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吕公著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吕公著的生平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证,在立足史实的前提下,清晰的还原历史人物的生平活动。吕公著是北宋中期一位重要的大臣,出身于官宦之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神宗和哲宗朝发生震惊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元祐更化,他都参与其中,作用引人注目。他于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仕途生涯。熙丰变法期间因反对变法,仕途多舛而多次外任做官。元祐年间官至宰相,同平章军国事。其一生政风清明,耿直敢谏,多次召试不就且因政见不同而弃位,做到位高权重的宰相依然以公允之心为政,不谋私利。吕公著几十年的仕途生涯形成了他丰富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从谏敢谏、和平治国、尊儒重礼、以民为本、任人唯贤等,他的这些治国理念不仅在北宋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对当今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吕公著身上有着北宋特有的时代烙印,通过研究他的历史活动,一个爱国爱民、敢于担当、有着人格魅力和深厚儒学修养的士大夫跃然纸上。通过人物背景的深层分析,可以看出正是北宋宽松的政治环境,造就出这样一类热血沸腾的士大夫。同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吕公著在为相期间,未能根除党争问题,以至于他死后党争扩大化。
     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依据史实分析吕公著的家世与出生背景以及对他后来的影响;次章通过对庆历年间到熙宁二年之间对吕公著的为官活动进行剖析,逐步反映出他的人物特征;第三章着重讨论熙丰变法时期公著的整个政风形成的原因和时代背景,以及变法对他政治生涯的影响;第四章主要梳理他在哲宗时期为相时的政绩和作为;第五章对他的政治观点进行了全面的归纳;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collation and analysis of historical data, this thesis textual researched Lv Gongzhu's life in detail, and clearly restored his historical activities. Lv Gongzhu, a principal minister of North Song Dynasty, born in an official's family, worked in government of Songrenzong’s periods. He was involved in the Wang Anshi Reform and Yuanyougenghua,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econd year of Qingli (1042), he became an official of Song Dynasty through the recruitment examination, which was the beginning of his official career. During the periods of Xifeng Reform, Gongzhu was relegated to hold a post in a remote region due to opposing to the political reform. However, he was re-promoted to prime minister in charge of military affairs during Yuanyou periods. In his whole life, he was a man of integrity, generous, fair-minded, although he already had great power. He dared to give advice to the emperor, even gave up higher positions many times because of different political opinions. He became a man with political sagacity for his decades of political career, such as peace governing, honoring Confucianism and ceremony, showing solicitude for people’s livelihood, appointing people by abilities and so on. These ideas not only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the North Song Dynasty, but also had an important reference in today's society. Lv Gongzhu had a unique brand of the times. By studying his history activities, we could see a character with patriotism, charisma and strong Confucian self-cultivation. Through deep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background, we could find it is the liberal political environment of North Song that created such a group of honest officials.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historical limitations, Lv Gongzhu was unable to eradicate the party struggles, and this issues was exacerbated after his death.
     The thesis wa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In chapter 1, based on historical materials, the author analyzed Lv Gongzhu's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influence on his life. In chapter 2, there includes his official activities from Qingli periods to the second year of Xining, which gradually reflect his characteristics. In chapter 3, the author focused on discussing the reasons cultivated his particular political style, the background in the period of Xifeng Reform, and the influence of reform on his political career. In chapter 4, his political performances were discussed as the prime minister during the periods of Songzhezong. In chapter 5, the author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d his political viewpoints from all aspects. In the last chapter,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full text.
