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李开先文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李开先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目前对他的生平事迹及其文学作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主要是表现在对其文学作品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系统。本文主要是对李开先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共包括绪论、上编文学编、下编李开先年谱补正和附录
     绪论,主要对李开先及其文学作品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彰显成绩,指出不足。另外,还对本文的研究方向和创新点进行概括性的说明。
     上编文学编共包括九章,对李开先主要的文学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第一章,李开先的生平。
     本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李开先的生平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以期对他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有利于理解其文学作品。
     第二章,李开先的文学思想。
     李开先的文学作品众多,表现出来的文学思想也颇为复杂。本章从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复古而不泥古;强调文学要抒发真情实感;提倡南北文学风格的融合和文学贵自然、通俗这五个方面,对李开先的文学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并指出了这些文学思想在明代中叶文学思潮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李开先的诗歌创作。
     李开先的诗歌数量很大,但这一方面却是目前研究最为薄弱的地方,几乎是一片空白。本章主要研究了李开先的时政诗、闲居诗、咏物诗、边塞诗、悼亡诗、赠答诗、送别诗这几种题材类型。通过对这些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使我们了解到李开先诗歌中包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闲居田园的欢喜与忧伤。通过作品我们还欣赏到了李开先诗歌所包孕的艺术魅力,了解到其诗歌在明代中期文学思潮中的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李开先的散文创作。
     李开先的散文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也颇高。客观地说,其在明代散文史乃至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应当有一席之地。然而目前,学术界对此的认识还很不足。本章选取了李开先散文中较有文学性和代表性的“序”、“墓志铭”、“传记”、“杂记”四种体裁进行研究,从对这些作品的分析中,我们能够了解到李开先对于明中期社会政治弊端的大胆揭露,尤其是其对官场黑暗的鞭辟入里的针砭与暴露,这在同时代的文人士大夫中是不多见的。同时,李开先散文所具有的平易通达,明白晓畅,讲究情趣的艺术特色,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第五章,李开先的散曲创作。
     作为北人,李开先却创作了大量的南曲。本章通过对其存世的散曲套数《述隐·赠对山》、《卧病江皋》、《中麓小令》、《四时悼内》的分析,可以看出李开先散曲中所表现的忧时伤世的精神,这也是与明中叶主流的文学思潮相适应的。同时,这些散曲中透露的对朋友深厚的友情,对早逝妻子和孩子的浓浓亲情和痛彻心肺的悲情,是那么的真实,又是那么的厚重,让人感受到外表放浪的李开先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
     第六章,李开先的戏曲创作。
     李开先的戏曲尤其是传奇《宝剑记》,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本文以“宝剑意象”为坐标,对《宝剑记》的结构艺术与主题进行了阐释。以“渔翁”意象与“梦文学”为切入点,探究了《园林午梦》的主题。分析了明代中叶时代思潮与《打哑禅》的关系,论证了《断发记》为李开先作品。
     第七章,《词谑》研究。
     《词谑》包含着李开先关于曲学的理论见解,本章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挖掘,特别是其关于声韵和宾白等方面的认识,有着一定的价值。
     第八章,《改定元贤传奇》研究。
     《改定元贤传奇》是李开先主持编订的戏曲选本,本章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这部选本在戏曲理论史上的价值。
     第九章,李开先年谱补正。
     本章主要是针对曾远闻和李永祥《李开先年谱》中的一些缺漏和舛误进行了补正。
     附录包括两部分,一是对目前出版的《李开先研究资料汇编》的补充;二是对《金瓶梅》作者非李开先或贾三近的考证。
Li Kaixian is a famous literature writer in the middle of Ming dynasty of China. Although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study of his all-life story and literary works, some gaps still remain, and studies related to his literary works are incomplete and not systematic. This present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literary works of Li Kaixian, which consists of an Introduction, PartⅠon his works, and PartⅡon supplementation and updating of his life chronicle, and an Appendix.
     In Introduction, studies on works of Li kaixian are reviewed to show the achievement obtained and tasks needed to fulfill. Moreover, the goal and creativity of present study are explained in this part.
     PartⅠ, including nine chapters, is a more complete, systematic, and profound investigation on works of Li Kaixian.
     Chapter 1, Life Story of Li Kaixian.
     The whole life of Li Kaixian is summarized to facilit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his personal character and formation of his works.
     Chapter 2, Thoughts of Li Kaixian on Literature.
     As expressed in a lot of works of Li Kaixian, his thinking on literature is complicated. In this chapter, a thorough and fundamental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on five aspects, which include his emphasis on teaching function of literature; restoration and learning instead of obstinate follow up of ways from ancient time; his endorsement on expression of true emotion of human-being; advocating of a fusion of northern and southern literature style; and also an underscore of nature and popularity of literary works. Moreover, importance of thoughts of Li Kaixian in the trend of literary ideology of middle Ming dynasty and influence it exerts thereafter are pointed out.
     Chapter 3, Studies on Poems of Li Kaixian.
     Li Kaixian wrote a tremendous number of poems; however, hardly any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his poems up to date. This chapter concentrates on several types of Li Kaixian's poems, including politics, stay at home idle, Singing from Frontier fortress, monody, offerings, and sendoff.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is thinking in these poems, we can learn his noble character illustrated out in his concerns about the nation and the people, happiness and distress of his idle life in the countryside. We can also appreciate the artistic charm exhibited in these poems, at the same time we will understand role of his poems in development of thoughts of literature works in the middle of Ming dynasty, and also influences of these poems brings to later ages.
     Chapter 4, Studies on Essays of Li Kaixian.
     The essays written by Li Kaixian are remarkable not only by great number, but also by their high quality. Thus, in reality he should be highly praised in the history of essays of Ming dynasty, even development of essays in the entire Chinese ancient time. But up to now, the recognition to this opinion is still insufficient. In this chapter, four styles of his most literary and representative writings are selected for research, including "preface", "epitaph", "biography", and "miscellanea"; by analyzing these works we can learn his brave disclose of political drawbacks in the middle of Ming dynasty, especially his in-depth exposure and criticism of darkness in the official circles, this kind of courage was seldom in literary people and officials living in the same period. Moreover, essays of Li Kaixian are characterized by amiable and easy of approach, clear and smooth, touching and interesting, which exerts a lot of positive influences to development of essays in later age.
     Chapter 5, Studies on Non-dramatic songs by Li Kaixian.
     Although Li Kaixian lived in the northern part, he composed many south Non-dramatic songs. In this through analysis of existing Shu Yin·Zeng Dui Shan, Wo Bing Jiang Gao, Zhong Lu Xiao Ling, and Shi Shi Dao Nei, we can realize his concerns and distress to the Ming dynasty, which is compatible to mainstream literary thoughts in the middle of Ming dynasty. Simultaneously, the profound feeling to his friends, the love and emotion to his wife and children, and sorrow to their early death, which are expressed in the songs he composed, are so realistic and strong that people can touch the feeling in his heart which is in contrast to his unrestrained appearance.
     Chapter 6, Studies on Chinese Opera Written by Li Kaixian
     The Chinese operas written by Li Kaixian, especially Bao Jian Ji gave him tremendous honors. In this chapter, soword image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he characteristic structure and fundamental thoughts of Bao Jian Ji are examined and revisited; and also, the art of structure of Bao Jian Ji, especially the multiple-layer of themes are elaborated. Furthermore, a new investigation to theme of Yuan Lin Wu Meng is conducted using Fisherman image dream and Meng literature as cutting points. Moreover, relationship of trend of thoughts in the middle of Ming dynasty to Da Ya Chan is examined, and the large amount of internal evidence demonstrates that the author of Duan Fa Ji should be Li Kaixian.
     Chapter 7, Studies on the Ci Xue of Li Kaixian
     Ci Xue contains the theoretical views of Li Kaixian about Non-dramatic songs. A profound exploration indicates his opinions on the phonology and spoken parts of songs are invaluable.
     Chapter 8, Studies on Gai Ding Yuan Xian Chuan Qi compiled by Li Kaixian
     Gai Ding Yuan Xian Chuan Qi is a selected and edited collection of operas which was in charge by Li Kaixian.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ies on this book, and also endorses the value of this book in history of opera theory.
     Chapter 9, Supplementation and Updating of the Chronicle of Li Kaixia's Life
     This chapter aims at the supplementation of gaps and correction of errors in the book Li Kaixian'life chronicle by Zeng Yuanwen and Li Yongxiang.
     Appendix consists of two parts, first is supplementations to Li Kaixian Zi Liao Hui Bian published currently; second is a textual research which suggests that Li Kaixian or Jia Sanjin is not the author of Jin Ping Mei.
引文
①(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二,《李开先》,清嘉庆扶荔山房刻本。
    ②(清)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卷六,清光绪十年滂喜斋刻本。
    ③王九思《书<宝剑记>后》,载吴毓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版,第49页。
    ①(日)青木正几著,王古鲁译《中国近世戏曲史》,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第179-181页。
    ②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860-862页。
    ③(明)李开先著,叶枫校订《一笑散》,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
    ④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第91-93页。
    ⑤《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商务印书馆1954年版。
    ⑥《古本戏曲丛刊》(五集),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⑦路工辑《李开先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⑧路工辑《李开先集》F册所附《李开先的生平及其著作》,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033页。
    ⑨参见苗怀明《(金瓶梅)作者李开先说的首创者当为孙楷第》,《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6期。
    ①徐扶明《李开先和他的<林冲宝剑记>》,《文史哲》,1957年第10期。
    ②路工辑《李开先集》下册所附《李开先的生平及其著作》,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033-1044页。
    ③宁茂昌《李开先及其文学主张》,《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
    ④(日)八木泽元著,罗锦堂译《明代戏剧家研究》龙门书店1966年版。
    ⑤卜键《李开先疑事考》(上),《戏曲艺术》,1986年第4期。
    ⑥徐朔方《评<李开先的生平及其著作>》,载《文学遗产增刊》第九辑,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6页。
    ⑦黄维若《论李开先罢官》,载《戏曲研究》第14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228-229页。
    ①卜键《关于李开先生平几个史实的考辩——兼与宁茂昌同志商榷》,《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
    ②卜键《李开先疑事考》(下),《戏曲艺术》,1987年第1期。
    ③卜键《李开先疑事考》(下),《戏曲艺术》,1987年第1期。
    ④卜键《(李氏族谱>的发现:李开先生平事迹考略》,《戏剧学习》1985年第1期。
    ⑤卜键《李开先妻王氏墓志铭考引》,《戏曲艺术》,1985年第3期。
    ⑥《戏曲研究》第22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234页。
    ⑦卜键《李开先传略》,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
    ⑧政协章丘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李开先年谱》,1990年版。
    ⑨曾远闻《李开先年谱》,齐鲁书社1991年版。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②(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九,明万历十七年武林樵云书舍刻本。
    ③徐扶明《李开先和他的<林冲宝剑记>》,《文史哲》,1957年,第10期。
    ④王永健《一本别具一格的水浒戏——浅谈李开先的<宝剑记>》,《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3期。
    ⑤卜键《李开先及其宝剑记再认识》,《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
    ⑥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861页。
    ⑦徐扶明《李开先和他的<林冲宝剑记>》,《文史哲》,1957年,第10期。
    ①路工辑《李开先集》下册所附《李开先的生平及其著作》,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043页。
    ②游国恩、王起、季镇淮、费振刚等《中国文学史》(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64页。
    ③王晓家《从<宝剑记>与<水浒传>的比较谈剧本改编》,《齐鲁艺苑》,1992年第4期。
    ④祝肇年《(宝剑记>述评》,《戏剧》,1997年第4期。
    ⑤郭英德《(宝剑记):忠奸剧的定型》,《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2期。
    ⑥李永徉《<宝剑记>三题》,《济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⑦吴晓铃《<金瓶梅>和李开先十六事》,《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年第2期。
    ⑧徐朔方《<金瓶梅>的写定者是李开先》,《杭州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
    ⑨徐朔方《<金瓶梅>成书新探》,《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3期。
    ⑩卜键《<金瓶梅>作者李开先考》,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3-17页。
    ①卜键《<金瓶梅>作者李开先考》,甘肃人民山版社1988年版,第364页。
    ②李永祥《李开先年谱》,黄河出版社2002年版。
    ③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
    ④王志民主编,徐泳、陶嘉今编《李开先研究资料汇编》,齐鲁书社2008年版。
    ⑤梁海柱《李开先与嘉靖八才子交往考论》,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硕士论文。
    ⑥王卓《文体选择与李开先的文学思想》,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⑦王国彬《李开先戏曲研究》,苏州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⑧王博雅《李开先戏曲创作研究》,兰州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①韩鑫《由<水浒传>改编的<宝剑记>和<义侠记>——兼论古代叙事文学样式的变换及其创作方法》,《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1期。
    ②谭真明《论<宝剑记>之艺术创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③甘子超《<宝剑记>结构管见》,《红河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④邱苇、程国赋《<宝剑记>叙事结构研究》,《四川戏剧》,2006年第2期。
    ⑤黄洽《李开先文学创作新议》,《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2期。
    ⑥黄洽《李开先文学思想嬗变管窥》,《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4期。
    ⑦李献芳《简论李开先思想的变化与文艺观的创新》,《齐鲁学刊》,1996年第5期。
    ①杨光《浅谈李开先咏雪诗的艺术性与思想性》,《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②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390页。
    ③曾远闻《论李开先与唐宋派》,《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④任远《试论李开先的散文创作》,《济南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⑤刘英波《李开先及其散曲创作简论》,《语文学刊》,2004年第11期。
    ⑥林静,孙道东《文采风流照耀北方——李开先散曲的地位与特征简论》,《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8期。
    ⑦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出版社1991年版。
    ⑧赵义山《明散曲史研究》,四川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①李献芳《李开先和他的杂剧创作》,《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②吕靖波《<园林午梦>、<打哑禅>体制辩证》,《文学遗产》,2001年第3期。
    ③徐子方《李开先及其院本创作》,《文史知识》,2005年第3期。
    ④郑守治《正字戏、潮剧<断发记>的剧本演变与声腔渊源》(一)、(二),《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和2008年第1期。
    ⑤郑传寅《李开先及其曲论》,《上海戏剧》,1981年第2期。
    ⑥黄洽《李开先曲论的二重性》,《戏文》,2006年第6期。
    ⑦刘恒《李开先曲论之贡献》,《齐鲁学刊》,2009年第6期。
    ⑧李克和《论李开先的曲学贡献》,《戏剧文学》,2009年第1期。
    ①解玉峰《读南图馆藏李开先<改定元贤传奇)》,《文献》,2001年第2期。
    ②任广世《<改定元贤传奇>编纂流传考》,《戏曲研究》第75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220页。
    ①据《先太常年谱》,该年谱为李开先的两个孙子李瓒、李瑛辑校,曾孙李巽、李论刊刻。载于明刻本《闲居集》卷首。
    ②据《李氏族谱》卷首《李氏修整老墓碑记》(该谱为李开先家族宗谱,始修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主修者为李肇修为李开先第五世孙。乾隆十八年(1753)、乾隆三十二年(1767)、嘉庆四年(1799)、光绪元年(1875)四次续修。)又,《闲居集》集之十二《家堂秋祭文》、集之九《先大父处士墓表》,均持此说。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九《先大父处士墓表》,明刻本。
    ④关于李开先是李演第几世孙的问题,目前还有争议。根据《闲居集》集之九《先大父处士墓表》,我们可以推断出,李开先当为李演的第十三世孙。而据《李氏族谱·世系》,李开先为李演第十五世孙。
    卜键认为:“李开先对家世的述说,大多为行文中情之所至,肆笔而下,原非严谨的考证。《李氏族谱》中的世系表则是根据墓碑石刻,家乘口传,又经过一番考校对勘的工夫,再一一系定的。可信性要大得多。由《世系》,我们可知李开先的疏漏在于:把十世祖士秀误记为八传(按即第九世),又遗落了十一世祖惟望,以士秀孙子子瞻为其子。因逸去两代。”(见《李开先传略》,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第7-8页。)
    李永祥认为:“《墓表》(按,《先大父处士墓表》)非随意之文,于情于理,断不会有误。《祖谱》(按,《李氏族谱》)始修于康熙十五年前后,上据开先之卒已逾百年,中间又经明清之际战乱,虽《叙》云曾‘追寻源流,遍索各支宗派,访问遗老,参诸县志及各墓庙之碑’。但错谬漏误在所难免,如上文所及李进、李椿‘赐进士’之说,便是一例。故笔者认为,此事当以开先所述为准。又,惟望、子瞻当是一人,乃其名与其字也,即名惟望,字子瞻,或名子瞻,字惟望,《族谱》误析为两代。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二,《家堂秋祭文》,明刻本。
    ①《李氏族谱》集之三,《李肇修小记》,清康熙十五年本。
    ②《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十二,《家堂秋祭文》,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累赠奉直大夫吏部验封司员外郎绿原显考墓志铭》,明刻本。
    ④曹雪芹,高锷《红楼梦》,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219-220页。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九,《先大父处士墓表》,明刻本。
    ⑥《李氏族谱》卷三,清康熙十五年本。
    ⑦《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累赠奉直大夫吏部验封司员外郎绿原显考墓志铭》,明刻本。
    ⑧(清)钟运泰撰修《章丘县志》卷十,《文苑》,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⑨《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累赠奉直大夫吏部验封司员外郎绿原显考墓志铭》,明刻本。
    ⑩《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累赠奉直大夫吏部验封司员外郎绿原显考墓志铭》,明刻本。
    11《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累赠奉直大夫吏部验封司员外郎绿原显考墓志铭》,明刻本。
    12《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封太宜人先母墓志铭》,明刻本。
    13《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封太宜人先母墓志铭》,明刻本。
    14《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八,《封太宜人先母墓志铭》,明刻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七,《亡妹卢氏妇墓志铭》,明刻本。
    ②(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七十,《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太常少卿李开先墓志铭》,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馆刻本。
    ③《先太常年谱》:“督学江公潮岁试,收为弟子员,每试必最。”另据《中麓拙对》:“在学十年血气方刚曾许国,历官九任心情才倦即还家”,而开先于嘉靖七年乡试中举,上推十年,当在是年,即已卯(1519年)。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南京户部主事夹谷孙君墓志铭》,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浩封宜人亡妻张氏墓志铭》,明刻本。
    ⑥《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诰封宜人亡妻张氏墓志铭》,明刻本。
    ⑦《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诰封宜人亡妻张氏墓志铭》,明刻本。
    ⑧《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诰封宜人亡妻张氏墓志铭》,明刻本。
    ⑨《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诰封宜人亡妻张氏墓志铭》,明刻本。
    ⑩《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七,《诰封宜人亡妻张氏墓志铭》,明刻本。
    11《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九,《西皋举人张君行状》,明刻本。
    ①《李开先墓志铭》载:“公以《毛诗》举山东乡试第二人”。而《先太常年谱》则载:“与夹谷先生同领乡荐,夹谷先生名在第六,大父名在第七,至今脍炙人口。”陈浩在《李开先行实考二则》经过详细考辨,认为李开先当为第七名,今从其说。
    ②《李氏族谱》和《先太常年谱》均记载廷试拟鼎甲,因遗落“臣谨对”三字,故置二甲,不知何据。
    ③虽然,《李氏族谱》中记载李开先六世祖李进和八世祖李椿为进士出身,但根据不足,李永祥《李开先年谱》对之辨析甚祥。
    ④对此,李开先《中麓拙对》中有对联:“新垦薄田千百亩,旧叨厚禄十三年”,可证。
    ⑤李开先《中麓拙对》有对联:“在学十年血气方刚曾许国,历官九任心情才倦即还家。”
    ⑥《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资善大夫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五经博士西桥刘公墓志铭》,明刻本。
    ⑦《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李崆峒传》,明刻本。
    ⑧《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山东盐运司志序》:“先也筮任,尝备员户曹。”卷三,《田间四时行乐诗》:“户曹试政三年久,塞月胡霜尝再经。”明刻本。
    ⑨《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山东盐运司志序》,明刻本。
    ⑩《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塞上曲序》:“予曾两使上谷、西夏”,明刻本。
    11《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诰封宜人亡妻张氏墓志铭》:“己丑,余第进士,宜人之京,未久,因饷边,携之还。”明刻本。
