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公益诉讼解释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Interpretation of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n the Litigation of Eco-environmental Damages
  • 作者:刘莉 ; 胡攀
  • 英文作者:LIU Li;HU Pan;School of Literature, Language and Law,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 关键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 公益救济 ; 诉权来源
  • 英文关键词:ecoenvironmental damage compensation lawsuit;;environmental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public interest relief;;litigation right allocation
  • 中文刊名: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03 10:59
  • 出版单位: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03
  • 基金: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公益诉讼路径探析”(19F07)
  • 语种:中文;
  • 页:86-93
  • 页数:8
  • CN:61-1411/F
  • ISSN:1672-2817
  • 分类号:D925;D922.68
摘要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在制度建构中排除对私益的救济,仅以公益救济为诉讼目的。既有以"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及公共信托理论为依据的论证进路无法将公共利益转化为个人利益,抑或上升为国家利益保障的高度来实现诉讼目的,故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仍是一种公益诉讼。在公益诉讼体系的定位上,由于其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所救济之实体公益的内涵一致,经规范分析可将其描述为一种特殊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行政机关的诉权来源上,基于传统实体权益配置的解释思路可能偏离环境公共利益的实际享有状态,宜在公益诉讼的构造下以"法定诉讼担当"为原理进行解释。
        The lawsuit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damages excludes the relief of private interes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and only takes public welfare relief as the purpose of litig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national ownership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theory of public trust, the public interest can not be transformed into individual interests or rise to the height of national interest protection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litigation. Therefore, the lawsui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amage compensation is still a kind of public interest lawsuit. In the positioning of th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ystem, because 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the entity public interest relief by the environmental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t can be described as a special kind of environmental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by normative analysi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llocation of substantive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 explanation may deviate from the actual enjoyment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s, and it should be interpreted as legal litigation under the structure of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引文
[1] [德] 菲利普·黑克.利益法学[M].傅广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8-19.
    [2] [美] 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M].沈宗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41.
    [3] 肖建国.利益交错中的环境公益诉讼原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2):11-22.
    [4] 竺效.生态损害综合预防和救济法律机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4.
    [5] 吕忠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辨析[J].法学论坛,2017(3):5-13.
    [6] 赵征南.赔偿制度需与公益诉讼有效衔接[N].文汇报,2018-01-05(5).
    [7] 张梓太,席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处理机制探析[N].中国环境报,2017-12-21(3).
    [8] 吕忠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的问题与对策[EB/OL].(2018-08-14)[2019-01-02].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113/22/31488453_721693211.shtml.
    [9] 韩刚.私产征收与补偿的法理研究及其制度完善[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4):108-111.
    [10] 孙笑侠.论法律与社会利益——对市场经济中公平问题的另一种思考[J].中国法学,1995(4):53-60.
    [11] 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下册)[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82.
    [12] 高志宏.公共利益的独立性及当代表达[J].学术界,2013(11):194-202.
    [13] 江苏省政府提起首例环境公益诉讼,被告德司达被判赔两千多万[EB/OL].(2018-03-28)[2018-05-16].http://www.thepaper.cn/news Detail_forward_1756129.
    [14] 张梓太.填补制度空白力促损害担责: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解读[N].中国环境报,2015-12-08(2).
    [15] 蔡守秋,张文松.检察机关在突破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难局中的法律困境与规则建构——基于公益诉讼改革试点方案的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3-33.
    [16] 王利明.侵权责任法制定中的若干问题[J].当代法学,2008(5):3-13.
    [17] 程多威,王灿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体系定位与完善路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5):81-85.
    [18] 肖建华.诉权与实体权利主体相分离的类型化分析[J].法学评论,2002(1):139-145.
    [19] 李峣.论诉讼担当的制度缘由[J].法学杂志,2016(3):80-86.
    [20] 郭海蓝,陈德敏.省级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制度困境与规范路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3):86-94.
    [21] 王旭.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宪法规制功能[J].中国法学,2013(6):5-19.
    [22] 巩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公权说[J].法学研究,2013(4):19-34.
    [23] 巩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公权说再论[J].法学研究,2015(2):115-136.
    [24] 焦艳鹏.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与国家所有的法律实现[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1):128-141.
    [25] 黄忠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扩张解释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2):32-42.
    [26] 柯阳友.起诉权研究:以解决“起诉难”为中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5.
    [27] 郭升选.生态补偿的经济学解释[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6):43-48.
    [28] 黄忠顺.论法定诉讼担当的理论类型[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1):42-45.
    (1)如有学者认为作为环境法的应然法益可以界分为生态利益和资源利益两大类,参见史玉成:《生态利益衡平:原理、进路与展开》,载《政法论坛》2014年第2期。还有学者将环境利益解构为群体环境利益、公共环境利益和公主体环境利益。参见刘莉、焦琰:《利益分析视角下解构与衡平环境利益的思索》,载《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以上观点展示了学者们进行利益解构的尝试,对于解构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所遭受损害的利益具有启发意义。
    (2)事实上,有部分学者对《宪法》第9条所规定的“国家所有”是否能够成立“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持反对态度,如李忠夏教授认为:“就宪法意义而论,现代公法上的国家或政府无权利,政府对于公产的所有和管理,是政府对人民应负的责任,是一种公法上的义务,但绝非权利”。参见李忠夏:《“国家所有”的宪法规范分析》,载《交大法学》2015年第2期。当然,本文在此并无意卷入这一争议,仅根据“私益诉讼说”的论证思路进行剖析。
    (3)有学者在总结独立社会公共利益的发展史时指出,随着社会结构的第一次发展,市民社会独立出来,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有了清晰的界限;在随着社会结构的第二次变迁,社会领域从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中独立出来,公共利益有了更为独立的内涵。参见冯宪芬:《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思考》,载《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4)参见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7)渝01民初773号民事判决书。
    (5)《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第三部分第(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方案要求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1.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2.在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发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的;3.发生其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后果的。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程度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明确具体情形。”
    (6)诉讼实施权是指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当事人为自己的权利或者他人的权利实施诉讼的权利,而诉权的内涵较之相对宽泛,包含作为抽象诉权之“裁判请求权”和具体诉权层面之诉讼实施权两部分。由于裁判请求权作为抽象层面上的诉权,其表征的是作为宪法层面上的司法行为请求权,强调的是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应赋予特定权益遭受损害之人请求司法救济的权利,因此权利的享受主体具有普遍性,因而在讨论具体主体的诉权来源时意义不大。为便于论述,本文对诉权与诉讼实施权不做严格区分,对行政机关诉权的探讨也仅在诉讼实施权的层面来进行。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