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人情论”视角下的韩非像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对于韩非思想的认识,古今学者惯常站在儒家立场或现代民主立场,以“性恶论”为基点,以暴政工具为核心,批判甚夥。本文首先区分了儒家价值判断色彩浓厚的“人性论”和法家注重事实判断的“人情论”的根本差异。在此基础上,以“人情论”的视角,从韩非思想本身出发,试图复原韩非形象、人格。对于后人对韩非形象的批评和指责,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了剖析和阐释。以对韩非形象认识不同为契机,反思中日两国在各自近代化过程中对法家“人情论”的不同看法和态度,由此而导致了两国在近代的不同命运。韩非遗留给后人的政教分离、公私分治、法治的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课题,至今仍需要反思。本文分六个部分,由序言、四个章节和结论组成:
    序言:主要对本文研究的对象、内容,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研究的大体现状以及研究这一问题的目的和意义进行说明;
    第一章:分析儒家“人性论”、“人情论”的学脉演变;区分儒家孟荀“人性论”与韩非“人情论”的根本差异;
    第二章:从韩非“人情论”出发,分析法术之士和韩非既提倡“人情”在治国方面的积极作用,自身又具有超越“人情”的特征,揭示法术之士和韩非命运的必然性;
    第三章:对古今“韩非非圣人”、“非道德主义”、“韩子亡秦”以及“韩非专制独裁思想”的逐一分析,以韩非思想进行辩驳;
    第四章:着重探讨韩非思想的局限性以及日本近世新法家对韩非思想的近代转换和超越,以此反思中国的历史和现状;
    结 论:对韩非思想以及韩非形象进行再发掘和再认识,客观、真实地再现韩非本来的面目。
Ancient and modern scholars were used to holding Confucian standpoint or modern democratic standpoint to understand Hanfei Zi’s thought. Animadversion is their major opinions. The theory of inborn evil is their basic point. They think Hanfei Zi’s thought is the tool of tyranny. The thesis aimed to distinguish the theory of inborn nature of Confucianis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value judgment from Hanfei Zi’s theory of human interest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fact judgment. Considering to revising Hanfei Zi’s feature from the view of the theory of human interests and tries to explain the reason of the later people’s criticism practically and realistically. Based on different views of Hanfei Zi hold by Japanese and Chinese in the modernized process, reflecting on the two country different destiny. Today, we should consider the task of how to make politics and religion, public parts and private parts separated, and the task of formal equality and essential equality of the rule of law.
    The article consists of six parts:
    Preface: mainly narrative the article’s studying object, content, current situation of academy and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n the problem;
    The first chapter: analyzing the academic evolvement of the theory of inborn nature and the theory of human interests of Confucianism; distinguishing the theory of human interests of Hanfei Zi’s from the theory of inborn nature of Confucianism;
    The second chapter: Hanfei Zi and people who advocate rule by law realized the “human interests” can play positive role in governing the people, however, they themselves exceeding the limitation of the “human interests”. It indicates that Hanfei Zi’s last destiny is inevitable;
    The third chapter: using Hanfei Zi’s thought to controvert the opinions of “Han Fei is not a saint”, “anti-moralism”, “Han Fei should be with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llapse of Ch’in dynasty ”, “Hanfei Zi’s thought is the tool of tyranny”;
    
    The fourth chapter: mainly discussing the limitation of Hanfei Zi’s thought and New Legalists in modern Japan transforming and exceeding this limitation, considering Chinese history and actuality;
     Conclusion: we should understand newly Hanfei Zi’s feature and his thought, returning original Hanfei Zi impersonally and really.
引文
古籍类:
    1、《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54年版;
    2、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3、梁启雄:《韩子浅解》,中华书局1960年版;
    4、张觉:《韩非子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俞志慧:《韩非子直解》,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6、任峻华:《韩非子》,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7、王焕镳:《韩非子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8、乌恩溥:《四书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
    9、司马迁:《史记》,岳麓书社1986年版;
    10、刘向辑录:《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1、王充:《论衡》,北京大学历史系《论衡》注释小组:《论衡注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
    现代研究类
    (一)、著作类:
    12、郭沫若:《十批判书》,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1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中华书局1985年版;
    16、罗根泽:《诸子考索》,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17、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18、曹谦:《韩非法治论》,中华书局1948年版;
    19、王世琯:《韩非子研究》,《国学小丛书》系列,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
    20、卫东海:《中国法家》,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版。
    
    21、张国钧:《中国民族价值导向的选择——先秦义利论及其现代意义》,中国人民大学1995年版。
    22、金德建:《先秦诸子杂考》,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23、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三联书店1982年版。
    24、任继愈:《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25、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6、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7、张纯、王晓波:《韩非思想的历史研究》,中华书局1986年版
    28、蒋重跃:《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9、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0、周炽成:《荀子、韩非子的社会历史哲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
    32、丁原明:《黄老学论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3、马积高:《荀学源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34、林剑鸣:《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5、刘泽华:《中国的王权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6、王长华:《春秋战国士人与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7、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38、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39、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0、朱伯崑:《先秦伦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41、余英时:《现代儒学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2、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版
    43、吕思勉:《论学集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44、陈少峰:《中国论理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5、童书业:《先秦七子思想研究》,齐鲁书社1982年版
    46、谷方:《韩非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7、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8、韩东育:《日本近世新法家研究》,中华书局2003年版
    49、韩东育:《天人·人际·身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0、武树臣、李力:《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
    51、刘岱主编:《天道与人道》<思想篇(二)>,三联书店1992年版
    52、沟口雄三:《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学》,李甦平、龚颖、徐滔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二)、论文类
    53、韩东育:《徂徕学与日本早期近代化的思想启蒙》,《历史研究》,2002年第5期。
    54、韩东育:《迟来而未晚》,《读书》,2000年第10期。
    55、韩东育:《从“脱儒入法”到“脱亚入欧”》,《读书》2001年第3 期。
    56、韩东育:《〈性自命出〉与法家的“人情论”》,《史学集刊》,2002年第2期。
    57、武树臣:《法家法治思想的再评判》,《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创刊号。
    58、沟口雄三:《中国与日本“公私”观念之比较》,《二十一世纪》,1994年2月号。
    59、张申:《韩非是性恶论者吗》,载《吉林师大学报》1979年第3期。
    60、朱贻庭、赵修义:《评韩非子的非道德主义思想》,《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4期。
    61、张申:《再论韩非子的伦理思想不是非道德主义》,《中国哲学史研究》1989年第2期。
    62、龚维英:《试析韩非之死》,《中国史研究》1983年第2期。
    63、王举忠:《李斯杀韩非原因考辩》,《辽宁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
    64、宋洪兵:《‘新法家’在叩门:<日本近世新法家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二十一世纪》2003年12月号。
    65、宋洪兵:《解读当前儒学研究新动向》,《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2期。
    外国著作类
    
    66、(日)荻生徂徕:《辨道》《辨名》《学则》《太平策》,《日本思想大系·36·荻生徂徕》(东京:岩波书店·1973)
    67、(日)荻生徂徕:《读韩非子》《读荀子》·〈荻生徂徕全集〉(东京:河出书房新社·1975)
    68、(日)荻生徂徕:《萱园七笔》,《荻生徂徕全集》第一卷,河出书房新社1973年版。
    69、(日)太宰春台:《斥非附录·孟子论下》,《日本思想大系·37·徂徕学派(东京:岩波书店·1972)
    70、(日)海保青陵:《前识谈》,《海保青陵全集》,八千代出版株式会社1976年版。
    71、(日)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王中江 译,三联书店2000年版。
    72、(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