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清朝回疆民族政策—伯克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回疆即现在新疆的南疆地区,自西汉时起就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在清朝是维吾尔人的聚居地。但在清朝之前各朝各代对回疆乃至整个西域均采用羁縻政策,即仅仅对其进行间接控制,该地区在名义上统归中央,实际上仍然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清朝政府在回疆实施的伯克制度,在本质上实现了对该地区的实际控制。本文选择伯克制度进行研究,一方面在于说明伯克制度对清政府统治回疆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回疆经济发展的促进;另一方面重在探讨伯克制度对我国当代民族政策的制定实施所产生的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本题的研究意义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展开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从清朝统治阶级的治国思想和民族政策入手,解释伯克制度实施的原因背景。第三部分从伯克制度的内容入手,详细探讨伯克制度的体系及其基本特征。第四部分通过评价伯克制度的优劣,说明其历史意义,并进一步提出其对当代民族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启示。第五部分为结束语,主要提出国家权力的渗入使民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为紧密和政策需要不断地变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两个观点。
     总体而言,伯克制度在一定时期适应了回疆社会发展的需求,其在一定程度上是应当得到肯定的。它实现了回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使清朝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因此对这一民族政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Huijiang had been bring into the national territory since Xihan which is the area of Uigur to get together in Qing Dynasty. However before the Qing,every dynasty all adopts the fetter system in the area of Huijiang,even in the whole Xiyu, that's to say,it just carry out indirect control. Nominally This area is supervised by Nation, in fact it is oppositely independence. Essentially The Qing government implementing Bek makes the practical control. The study of this thesis trys to illuminate Bek's important action of the Qing government governing Huijiang and its effect of Huijiang's economy progress;and trys to discuss the signification of the policy to today's Ethnic Policy.
     The thesis is made up of five portions:
     The fist part, to describe the signification of the study, the study context, and to further open my study fabric out. The second part mainly sets forth the thinking of dominator how to rein the Nation and explains the context of Bek. The purpose of the third part is to illuminate Bek. In this part, we will detailedly probe into Bek and its essential characters. In the part four, we will make out Bek's history meanings, and further to bring forward revelations of today's Ethnic Policy. The last part of the thesis is conclusion. It mainly puts forward two points. One is the affect of national power penetrating into the system of ethnic administration; and the policy needs change all the time, in order to adapt the society's development.
     In brief, in the same time, Bek has adopted the society's development. So it should be admired. It is deserve to affirm to the policy that Bek carried out, which achieved the stability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of the Huijiang society, easing the pressure of the Qing Dynasty to a large extent, urging association between Qing dynasty and Huijiang. Therefore it has history and realistic meanings to study the Bek of Huijiang.
引文
①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J].满族研究,2005(3)。
    ②苗普生.伯克制度[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③林恩显.清朝在新疆的汉回隔离政策[M].台湾:商务印书馆。
    ④王东平.关于清代回疆伯克制度的几个问题[J].民族研究,2005(1)。
    ①沙勇.清代新疆伯克制度考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7(5)。
    ②牛海桢.试论清王朝对维吾尔族伯克制度的改革[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6(7)。
    ③周泓.伊斯兰教在近代新疆的世俗化与地方化——伯克制度及新疆伊斯兰教文化与内地的相异[J].西北师大学报,2003(7)。
    ④聂洪萍.清朝统一新疆进程中伯克阶层投清论述[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5)。
    ⑤沈晓云.清代新疆的伯克制度[J].丝路路学刊,1994(1)。
    ①来仪.略论清朝政府民族观及民族政策对促进民族“多元一体”化的影响[J].青海社会科学,2004.(4).
    ②大义觉迷录[M].卷1,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资料》第四辑,北京,中华书局,1983,转引自:《中国古代治国通论》,纪宝成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③清高宗实录:卷1292[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340.