引文
1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7,中华书局,1985年,第472页。
    2曾枣庄,刘琳等主编:《全宋文》,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傅璇宗等主编:《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4赵璐:《宋代东莱吕氏家族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5刘丽丽:《司马光交游考述》,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6蒋启俊:《元祐党争中的台谏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7沈松勤:《北宋台谏制度与党争》,《历史研究》,1998年04期。
    8贾玉英:《宋代提举常平司制度初探》,《中国史研究》,1997年03期。
    9吕茂东:《吕氏一门三相家世考》,《东岳论丛》,2010年04期。
    10 [明]李贤、彭时等:《明一统志》卷26,《河南布政司》,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1,绍兴二年十二月癸巳,文海出版社,1980年,第4册,第2033页。
    12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147,庆历四年三月己卯,中华书局点校本,2004年,第3566页。
    13 [元]:脱脱等:《宋史》卷265,《吕蒙正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9147页。
    14 [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7,《吕侍讲家传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宋史》卷265,《吕蒙正传》,第9146页。
    16 [宋]张方平:《乐全集》巻36,《神道碑》,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宋史》卷311,《吕夷简传》,第10208页。
    18 [宋]吕祖谦:《宋文鉴》卷73,《门铭》,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990页。
    19 [宋]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36,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丁傅靖:《宋人轶事汇编》卷6,中华书局,1981年,第269页。
    22 [宋]潘自牧:《记纂渊海》卷37,《试馆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3《山东通志》卷27,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4《长编》卷175,皇祐五年八月壬子,第4229页。
    25 [宋]蔡襄:《端明集》卷13,《院检讨制》,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6 [宋]王珪:《华阳集》卷13,《内制》,中华书局,1985年,第157页。
    27《全宋文》卷1092,《乞班在司马光下奏》,第274页。
    28 [明]杨士奇等撰:《历代名臣奏议》卷117,《风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9 [元]富大用:《古今事文类聚遗集》卷3,《语约义明》,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0 [宋]范祖禹:《帝学》卷6,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1《全宋文》卷1092,《论语讲义》,第265页。
    32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华书局本,1979年,第138页。
    33 [宋]范祖禹:《帝学》卷7,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4《长编》卷205,治平二年六月甲寅,第4971页。
    35《全宋文》卷1092,《皇伯考不可加于濮王奏》,第268页。
    36《全宋文》卷1092,《应诏水灾奏》,第269页。
    37《长编》卷207,治平三年正月癸酉,第5029页。
    38《长编》卷207,治平三年正月丁丑,第5030页。
    39《全宋文》卷1092,《论回避濮王名讳奏》,第269页。
    40《全宋文》卷1092,《论濮安懿王称亲奏》,第270页。
    41《长编》卷208,治平三年八月己亥,第5057页。
    42《明一统志》卷31,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3《全宋文》卷1092,《论举台官不必校资序奏》,第271页。
    44《全宋文》卷1092,《司马光举言职不当赐罢奏》,第273页。
    45《全宋文》卷1092,《论司马光告敕不由封驳司奏》,第273页。
    46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六十四《宾僚时见》,四库全书影印本。
    47《全宋文》卷1093,《论淫雨地震奏》,第276页。
    48《宋史》卷336,《吕公著传》,第10777页。
    49《全宋文》卷1093,《乞罢提举及住散青苗钱奏》,第279页。
    50 [宋]范祖禹:《帝学》卷8,《神宗英文烈武聖孝皇帝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1《宋史》卷313,《富弼传》,第10256页。
    52《宋史》卷319,《欧阳修传》,第10380页。
    53《全宋文》卷1093,《再论青苗钱奏》,第291页。
    54 [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41,《五事札子》,四部丛刊本。
    55《宋史》卷176,《食货四》,第4286页。
    56 [宋]晁说之:《嵩山文集》卷1,《元符三年应诏封事》,四部丛刊续编本。
    57《全宋文》卷1093,《乞罢制置三司条列司奏》,第285页。
    58《全宋文》卷1096,《论新法乞外任奏》,第295页。
    59《长编》卷210,熙宁三年四月戊辰,第5095页。
    55《宋史》卷176,《食货四》,第4286页。
    56 [宋]晁说之:《嵩山文集》卷1,《元符三年应诏封事》,四部丛刊续编本。
    57《全宋文》卷1093,《乞罢制置三司条列司奏》,第285页。
    58《全宋文》卷1096,《论新法乞外任奏》,第295页。
    59《长编》卷210,熙宁三年四月戊辰,第5095页。
    63《全宋文》卷1095,《实录许令纪实以信后世奏》,第317页。
    64《长编》卷214,熙宁三年八月乙丑,第5201页。
    65《长编》卷234,熙宁五年六月辛未,第5684页。
    66《全宋文》卷194,《答诏论彗星奏》,第296页。
    67《长编》卷286,熙宁十年十月乙未,第6980页。
    68《长编》卷237,熙宁五年八月己卯,第5758页。
    69《长编》卷286,熙宁十年十二月甲辰,第7005页。
    70《长编》卷290,元丰元年七月庚子,第7104页。
    71《长编》卷292,元丰元年九月乙酉,第7133页。
    72《全宋文》卷1095,《论修德为治之要十事奏》,第305页。
    73《长编》卷296,元丰二年正月乙亥,第7194页。
    74《长编》卷325,元丰五年四月丁丑,第7828页。
    75《全宋文》卷1094,《契丹宜静以镇奏》,第303页。
    76《全宋文》卷1094,《请专以旧弓箭手促事奏》,第304页。
    74《长编》卷325,元丰五年四月丁丑,第7828页。
    75《全宋文》卷1094,《契丹宜静以镇奏》,第303页。
    76《全宋文》卷1094,《请专以旧弓箭手促事奏》,第304页。
