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南北朝隋唐及宋元明清考古五十年综述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The archaeological works on the South and North,Sui,Tang,Song,Yuan,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Shaanxi Province during past fifty years include the excavations and investigations of imperial mausoleums,common burials,urban centres,kilns,temples,grottoes,bridges,and craft production sites,etc.. Most of these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have been accomplished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Shaanx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in 1958. The most remarkable discoveries in recent twenty years are represented by the excavation of Anjia burial of the North Zhou Dynasty,the Baqiao Bridge remains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the Capital City Chang'an of the Tang Dynasty,the Underground Palace of the Famen Temple,the attendant burials near the Tang Mausoleums,the Tang Huaqingchi Palace site,the Yaozhou Kilns,and so on. These important discoveries not only produce a large amount of objects,but also present a chronological criterion chart for archaeological works in other regions,providing important data for the studies of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apital,the Buddhism,the history of porcelain,the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history of ethnic groups in China. It has to be mentioned here that the investigations and excavations in the Tongwancheng city and the Tang imperial mausoleums under the Project of Large-Site Protection in the past few year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yielding a series of important findings and are crucial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apital system in the Da Xia Dynasty and the mortuary system of the royal family in the Tang Dynasty respectively.
引文
[1][3]《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第731、41页。
    [2]足立喜六:《长安史迹之研究》东洋文库出版1933年。
    [4]《中国博物馆协会会报》1935年1期、1936年4、5期。
    [5]《西京日报》1935年12月27日7版。
    [6]王子云:《从长安到雅典———中外美术考古游记》,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7]《考古与文物》编辑部:《建国三十五年来陕西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考古与文物》,1984年5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科研规划室:《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三十年来研究工作的主要收获》,《考古与文物》1988,第5、6期;姜捷:《陕西隋唐考古述要》,《考古与文物》1998年5期。
    [8]王仲殊:《汉长安城考古工作收获续记》,《考古通讯》1958年4期。
    [9]国家文物局主编、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编《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上卷,西安地图出版社,1998年。
    [10]陕北文物调查组:《统万城遗址调查》,《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10期;戴应新:《统万城遗址勘测记》,《考古》1981年3期;戴应新:《银州城址勘测记》,《文物》1980年8期;戴应新:《赫连勃勃与统万城》,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戴应新:《大夏统万城址考古记》,台湾《故宫学术季刊》第17卷第2期,1999年。
    11邢福来:《统万城遗址考古发掘的新收获》,《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专辑2003年,《走向世界的沙漠古都———统万城》。
    12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资料。
    13荣新江:《中古中西交通史上的统万城》;邓辉:统万城-民族文化交流的丰碑,生态环境变迁的见证》;侯甬坚:《统万城遗址:环境变迁实例研究》;周伟洲:《十六国夏国新建城邑考》;康兰英:《统万城的调查与研究》;杜文玉:《唐五代时期夏州的民族构成与经济形态》;呼林贵:《榆林碑石反映的统万城史地问题》;陈艳玲:《宋初统万城被废原因之探析》等均见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编《统万城遗址综合研究》,三秦出版社,2004年7月。
    14国家文物局主编,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编《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西安地图出版社,1998年;李凇《陕西古代佛教美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15调查资料正在整理之中。
    16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调查,调查简报待刊。
    17韩伟、阴志毅:《耀县药王山的佛道混合造像碑》,《考古与文物》1984年5期;韩伟、阴志毅:《耀县药王山的道教造像碑》,《考古与文物》1987年3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北朝佛道造像碑精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李凇:《泾渭流域北魏至隋代道教雕刻详述》,收入李凇:《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中华书局2002年。
    18西安市文物局:《西安北郊出土北周白石观音造像》,《文物》1997年11期;马咏钟:《西安北郊出土北周佛造像》,《文博》1999年1期;赵力光、裴建平:《西安市东郊出土北周佛立像》,《文物》2005年9期;岳连建:《西安北郊出土的佛教造像及其反映的历史问题》,《考古与文物》2005年3期;2007年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西安北郊发现一批北周造像,资料正在整理之中。
    19吴荭:《北周圆雕佛造像及相关问题》,《考古与文物》2008年1期。
    20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岳庙文物管理处:《西岳庙》,三秦出版社,2008年。
    21夏振英:《陕西华阴晋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4年3期。
    22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晋唐墓葬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3年6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配合基建考古队:《陕西长安县206基建工地汉、晋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9年5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东郊田王晋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0年5期。
    2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西安南郊西晋墓发掘简报》,《文物》2007年8期。
    24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晋唐墓葬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3年6期。
