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三峡地下厂房围岩施工期变形监测模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岩土工程安全监测是运用监测仪器和设备对建筑物及周围环境有关的重要参数进行系统的定期或不定期量测,对取得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并作出判断的全过程。由于地下工程自身的模糊性与复杂性,一般地,直接利用安全监测的原始数据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状态进行评估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必须做好监测资料分析、预测、预报、反馈等各项工作,这也是开展其他研究的前提条件。地应力位移反分析是建于岩土工程安全监测的基础上的,利用安全监测得到的位移值,对该地段的初始应力场进行反演。地下洞室施工期围岩稳定性分析是基于对该部位初始应力场、岩体结构、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等都比较明了的情况下,进行的有限元计算。
     本文章节安排采用层层推进的方法,主要工作如下:
     1、通过对岩体形变等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电源电站地下厂房围岩体的应力、变形进行了说明和解释,尤其在地下厂房2×1250kN门机调试试验时,跟踪测量围岩体形变、受力、裂缝开合度的变化情况,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反馈于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三峡电源电站地下厂房稳定性较好,岩体整体性较强;
     2、基于围岩体形变的基础上,利用大量的形变监测数据,采用改进后的位移预测模型,对1号厂房监测断面处的部分岩体进行了形变的最终预测,得到了与实际情况较吻合的结果。该模型适用于一般符合前提条件的建筑物的计算;
     3、假设三峡电源电站地下厂房区为均布构造应力场,采用位移反分析法弹塑性模型时,对其初始地应力进行了反演,反演结果对照左岸永久船闸现场量测的初始地应力值,以及参照长科院对升船机上闸首部位初始地应力场回归得到的结果,可以确定本文反演的初始地应力结果基本符合三峡电源电站区初始地应力的实际分布情况;
     4、在地应力反演成果的基础上,结合msc.marc有限元软件,对三峡电源电站地下厂房的九层开挖进行了模拟,并就计算结果对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进行了评估。从计算的结果看,计算得到的位移值与监测数据规律基本吻合,并能代表岩体形变的总体走势,可知计算得到的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afety monitoring is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n systemic regular or irregular measure to the significant parameter and surroundings by using monitoring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and making judgment from the measured data that having been analyzed. As the mistiness and complexity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itself, generally,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a evaluation for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by applying primal data directly, so we must do some works well about data analyzing, forecast, predicting, feedback and so on, which is the premise of other research. Ground Stress Analysis-Reversed is based 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afety monitoring, which uses monitoring data to do in some area. Underground caverns steady in constructing stage is calculating at the basis of knowing the initial stress, rock mass structure, parameter of rock mass etc.
    The arrangement of the thesis was boosted layer upon layer, and the main study work focused on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1. Making explaining of stress and distortion to underground's wall rock mass in Electrical Source Electricity Station by amount of monitoring data of Multi-extensometer and Bolt Stress Measure, especially, we measured the changes of distortion, stress and crack about wall rock mass simultaneous when we debugged 2×1250 kN door-machine, so that we could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 monitoring data in time and then feeded back to the locale. The result of monitoring data showed that underground workshop stable and rock mass intact.
    2. It, used reforming displacement forecast-model, has forecasted the final displacement of wall rock mass in No. 1 workshop, basing on a number of monitoring data, and the outcome is consistent to fact.