    12明代上谷属怀来卫,距京城只有75公里。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李崆峒传》,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对山康修撰传》,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渼陂王检讨传》,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渼陂王检讨传》,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九,《亡妻张宜人散传》,明刻本。
    ⑥《对山集》卷二十二,《书·与唐渔石》,明万历十年潘允哲刻本。
    ⑦《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渼陂工检讨传》,明刻本。
    ⑧(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七十,《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太常少卿李开先墓志铭》,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馆刻本。
    ①(明)焦站《国朝献征录》卷七十,《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太常少卿李开先墓志铭》,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馆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江峰吕提学传》,明刻本。
    ③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97页。
    ④(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七十,《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太常少卿李开先墓志铭》,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馆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再用前韵怀吕东汇》小序,明刻本。
    ⑥(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七十,《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太常少卿李开先墓志铭》,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馆刻本。
    ⑦即由吏部考功主事,升为吏部稽勋司署员外郎事和吏部验封司员署外郎事,后于嘉靖十四年实授吏部验封司员外郎。《中麓山人拙对》:“雨露沾濡数月三迁居画省。”
    ⑧《明史》卷二百八十七,《列传·文苑·陈束》:“时有嘉靖八才子之称,谓束及王慎中、唐顺之、赵时春、熊过、任瀚、李开先、吕高也。”(张廷玉《明史》,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⑨《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边华泉诗集序》,明刻本。
    ⑩《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重订双修揭要集序》,明刻本。
    11《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重订双修揭要集序》,明刻本。
    12即世宗皇帝的出身地,今湖北钟祥县境内。
    ①(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七十,《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太常少卿李开先慕志铭》,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馆刻本。
    ②《茅鹿门文集》卷三十,《三黜纪事》,明万历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一,《寓言》,明刻本。
    ②(明)俞汝楫《礼部志稿》卷八十八,《宗庙灾祭告》,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九,《亡妻张宜人散传》,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九,《亡妻张宜人散传》,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山西按察司佥事前监察御史龙溪乔公合葬墓志铭》,明刻本。
    ⑥《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宝剑记序》,明刻本。
    ⑦《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宝剑记序》,明刻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宝剑记序》,明刻本。
    ②《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二,《归休家居病起蒙诸友邀入词社》二首,明刻本。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画品序》,明刻本。
    ④(清)王士祯《香祖笔记》卷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潘运告主编《明代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页。
    ⑥(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词曲·南北散套》,清道光七年姚氏刻同治八年补修本。
    ⑦《海浮山堂词稿》(归田小令),明嘉靖四十五年刻本。
    ⑧《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傍妆台小令序》,明刻本。
    ⑨《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九.《亡妻张宜人散传》,明刻本。
    ⑩(清)钟运泰撰修《章丘县志》卷二十,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11张如安《中国象棋史》, 团结出版社1998年版,第236页。
    ①王九思《书<宝剑记>后》,载吴毓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版,第49页。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诰封宜人亡妻张氏墓志铭》,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寄继内》,明刻本。
    ①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8页。
    ②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7页。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四,《张龙湖治诗》:“先上荐扬书,方为中麓文。不才身既隐,二事莫殷勤。”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客有讹传将起用予者中夜热甚不能安寝独步望月作为此诗》,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九,《镇抚李继孜行状》,明刻本。
    ⑥《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初夏江上送李九河携借书还邺三首》,明刻本。
    ①(明)王世贞《介州四部稿》卷十九,《答李伯华文选》:“与君快饮垂一月,女郎山头云不飞。”明万历刻本。
    ②包括《园林午梦》、《打哑禅》、《乔坐衙》、《昏肠谜》、《搅道场》、《三枝花大闹土地堂》六种院本。
    ③《明史》卷一十八,《本纪·世宗二》、卷一十九《本纪·穆宗》。(清张廷玉《明史》,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逢元颂圣序》,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一,《尊葳诰敕楼记》,明刻本。
    ⑥《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一,《暑夜读史》,明刻本。
    ⑦《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丁卯元日》,明刻本。
    ⑧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85页。
    ①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980页。
    ①(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卷一,《李少卿开先》,清顺治九年毛氏汲古阁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塞上曲序》,明刻本。
    ③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39页。
    ④(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七,《集部.别集类存目四》载《闲居集》十二卷,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⑤杨春时、俞兆平、黄鸣奋《文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1页。
    ⑥(三国)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卷第十七,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⑦(汉)毛亨笺,(汉)郑玄注(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一,四部从刊景宋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改定元贤传奇序》,明刻本。
    ②(元)高则诚《蔡伯喈琵琶记》卷上,清康熙十三年陆贻典钞本。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载何云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经典著作选读》,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3页。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对山康修撰传》,明刻本。
    ③(清)万斯同《明史》卷三百八十八,清钞本。
    ④(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卷一,《唐佥都顺之》,清顺治九年毛氏汲古阁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后冈陈提学传》,明刻本。
    ⑥(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七,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⑦(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卷一,《李少卿开先》,清顺治九年毛氏汲古阁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西野春游词序》,明刻本。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西野春游词序》,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对山康修撰传》,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⑥《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对山康修撰传》,明刻本。
    ⑦《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十,《李崆峒传》,明刻本。
    ①邓国军《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表现”范畴及命题研究》,巴蜀书社2009年版,第87页。
    ②参见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8-12页。
    ③《空同集》卷五十一,《鸣春集序》,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④《空同集》卷六十六,《论学》上篇第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⑤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山版社2004年版,第1276页。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市井艳词序》,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市井艳词序》,明刻本。
    ④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山版社,1992版,第403页。
    ⑤(唐)李延寿《北史》卷八十三,列传第七十一,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③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53页。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海岱诗集序》,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咏雪诗序》,明刻本。
    ⑥《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海岱诗集序》,明刻本。
    ⑦《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乔龙溪词序》,明刻本。
    ⑧《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乔龙溪词序》,明刻本。
    ①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册绪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②(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卷一,四部丛刊景明嘉靖刊本。
    ③(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卷二.四部丛刊景明嘉靖刊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塞上曲后序》,明刻本。
    ⑥《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续对后序》,明刻本。
    ⑦《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中麓拙对序》,明刻本
    ⑧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39页。
    ⑨《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中麓拙对序》,明刻本
    ⑩《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续对后序》,明刻本。
    11《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董孟才诗集序》,明刻本
    12《荆川集》卷七,四部丛刊景明本。
    ①《荆川集》卷七,《与洪方洲书》,四部从刊景明本。
    ②《荆川集》卷七,《与莫子良主事》,四部丛刊景明本。
    ③《荆川集》卷十,四部丛刊景明本。
    ④《荆川集》卷十,四部从刊景明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遵岩王参政传》,明刻本。
    ⑥《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⑦(明)陈宏绪《寒夜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页。
    ⑧黄洽《李开先与通俗文学》,《民俗研究》,1999年第1期。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市井艳词又序》,明刻本。
    ②黄洽《李开先与通俗文学》,《民俗研究》,1999年第一期。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市井艳词序》,明刻本。
    ④《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五,《市井艳词又序》,明刻本。
    ⑤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山版社2004年版,第1276页。
    ①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390页。
    ②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390页。
    ③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39页。
    ④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山版社2004年版,第390页。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一,《寓言》,明刻本。
    ②张宪文校注《张璁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05页。
    ③《玉剑尊阁》卷五,《雅量》,转引自田澍《嘉靖革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版,第76贞。
    ④《明世宗实录》卷一百一十六.嘉靖九年八月壬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3年校印本。
    ⑤《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七,《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谥文敏渭压霍公墓志铭》,明刻本。
    ⑥《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①(清)万斯同《明史》卷二百九十八,列传一百四十九,《杨继盛传》,清钞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一,明刻本。
    ③(清)万斯同《明史》卷四十一,志十五,清钞本。
    ④《列子》卷五,四部从刊景北宋本。
    ①(汉)班固《汉书》卷八十五,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②《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四,《忧世》,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一,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③(五代)刘昫《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二,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⑤(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尚书注疏》卷七,《夏书》,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⑥(三国)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周易注疏》卷第八,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⑦(汉)毛亨撰,(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十七,四部丛刊景宋本。
    ①(三国)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卷第十二,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②(三国)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卷第十,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③(三国)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卷第二,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④(三国)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卷第十二,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⑤(三国)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卷第七,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⑥(汉)赵岐注《孟子》卷一,四部丛刊景宋大字本。
    ⑦(汉)赵岐注《孟子》卷十四,四部丛刊景宋大字本。
    ⑧(汉)赵岐注《孟子》卷二,四部丛刊景宋大字本。
    ⑨(汉)赵岐注《孟子》卷一,四部丛刊景宋大字本。
    ⑩(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楚辞》卷一,四部丛刊景明翻宋本。
    11(宋)蔡梦弼笺《杜工部草堂诗笺》卷六,古逸丛书覆宋麻沙本。
    12《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忧早旱》,明刻本。
    13《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一,《忧早旱》,明刻本。
    ①(南北朝)沈约《宋书》卷六,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②《东坡词》,明刻宋名家词本。
    ③刘兴均,郝志伦编《中国禁忌百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13页。
    ④《曹子建集》卷九,四部从刊景明活字本
    ⑤(汉)赵岐注《孟子》卷三,四部丛刊景宋大字本。
    ⑥(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注疏》(附释音)卷第五十九,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⑦(汉)贾谊《新书》卷第一,四部从刊景明正德十年吉藩本。
    ⑧(唐)曹邺《梅妃传》,明顾氏文房小说本。
    ⑨《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四,《忧世》,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感兴》,明刻本。
    ③(宋)蔡梦弼笺《杜工部草堂诗笺》卷六,古逸丛书覆宋麻沙本。
    ①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53页。
    ②《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③(晋)葛洪《抱朴子内外篇》(外篇)卷二十五,四部丛刊景明本。
    ①(清)王琦注《李太白诗集注》卷八,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清)曹寅《全唐诗》卷三百六十八,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南北朝)范哗《后汉书》卷二十八上,《桓谭、冯衍列传》,百衲本景宋绍熙刻本
    ④(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注疏》(附释音)卷第五十九,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⑤(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七十,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馆刻本。
    ⑥《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③(清)陈日浴《续高士传序》,载(清)高兆撰《续高士传》,影印天津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九年徐氏观自得斋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游道院》,明刻本。
    ⑤(明)蒋克谦《琴书大全》卷十,《弹琴》,明万历十八年(1590)刊本。
    ⑥(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注疏》(附释音)卷第三十八,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①(汉)毛亨撰,(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四,四部丛刊景宋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⑥《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⑦《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⑧《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①(三国)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卷第六,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画品序》,明刻本。
    ③(清)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浙江人民山版社1982年版,第167页。
    ④(清)王士祯《香祖笔记》卷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明津逮秘书本。
    ⑥(南北朝)谢赫《古画品录》,明津逮秘书本。
    ⑦(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明津逮秘书本。
    ⑧《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八,《浩封宜人亡妻张氏墓志铭》,明刻本。
    ②(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七十,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馆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一,明刻本。
    ⑤《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⑥《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②《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一,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⑤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0页。
    ⑥《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一,明刻本。
    ②(唐)房玄龄《晋书》卷一百十四,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③《稼轩词补遗》,民国疆村丛书本。
    ④(晋)裴启撰,周楞伽辑注《语林》,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11页。
    ⑤(清)曹寅《全唐诗》卷三百六十八,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卷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七《山西按察司佥事前监察御史龙溪乔公合葬墓志铭》,明刻本。
    ②《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宝剑记序》,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⑥《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④《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⑥(三国)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卷第六,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③(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中之上,四部从刊景明袁氏嘉趣堂本。
    ④(清)王琦集注《李太白诗集注》卷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清)王琦集注《李太白诗集注》卷二十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清)王琦集注《李太白诗集注》卷二十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宋)朱敦儒《樵歌》上,清嘉庆宛委别藏本。
    ①《铁崖古乐府》卷三,四部丛刊景明成化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对山康修撰传》,明刻本。
    ③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⑥《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二,明刻本。
    ⑦(南北朝)郦道元《水经注》卷八,清武英殿聚珍版从书本)
    ⑧《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①(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六十,民国十九年景清光绪二十年黄冈王氏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立秋后作》一韵十四首,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①(三国)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卷第十三,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②(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十七,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③(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楚辞》卷一,四部丛刊景明翻宋本。
    ④(宋)吴正子笺注《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卷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贺方回词》卷一,民国双照楼钞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①(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注疏》(附释音)卷第三十七,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②《陆士衡文集》卷一,清嘉庆宛委别藏本,
    ③(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卷十,四部丛刊景明嘉靖刊本。
    ④(清)俞琰《咏物诗选》,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8年版,第2页。
    ①(三国)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卷第十七,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②(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楚辞》卷一,四部丛刊景明翻宋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一,明刻本。
    ④(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楚辞》卷一,四部丛刊景明翻宋本。
    ①《漱玉词》,明崇祯诗词杂俎本。
    ②(清)王琦注《李太白诗集注》卷二十四,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祝穆《事文类聚》(后集)卷三十二,《花卉部》,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汤汉笺注《笺注陶渊明集》卷二,四部丛刊景宋巾
    ⑤(清)张玉书《佩文韵府》卷四十之一,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王大鹏,张宝坤,田树生等编选《中国历代诗话选》(一),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95页。
    ⑦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八),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001页。
    ⑧王国维著,施议对译注《人间词话译注》,岳麓书社2003年版,第7页。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②(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二,四部从刊景宋本。
    ③(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十三,四部丛刊景宋本。
    ④(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十五,四部丛刊景宋本。
    ⑤(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十四,四部丛刊景宋本。
    ⑥(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九,四部丛刊景宋本。
    ⑦(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楚辞》卷四,四部丛刊景明翻宋本。
    ①(清)王夫之著,戴鸿森笺注《姜斋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0页。
    ②(清)方玉润撰:李先耕点校《诗经原始》,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42页。
    ③(清)刘熙载《艺概》卷二,清同治刻古桐书屋六种本。
    ④(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46页。
