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自然灾害史研究述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历史上,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水灾、旱灾、蝗灾、震灾、雹灾、风灾、潮灾等,与此同时,社会各界特别是学者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及救助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文章对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自然灾害史的研究现状进行考察与梳理,作者认为,应从加强淮河流域自然灾害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拓宽淮河流域自然灾害史的研究领域、创新淮河流域自然灾害史的研究方法等三个方面深入淮河流域自然灾害的研究。
引文
[1]李文海,夏明方.中国荒政全书(第一辑)[G].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3:197-265.
    [2]李文海,夏明方.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三卷)[G].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1-256.
    [3]李清初.汉代以来中国灾荒年表(一)[J].新建设,1931(14).
    [4]陈高.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10卷)[M].上海:上海国立暨南大学,1939.
    [5]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上、下册)[Z].北京:科学出版社,1954.
    [6]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资料汇编[G].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7]楼宝常.中国古今地震灾情总汇[G].北京:地震出版社,1996.
    [8]王嘉荫.中国地质史料[G].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9]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清代地震档案史料[G].北京:中华书局,1959.
    [10]徐近之.气候历史记载初步整理[M].南京:江苏省地理研究所,1976.
    [1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料编纂组.中国历史自然灾害及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G].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12]张波.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史料集[G].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3]陆人骥.中国历史灾害性海潮史料[G].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
    [14]李文海,等.中国荒政全书[G].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
    [15]李文海,等.近代中国灾荒纪年[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16]李文海,等.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17]高文学.中国自然灾害史(总论)[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
    [18]李文治,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共3辑)[G].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
    [19]陈振汉,等.清实录经济史资料(共3册)[G].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2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3辑、第5辑)[G].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21]戴鞍钢,黄苇.中国地方志经济资料汇编[G].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
    [2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奏折汇编——农业.环境[G].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3]竺可桢.中国历史上之旱灾[J].史地月刊,1925(6).
    [24]竺可桢.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J].东方杂志,1925(3).
    [25]竺可桢.论祈雨禁屠与旱灾[J].东方杂志,1926(13).
    [26]竺可桢.直隶地理的环境和水灾[J].科学,1927(12).
    [27]邓云特.中国救荒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28]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2000:11.
    [29]骆承政.中国历史大洪水[M].北京:中国书店,1990.
    [30]赵艳萍.清代蝗灾与治蝗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2005.
    [31]李向军.清代荒政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2]李文海,等.灾荒与饥馑:1840—1949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3]李文海,等.中国近代十大灾荒[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4]康竹沛.灾荒与晚清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5]张水良.中国灾荒史(1927—1937年)[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
    [36]夏明方,康竹沛.20世纪中国灾变图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37]蔡勤禹.民间组织与灾荒救治——民国华洋义赈会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8]汪汉忠.灾害、社会与现代化——以苏北民国时期为中心的考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9]余新忠,等.瘟疫下的社会拯救——中国近世重大疫情与社会反映研究[M].北京:中国书店,2004.
    [40]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41]李文海,夏明方.天有凶年——清代灾荒与中国社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42]张艳丽.嘉道时期的灾荒与社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3]余新忠.清代以来的疾病、医疗和卫生:以社会文化史为视角的探索[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44](美)马罗立.饥荒的中国[M].吴鹏飞,译.上海:民智书局,1929.
    [45](美)彭尼.凯恩.1959—1961年中国的大饥荒[M].郑文鑫,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46](法)魏丕信.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M].徐建信,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47](美)约瑟夫.W.埃谢里克.在中国失掉的机会[M].罗清,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48](日)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M].伍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9]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河南部分)[G].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
    [50]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历历史资料选编[G].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51]庞天荷.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河南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52]温彦.河南自然灾害[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
    [53]渠长根.功罪千秋——花园口事件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54]苏留新.民国时期水旱灾害与河南乡村社会[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
    [55]马雪芹.明清河南自然灾害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10).
    [56]向安强.略论明清以来河南旱灾[J].农业考古,2005(3).
    [57]苏全有.有关近代河南灾荒的几个问题[J].殷都学刊,2003(4).
    [58]王鑫宏.河南“丁戊奇荒”灾情与社会成因探析[J].农业考古,2009(6).
    [59]张九洲.光绪初年的河南大旱及影响[J].史学月刊,1999(5).
    [60]苏留新.民国时期河南水旱灾害初步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3).
    [61]阎秋凤.民国时期河南自然灾害探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62]曹风雷.1936-1937年河南旱灾述评[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2).
    [63]崔铭.河南省1942-1943年旱、风、蝗灾害略考[J].灾害学,1994(1).
    [64]叶飞鸿.河南省的灾荒(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J].国史馆馆刊(复刊),1992(13).
    [65]安徽省文史馆自然灾害史搜集组.安徽地区历代旱灾情况[J].史学工作通讯,1957(3).