    3. It reversed analyzed the ground stress in underground workshop adopting elastic-plastic model at the precondition that we supposed the stress is equal.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result of calculating original ground stress was objectivity, referring to the measuring of left shore permanence ship-strobe and the regress to the initial of
引文
[1] 王梦恕,21世纪我国隧道及地下空间发展的探讨,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第1卷第1期 2004年7月
    [2] 傅冰骏,国际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动向/2002年世界隧道及地下工程博览会暨学术交流会情况报导,探矿工程,2002年第5期
    [3] 刘天泉,钱七虎,城市地下岩土工程技术发展动向,煤炭科学技术,第27卷第1期 1999年1月
    [4] 郭陕云,论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隧道建设,第24卷第5期 2004年10月
    [5] 戴文亭,白宝玉,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东北公路,第23卷,第4期 2000年
    [6] 郑治,水工地下工程建设与发展,贵州水力发电,第17卷,第3期,2003年8
    [7] 周宇,葛浩然,水利水电地下工程发展现状,岩土力学,第24卷增刊 2003年10月
    [8] 晏成明,曹国金,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方法现状及发展,电力勘测,第4期 2002年12月
    [9] 黄宏伟,城市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发展与展望,地下空间,第21卷第4期 2001年12月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水利部,SDJ336-89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电力工业部,SL60-9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12] 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岩土工程安全监测手册,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13] 方丹,龙滩地下洞室群监测资料反馈分析及监控预测研究,河海大学2005届硕士论文
    [14] 杜国文,小浪底工程位移计测值突变原因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1998,167(6):24~27
    [15] 徐干成,白洪才,郑颖人,刘朝,地下工程支护结构,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1 P8
    [16] 徐志英,岩石力学(第三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3.6 P101
    [17] 李志业 曾艳华,地下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9 P22
    [18] 马斌,遗传算法在初始地应力场分析计算中的应用,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3.12 P3
    [19] 白世伟、李光煜,某水电站坝区岩体应力场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82.1(1)
    [20] 郭怀志,马启超,薛玺成等,初始应力场的分析方法,岩土工程学报,1983,5(3):64-75
    [21] 张有天等,地应力场的趋势分析,水利学报,1984(4)
    [22] 肖明,三维初始应力场反演与应力函数拟合,1989,8(4):337-345
    [23] 王芝银,杨志法,王思敬,岩石力学位移反演分析回顾及进展[J] 力学进展,1998.28(4):488-498
    [24] 郄志红,郑旌辉,刘春来,反分析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海河水利 1999.No.3
    [25] 李艳华,反分析方法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广东水利水电,第3期2000年6月
    [26] 郝哲,王来贵,于永江,朱广轶硐室围岩力学参数反分析,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第24卷第4期 2005年8
    [27] 冯紫良,杨林德,李成江,初始地应力的反推原理,隧道工程,1985.(4):42-48
    [28] 杨林德,黄伟、等初始地应力场位移反分析计算的有限元单元法,同济大学学报 1985,(4):69-77
    [29] 朱伯芳,岩体初始地应力反分析,水利学报,1994,(10):30-35
    [30] 于波,蔡美峰,乔兰,灰色建模理论在峨口铁矿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中的应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15(2):122-127
    [31] 杨志法,熊顺成,王存玉,关于位移反分析的某些考虑,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5,14(1):11~16.
