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民国宪法在新疆的实践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西陲,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边防要地,东西方民族和文化在这里交汇。与其他边疆相比,其更有特殊性和重要性。新疆占中国陆地总面积六分之一,占边界线总长度四分之一,涵盖了许多对国家而言极为重要和关键的因素:西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各种资源丰富、地域辽阔,因此其法制现代化的推行与深化有着非同寻常的多重意义。尤其是新疆“7·5”事件后,对宪法在新疆地方的适用研究不仅有深厚的学理意义,而且在实践中有着紧迫的现实需要。因此研究前人维护边疆稳定与安全的治理经验,把握新疆近代政治的特点,深化我们对新疆特殊性的认识,为更好的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宪政安排,加快新疆民族地区的立法活动,促进边疆治理的法治化,维护国家边疆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民国时期即1912年至1949年之间,新疆由传统社会迈向近代化过程中宪法在新疆地方的实施情况,对民国时期新疆地方政治宪法化走向及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梳理、总结与评价,在此基础上,试图总结出民国宪法对新疆地方政治民主化影响的路径,揭示新疆是如何最终走向民族区域自治道路的。最终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对当下新疆地方宪政建设、发展的重要启示。
     本文认为,民国时期宪法在新疆地方的实践过程是在曲折和艰难中前行的,其受到的影响因素是众多的,如新疆地方与中央关系之演变、军阀割据的影响、传统的中央集权观念、帝国主义的干涉与侵略、地域主义、国内外政治形势、民族宗教关系、政党制度、西方观念等方面。其中对宪法在新疆地方实施影响最大的是:新疆地方与中央关系之演变、帝国主义的干涉与侵略、民族宗教关系等方面。
     本文共分以下几个部分:
     导论部分,主要是对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进行了论述,对目前国内外学界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并从总体上对论文的研究径路与篇章架构做了介绍。
     第一章主要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出发,介绍了清末民初宪法在新疆地方实施的时代背景。作为中国的一个边疆省份,与内地一样所遇到的各种危机及应对危机的社会变革是新疆地方政治宪法化的缘起。但其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与特殊的族群构成,导致造成了比内地更加复杂的局面,给新疆的近代化与宪法在新疆地方的实施带来了更多的阻碍与制约因素。
     第二章介绍了作为特殊的一个省份,新疆地方与中央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对这个关系的梳理与总结,是分析宪法在新疆地方实施的前提与起点。中央与地方关系作为一个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主题,是一国宪法在地方实现或地方政权走向民主化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条件。纵观民国时期,无论新疆地方的政局如何变化,与中央的关系是密切还是疏远,但新疆始终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几千年新疆地方与中央关系变迁中历史与人民的最终选择。
     第三章介绍了新疆地方政治走向宪法化的理论基础。这一时期,由于中央政府权威、实力的式微,帝国主义势力的不断干涉、侵略,使得民族与宗教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困难重重,边疆危机四起。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各种有益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这些理念和实践经验,对民国时期解决新疆的民族、宗教问题及新疆最终走上民主政治的方向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四章梳理了新疆地方迈向政治宪法化的曲折历程。首先,指出新疆伊犁辛亥革命的爆发与胜利,是民国新疆迈向政治宪法化的标志性事件,其对宪法在新疆地方的实践产生了深远意义;其次,旧官僚杨增新窃取了革命成果,建立了军阀专制统治,新疆地方的政治宪法化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但历史的车轮是不可逆转的,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历任军阀也不得不实行一些有助于地方政治民主化发展的改良措施,虽然微乎其微,但也是一种进步。国民党直接控制新疆后,与三区政权成立了少数民族参政议政的联合政府,为促进新疆走向各民族平等、自治及少数民族享有民主政治权利为内容的地方政治宪法化道路打下了基础。但国民党的政党性质决定了,这些体现平等、民主的措施是无法真正贯彻执行的,最终导致联合政府破裂,宪法在新疆的实践最终以失败告终。一直到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新疆地方的政治宪法化建设才得以大发展。然而民国时期,宪法在新疆地方的实践为以后提供了借鉴。
     第五章探讨了民国时期影响宪法在新疆地方实践的各种政治力量,包括哥老会、国民党、共产党、及外国势力的干涉与控制,这些政治势力或是促进了平等、自治、民主等思想的传播;或阻碍、干涉了新疆地方政治近代化、法治化的建设,对新疆地方政治走向宪法化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第六章考察了民国宪法在新疆地方的实践活动。通过对一系列原始档案的分析,从微观上感知宪法在新疆地方的实施进展,及当时体现地方政治民主化思想的各种措施在现实中是如何运行的。这些措施的实行结果如何,对新疆地方政治走向的影响如何等等。
     第七章对民国时期宪法在新疆地方实践的特点与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与评价。综观民国时期,可以看到影响宪法在新疆地方实施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对其影响不一,由此得出新疆地方的政治宪法化发展的特点。
     结语部分则是在总结民国宪法在新疆实施中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当下新疆地方宪政的方向,即在宪法的框架内构建国家统一、地方法治、民族自治相得益彰和谐一体的新型法律治理模式。
Since ancient times, Xinjiang locates border area of China with the multi-ethnic, multi-religious. The peoples and cultures from East and West fabricate together here. As accounting for one sixth of the total land area and a quarter of the length of the boundary line, Xinjiang have its specificity and importance when compared with the others.
     It covers many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extremely crucial and critical to the country: the border land, inhabitant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rich resources, land with huge area. The implementation and deepening of modernization of its legal system means Unusual multiple meanings. Especially after Urumqi 7·5 Violent Incident in 2009, the insights over the previous governance experience of stabilization and security of the border add heavy to the clear grasp of the modern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Xinjiang, and ou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queness of Xinjiang, which contains the great vitality for the implementation the co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of the regional ethnic autonomy, acceleration of the legislative activities of Xinjiang areas, promotion of legal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constitutionalism of the ruling of border , and eventually security of border areas.