    ⑤(明)陆时雍《古诗镜》卷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清)曹寅《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九,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一,明刻本。
    ⑧(宋)魏仲举注《河东先生集》卷三十四,宋刻本。
    ①(汉)司马迁《史记》卷二十八,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②(清)曹寅《全唐诗》卷九十七,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晋)杜预《左传正义》(附释音)卷第十七,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④(清)曹寅《全唐诗》卷六百五十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昌黎先生文集》,卷第三十,宋蜀本。
    ⑥(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上之上,四部丛刊景明袁氏嘉趣堂本。
    ⑦(明)张溥《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粱简文帝集》卷八十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清)厉鹗《宋诗纪事》卷八十九,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②(宋)陈元龙注《详注片玉集》卷六,宋刻本。
    ③《通志堂集》卷九,清康熙三十年徐乾学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⑤(宋)蔡梦弼笺《杜工部草堂诗笺》卷二十七,古逸丛书覆宋麻沙本。
    ⑥《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⑦《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②《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一,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孝廉堂序》,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一,明刻本。
    ②(晋)陈寿《三国志》卷二十三,百衲本景宋绍熙刊本。
    ③(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六,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④(唐)魏征《隋书》卷二十,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⑤(晋)杜预《左传正义》(附释音)卷第四,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①《岑嘉州诗》卷七,四部丛刊景明正德本。
    ②(清)曹寅《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七,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严羽《沧浪诗话》,明津逮秘书本。
    ①(宋)李昉《文苑英华》卷一百九十七,明刻本。
    ①(唐)李延寿《南史》卷十一,列传第一后妃上,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②(唐)房玄龄《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③(三国)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卷第一,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④(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卷三,四部丛刊景明嘉靖刊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③(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二,四部从刊景宋本。
    ④(晋)崔豹《古今注》中,四部丛刊三编景宋本。
    ⑤周振甫主编《唐诗宋词元曲全集·全唐诗》(第七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2473页。
    ⑥王立《中国古代伤悼文学的三大模式》,《求是学刊》,1996年第4期。
    ⑦《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①(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二,四部从刊景宋本。
    ②《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①(汉)司马迁《史记》卷八十四,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②《华阳集》卷下,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明刻本。
    ③陈增杰编《唐人律诗笺注集评》,浙门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59页。
    ①(三国)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卷第十六,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②(汉)赵岐注《孟子》卷五,四部丛刊景宋大字本。
    ③(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十八,四部丛刊景宋本。
    ④(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十八,四部丛刊景宋本
    ⑤(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注疏》(附释音)卷第一,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⑥(南北朝)萧统撰,唐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卷第二十九,四部丛刊景宋本。
    ⑦《白氏长庆集》第十五,四部从刊景口本翻宋大字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一,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④《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①(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诗》卷第十七,明嘉靖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⑥《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⑦(清)王琦集注《李太白诗集注》卷十一,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⑤《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⑥《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①《乐章集》卷中,清劳权钞本。
    ②《乐章集》卷中,清劳权钞本。
    ③《乐章集》卷中,清劳权钞本。
    ①(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楚辞》卷二,四疗部刊景明翻宋本。
    ②(明)胡之骥注《江文通集注》卷一,明万历二十六年刻本。
    ③(南北朝)锺嵘《诗品》上,明夷门广牍本。
    ④《乐章集》卷中,清劳权钞本。
    ⑤(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二,四部丛刊景宋本。
    ⑥(宋)许顗《许彦周诗话》,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页。
    ⑦(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一,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⑧《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⑨《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①《刘随州集》卷第八,四部丛刊景明正德本。
    ②《百氏长庆集》卷第十二,四部丛刊景日本翻宋大字本。
    ③(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楚辞》卷二,四部丛刊景明翻宋本。
    ④《河东先生集》卷四十三,宋刻本。
    ⑤《何水部集》,明洪瞻祖刻本。
    ⑥(清)王琦集注《李太白诗集注》卷九,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⑧《白氏长庆集》卷第五十七,四部丛刊景日本翻宋大字本。
    ⑨(清)曹寅《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七,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⑩《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①(汉)高诱《战国策注》卷第十七,士礼居从书景宋本。
    ②(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四,清十万卷楼丛书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①《空同集》卷五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②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53页。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八,《太中大夫太仆寺卿愚谷李公合葬墓志铭》,明刻本。
    ④《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十,《对山康修撰传》,明刻本。
    ①《陈伯玉集》卷之一,四部丛刊景明本。
    ②(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一,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③《空同集》卷五十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④《空同集》卷五十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⑤陈文新《明代诗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8页。
    ⑥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39页。
    ⑦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390页。
    ⑧(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九,清陈氏听诗斋刻本。
    ⑨(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清嘉庆湛贻堂刻本。
    ①(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二,明稗海本。
    ②(清)薛雪《一瓢诗话》,清昭代丛书本。
    ③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391页。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⑤《刘梦得文集》卷第九,四部丛刊景宋本。
    ⑥《苏文忠公全集·东坡续集》卷三,《和陶诗》,明成化本。
    ①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58页。
    ②《皇甫司勋集》卷十一,《门有车马客行赠李少卿》,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李诗通》,清陶子麟刻本。
    ④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67页。
    ⑤(清)王夫之评选,张国星校点《古诗评选》卷四,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167页。
    ⑥(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增补)卷之二,明万历十七年武林樵云书舍刻本。
    ⑦(南北朝)锺嵘《诗品》中,明夷门广牍本。
    ⑧(清)王夫之评选,张国星校点《古诗评选》卷四,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167页。
    ①(清)沈德潜选编,李克和等校点《唐诗别裁集》,岳麓书社1998年版,第315页。
    ②(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三十,明万历刻本。
    ③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54页。
    ④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56页。
    ⑤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53页。
    ⑥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52页。
    ①(宋)严羽《沧浪诗话》,明津逮秘书本
    ②成复旺《神与物游——中国传统审美之路》,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3页。
    ③刘怀荣《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83页。
    ④成复旺《神与物游——中国传统审美之路》,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3页。
    ⑤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明代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08页。
    ①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390页。
    ②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版,第159页。
    ①(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岳麓书社1988年版,序第1-2页。
    ②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78页。
    ③许嘉璐《古代文体常识》,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第103-105页。
    ①(清)方东树《昭昧詹言》(续录)卷二,清光绪刻方植之全集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贺长山尹冯通山荣膺河道奖励序》,明刻本。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送州佐詹昆峰升任庐州通府序》,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送见川刘尹升任武昌二守序》,明刻本。
    ⑤《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府同知叶沋湖章丘署政有声诗卷序》,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①(汉)赵岐注《孟子》卷十二,四部丛刊景宋大字本。
    ②《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②《望溪集》卷七,清咸丰元年戴钧衡刻本
    ③(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清光绪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①徐艳《晚明小品文体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34页。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①(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卷七,四部丛刊景明嘉靖刊本。
    ②(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卷七,四部丛刊景明嘉靖刊本。
    ③(汉)王充《论衡》卷第十三,四部丛刊景通津草堂本。
    ④(明)吴纳著,于北山、罗根泽校点《文章辨体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42页。
    ⑤(清)方浚师《蕉轩随录》卷六,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⑥《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②《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⑤(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卷四,四部丛刊景明嘉靖刊本。
    ⑥《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咏雪诗后序》,明刻本。
    ⑦《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咏雪诗后序》,明刻本。
    ⑧《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①(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卷三,四部丛刊景明嘉靖刊本。
    ②(汉)班固《汉书》卷六十二,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③(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注疏》(附释音)卷第四十九,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④(三国)何晏集解《论语》卷七,四部丛刊景日本正平本。
    ⑤(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公羊传注疏》卷第二十三,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⑥(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公羊传注疏》卷第九,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⑦(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公羊传注疏》卷第六,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⑧(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谷梁传注疏》(监本)卷第十四,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①(清)袁枚著,范寅铮校注《小仓山房尺牍》,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331页。
    ②《范文澜全集》,第4卷《文心雕龙注》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版,第206页。
    ③(明)吴讷著,于北山,罗根泽校点《文章辨体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3页。
    ④《刘梦得文集》(外集)卷第十,四部丛刊景宋本。
    ⑤(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第六,清修明崇祯马元调刻本。
    ⑥(宋)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补遗)卷一,古逸丛书覆宋麻沙本。
    ⑦《白氏长庆集》卷第二,四部丛刊景日本翻宋大字本。
    ⑧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版,第161页。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明刻本。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七,《醒斋开处士墓志铭》,明刻本。
    ④《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中麓拙对序》,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明刻本。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八,《登仕郎阳城县主簿醴泉孙君墓志铭》,明刻本。
    ④《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八,明刻本。
    ①刘天振《明代通俗类书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224-226页。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田间四时行乐诗》次韵一百首,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明刻本。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八,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明刻本。
    ①(汉)赵岐《孟子注疏》卷第一下,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明刻本。
    ③余英时《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212页。
    ①(清)岳浚修,(清)杜诏纂《山东通志》卷二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400页。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明刻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八,明刻本。
    ②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第884页。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七,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明刻本。
    ②(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注疏》(附释音)卷第一,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明刻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八,明刻本。
    ②(汉)刘向《新序》卷一、杂事第一,四部从刊景明翻宋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明刻本。
    ④(德)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78页。
    ⑤《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八,明刻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八,明刻本。
    ②(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下之上,四部丛刊景明袁氏嘉趣堂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明刻本。
    ④《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八,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明刻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八,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②《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明刻本。
    ②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名家精译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562页。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明刻本。
    ①禇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20页。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九,明刻本。
    ②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②(清)王琦集注《李太白诗集注》卷三十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②《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③(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评,清嘉庆八年新镌卧闲草堂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九,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九,明刻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九,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②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版,第161页。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九,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九,明刻本。
    ②陈兰村、张新科《中国古典传记论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1页。
    ③(清)曹雪芹,高锷《红楼梦》上册第四十三回,脂砚斋夹批,齐鲁书社1994版,第701页。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①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版,第214页。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⑤《弇山堂别集》卷二十九,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当然,也有人持不同态度,如今人田守真在《杂剧<中山狼>本事与李梦阳、康海关系考》一文中,经过详细考证认为,李梦阳陷害康海之事是靠不住的。(《西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1期)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九、明刻本。
    ②《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③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66页。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九,明刻本。
    ②《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③张燕瑾《中国古代小说专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6页。
    ①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版,第190页。
    ②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版,第193页
    ③李剑国、陈洪《中国小说通史·先唐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第17页。
    ④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76页。
    ⑤(清)张谦宜《祝斋论文》卷三,清乾隆二十三年法辉祖刻家学堂遗书二种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②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10页。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咏雪诗后序》,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一,明刻本。
    ③(宋)袁燮《洁斋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60页。
    ④陈忻《南宋心学学派的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5页。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一,明刻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十一,明刻本。
    ②徐艳《晚明小品文体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35页。
    ①该散曲套数原文见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版,第1162-1164页,本文引用时不再——注出。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美陂王检讨传》,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渼陂王检讨传》,明刻本。
    ④《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十,《康王王唐四子补传》,明刻本。
    ⑤《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十,《对山康修撰传》,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对山康修撰传》,明刻本。
    ②(明)张溥《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鲍照集》卷六十九,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明)张溥《汉魏大朝一百三家集·鲍照集》卷六十九,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三国)王弼注,(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周易注疏》卷第三,四部丛刊景宋本。
    ②(明)李开先《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八,《诰封宜人亡妻张氏墓志铭》,明刻本。
    ③(清)钟运泰撰修《章丘县志》卷十,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①该散曲套数原文见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版,第1170-1182页,本文引用时不再——注出。
    ②(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卷下,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69页,
    ④《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山东盐运司志序》,明刻本。
    ⑤《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田间四时行乐诗》次韵一百首,明刻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田间四时行乐诗》次韵一百首,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塞上诗序》,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一,《边事二首》,明刻本。
    ④马欣来辑校《关汉卿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0页。
    ⑤(汉)司马迁撰,(刘宋)裴骃集解《史记》卷七十四,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①傅丽英,马恒君校注《马致远全集校注》,语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28页。
    ②(明)王世页《弇州四部稿》卷三十五,部明万历刻本。
    ③(明)张溥《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魏武帝集》卷二十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清)朱鹤龄注《李义山诗集注》卷一上,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漱玉词》,明崇祯诗词杂俎本。
    ⑥(清)孙之騄注《玉川子诗集注》卷二,清刻晴川八识本。
    ①(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八十二,民国景明嘉靖谈恺刻本。
    ②(宋)李防《太平御览》卷第八,四部丛刊三编景宋本。
    ③(明)郭勋《雍熙乐府》卷之十七,四部从刊续编景明嘉靖刻本。
    ④(宋)郑元佐注《新注朱淑真断肠诗集》卷二,春景明刻递修本。
    ⑤(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二,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⑥(汉)高诱《战国策注》卷第二十三,士礼居从书景宋本。
    ①(汉)班固《汉书》卷三十,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②《李太白集》卷二十六,宋刻本。
    ①(南北朝)萧统《文选》卷二十,胡刻本。
    ②(唐)房玄龄《晋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三,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③(唐)房玄龄《晋书》卷八十三,列传第五十三,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④(唐)徐坚《初学记》卷二,清光绪孔氏三十三万卷堂本。
    ⑤(晋)郭象注《庄子》卷第一,四部丛刊景明世德堂刊本。
