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中的价值标尺与机制创新——汶川地震灾区生态价值补偿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灾区是遭受自然灾害的区域,是人与自然矛盾集中表现之处,经受了由诸种自然因素与社会人为因素相互交叉作用所导致的灾变,灾区的生态修复与社会经济恢复离不开区际的补偿。生态建设恢复是要付出成本的,如何掌握恢复项目与成本,并将成本分化是生态恢复建设中的关键。本文以汶川地震灾区为例,分析了灾区生态补偿的空间尺度、生态修复价值补偿尺度和生态补偿价值的机制创新,并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特征,提出灾区生态价值补偿的管理机制,使今后各种灾区生态价值补偿都能及时有效开展。
引文
[1]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1]刘波,黄寰.天地人系统预测与对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孙自法.胡锦涛强调防灾减灾加强自然灾害预警能力[EB/OL].中国新闻网,2008-06-23.
    [3]胡鞍钢.灾害与发展:中国自然灾害影响与减灾战略[J].中国国情分析研究报告,1998(10).
    [4]环境保护部.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2008-11-17.
    [5]国家发改委.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R].新华社,2008-08-12.
    [6]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EB/OL].中国地震局网站:http://www.cea.gov.cn/manage/ht-ml/8a8587881632fa5c0116674a018300cf/-content/08-08/29/1219979564089.html.
    [7]陈文勇,张魁勇.对口援助重灾区乡镇[N].成都日报,2008-05-25.
    [8]李建建,黎元生,胡熠.论流域生态区际补偿的主导模式与运行机制[J].生态经济,2006(10).
    [9]刘成玉,孙加秀,周晓庆.推动生态补偿机制从理念到实践转化的路径探讨[J].生态经济,2007(3).
    [10]杜肯堂,邓玲等.在灾后重建中创设“龙门山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的建议[R].四川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协调小组办公室、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要成果专报,2008年第25期.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