    ①包括由军事部门管辖的土司和由行政部门管辖的土府、土州、土县等。
    ②啸亭杂录[M].第500页。
    ①清高宗实录[M].卷1116。
    ②清高宗实录[M].卷615。
    ③清世宗实录[M].卷80。
    ④清朝通典[M].卷26。
    ①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M].序。
    ②清高宗实录[M].卷332。
    ③赵云田.中国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沿革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①新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维吾尔族简史简志合编(初稿)[M].北京: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63年,第40页。
    ②《维吾尔族简史》编写组.维吾尔族简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年4月,第169页。
    ③松筠撰.新疆识略[M],卷3。
    ④杨学琛著.清代民族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8月,第326页。
    ①松筠.西陲总统事略[M].卷1,见《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102册,《初定回疆纪事》。
    ②大、小和卓指的是天山南部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之子波罗尼都(即布拉尼敦)、霍集占。他们原与其父一起被噶尔丹策零拘禁于伊犁。
    ③松筠.西陲总统事略[M].卷1,见《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102册,《初定回疆纪事》。
    ④同上。
    ⑤平定准噶尔方略[M].前编卷32。
    ⑥关于伯克制的起始时间,有学者认为始于和卓时代,还有学者认为始于清朝。因伯克制的渊源并非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因此在此不予考证。但笔者在文中所采用的观点是,伯克制度在清朝平定回疆之前已经存在。
    ①即黄和卓、妥明、金相印、马福迪等之乱,之后伯克制度已名存实亡了。
    ②清高宗实录[M].卷570。
    ③刘志宵.维吾尔族简史[M].民族出版社,1985年8月版,第177页。
    ④西域同文志[M].卷12。
    ⑤西域图志[M].卷30。
    ①西域图志[M].卷29、30。
    ②在《西域闻见录》中,亦写作伊什罕或伊沙罕。
    ③西域图志[M].卷29、30。
    ④西域图志[M].卷29、30。
    ⑤西域图志[M].卷30。《回疆志》中记载为,“专司该城村缴纳粮钱事务”:《回疆则例》中记载为,“管理粮务”。
    ⑥西域图志[M].卷29、30。
    ⑦西域图志[M].卷29、30。
    ⑧回疆志[M].卷3。
    ⑨西域闻见录[M].卷4。
    ⑩西域图志[M].卷29、30。
    11西域图志[M].卷29、30。
    12回疆则例[M].卷8。
    13西域同文志[M].卷12。
    14西域图志[M].卷29、30。
    15回疆志.卷3。
    16回疆志.卷3。其他史料的记载大体相同,如《西域图志》称其“管理匠役营造诸公务”,《西域闻见录》简单描述为“管营造”。但是《西域同文志》则有所不同,其写到“讷克布,回语,犹督催也,承催一切公务”。本处采用多数含义。
    17西域图志[M].卷29、30。
    18西域图志[M].卷29、30。
    19西域图志[M].卷29、30;回疆则例.[M]卷7。
    20西域图志[M].卷29、30。
    21库罗帕特金认为,该伯克是管理外国贸易的人,参见佐口透《18—19世纪新疆社会史研究》,第133页。
    22回疆志[M].卷3。
    23西域闻见录[M].卷4。
    24西域图志[M].卷29、30。
    25西域同文志[M].卷12。
    ①西域图志[M].卷29、30。
    ②回疆则例[M].卷8。
    ③西域图志[M].卷29、30。
    ④西域同文志[M].卷12。
    ⑤西域图志[M].卷29、30。
    ⑥西域图志[M].卷29、30。
    ⑦回疆志[M].卷3。
    ⑧西域图志[M].卷29、30。
    ⑨西域图志[M].卷29、30。
    ⑩西域图志[M].29、30。《回疆志》记载,“总管教习经文等事”;《西域闻见录》记载,“掌经典”。其与《西域图志》的记载大致相同。
    11清高宗实录[M].卷592。
    ①概因其为征收税赋的伯克,故其品级较其他伯克高。
    ②清高宗实录[M].卷570。
    ③那文毅公奏议[M].卷78,见《中国西北文献丛书》。
    ①伊犁将军的主要职责是:“山南、山北皆听节制”(清朝通典·职官十五),“统辖天山南北各新疆地方、驻防官兵调遣事务”(见《西域图志校注》)。
    ②乌什起义是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五年爆发的,虽然被镇压,但其影响很大。
    ③清史稿[M].卷368;平定回疆剿擒逆裔方略[M].卷2。
    ①平定准噶尔方略[M].续卷18。
    ②那文毅公奏议[M].卷78。
    ③清高宗实录[M].卷649。
    ④清高宗实录[M].卷649。
    ⑤清高宗实录[M].卷1054。
    ①准噶尔地区的一种币制。
    ②参照《西域图志》卷30,官制二。
    ③帕玛特为回疆地区一种计量单位,1帕玛特为5石3斗。
    ④清高宗实录[M].卷615。
    ①回疆则例[M].卷5。
    ②王东平.清代回疆地区法律典章的研究与注释[J].西北民族研究,1998(2)。
    ①清高宗实录[M].卷1068,乾隆四十三年十月戊午。
    ②回疆则例[M].卷7,续卷。
    ③参见林恩显.清朝在新疆的汉回隔离政策[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87-88页。
    ④清高宗实录[M].卷1423,乾隆58年2月壬午,谕。
    ⑤平定准噶尔方略[M].续卷6,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丙子,谕。