    80《长编》卷342,元丰七年春正月癸丑,第8225页。
    81《大清一统志》卷67,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2《明一统志》卷12,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3 [宋]王称:《东都事略》卷14,《世家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4《长编》卷353,元丰八年三月戊戌,第8457页。
    85《宋史》卷336,《吕公著传》,第10777页。
    86 [宋]王称:《东都事略》卷14,《世家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7《全宋文》卷1215,《遗都下友人书》,第86页。
    88 [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8,另《顾谱》卷1,四部丛刊本。
    89《全宋文》卷1095,《论更张新法当需有术》,第313页。
    90《长编》卷357,元丰八年六月戊子,第8550页。
    91《长编》卷357,元丰八年六月癸未,第8538页。
    92《长编》卷364,元祐元年正月癸卯,第8711页。
    93《长编》卷369,元祐元年二月甲申,第8903页。
    94《长编》卷367,元祐元年二月丙戌,第8819页。
    95《全宋文》卷1095,《论修德为治之要十事奏》,第305页。
    96 [宋]王偁:《东都事略》卷89,《吕大防传》,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7《全宋文》卷1096,《刘挚可作执政奏》,第320页。
    98《宋史》卷340,《刘挚传》,第10856页。
    99《全宋文》卷1096,《论韩维不当罢门下侍郎奏》,第323页。
    100《全宋文》卷1096,《再论韩维不当罢门下侍郎奏》,第324页。
    101《全宋文》卷1096,《荐孙固苏颂等奏》,第322页。
    102《宋史》卷427,《程颐传》,第12719页。
    103《宋史》卷427,《程颐传》,第12722页。
    104《宋史》卷427,《程颢传》,第12716页。
    105 [宋]吕本中:《东莱吕紫微师友杂志》,中华书局,1985年,第11页。
    106《宋史》卷340,《苏颂传》,第10868页。
    107 [宋]赵善璙:《自警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8《长编》卷405,元祐二年九月辛亥,第9861页。
    109《宋史》卷336,《吕公著传》,第10776页。
    110《宋史》卷18,《哲宗二》,第341页。
    111《长编》卷486,绍圣四年四月辛丑,第11538页。
    112《宋史》卷343,《林希传》,第10913页。
    113《全宋文》卷1092,《乞追吕诲等降责敕命奏》,第271页。
    114《全宋文》卷1092,《乞追吕诲等降责敕命奏》,第271页。
    115《长编》卷288,元丰元年三月壬午,第7050页。
    116《长编》卷357,元丰八年六月癸未,第8546页。
    117《长编》卷404,元祐二年八月辛巳,第9828页。
    118 [唐]吴兢撰、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卷2,《任贤》,中华书局,2003年,第63页。
    119《长编》卷207,治平三年正月壬午,第5039页。
    120《长编》卷303,元丰三年三月,第7372页。
    121《全宋文》卷1095,《论更张新法当需有术奏》,第305页。
    122《长编》卷210,熙宁三年四月辛巳,第5104页。
    123《长编》卷210,熙宁三年四月辛巳,第5104页。
    124《宋史》卷390,《沈作宾传》,第11963页。
    125虞云国:《宋代台谏系统的破坏与君权相权之关系》,《学术月刊》,1995年,第11期。
    126 [宋]苏轼:《苏轼文集》卷25,《奏议》,中华书局,1986年,第740页。
    127《全宋文》卷1096,《乞台谏官稍与优迁令解言职奏》,第321页。
    128《全宋文》卷1094,《论不宜轻失人心奏》,第294页。
    129《全宋文》卷1093,《乞罢制置三司条例司奏》,第285页。
    130《长编》卷269,熙宁八年十月丁巳,第6616页。
    131《全宋文》卷1095,《论更张新法当需有术奏》,第305页。
    132《全宋文》卷1095,《论修德为治之要十事奏》,第305页。
    133《全宋文》卷1095,《论修德为治之要十事奏》,第305页。
    134《全宋文》卷1095,《论修德为治之要十事奏》,第305页。
    135《全宋文》卷1092,《修庆宁宫非急务奏》,第268页。
    136《长编》卷210,熙宁三年四月己卯,第5102页。
    137《全宋文》卷1092,《五月会朝非礼奏》,第274页。
    138《全宋文》卷1092,《乞改温成庙为祠殿奏》,第264页。
    139《全宋文》卷1093,《遣司马光修二股河不当奏》,第284页。
    140《全宋文》卷1092,《请日御请筵奏》,第267页。
    141《全宋文》卷1096,《进尚书论语孝经节语奏》,第326页。
    142 [宋]郑汝谐:《论语意原》卷1,《学而第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3《全宋文》卷1094,《肉刑不可复奏》,第301页。
    144《全宋文》卷1095,《论修德为治之要十事奏》,第305页。
    145《长编》卷292,元丰元年九月乙酉,第7134页。
    146《长编》卷290,元丰元年七月庚子,第7106页。
    147《全宋文》卷1095,《熙河不可与西夏奏》,第319页。
    148 [宋]欧阳修:《文忠集》巻110,《再论水灾状》,四部丛刊初编本。
    149《宋史》卷321,《陈襄传》,第10419页。
    1、[元]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
    2、[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4年。
    3、[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
    4、[宋]王偁:《东都事略》,台湾:文?霭嫔纾?979年。
    5、[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台湾:文海出版社,1967年。
    6、[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影印万有文库十通本,1986年。
    7、[宋]赵汝愚编:《宋名臣奏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8、[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57年。
    9、[明]陈邦瞻编:《宋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10、[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11、[清]丁傅靖:《宋人轶事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12、曾枣庄,刘琳:《全宋文》,上海,合肥: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13、傅璇宗等主编:《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14、[宋]范祖禹:《范太史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15、[宋]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16、[宋]文彦博:《文潞公文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17、[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