    ⑥(清)罗惇衍《集义轩咏史诗钞》卷十,清光绪元年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渼陂王检讨传》,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渼陂王检讨传》,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渼陂王检讨传》,明刻本。
    ④(宋)汤汉笺注《笺注陶渊明集》卷五,四部从刊景宋巾箱本。
    ⑤(唐)房玄龄《晋书》卷九十四,列传第六十四,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⑥(宋)汤汉笺注《笺注陶渊明集》卷二,四部丛刊景宋巾箱本。
    ⑦(宋)汤汉笺注《笺注陶渊明集》卷二,四部丛刊景宋巾箱本。
    ⑧(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四,清乾隆刻本。
    ⑨《乐章集》(续添曲子),清劳权钞本。
    ⑩《漱玉词》,明崇祯诗词杂俎本。
    ①(宋)汤汉笺注《笺注陶渊明集》卷四,四部丛刊景宋巾箱本。
    ②(宋)何士信《群英草堂诗余》(前集)卷下,《名贤词话》,明洪武二十五年遵正书堂刻本。
    ③(唐)范摅《云溪友议》,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0页。
    ④(宋)欧阳修《新唐书》卷二百一,列传第一百二十六,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⑤(清)王琦注《李太白诗集注》卷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剑南诗稿》卷二十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①(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上,宋百川学海本。
    ②(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一,清乾降武英殿刻本。
    ③(宋)李昉《太平御览》卷第一百五十八,四部丛刊三编景宋本。
    ④(汉)佚名《三辅黄图》卷之四,四部丛刊三编景元本。
    ⑤(宋)蔡梦弼笺《杜工部草堂诗笺》卷三十二,古逸丛书覆宋麻沙本。
    ⑥(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四部从刊景明嘉靖本。
    ①(清)方世举笺校《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卷四,清乾隆卢见曾雅雨堂刻本。
    ①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83页。
    ①该散曲套数全文见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92-1203贞,本文引用原文不再一一注出。
    ②(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卷下,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归休家居病起蒙诸友邀入词社》二首同韵,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归休家居病起蒙诸友邀入词社》二首同韵,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归休家居病起蒙诸友邀入词社》二首同韵,明刻本。
    ⑥卜键笺《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89页。
    ①(汉)司马迁《史记》卷七十九.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②(唐)杨惊注《荀子》卷十七,清抱经堂丛书本。
    ③(晋)郭象注《庄子》卷第六,四部丛刊景明世德堂刊本。
    ④(汉)司马迁《史记》卷六,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每(唐)房玄龄《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九,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①(明)查应光《靳史》卷十八,明天启刻本。
    ②(清)王琦集注《李太白诗集注》卷六,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三国)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卷第二,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④(宋)蔡梦弼注《杜工部草堂诗笺》卷十二,古逸丛书覆宋麻沙本。
    ⑤(汉)毛亨撰,(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十七,四部丛刊景宋本。
    ①《孟东野诗集》卷三,宋刻本。
    ②(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五十一,民国景明嘉靖谈恺刻本。
    ③(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九,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④苏军《道生法师传》,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第103页。
    ⑤(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百十一,清浙江书局本。
    ①《刘梦得文集》卷第四,四部丛刊景宋本。
    ②《刘梦得文集》卷第四,四部丛刊景宋本。
    ③(宋)欧阳修《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三,列传第九十八,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④(元)脱脱《宋史》卷一百九十七,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⑤(宋)王应麟《玉海》卷一百五十一,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清)王琦集注《李太白诗集注》卷十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才调集》卷八,四部丛刊景清钱曾述古堂景宋钞本。
    ②(汉)毛亨撰,(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三,四部丛刊景宋本。
    ③(三国)何晏集解,(宋)邢禺疏《论语注疏》卷第二,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④(晋)郭璞注《尔雅》卷中,四部丛刊景宋本。
    ⑤(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注疏》(附释音)卷第六十,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⑥(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之下,四部丛刊景明袁氏嘉趣堂本。
    ⑦(晋)郭璞《山海经传·海内西经》第十一,四部从刊景明成化本。
    ①(晋)杜预《左传正义》(附释音)卷第三十四,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②《庾子山集注》卷六,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唐)李延寿《南史》卷十九,列传第九,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④(唐)房玄龄《晋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三十五,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⑤(汉)毛亨撰,(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十八,四部丛刊景宋本。
    ⑥(明)张溥《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魏武帝集》卷二十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孔北海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清)王琦集注《李太白诗集注》卷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孟浩然集》卷第三,四部丛刊景明本。
    ④转引自任继愈《宗教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版,第221页。
    龟(南北朝)范晔《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百衲本景宋绍熙刻本。
    ①(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之七十二,四部丛刊景明正统道藏本。
    ②麻仲学主编《中国医学疗法大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70页。
    ③胡孚琛首《道教与丹道》,中央编译出版社年2008版,第170页。
    ④(汉)刘向《列仙传》卷上,明正统道藏本。
    ①(唐)房玄龄《晋书》卷三十四,列传第四,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②(汉)司马迁《史记》卷十二,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③(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三十九,四部丛刊景汲古阁本。
    ④(晋)杜预《左传正义》(附释音)卷第三十,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⑤《岳武穆遗文》,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西野春游词序》,明刻本。
    ②侯健等主编《历代抒情诗分类鉴赏集成》,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697页。
    ③(汉)司马迁《史记》卷七十九,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④(汉)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⑤(汉)毛亨撰,(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十一,四部丛刊景宋本。
    ①(清)赵殿成笺注《工右丞集笺注》卷十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蔡梦弼笺《杜工部草堂诗笺》卷十五,古逸从书覆宋麻沙本。
    ③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6页。
    ④《陆士衡文集》卷一,清嘉庆宛委别藏本。
    ①《陆士衡文集》卷一,赋一,清嘉庆宛委别藏本。
    ②《陆士衡文集》卷一,赋一,清嘉庆宛委别藏本。
    ③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7页。
    ④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2页。
    ⑤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21页。
    ⑥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6页。
    ⑦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7页。
    ⑧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21页。
    ⑨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0页。
    ⑩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5页。
    11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3页。
    12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7页。
    ①傅璇琮等主编《中国诗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38页。
    ②(清)吴瞻泰《杜诗提要·评杜诗略例》,乾隆间精刻本。
    ③赵义山《明散曲史研究》,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9月。
    ④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4页。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诗外微撒序》,明刻本。
    ①该散曲套数原文见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8-1248页,本文引用原文不再一一注出。
    ②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4页。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浩封宜人亡妻张氏墓志铭》,明刻本。
    ④《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八,《浩封宜人亡妻张氏墓志铭》,明刻本。
    ⑤《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八,《诰封宜人亡妻张氏墓志铭》,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诰封宜人亡妻张氏墓志铭》,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诰封宜人亡妻张氏墓志铭》,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诰封宜人亡妻张氏墓志铭》,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浩封宜人亡妻张氏墓志铭》,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九,《亡妻张宜人散传》,明刻本。
    ⑥《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诰封宜人亡娈张氏墓志铭》,明刻本。
    ⑦《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一,《侍姬张二诛》,明刻本。
    ⑧(明)张溥《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潘岳集》卷四十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⑨(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第二卷,清乾隆刻本。
    ⑩(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卷下,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市井艳词序》,明刻本。
    ②《张小山北曲联乐府》卷下,清劳平甫钞本。
    ③(清)曹寅《全唐诗》卷二百七十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贺方回词》卷二,民国双照楼钞本;
    ⑤《白氏长庆集》卷第十二,四部丛刊景口本翻宋大字本。
    ⑥《稼轩长短句》卷四,元大德三年刊本。
    ⑦(明)李开先《林冲宝剑记》卷下,明嘉靖刻本。
    ⑧(明)孟称舜《酹江集》,明崇祯刻古今名剧合选本。
    ①(清)冯集梧注《樊川诗集注》卷三,清嘉庆德裕堂刻本。
    ②(汉)毛亨撰,(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二,四部丛刊景宋本。
    ③(明)高棅《唐诗品汇》卷四十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东坡词》,明刻宋名家词本。
    ⑤《南唐二主词》,明万历吕远墨华斋刻本。
    ⑥《东坡词》,明刻宋名家词本。
    ⑦《白氏长庆集》卷第十二,四部丛刊景日本翻宋大字本。
    ①(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卷下,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南北朝)徐陵《玉台新咏》卷之一,四部丛刊景明活字本。
    ③《乐章集》卷中,清劳权钞本。
    ④(清)曹寅《全唐诗》卷五百七中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岳武穆遗文》,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宋)赵令峙《侯鲭录》卷第七,清知不足斋从书本。
    ①《乔梦符小令》,清钞本。
    ②(汉)毛亨撰,(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二,四部丛刊景宋本。
    ③(明)张溥《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潘岳集》卷四十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卷下,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南北刺)范晔《后汉书》卷二十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百衲本景宋绍熙刻本。
    ①(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卷下,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明)王骥德《曲律》卷一,明天启五年毛以遂刻本。
    ①(清)王奕清等编《康熙曲谱》,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9页。
    ②(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楚辞》卷二,四部从刊景明翻宋本。
    ③(明)胡应麟《诗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5页。
    ④朱自清《经典常谈》,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96页。
    ⑤《白氏长庆集》卷第十二,四部丛刊景日本翻宋大字本。
    ⑥《庄子》卷第七,四部从刊景明世德堂刊本。
    ⑦(明)臧懋循《元曲选.张天师断风花雪月杂剧》,明万历刻本。
    ⑧(宋)蔡梦弼笺《杜工部草堂诗笺》卷三十九,古逸从书覆宋麻沙本。
    ①《南唐二主词》,明万历吕远墨华斋刻本。
    ②《庄子》卷第六,四部丛刊景明世德堂刊本。
    ③(清)曹寅《全唐诗》卷五百四十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清)王琦注《李太白诗集注》卷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南唐二主词》,明万历吕远墨华斋刻本。
    ①《白氏长庆集》卷四十,四部丛刊景口本翻宋大字本。
    ②(汉)毛亨撰,(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一,四部从刊景宋本。
    ③(南北朝)王嘉《拾遗记》卷七,明汉魏丛书本。
    ④《东坡词》,明刻宋名家词本。
    ⑤(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卷第十,四部丛刊景明钞本。
    ⑥(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注《楚辞》卷一,四部丛刊景明翻宋本。
    ⑦(汉)司马迁《史记》卷二十七,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⑧《淮海长短句》卷中,明嘉靖小字本。
    ①(宋)王十朋集注《东坡诗集注》卷一,四部丛刊景宋本。
    ②(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下之下,四部从刊景明袁氏嘉趣堂本。
    ①(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梅溪诗集》卷一百六十六,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王十朋集注《东坡诗集注》卷九,四部丛刊景宋本。
    ③古健青,张桂光主编《中国方术辞典》,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59页。
    ④(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三,明弘治十八年魏氏仁实堂重刻正统本。
    ⑤(清)毕沅《关中胜迹图志》卷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庄子》卷第六,四部丛刊景明世德堂刊本。
    ①《晦庵集》卷第四,四部丛刊景明嘉靖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悼殇词序》,明刻本。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戊中得子志喜》,明刻本。
    ④吴梅《顾曲座谈·中国戏曲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页。
    ①(宋)蔡梦弼笺《杜工部草堂诗笺》卷二十,古逸丛书覆宋麻沙本。
    ②《东坡词》,明刻宋名家词本。
    ③(三国)何晏集解《论语》卷五,四部丛刊景日本正平本。
    ④《空同集》卷四十八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①(汉)毛亨撰,(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十一,四部丛刊景宋本。
    ②(宋)王十册集注《东坡诗集注》卷二十二,四部丛刊景宋本。
    ③(清)汪霦《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五十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孏窟词》,明刻宋名家词本。
    ②(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卷十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清)秦蕙田《五礼通考》卷一百九十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曹子建集》卷五,四部丛刊景明活字本。
    ⑤(三国)何晏集解《论语》卷五,四部从刊景日本正平本。
    ①(汉)毛亨撰,(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毛诗》卷十一,四部从刊景宋本。
    ②《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市井艳词序》,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封太宜人先母墓志铭》,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封太宜人先母墓志铭》,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封太宜人先母墓志铭》,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封太宜人先母墓志铭》,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文卷七,《亡妹卢氏妇墓志铭》,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诰封宜人亡妻张氏墓志铭》,明刻本。
    ⑥《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诰封宜人亡妻张氏墓志铭》,明刻本。
    ⑦《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诰封宜人亡妻张氏墓志铭》,明刻本。
    ⑧丁淑海《中国散曲文学的精神意脉》,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52页。
    ①任讷《散曲概论》卷二,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复制本。
    ②(明)王骥德《曲律》卷四,明天启五年毛以遂刻本。
    ③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36-339页。
    ④(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卷二,《明诗》,四部丛刊景明嘉靖刊本。
    ⑤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下,民国十六年下忠悫公遗书本。
    ⑥(明)王骥德《曲律》卷一,明天启五年毛以遂刻本。
    ①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69-378页。
    ①(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四部丛刊景船山遗书本。
    ①叶恭绰在《矩园余墨》,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00页。
    ②载《燕京学报》第二十八期,后收入作者《景午丛编》f下)(台湾中华书局1972年版)。
    ③(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三十七,明万历七年张仲颐刻本。
    ④《瓯北集》卷三十三,清嘉庆十七年湛贻堂刻本;
    ①《海浮山堂词稿》(大令),明嘉靖四十五年刻本。
    ②《海浮山堂词稿》(大令),明嘉靖四十五年刻本。
    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01页。
    ④(明)何良俊《四友斋从说》卷三十七,明万历七年张仲颐刻本。
    ①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56-379页。
    ②(明)沈德符《顾曲杂言》,清学海类编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市井艳词又序》,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市井艳词后序》,明刻本。
    ③(明)王骥德《曲律》卷四,明天启五年毛以遂刻本。
    ①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5页。
    ②(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清道光七年姚氏刻同治八年补修本。
    ③(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增补)卷之九,明万历十七年武林樵云书舍刻本。
    ④(明)王骥德《曲律》卷四,明天启五年毛以遂刻本。
    ①罗宗强,陈洪《中国文学发展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3页。
    ②本文所引用《宝剑记》原文均依据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931-1033页,不再一一出注。
    ③许金榜《山东分体文学史从书》(戏曲卷),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111页。
    ④廖奔,刘彦君,《中国戏剧发展史》第三册,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53页。
    ⑤郭英德《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12页。
    ①王晓家在其《水浒戏考论》(济南出版社1989年版,第175页。)中认为:“改‘宝刀’为‘宝剑’以符剧名。”《水浒琐议》(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282页。)中认为:“戏曲舞台上的林冲其人,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颇具儒将风度,加上道教流行的宋代徽宗朝的时代背景,要表现林冲在舞台上的绰约风姿,以服从于政治内容。,水浒传》中林冲的‘宝刀’便改为‘宝剑’,以舞剑的风姿表现林冲彷徨反侧的痛苦心情,用此体现出林冲性格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其中第四出写林冲虑‘天下荒荒,胡马南渡,因此弹剑作歌,以泄心事’,并以此回答妻子张贞娘的询问,既颇象古代的游侠剑客,又表现了他忧国忧民、抵御外辱和匡扶社稷的思想。”
    ②王立,郝明《剑术崇拜与唐诗中的剑意象》,《中国韵文学刊》,2003年第2期
    ③宋巍,董慧芳《从宝剑意象看侠义文学》,《求索》,2005年第8期)
    ④赵永生《中国诗歌中的“剑”意象》,《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⑤陈鹏程《英雄慷慨之音:中国古代诗词中剑意象的主要意蕴及文化成因》,《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⑥隋清娥《铸剑中“剑”意象与成长主题论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①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第91页。
    ②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孙膑兵法》,文物出版社1975年版,第64页。
    ③《管子》卷第二十三,四部丛刊景宋本。
    ④(南北朝)范哗《后汉书》卷五十二,《崔驯列传》,百衲本景宋绍熙刻本
    ⑤(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六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十三,《五刑相生》,清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
    ⑦(宋)卫湜《礼记集说》卷五十七,清通志堂经解本。
    ⑧(汉)许慎注《淮南鸿烈解》卷第八,《本经训注》,四部丛刊景钞北宋本
    ⑨宋巍,董慧芳《从宝剑意象看侠义文学》,《求索》2005年第8期一文中,亦提及此。
    ①李剑国辑校《宋代传奇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80页。
    ②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第239页。
    ③(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楚辞》卷一,四部从刊景明翻宋本。
    ④(清)王琦注《李大白诗集注》卷十,《怀襄阳旧游赠》,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清)王琦注《李太白诗集注》卷四,《临江王节士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宋)何梦桂《潜斋集》卷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长江集》卷一,四部丛刊景明翻宋本。
    ⑧《剑南诗稿》卷九,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①《白氏长庆集》卷第五,四部丛刊景日本翻宋大字本。
    ②(清)方世举笺注《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卷一,清乾隆卢见曾雅雨堂刻本。
    ③(清)张潮编《幽梦影》,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版,第160页。
    ④佚名《小五义》,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304页。
    ⑤唐灗著《新意度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年版,第10页。
    ⑥李欧《论原型意象——“侠”的三层面》,载《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⑦(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卷一,《李少卿开先》,清顺治九年毛氏汲古阁刻本。
    ⑧《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中簏书院记》,明刻本。
    ⑨(清)锺运泰纂修(康熙)《章丘县志》卷十一,王九思《咏胡山》,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①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76页。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林居》,明刻本。
    ④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44页。
    ⑤《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47页。
    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02页。
    ⑦《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08页。
    ①《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09页。
    ②俞为民校注《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桃花扇》,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27页。
    ①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9页。
    ②参见(美)乌尔利希·韦斯坦因(Weisstein.U)著,刘象愚译《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6页。
    ②王春荣《新时期文学的主题学研究——意义的生成与阐释》,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04页。
    ③(加)诺思洛普·弗莱著,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批评的剖析》,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80页。
    ①(美)韦勒克(R.Wellek)、沃伦(A.Warren)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04页。
    ①《韩非子》卷十九,《五蠹》,四部丛刊景清景宋钞校本。
    ②(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四,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③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0页。
    ④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⑤陈平原《古文人侠客梦》,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第88页。
    ⑥(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卷之三十二,明容与堂刻本。
    ⑦(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卷之十九,明容与堂刻本。