    25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南郊草场坡村北朝墓的发掘》,《考古》1959年6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长安县北朝墓葬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0年5期;西安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西安财政干部培训中心汉后赵墓发掘简报》,《文博》1997年6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北朝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2005年1期;李朝阳:《咸阳市郊清理一座北朝墓》,《考古与文物》1998年1期。
    26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咸阳师专西晋北朝墓清理简报》,《文博》1998年6期;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咸阳市头道塬十六国墓葬》,《文博》1998年6期;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咸阳文林路十六国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4年增刊汉唐考古;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咸阳文林小区前秦朱氏家族墓的发掘》,《考古》2005年4期;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咸阳平陵十六国墓清理简报》,《文物》2004年8期。
    27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咸阳十六国墓》,文物出版社,2006年。
    28岳起、刘卫鹏《关中地区十六国墓的初步认定———兼谈咸阳平陵十六国墓出土的鼓吹俑》,《文物》2004年8期。
    29崔汉林等:《陕西华阴北魏杨舒墓发掘简报》,《文博》1985年2期;杜葆仁、夏振英:《华阴潼关出土的北魏杨氏墓志考证》,《考古与文物》1984年5期。
    30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任家口M229号北魏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12期。
    31发掘简报待刊。
    32田小丽等:《长安发现北魏韦?夫妇合葬墓》,《中国文物报》1999年11月14日第一版。长安博物馆:《长安瑰宝》第一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9月。
    33《西北工程地区文物清理委员会配合基建进行古墓清理和发掘》,《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6期;茹士安、何汉南:《西安地区考古工作中的发现》,《考古通讯》1955年3期;武伯纶:《唐万年、长安县乡里考》,《考古学报》1963年2期。
    34汉中市博物馆:《汉中市崔家营西魏墓清理记》,《考古与文物》1981年2期;阮新正:《陕西蓝田县发现的西魏纪年墓》,《考古与文物》,2006年2期;刘卫鹏:《咸阳西魏谢婆仁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2003年1期;咸阳市文管会、咸阳市博物馆:《咸阳市胡家沟西魏侯义墓清理简报》,《文物》1987年12期;赵大伟:《西安发现西魏墓葬》,《沈阳日报》1999年7月1日第3版。
    35安志敏:《一九五三年我国考古的新发现》,《考古通讯》1955年1期。
    36王子云编:《中国古代石刻画选集》,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7年。
    37李朝阳等:《咸阳市渭城区北周拓跋虎夫妇墓清理记》,《文物》1993年11期;貟安志:《中国北周珍贵文物》,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倪润安:《西魏北周墓葬的发现与研究述评》,《考古与文物》2002年5期。
    38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北周宇文俭墓清理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1年3期。
    39陕西省考古所、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周武帝孝陵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7年2期。
    40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资料,待刊。
    41转引自宿白:《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墓札记》,《宁夏文物》总第3期,1989年。
    42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资料,待刊。
    4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长安县北朝墓葬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0年5期。
    44王昌富:《商州市北周、隋代墓葬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7年4期。
    45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周安伽墓》,文物出版社,200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北周安伽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0年6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发现的北周安伽墓》,《文物》2001年1期。
    46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市北周史君石椁墓》,《考古》2004年7期;杨军凯:《入华粟特聚落首领墓葬的新发现———北周凉州萨保史君墓石椁图像初释》及《图示中国的粟特考古新发现(一)史君墓》,均见。
    47程林泉、张翔宇:《西安北周康业墓》,《2004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5年。
    48程林泉、张翔宇、张小丽:《西安北周李诞墓初探》,《艺术史研究》第七辑,2005年。
    49较为集中的见荣新江、张志清主编:《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50周伟州:《陕西北周墓葬主死葬地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1期。
    51李启良等:《陕西安康长岭南朝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6年3期。
    52李厚志:《紫阳县发现北朝乐舞伎铜饰》,《考古与文物》1989年2期。
    53小林仁《中国南北朝时代における南北境界地域の陶俑について———“汉水流域样式”试论》,(日)《中国考古学》第六号,2006年。
    54《九成宫遗址发掘取得重大进展》,《中国文物报》1991年6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隋仁寿宫.唐九成宫》,科学出版社2008年。
    551994年发掘资料见《陕西省志.文物志》,三秦出版社1995年;2002年发掘资料尚未发表,现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李恭:《隋唐灞桥在中国桥梁史、交通史上的地位》,《考古与文物》2007年《汉唐考古》增刊。
    56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咸阳隋代萧绍墓》,《文物》2006年9期。
    57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郭家滩隋姬威墓清理简报》,《文物》1959年8期;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三原县双盛村隋李和墓清理简报》,《文物》1996年1期;李域铮、关双喜:《隋罗达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4年5期;桑绍华:《西安东郊隋李椿夫妇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6年3期;西安市文管处:《西安西郊热电厂基建工地隋唐墓葬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1年4期;郑洪春:《西安东郊隋舍利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8年1期;陕西省古研究所隋唐室:《陕西长安隋宋忻夫妇合葬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4年1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隋吕思礼夫妇合葬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2004年6期;唐金裕:《西安西郊隋李静训墓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9期。
    58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洪庆北朝、隋家族迁葬墓地》,《文物》2005年第10期。
    59申秦雁:《论中原地区隋墓的形制》,《文博》1993年2期。
    60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线刻石棺》,《考古与文物》2008年3期;李明:《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石棺图像浅析》,《考古与文物》2008年3期。
