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地区低液限粉性土毛细水迁移因素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按照公路路基填筑要求,对低液限粉土进行试验设计,通过分别控制压实度和初始含水量,对低液限粉土进行室内竖管毛细水上升高度试验,定性地分析了毛细水上升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低液限粉性土毛细水上升高度随初始含水量及其压实度变化的特性,提出毛细水上升随时间分为3个阶段。当初始含水量大于9%时毛细水上升高度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随压实度的增加毛细水上升高度呈二次抛物线分布,强调了低液限粉性土作为路基填料时压实度应控制在90%以上,尽可能增加压实含水量,一般宜大于最佳含水量。
引文
[1]冉武平,叶奋,王素英,等.乌鲁木齐地区低液限粉性土的击实试验研究[J].公路,2010,(7).
    [2]姚华,张喜发,张冬青.影响粗粒土毛细水上升高度的因素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2007,(1):10-12.
    [3]滦海,霍玉霞,王国洪.冻融条件下土的毛细水上升试验研究[C]//中国公路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4]李治平,王洪波.粉土地区公路病害与防治对策研究[J].交通科技,2003,(4):48-50.
    [5]彭宇一.低路堤毛细水影响机理与处治对策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6]许兆义.包气带水文地质专论[M].地震出版社,1993:4-41.
    [7]刘爱国.毛细现象的能量来源[J].大学物理,1994,13(12):9-10:
    [8]刘大鹏,等.土力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9]Fredlund D G,Rahardjo H.非饱和土土力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0]洪毓康.土质学与土力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36-39.
    [11](苏)B A柯夫达.陆宝树,周礼恺、眉珊眉,等译.土壤学原理[M].科学出版社,1981:3-9,19,30.
    [12](苏)E M谢盖尔耶夫.孔德坊,等译.工程岩土学[M].地质出版社,1990:121-124
    [13](苏)A B古什利亚,B C麦津采夫.水均衡研究[M].地质出版社,1988:29-66.
    [14]徐家任,程家驹.道路工程[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332-335.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