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在我国的现状、分类和发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城市地铁建设尤其是施工技术将是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方法的现状;重点讨论了应用于不同施工方法中的施工辅助技术,即岩土加固技术、防水技术、信息技术和环保技术;对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分类;展望了未来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引文
[1]颜纯文,蒋国胜,叶建良.非开挖铺设地下管线工程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01
    [2]陈志龙,王玉北.城市地下空间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01
    [3]钱七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民防空,2002,(4):30-32
    [4]陶龙光,巴肇伦(编著).城市地下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1
    [5]傅冰骏.国际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动向”2002年世界隧道及地下工程博览会暨学术交流会”情况报导[J].探矿工程, 2002,(5):54-57
    [6]周文波(编著).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1
    [7]李彬峰,梁志新.论城市地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J].铁道工程学报,2003,9(3):12-15
    [8]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06
    [9]钱七虎.建设特大城市地下快速路和地下物流系统解决中国特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新思路[J].科技导报,2004,(4):3-6
    [10]许溶烈(主编).中国土木工程师指南[S].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04
    [11]词海普及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12]韩文峰,谌文武,宋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0,1:1-5
    [13]李德武(主编).隧道[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04
    [14]高谦,乔兰,吴顺川等(编著).地下工程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02
    [15]郭力,王剑波,陈新胜.地下工程中常用开挖方法[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5,(8):85-87
    [16]关宝树.21世纪的地下工程[C].铁道工程学报(增刊),西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届年会,1998 -10:9-15
    [17]关宝树.关于提高我国隧道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几个关键问题[J].铁道工程学报,2003,9,(3):59-65
    [18]钱七虎.岩土工程领域若干工程途径的辨证对比思考[J].岩土工程界,2003,6(10):20-22
    [19]刘国琦,杜文库.我国地铁施工技术的发展及展望[J].建筑技术,1996,(1):6-7
    [20]张庆贺,朱忠隆.21世纪地铁施工技术展望[J].施工技术,1999,28(1):9-10
    [21]崔玖江.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及问题对策[J].施工技术,2001,30(1):3-6
    [22]韩选江.应用在地下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I)[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3):54-61
    [23]韩选江.应用在地下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Ⅱ)[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4):67-74
    [24]王梦恕.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2
    [25]余彬泉、陈传灿(编著).顶管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08
    [26]陈韶章(主编).沉管隧道设计与施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05
    [27]徐书林(意),傅冰骏.推广应用隧道掘进机促进我国地下空间开发[J].建筑机械(TBM专辑),2002,(5):36-38
    [28]张凤祥,傅德明,张冠军(编著).沉井与沉箱[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01
    [29]宋克志,王梦恕.ECL技术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建井技术,2004,25(5):31-35
    [30]陈湘生,陈朝辉,罗小刚.岩土工程技术最新进展——全向冻结施工技术[J].地下空间,1999,19(4):297-302
    [31]陈瑞杰,程国栋,李述训等.人工地层冻结应用研究进展和展望[J].岩土工程学报,2000,22(1):40-44
    [32]朱悦明,许建军,刘爱华等.SMW工法在南京地铁工程中的设计应用与实践[J].都市快轨交通,2005,18(4):29-34
    [33]周希圣,习哲,罗志阳等.南京地铁1~#线隧道典型区段施工技术[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0):3523-3528
    [34]贾金青,宋二祥.滨海大型地下工程抗浮锚杆的设计与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2,24(6):769-771
    [35]方利成.中铁十六局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概况[J].建筑机械,2002,(5):51-53
    [36]李林.深圳地铁区间隧道过软弱地层的超前预加固施工技术[J].现代城市快轨交通,2005,(4):25-27
    [37]赵运臣.浅谈新奥法在我国城市地铁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J].隧道建设,2004,24(1):9-10
    [38]汪春生.地下工程降水辐射井施工方法[J].铁道建筑技术,2005,(4):46-48
    [39]洪开荣.隧道及地下工程防水技术的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1998(增刊):524-528
    [40]沈春林(主编).地下防水工程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2
    [41]冀文政,郑志辉.我国近年地下工程防水技术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J].中国建筑防水,2004,(11):7-10
    [42]薛绍祖(编著).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技术(第1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0)
    [43]刘华太,王莉波.地下工程防水现状及对策[J].世界隧道,2000(增刊):245-248
    [4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10003-2005/J449-2005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第3版)[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06
    [45]刘大安,杨志法,楼向东等.地质工程自动监测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0,8(2):213-217
    [46]房营光,方引晴.城市地下工程安全性问题分析及病害防治方法[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1,18(3):1-5
    [47]罗国煜,陈新民,李晓昭等(编著).城市环境岩土工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
    [48]刘建航.上海地铁施工与邻近建筑施工的环境保护技术(上)[J].上海建设科技,1999,(2):11-14
    [49]刘建航.上海地铁施工与邻近建筑施工的环境保护技术(下)[J].上海建设科技,1999,(3):20-21
    [50]刘建航.上海软土隧道盾构施工技术专家系统综述[J]地下工程与隧道,1995,(2):2-8
    [51]曹国金,姜弘道.信息化施工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2,23(6):795-799
    [52]熊厚金主编.国际岩土锚固与灌浆新进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05:1-25
    [53]廖少明,侯学渊.盾构法隧道信息化施工控制[J].同济大学学报,2002,30(11):1305-1310
    [54]杨重存,刘高,赵志福等.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05
    [55]程强,谢建明,孙振堂.成南高速公路高边坡工程信息化施工[J].公路,2004,(6):13-17
    [56]王义,周健,胡展飞等.超深基坑信息化施工实例分析[J].岩土力学,2004,25(10):1647-1650
    [57]刘志刚,赵勇等(编著).隧道隧洞施工地质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12
    [58]杨志法,王思敬,冯紫良等.岩土工程反分析原理及应用[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03
    [59]阳军生,刘宝琛.城市地表移动引起的地表移动及变形[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01
    [60]王铁生,张利平,华锡生.地铁隧道施工变形预测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3,23(5):62-65
    [61]周文波.盾构隧道信息化施工智能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4):16-19
    [62]赵玉光.地下工程开挖与支护安全监控量测及地质灾害动态预测与防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12(3):36-41
    [63]刘招伟,王梦恕,董新平.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8):1297-1301
    [64]张庆贺,朱忠隆,周希圣.盾构法隧道施工多媒体监控与仿真技术[J].同济大学学报,2001,29(6):729-732
    [65]刘铁民,钟茂华,王金安等.地下工程安全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03
    [66]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指南编委会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01
    [67]王初生,袁芬,陈宝.上海城市地下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几个关键问题[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2005,16(2):161-164
    [68]刘贵应,刘祖德,彭勇等.大都市地下空间开拓与环境地质问题[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1,8(4):5-7
    [69]孙进忠.岩土体动力学框架体系及若干问题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05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