    61陕西省文管会:《唐长安城地基初步探测》,《考古学报》1958年3期;马得志:《1959~1960年唐大明宫发掘简报》,《考古》1961年7期;《唐长安城考古记略》,《考古》1963年11期;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唐城队:《唐长安兴庆宫发掘记》,《考古》1959年10期;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唐城队:《唐长安城西市遗址发掘》,《考古》1961年5期;史念海主编《西安历史地图集》,西安地图出版社,1996年。
    62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唐城队:《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1995~1996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7年3期,《唐长安明德门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4年1期。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唐城队:《唐长安皇城含光门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7年5期;马得志:《唐长安发掘新收获》,《考古》1987年4期;柏明:《唐长安太平坊与实际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唐长安城安定坊发掘记》,《考古》1989年3期;马得志:《唐长安青龙寺遗址》,《考古学报》1989年2期。安家瑶:《唐长安西明寺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1期。
    6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城工作队:《陕西西安唐长安城圜丘遗址的发掘》,《考古》2000年7期;安家瑶:《唐长城的圜丘及其源流》,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21世纪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王仲殊:《论唐长安城圆丘对日本交野圆丘的影响》,《考古》2004年10期。
    6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队:《西安市唐长安城大明宫丹凤门遗址的发掘》,《考古》2006年7期。
    6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日本独立行政法人文化财研究所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联合考古队:《唐长安城大明宫太液池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3年11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日本独立行政法人文化财研究所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联合考古队:《西安唐长安城大明宫太液池南岸遗址发现大型廊院建筑遗存》,《考古》2004年9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日本独立行政法人文化财研究所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联合考古队:《西安市唐长安城大明宫太液池遗址》,《考古》2005年7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日本独立行政法人文化财研究所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联合考古队:《西安唐长安城大明宫太液池遗址的新发现》,《考古》2005年12期。
    66李春林:《唐宫含元殿以南考古新收获》,国家文物局主编《2007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8年。
    67华清宫考古队:《唐华清宫汤池遗址第一期发掘简报》,《文物》1990年5期。《唐华清宫汤池遗址第二期发掘简报》,《文物》1991年9期。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骆希哲编著《唐华清宫》,文物出版社,1998年。
    68韩伟:《陕西省佛足造像》,《考古与文物》1980年2期。
    69董彩琪:《铜川调查唐玉华宫遗址》,《中国文物报》1996年6月23日。
    70李健超等:《唐翠微宫考古调查简报》,《考古与文物》1991年6期。
    711994年发掘资料见《陕西省志.文物志》,三秦出版社1995年;2002年发掘资料尚未发表,现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李恭《隋唐灞桥在中国桥梁史、交通史上的地位》,《考古与文物》2007年《汉唐考古》增刊。
    72孙德润等:《渭河三桥初探》,《考古与文物》第一届陕西考古学会论文集;董国柱:《陕西高陵县耿镇出土唐“东渭桥记”残碑》,《考古与文物》1984年4期;辛德勇:《唐“东渭桥记”碑读后记》,《考古与文物》1987年2期。
    73贺梓城:《“关中唐十八陵”调查记》,文物编辑委员会编《文物资料丛刊.3》,文物出版社,1980年,第139~153页。
    74杨正兴:《乾陵勘察情况》,《文物》1959年7期,第73页;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唐乾陵勘察记》,《文物》1960年4期,第53~60页。
    75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唐建陵探测工作简报》,《文物》1965年7期,第31~34页。
    76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唐顺陵勘察记》,《文物》1964年1期,第34~48页。
    77雒忠如等:《唐桥陵调查简报》,《文物》1966年1期,第43~45页。
    78王世、楼宇栋:《唐桥陵勘察记》,《考古与文物》1980年4期,第54~61、69页。
    79允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陵》,《文物》1977年10期,第60页。
    80转引自张建林:《唐昭陵考古的重要收获及几点认识》,《乾陵文化研究》(一),三秦出版社,2005年,第224~225页。
    81刘庆柱、李毓芳:《陕西唐陵调查报告》,考古编辑部编《考古学集刊.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219~220页。
    82咸阳市博物馆:《唐兴宁陵调查记》,《文物》1985年3期,第46~47页。
    83刘庆柱、李毓芳上揭文,第216~263页。
    84昭陵文物管理所:《昭陵陪葬墓调查记》,《文物》1977年10期,第34页。
    85李子春:《新拓唐昭陵宇文士及碑》,《考古》1960年7期,第62页;孙迟:《唐李孟常碑———昭陵新发现碑刻介绍之四》,《考古与文物》1985年5期,第56~60页;孙迟:《唐姜遐碑———昭陵新发现碑刻介绍之一》,《考古与文物》1980年1期,第49~54页;孙迟:《唐豆卢仁业碑———昭陵新发现碑刻介绍之二》,《考古与文物》1981年1期,第117~122页;孙迟《唐周护碑———昭陵新发现碑石介绍之三》,《考古与文物》1983年2期,第28~31页。1960年发现的刘浚墓志,对乾陵陪葬墓刘仁轨的判定提供了重要线索。详张永祥《乾陵陪葬墓的两个有关问题》,《文博》1989年2期,第59~61页。
    86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文物》,1964年1期,第7~32页。
    87昭陵博物馆:《唐昭陵李勣(徐懋功)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2000年3期,第3~14页。
    88(陕西省博物馆、乾陵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7期,第13~25页。
    89朱捷元:《唐李贤墓出土的鸟兽纹铜镜》,《文物》1983年7期,第37页。
    90(陕西省博物馆、乾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唐懿德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7期,第26~32页。
    91昭陵文物管理所:《唐尉迟敬德墓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5期,第20~25页。
    92(陕西省博物馆、礼泉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唐郑仁泰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7期,第33~44页。
    93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礼泉县昭陵文管所:《陕西礼泉唐张士贵墓》,《考古》1978年3期,第168~178页。
    94昭陵文物管理所:《唐临川公主墓出土的墓志和诏书》,《文物》1977年10期,第50~59页;王育龙:《唐惠庄太子李墓哀册简论》,《文博》2001年6期,第44~48页。
    95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礼泉县昭陵文管所:《唐阿史那忠墓发掘简报》,《考古》1977年2期,第132~138、80页。
    96昭陵文物管理所:《唐越王李贞墓发掘简报》,《文物》1977年10期,第41~49页。
    97昭陵博物馆:《唐李承乾墓发掘简报》,《文博》1989年3期,第17~21页。
    98昭陵博物馆:《唐安元寿夫妇墓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12期,第37~49页。
    99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唐李寿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9期,第71~88、61页。