    ①参阅宋巍,董慧芳《从宝剑意象看侠义文学》,《求索》,2005年第8期。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③(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0页。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仲夏苦热三首末首用杜子七月六日韵》,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田间四时行乐诗》次韵一百首,明刻本。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宝剑记后序》,明刻本。
    ①(清)曹寅《全唐诗》卷八十四,《登幽州台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楚辞》卷七,四部从刊景明翻宋本。
    ①陈建平《水浒戏与中国侠义文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131页。
    ②卜键《传奇意绪》,学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8页。
    ③许金榜《山东分体文学史(戏曲卷)》,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107页。
    ④(奥)弗洛伊德著,张唤民、陈伟奇译《弗洛伊德论美文选》,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第32页。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宝剑记后序》,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宝剑记后序》,明刻本。
    ③陈建平《水浒戏与中国侠义文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132页
    ④李修生《古本戏曲剧目提要》:“万历原刻卷尾,有题识云:‘山东李伯华先生旧稿,重加删润。凡过曲引尾二百四支内,修者七十四支,撰者一百四十支’,实系根据李开先《宝剑记》传奇重编之作。”(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72页。)
    ⑤文学遗产编辑部辑《文学遗产增刊》(一辑),作家出版社1955年版,第245页。
    ①《元明清戏曲研究论文集》(二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303页。
    ①周芜,周路,周亮编《日本藏中国版画精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179页。
    ②《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27页。
    ③刘鸿武《守望精神家园——人文科学论纲》,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6页。
    ①《扬子云集》卷一,《问神篇》,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自氏长庆集》卷第一,《读张籍古乐府诗》四部丛刊景日本翻宋大字本
    ③刘鸿武《人文科学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3页。
    ④(日)岩城秀夫《中国戏曲善本三种》,日本株式会社思文阁1982年版,第594页。
    ⑤蒋星煜《中国戏剧史探微》,齐鲁书社1985年版,第93页。
    ①(五代)刘昫《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三,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②黄大宏《唐代小说重写研究》,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第147,148页。
    ①(明)何乔远《名山藏》卷八十四,《儒林记》,明崇祯刻本。
    ②(元)高则诚《蔡伯喈琵琶记》卷上,清康熙十三年陆贻典钞本。
    ③(明)刘宗周《人谱类记》卷下引.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改定元贤传奇序》,明刻本。
    ⑤本文所引用《断发记》原文均依据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043,1139页,不再一一出注。
    ①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567-1568页,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一,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九,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③(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四,列传第九十二,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④(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卷一《李少卿开先》,清顺治九年毛氏汲古阁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②(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七十,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馆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田间四时行乐诗》次韵一百首,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田间四时行乐诗》次韵一百首,明刻本。
    ⑥《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田间四时行乐诗》次韵一百首,明刻本。
    ⑦《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田间四时行乐诗》次韵一百首,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立秋后作一韵十四首》,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宝剑记后序》,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宝剑记后序》,明刻本。
    ④参见张爱萍主编《美育与艺术欣赏》,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7年版,第141页。
    ①参见卜键《李开先传略》,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第98页。
    ②蒋星煜《中国戏剧史探微》,齐鲁书社1985年版,第93页。
    ①《鲍明远集》卷第六,四部丛刊景宋本。
    ②(清)王琦集注《李太白诗集注》卷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张顺斋鼎文冬夜月下写诗见访即席奉答》,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四,《秋日怀总督宣大江芳溪尚书因而自壮》,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田间四时行乐诗》次韵一百首.明刻本。
    ⑥《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赠薛秀才晨》,明刻本。
    ⑦《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送虹洲秦宪副转任浙江提学序》,明刻本。
    ⑧《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诰赠中议大夫王公合葬墓志铭》,明刻本。
    ①本文所引用《宝剑记》原文均依据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931-1033页,不再——出注。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改定元贤传奇序》,明刻本。
    ①卜键《金瓶梅作者李开先考》,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97页。
    ②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59页,
    ①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5页。
    ②史良昭《元曲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页。
    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三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53页。
    ④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版,第84页。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③孙楷第《沧州集》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70页。
    ④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57页。
    ⑤(元)夏庭芝著,孙崇涛、徐宏图笺注《青楼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版,第44页。
    ⑥冯沅君《古剧说汇》,作家出版社1956版,第191页。
    ⑦叶德均《小说戏曲丛考》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20页。
    ①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99页。
    ②许金榜《中国戏曲文学史》,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版,第276页。
    ③王筱云,韦风娟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戏曲卷)(二)》,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79页。
    ④邓绍基《中国古代戏典文学辞典》,人民文学2004年版,第982页。
    ⑤黄大宏《唐代小说重写研究》,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第53页。
    ⑥(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南华真经注疏》卷六,古逸丛书景宋本。
    ①(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楚辞》卷七,四部从刊景明翻宋本。
    ②(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卷四十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史良昭《元曲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④(五代)赵崇祚《花间集》(补卷)上,四部丛刊景明万历刊巾箱本。
    ⑤(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卷四十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傅正谷《中国梦文学史》f先秦两汉部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第33页。
    ⑦卫绍生《中园古代占卜术》,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99页。
    ⑧洪永铿《朱敦儒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5页。
    ⑨(清)徐釚《词苑丛谈》卷三,清海山仙馆丛书本。
    ①《李中麓头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⑤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9页。
    ⑥(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南华真经注疏》卷一,古逸丛书景宋本。
    ①(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南华真经注疏》卷三,古逸丛书景宋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一,明刻本。
    ③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8页。
    ④(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南华真经注疏》卷五,古逸丛书景宋本。
    ⑤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6页。
    ⑥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6页。
    ⑦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6页。
    ⑧(晋)郭象注《庄子》卷第九,四部丛刊景明世德堂刊本。
    ①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8页。
    ②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8页。
    ③一粟《红楼梦卷·红楼梦总评》,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48页。
    ④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编《人文述林》(第五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9-90、100-101页。
    ①卜键《李开先传略》,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第99页。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五,《改定元贤传奇序》,明刻本。
    ①徐征,张月中,张圣洁,奚海主编《全元曲》(第二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091页。
    ②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32页
    ③刘芹《中国舞蹈》,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43页。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田间四时行乐诗》次韵一百首,明刻本。
    ①(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七十,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馆刻本。
    ②王国维,蔡元培,胡适,俞平伯著《红楼梦评论·石头记索引·红楼梦考证·红楼梦辨》,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10页。
    ③(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卷一,《李少卿开先》,清顺治九年毛氏汲古阁刻本。
    ④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89页。
    ⑤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89页。
    ⑥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89页。
    ⑦卜键《李开先传略》,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第100页。
    ①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51页。
    ②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51页。
    ③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52页。
    ④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55页。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塞上曲序》,明刻本。
    ⑥《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一,《庄上曲》,明刻本。
    ⑦(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卷一,《李少卿开先》,清顺治九年毛氏汲古阁刻本。
    ⑧《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咏仙学兼自嘲》二首,明刻本。
    ⑨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92页。
    ⑩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3页。
    11戚世隽《明代杂剧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版,第100页。
    ①戚世隽《明代杂剧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版,第101页。
    ②《清麓文集》卷二,《赠重刻<三鱼堂文集>序》,光绪二十五年刘传经堂刻本。
    ③(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七,《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清乾隆刻本。
    ④《王文成公全书》卷之七,《重修山阴县学记》,四部丛刊景明隆庆本。
    ①《王文成公全书》卷之二十,四部丛刊景明隆庆本。
    ②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年版,第772页。
    ③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50页。
    ④《鲒琦亭集外编》卷十七,《南上证人书院记》,清嘉庆十六年刻本
    ⑤(明)黄绾著,刘厚祜、张岂之标点《明道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2页。
    ①(明)黄绾著,刘厚祜、张岂之标点《明道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0-11页。
    ②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58页。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十一,明刻本。
    ④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51页。
    ⑤彭庆生,曲令启《诗词典故词典》,书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27页。
    ①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52页。
    ②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52页。
    ①吴书荫《词谑的作者献疑》,《艺术百家》,2002年第2期。
    ②黄仕忠《词谑作者确为李开先》,《艺术百家》,2005年第1期。
    ③本文所引《词谑》原文均见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59-1357页,不在一一注出。
    ①(三国)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卷第十三,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②李建中《乱世苦魂——世说新语时代的人格悲剧》,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169页。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张龙冈用谢四溟韵惠诗作此酬谢》后附张龙冈原诗,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一,《农歌》,明刻本。
    ③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74页。
    ①(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时尚小令》,清道光七年姚氏刻同治八年补修本。
    ②《空同集》卷六十二,《驳何氏论文书》,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③《空同集》卷五十一,《结肠操序》,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市井艳词序》,明刻本。
    ①高洪钧《冯梦龙集笺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47页。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题高秋怅离卷》,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咏雪诗序》,明刻本。
    ⑥(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明津逮秘书本。
    ①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78页。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改定元贤传奇序》,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①(明)王骥德《曲律》卷三,《杂论》第三十九上,明天启五年毛以遂刻本。
    ②(明)吕天成《曲品》卷上,清乾隆五十六年杨志鸿钞本。
    ③《玉茗堂全集》卷四,《答吕姜山》,明天启刻本。
    ④(明)徐渭《南词叙录》,民国六年董氏刻读曲丛刊本。
    ①(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三,《词曲部·宾白》,清康熙刻本
    ②(明)王骥德《曲律》卷三,《论宾白》,明天启五年毛以遂刻本
    ③(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三,《词曲部·宾白》,清康熙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改定元贤传奇序》,明刻本。
    ⑤(明)王骥德《曲律》卷三,《论宾白》,明天启五年毛以遂刻本
    ⑥(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三,《词曲部·宾白》,清康熙刻本
    ⑦赵山林《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版,第234页。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宝剑记后序》,明刻本。
    ②(明)何良俊《四友斋从说》卷十八,《杂记》,明万历七年张仲颐刻本。
    ③(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十八,《杂记》,明万历七年张仲颐刻本。
    ④《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宝剑记序》,明刻本。
    ①邓本章总主编《中原文化大典·文学艺术典·音乐》,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94页。
    ②张世彬《中国音乐史论述稿》,友朕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版,第366页。
    ③汪涌豪《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60页。
    ①(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之八,四部丛刊三编景元本。
    ②(明)王骥德《曲律》卷二,《论章法》,明天启五年毛以遂刻本。
    ③(明)王骥德《曲律》卷二,《论尾声》,明天启五年毛以遂刻本。
    ④(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词曲部·结构第一·密针线》,清康熙刻本。
    ⑤(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词曲部·结构第一·减头绪》,清康熙刻本。
    ⑥(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词曲部·格局第六·大收煞》,清康熙刻本。
    ①孙楷第《也是园古今杂剧考》,上杂出版社1963年版,第150页。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改定元贤传奇序》,明刻本。
    ③(清)钱曾《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目录》卷十,清钱氏述古堂钞本。
    ①《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15页。
    ②朱崇志《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研究》,《绪论》,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第1页。
    ①(明)何良俊《四友斋从说》卷三十七,明万历七年张仲颐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市井艳词序》,明刻本。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宝剑记序》,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改定元贤传奇序》,明刻本。
    ①朱崇志《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第81页。
    ②李舜华《礼乐与明前中期演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77页。
    ①(明)王骥德《曲律》卷三,《杂论》,明天启五年毛以遂刻本。
    ②(明)王骥德《曲律》卷四,《杂论》,明天启五年毛以遂刻本。
    ③(明)王世贞《艺苑厄言》(增补)卷之九,明万历十七年武林樵云书舍刻本。
    ①(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八十七,列传第一百七十五,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②(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卷一,清顺治九年毛氏汲古阁刻本。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田间四时行乐诗》次韵一百首,明刻本。
    ②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1页。
    ③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96页。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宝剑记序》,明刻本。
    ⑤袁鼎生《文学理论基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9页。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田间四时行乐诗》次韵一百首,明刻本。
    ②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76页。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四,《再次前韵寄赠武城令谢南洲》,明刻本。
    ④《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送齐东黄尹升济宁州守》,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五,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宝剑记序》,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市井艳词又序》,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市井艳词又序》,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市井艳词又序》,明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咏雪诗序》,明刻本。
    ⑥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53页。
    ⑦《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对山康修撰传》,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市井艳词序》,明刻本。
    ②《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大中大夫太仆寺卿愚谷李公合葬墓志铭》,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市井艳词序》,明刻本。
    ①本谱所补正的对象是李永祥《李开先年谱》(黄河出版社2002年版)与曾远闻《李开先年谱》(齐鲁书社1991年版)。本谱除了补充二谱没有收录的李开先本人及其朋友的生平事迹以及背景资料外,还对其中存在的舛误之处,予以必要的订正。此处,笔者特对两位前辈的辛勤劳动与卓越贡献致以深深的敬意。
    ②李永祥《李开先年谱》,黄河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③(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七十,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馆刻本。
    ④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76页。
    ⑤《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⑥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77页
    ①(清)张廷玉《明史》卷一百一十五,《孝宗本纪》,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②(清)张廷玉《明史》卷三百零四,《列传·宦官一·刘瑾》,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③《渼陂集》卷十五,《妻赠孺人赵氏继室封儒人张氏合葬墓志铭》,明嘉靖刻崇祯补修本。
    ④(清)张廷玉《明史》卷三百零四,《列传·宦官一·刘瑾》,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⑤《世经堂集》卷十八,明万历间徐氏刻本。
    ⑥《对山集》卷三十五,明万历十年潘允哲刻本。
    ①《海浮山堂词稿》(大令),明嘉靖四十五年刻本。
    ②(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八十二,直隶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馆刻本。
    ③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16页。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⑤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77页
    ⑥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7页
    ⑦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78页
    ⑧(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九十,明天启刻本。
    ①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78页。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明刻本。
    ③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78页
    ④(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九十二,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馆刻本。
    ⑤郑利华《王世贞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6页。
    ①(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九十二,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馆刻本。
    ②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78页。
    ③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78页。
    ④陈浩《李开先行实考二则》,《山东图书馆季刊》,2006年第3期。
    ⑤《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从刊》第47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第446页。
    ①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79页。
    ②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79页。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九,《东谷张先生传》,明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李崆峒传》,明刻本。
    ⑤(清)钱保塘《历代名人生卒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版,第667页。
    ①(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八十五,列传第一百七十三,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②《对山集》卷二十八,明万历十年潘允哲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④《续藏书》卷二十二,《理学名臣》,明万历三十九年王惟俨刻本。
    ⑤(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零五,列传第九十三,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⑥《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①《遵岩集》卷二十四,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续藏书》卷二十二,《理学名臣》,明万历三十九年王惟俨刻本。
