨淳,纂.灵台县志:4卷[M].顺治十五年(1658年)刻本.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