    100富平县文化馆、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唐李凤墓发掘简报》,《考古》1977年5期,第313~326页。
    101安峥地:《唐房陵大长公主墓清理简报》,《文博》1990年1期,第2~6页。
    102昭陵博物馆:《唐昭陵段蕑璧墓清理简报》,《文博》1989年6期,第3~12页。
    103陈安利《唐十八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5月,第256页。
    104黄展岳:《中国西安、洛阳汉唐陵墓的调查与发掘》,《考古》1981年6期,第535页;杨正兴:《唐乾陵勘查记》,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年,第53~60页。
    105如杨正兴:《唐薛元超墓的三幅壁画介绍》(《考古与文物》1983年6期,第104~105页,更多的是有关薛元超、李谨行墓志的研究。
    106孙东位:《昭陵发现陪葬宫人墓》,《文物》1987年1期,第83~95页。
    107刘洪淼、孙角云:《巩义市出土唐代九品宫人墓志》,《文物》1997年2期,第94、54页。
    108陕西省博物馆:《唐陵石刻》,长安美术出版社,1963年。
    109李求是:《谈章怀、懿德两墓的形制等问题》,《文物》1972年7期,第45~50、58页;陕西省乾县乾陵文物保管所:《对〈谈章怀、懿德两墓的形制等问题〉一文的几点意见》,《文物》1973年12期,第67~68页;王仁波:《唐懿德太子墓壁画题材的分析》,《考古》1973年6期,第381~393、371页。
    110筑山治三郎:《唐代的陵寝和丧葬》,《古代文化》1973年,第10~15页。
    111布目潮沨:《隋唐时代的穴仓和帝陵———从洛阳到西安》,《东洋学术研究》1979年,18-1。
    112西胁常记:《唐代葬俗研究序说———以埋葬法为重点》,《东洋学术研究》1979年,18-3。
    113榎一雄:《則天武后と乾陵》,ァジァ?報通卷第113號,1979年9月,第2~4页;〔日〕杉村勇造,《唐の永泰公主の石槨?》,みブゑ,1965年第10期;〔日〕飯島武次,《唐高宗乾陵》,《古代文化》31卷,1979年4期;〔日〕上原和,《章↑懿德兩太子唐墓壁?と高松塚坟壁?にフぃて》,《古美術》42卷,1973年9期;〔日〕上田正昭,《永泰公主墓の壁?さ見て》,《藝術新潮》25卷,1974年9期。
    114首先是贺梓城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作的总结,详所撰《“关中唐十八陵”调查记》,文物编辑委员会编《文物资料丛刊.3》,第139~153页;后来黄展岳也有简单的的总结和回顾,详黄展岳上揭文,第531~538页。
    115樊英峰:《发刊词》,《乾陵文化研究》(一),第1~7页。
    116齐东方:《试论西安地区唐代墓葬的等级制度》,《纪念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三十周年论文集(1952~1982)》(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249~256页)和《略论西安地区发现的唐代双室砖墓》(《考古》1990年9期,第858~862、789页)、以及后来宿白《西安地区的唐墓形制》(《文物》1995年12期,第41~49页。)等等都是。
    117宿白:《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和内容》,《考古学报》1982年2期,第137~154页;王仁波,何修龄,单6:《陕西唐墓壁画之研究》(上),《文博》1984年1期,第39~52页;王仁波、何修龄、单6:《陕西唐墓壁画之研究》(下),《文博》1984年2期,第44~55页;傅江:《唐昭陵新城長公主墓における仕女図壁画についての考察:配置図像の面から》,《古代文化》54卷5号,2002年,第19~32页。
    118陈国灿:《唐乾陵石人像及其衔名的研究》,文物编辑委员会编《文物集刊.2》,文物出版社,1980年,第189~203页;孙迟:《昭陵十四国君长石像考》,《文博》1984年2期,第56~63页,陈全方:《从昭陵吐蕃赞府石刻像谈唐与吐蕃的关系》,《考古与文物丛刋》3号,1983年,第229~235页;章群:《关于唐代乾陵石人像问题》,《第一届国际唐代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学生书局,1989年,第748~775页;章群:《唐代蕃将研究续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第85~95、141~161、253~259页;刘向阳:《唐乾陵六十一尊石像之谜》,《故宫文物月刋》12卷第1期,1994年,第104~109页。
    119《唐会要》卷二2《陵议》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458页。
    120岑仲勉:《隋唐史》,中华书局,1980年,第142页。
    121葛承雍:《唐昭陵、乾陵蕃人石像与“突厥化”问题》,余太山主编《欧亚学刊》第三辑,中华书局,2002年,第150~162页。
    122葛承雍《唐昭陵六骏与突厥葬俗研究》,钱伯城、李国章主编《中华文史论丛》第60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82~209页。
    123王静、沈睿文:《昭陵六骏与十四国君长像》,《文史》2005年第4辑,待刊。
    124刘向阳:《石雕凝神韵盛唐气象存:唐乾陵石雕群及其组合象征的含义》,《故宫文物月刋》19卷第6期,2001,第56~75页。
    125周秀琴上揭文,第225~240页;陶喻之:《卢芹斋其人其事》,西安碑林博物馆编《碑林集刊》第9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273~281页;马成功:《昭陵六骏中“青骓”和“什伐赤”的定名》,《碑林集刊》第8集,第241~245页;陈诵睢:《昭陵六骏名实考》,《碑林集刊》第8集,第246~254页;杨新:《对昭陵六骏的追摹与神往———金赵霖〈昭陵六骏图卷〉》,《文物天地》2002年2期,第54~57页;李举纲:《〈昭陵六骏碑〉研究》,《碑林集刊》第8集,第255~260页;罗宏才:《昭陵六骏蓝本、仿绘、仿刻、拓本、模制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碑林集刊》第9集,第255~270页;葛承雍:《唐昭陵六骏与突厥葬俗研究》,第182~209页。
    126樊英峰:《乾陵61蕃臣像补考》,《文博》2003年3期,第54~64页;张鸿杰:《乾陵“六十一藩臣像”衔名订补》,《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3期,第8~11页;梁子、文军:《乾陵六十一蕃王考述》,《文博》2003年6期,第44~51页。
    127林通雁:《河北隆尧唐陵雕刻的年代问题》,《美术硏究》1992年3期,第57~60、45,特别是第60页。
    128李松:《巍哉崇陵———谈唐代乾陵的设计思想与雕刻特色》,《美术》1981年7期,第42~45页;孙焱:《唐陵石刻中的瑞兽造像》,《西部美术》1987年1期,第33~36页;孙焱:《试论唐陵雕刻艺术精神》,《西北师院学报》1988年2期,第80~85页;任先华:《从茂陵石刻与乾陵石雕看汉唐雕塑审美取向之异》,《美术史论》1989年2期,第57~61页;王鲁豫:《一体化与多层次———中国古代陵园雕刻的创作意念》,《美术》1987年10期,第54~57页;王鲁豫:《唐建初陵石雕艺术》,《美术》1987年11期,第68~70页;王子云:《谈唐陵石雕刻艺术》,《美术史论》1988年3期,第17~25页。
    129关于乾陵无字碑的讨论可参见徐宏件,王琪:《乾陵无字碑研究综述》,《乾陵文化研究》(一),第208~214页。
    130张德臣:《顺陵碑与嘉靖地震》,《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1期,第49~52页;张德臣:《唐顺陵碑散论》,西安碑林博物馆编《碑林集刊》第10集,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第184~192页。
    131已经出版的唐陵石刻图录有王鲁豫:《唐陵雕刻艺术》(《中国雕塑史册》(第五卷),学苑出版社,1989年)以及程征,李惠编《三百里雕刻艺术馆———唐十八陵石刻》(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等等,都为今后的研究保留了宝贵的图片数据。
    132王子云:《也谈唐陵石雕艺术兼述中国陵墓雕刻中的瑞兽———附:唐陵名称及陵前石雕刻类别简记》,《美术》1989年4期,第64页。
    133林通雁:《初唐陵园雕刻与汉制及北朝模式》,《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0卷,第4期,1991年,第80~85页。
    134姜捷:《关于定陵陵制的几个新因素》,《考古与文物》2003年1期,第69~74、82页。
    135周明:《陕西关中唐十八陵陵寝建筑形制初探》,《文博》1994年1期,第63、64~77页。
    136王仁波:《懿德太子墓所表现的唐代皇室埋葬制度》,中国考古学会编辑《中国考古学第一次年会论文集.1979年》,文物出版社,1980年,第400~406页;孙迟:《略论唐帝陵的制度、规模及文物》,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陕西省文博考古科研成果汇报会论文选集.1981年》,第326~338页;后题为《略论唐帝陵的制度、规模及文物———兼谈昭陵“因山为陵”对唐帝陵制度的影响》,载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唐太宗与昭陵》,1983年,第82~107页;孙新科:《试论唐代皇室埋葬制度问题》,《中原文物》1995年4期,第41~48页。
    137傅熹年:《唐代隧道型墓的形制构造和所反映的地上宫室》,《文物与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322~343页。
    138傅熹年《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58~59页;傅熹年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卷《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420~435页。
    139黄展岳上揭文,第536页。
    140神目:《神秘地宫,有此一说》,《備界特刊》2000年9月28日第1版。