    ③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79页。
    ④韩结根《康海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16页。
    ⑤(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一百四,明天启刻本。
    ①《对山集》卷二十二,明万历十年潘允哲刻本。
    ②《对山集》卷二十二,明万历十年潘允哲刻本。
    ①(清)陶元藻《全浙诗话》卷三十三,清嘉庆元年怡云阁刻本。
    ②(明)过庭洲《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二十八,明天启刻本。
    ③(清)陶元藻《全浙诗话》卷三十三,清嘉庆元年怡云阁刻本。
    ④(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卷十六,清乾隆刻本。
    ⑤(清)谢旻《(康熙)江西通志》卷七十九,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二十三,明天启刻本。
    ⑦(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九十三,明天启刻本。
    ⑧(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八十七,明天启刻本。
    ①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79页。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四川按察司副使前吏部文选司郎中函山刘先生墓志铭》,明刻本。
    ③(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卷十六,清顺治九年毛氏汲古阁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江峰吕提学传》,明刻本。
    ⑤《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从刊》第47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第471页。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七,《四川按察司副使前吏部文选司郎中函山刘先生墓志铭》,明刻本。
    ②《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47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第475-477页。
    ③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4页。
    ①(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消嘉庆扶荔山房刻本。
    ②(清)纪国珍修,(清)刘元琬纂《汝阳县志》卷九,清顺治刻本。
    ③(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五十八,明天启刻本。
    ④李开先《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游海甸诗序》,明刻本。
    ⑤《明世宗实录》卷一六七,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3年校印本。
    ⑥《茅鹿门文集》卷三十五,明万历刻本。
    ⑦(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七十,《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太常少卿李开先墓志铭》,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摆曼山馆刻本。
    ①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98页。
    ②曹立会主编,政协山东省临朐县委员会《冯惟敏年谱》,青岛出版社2006年版,第47页。
    ③曹立会主编,政协山东省临朐县委员会《冯惟敏年谱》,青岛出版社2006年版,第47页。
    ④(明)冯惟讷《(嘉靖)青州府志》卷十四,明嘉靖刻本。
    ①(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九十七,明天启刻本。
    ②(明)冯惟讷《(嘉靖)青州府志》卷十四,明嘉靖刻本。
    ③(明)冯惟讷《(嘉靖)青州府志》卷十四,明嘉靖刻本。
    ④(清)岳溶修、(清)杜诏纂,雍正《山东通志》卷二十八之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民国)宋宪章修,(民国)邹允中等纂民国《寿光县志》,卷十二,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⑥(明)张萱《西园闻见录》卷九十五,民国哈佛燕京学社印本
    ⑦《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遵岩王参政传》,明刻本。
    ⑧《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边华泉诗集序》,明刻本。
    ①《明世宗实录》卷一八六,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3年校印本。
    ②(清)姚延福修,(清)邓嘉缉纂光绪《临朐县志》卷十四上,清光绪十年刊本。
    ③(明)王世贞《介州四部稿》卷八十三,明万历刻本
    ④(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九十四,明天启刻本
    ⑤曹立会主编,政协山东省临朐县委员会《冯惟敏年谱》,青岛出版社2006年版,第51页。
    ⑥《遵岩集》卷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一百十一,明天启刻本。
    ②《海浮山堂诗文稿》卷二,明嘉靖四十五年刻本。
    ③《茅鹿门文集》卷三十五,明万历刻本。
    ④《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对山康修撰传》,明刻本。
    ⑤《泾野先生文集》卷三十二,明万历刻本。
    ⑥卜键笺注《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80页。
    ⑦(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十九,明万历阳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馆刻本。
    ①(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九十八国,明刻本。
    ②(明)毛伯温《毛襄懋文集》(别集)卷五,清乾隆三十七年毛仲愈等刻毛襄懋先生集本。
    ③(明)余之祯《(万历)吉安府志》卷二十,明万历十三年刻本。
    ④(清)万斯同《明史》卷二百九十二,列传一百四十三,清钞本。
    ①《茅鹿门文集》卷三十五,明万历刻本。
    ②《茅鹿门文集》卷三十五,明万历刻本。
    ③(明)俞汝楫《礼部志稿》卷四十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明)吕维祺《四译馆增订馆则》卷十五,民国景明崇祯刻清康熙补刻增修后印本。
    ①《集玉山房稿》卷五,清文渊阁四为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②(明)何乔远《名山藏》卷八十一,《臣林记》,明崇祯刻本
    ③(明)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五十三,《选举考》,明万历三十年松江府刻本。
    ①(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九十四,明天启刻本。
    ②(清)钟运泰撰修,康熙《章丘县志》卷五,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③(清)钟运泰撰修,康熙《章丘县志》卷五,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④(清)钟运泰撰修,康熙《章丘县志》卷五,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⑤《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九,《封文林郎监察御史双溪杨公暨配太孺人时氏墓表》,明刻本。
    ⑥(清)成瓘《(道光)济南府志》卷四十,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⑦(清)钟运泰撰修,康熙《章丘县志》卷五,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⑧(清)成瓘《(道光)济南府志》卷四十,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⑨(清)成瓘《(道光)济南府志》卷三十二,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⑩(清)成瓘《(道光)济南府志》卷四十九,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11(清)成瓘《(道光)济南府志》卷四十一,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12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59页。
    13(清)钟运泰撰修,康熙《章丘县志》卷五,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14(清)钟运泰撰修,康熙《章丘县志》卷五,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①(清)钟运泰撰修,康熙《章丘县志》卷五,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②(清)钟运泰撰修,康熙《章丘县志》卷五,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③(清)钟运泰撰修,康熙《章丘县志》卷五,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④(清)成瓘《(道光)济南府志》二十七,,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⑤(清)钟运泰撰修,康熙《章丘县志》卷五,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⑥(清)钟运泰撰修,康熙《章丘县志》卷五,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⑦卜键《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93页。
    ⑧《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⑨(明)冯惟讷《(嘉靖)青州府忠》卷十五,明嘉靖刻本。
    ①《皇甫司勋集》卷十八,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八十九,明天启刻本。
    ①(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九十三,明天启刻本。
    ②《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一,明刻本。
    ③(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四十五,明天启刻本。
    ①《屠渐山兰晖堂集》卷十,明嘉靖三十一年屠仲律刻本。
    ②《荆川集》文集卷九,四部从刊景明本。
    ③《茅鹿门文集》卷二十九,《家乘录》,明万历刻本。
    ④《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十二,明刻本。
    ①《牧斋有学集》卷十三,《东涧诗集》下,四部丛刊景清康熙本。
    ②(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卷一,清顺治九年毛氏汲古阁刻本。
    ①黄毅《明代唐宋派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7页。
    ②(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二十五,明天启刻本。
    ③卜键《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9页。
    ④(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说部》卷一百五十六,,明万历刻本。
    ⑤(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增补)卷之十三,明万历十七年武林樵云书舍刻本。
    ①(清)万斯同《明史》卷三百八十七,《文苑传》,清钞本。
    ②(清)万斯同《明史》卷三百八十七,《文苑传》,清钞本。
    ③(明)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卷二百六十四,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④《金舆山房稿》卷九,载《四库存目》集部第115册,第770-772页,齐鲁书社2008年版。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③(清)钟运泰撰修,康熙《章丘县志》卷十一,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①卜键《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页1223页。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八,明刻本。
    ①曹立会主编:政协山东省临朐县委员会《冯惟敏年谱》,青岛出版社2006年版,第99页。
    ②《胡蒙溪集》(续稿)卷六,明嘉靖刻本。
    ③(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卷十六,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春在堂全书本。
    ①(清)成瓘《(道光)济南府志》卷六十,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②(清)李文藻《(乾隆)历城县志》卷二十五,《金石考》,清乾隆三十六年刻本。
    ③《济南名士评传》,齐鲁书社2002年版,第530页。
    ①(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增补)卷之九,明万历十七年武林樵云书舍刻。
    ②(明)吕天成《曲品》卷上,清乾隆五十六年杨志鸿钞本。
    ③(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清道光七年姚氏刻同治八年补修本。
    ④(明)吕人成《曲品》卷中,清乾隆五十六年杨志鸿钞本。
    ⑤(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明钞本。
    ⑥(明)程明善《啸余谱·南曲谱》卷二,明万历刻本。
    ①(明)程明善《啸余谱·南曲谱》卷二十二,明万历刻本。
    ②(明)程明善《啸余谱·南曲谱》卷二十二,明万历刻本。
    ③(清)陈昌图《南屏山房集》卷十九,清乾隆五十六年陈宝元刻本。
    ①《茅鹿门文集》卷一,明万历刻本。
    ①(明)梅鼎祚《青泥莲花记》卷九,明万历刻本。
    ②郑利华《王世贞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2页。
    ③曹立会主编,政协山东省临朐县委员会《冯惟敏年谱》,青岛出版社2006年版,第98负。
    ④(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一,清嘉庆扶荔山房刻本。
    ⑤(清)陈田《明诗纪事》(已签)卷二十,清陈氏听诗斋刻本。
    ⑥《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①(清)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卷二十,清陈氏听诗斋刻本。
    ②《荆川集》卷六,四部从刊景明本。
    ③卜键《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版,第1246页。
    ④卜键《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版,第1246页。
    ①《荆川集》卷十,四部丛刊景明本。
    ②卜键《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版,第1883页。
    ③(清)钱维乔《(乾隆)鄞县志》卷十六,清乾隆五十三年刻本。
    ④(清)嵇曾筠《(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八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五十四,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清)张豫章《四朝诗》四十六七,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一百四,明天启刻本。
    ④(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一百,明天启刻本。
    ①(清)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十六,清陈氏听诗斋刻本。
    ②(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一百七,明天启刻本。
    ③(明)李舜臣《愚谷集》卷三,清文渊阁四厍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明刻本。
    ②《沧溟集》卷十六,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③《宗子相集》卷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50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第202页。
    ⑤(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二十四,明天启刻本。
    ①(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文部》卷一百十八,明万历刻本。
    ②(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文部》卷一百十九,明万历刻本。
    ③(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诗部》卷三十五,明万历刻本。
    ④(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诗部》卷二十六,明万历刻本。
    ⑤(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诗部》卷三十五,明万历刻本。
    ①(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诗部》卷三十五,明万历刻本。
    ①(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一,清嘉庆扶荔山房刻本。
    ②(清)成瓘《(道光)济南府志》卷六十二,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①(清)焦循《剧说》卷四,民国诵芬室读曲从刊本。
    ②《谷城由馆诗集》卷十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遵岩集》卷二十四书,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文部》卷七十一,明万历刻本。
    ⑤(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文部》卷一百三,明万历刻本。
    ①《海浮山堂词稿》(大令),明嘉靖四十五年刻本。
    ②《海浮山堂诗文稿》卷二,明嘉靖四十五年刻本。
    ③俞宪《盛明百家诗》三百二十四卷,载《四库存日·集部》第304-309册,齐鲁书社2008年版。
    ①曹立会主编,政协山东省临朐县委员会《冯惟敏年谱》,青岛出版社2006年版,第121页。
    ②《荆川集》卷十三,四部丛刊景明本。
    ③《续藏书》卷二十二, 《理学名臣》,明万历三十九年王惟俨刻本。
    ④(清)夏燮《明通鉴》卷六十一,清同治刻本。
    ①(清)夏燮《明通鉴》卷六十一,清同治刻本。
    ②(清)王士祯《居易录》卷十八,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诗部》卷四十四,明万历刻本。
    ②《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四,明刻本。
    ③(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诗部》卷三十五,明万历刻本。
    ④郑利华《王世贞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⑤(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诗部》卷三十四,明万历刻本。
    ①(南北朝)范哗《后汉书》卷三十三,《朱冯虞郑周列传》百衲本景宋绍熙刻本。
    ②(唐)令狐德棻《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③(唐)李白《李太白集》卷三十,宋刻本。
    ④(清)钱谦筛《牧斋有学集》卷十二,四部从刊景清康熙本。
    ①郑利华《王世贞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页。
    ②(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说部》卷一百四十四,明万历刻本。
    ③郑利华《王世贞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3、125页。
    ①转引自黄毅《明代唐宋派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346页。
    ①《荆川集》卷八,四部丛刊景明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十,明刻本。
    ④《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从刊》第48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第123页。
    ⑤(明)尹守衡《皇明史窃》卷七十六,明崇祯刻本。
    ①曹立会主编,政协山东省临朐县委员会《冯惟敏年谱》,青岛出版社2006年版,第123页。
    ②《牧斋初学集》卷八十五,四部丛刊景明崇祯本。
    ③(清)徐釚《本事诗》卷九,清光绪十四年徐氏刻本。
    ④(清)刘序《(同治)徐州府志》卷二十一下,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①曹立会主编,政协山东省临朐县委员会《冯惟敏年谱》,青岛出版社2006年版,第127页。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③《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七,明刻本。
    ④(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八,明天启刻本。
    ⑤(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九十六,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二,明刻本。
    ①(清)成瓘《(道光)济南府志》卷四十九,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②《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一,明刻本。
    ③(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文部》卷一百二十五,明万历刻本。
    ①(清)成瓘《(道光)济南府志》卷四十九,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②《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③(清)成瓘《(道光)济南府志》卷四十九,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④卜键《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85页。
    ①(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四,清陈氏听诗斋刻本。
    ②《李中麓闲居集》集之三,明刻本。
    ③(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四十,清光绪刻本。
    ③《李中簏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①《李中麓闲居集》集之六,明刻本。
    ②《浚谷集》卷六,明万历八年周鉴刻本。
    ③《世经堂集》卷十八,明万历间徐氏刻本。
    ④卜键《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85页
    ①由王志民主编,徐泳、陶嘉今编著的《李开先研究资料汇编》(齐鲁书社2008年版),已经关于李开先的研究资料搜罗殆尽。为李开先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特此向诸前辈致以敬意。笔者只是搜罗点滴资料,以作骥尾之荣。
    ②(明)黄景昉《国史唯疑》卷五、卷六、卷七,清康熙三十年钞本。
    ①(明)张朝瑞《皇明贡举考》卷六,明万历刻本。
    ②(明)张萱《西园闻见录》卷七,民国哈佛燕京学社印本。
    ③《蠛蠓集》卷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茅鹿门文集》卷八,明万历刻本。
    ②(明)徐渭《古今振雅云笺》卷五,明末刻本。
    ①(明)孙岱《归震川先生年谱》,清光绪刻归顾朱三先生年谱合刻本。
    ②(明)方弘静《千一录》卷十七,明万历刻本。
    ③(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从》,明万历刻本。
    ④《皇甫司勋集》卷二十四,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沧溟集》卷九,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②《升庵集》卷十八,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③《洹词》卷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皇甫司勋集》卷十一,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皇甫少玄集》卷十八,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③《嵩阳集》,明嘉靖三十七年方显刻本。
    ④《弇山堂别集》卷二十六,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皇甫少玄集》卷九,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②《梦泽集》卷七,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浚谷集》卷四,明万历八年周鉴刻本。
    ①《端简郑公文集》卷二,明万历二十八年郑心材刻本。
    ②(清)成瓘《(道光)济南府志》卷十一,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③(清)成瓘《(道光)济南府志》卷十八,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④(清)成瓘《(道光)济南府志》卷五十七,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①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卷三,清光绪刻本。
    ②(清)沈青峰《(雍正)陕西通志》卷六十六,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清)姚之骃《元明事类钞》卷二十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清)成瓘《(道光)济南府志》卷四十九,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②(清)成瓘《f道光)济南府志》卷五十一,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③(清)杭世骏《订讹类编》卷一,民国嘉业堂丛书本。
    ④(清)黄丕烈《士居藏书题跋记》卷六,清光绪十年滂喜斋刻本。
    ②《改亭诗文集》卷四,清乾隆十三年计璸刻本。
    ①《改亭诗文集》卷十,清乾隆十三年计璸刻本。
    ②(清)焦循《剧说》卷四,民国诵芬室读曲丛刊本。
    ③(清)梁清远《雕丘杂绿》卷三,清康熙二十一年梁允桓刻本。
    ①(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卷十三,清顺治九年毛氏汲古阁刻本。
    ①(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卷一,清顺治九年毛氏汲古阁刻本。
    ②(清)钱谦益《列朝诗集》(闺集)卷五,清顺治九年毛氏汲古阁刻本。
    ③《带经堂集》卷九十二,清康熙五十年程哲七略书堂刻本。
    ④(清)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卷一,清道光二十五年刻本。
    ⑤(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十六,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清)张培仁《静娱亭笔记》卷十,清刻本。
    ②(清)张谦宜《(?)斋论文》卷三,清乾隆二十三年法辉祖刻家学堂遗书二种本。
    ③(清)朱彝尊《曝书亭集》卷第五十二,四部丛刊景清康熙本。
    ④(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卷三,清顺治九年毛氏汲古阁刻本。
    ⑤(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十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清)朱彝尊《明诗综》卷四十四,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清)黄宗羲《明文海》卷一百七十三,清涵芬楼钞本。
    ③(清)郑光祖《一斑录》,《杂述》八,清道光舟车所至从书本。
    ①(清)徐釚《本事诗》卷九,清光绪十四年徐氏刻本。
    ②(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九,清陈氏听诗斋刻本。
    ③(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十二,清陈氏听诗斋刻本。
    ①(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清)方鼎修,清朱升元撰《乾隆晋江县志》,清乾隆三十年刊本。
    ③(民国)乐锤垚修,民国赵仁山撰,民国三年修《邹平县志》,民国二十二年刊本。
    ④(清)钟运泰撰修,康熙《章丘县志》,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⑤(清)倪乞望修,锺廷瑛撰《长山县志》,嘉庆六年刻本。
    ①(清)黄维翰撰修,清袁傅裘续撰修《巨野县志》,清道光二十六年续修刻本。
    ②(清)怀荫布修,清黄仁撰《泉州府志》,清光绪八年补刻本。
    ③(民国)石毓嵩修,民国路程诲撰,《商河县志》,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①(清)钟运泰修撰《章丘县志》,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②(清)钟运泰修撰《章丘县志》,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①(清)钟运泰撰修《章丘县志》,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②(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六,清光绪刻本。
    ①(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四,十清光绪刻本。
    ②(清)黄奥稷《千顷堂书目》卷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清)彭元瑞《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一,清光绪刻本。
    ①(清)陈鳝《经籍跋文》,清涉闻梓旧本。
    ②(清)陈鳝《经籍跋文》,清涉闻梓旧本。
    ③(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一,清光绪刻本。
    ①(清)法式善《陶庐杂录》卷四,清嘉庆二十二年陈预刻本。
    ②(清)何焯《义门先生集》卷九,清道光三十年姑苏刻本。
    ③(清)何绍基《东洲草堂文钞》卷十三,清光绪刻本。
    ④(清)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五,清光绪常熟瞿氏家塾刻本。
    ⑤(清)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士礼居从书景明钞本。
    ①(清)钱曾《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目录》卷十,清钱氏述古 堂钞本。
    ②(清)钱曾《读书敏求记》卷二,清雍正四年松雪斋刻本。
    ③(清)钱曾《读书敏求记》卷二,清雍正四年松雪斋刻本。
    ④(清)王L祯《居易录》卷三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本文所提及的《金瓶梅》均以香港梦梅馆《金瓶梅词话》为底本。
    ②卜键校笺《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876页。
    ③关于《金瓶梅》中的人物出现情况,可参阅朱一玄编《金瓶梅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87-555页。
    ①《李中簏闲居集》集之九,明刻本。
    ①鲁歌《金瓶梅作者漫议》,《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
    ②张远芬《金瓶梅新证》,齐鲁书社1984年版,第30页。
    ③张远芬《金瓶梅新证》,齐鲁书社1984年版,第53页。
    ①张远芬《金瓶梅新证》,齐鲁书社1984年版,第41页。
    [1](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尚书注疏[M].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2](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注疏[M].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3](汉)毛亨笺,(汉)郑玄注,(唐)陆德明音.毛诗[M].四部丛刊景宋本.
