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非政府组织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作用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公共服务体系出现了市场化趋势,同时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服务领域得到极大发展,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服务型政府”而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是社会系统之中的一部分,在这个系统之中的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这就必须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系统之中的应有功能。非政府组织具有在承受风险、创新性、社会沟通等方面有自身的职能优势。通过对非政府组织的建设可以有效促进政府组织的效率化、责任化、民主化、法制化,对服务型政府建设产生推动和促进作用。另外,非政府组织在一定层面上讲也是政府的一个治理工具,将非政府组织纳入社会公共治理的范畴之内可以更好的创造社会资本,承接政府职能的转移,促进社会民主化,整合社会资源等等作用。非政府组织可以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与集体或者个人等多元利益的结合,非政府组织的整合功能有利于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同时,非政府组织的这种公共精神,既主张公民社会平衡、制约国家权力,又赞同与国家的密切合作,赋予政府权威的必要新和合法性。其发展将有力的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这也是实现政府、社会协调发展的必须。同时,政府对于非政府组织的利用也是对于社会资源的一种整合利用。这对于增强政府自身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增强政府的合法性,提升我国政府的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有益于实现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多样性、高效性,保证政府过程的法制性、责任性,促进政府政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而这些都是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所在,因此,我们可以说非政府组织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及实现之中的作用将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非政府组织目前也存在着财政、能力、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加以完善,这方面的机制建设对于其功能的实现也是不可忽视的。
From the 70's of last century, the 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s has got a great development in the public service field.Our party has advanced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StyleGovernment". This construction can promote the government'sefficiency, responsibility, democratic rate and legality rate, therefore,can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rvice style government. TheNGOs can mak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ublic interest and the privateinterest come true and in this way to reduce the administration cost.The public spirit of the NGOs' advocate the balance of the civilsociety and the restriction the country's power, favour the cooperationwith the government, endow the government standard necessity andlegality, he development of the NGOs will propel the step of theconstruction of the service style government.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eight parts:
     The first part: elaborates the background and sense of theresearch,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in our countryand in other countries. Poses the value of NGOs in constructing theService Style Government.
     The second part: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inter-sense of theNGOs and the Service Style Government, find out the way that theNGOs can do in the construction.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NGOs' functional superiority inrisk-bearing, innovation and social-communication. Raises the specialfunction of the NGOs in the construction.
     The fourth part: elucidates the promoting sense of the NGOs inrealizing the limited-government, responsible government andhigh-efficiency government in the angle of the inter-meaning of theconstruction.
     The fifth par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GOs and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rvice Style Government in the aspect ofcompetition, cooperation and supplementary. Further explained thefunction of the NGOs in the construction.
     The sixth part: analyze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NGOs' value in theconstruction and their advantages in the politic, economic and society. The seventh part: analyzes the NGOs inter problems; points outthe problems exist in the aspects of legal status, management abilityand the lack of fund. Raises the suggestions in the NGOs'onsumm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eighth part: analyzes th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therealization of the NGOs' function from the interior and exterior side.Develop their ability during the government's mechanism of legalsystem, finance and inspector general, what's more, the promotion oftheir own ability of management and the perfection of the service soa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rvice Style Government
引文
① 何增科.公民社会与非政府组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P243.
    ① 马长山.NGO的民间治理与转型期的法治秩序[J].法学研究.2005,4期
    ② 谢舜.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视角分析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J].江汉论坛.2005,1期
    ③ 风笑天.转型时期我国第三部门的兴起及其社会功能[J].社会科学.2000,9期
    ④ 范明林.城市社区建设中政府与非政府互动关系的建立和演变[J].社会.2005,5期
    ⑤ 林尚立.社区党建中国政治发展的新生长点[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3.
    ⑥ 朱健刚.非政府组织在中国[J].百科知识.1999,1.