    ①《维吾尔族简史》编写组.维开尔简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6页。
    ②刘义棠.维吾尔研究[M].台湾:中正书局,第289页。
    ③请参见林恩显《清朝在新疆的汉回隔离政策》第一章第三节“伯克制”。
    ④椿园七十一著.新疆与图风土考[M].卷4,回疆风土记.风俗,转引自梁海峡:《浅析清朝对回疆阿訇的管理政策》,《青海社会科学》2008(3)。
    ⑤清高宗实录[M].卷615。
    ①那彦成.那文毅公办理善后奏议[M].转引自梁海峡:《浅析清朝对回疆阿訇的管理政策》,《青海社会科学》2008(3)。
    ②所谓保举,即被保之人若不称职或有违法犯罪之举时,保举人也应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③清宣宗实录[M].卷1830,道光十一年正月辛巳条。
    ④李丕祺·回疆法文化与大清法文化的冲突整合[J].西藏大学学报,2001(6)。
    ①《清高宗实录》卷648记载,乾隆二十六年针对回疆地区立法所颁发的上谕中所言:“办理回众事务,宜因其性情风俗而利导之,非可尽以内地之法治也”。即回疆地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使用其原有的制度,但是在刑事重案的审理上则要按照清朝的法律适时。《回疆则例》卷3载:“各城阿奇木伯克等,凡遇枷责轻罪人犯,准其自行办理,仍令禀明驻扎大臣存案备查。如遇有刑讯重案,阿奇木伯克不得滥设夹棍杠子,擅自受理,随时禀明本管大臣,听候委员会同审办”。
    ②林恩显.清朝在新疆的汉回隔离政策[M].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03页。
    ③佐口透著,凌颂纯译.18—19世纪新疆社会史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
    ④回疆则例[M].卷3。
    ①清高宗实录[M].卷615。
    ②请参见林恩显.清朝在回疆的汉回隔离政策[M].台湾:商务印书馆.第一章行政制度之第三节。
    ③佐口透.18—19世纪新疆社会史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三章伯克制。
    ①东华录[M].光绪4年11月,页639-644.。转引自:刘义棠编著,《维吾尔研究》,超星图书。
    ②那彦成等在处理张格尔叛乱的善后事宜时,查出各地阿奇木伯克及其他伯克任意奸占民妇,要求制裁时,道光帝的批示为:“从俗而已,不值绳以规条,徒增案牍之烦,可无问过”(见《那文毅公奏议》卷77)。
    ①椿园七十一著.新疆与图风土考[M].卷4,回疆风土记.风俗,转引自梁海峡:《浅析清朝对回疆阿訇的管理政策》,《青海社会科学》2008(3)。
    ①回疆通志[M].卷20。
    ②同上
    ③椿园七十一.西域闻见录[M].卷6。
    ④平定准噶尔方略[M].续编卷33。
    ①清高宗实录[M].卷592。
    ②回疆志[M].卷4。
    ③回疆志[M].卷4。
    ①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M].卷32。
    ②Д.И.吉洪诺夫.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吾尔族历史手稿[M].(苏)《东方学研究所学术论丛》1954年第4期,第162页,转引自苗普生:《伯克制度》,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卷1,第218页。
    ①苗普生.伯克制度[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1页。
    ②椿园七十一著.西域闻见录[M].卷2。
    ③回疆通志[M].卷9。
    ④西域图志[M].卷14。
    ⑤A.H.库罗帕特金.喀什噶利亚(俄文版)[M],第43页,转引自苗普生:《伯克制度》,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1页。
    ⑥葛剑雄.统一和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M].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169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选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6页。
    ②毛洋东.毛泽东书信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49页。
    ③孙懿.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三十年[J].满族研究,2008(4)。
    ④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36页。
    ①仙珠.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7)。
    ①吴仕民.中国民族政策读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页。
    ①吐鲁番的统治者阿克苏尔坦在1720年清政府讨伐准噶尔的军队达到辟展(今鄯善县)和吐鲁番时率众降服。
    ②东华录[M].卷6。
    ③平定准噶尔方略[M].续编卷32。
    ①那文毅公奏议[M].卷80。
    1.清高宗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
    2.清仁宗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清世宗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清宣宗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清朝通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6.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回疆则例[M].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88.