    [4](汉)赵岐注.孟子[M].四部丛刊景宋大字本.
    [5](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楚辞[M].四部丛刊景明翻宋本.
    [6](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公羊传注疏[M].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7](汉)佚名.三辅黄图[M].四部丛刊三编景元本.
    [8](汉)孔融.孔北海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汉)刘向.列仙传[M]明正统道藏本.
    [10](汉)董仲舒.春秋繁露[M].清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
    [11](汉)许慎注.淮南鸿烈解[M].四部丛刊景钞北宋本.
    [12](汉)扬雄.扬子云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汉)曹植.曹子建集[M].四部丛刊景明活字本.
    [14](汉)高诱.战国策注[M].士礼居丛书景宋本.
    [15](汉)王充.论衡[M].四部丛刊景通津草堂本.
    [16](汉)刘向.新序[M].四部丛刊景明翻宋本.
    [17](汉)司马迁撰,(刘宋)裴骃集解.史记[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18](汉)贾谊.新书[M].四部丛刊景明正德十年吉藩本.
    [19](汉)班固.汉书[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20](三国)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周易注疏[M].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21](三国)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M].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22](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榖梁传注疏[M].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23](晋)杜预.左传正义[M].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24](晋)陈寿.三国志[M].百衲本景宋绍熙刊本.
    [25](晋)崔豹.古今注[M].四部从刊三编景宋本.
    [26](晋)郭象注.庄子[M].四部丛刊景明世德堂刊本.
    [27](晋)葛洪.西京杂记[M].四部丛刊景明嘉靖本.
    [28](晋)郭璞注.尔雅[M].四部丛刊景宋本.
    [29](晋)郭璞.山海经传[M].四部丛刊景明成化本.
    [30](晋)葛洪.抱朴子内外篇[M].四部丛刊景明本.
    [31](晋)陆士衡.陆士衡文集[M].清嘉庆宛委别藏本.
    [32](南北朝)范哗.后汉书[M].百衲本景宋绍熙刻本.
    [33](南北朝)郦道元.水经注[M].清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
    [34](南北朝)锺嵘.诗品[M].明夷门广牍本.
    [35](南北朝)沈约.宋书[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36](南北朝谢赫.古画品录[M].明津逮秘书本.
    [37](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M].四部丛刊景明袁氏嘉趣堂本.
    [38](南北朝)萧统撰,唐李善等.六臣注文选[M].四部丛刊景宋本.
    [39](南北朝)虞信.庾子山集注[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0](南北朝)徐陵.玉台新咏[M].四部丛刊景明活字本.
    [41](南北朝)王嘉.拾遗记[M].明汉魏丛书本.
    [42](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M].四部丛刊景明钞本.
    [43](南北朝)鲍照.鲍明远集[M].四部丛刊景宋本.
    [44](南北朝)萧统.文选[M].胡刻本.
    [45](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M].四部丛刊景明嘉靖刊本.
    [46](五代)刘晌.旧唐书[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47](五代)李璟,李煜.南唐二主词[M].明万历吕远墨华斋刻本.
    [48](五代)赵崇祚.花间集[M].四部丛刊景明万历刊巾箱本.
    [49](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M].宋百川学海本.
    [50](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明津逮秘书本.
    [51](唐)房玄龄.晋书[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52](唐)韩愈.昌黎先生文集[M].宋蜀本.
    [53](唐)魏征.隋书[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54](唐)徐坚.初学记[M].清光绪孔氏三十三万卷堂本.
    [55](唐)杨惊注.荀子[M].清抱经堂丛书本.
    [56](唐)欧阳询.艺文类聚[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7](唐)令狐德棻.周书[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59](唐)孟浩然.孟浩然集[M].四部丛刊景明本.
    [60](唐)岑参.岑嘉州诗[M].四部丛刊景明正德本.
    [61](唐)李延寿.南史[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62](唐)刘长卿.刘梦得文集[M].四部丛刊景宋本.
    [63](唐)曹邺.梅妃传[M].明顾氏文房小说本.
    [64](唐)李延寿.北史[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65](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M].四部丛刊景日本翻宋大字本.
    [66](唐)柳宗元.河东先生集[M].宋刻本。
    [67](唐)孟郊.孟东野诗集[M].宋刻本.
    [68](唐)李白.李太白集[M].宋刻本.
    [69](宋)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M].古逸丛书覆宋麻沙本.
    [70](宋)苏轼.东坡词[M].明刻宋名家词本.
    [71](宋)辛弃疾.稼轩词补遗[M].民国强村丛书本.
    [72](宋)朱敦儒.樵歌[M].清嘉庆宛委别藏本.
    [73](宋)吴正子.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4](宋)贺铸.贺方回词[M].民国双照楼钞本.
    [75](宋)李清照.漱玉词[M].明崇祯诗词杂俎本.
    [76](宋)祝穆.事文类聚[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7](宋)汤汉.笺注陶渊明集[M].四部丛刊景宋巾箱本.
    [78](宋)魏仲举.河东先生集[M].宋刻本.
    [79](宋)陈元龙.详注片玉集[M].宋刻本.
    [80](宋)严羽.沧浪诗话[M].明津逮秘书本.
    [81](宋)李防.文苑英华[M].明刻本.
    [82](宋)李昉.太平广记[M].民国景明嘉靖谈恺刻本
    [83](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诗[M].明嘉靖刻本.
    [84](宋)柳永.乐章集.清劳权钞本.
    [85](宋)陈元靓.岁时广记[M].清十万卷楼丛书本。
    [86](宋)释惠洪.冷斋夜话[M].明稗海本.
    [87](宋)洪迈.容斋随笔[M].清修明崇祯马元调刻本.
    [88](宋)李昉.太平御览[M].四部丛刊三编景宋本.
    [89](宋)郑元佐.新注朱淑真断肠诗集[M].春景明刻递修本.
    [90](宋)汤汉.笺注陶渊明集[M].四部丛刊景宋巾箱本.
    [91](宋)何士信.群英草堂诗余[M].明洪武二十五年遵正书堂刻本.
    [92](宋)欧阳修.新唐书[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93](宋)陆游.剑南诗稿[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94](宋)王应麟.玉海[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5](宋)张君房.云笈七签[M].四部丛刊景明正统道藏本.
    [96](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四部丛刊景汲古阁本.
    [97](宋)岳飞.岳武穆遗文[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8](宋)辛弃疾.稼轩长短句[M].元大德三年刊本.
    [99](宋)赵令畤.侯鲭录[M].清知不足斋丛书本.
    [100](宋)秦观.淮海长短句[M].明嘉靖小字本.
    [101](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2](宋)王十朋集.东坡诗集注[M].四部丛刊景宋本.
    [103](宋)高承.事物纪原[M].明弘治十八年魏氏仁实堂重刻正统本.
    [104](宋)朱熹.晦庵集[M].四部丛刊景明嘉靖本.
    [105](宋)侯真.嫡窟词[M].明刻宋名家词本.
    [106](宋)卫湜.礼记集说[M].清通志堂经解本.
    [107](宋)何梦桂.潜斋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8](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9](元)杨维桢.铁崖古乐府[M].四部丛刊景明成化本.
    [110](元)高则诚.蔡伯喈琵琶记[M].清康熙十三年陆贻典钞本.
    [111](元)周德清.中原音韵[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2](元)马端临.文献通考[M].清浙江书局本.
    [113](元)脱脱.宋史[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114](元)张可久.张小山北曲联乐府[M].清劳平甫钞本.
    [115](元)乔吉.乔梦符小令[M].清钞本.
    [116](元)夏庭芝著,孙崇涛.青楼集[M].明钞说集本.
    [117](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M].四部丛刊三编景元本.
    [118](明)李开先.李中麓闲居集[M].明刻本.
    [119](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M].明天启刻本.
    [120](明)吕天成.曲品[M].清乾隆五十六年杨志鸿钞本.
    [121](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M].明钞本.
    [122](明)程明善.啸余谱[M].明万历刻本.
    [123](明)茅坤.茅鹿门文集[M].明万历刻本.
    [124](明)王世贞.艺苑卮言[M].明万历十七年武林樵云书舍刻本.
    [125](明)焦竑.国朝献征录[M].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馆刻本.
    [126](明)康海.对山集[M].明万历十年潘允哲刻本.
    [127](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M].清道光七年姚氏刻同治八年补修本.
    [128](明)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M].明嘉靖四十五年刻本.
    [129](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M].明万历刻本.
    [130](明)李梦阳.空同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131](明)唐顺之.荆川集[M].四部丛刊景明本.
    [132](明)蒋克谦.琴书大全[M].明万历十八年刊本.
    [133](明)陆时雍.古诗镜[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4](明)张溥.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5](明)胡之骥.江文通集注[M].明万历二十六年刻本.
    [136](明)郭勋.雍熙乐府[M].四部丛刊续编景明嘉靖刻本.
    [137](明)查应光.靳史[M].明天启刻本.
    [138](明)李开先.林冲宝剑记[M].明嘉靖刻本.
    [139](明)孟称舜.酹江集[M].明崇祯刻古今名剧合选本.
    [140](明)高棅.唐诗品汇[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1](明)胡应麟.诗薮[M].明刻本.
    [142](明)臧懋循.元曲选[M].明万历刻本.
    [143](明)王骥德.曲律[M].明天启五年毛以遂刻本.
    [144](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M].明万历七年张仲颐刻本.
    [145](明)沈德符.顾曲杂言[M].清学海类编本.
    [146](明)何乔远.名山藏[M].明崇祯刻本.
    [147](明)刘宗周.人谱类记[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8](明)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M].四部丛刊景明隆庆本.
    [149](明)汤显祖.玉茗堂全集[M].明天启刻本.
    [150](明)徐渭.南词叙录[M].民国六年董氏刻读曲丛刊本.
    [151](明)王九思.渼陂集[M].明嘉靖刻崇祯补修本.
    [152](明)徐阶.世经堂集[M].明万历间徐氏刻本.
    [153](明)李贽.续藏书[M].明万历三十九年王惟俨刻本.
    [154](明)王慎中.遵岩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5](明)冯惟讷.青州府志[M].明嘉靖刻本.
    [156](明)张萱.西园闻见录[M].民国哈佛燕京学社印本.
    [157](明)吕柟.泾野先生文集[M].明万历刻本.
    [158](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M].明刻本.
    [159](明)毛伯温.毛襄懋文集[M].清乾隆三十七年毛仲愈等刻毛襄懋先生集本.
    [160](明)余之祯.吉安府志[M].明万历十三年刻本.
    [161](明)俞汝楫.礼部志稿[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2](明)夏桂洲文集[M].明崇祯十一年吴一磷刻本.
    [163](明)吕维祺.四译馆增订馆则[M].民国景明崇祯刻清康熙补刻增修后印本.
    [164](明)葛昕.集玉山房稿[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165](明)王圻.续文献通考[M].明万历三十年松江府刻本.
    [166](明)李舜臣.愚谷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167](明)皇甫汸.皇甫司勋集[M].汪青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8](明)屠应竣.屠渐山兰晖堂集[M].明嘉靖三十一年屠仲律刻本.
    [169](明)钱谦益.牧斋有学集[M].四部丛刊景清康熙本.
    [170](明)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171](明)胡侍.胡蒙溪集[M].明嘉靖刻本.
    [172](明)梅鼎祚.青泥莲花记[M].明万历刻本.
    [173](明)宗臣.宗子相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4](明)尹守衡.皇明史窃[M].明崇祯刻本.
    [175](明)陈甘雨.莱芜县志[M].明嘉靖刻本.
    [176](明)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M].明万历刻本.
    [177](明)黄景防.国史唯疑[M].清康熙三十年钞本.
    [178](明)张朝瑞.皇明贡举考[M].明万历刻本.
    [179](明)刘绘.嵩阳集[M]明嘉靖三十七年方显刻本。
    [180](明)卢楠.蠛蠓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1](明)徐渭.古今振雅云笺[M].明末刻本.
    [182](明)孙岱.归震川先生年谱[M].清光绪刻归顾朱三先生年谱合刻本.
    [183](明)方弘静.千一录[M].明万历刻本.
    [184](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明万历刻本.
    [185](明)李攀龙.沧溟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186](明)杨慎.升庵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187](明)崔珗.洹词[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8](明).皇甫少玄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189](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0](明)王廷陈.梦泽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1](明)郑晓.端简郑公文集[M].明万历二十八年郑心材刻本.
    [192](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M].清嘉庆扶荔山房刻本.
    [193](清)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M].清光绪十年滂喜斋刻本.
    [194](清)钟运泰撰修.章丘县志[M].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195](清)王琦.李太白诗集注[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6](清)王士祯.香祖笔记[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7](清)钱谦益.列朝诗集[M].清顺治九年毛氏汲古阁刻本.
    [198](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199](清)万斯同.明史[M].清钞本.
    [200](清)曹寅.全唐诗[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1](清)陈日浴.高士传序,(清)高兆.续高士传[M].影印天津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九年徐氏观自得斋刻本.
    [202](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3](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民国十九年景清光绪二十年黄冈王氏刻本.
    [204](清)张玉书.佩文韵府[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5](清)刘熙载.艺概[M].清同治刻古桐书屋六种本.
    [206](清)厉鹗.宋诗纪事[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6]纳兰性德.通志堂集[M].清康熙三十年徐乾学刻本.
    [207](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M].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208](清)陈田.明诗纪事[M].清陈氏听诗斋刻本.
    [209](清)赵翼.瓯北诗话[M].清嘉庆湛贻堂刻本.
    [210](清)薛雪.一瓢诗话[M].清昭代丛书本.
    [211](清)方东树.昭昧詹言[M].清光绪刻方植之全集本.
    [212](清)方苞.望溪集[M].清咸丰元年戴钧衡刻本.
    [213](清)陈康祺.郎潜纪闻[M].清光绪刻本.
    [214](清)方浚师.蕉轩随录[M].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215](清)岳浚修,(清)杜诏纂.山东通志[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16](清)吴敬梓.儒林外史[M].清嘉庆八年新镌卧闲草堂本.
    [217](清)张谦宜.(?)斋论文[M].清乾隆二十三年法辉祖刻家学堂遗书二种本.
    [218](清)朱鹤龄.李义山诗集注[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19](清)孙之騄.玉川子诗集注[M].清刻晴川八识本.
    [220](清)罗悖衍.集义轩咏史诗钞[M].清光绪元年刻本.
    [221](清)顾炎武.日知录[M].清乾隆刻本.
    [222](清)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M].清乾隆卢见曾雅雨堂刻本.
    [223](清)吴瞻泰.杜诗提要[M].乾隆间精刻本.
    [224](清)何焯.义门读书记[M].清乾隆刻本.
    [225](清)冯集梧注.樊川诗集注[M].清嘉庆德裕堂刻本.
    [226](清)毕沅.关中胜迹图志[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27](清)汪霦.佩文斋咏物诗选[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28](清)秦蕙田.五礼通考[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29](清)王夫之.姜斋诗话[M].四部丛刊景船山遗书本.
    [230](清)张廷玉.明史[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231](清)徐釚.词苑丛谈[M].清海山仙馆丛书本。
    [232](清)贺瑞麟.清麓文集[M].光绪二十五年刘传经堂刻本.
    [233](清)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M].清嘉庆十六年刻本.
    [234](清)李渔.闲情偶寄[M].清康熙刻本.
    [235](清)钱曾.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目录[M].清钱氏述古堂钞本.
    [236](清)陶元藻.全浙诗话[M].清嘉庆元年怡云阁刻本.
    [237](清)董天工.武夷山志[M].清乾隆刻本.
    [238](清)谢旻.江西通志[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39](清)姚延福修,(清)邓嘉缉纂.临朐县志[M].清光绪十年刊本.
    [240](清)俞樾.茶香室三钞[M].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春在堂全书本.
    [241](清)李文藻.历城县志[M].清乾隆三十六年刻本.
    [242](清)陈昌图.南屏山房集[M].清乾隆五十六年陈宝元刻本.