    141王双怀:《唐陵〈地宫〉初探》,《故宫文物月刋》15卷12期,1998年,第128~133页;又见所撰《荒冢残阳———唐代帝陵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98~99页。
    142王维坤:《唐代乾陵陵寝制度的初步探讨》,《东方学报》第77册,京都,2005年,第377~440页,特别是第391页。
    143宿白:《西安地区的唐墓形制》,《文物》1995年12期,第47页。
    144杨泓:《法门寺塔基墓发掘与中国古代舍利瘗埋制度》,《文物》1988年10期,第30~31页。
    145法门寺考古队:《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8年2期,第94~106页;陕西省法门寺考古队《扶风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10期,第1~26页。
    146惠焕章、张劲辉编著:《陕西历史百谜》,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年,第221~222页。
    147欧阳修:《新五代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第441页。
    148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丰台史思明墓》,《文物》1991年9期,第28~39页。
    149张沛:《唐临川长公主墓出土的两通诏书刻石———兼谈唐代前期诏书的形成过程》,《文博》1994年5期,第72~76、112页。
    150周伟洲:《从郑仁泰墓出土的乐舞俑谈唐代音乐和仪礼制度》,《文物》1980年7期,第42~46页。
    151张蕴:《关于李宪墓随葬陶俑的等级讨论》,《考古与文物》2005年1期,第60~63页。
    152师枫:《李勣墓状小考》,《人文杂志》1980年4期,第6页。
    153张永祥上揭文,第57~61页;张永祥、胡然《乾陵考古五题》,《文博》1999年3期,第22~23页。
    154姜宝莲:《试论唐代帝陵的陪葬墓》,《考古与文物》1994年6期,第74~80页;任士英:《唐帝陵陪葬墓盛衰原因初探》,《烟台师院学报》1990年4期,第27~34页。
    155宿白:《北魏洛阳城和北邙陵墓———鲜卑遗迹辑录之三》,《文物》1978年7期,第51、52页注23。
    156张崇德:《唐代建陵及其石刻》,《考古与文物》1988年3期,第20、41~44页。
    157李全、石根:《昭陵祭坛勘查整理后记》,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唐太宗与昭陵》(《人文杂志丛刊》第6辑),1985年,第108~113页。
    158孙迟:《昭陵十四国君长石像考》,《文博》1984年2期,第5、56~63页。
    159刘随群:《唐崇陵调查简报》,《文博》1997年4期,第11~15页;泾阳县文教局调查组:《唐贞陵调查记》,《文博》1986年6期,第16~20页。
    160宋德闻、姚思汗、秋维道:《昭陵古墓葬遥感解译和定位的研究》,《文物》1992年7期,第87~92,74页。
    161184陈安利:《唐十八陵》,第280~282页。
    162这次发掘工作由法国巴黎的“陕西历博之友”协会筹款出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历史博物馆、昭陵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进行发掘。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历史博物馆、昭陵博物馆:《唐昭陵新城长公主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7年3期,第3~38页。
    163陕西省考古所:《唐节愍太子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4年4期,第13~25页;《唐节愍太子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有关资料还可参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陕西新出土唐墓壁画》,重庆出版社,1998年,第101~163页。
    164有关惠庄太子墓资料可参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陕西新出土唐墓壁画》,第164~173页;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蒲城县文体广电局《唐惠庄太子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9年2期,第2~22页;《唐惠庄太子李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此外,桥陵陪葬墓中的金仙公主墓也已经发掘,惜其发掘资料至今尚未完全发表。
    165194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唐高力士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2年6期,第21~32页。
    166李浪涛:《唐昭陵陪葬蒋王妃元氏墓发现题记石柱》,《文物》2004年12期,第82~85页。
    167陈晓娟、权东计、雍明波、潘迎珍:《乾陵风景区园林绿化研究──司马道文化环境型植物景观设计》,《陕西林业科技》1996年1期,第33~35页;陈晓娟、韩丽:《陕西唐帝陵园林绿化规划》,《内蒙古林业科技》1996年1期,第42~44页;陈晓娟、刘晓帆、权东计:《乾陵旅游区园林绿地规划》,《陕西林业科技》1997年1期,第33~35页。
    168杨钟堂、广全、马涛、和玲:《乾陵石质文物风化蚀变的微观特征研究》,《考古与文物》1994年6期,第19、20~25页;和玲、广全:《乾陵石刻化学风化研究》,《考古与文物》1995年6期,第19、31~37页;和玲、周伟强、广全:《乾陵石刻清洗研究》,《文博》1997年5期,第88~93页;马涛:《乾陵风化石刻物理及水理学性质研究》,《文博》1998年2期,第81、87~90页;杨军昌、广全:《乾陵石刻保存状况及保护处理建议》,《文博》1998年4期,第91~96页;周伟强、和玲、广全:《乾陵石刻裂隙的粘合处理》,《文博》2000年5期,第77~80页;张孝绒、张兴群:《乾陵地衣调查报告》,《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2年1期,第15~22页。
    169权东计、赵荣:《唐顺陵遗址现状与规划营建探讨》《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期,第93~96页;赵荣、权东计:《唐顺陵遗址现状与形制探讨》,《考古与文物》2002年4期,第68~71页。
    170美茵兹罗马—日耳曼中央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唐睿宗桥陵》,达尔马斯德特,2002年。
    171巩启明:《唐献陵踏查记》,《文博》1999年1期,第47~55页。
    172巩启明:《唐永康陵调查记》,《文博》1998年5期,第3~7页。
    173巩启明、王保东、李江红:《唐章陵调查简报》,《文博》2003年3期,第3~8、16页。
    174李建宁、樊英峰:《陕西保护性发掘首座唐帝王陵》,《文汇报》1995年4月8日。有关资料可参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陕西新出土唐墓壁画》,重庆出版社,1998年,第185~190页、图版说明第22页。
    175韩伟:《维修乾陵地面建筑获重大发现》,《中国文物报》1995年12月24日1版。
    176秦建明、广全:《唐代帝陵中第一次发现双重城垣———航拍显示乾陵外城跨山越谷气势恢宏》,《中国文物报》2000年4月5日1版。
    177李浪涛:《唐昭陵发现欧阳询书〈昭陵刻石文碑〉》,《碑林集刊》第10集,第89~91页。
    178李浪涛:《昭陵六骏考古新发现》,《碑林集刊》第9集,第289~290页。
    179张建林、史考:《唐昭陵十四国蕃君长石像及题名石像座疏证》,《碑林集刊》第10集,第82~88页。
    180张建林:《唐昭陵考古的重要收获及几点认识》,黄留珠、魏全瑞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3辑,三秦出版社,2004年,第254~258页。
    181呼延思正、朱旨昂:《昭陵考古有新进展唐代皇陵寝宫气势宏大》,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5/2005-03-09。
    182即《唐新城长公主墓发掘报告》、《唐惠庄太子李墓发掘报告》、《唐节愍太子墓发掘报告》以及《唐李宪墓发掘报告》,已由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
    183王双怀:《荒冢残阳———唐代帝陵研究》。
    185刘向阳:《唐代帝王陵墓》,三秦出版社,2003年。
    186来村多加史:《唐代皇帝陵の研究》,东京:学生社,2001年。
    187这两项调查工作均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相关地市文物考古部门联合承担,调查资料正在整理之中。
    188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及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资料,待刊。
    189富平县文化馆、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唐李凤墓发掘简报》,《考古》1977年5期。
    190陕西省文管会:《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文物》1964年1期;陕西省博物馆:《唐懿德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7期;陕西省博物馆、乾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7期。