    [32] 张云,盾构法隧道的位移反分析及其工程应用,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第37卷第3期 2001年5月
    [33] 刘一波,屠厚泽,陆文兴,现场量测位移反分析法及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地质与勘探 1997年5月第三期
    [34] 杨林德等著,岩土工程问题的反演理论与工程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年4月p66~p68
    [35] 陈火红编著,Marc有限元实例分析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p158~164
    [36] 郑岩,顾松东,吴斌编著,《Marc2001从入门到提高》,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8,
    [37] 《岩石力学参数手册》,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5,p409~524
    [38] 胡厚田,土木工程地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9] 于学馥,郑颖人等,地下工程围岩稳定分析,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0
    [40] 孙钧,岩土材料流变及其工程应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1] 谷兆祺,彭守拙,李仲奎,地下洞室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18-22
    [42] 李世辉,隧道支护设计新论——典型类比分析法应用和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43] 鄢建华,汤雷,水工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现状与发展,岩土力学,第24卷 2003年10月增刊
    [44] 陈子荫,围岩力学分析中的解析方法,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
    [45] 王思敬,杨志法等,地下工程岩体稳定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46] 许传华,任青文,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进展,金属矿山,总第320期 2003年第2期
    [47] 张继勋,刘秋生,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现状与不足,现代隧道技术,2005年2月第1期
    [48] 朱素平,周楚良,地下圆形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粘弹性力学分析,同济大学学报,1994(9)
    [49] 程桦,孙钧,软弱围岩复合式隧道衬砌力学机理非线性大变形数值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4)
    [50] 谭云亮,王泳嘉,巷道围岩塑性状态判定分析方法,工程地质学报,1996(2)
    [51] 任青文,岩体破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增2)
    [52] 石根华著,裴觉民译,数值流形方法和非连续变形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53] Hart R, Cundall P A, Lemos J, Formulations of three-dimensional distinct element model. PART Ⅱ: Mechanical calculation of a system composed of many polyhedral bloc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1988(3)
    [54] 任青文等,块体单元法的理论和计算模型[J],工程力学,1999,16(1):66—77
    [55] 任青文,块体单元法及其在岩体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1995(1):1—716
    [56] 张有天,周维垣,岩石高边坡的变形与稳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57] ITASCA, Consulting Group Inc. Fast Lagrangian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dimension[M]. 1996.
    [58] 梁海波等,FLAC程序及其在我国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9)
    [59] 刘承论,基于解析积分求解影响系数的三维FSM边界元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8):1243~1248
    [60] 朱维申,李术才,陈卫忠,节理岩体破坏机理和锚固效应及工程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61] 用修正FOSM方法分析隧洞稳定的可靠性岩[J],尚新生,余启华等,1997,16(4):327—336,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62] 曾晓清,张一弼,系统方法在隧道围岩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1995,15(2)
    [63] 陶振宇,岩石力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水利出版社,1979
    [64] 景诗庭,地下结构可靠度分析研究之进展[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5,8(2):13—18,
    [65] 朱维申,李术才,陈卫忠,节理岩体破坏机理和锚固效应及工程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66] 陈卫忠,朱维申等,节理岩体中硐室围岩大变形数值模拟及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20(3)
    [67] 包承纲,可靠度分析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C],西安:[n.S.],1994,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68] 李世辉,隧道稳定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1
    [69] 周重民,地下洞室围岩的地质研究及其应用[J],1994(1),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70] 沈明荣,岩体力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71] 张玲召,岩体边坡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
    [72] 张建龙,谢谟文,围岩失稳的灰色预报[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8(4),
    [73] 冯玉国,灰色优化理论模型在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类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199618(3),
    [74] 杨朝晖,刘浩吾,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类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J],四川联合大学学报 1999(7)
    [75] 彭振华,丁浩等,分形理论在地下工程岩体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隧道建设,2003(2)
    [76] S. C. Bandis, G. Vardakis, Instability And Stress Transformations Around Underground Excavations in Highly Stressed Anisotropic Media Balkem Maury & Founnaintraux(eds), 1989
    [77] 张农等,巷道围岩强度弱化规律及其应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28(2)
    [78] 李术才,李树忱,朱维申,三峡右岸地下电站厂房围岩稳定性断裂损伤分析[J],岩土力学,2000(3)
    [79] 朱维申,何满潮.复杂条件下围岩稳定性与岩体动态施工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80] 刘贵应等,人工神经网络在隧道围岩稳定性识别中的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2002,21(1)
    [81] 曾小清,张庆贺,隧道施工过程的解析与数值结合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1996,18(5)
    [82] 陆力等,岩土工程随机有限元算法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4,23(5)
    [83] 金峰等,离散元—边界元动力耦合模型[J],水利学报,2001(1)
    [84] 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铁路隧道设计规范[S],2001-09-01
    [85] 干昆蓉,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现代隧道技术,2003(12)
    [86] 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数值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4,p243~260
    [87] 方报镕,周继东,李医民,矩阵论基础[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8,p221~23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