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从“海乐·西亚泽诉中国案”看投资者与国家争议解决中当地诉讼与国际仲裁的竞合问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Hela Schwarz v. China and the Concurrency of Litigation and Arbitration in ISDS
  • 作者:杜涛
  • 英文作者:DU Tao;
  • 关键词:投资仲裁 ; 用尽当地救济 ; 岔路口条款 ; 竞合
  • 英文关键词:ISDS;;Exhaustion of Local Remedy;;Fork-in-the-Road Clause;;Concurrency
  • 中文刊名:经贸法律评论
  • 英文刊名:Business and Economic Law Review
  • 机构: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18
  • 出版单位:经贸法律评论
  • 年:2019
  • 期:03
  • 语种:中文;
  • 页:134-151
  • 页数:18
  • CN:10-1579/D
  • ISSN:2096-6180
  • 分类号:D997.4
摘要
德国投资者海乐公司在中国法院已作出二审判决的情况下,将其与中国政府机关之间的投资争议提交ICSID仲裁,违反了《中德投资协定》及其议定书的相关规定。海乐公司求助于最惠国待遇条款并不现实。对于东道国当地法院诉讼程序与国际仲裁程序之间的竞合问题,我国已订立的双边投资协定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三种模式都无法彻底解决竞合现象。竞合现象的产生本质上是商业化的仲裁方式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所造成。要解决竞合现象,只有改变中外投资协定中过于倾向于投资者的争议解决模式,采用投资者利益和东道国利益兼顾的政策导向。在"一带一路"争议解决机制中,可以推广中国与伊朗投资协定中的做法。
        On June 21, 2017, a German-owned investor Hela Schwarz GmbH initiated a third known claim against China under the China–Germany BIT. In the event that the Chinese court has made a second-instance judgment, the ICSID should not exercise jurisdiction to this dispute,because it will violate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Sino-German Investment Agreement and its protocol. It is unrealistic for Hela Schwarz to turn to the MFN clause. As for the issue of the concurrency between domestic court proceedings and international arbitral proceedings, the bilateral investment agreement that China has already conclude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odes.The three modes cannot completely solve the phenomenon of concurrency. The concurrency is essentially caused b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mercial arbitration and national interests. To resolve the concurrency, it is only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dispute resolution model in the Chinese-foreign BIT which is too prone to investors, and to take into more account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host country. In the "One Belt One Road"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we can learn from the practices in the China-Iran Investment Agreement.
引文
[1]Hela Schwarz GmbH v.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CSID Case No.ARB/17/19.
    [2]EkranBerhad v.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CSID Case No.ARB/11/15.
    [3]Ansung Housing Co.,Ltd.v.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CSID Case No.ARB/14/25.
    [4]案情的进展情况参见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官方网站,https://icsid.worldbank.org/en/Pages/cases/casedetail.aspx?CaseNo=ARB/17/19,最后访问时间:2019年3月15日。
    [5]参见济南市人民政府与济南海乐·西亚泽食品有限公司行政强制行政裁定书,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2017)鲁0112行审74号行政裁定书;济南海乐·西亚泽食品有限公司与济南市人民政府行政征收二审行政裁定书,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6)鲁行终1491号行政裁定书。
    [6]See S.I.Strong,Border Skirmishes,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Litig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1 J.DISP.RESOL.14-15(2012).
    [7]张庆麟:《用尽当地救济与“中心”(ICSID)管辖权》,《法律科学》1991年第5期,第74页。
    [8]当然,中国行政诉讼程序中还存在审判监督程序,当事人是否必须在审判监督程序终结之后才算用尽当地救济?这一问题涉及对中国特有的审判监督程序的性质认定,有争议,本文不予讨论。就本案而言,鉴于海乐公司一审和二审均败诉,可以推定即使海乐公司提起审判监督程序,也不会被法院受理。因此,可以推定当事人已经用尽当地救济。
    [9]AAPL v.Sri Lanka,ICSID Case No.ARB/87/3,Award,para.38.
    [10]张乃根:《ICSID仲裁中的有效解释原则》,《武大国际法评论》2017年第1期,第105页。
    [11]中文“可以”一词的含义参见周赟:《“可以”的语义及其在立法中的误用》,《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第1期,第106页;英文中“can”一词的含义参见《朗文多功能英汉双解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版,第191页;德文“kann(k?nnen)”一词的含义参见赵登荣、周祖生:《杜登德汉大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344页。
    [12]黄月明:《ICSID仲裁庭扩大管辖权的途径及其应对--从“谢业深案”切入》,《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第64页。
    [13]参见商务部条约法律司网站,http://tfs.mofcom.gov.cn/article/Nocategory/201111/20111107819474.s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9年3月20日。
    [14]与沙特、摩洛哥、加蓬、卡塔尔的协定规定,与征收有关的争议只能提交ICSID仲裁,但其他与投资有关的争议可以选择国内诉讼或国际仲裁,但没有规定诉讼之后是否还可以再提交仲裁。
    [15]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政府关于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第9条。
    [16]徐崇利:《国际投资条约中的“岔路口条款”:选择“当地救济”与“国际仲裁”权利之限度》,《国际经济法学刊》2007年第3期,第125页。
    [17]较为典型的是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国政府及大韩民国政府关于促进、便利及保护投资的协定》第15条第3-6款。
    [18]相关案例和评论参见徐崇利:《国际投资条约中的“岔路口条款”:选择“当地救济”与“国际仲裁”权利之限度》,《国际经济法学刊》2007年第3期,第125页。
    [19]当然,《中英投资协定》仅允许将有关征收补偿数额的争议提交国际仲裁,而《中德投资协定》则允许投资者将任何与投资有关的争议提交第9条所规定的机构解决。在争议的范围方面《中德投资协定》更广泛。
    [20]徐崇利:《从实体到程序:最惠国范围之争》,《法商研究》2007年第2期,第41页;刘颖、封筠:《国际投资争端中最惠国待遇条款适用范围的扩展--由实体性问题向程序性问题的转变》,《法学评论》2013年第4期,第45页。
    [21]Maffezini v.Spain,ICSID Case No.ARB/97/7.
    [22]Plama v.Bulgaria,ICSID Case No.ARB/03/24.
    [23]Mr.Tza Yap Shum v.Peru,ICSID Case No.ARB/07/6.
    [24]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v.Republic of Yemen,ICSID Case No.ARB/14/30.
    [25]Supra note[21].
    [26]叶自强:《论判决的既判力》,《法学研究》1997年第2期,第96页。
    [27]Sir H.Lauterpacht,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LAW BY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325-326(1958).
    [28]Loewen Group,Inc.v.United States,ICSID Case No.ARB(AF)/98/3.
    [29]梁丹妮:《洛文公司诉美国案分析》,《武大国际法评论》2006年第2期,第397页。
    [30]刘笋:《国际投资仲裁引发的若干危急及应对之策述评》,《法学研究》2008年第6期,第150页。
    [31]刘笋:《国际投资仲裁引发的若干危急及应对之策述评》,《法学研究》2008年第6期,第148页。
    [32]最高人民法院(2015)民申字第537号判决书。
    [33]郭玉军:《论国际投资条约仲裁的正当性缺失及其矫正》,《法学家》2011年第3期,第14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