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以刑法规制国家考试作弊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探讨通过刑法规制以国家名义组织的、能决定考生命运的重大考试中的作弊行为。考试作弊现象传承不古,自有考试始,便有了考试作弊现象,古往今来,这种现象一直未见消减。在科技进步和信息发达的今天,现代人把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作弊方式五花八门,可谓达到了极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的原因,有社会的原因,有教育体制的原因,有作弊者心理的原因等。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教育体制中对考试作弊行为只规定为一般的违规行为,将考试作弊的责任承担限定在对规章的违反,作弊者对考试的规则淡然处之、置若罔闻,要么蒙混过关通过考试,要么承担无关痛痒的惩罚,造成凡有考试,必有作弊的尴尬局面,严重破坏圣洁的考试环境。目前规范考试的制度,绝大多数表现为非法定形式,它们的特点表现为“无序、无据”,考试本身的规则由组织考试者随意设定,作弊者责任的承担也缺乏法律依据,所以,考试制度是存在法律空白的。特别是以国家名义组织的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它的社会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缺乏对该领域的刑法介入的思考,从一定程度上讲,作弊者的侥幸心理存在于作弊行为没有刑法的规制。在社会各领域以法律规制的今天,在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绝大多数已被刑法调控的现代社会,国家考试中的作弊行为缺乏刑法的介入,不利于社会的公平竞争,不利于保护非舞弊考生的合法权益,更不利于国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笔者站在刑法的角度,从考试作弊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入手,运用刑事法律理论深刻剖析国家考试作弊行为入罪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alpractice in the important examination organised by the nation which decides the examinee destiny . The phenomenon of malpractice in the examination has prolonged existence. Specially With the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developing today, the malpractice in the exam is increasing more and more fiercely .The ways and means of malpractice is various. The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is extensive .including social, economic, educational ,and mental, etc. Since the new china founding, The education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stipulate the malpractice as only general illegal behavior, it lacks ponder to this domain with criminal law argument .It is very harmful to carry malpractice in the national examination. In some degree, the lucky psychology of the cheater exists the lack of the criminal law. It is a pity that the examination lacks the controlling with the criminal law. The malpractice in the national examination is disadvantageous to the social fair competition, is disadvantageous to pretect the examinee's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is more disadvantageous to select outstanding and capable person for the country.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the necessity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domain with criminal law.
引文
①参见李化德、李春茹:《教育考试立法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第1页。
    ①参见肖海、曹立中:《考试舞弊行为分析与对策》,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①参见黄鸿鸿:《对科举制度的再认识》,载《闽江学院学报》,2002年10月,第23卷第1期.
    ②参见李化德、李春茹:《教育考试立法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第2页。
    ①参见李化德、李春茹:《教育考试立法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第2页。
    ②《诗经·大雅·文王》
    ③《礼记》卷4《礼运第九》
    ④参见刘海峰、李兵:《中国科举史》,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1月,第5页。
    ⑤《墨子·尚贤》
    ①参见陈辉:《现行教育考试作弊成因及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②参见刘海峰:《传统文化与高校招生考试》,载《上海高教研究》,1995年第3期,第16页。
    ①参见陈辉:《现行教育考试作弊成因及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②参见刘海明:《该如何惩罚作弊学生》,载《河北日报》,2003年10月8日,第4版。
    ①参见郭玉山:《当前大学生考试违纪问题的探析》,载《克山师专学报》,1999年第4期。
    ①参见刘伟:《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既预防》,载《高校理论战线》,2002年第6期。
    ①参见汤小红:《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①参见文正义:《湖南科场案杂记》,载《史海钩沉》。
    ②参见张治勇:《美国防考试作弊的经验及启示》,载《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第9期。
    ③《中外法制》:趣闻 奇闻 珍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第21页。
    ①(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9月,第81页。
    ①参见程凯华:《中国传统美德》,长江文艺出版社,第346页,2002年11月。
    ②参见刘献君:《中国传统道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第144页,1998年10月。
    ③参见刘献君:《中国传统道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第148页,1998年10月。
    ④参见卓泽渊:《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第85页,2003年8月,第四版。
    ①参见马克昌:《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第5页。
    ②参见陈光中、徐静村:《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287页。
    ①参见马克昌:《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70页。
    ②参见高明暄:《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83年,第106页。
    ③《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第1353页。
    ①参见陈忠林:《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40页。
    ①参见叶高峰:《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33页。
    ②参见马克昌:《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499页。
    ①参见屈学武:《刑法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5月,第8页。
    ①参见马克昌:《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31页。
    1、李化德、李春茹:《教育考试立法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
    2、刘海峰、李兵:《中国科举史》,东方出版中心
    3、《中外法制》:趣闻 奇闻 珍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
    4、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9月
    5、程凯华:《中国传统美德》,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1月
    6、刘献君:《中国传统道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
    7、卓泽渊:《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第85页,2003年8月,第四版
    8、马克昌:《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
    9、高明暄:《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83年
    10、陈光中、徐静村:《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11、李化德、李春茹:《教育考试立法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
    12、马克昌:《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13、屈学武:《刑法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5月
    14、叶高峰:《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15、陈忠林:《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黄鸿鸿:《对科举制度的再认识》,载《闽江学院学报》,2002年10月
    2、陈辉:《现行教育考试作弊成因及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刘海明:《该如何惩罚作弊学生》,载《河北日报》,2003年10月8日,第4版
    4、郭玉山:《当前大学生考试违纪问题的探析》,载《克山师专学报》,1999年第4期
    5、刘伟:《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既预防》,载《高校理论战线》,2002年第6期
    6、肖海、曹立中:《考试舞弊行为分析与对策》,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7、文正义:《湖南科场案杂记》,载《史海钩沉》。
    8、张治勇:《美国防考试作弊的经验及启示》,载《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第9期
    9、汤小红:《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刘海峰:《传统文化与高校招生考试》,载《上海高教研究》,1995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