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偏压隧道围岩破坏规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以渝湘高速公路共和隧道工程为例,采用以遍布节理模型模拟层状围岩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不同开挖方法对围岩塑性区大小的影响。采用地质雷达进行了松动圈现场实测,实测结果和数值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对比数值分析结果和实测结果,得出地质偏压隧道围岩破坏规律。
引文
[1]于跃勋.地质顺层偏压隧道施工力学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2]钟新樵.土质偏压隧道衬砌模型试验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6,31(6).
    [3]周晓军,高杨.地质顺层偏压隧道围岩压力及其分布特点的试验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06,43(1):12-21.
    [4]王立忠,郭东杰.偏压隧道二次应力场分析及应用[J].力学与实践,2000,22:25-28.
    [5]陈少华,易亚滨.偏压浅埋隧道复合式衬砌的相互作用和结构计算[J].世界隧道,1999,(2):20-24.
    [6]陈秋南,赵明华,张永兴,刘新荣.偏压双连拱隧道信息化施工与仿真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8):1723-1727.
    [7]董方庭.锚喷支护研究—围岩松动圈测定及锚固体强度实验[J].中国矿业学院学报,1980,(2):25-35.
    [8]董方庭,宋宏伟,郭志宏.巷道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J].煤炭学报,1994,19(1):21-32.
    [9]韩永琦,李来喜,昌彦君.地震折射层析法在隧洞围岩松动圈测试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4,(5):412-417.
    [10]周扬水,吴从师,张庆彬.隧道围岩爆破松动圈测试分析[J].采矿技术,2005,5(3):63-64.
    [11]何满潮,袁和生,等.中国煤矿锚杆支护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2]宋宏伟,王闯,贾颖绚.用地质雷达测试围岩松动圈的原理与实践[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31(4):370-373.
    [13]刘波,韩彦辉.FLAC原理、实例与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14]孙广忠.岩体结构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