    ⑦ 王玉明.第三部门及其社会管理功能[J].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7期
    ⑧ 金家厚.转型期的社会管理: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定位与模式构建[J].云南社会科学.2003,5期
    ⑨ 赵黎青.非政府组织德扶贫事业[J].中国农村经济.1998,9期
    ⑩ 杨郁军.论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社会保障中的作用[J].经济师.2006,5期
    11 张济琳.浅析非政府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之中的功效、困境及对策[J].软科学.2006,1期
    12 文正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视野[J].现代法学.2006,2期
    13 范斌.非政府组织发展及其在和谐社会中的建构功能[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6期
    ① 柏良泽.社会中介组织角色定位的理论探讨[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5期
    ② 金太军.第三部门与公共管理[J].江苏社会科学.2002,6.
    ③ 洪毅生.第三部门与政府行政关系探析[J].求实.2005,1.
    ④ 任溶、宋建平.论行政改革与第三部门互动[J].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11.
    ⑤ 郑准镐.非政府组织的政策参与及影响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04,5.
    ⑥ 刘星.论第三部门与公共权力的关系[J].江海学刊.2003,3.
    ⑦ 王鹏亮、刘爱莲.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结构转型中的作用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5.12.
    ⑧ 王华.治理中的伙伴关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J].云南社会科学.2003,3.
    ⑨ 任溶、黄璐璐.论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的不同视角[J].郑州大学学报.2005,1.
    ⑩ 梁莹.政府善治与我国第三部门发展[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3.
    ① [英]凯瑟琳·莫顿.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及其对国内改革的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2.
    ② 高兴武.论服务型政府公共产品的供给[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3.
    ③ 卢海燕.非政府组织: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之路经[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1.
    ④ 严炜等.平等合作与积极竞争: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5.
    ⑤ 梁莹.浅析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与第三部门的角色[J].理论与探索.2003,5.
    ⑥ 兰华.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山东大学学报.2005,5.
    ⑦ 董田甜.治理理论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2.
    ⑧ 陶学荣、黄元龙.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途径[J].甘肃社会科学.2005,3.
    ⑨ 李传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J].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5.
    ⑩ 邢文祥.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12.
    11 刘汉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路与对策[J].四川大学学报.2003,4.
    12 赵会.论政府创新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J].东南亚纵横.2006,3.
    13 竹夏良.我国服务型政府德创建[J].决策参考.2004,5.
    14 刘丽华.论服务型政府的有限性与非营利组织的补充作用[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1.
    ① 丁元竹.非政府公共部门与公共服务: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服务状况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1
    ②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
    ③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9
    ④ 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
    ⑤ 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7.
    ⑥ 陈群民.构建服务型城市政府[J].上海综合经济.2002,7.
    ⑦ 陈自平.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J].发展.2003.2.
    ⑧ 候玉兰.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及意义[J].理论前沿.2003.23.
    ⑨ 俞友康.建设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特区探索,2002,3.
    ⑩ 刘俊生.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Z].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3年会论文.
    ① 王名.中国的非政府公共部门[J].中国行政管理,2001,5.
    ①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90.
    ② [美]莱斯特.M.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世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③ 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66.
    ④ William B. werther, Jr. and Evan M. Beean, Third Sector Management,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01. P3
    ⑤ 刘熙瑞.加入WTO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1
    ① 刘熙瑞.WTO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1
    ② 张康之.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J].人文杂志,2001.1
    ① 赵黎青.非政府组织: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J].江海学刊.1999.06
    ② Princen, Thomas and Matt bias Finger. 1994. Environ2mentalN GO s inWo rid Po litics. Eds. Routledge. Lon2don
    ① 赵黎青.非政府组织: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J].江海学刊.1999,06
    ① 赵蕾.多元治理模式与NGO角色复位[J]..学术探索.2004,05
    ① 王名.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7—44
    ① 谢蕾.西方非营利组织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1
    ② [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61
    ① 汝信.“小政府与大社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284
    ② 刘星.论第三部门与公共权力的关系[J]..江海学刊.2003.3
    ① 谢舜.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视角分析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J]..江汉论坛,2005.1
    ① 潘左华.转型时期我国第三部门缺失与构建[J].公共管理学报,2005,1.
