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区四川自然保护区受损状况与受损栖息地植被恢复技术模式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本文分析汶川地震受灾区四川自然保护区及其栖息地重要地位,提出了汶川地震灾区栖息地恢复技术模式。
引文
[1]包维楷.汶川地震重灾区生态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策[].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4):324~329.
    [2]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保护生物学[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06~214.
    [3]雷明德,等.陕西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4]李汉杰.中国分省市县大辞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0,993~1118.
    [5]秦自生,等.卧龙植被及资源植物[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6]四川植被协作组.四川植被[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7]涂卫国.四川九顶山西坡及龙肘山维管植物屈膝和生物多样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8.
    [8]王庆安,张翔,毛竹.汶川地震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区地形高程和起伏度分布特点[J].科技导报,2009,27(16):53~59.
    [9]王智,庄亚芳,蒋明康,等.汶川地震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评估及对策[J].四川环境,2009:28(3):46~49.
    [10]吴宁.山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理论与岷江上游的实践[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1]张翔,王庆安,王文国,等.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植被恢复分区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0,31(5):48~51.
    [12]张新跃,李元华,苟文龙.5.12汶川大地震灾区草原生态修复与种草养畜恢复生产技术指南(一)[J].四川畜牧兽医,2009,38(11):33~34.
    [13]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14]朱鹏飞,李德融.四川森林土壤[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①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汶川地震灾害四川省林业损失评估报告,2008.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