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唐关中农业史与长安城粮食供应研究综述——兼论区域经济社会史研究的方法问题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The system reviewed the Tang Dynasty Guanzhong history of agriculture research historical process as well as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and has made the summary regarding the Tang Dynasty Changan city's food supply research.Through the analysis existing research's achievement and the insufficiency,proposed the present will study should the direction diligently and possible to progress,and discussed the region economic history research possible application long time interval and quantity analysis unifies and attempts re-enters the research technique which the historical scene the time and the space will unify.
引文
(1)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隋唐五代时期》[M].北京:地图出版社,1982。
    (2)张泽咸:《汉晋唐时期的农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李伯重:《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4)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5)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6)李伯重:《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梁家勉:《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8)翼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9)韩茂莉:《宋代农业地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l993。
    (10)韩茂莉:《辽金农业地理》[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1)史念海:《西安历史地图集》[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6。
    (12)史念海:《河山集第一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13)史念海:《河山集第二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
    (14)史念海:《河山集第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5)史念海:《河山集第四集》[M].西安: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6)史念海:《河山集第五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17)史念海:《河山集第六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18)史念海:《河山集第七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9)史念海:《黄河流域诸河流的演变与治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20)史念海:《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
    (21)史念海:《中国古都和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1998。
    (22)史念海:《唐代历史地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3)史念海:《中国的运河》[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24)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5)蓝勇编著:《中国历史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6)李世奎:《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27)中国科学院编:《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l982。
    (28)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9)顾朝林:《中国古代城镇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0)沈玉麟:《我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1)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论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2)贺业钜:《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33)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34)辛德勇:《隋唐两京从考》[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35)辛德勇:《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6)杨鸿年:《隋唐两京考》[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7)杨鸿年:《隋唐两京坊里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8)程存洁:《唐代城市史研究初篇》[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9)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1卷京都关内区》[M].台北:中央研究院,1985.第2卷河陇西区[M].台北:中央研究院,1985。
    (40)张荣:《唐代京兆尹研究》[M].台北:学生书局,1987。
    (41)全汉升:《唐宋帝国与运河》[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4。
    (42)中国唐史学会唐宋运河考察队编:《唐宋运河考察记》[M].西安: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发行室,1985。
    (43)唐宋运河考察队:《运河访古》[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44)聂树人:《陕西自然地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45)吴镇锋:《陕西地理沿革》[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46)西北大学地理系《陕西农业地理》编写组:《陕西农业地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
    (47)吴宏歧:《西安历史地理研究》[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6。
    (48)王开:《古代道路交通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
    (49)张晓虹:《文化区域的分异与整合——陕西历史文化地理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50)李令福:《关中水利开发与环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1)秦晖、苏文:《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52)田培栋:《明清时代陕西社会经济》[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3)钞晓鸿:《生态环境与一明清社会经济》[M].合肥:黄山书社,2004。
    (54)黄永年:《唐史史料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55)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6)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M].北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三联书店,1979。
    (57)岑仲勉:《隋唐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8)吴枫、陈伯岩:《隋唐五代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
    (59)吕思勉:《隋唐五代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0)傅乐成:《隋唐五代史》[M].台北:众文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5。
    (61)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2)傅筑夫:《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63)曹贯一:《中国农业经济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64)中国经济通史:《隋唐五代经济卷》[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65)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2003。
    (66)杨际平、郭峰:《五-十世纪敦煌的家庭与家族关系》[M].长沙:岳麓书社1997。
    (67)杨际平:《北朝隋唐均田制新探》[M].长沙:岳麓书社2003。
    (68)胡如雷:《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69)翁俊雄:《唐代区域经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0)张弓:《唐朝仓廪制度初探》M].北京:中华书局,1986。
    (71)也小红:《唐五代畜牧经济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6。
    (72)张泽咸:《唐五代赋役史草》[M].北京:中华书局,1986。
    (73)马克尧:《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74)姜伯勤:《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M].北京:中华书局,1987。
    (75)邓广铭、漆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M].上海:知识出版社,1988。
    (76)陈喜忠:《中国元代经济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北京,1994。
    (77)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8)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79)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M].北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80)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M].北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
    (81)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82)陈寅恪:《陈寅恪读书札记.旧唐书新唐书之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83)陈寅恪:《隋唐政治史述论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84)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M].北京:中华书局,1963。
    (85)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86)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87)严耕望:《唐仆尚丞郎表》[M].北京:中华书局,1986。
    (88)严耕望:《唐史研究丛稿》[M].香港:新亚研究所,1969。
    (89)朱雷:《敦煌吐鲁番文书论丛》[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
    (90)黄正建:《中晚唐社会与政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91)姜伯勤:《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92)姜伯勤:《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93)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M].北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
    (94)傅乐成:《汉唐史论集》[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
    (95)陈国灿:《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96)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九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7)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十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8)中国唐史研究会编:《唐史研究会论文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99)唐研究基金会特刊:《二十世纪唐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00)(日)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101)(日)天野元之助:《中国农业史研究》[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l975。
    (102)(日)加藤繁、吴杰译:《中国经济史考证.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103)(日)加藤繁、吴杰译:《中国经济史考证.第2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04)(日)平冈武夫、杨励三译:《长安与洛阳》[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57。
    (105)(日)池田温、龚泽咸译:《中国古代籍帐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06)(比)亨利.皮朗文译:《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
    (107)(意)卡洛.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第2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108)(美)R.E.帕克.E.N.伯吉斯.R.D麦肯齐.宋俊岭、吴建华、王登斌译:《城市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09)Lewis Mumford.倪文彦、宋峻岭译:《城市发展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l989。
    (110)(英)克斯.历以平译:《经济史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11)(苏)阿尔曼德:《东亚的黄土区.(地理.土壤侵蚀和农业)》[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
    (112)(美)谢佛.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13)洛阳博物馆:《洛阳唐三彩》[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11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报告——1955-1960年洛阳漳滨考古发掘资料》[M].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
    (115)薛平栓:《陕西历史人口地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16)《汉唐长安与黄土高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117)《汉唐长安与关中平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