    ① 南姆·卡朴库.无等级的合作:公共部门与非营利部门合作伙伴关[J].公共行政,2004,4.
    ② 罗伯特·D·帕特南.王列,赖海榕译.使民主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3
    ③ 王华.治理中的伙伴关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① 严炜.平等合作与积极竞争: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5
    ②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28
    ① [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张成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1
    ① 戴维·奥斯本.改革政府——一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22
    ② 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21
    ① 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45-46
    ② 姚同生.当前中国NGO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6,8
    ③ 严炜.平等合作与积极竟争: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5
    ① 王名.中国NG0的发展分析[J].管理世界.2002,8.
    ② 第二届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论文.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http://www.gdpas.gov.cn/InfoShow.asp?id=14
    ① 焦述英,牟春野.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人民网理论频道,2006.07.11.
    ② 亦称非政府组织失败:它是指非政府部门偏离社会公益或公益的宗旨,片面地以功利主义为取向的信念、行为给消费者、社会、生态所带来的负效应.
    ③ 王新致.转型时期非政府组织的发展.http://www.china.org.cn/chinese/OP-c/564493, htm
    ① 甘肃非政府组织调研报告.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对政府职能的辅助作用.http://www.chinanpo.gov.cn/web/showBulltetin.do?id=22104&dictionid=1835
    ② 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57—5
    ③ 赵黎青.非政府组织: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http://www.xslx.com/htm/mzfz/gjzz/2002-1-23-12071.htm
    ① 薛永应.社会主义经济利益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② 金太军.第三部门与公共管理[J].江苏社会科学.2002,6
    ③ 方林佑.新经济与经济全球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④ 陈俊龙等.非营利组织绩效提升的策略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2期
    ① 星辰在线,警惕非政府组织沦为非理性经济人http://www.csonline.com.cn2007.1.18
    ② 姚同生.当前中国NGO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6.8
    ③ 在这次全国性的问卷调研中,先后向国内各省中的10000家非营利组织发放了问卷,共回收问卷1564份,问收率为15.65%。详细数据分析见王名编著:《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8页。
    ① 转型时期的非政府组织发展——中改院专题座谈会综述
    ② 陈英.在我国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研究[J].理论研究,2006.4
    ③ 甘肃非政府组织调研报告.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对政府职能的辅助作用.http://www.chinanpo.gov.cn/web/showBulltetin.do?id=22104&dictionid=1535
    ① 于飞.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探析.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4580679.html.2006.07.11.
    ① 贾西津.中国公民社会和NGO的发展与现状.http://wiapp.88990.com/spapers/jiaxj012.pdf
    ② 于飞.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探析.人民网理论频道.2006年07月11日
    ① P.B.弗斯顿伯格.朱进宁译,.非营利机构的生财之道[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② 赵黎青.非政府组织: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J].江海学刊.1999,06
    ① 赵巍.中国城市社区非营利组织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社会主义研究.2004,4
    ① 贾西津.中国公民社会和NGO的发展与现状.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报告[R].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
    ① 崔开云.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述评.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209082g.htm.02-11-30/06.12.20
    ① 侯江红,王红晓.论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筹资举措[J].求实,2004.6
    ② 林家彬.环境NGO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http://www.drcnet.com.cn/new_product/drcexpert/showdoc.asp?doc_id-195232, 2002-05-10
    ③ 侯江红,王红晓.论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筹资举措[J].求实,2004.6
    ① 刘星.论第三部门与公共权力的关系[J].江海学刊.2003年3期
    ① [美]戈兰·海登.周红云译,公民社会、社会资本和发展:对一种复杂话语的剖析.转引自.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02
    ② [英]戈登·怀特.公民社会、民主化和发展:廓清分析的范围.引自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83页.
