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震后渔子溪秀龙路段生态修复初步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在考察汶川灾区渔子溪流域四川省道S303秀龙路段灾后次生山地灾害分布情况和生态环境自然恢复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修复的思路:在工程措施建设的基础上,恢复该流域植被、开展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建设,同时兼顾当地经济发展,帮助灾区群众生态脱贫。
引文
[1]冉圣宏,李秀彬,吕昌河.渔子溪流域水文过程影响因素的特征时间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7,26(2):337-345.
    [2]冉圣宏,李秀彬,吕昌河.近20年渔子溪流域土地利用变换的环境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2058-2064.
    [3]崔鹏,柳素清,唐邦兴,等.风景名胜区泥石流治理模式:以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为例[J].中国科学:E辑,2003(增刊):1-9.
    [4]梁喜.南方退化土地的快速生态重建途径讨论[J].水土保持研究,2000,7(3):142-144.
    [5]李党法.构树的培育与开发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2007,86(1):48-49.
    [6]蒙小浩.构树育苗栽培技术在石漠化中的治理[J].中国西部科技,2007(7):72.
    [7]陈广仁,苏青,吴晓莉,等.加强震后生态评价,促进灾区生态修复[J].科技导报,2008,26(15):19-26.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