    191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礼泉县昭陵文管所:《唐阿史那忠墓发掘简报》,《考古》1977年2期;昭陵文物管理所:《唐越王李贞墓发掘简报》,《文物》1977年10期;陕西省博物馆、礼泉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唐郑仁泰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7期;陕西省文管会、昭陵文管所:《陕西礼泉唐张士贵墓》,《考古》1978年3期;昭陵博物馆:《唐安元寿夫妇墓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2期;昭陵博物馆:《唐李承乾墓发掘简报》,《文博》1989年3期;昭陵博物馆:《唐昭陵长乐公主墓》,《文博》1988年3期;昭陵博物馆:《唐昭陵段简壁墓清理简报》,《文博》1989年6期;昭陵博物馆:《唐昭陵李勣(徐懋公)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2000年3期;昭陵文物管理所:《唐尉迟敬德墓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5期;昭陵文物管理所:《昭陵陪葬墓调查记》,《文物》1977年10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唐新城长公主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历史博物馆、昭陵博物馆:《唐昭陵新城长公主墓发掘简报》;陕西省文管会昭陵文管所:《唐临川公主墓出土的墓志和诏书》,《文物》1977年10期。
    192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唐节愍太子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
    19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唐李宪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蒲城县文体广电局:《唐惠庄太子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9年2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唐惠庄太子李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
    195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长安县南里王村唐韦泂墓发掘记》,《文物》1959年8期;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唐李寿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9期;陕西省考古所唐墓工作组:《西安东郊唐苏思勖墓清理简报》,《考古》1960年1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泾阳县文管会:《唐张仲晖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1期;安峥地:《唐房龄大长公主墓清理简报》,《文博》1990年1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文物园林局:《唐惠昭太子陵发掘报告》,三秦出版社;陈安利、马咏钟:《西安王家坟唐代唐安公主墓》,《文物》1991年9期。
    196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中铁路考古队:《陕西陇县店子村汉唐墓葬》,《考古与文物》1999年4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晋唐墓葬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3年6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长安城郊隋唐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9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郊区隋唐墓》,科学出版社,1966年;中国文物研究所、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壹—上册》,文物出版社,2000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唐金乡县主墓》,文物出版社,2002年;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唐金乡县主墓清理简报》,《文物》1997年1期;临潼县博物馆:《临潼关山唐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2年3期;陈国英:《西安东郊三座唐墓清理记》,《考古与文物》1981年2期;宝鸡市考古队:《岐山郑家村唐元师奖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4年3期;宝鸡市考古队:《千阳坡头唐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5年3期;杭德州、廖彩梁、张铭惠:《西安高楼村唐代墓葬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7期;张海云、廖彩梁、张铭惠:《西安市西郊曹家堡唐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6年2期;黄展岳:《中国西安、洛阳汉唐陵墓的调查与发掘》,《考古》1981年6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唐长安南郊韦慎名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2003年6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西郊陕棉十厂唐壁画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2002年1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延安地区文管会、甘泉县文管所:《西延铁路甘泉段汉唐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5年3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雍城考古队:《凤翔铁牛唐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1年2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咸阳唐苏君墓发掘》,《考古》1965年9期;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南郊庞刘村的唐墓》,《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10期;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西郊唐墓清理记》,《考古通讯》1956年6期;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羊头镇唐李爽墓的发掘》,《文物》1959年3期;雍城考古队:《陕西凤翔县南郊唐墓群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9年5期;貟安志:《陕西长安县南里王村与咸阳飞机场出土大量隋唐珍贵文物》,《考古与文物》,1993年6期;貟安志、王学理:《唐司马睿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5年1期;王自力:《西安唐代曹氏墓及出土的狮形香薰》,《文物》2002年12期;吴春:《西安秦川机械厂唐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4年4期;西安市文管会:《西安市唐玄都观主牛满弘墓》《文物资料丛书》(1),文物出版社,1977年;西安市文管会:《西安西郊热电厂基建工地隋唐墓葬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1年4期;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唐康文通墓发掘简报》,《文物》2004年1期;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唐姚无坡墓发掘简报》,《文物》2002年12期;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东郊唐温绰、温思0墓发掘简报》,《文物》2002年12期;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西北政法学院南校区34号唐墓发掘简报》,《文物》2002年12期;张民生:《陕西户县西坡村唐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8年3期;张全民:《唐严州刺史华文弘夫妇合葬墓》,《文博》2003年6期;张正岭:《西安韩森寨唐墓清理记》,《考古通讯》1957年5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新出土文物选粹》,重庆出版社1998年。
    197宿白:《西安地区的唐墓形制》,《文物》1995年12期;齐东方:《试论西安地区唐代墓葬的等级制度》,《纪念北大考古专业三十周年论文集》;孙秉根:《西安隋唐墓的形制》,《中国考古学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纪念论文集》(二),科学出版社1986年;傅熹年:《唐代隧道型墓的形制构造和所反映的地上宫室》,《文物与考古论丛》1986年;李求是:《谈章怀、懿德两墓的形制等问题》,《文物》1972年7期;王仁波:《懿德太子墓所表现的唐代皇室埋藏制度》,《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79年。