    ③ 马长山.NGO的民间治理与转型期的法治秩序[J].法学研究.2005,4
    ① 张彪.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策略[J].财经理论与实.2003年1月
    ② 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57—58
    ③ 马立.非政府组织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J].社团理论研究,2006,2
    ① 邓国胜.构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问责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3,3
    ② 于飞.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探析.人民网,2006年07月11日
    ③ 邓国胜等.非营利组织评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74
    ① 黄曼行,时侠术.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估[J].商业经济文汇.2002,6
    ② 于飞.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探析.人民网,2006,07.11/2006,12
    ① 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51
    [1] 金太军.第三部门与公共管理[J].江苏社会科学,2002,6.
    [2] 马长山.NGO的民间治理与转型期的法治秩序[J].法学研究,2005,4.
    [3] 谢舜.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视角分析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J].江汉论坛,2005,1.
    [4] 风笑天.转型时期我国第三部门的兴起及其社会功能[J].社会科学,2000,9.
    [5] 范明林.城市社区建设中政府与非政府互动关系的建立和演变[J].社会,2005,5.
    [6] 林尚立.社区党建中国政治发展的新生长点[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3.
    [7] 朱健刚.非政府组织在中国[J].百科知识,1999,1.
    [8] 王玉明.第三部门及其社会管理功能[J].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7.
    [9] 企家厚.转型期的社会管理: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定位与模式构建[J].云南社会科学,2003,5.
    [10] 赵黎青.非政府组织德扶贫事业[J].中国农村经济,1998,9.
    [11] 杨郁军.论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社会保障中的作用[J].经济师,2006,5.
    [12] 张济琳.浅析非政府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之中的功效、困境及对策[J].软科学,2006,1.
    [13] 文正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视野[J].现代法学,2006,2.
    [14] 范斌.非政府组织发展及其在和谐社会中的建构功能[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6.
    [15] 柏良泽.社会中介组织角色定位的理论探讨[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5.
    [16] 洪毅生.第三部门与政府行政关系探析[J].求实,2005,1.
    [17] 任溶,宋建平.论行政改革与第三部门互动[J].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11.
    [18] 郑准镐.非政府组织的政策参与及影响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04,5.
    [19] 刘星.论第三部门与公共权力的关系[J].江海学刊,2003,3.
    [20] 王鹏亮、刘爱莲.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结构转型中的作用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5,12.
    [21] 王华.治理中的伙伴关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问的合作[J].云南社会科学,2003,3.
    [22] 任溶、黄璐璐.论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的不同视角[J].郑州大学学报,2005,1.
    [23] 梁莹.政府善治与我国第三部门发展[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3.
    [24] [英]凯瑟琳·莫顿.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及其对国内改革的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2.
    [25] 高兴武.论服务型政府公共产品的供给[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3.
    [26] 卢海燕.非政府组织: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之路经[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1.
    [27] 严炜等.平等合作与积极竞争: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5.
    [28] 梁莹.浅析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与第三部门的角色[J].理论与探索,2003,5.
    [29] 兰华.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山东大学学报,2005,5.
    [30] 董田甜.治理理论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2.
    [30] 陶学荣、黄元龙.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途径[J].甘肃社会科学,2005,3.
    [30] 李传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J].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5.
    [32] 邢文祥.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12.
    [33] 刘汉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路与对策[J].四川大学学报,2003,4.
    [34] 赵会.论政府创新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J].东南亚纵横,2006,3.
    [35] 竹夏良.我国服务型政府德创建[J].决策参考,2004,5.
    [36] 刘丽华.论服务型政府的有限性与非营利组织的补充作用[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1.
    [37] 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7.
    [38] 陈群民.构建服务型城市政府[J].上海综合经济,2002,7.
    [39] 陈自平.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J].发展,2003.2.
    [40] 候玉兰.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及意义[J].理论前沿,2003.23.
    [41] 俞友康.建设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特区探索,2002,3.
    [42] 刘俊生.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3年会论文.
    [43] 王名.中国的非政府公共部门[J].中国行政管理,2001,5.
    [44] 刘熙瑞.加入WTO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1.
    [45] 张康之.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J].人文杂志,2001.1
    [46] 赵黎青.非政府组织: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J].江海学刊,1999.06
    [47] 赵蓄.多元治理模式与NGO角色复位[J].学术探索,2004,05.
