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洛阳伽蓝记》词汇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采用穷尽考察、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洛阳伽蓝记》的词汇系统进行了静态描述和动态分析,探讨了汉语词汇系统从上古到中古的种种演变规律。全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概要地介绍了杨衒之生平、《洛阳伽蓝记》的版本流传、现有各家注本得失、国内外研究现状,揭示了该书在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中的地位;第二章通过与雅言词语、史书词语、文学词语的对比,论述了文言词语对《洛阳伽蓝记》词汇系统产生的影响,考释了该书中的部分疑难词语;第三章着重探讨了佛教词语与《洛阳伽蓝记》词汇系统的相互影响以及《洛阳伽蓝记》等作品在佛教词语中土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第四章分别对《洛阳伽蓝记》中来自汉译佛经、前代典籍、现实语言的口语词语进行了抽样分析;第五章针对《洛阳伽蓝记》中体现出来的南北朝乃至魏晋六朝时期的一百余条新词新义展开讨论;第六章从语义构成、词性分布、词义演变等角度比较全面地考察了《洛阳伽蓝记》中的复音词;第七章重点探讨了《洛阳伽蓝记》词汇系统中三个比较独特的词汇现象,即:典故词语的大量应用、词汇的语法化以及该书在常用词语的新旧词形、新旧意义的选择等方面体现出来的保守性。
This paper gives a synchronic description and diachronic annlysis to the vocabulary system in Memories of Lo - yang by combining the approach of thorough observation and statistic analysis, and describes the various rule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ocabulary system from Ancient Chinese to Middle Chinese.
    It is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focus on the life of the auther Yang xuanzhi, the different versions and annotation, and all kinds of researches now being undergone at home and abroad, then, it tells the importance of this book in the research on Middle Chinese.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vocabulary system in this book is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Archaic Chinese, to the vocabulary of historical works and to the literature vocabulary; A conclusion is made that the ancient writen vocabulary had great influences on the vocabulary in this book, and some explanations to those questionable words in this book are also made. Chapter three mainly discuses the multiple influences between the Buddhism vocabulary and that in this book , and also discuses the function of its vocabulary system in the course of transforming Buddhism words into real Chinese. The forth chapter analyses some spoken words of that time. In the fifth chapter, A study is made to more than one hundred new - invented words and new usage during Wei- Jin period. T
    he sixth chapter analyses the semantic structure , the distribution of parts of speech and semantic changes of multi - syllable - words. In the last chapter, the study is made toward three special lexical phenomena in this book.
引文
陈寅恪 《陈寅恪先生论文集》 台湾三人行出版社1974
    陈寅恪 《金明馆丛稿初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陈寅恪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集》 黄山书社1987
    陈垣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中华书局1962
    程湘清 《两汉汉语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董志翘、蔡镜浩 《中古虚词语法例释》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范祥雍 《洛阳伽蓝记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方一新 《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笺释》 黄山书社1997
    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语文出版社1996
    高名凯、石安石 《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1963
    郭在贻 《训诂丛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裕树 《现代汉语》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胡竹安、杨耐思、蒋绍愚 《近代汉语研究》 商务印书馆1992
    江蓝生 《近代汉语探源》 商务印书馆2000
    江蓝生、曹广顺 《唐五代语言词典》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蒋礼鸿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增补定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蒋绍愚 《唐诗语言研究》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蒋绍愚 《汉语词汇语法史论文集》 商务印书馆2000
    李维琦 《佛经释词》 岳麓书社1993
    李维琦 《佛经续释词》 岳麓书社1999
    李新魁 《汉语文言语法》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
    梁晓虹 《佛教词语的构造与汉语词汇的发展》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刘坚、江蓝生、白维国、曹广顺 《近代汉语虚词研究》 语文出版社1992
    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 (第10册) 中华书局1992
    刘叔新 《汉语描写词汇学》 商务印书馆1990
    龙潜庵 《宋元语言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吕澂 《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 齐鲁书社1980
    吕叔湘 《吕叔湘文集》第4卷商务印书馆1992
    任继愈 《宗教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孙锡信 《汉语历史语法要略》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中华书局1983
    万绳楠 《魏晋南北朝文化史》 台湾云龙出版社1995
    