    [243](清)徐釚.本事诗[M].清光绪十四年徐氏刻本.
    [244](清)钱维乔.鄞县志[M].清乾隆五十三年刻本.
    [245](清)嵆曾筠.浙江通志[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46](清)朱彝尊.明诗综[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47](清)张豫章.四朝诗[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48](清)焦循.剧说[M].民国诵芬室读曲丛刊本.
    [249](清)于慎行.毂城山馆诗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50](清)夏燮.明通鉴[M].清同治刻本.
    [251](清)王士祯.居易录[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52](清)刘庠.徐州府志[M].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253](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M].清光绪刻本.
    [254](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M].清光绪刻本.
    [255](清)沈青峰.陕西通志[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56](清)姚之骃.元明事类钞[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57](清)杭世骏.订讹类编[M].民国嘉业堂丛书本.
    [258](清)计东.改亭诗文集[M].清乾隆十三年计璸刻本。
    [259](清)梁清远.雕丘杂录[M].情话记清康熙二十一年梁允桓刻本.
    [260](清)王培荀.乡园忆旧录[M].清道光二十五年刻本.
    [261](清)张培仁.静娱亭笔记[M].清刻本.
    [262](清)朱彝尊.曝书亭集[M].四部丛刊景清康熙本.
    [263](清)黄宗羲.明文海[M].清涵芬楼钞本.
    [264](清)郑光祖.一斑录[M].清道光舟车所至丛书本.
    [265](清)方鼎修,清朱升元撰.晋江县志[M].清乾隆三十年刊本.
    [266](清)倪乞望修,锺廷瑛撰.长山县志[M].嘉庆六年刻本.
    [267](清)黄维翰撰修,清袁傅裘续撰修.巨野县志[M].清道光二十六年续修刻本.
    [268](清)怀荫布修,清黄仁撰.泉州府志[M].清光绪八年补刻本.
    [269](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70](清)彭元瑞.天禄琳琅书目后编[M].清光绪刻本.
    [271](清)陈鳝.经籍跋文[M].清涉闻梓旧本.
    [272](清)法式善.陶庐杂录[M].清嘉庆二十二年陈预刻本.
    [273](清)何焯.义门先生集[M].清道光三十年姑苏刻本.
    [274](清)何绍基.东洲草堂文钞[M].清光绪刻本.
    [275](清)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M].清光绪常熟瞿氏家塾刻本.
    [276](清)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M].士礼居丛书景明钞本.
    [277](清)莫友芝.宋元旧本书经眼录[M].清同治刻本.
    [278](清)钱曾.读书敏求记[M].清雍正四年松雪斋刻本.
    [279](民国)宋宪章修,(民国)邹允中等纂.寿光县志[M].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280](民国)乐锺垚修,(民国)赵仁山撰,民国三年修.邹平县志[M].民国二十二年刊本.
    [281](民国)石毓嵩修,(民国)路程诲撰.商河县志[M].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1]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2]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
    [3]古本戏曲丛刊(初集)[G].北京:商务印书馆,1954.
    [4]古本戏曲丛刊(五集)[G].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
    [5]路工辑.李开先集[G].北京:中华书局,1959.
    [6]黄霖.金瓶梅漫话[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6.
    [7]陈维昭.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戏曲卷)[M].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
    [9]潘运告.明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10]吴毓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G].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11](日)青木正儿著,王古鲁译.中国近世戏曲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
    [12](明)李开先著,叶枫校订.一笑散[M].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
    [13]戏曲研究(第二十二辑)[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14]卜键.李开先传略[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15]政协章丘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李开先年谱[M].1990.
    [16]曾远闻.李开先年谱[M].济南:齐鲁书社,1991.
    [17]卜键.金瓶梅作者李开先考[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
    [18]李永祥.李开先年谱[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2.
    [19]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20]杜贵晨.明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1]徐传武.古代文学与古代文论[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
    [22]王志民主编,徐泳、陶嘉今编.李开先研究资料汇编[G].济南:齐鲁书社,2008.
    [23]梁海柱.李开先与嘉靖八才子交往考论[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1.
    [24]王卓.文体选择与李开先的文学思想[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25]王国彬.李开先戏曲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
    [26]王博雅.李开先戏曲创作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
    [27]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1991.
    [28]赵义山.明散曲史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4.
    [29](清)曹雪芹、高锷.红楼梦[M].济南:齐鲁书社,1994.
    [30]张如安.中国象棋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8.
    [31]杨春时、俞兆平、黄鸣奋.文学概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32]何云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经典著作选读[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33]邓国军.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表现”范畴及命题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9.
    [34]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5]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6]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7]刘兴均,郝志伦编.中国禁忌百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38]王大鹏,张宝坤,田树生等.中国历代诗话选[G].长沙:岳麓书社,1985.
    [39]吴文治.明诗话全编[G].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40]王国维著,施议对译注.人间词话译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3.
    [41]周振甫.唐诗宋词元曲全集·全唐诗[G].合肥:黄山书社,1999.
    [42]陈文新.明代诗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43]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明代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44]成复旺.神与物游——中国传统审美之路[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45]刘怀荣.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6]郭预衡.中国散文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47]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48]许嘉璐.古代文体常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49]徐艳.晚明小品文体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50]范文澜全集[G].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51]刘天振.明代通俗类书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6.
    [52]余英时.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53]钱基博.中国文学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
    [54](德)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55]中华书局编辑部.名家精译古文观止[M].北京:中华书局,1993.
    [56]陈兰村,张新科.中国古典传记论稿[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7]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
    [58]张燕瑾.中国古代小说专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9]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60]李剑国,陈洪.中国小说通史·先唐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1]陈忻.南宋心学学派的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2]苏军.道生法师传[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63]任继愈.宗教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64]麻仲学.中国医学疗法大全[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65]胡孚琛.道教与丹道[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66]侯健等.历代抒情诗分类鉴赏集成[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
    [67]傅璇琮等.中国诗学大辞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68]朱自清.经典常谈[M].北京:三联书店,1980.
    [69]古健青,张桂光.中国方术辞典[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70]吴梅.顾曲塵谈·中国戏曲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71]丁淑海.中国散曲文学的精神意脉[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72]任讷.散曲概论[M].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复制本.
    [73]叶恭绰.矩园余墨[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74]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G].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75]罗宗强,陈洪.中国文学发展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76]许金榜.山东分体文学史丛书(戏曲卷)[M].济南:齐鲁书社,2005.
    [77]廖奔,刘彦君.中国戏剧发展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78]郭英德.明清传奇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79]王晓家.水浒戏考论[M].济南:济南出版社,1989.
    [80]王晓家.水浒琐议[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
    [81]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
    [82]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83]俞为民校注.中国古代四大名剧[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84]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85](美)乌尔利希·韦斯坦因(Weisstein.U)著,刘象愚译.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86]王春荣.新时期文学的主题学研究:意义的生成与阐释[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
    [87](加)诺思洛普·弗莱著,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批评的剖析[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88](美)韦勒克(R.Wellek),沃伦(A. Warren)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89]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90]陈建平.水浒戏与中国侠义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91]卜键.传奇意绪[M].学苑出版社,1995.
    [92](奥)弗洛伊德著,张唤民、陈伟奇译.弗洛伊德论美文选[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
    [93]文学遗产编辑部辑.文学遗产增刊(一辑)[C].,北京:作家出版社,1955.
    [94]元明清戏曲研究论文集(二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95]周芜,周路,周亮.日本藏中国版画精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
    [96]刘鸿武.守望精神家园——人文科学论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
    [97]刘鸿武.人文科学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98](口)岩城秀夫.中国戏曲善本三种[M].京都:口本株式会社思文阁,1982.
    [99]蒋星煜.中国戏剧史探微[M].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版.
    [100]黄大宏.唐代小说重写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101]张爱萍.美育与艺术欣赏[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7.
    [102]史良昭.元曲三百首全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103]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104]孙楷第.沧州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05]冯沅君.古剧说汇[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
    [106]叶德均.小说戏曲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07]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中国曲学大辞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108]许金榜.中国戏曲文学史[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
    [109]王筱云,韦风娟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戏曲卷)[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
    [110]邓绍基.中国古代戏典文学辞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111]傅正谷.中国梦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
    [112]卫绍生.中国古代占卜术[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113]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人文述林(第五辑)[C].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114]徐征,张月中,张圣洁,奚海.全元曲[G].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115]刘芹.中国舞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16]王国维,蔡元培,胡适,俞平伯.红楼梦评论·石头记索引·红楼梦考证·红楼梦辨[M].长沙:岳麓书社,1999.
    [117]戚世隽.明代杂剧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118]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
    [119]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
    [120]彭庆生,曲令启.诗词典故词典[M].上海:书海出版社,1990.
    [121]李建中.乱世苦魂——世说新语时代的人格悲剧[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8.
    [122]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23]赵山林.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
    [124]邓本章.中原文化大典·文学艺术典·音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125]张世彬.中国音乐史论述稿[M].上海:友联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
    [126]汪涌豪.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27]孙楷第.也是园古今杂剧考[M].上海:上杂出版社,1963.
    [128]朱崇志.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29]李舜华.礼乐与明前中期演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30]程华平.明清传奇编年史稿[M].济南:齐鲁书社,2008.
    [131]韩结根.康海年谱[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132]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133]曹立会.冯惟敏年谱[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
    [134]黄毅.明代唐宋派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35]郑利华.王世贞年谱[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136]冯建林.中国历代棋王传[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137]朱一玄.金瓶梅资料汇编[G].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138]张远芬.金瓶梅新证[M].济南:齐鲁书社,1984.
    [139]陈增杰.唐人律诗笺注集评[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
    [140]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孙膑兵法[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
    [141]洪永铿.朱敦儒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42]马欣来辑校.关汉卿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143]傅丽英,马恒君校注.马致远全集校注[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
    [144]李剑国辑校.宋代传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145]一粟.红楼梦卷·红楼梦总评[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46]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G].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147](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48](晋)裴启撰,周楞伽辑注.语林[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149](唐)范摅.云溪友议[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50](宋)袁燮.洁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51](宋)许顗.许彦周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52](明)陈宏绪.寒夜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53]张宪文校注.张璁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154](明)吴讷著,于北山、罗根泽校点.文章辨体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155](明)黄绾著,刘厚祜、张岂之标点.明道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56]高洪钧.冯梦龙集笺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157](明)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58]田澍.嘉靖革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59](清)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
    [160](清)王夫之著,戴鸿森笺注.姜斋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61](清)方玉润撰,李先耕点校.诗经原始[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62](清)俞琰.咏物诗选[G].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8.
    [163](清)沈德潜.说诗晬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64](清)王夫之评选,张国星校点.古诗评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165](清)沈德潜选编,李克和等校点.唐诗别裁集》[M].长沙:岳麓书社,1998.
    [166](清)姚鼐.古文辞类纂[M].长沙:岳麓书社,1988.
    [167](清)袁枚著,范寅铮校注.小仓山房尺牍[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168](清)王奕清等.康熙曲谱[M].长沙:岳麓书社,2000.
    [169](清)张潮编.幽梦影[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170]佚名.小五义[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172](清)钱保塘.历代名人生卒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173](日)八木泽元著,罗锦堂译.明代戏剧家研究[M].香港:龙门书店,1966.
    [174]文学遗产增刊(第九辑)[C].北京:中华书局,1962.
    [175]戏曲研究(第十四辑)[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
    [176]李修生.古本戏曲剧目提要[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177]叶长海.中国戏剧学史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1]苗怀明.金瓶梅作者李开先说的首创者当为孙楷第[J].古典文学知识,2003,01.
    [2]徐扶明.李开先和他的林冲宝剑记[J].文史哲,1957,10.
    [3]卜键.李开先疑事考(上)[J].戏曲艺术,1986,04.
    [4]卜键.关于李开先生平几个史实的考辩——兼与宁茂昌同志商榷[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5,02.
    .[5]卜键.李开先疑事考(下)[J].戏曲艺术,1987,0].
    [6]卜键.李氏族谱的发现:李开先生平事迹考略[J].戏剧学习,1985,01.
    [7]卜键.李开先妻王氏墓志铭考引[J].戏曲艺术,1985,03.
    [8]宁茂昌.李开先及其文学主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4,04.
    [9]徐扶明.李开先和他的林冲宝剑记[J].文史哲,1957,10.
    [10]王永健.一本别具一格的水浒戏——浅谈李开先的宝剑记[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03.
    [11]卜键.李开先及其宝剑记再认识[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86,01.
    [12]王晓家.从宝剑记与水浒传的比较谈剧本改编[J].齐鲁艺苑,1992,04.
    [13]祝肇年.宝剑记述评[J].戏剧,1997,04.
    [14]郭英德.宝剑记:忠奸剧的定型[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02.
    [15]李永祥.宝剑记三题[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01.
    [16]吴晓铃.金瓶梅和李开先十六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02.
    [17]徐朔方.金瓶梅的写定者是李开先[J].杭州大学学报,1980,01.
    [18]徐朔方.金瓶梅成书新探[J].中华文史论丛,1984,03期
    [19]曾远闻.论李开先与唐宋派[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5,01.
    [20]任远.试论李开先的散文创作[J].济南大学学报,1995,01.
    [21]刘英波.李开先及其散曲创作简论[J].语文学刊,2004,11.
    [22]林静,孙道东.文采风流照耀北方——李开先散曲的地位与特征简论[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8.
    [23]李献芳.李开先和他的杂剧创作[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7,03.
    [24]吕靖波.园林午梦、打哑禅体制辩证[J].文学遗产,2001,03.
    [25]徐子方.李开先及其院本创作[J].文史知识,2005,03.
    [26]郑守治.正字戏、潮剧断发记的剧本演变与声腔渊源(一)、(二)[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05,2008,01.
    [27]郑传寅.李开先及其曲论[J].上海戏剧,1981,02.
    [28]黄洽.李开先曲论的二重性[J].戏文,2006,06.
    [29]刘恒.李开先曲论之贡献[J].齐鲁学刊,2009,06.
    [30]李克和.论李开先的曲学贡献[J].戏剧文学,2009,01.
    [31]解玉峰.读南图馆藏李开先改定元贤传奇[J].文献,2001,02.
    [33]任广世.改定元贤传奇编纂流传考[J].戏曲研究(第75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220.
    [34]黄洽.李开先与通俗文学[J].民俗研究,1999,01.
    [35]王立.中国古代伤悼文学的三大模式[J].求是学刊,1996,04.
    [36]王立,郝明.剑术崇拜与唐诗中的剑意象[J].中国韵文学刊,2003,02.
    [37]宋巍,董慧芳.从宝剑意象看侠义文学[J].求索,2005,08.
    [38]赵永生.中国诗歌中的“剑”意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8,04.
    [39]陈鹏程.英雄慷慨之音:中国古代诗词中剑意象的主要意蕴及文化成因[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08,03.
    [40]隋清娥.铸剑中“剑”意象与成长主题论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41]吴书荫.词谑的作者献疑[J].艺术百家,2002,02.
    [42]黄仕忠.词谑作者确为李开先[J].艺术百家,2005,01.
    [43]陈浩.李开先行实考二则[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6,03.
    [44]李欧.论原型意象——“侠”的三层而[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4,04.
    [45]韩鑫.由水浒传改编的宝剑记和义侠记——兼论古代叙事文学样式的变换及其创作方法[J].明清小说研究,1998,01.
    [46]谭真明.论宝剑记之艺术创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47]甘子超.宝剑记结构管见[J].红河学院学报,2004,03.
    [48]邱苇,程国赋.宝剑记叙事结构研究[J].四川戏剧,2006,02.
    [49]黄洽.李开先文学创作新议[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4,02.
    [50]黄洽.李开先文学思想嬗变管窥[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6,04.
    [51]李献芳.简论李开先思想的变化与文艺观的创新[J].齐鲁学刊,1996,05.
    [52]杨光.浅谈李开先咏雪诗的艺术性与思想性[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03.
    [53]鲁歌.金瓶梅作者漫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1.
    [54]何宗美.北曲南歌,悠游词会——李开先与章丘词社考论[J].文艺研究,2008,12.
    [55]刘英波.李开先与“章丘词会”成员略考[J].山东文学,2009,02.
    [56]冯小禄.作家传:值得重视的文学批评形式——以李开先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03.
    [57]刘恒.李开先词谑述评[J].戏剧文学,2009,02.
    [58]甄炜旎.元刊杂剧三十种与李开先旧藏之关系[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01.
    [59]李献芳李开先的.宝剑记与明中叶社会思潮[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04.
    [60]谢柏良.李开先及其同仁的戏剧理论——嘉靖隆庆五十年的剧论走向[J].齐鲁学刊,1990,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