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作品中对神谕的描述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本文探讨了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对待神谕的态度上所表现出来的异同点,如果说从《历史》中还残留着“神”的影子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对“神”的敬而远之是古希腊史学的一大进步,那么他们在处理人与神谕的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的偏重就是古希腊历史学的“人文主义”这一基本特征的具体体现。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attitudes of Herodotos and Thucydides towards edict of God. It was a great leap that the God fade away from the record of history in the book of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But, as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 of ancient Greek historiography, humanism is observed when they described the relation between people and edict of God.
引文
① 参见我国已出版或发表的各种西方史学史著作中的相关章节和论文,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译者序言〉第27~28页;J.B.Bury,The Ancient Greek Historians,New York,1908. 第128页以下;J. Hart, Herodotus and Greek History, London and Camberra, 1983. )第43页以下;K.Dover, The Greeks and their Legacy, Basil Blackwell, 1988. 第65~73页;S. Oost,"Thucydides and the Irrational: Sundry Passage', Classical Philology 70 (1975) , pp. 186-196. ; A. Powell," Thucydides and Divination",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Classic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26(1979) , pp. 45-50. ;村川坚太郎编:‘世界名著?5’中央公论社,1980年)第31页和第51页。
    ② 前引S.Oost的论文(Classical Philology 70(1975) ,p.195. );青木千佳子:‘前五世咹历史家神託’,载‘史林’第77卷第6期(1994年),第32~62页。
    ① 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412页和590页。
    ② 据有些研究者的统计,希罗多德提及朕兆的次数为35次。如前引《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译者序言〉第27页,郭圣铭 王晴佳主编:《西方著名史学家评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5页,郭圣铭 王少如主编:《西方史学名著介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8页。
    ③ H. W. Parke and D. E. W. Wormell, The Delphic Oracle, 2vols. Blackwell, 1956. 第2卷第Ⅶ页。
    ④ 希罗多德:《历史》,第117页。
    ⑤ 有些学者曾经对这两点采取了“一者择一”的态度并展开过争论,详见M.E.White,"Herodotus’s Starting-Point", Phoenix, 23(1969) , p. 45ff.和H? P? Stahl, "Learning through Suffering? Croisus' Conversation in the History of Herodotus", Yale Classical Studies, 24(1975) , pp. 1-36. ),藤绳谦三‘历史父口’新潮社,1989年)第31~42页。
    ① 希罗多德:《历史》,第4、 7、 9、 21、 24、 25、 43、 47页。
    ② 希罗多德:《历史》第29~33、 42~43页。
    ③ 希罗多德:《历史》第24~26、 35~37和38页。
    ④ 希罗多德:《历史》第47~48页。
    ⑤ 希罗多德:《历史》第83~84、 223~224和330~331页。
    ⑥ 希罗多德:《历史》,第568页。
    ⑦ 希罗多德:《历史》,第643页。
    ① 希罗多德:《历史》,第29~30页。
    ② 希罗多德:《历史》,第31~34页。
    ③ 希罗多德:《历史》,第422页。
    ④ 希罗多德:《历史》,第518~521页。
    ⑤ 例如希罗多德:《历史》,第428页和第465页。
    ⑥ 希罗多德:《历史》,第33~34页。
    ⑦ 希罗多德:《历史》,第520~521页。
    ⑧ 希罗多德:《历史》,第33页。
    ⑨ 参见前引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243页关于地震引起水灾的解释。
    ⑩ 前引青木千佳子论文中曾提到过类似的看法,但是论述过于笼统。
    ① 前引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119页注② 。
    ② 同上:第142页。
    ③ 同上:第373页(此处的译文表现得不明确,请参考英文版Thucydides,The Peloponnesian War,The Unabridged Crawley Translation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Joseph Gavorse, Random House, 1934. (西学基本经典工作委员会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西学基本经典·历史学类》中所收)第297页)。
    ④ 参见前引谢德风:〈译者序言〉第27~28页;前引K?多弗:《希腊人及其遗产》第71页;前引A?鲍威尔论文:《修昔底德与占卜》(所载杂志第45页)。
    ⑤ 参见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110页、第121~122页、第567页。
    ⑥ 同上,第365~366页。
    ⑦ 同上,第86~88页。
    ⑧ 同上,第81~82页。
    ⑨ 同上,第96~97页。
    ① 最早对古希腊历史学中的“人文主义”特征进行系统论述的是R·G·柯林武德(参见柯林武德所著《历史的观念》的第1编第10节),其后学界对它的评价越来越高。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