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煤田瓦斯富集过程的地质构造控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基于安徽淮北煤田主采煤层的构造演化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运聚史分析,利用煤层瓦斯生成、运移、聚集及散失的动平衡动力学模型,数值模拟了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在地史演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数值模拟结果,探讨了断层、褶皱等中、大型构造对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的地质作用过程,为淮北煤田深部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引文
(1)杨建业,杜美利,苏小鹏,等.煤层气藏的储集特征及储层评价(J).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5,17(3):77-82.
    (2)苏现波,盛建海.河南省下二叠统山西组二1煤煤层气储层描述(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9,18(1):9-13.
    (3)焦作矿业学院地质教研室.瓦斯地质概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98-121.
    (4)韦重韬.煤层甲烷地质演化史数值模拟(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5)王桂粱,姜波,曹代勇,等.徐州宿州弧形双冲叠瓦扇逆冲断层系统(J).地质学报,1998,72(31):228-236.
    (6)龙王寅.两淮煤田煤层含气性特征及甲烷富集机制探讨(J).安徽地质,1999,9(1):55-57.
    (7)琚宜文,王桂梁.淮北宿临矿区构造特征及演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21(3):289.
    (8)王桂梁,曹代勇,姜波,等.华北南部的逆冲推覆、伸展滑覆与重力滑动构造(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62-70.
    (9)祖金华,吴乾蕃,廉雨方.郯庐断裂带中段及邻区的地热研究(J).中国地震,1996,12(1):43-48.
    (10)秦勇,金法礼,权彪,等.焦作-济源地区晚中生代古地热场特征及其成因(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3,22(3):16-22.
    (11)范景坤.淮北煤层气资源及抽放技术(J).中国煤层气,2004,1(2):29.
    (12)黄家会,陈兴祥,陆国帧.淮北矿区宿东向斜8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研究(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7,16(2):44-45.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