    198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新出土唐墓壁画》,重庆出版社,1998年;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陕西省博物馆:《唐墓壁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唐墓壁画研究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周天游、张铭洽主编:《章怀太子墓壁画》,文物出版社,2002年;周天游、申秦雁主编:《懿德太子墓壁画》,文物出版社,2002年;宿白:《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和内容》,《考古学报》1982年2期;王仁波、何修龄、单6:《陕西唐墓壁画之研究》,《文博》1984年1、2期;陈志谦:《昭陵唐墓壁画》,《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一辑;王维坤:《唐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辨析》,《考古》1996年1期;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唐李寿墓壁画试探》,《文物》1974年9期;王仁波:《唐懿德太子墓壁画题材的分析》,《考古》1973年6期;黄苗子:《唐墓壁画琐谈》,《文物》1978年6期;张建林:《唐墓壁画中的屏风画》,《远望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华诞四十周年纪念文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井增利、王小蒙:《富平县新发现的唐墓壁画》,《考古与文物》1997年4期;赵力光、王九刚:《长安县南里王村唐墓壁画》,《文博》1989年4期;张鸿修主编:《唐代墓志纹饰选编》,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孙机:《唐代妇女的服装与化妆》,《文物》1984年4期;周伟州:《从郑仁泰墓出土的乐舞俑谈唐代音乐和礼仪制度》,《文物》1980年7期;王瑞明:《“镇墓兽”考》,《文物》1979年6期;昭陵博物馆介眉编著《昭陵唐人服饰》,三秦出版社,1990年。
    199陕西省博物馆:《西安南郊何家村发现唐代窖藏文物》,《文物》1972年1期。韩伟编著:《海内外唐代金银器萃编》,三秦出版社,1989年;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耀县柳林背阴村出土一批唐代银器》,《文物》1966年1期;《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文物出版社,2003年;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200陕西省法门寺考古队:《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10期。《法门寺》,文物出版社,2007年。
    201咸阳市文管会:《旬邑安仁古瓷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年3期;铜川市、旬邑县文化馆、陕西省文管会:《陕西新发现两处古瓷窑遗址》,《文物》1980年1期。
    202陕西省考古所:《唐代黄堡窑址》,文物出版社1992年。王小蒙:《试论唐代黄堡白瓷的发展──从黄堡白瓷与河南唐白瓷的比较中说起》,《考古与文物》1993年4期。
    203姜捷:《唐长安城礼泉坊的变迁与三彩窑址》,《考古与文物》2005年1期。
    204王望生:《唐长安礼泉坊镶嵌刻纹骨饰片的发现与研究》,《考古与文物》2005年5期;王长启、张国柱、王蔚华:《原唐长安城平康坊新发现陶窑遣》,《考古与文物》,2006年6期。
    205刘耀秦:《富平县宫里发现唐代砖瓦窑遗址》,《考古与文物》1994年4期。
    206《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1995—1996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7年3期。
    207咸阳市文管会:《彬县大佛寺石窟的调查与研究》,《中国考古学研究论集》,三秦出版社1987年。常青《彬县大佛寺造像艺术》,现代出版社,1998年。
    208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日本赴陕西佛教遗迹考察团、麟游县博物馆:《慈善寺与麟溪桥》,科学出版社2002年;常青:《麟游慈善寺漆水河南岸佛龛和石刻》,《考古》1997年1期。
    209姚生民:《淳化唐代刻经石窟》,《中国文物报》1997年2月23日。
    210张总、王保平:《陕西淳化金川湾三阶教刻经石窟》,《文物》2003年5期。
    211刘合心等:《洛川县寺家河唐代佛教密宗造像石窟》,《文博》1992年5期;李凇《陕西古代佛教美术》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21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队:《唐长安青龙寺遗址》,《考古学报》1989年2期。
    21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唐长安西明寺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1期。
    214李健超:《隋唐长安城实际寺遗址出土文物》,《考古》1988年4期;柏明主编《唐长安太平坊与实际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
    215王长启:《礼泉寺遗址出土佛教造像》,《考古与文物》2000年2期。
    216临潼县博物馆:《临潼唐庆山寺舍利塔基精室清理记》,《文博》1985年5期。
    217法门寺考古队:《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10期;法门寺考古队:《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8年2期;石兴邦编、韩伟解说《法门寺地宫珍宝》,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后又出版各种有关法门寺的图录、画册。
    218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法门寺博物馆、宝鸡市文物局、扶风县博物馆:《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7年。
    219法门寺地宫发掘以后,多有论文、专著发表、出版,目录详见《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附录三,恕不一一列举。
    220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岳庙文物管理处:《西岳庙》,三秦出版社2007年。
    221李军辉:《西安东郊黄河机器制造厂汉唐五代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1年6期。
    222杨忠敏、阎可行:《陕西彬县五代冯晖墓彩绘砖雕》,《文物》1994年11期;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五代冯晖墓》,重庆出版社,2001年;宝鸡市考古研究所:《五代李茂贞墓》,科学出版社,2008年。
    223罗丰:《五代后周冯晖墓出土彩绘乐舞砖雕考》,《考古与文物》1998年6期。
    224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五代黄堡窑址》,文物出版社,1997年。禚振西:《柴窑探微》,《收藏家》2001年8期;王小蒙:《五代耀州窑青瓷与柴窑》,《收藏家》2001年7期,聂晶磊:《柴窑—最美的青瓷》,《收藏家》2001年5期。禚振西:《耀窑青瓷历史地位之初见》,《中国耀州窑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耀州窑博物馆编,三秦出版社,2005年。
    225唐金裕:《陕西丹凤商洛镇宋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12期。
    226李厚志:《陕西安康北宋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7年3期。
    227靳之林:《陕西洛川土基镇发现北宋壁画墓》,《考古与文物》1988年1期。
    228西安市文管处:《西安西郊热电厂基建工地清理三座宋墓》,《考古与文物》1992年5期。
    229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资料。
    230李烨、周忠庆:《陕西洋县南宋彭杲夫妇墓》,《文物》2007年8期。
    231陕西考古所泾水队:《陕西铜川宋代窑址》,《考古》1959年12期;《陕西铜川耀州窑》,科学出版社,1965年1月;周仁、李家治:《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960年1期;王家广:《耀州瓷、窑分析研究》,《考古》1962年6期;禚振西、卢建国:《耀州窑遗址调查发掘新收获———兼谈对耀州窑的几点新认识》,《考古与文物》,1980年3期;铜川市、旬邑县文化馆、陕西省文管会:《陕西新发现两处古瓷窑遗址》,《文物》1980年1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耀州窑博物馆:《宋代耀州窑址》,文物出版社,1998年;李辉炳:《耀州窑及其有关问题》,《中国古陶瓷研究》,1987年创刊号。禚振西:《耀窑青瓷历史地位之初见》,《中国耀州窑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耀州窑博物馆编,三秦出版社,2005年。
    232国家文物局主编、陕西省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西安地图出版社,1998年;延安地区群众艺术馆编《延安宋代石窟艺术》,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
    233延安地区文物普查队、子长县文物管理所:《子长县钟山石窟调查记》,《考古与文物》1982年6期。
    234冉万里:《陕西省安塞县毛庄科石窟调查简报》,《文博》2001年1期。
    235考古报告待刊。
    236姬乃军:《延安宋代石窟艺术产生的历史条件》,《考古与文物》第一届陕西省考古学会年会论文集,1984年。
