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震场地烈度频度的地震期望损失估计方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在目前流行的地震期望损失方法中,往往忽视了在给定年限内,可能遭受多次同一烈度的影响,在具体计算某地震烈度的发生概率时,常用场地极值影响烈度来代替。这样处理,往往会低估地震的损失,特别是给定年限较长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笔者根据地震影响烈度造成损失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期望损失的新的框架:给定时间段内,某地震影响烈度的期望损失,等于给期望烈度的期望次数与给烈度下每次地震造成的平均损失之积;总的期望损失等于各场地影响烈度事件造成损失的总和。依据新的全国烈度区划图采用的地震活动性模型,笔者推导了地震期望损失估计和损失估计方差的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实例和与目前流行方法的比较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本文给出的方法,将使地震灾害预测、地震保险和防灾预测建立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上。
引文
地震工程委员会地震损失估计专家小组(编),国家地震局震害预测防御司(译),1989.未来地震的损失,100pp.地震出版社,北京.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未来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组,1990.中国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19—23.地震出版社,北京.高孟潭、贾素娟,1988.极值理论在工程地震中的应用.地震学报,10.317—326.高孟潭,1992.基于均匀空间、强度随机场的地震区划方法.第一届两岸地震学术讨论会文集,324—337.地震出版社,北京.鄢家全、贾素娟,1986.场地影响烈度的频次特征及其工程地震的意义.国际地震动态,7:3—7,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编委会,1992.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其说明.中国地震,8,4,1—11.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