    
    王德春 《词汇学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王瑛 《诗词曲语辞例释》 (增订本) 中华书局1986
    王瑛《唐宋笔记语辞汇释》 中华书局1990
    王云路《六朝诗歌语词研究》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
    王云路、方一新 《中古汉语语词例释》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魏德胜 《韩非子语言研究》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向熹 《简明汉语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颜洽茂 《佛经语言阐释》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
    杨伯峻、徐提 《春秋左传词典》 中华书局1985
    俞理明《佛经文献语言》 巴蜀书社1993
    张相 《诗词曲语辞汇释》 中华书局1979
    张永言 《词汇学简论》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
    郑郁卿 《高僧传研究》 台湾文津出版社1980
    周法高 《中国古代语法构词篇》
    周一良 《周一良集》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周祖谟 《洛阳伽蓝记校释》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朱庆之 《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
    [日]太田辰夫 《汉语史通考》 重庆出版社1991
    [日]志村良治《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 中华书局1995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商务印书馆1980
    [美]布龙菲尔德 《语言论》 商务印书馆1980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1辑) 巴蜀书社1998
    《汉语史研究集刊》 (第2辑) 巴蜀书社2000
    《汉语史研究集刊》 (第3辑) 巴蜀书社2000
    《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建所45周年学术论文集》 商务印书馆1997
    《文史》第10辑中华书局1980
    《文史》第25辑中华书局1985
    《文史》第41辑中华书局1996
    《语言学论丛》第12辑商务印书馆1984
    《语言学论丛》第17辑商务印书馆1992
    《语言学论丛》第18辑商务印书馆1993
    《语言学论丛》第21辑商务印书馆1998
    《语言学论丛》第22辑商务印书馆1999
    左丘明传 晋·杜预注 《春秋经传集解》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
    
    
    左丘明著 《国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汉·司马迁 《史记》 中华书局1959
    汉·班固著 颜师古注 《汉书》 中华书局1962
    晋·陈寿撰 宋·裴松之注 《三国志》 中华书局1982
    梁·僧祐 《弘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梁·沈约 《宋书》 中华书局1974
    梁·顾野王 《大广益会玉篇》 中华书局1987
    梁·萧统编 唐·李善注 《文选》 中华书局1977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 岳麓书社1995
    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 中华书局1956
    唐·房玄龄等 《晋书》 中华书局1974
    唐·道宣 《广弘明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唐·道世 《法苑珠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唐·玄应 《一切经音义》 《宛委别藏》之92、93江苏古籍出版社
    唐·陆德明 《经典释文》 中华书局1983
    清·王先谦 《释名疏证补》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清·王先谦 《后汉书集解》 中华书局影印1984
    清·王引之 《经传释词》 岳麓书社1984年
    清·阮元编 《经籍纂诂》 成都古籍书店影印1982
    清·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清·黄生撰 黄承吉合按 《字诂义府合按》 中华书局1984
    清·刘淇 《助字辨略》 中华书局1954
    清·钱绎 《方言笺疏》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清·王国维 《水经注校》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杨树达 《词诠》 中华书局1954
    《中国佛寺志·河南卷》 台湾明文书局1980
    严可均辑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4册《全后魏文》 中华书局1958
    世界书局编 《诸子集成》 上海书店影印1986
    清·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影印1980
    东汉·安世高译 《佛说本相猗致经》 《大正藏》第1册
    东汉·安世高译 《佛说人本欲生经》 同上 第1册
    东汉·安世高译 《长阿含十报法经》 同上 第1册
    东汉·安世高译 《佛说一切流摄守因经》 同上 第1册
    三国·支谦译 《佛说赖吒和罗经》 同上 第1册
    三国·支谦译 《梵摩渝经》 同上 第1册
    
    
    后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长阿含经》 同上 第1册
    东汉·安世高译 《五阴譬喻经》 同上 第2册
    东汉·安世高译 《佛说转法轮经》 同上 第2册
    东汉·安世高译 《佛说七处三观经》 同上 第2册
    东汉·竺大力共康孟详译《修行本起经》 同上 第3册
    三国·康僧会译 《六度集经》 同上 第3册
    三国·支谦译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 同上 第3册
    西晋·竺法护译 《生经》 同上 第3册
    西晋·竺法护译 《佛说太子墓魄经》 同上 第3册
    西晋·圣坚译 《佛说睒子经》 同上 第3册
    东汉·昙果共康孟详译 《中本起经》 同上 第4册
    三国·支谦译 《撰集百缘经》 同上 第4册
    三国·支谦译 《大明度经》 同上 第8册
    西晋·竺法护译 《正法华经》 同上 第9册
    西晋·竺法护译 《佛说济著方等学经》 同上 第9册
    后秦·鸠摩罗什译 《佛说妙法莲花经》 同上 第9册
    三国·支谦译 《佛说菩萨本业经》 同上 第10册
    东汉·支娄迦谶译 《阿閦佛国经》 同上 第11册
    西晋·竺法护译 《佛说普门品经》 同上 第11册
    后秦·鸠摩罗什译 《富楼那会》 同上 第11册
    东汉·支娄迦谶译 《佛说遗日摩尼宝经》 同上 第12册
    东汉·安玄译 《法镜经》 同上 第12册
    三国·康僧铠译 《佛说无量寿经》 同上 第12册
    西晋·竺法护译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同上 第12册
    东汉·支娄迦谶译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同上 第14册
    三国·支谦译 《佛说维摩诘经》 同上 第14册
    东汉·安世高译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 同上 第15册
    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祗律》 同上 第22册
    宋·释道原 《景德传灯录》 同上 第51册
    唐·李师政 《法门名义集》 同上 第54册
    唐·慧琳 《一切经音义》 同上 第54册
    唐·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 同上 第54册
    宋·法云 《翻译名义集》 同上 第54册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