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人类建筑方式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以胶东半岛为例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胶东半岛的史前建筑与其他地区不同的主要特征:一是柱洞较深,二是海岛区和沿海地区始终使用半地穴式房屋。这种建筑特征是为抵御强风侵蚀以保证房屋安全的措施,是人类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一种文化适应。
引文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地理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第384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
    [2]烟台市博物馆:《烟台白石村遗址发掘报告》,北京大学考古系、烟台市博物馆:编《胶东考古》,第28~95页,文物出版社,2000年。
    [3]严文明:《胶东原始文化初论》,山东省《齐鲁考古丛刊》编辑部:编《山东史前文化论文集》,第63~95页,齐鲁书社,1986年。
    [4]山东省博物:馆《山东蓬莱紫荆山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73年第1期。
    [5]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等《山东长岛北庄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7年第5期。
    [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长岛县砣矶岛大口遗址》,《考古》1985年12期。
    [7]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莱阳于家店的小发掘》,北京大学考古系、烟台市博物馆编:《胶东考古》,第207~219页。
    [8]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栖霞杨家圈遗址发掘报告》,北京大学考古系、烟台市博物馆编:《胶东考古》,第151~206页。
    [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山东队、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牟平照格庄遗址》,《考古学报》1986年第4期。
    [10]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发掘:队《山东平度东岳石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与战国墓》,《考古》1962年第10期。
    [11]a.严文:明《胶东原始文化初论》,山东省《齐鲁考古丛刊》编辑部:编《山东史前文化论文集》,第63~95页;b.韩榕:《胶东史前文化初探》,山东省《齐鲁考古丛刊》编辑部编:《山东史前文化论文集》,第96~119页;c.张江:凯《论北庄类型》,北京大学考古系:编《考古学研究》三,第32~51页,科学出版社,1997年;e.栾丰实:《海岱地区考古研究》,第27~53、69~113、229~282、318~347页,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
    [12]栾丰实:《北辛文化研究》,《海岱地区考古研究》,第27~53页。
    [13]栾丰实:《大汶口文化的分期和类型》,《海岱地区考古研究》,第69~113页。
    [14]栾丰实:《海岱龙山文化的分期和类型》,《海岱地区考古研究》,第229~282页。
    [15]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烟台市博物馆:《烟台芝水遗址发掘报告》,北京大学考古系、烟台市博物馆编:《胶东考古》,第96~150页。
    [16]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乳山小管村的发掘》,北京大学考古系、烟台市博物馆编:《胶东考古》,第220~243页。
    [17]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2007年、2009年发掘资料。
    [18]烟台市博物馆发掘资料。
    [1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胶县三里河》,第8~12、18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
    [20]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大汶口续集:大汶口遗址第二、三次发掘报告》,第20~25、72~76页,科学出版社,1997年。
    [21]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烟台市博物:馆《烟台芝水遗址发掘报告》,北京大学考古系、烟台市博物馆编:《胶东考古》,第101页。
    [22]参见栾丰:实《东夷考古》,第72页,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
    [2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山东汶上县东贾柏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第6期。
    [24]参见栾丰实:《东夷考古》,第149~155页。
    [25]栾丰实:《大汶口文化的分期和类型》,《海岱地区考古研究》,第69~113页。
    [26]昌潍地区文物管理组、诸城县博物:馆《山东诸城呈子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0年第3期。
    [27]参见栾丰实:《东夷考古》,第207~264页,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
    [28]参见栾丰实:《东夷考古》,第291~317页。
    [29]参见史本恒:《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环境考古初探》,第6~16页,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5年。
    [30]高秉伦、魏光兴主:编《山东省主要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第104页,地震出版社,1994年。
    [31]山东生气象局、海岸带调查课题组:《山东省海岸带和海涂气候调查报告》,1986年。转引自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李繁华等编著:《山东近海水文状况》,第209页,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89年。
    [32]《烟台水产志》编纂委员会:《烟台水产志》,第51页,山东省出版总社烟台分社,1989年。第51页
    [33]山东省长岛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长岛县志》,第59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9页
    [34]山东省长岛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长岛县志》,第63~64页。
    [35]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气象志》,第456~457页,新华出版社,1997年。
    [36]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芝罘区志》,第102页,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年。
    [37]a.山东省莱州市志编纂委员会编:《莱州市志》,第84页,齐鲁书社,1996年;b.山东省莱阳市志编纂委员会编:《莱阳市志》,第77页,齐鲁书社,1995年。
    [38]山东省蓬莱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蓬莱市志》,第81页,齐鲁书社,1995年。
    [39]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史志编纂委员会:《福山区志》,第77页,齐鲁书社,1990年。
    [40]山东省乳山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乳山市志》,第97页,齐鲁书社,1997年。
    [41]山东省龙口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龙口市志》,第70页,齐鲁书社,1995年。
    [42]山东省文登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文登市志》,第77页,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年。
    [43]山东省荣成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荣成市志》,第155页,齐鲁书社,1999年。
    [44]山东省栖霞市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栖霞县志》,第122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
    [45]山东省高密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高密县志》,第72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
    [46]日照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日照市志》,第76页,齐鲁书社,1994年。
    [47]山东省昌乐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昌乐县志》,第105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
    [48]高秉伦、魏光兴主编:《山东省主要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第99~101页。
    [49]大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大连市情》,第35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
    [50]An,Z.,S.C.Porter,J.E.Kutzbach,X.Wu,S.Wang,X.Liu,X li,and W.Zhou,Asynchronous Holocene Opti-mum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2000.19:758;Morrill,C.,J.T.Overpeck,and J.E.Cole,A Synthe-sis of Abrupt Changes in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since the LastDeglaciation.The Holocene.2003.13:465-476.转引自王芬:《海岱地区和太湖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的比较研究》,第23页,图1.1,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6年。
    [51]高秉伦、魏光兴主编:《山东省主要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第99页。
    [5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地理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第384页。
    [53]史本恒:《水文和地貌条件对胶东半岛聚落选址的影响》,《华夏考古》,待刊。
    [54]史本恒:《试析胶东半岛聚落选址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一个土壤学的视角》,《农业考古》2011年第1期。
    [55]J.H.斯图尔德著,玉文华译:《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世界民族》1988年第6期。
    [56]王青:《环境考古的基本理论问题》,《华夏考古》2004年第1期。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