    7.清朝文献通考[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8.祁韵士.西陲总统事略[M].中国书店,2008.
    9.刘义棠校注.钦定西域同文志校注.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4.
    10.傅恒等著,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11.傅恒等修.钦定平定准噶尔方略[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12.苏尔德等撰.新疆回部志[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影印本
    13.椿园七十一撰.西域闻见录[M].嘉庆十九年刻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版
    14.那彦成撰.那文毅公奏议[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5.和宁纂修.回疆通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版
    16.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7.魏源.圣武记[M].中华书局,1985.
    18.王之春撰.清朝柔远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9.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编.清代新疆稀见史料汇编[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20.松筠.新疆识略[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影印本.
    21.周轩等.清实录新疆资料辑录[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9.
    22.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中心.新疆乡土志[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23.曹振铺,赵盛奎.平定回疆剿擒逆裔方略[M].道光十年刻本.
    24.钟广生.新疆志稿[M].台北:成文出版社,1930年铅印本.
    25.穆彰阿.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影印本.
    26.佚名.回疆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版.
    27.袁大化,王树楠.新疆图志[M].宣统三年活字本.
    28.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新疆史志[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1.苗普生,田卫疆.新疆史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2.马汝珩.清代的边疆政策[M].超星数字图书,1994.
    3.阿拉腾奥其尔.清代伊犁将军论稿[M].超星数字图书,1995.
    4.王东平.清代回疆法律制度研究[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吴楚克.中国边疆政治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6.张晓松.中国少数民族职官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7.刘义棠.维吾尔研究[M].正中书局印行,现藏于石河子大学兵团资料库.
    8.刘志霄.维吾尔族历史[M].民族出版社,1985.
    9.刘志霄.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10.马大正等.新疆史鉴[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11.马大正.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2.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
    13.牛海桢.清代西北边疆地区民族政策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14.戴逸.简明清史[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
    15.林恩显.清朝在新疆的汉回隔离政策[M].台湾:商务印书馆.
    16.杨志玖.中国古代官职讲座[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委员会,新疆历史教材编写组.新疆地方史[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2.3.
    18.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室编.西北历史研究[M].三秦出版社,1987.
    19.苗普生.伯克制度[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20.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新疆简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
    21.管守新.清代新疆军府制度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
    22.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修订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23.吴仕民.民族问题概论(第三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24.杨建新,马曼丽.西北民族关系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
    25.刘光华,齐陈骏.西北通史(第四卷)[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26.马汝珩.清代西部历史论衡[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27.方英楷.中国历代治理新疆国策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28.齐清顺,田卫疆.中国历代中央王朝治理新疆政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29.冯家昇,程溯洛,穆文广.维吾尔族史料简编[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
    30.萧一山.清代通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1.马大正.中国边疆研究论稿[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2.杨学琛.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M].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
    33.杨学琛.清代民族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
    34.张晋藩.清律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
    35.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M].商务印书馆,1937.