    [66]安徽省文史馆自然灾害史搜集组.安徽地区蝗灾历史记载的初步整理[J].安徽史学通讯,1959(2).
    [67]安徽省文史馆自然灾害史搜集组.安徽地区水灾历史记载的初步整理[J].安徽史学通讯,1959(4、5).
    [68]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安徽水灾备忘录[M].合肥:黄山书社,1991.
    [69]安徽省水利厅.安徽水旱灾害[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70]翟武全.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安徽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71]汪志国.近代安徽:自然灾害重压下的乡村[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72]王鹤鸣.安徽近代经济探讨1840-1949[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
    [73]施和金.安徽历史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安徽史学,2004(4).
    [74]张润霞,等.安徽省主要自然灾害及综合减灾战略构思[J].自然灾害学报,1994(1).
    [75]叶成林.安徽水旱灾害及减灾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1(1).
    [76]陆芹英,汪志国.近代安徽水灾之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77]孙语圣.民国时期安徽灾荒成因浅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78]孙语圣.民国时期安徽的自然灾害及其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1).
    [79]王方中.1931年江淮大水及其后果[J].近代史研究,1993(3)
    [80]徐淑英,许孟英.大所活动中心和夏季江淮流域持久性的水旱:地理集刊(第9号)[C].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
    [81](韩国)金胜一.近代中国地域性灾荒政策史考察——以安徽省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1997(4).
    [82]赵传集.山东历代自然灾害志[G].山东农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1979-1980.
    [83]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1995.
    [84]马麟.山东水旱灾害[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
    [85]魏光兴,孙昭民.山东省自然灾害史[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0.
    [86]王建国,等.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山东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87]王林.山东近代灾荒史[M].济南:齐鲁出版社,2004.
    [88]张学珍,等.1470-1949年山东蝗灾的韵律性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7(6).
    [89]孙百亮.清代山东自然灾害与政府救灾能力的变迁[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8(1).
    [90]董传岭.晚清山东的黄河水灾[J].广西社会科学,2008(8).
    [91]董传岭.晚清山东的旱灾[J].兰州学刊,2009(6).
    [92]董传岭.晚清山东自然灾害对乡村习俗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93]董传岭.晚清山东的官赈救荒[J].史学集刊,2009(2).
    [94]赵士文.论清代山东对水旱自然灾害的防治[R].曲阜师范大学,2008.
    [95]谢秀珍.灾荒、环境与民国山东乡村社会[J].山东大学,2005.
    [96]卞光辉.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江苏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97]盛承禹.苏北地区旱涝历史记载的初步探索[J].南京大学学报,1963(2).
    [98]张红安.明清以来苏北水患与水利探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0(6).
    [99]汪家伦.历史时期太湖地区水旱情况的初步分析:4-19世纪:农史研究(第三辑)[C].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100]汪家伦.古代太湖地区洪涝特征及治理方略的探讨[J].农业考古,1985(1).
    [101]郑肇经.太湖流域历代水旱灾害研究:水利史研究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84.
    [102]陈家其.太湖流域南宋以来旱涝规律及其成因初探[J].地理科学,1989(1).
    [103]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淮河志》编纂委员会.淮河水文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16.
    [104]杨杜宇.导淮之根本问题[M].上海:新亚月刊社出版发行,1931.
    [105]陈桥驿.淮河流域[M].上海:春明出版社,1952.
    [106]胡焕庸.淮河的改造[M].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6.
    [107]王祖烈.淮河流域治理综述[M].水利电力部治淮委员会《淮河志》编纂办公室,1987.
    [108]水利电力部治淮委员会《淮河水利简史》编写组.淮河水利简史[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
    [109]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沂沭泗河道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110]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淮河志》编纂委员会.淮河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007.
    [111]王鑫义.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M].合肥:黄山书社,2001.
    [112]李修松.淮河流域历史与文化研究[M].合肥:黄山书社,2001.
    [113]陈文忠.淮河传[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114]张秉伦,方兆本.淮河和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年表与旱涝规律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115]卞利.明代中期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与社会矛盾[J].安徽大学学报,1998(3).
    [116]卞利.清初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以其治理对策[J].安徽史学,2000(1).
    [117]徐国利.清代中叶安徽省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J].安徽大学学报,2003(6).
    [118]吴春梅.张謇治淮方略评析[N].光明日报,2004-01-13.
    [119]汪志国.民国时期安徽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及灾害救助[J],灾害学,2009(3).
    [120]汪志国.民国时期安徽淮河流域自然灾害的社会影响[J].池州学院学报,2009(5).
    [121]水利水电部水管司,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代淮河流域洪涝档案史料[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22]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金明馆丛稿二编[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36.
    [123]汪志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史研究综述[J].新华文摘,2005(24).
    [124]郭强.片论中国自然灾害的社会科学研究[J].天中学刊,1999(1).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