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滑流灾害应对规律与处置方案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近年来,我国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应对形势依然严峻,处置需求特征更加多元化。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数据统计和情景归纳重建,总结了崩滑流灾害发生和应对的一般规律,对低山丘陵区、高山峡谷区、高寒地区、黄土地区、工程场区和地震灾区等典型情景进行了面上应对策略的对比,并以泥石流灾害为例初步建立了点上处置方案系统。
引文
[1]刘传正.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基本问题[J].自然灾害学报,2010,29(1):445-449.
    [2]陈红旗.地质灾害应急支撑体系建设基本问题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1,22(4).
    [3]陈红旗.哀牢山中段滑坡灾害类型及其变形失稳模式[J].地学前缘,2007,14(6).
    [4]余峙丹,张辉,郭荣芬.云南楚雄特大滑坡泥石流气象成因[J].气象科技,2010,38(1):140.
    [5]刘传正,苗天宝,陈红旗等.甘肃舟曲2010年8月8日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基本特征及成因[J].地质通报,2011,30(1).
    [6]刘金国,王越超,李斌等.灾难救援机器人研究现状、关键性能及展望[J].机械工程学报,2006,42(12):2-2.
    [7]姜卉,黄钧.突发事件分类与应急处置范式研究[J].中国应急管理,2009,7:22-25.
    [8]刘铁民.应急预案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4):6-7.
    [9]Egon G.Guba,Y vonna S.Lincoln.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M].Sage publications,Inc.1989:10-15.
    [10]侯金武.加快建设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体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2:1-3.
    [11]刘保俊,袁艺,邹铭等.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进展与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04,13(2):18-19.
    [12]黄润秋.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3):442-443.
    [13]陈安,李铭禄,刘宁.现代应急管理若干理论与实践新思路[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6):532-533.
    [14]冯泽深,高甲荣.基于能量概念的泥石流减灾新思路[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20(1):27.
    [15]许强.四川省8·13特大泥石流灾害特点、成因与启示[J].工程地质学报,2010,18(5):597-597.
    [16]王永明,刘铁民.应急管理学理论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应急管理,2010,6:24-30.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