    18、[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上海:四部丛刊初编本。
    19、[宋]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上海:四部丛刊初编本。
    20、[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21、[宋]王安石撰、李壁笺注:《王荆文公诗笺注》,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
    22、[宋]欧阳修:《文忠集》,上海:四部丛刊初编本。
    23、[宋]苏轼:《苏轼文集》,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6年。
    24、[宋]王安石:《王文公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25、[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本,1926年。
    26、[清]孙葆田等:《山东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27、[元]富大用:《古今事文类聚新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8、[宋]杨仲良:《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年。
    29、[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30、[宋]马永卿:《懒真子》,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1、[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32、[宋]洪迈著、孔凡礼点校:《容斋随笔》,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33、[宋]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4、漆侠著:《王安石变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35、杜宝瑞:《北宋儒学》,台北:商务印书馆,2005年。
    36、忡伟民:《宋帝列传——宋神宗》,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
    37、蒋启俊:《元祐党争中的台谏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38、沈松勤:《北宋台谏制度与党争》,《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
    39、孔东:《宋代东莱吕氏之族望及其贡献》,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9年。
    40、唐春生:《翰林学士与北宋熙宁变法》,《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41、邓广铭:《王安石》,长春:长春出版社,1999年。
    42、李昌宪:《司马光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43、陈新等补正:《全宋诗订补》,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
    44、刘丽丽:《司马光郊游考述》,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45、汪俊:《宋代吕氏家族学术特点述略》,《扬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46、张念一:《北宋宰相范纯仁政治思想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47、陈峰张瑾:《吕夷简与北宋中叶的政风》,《西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48、刘扬忠:《北宋的民族忧患意识及其文学呈现》,《长江学报》,2006年第4期。
    49、赵璐:《宋代东莱吕氏家族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50、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51、王菡:《宋帝列传——宋哲宗》,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
    52、[明]李贤、彭时等:《明一统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3、[宋]王珪:《华阳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54、刘宝楠:《论语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55、[宋]张方平:《乐全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6、[宋]吕祖谦:《宋文鉴》,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57、[元]富大用:《古今事文类聚遗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8、[宋]蔡襄:《端明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9、[宋]范祖禹:《帝学》,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0、贾玉英:《宋代提举常平司制度初探》,《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3期。
    61、[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四库全书影印本。
    62、[宋]晁说之:《嵩山文集》,《四部丛刊续编》本。
    63、[清]穆彰阿、潘锡恩等:《大清一统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4、虞云国:《宋代台谏制度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65、[宋]赵善璙:《自警编》,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66、[唐]吴兢撰、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中华书局,2003年。
    68、[清]王夫之:《宋论》,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
    69、[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70、[宋]程颢、程颐撰,王孝鱼点校:《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71、李祥俊:《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72、昌彼得:《宋人传记资料索引》,台北:鼎文书局,1986年。
    73、[宋]吕本中:《东莱吕紫微师友杂志》,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74、[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75、陈峰:《试论北宋名相吕夷简的政治“操术”》,《中州学刊》,1998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