    237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岳庙文物管理处:《西岳庙》,三秦出版社,2008年。
    238《文博》1996年第6期封底发表有刘合心拍摄的报本寺地宫出土金棺照片。
    239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白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白水北宋觉寺塔基及地宫的发掘》,《考古与文物》2005年4期。
    240倪志俊等:《西安市北郊金代墓葬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1年6期。
    241宝鸡考古队:《陕西千阳发现金明昌四年雕砖画墓》,《文博》1994年5期。
    242铜川市考古所:《陕西耀县董家河金墓清理简报》,《文博》1998年1期。
    243贾麦明、刘瑞:《西北大学田家炳高资培训中心楼基出土唐代遗物》,《考古与文物》2003年1期。
    244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资料。
    245薛东兴:《耀州窑青瓷的发展及延续》,荣思彬:《金代真的是耀州窑的衰退期吗?》,黄卫平:《关于耀州窑金代贡瓷》———《中国耀州窑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5年。耀州窑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铜川市考古研究所:《立地坡.上店耀州窑址》,三秦出版社,2004年10月。
    246陕西省文管会:《西安玉祥门外元代砖室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1期;陕西省文管会:《西安曲江池西村元代砖室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6期。陕西省文管会:《西安北郊红庙坡元墓》,《文博》1986年3期;西安市文物管理处:《西安东郊元刘义世墓清理简报》,《文博》,1985年3期。西安市文物管理处:《长安凤栖原元墓建筑结构》,《文博》,1985年2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蒲城洞耳元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2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西安南郊山门口元代墓葬》,《考古与文物》,1992年5期;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西安电子城元代墓葬》,《文博》,2003年5期;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西安韩森寨元代壁画》,文物出版社200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曲江孟村元代墓葬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6年2期。陈安利:《西安出土元故韩城张君墓志铭考释》,《考古与文物》,1995年2期。
    247延安市文化文物局、延安市文管会:《延安虎头峁元代墓葬清理简报》,《文博》1990年2期。
    248咸阳市博物馆:《咸阳发现的元代纸币》,《考古与文物》,1980年3期。
    249晁华山:《西安出土的元代铜手铳与黑火药》,《考古与文物》,1981年3期。
    250《陕西韩城县出土一枚元代铜印》,《考古与文物》,1982年4期;《陕西旬阳发现元代权》,《考古与文物》,1986年1期;《高陵县收集的几种古币》,《考古与文物》,1989年2期。
    251禚振西:《耀州窑遗址陶瓷的新发现》,《考古与文物》,1987年1期。仵录林、赵丽:《三铜公路工程中耀州窑陶瓷的新发现》,考古与文物1997年6期;杨瑞余《耀州窑白釉黑花瓷初探》,《中国耀州窑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5年。耀州窑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铜川市考古研究所:《立地坡.上店耀州窑址》,三秦出版社,2004年10月。
    252马得志:《西安元代安西王府勘查记》,《考古》1960年5期。陕西省文管会:《韩城所见元代建筑及基本特征》,《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11期。
    253延安地区文物普查队:《延安境内秦直道调查报告之二》,《考古与文物》,1991年5期。张砚、李安福:《陕西省甘泉县佛、道石窟调查简报》,考古与文物1993年4期。
    254陕西省文管会:《长安四府井安僖王墓清理简报》,《考古通讯》,1956年5期。
    255秦造垣:《明郃阳惠恭王朱公镗墓志考》,《考古与文物》2003年5期;孙钢:《明宗室朱秉墓志考》,《考古与文物》1995年5期;张鸣铎:《新出土的几方明秦藩宗族墓志》《文博》,1989年4期;李域铮、赵敏生、雷冰:《西安碑林书法艺术》(增订本),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王九刚:《从出土墓志看个别皇明宗室成员的没落》,《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所成立十周年纪念》,宋远茹、何如月:《明武略将军诚斋刘公墓志考释》,《考古与文物》,2007年3期。
    256王翰章:《明秦藩王墓群调查记》,《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二辑,三秦出版社,1995年。
    257陕西省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西安地图出版社,1998年。
    258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南郊皇明宗室汧阳端懿王朱公鏳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1年6期。
    259孙福喜,程林泉:《建所十五年工作回顾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成立十周年纪念》,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西安南郊明秦藩朱秉橘家族墓地》,《文物》,2007年2期;陕西省考古所配合基建考古队:《陕西临潼骊山床单厂基建工地古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9年5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配合基建考古队:《西安净水厂明清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0年4期;韩雅丽、王李娜:《西安三爻村出土明马景魁墓志铭》,《考古与文物》,1994年6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湖滨花园小区宋、明、清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3年5期。
    260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延安地区文管会、甘泉县文管所:《西延铁路甘泉段明清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5年2期;刘亮、雒金文:《释明赵时吉夫妇墓志铭》,《考古与文物》1994年1期;田亚岐、高发:《乾县出土明贵州按察副使李蓼莪墓志铭》,《考古与文物》1992年4期;罗西章:《明王纶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1年4期。
    261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北门考古队:《明秦王府北门堪查记》,考古与文物2000年2期。
    262梁晓青:《西安城墙西门城楼内部隔断遗迹考古调查报告》,《文博》2005年5期。
    26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靖边发现一座明代砖拱桥》,《考古与文物》,2005年1期。
    264王长启:《明秦王府遗址出土典膳所遗物》,《考古与文物》,1985年4期;王长启、高曼、尚民杰、茹新华:《介绍西安市藏珍贵文物》,《考古与文物》1989年5期。
    265宋远茹:《明秦王府瓷器款式浅说》,《考古与文物》2002年汉唐考古专刊。刘恒武、宋远茹、呼林贵:《明代秦王府遗址出土残瓷器》,考古与文物1999年4期。
    266高次若:《宝鸡市博物馆藏玉器选介》,考古与文物1995年1期。
    267杜葆仁:《陕西省地震碑石调查收获》,考古与文物1980年4期。
    268蓝田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樊维岳:《水陆庵佛教壁塑艺术初探》,《考古与文物》第一届年会论文集,1980年。
    269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昭陵博物馆:《2002年度唐昭陵北司马门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6年6期。
    270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延安地区文管会、甘泉县文管所:《西延铁路甘泉段明清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5年2期。
    271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湖滨花园小区宋、明、清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3年5期。
    272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大荔李氏家族墓地》,三秦出版社,2003年;田亚岐等:《试论大荔李氏家族墓石刻艺术》,《考古与文物.汉唐专号》2002年。
    273沈睿文:《唐陵研究缘起》,樊英峰主编《乾陵文化研究》(二),三秦出版社,2006年。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