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作用下某堆积体斜坡震裂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除崩塌、滑坡、泥石流外,还出现了"裂"而未"滑"、"松"而未"动"的震裂山体。震裂山体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在现场调查中较难发现,给灾区重建带来较大威胁。在对龙门山前山断裂带某震裂堆积体的现场详细调查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该堆积体的震裂破坏机制,并通过数值模拟软件GeoStudio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证明汶川地震波的大能量长持时的反复循环动荷载作用是堆积体后缘产生张拉裂缝的重要原因。在强震动力作用下,堆积体斜坡后缘产生了最大可达1.5MPa的张拉应力,岩土体在该时程内同时会发生变形累积,当岩土体残余变形和强度完全丧失时,主要发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表现为在堆积体后缘产生震裂缝;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该堆积体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建议加强堆积体斜坡的监测工作。
引文
[1]黄润秋.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张瑛“.5.12”汶川大地震震裂山体灾害勘查评价与治理设计方法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9.
    [3]张倬元.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4]梁庆国,韩文峰,李雪峰,等.极震区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研究体系框架初探[J].地球科学进展,2010,25(01):43-54.
    [5]冯文凯,黄润秋,许强,等.震裂斜坡形成机理及变形破坏模式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36(6):42-48.
    [6]秋仁东,石玉成,付长华.高边坡在水平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7,23(02):131-138.
    [7]祁生文,伍法权,刘春玲,等.地震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6):2792-2797.
    [8]顾淦臣,沈长松,岑威钧.土石坝地震工程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9]许强,裴向军,黄润秋,等.汶川地震大型滑坡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0]丁秀美,刘光士,黄润秋.剪应变增量在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S1):318-323.
    [11]DZ/T0218,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