     This paper mainly covers what happened to the constitutionalism of local regime in Xinjiang from the traditional into the modern society in Republic of China, tidies up and summarizes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end and influence of constitutionalism of the local regime, On this basis of which, we attempt to summarize the path of advancement of constitutionalism of regime in Xinjiang, reveal how the Xinjiang ended up orientating for national regional autonomy to come up with the ideas inspiring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itutionalism of Xinjiang.
     It is held that the Political Constitution of the Xinjiang struggled for their way with twists and turns, which were exerted the effects in growing number, sa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Xinjiang and central government, the impact of distribution of warlord, the established customs of centralization of power, the intervention and invasion of imperialist, as well as regionalism,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ituation, ethnic and religious relations, the political party system, Western ideas etc.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sections:
     preface: it mainly describ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sis discussed, classifies the updated academic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ntroduces the process research paper and architect of paper overally.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under which Xinjiang enter the age of constitutionalism of regime with the perspectives of modernization in China. Various crisis and the hereby the innovation initialized the constitutionalism of regime of Xinjiang, a frontier province, which was similar to that of mainland. However, its special geo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constitution of groups resulted situation more complex than the mainland, which laid more knots and restrictions on the way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Xinjia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political constitution.
     The second chapter describes the evol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development.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onclu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are the priorities and outset of the constitutionalism of regime. Central-local relations, as a mainstream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life of a nation are the priorities and content of a lo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or the constitutionalism of regime. Throughout the era of Republic of China, Xinjiang has always been an inseparable part of China, no matter how the political situations of Xinjiang changed and how close Xinjiang was with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hich is the final choice of people and history with the changes occurring to the central-local relations.
     The third chapter describ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onstitutionalism of Local regime of Xinjiang. During this period, the resolution to the issues of ethics and religious was made more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 because of decline of the authority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s well as the constant interference and aggression of the imperialist forces. The KMT and CPC-led Chinese people have taken various useful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ese idea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exert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esolution to Xinjiang's ethnic and religious issues and finally embarked on the direction of local politics.