    [48] 谢蕾.西方非营利组织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1.
    [49] 刘星.论第三部门与公共权力的关系[J].江海学刊,2003.3.
    [50] 谢舜.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视角分析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J].江汉论坛,2005.1
    [51] 潘左华.转型时期我国第三部门缺失与构建[J].公共管理学报,2005,1.
    [52] 南姆·卡朴库.无等级的合作:公共部门与非营利部门合作伙伴关[J].公共行政,2004,4.
    [53] 王华.治理中的伙伴关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J].云南社会科学,2003,3.
    [54] 严炜.平等合作与积极竞争: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5.
    [55] 姚同生.当前中国NGO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6,8.
    [56] 王名.中国NGO的发展分析[J].管理世界,2002,8.
    [57] 金太军.第三部门与公共管理[J].江苏社会科学,2002,6.
    [58] 陈俊龙等.非营利组织绩效提升的策略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3,2.
    [59] 陈英.在我国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研究[J].理论研究,2006,4.
    [60] 赵巍.中国城市社区非营利组织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社会主义研究,2004,4.
    [61] 侯江红,王红晓.论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筹资举措[J].求实,2004,6.
    [62] 刘星.论第三部门与公共权力的关系[J].江海学刊,2003,3.
    [63] 马长山.NGO的民间治理与转型期的法治秩序[J].法学研究,2005,4.
    [64] 张彪.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策略[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1.
    [65] 马立.非政府组织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J].社团理论研究,2006,2.
    [66] 邓国胜.构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问责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3,3.
    [67] 黄曼行,时侠术.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估[J].商业经济文汇,2002,6.
    [1] 何增科.公民社会与非政府组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P243.
    [2] 丁元竹.非政府公共部门与公共服务: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服务状况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 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 [美]莱斯特.M.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世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7] William B. werther, Jr. and Evan M. Beean, Third Sector Management,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01, P3.
    [8] Princen, Thomas and Matt hias Finger. 1994. Environ2mentalN GO s inWo rld Politics. Eds. Routledge. Lon2don.
    [9] [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61.
    [10] 汝信.“小政府与大社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284.
    [11] 王名.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7—44.
    [12] 罗伯特·D·帕特南.王列,赖海榕译.使民主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3.
    [13] [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张成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1.
    [14] 戴维·奥斯本.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22.
    [15] 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45-46.
    [16] 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57—5.
    [17] 薛永应.社会主义经济利益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8] 方林佑.新经济与经济全球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19] P.B.弗斯顿伯格.朱进宁译,非营利机构的生财之道[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0] 贾西津.中国公民社会和NGO的发展与现状.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报告[R].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
    [21] 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57—58.
    [1] 警惕非政府组织沦为非理性经济人[EB/OL].星辰在线,http://www.csonline.com.cn.2007.1.18
    [2] 第二届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论文.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EB/OL].http://www.gdpas.gov.cn/InfoShow.asp?id=14
    [3] 焦述英,牟春野.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4580485.html, 2006.07.11.
    [4] 王新政.转型时期非政府组织的发展[EB/OL].http://www.china.org.cn/chinese/OP-c/564493.htm
    [5] 甘肃非政府组织调研报告.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对政府职能的辅助作用[EB/OL].http://www.chinanpo.gov.cn/web/showBulltetin.do?id=22104&dictionid=1835
    [6] 于飞.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探析[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4580679.html. 2006.07.11.
    [7] 贾西津.中国公民社会和NGO的发展与现状[EB/OL].http://wiapp.88990.com/spapers/jiaxj012.pdf.
    [8] 崔开云.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述评.[EB/OL].http://www.cuhk.edu.hk/its/21c/supplem/essay/0209082g.htm. 02-11-30/06.12.20.
    [9] 林家彬.环境NGO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EB/OL].http://www.drcnet.com.cn/new-product/drcexpert/showdoc.asp?doc_id=198232, 2002-05-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