    36.蔡家艺.清代新疆社会经济史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7.谷苞.西北通史(1-3卷)[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38.何星亮.新疆民族传统社会与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梁海峡.浅析清朝对回疆阿訇的管理政策[J].青海社会科学,2008(3)
    2.甘桂琴.清代设立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的原因探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2)
    3.郭美兰.清代首任伊犁将军明瑞满文奏折综析[J].满语研究,2008(1)
    4.王娟娟.关于清政府对回疆伯克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5)
    5.沙勇.清代新疆伯克制度考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7(5)
    6.白京兰.关于<钦定回疆则例>研究的几个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6(4)
    7.张明山.伯克制略考[J].新疆地方志,2006(4)
    8.张世才.清代天山南部维吾尔社会的“燕齐地亩”[J].新疆大学学报,2006(7).
    9.牛海桢.试论清王朝对维吾尔族伯克制度的改革[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6(1)
    10.王东平.关于清代回疆伯克制度的几个问题[J].民族研究,2005(1)
    11.王东平.清代回疆的司法制度[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4)
    12.王东平.清代回疆法律文化刍论[J].民族研究,1999(3)
    13.王欣.<回疆则例>研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9)
    14.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J].满族研究,2005(3)
    15.张世才.清代新疆“燕齐”制度的起源[J].新疆大学学报,2005(11)
    16.白京兰.清代回疆立法——<钦定回疆则例>探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4)
    17.聂洪萍.清朝统一新疆进程中伯克阶层投清论述[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5)
    18.赖洪波.清代伊犁将军与将军府的历史演变[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4(1)
    19.童远忠.刘锦裳抚新政策述论[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4.4.
    20.周泓.伊斯兰教在近代新疆的世俗化与地方化——伯克制度及新疆伊斯兰教文化与内地的相异[J].西北师大学报,2003(7)
    21.聂红萍,王希隆.鄂对家族与清代新疆政治[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6)
    22.曹建英.刘锦棠新疆建省述论[J].益阳师专学报,2002(1)
    23.曹建英.论左宗棠、刘锦棠在新疆的民族政策[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11)
    24.李丕祺.回疆法文化与大清法文化的冲突整合[J].西藏大学学报,2001(6)
    25.李行力.清朝统一新疆后推行的各项政策[J].西北史地,1998(4)
    26.廖杨.论清代西北地区的民族立法[J].西北史地,1997(2)
    27.刘正寅.清朝统一西域进程中白山派和卓的活动与影响[J].西北民族研究,1997(1)
    28.王济宪.清政府在新疆的防腐败措施[J].西北史地,1997(3)
    29.邹礼洪.清朝统一新疆斗争中的维吾尔族功臣史迹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5(3)
    30.沈晓云.清代新疆的伯克制度[J].丝路学刊,1994(1)
    31.苗普生.废除伯克制度与新疆建省[J].新疆社会科学,1987(4)
    32.苗普生.关于伯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J].载于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室编:《西北历史研究》1987年号,三秦出版社.
    33.管守新.清代伊犁将军职掌考述[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12)
    34.孙懿.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三十年[J].满族研究,2008(4)
    35.买合木提·阿合买提.新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问题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7)
    36.仙珠.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7)
    37.李克建.儒家民族观思想基础探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1)
    38.柳岳武.康乾盛世下清廷的西藏及黄教政策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3).
    39.王春恩.清朝对新疆的治边方略述论[M].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1)
    40.龙树英.清代湘西苗疆“苗官制”探析[M].怀化学院学报,2009(7)
    1、李奋. 《回疆则例》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08.
    1.[英]罗伯特·沙奥,王欣译.一个英国“商人”的冒险[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6.
    2.[俄]尼.维.鲍戈亚夫连斯基,长城外的中国西北地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日]佐口透,凌颂纯译.18—19世纪新疆社会史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9.
    4.[俄]A·H·库罗帕特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喀什噶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5.[日]佐口透.喀什噶利亚的伯克职名[J].载于《和田博士古稀纪念东洋史论丛》
    7.[英]包罗杰,本馆编译组译.阿古柏伯克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
    8.[日]岛田襄平.和卓时代的伯克们[J].东方学1952年,第三辑.
    9.[日]新免康.关于阿古柏政权性质的研究[J].史学杂志,第96卷4期,1987年.
    10.[日]真田安.清代伯克制度创设期喀什噶利亚绿洲社会[J].载护雅夫编《内陆亚洲、西亚的社会与文化》,山川出版社,1983年.
    11.[意]马可波罗,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