     Chapter IV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with the twists and turns of the constitutionalism of local regime of Xinjiang. First of all, that the outbreak and Victory of Revolution of 1911 was landmark event of the constitutionalism of local regime of Xinjiang, which produced the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onstitutionalism of Local regime;Secondly, the old bureaucrats Yang stole the new revolutionary achievements to the establish warlord rule, hamp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itution of Xinjiang seriously. As the wheel of history is irreversibl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rule, successive warlords had to implement improvement beneficiary to the constitutionalism of local regime which although minimal, was an progress more or less. After the complete control of the KMT over Xinjiang, they founded a coalition government participated by minority politics with regimes from three districts to set the firm foundation for the equality, autonomy, and democratic political rights of minorities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Xinjiang. However, the nature of the KMT party concluded that these measures reflecting the equality and democracy can not really implemented and carried out thoroughly, which ultimately led to rupture of the coalition government, and failure of the constitution of Xinjiang. Until 1949 when the Xinjiang was peacefully liberated,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political Constitution was not able to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The practice of the constutionalization of local regime in Xinjiang provided the reference for later attempts.
     Chapter V describes the various political forces exerting the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itutionalism of local regime in Xinjiang, including the Elder Brothers, the Kuomintang,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foreign forces. These political forces promoted the spread of equality, autonomy, democracy etc or impede and interfere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rule of law, which has imposed the influences on the progress of the constitutionalism of local politics in Xinjiang.
     Chapter VI is the practice of constitutionalism of local regime during the Republican Period. The analysis of a series of original files contributed to the sense over the advancement of constitutionalism in Xinjiang in the microscope, the operation manner of various measures on the constitutionalism, the result of the operation and the eventual influence on the local regime.
     Chapter VII conclude and evaluate the traits and impact factors of the Constitutionalism of local regime in Xinjiang. Looking through the Republic of China, we can see that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itutionalizaiton were massive, including the emerge of warlords in Xinjiang, central- local relations in Xinjiang, the traditional centralized concept, intervention and aggression of imperialism, regionalism, ethnic-religious relations, domestic-foreign situation, political party system, the Western concept and so on. These factors on the constitutionalism of local regime varied. Consequently the quality of constitutionalism could be summarized.
     The Conclusion sets forth the future orientation of constitutionalism of local regime,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and the lessons of it, that is to construct the new legal governance model of national unity, the local rule of law, minority autonomy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onstitution.
引文
1详见马大正等著:《新疆史鉴》,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123页。
    1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32、735页。
    2李龙著:《宪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4页。
    1陈景良:《传统悠悠入梦来:中国法制史的价值、现代意义和研究方法》,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1齐顺清、田卫疆著:《中国历代中央王朝治理新疆政策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36页。
    2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页。
    3张大军著:《新疆风暴七十年》,台北兰溪出版社1980年版,第1册,第9页。
    1《宣统政纪实录》第12卷;《清朝续文献通考(一)》,第72卷。
    2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页。
    3袁大化:《抚新纪程》,卷下。
    4《新疆简史》第二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2页。
    1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新疆简史》第二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2-93页。
    2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新疆简史》第二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3页。
    3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新疆简史》第二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4页。
    4杨增新:《补过斋文牍》,壬集上。
    1民国二年七月二十八日第四四一号政府公报,转引自张大军著:《新疆风暴七十年》第一册,台北兰溪出版社1980年版,第28-29页。
    2张大军著:《新疆风暴七十年》第一册,台北兰溪出版社1980年版,第29页。
    3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新疆简史》第二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页。
    1齐清顺:《<新疆南路禁烟章程>浅谈》,载《新疆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2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页。
    
    1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
    2张大军著:《新疆风暴七十年》第1册,台北兰溪出版社1980年版,第8页。
    1苗普生、田卫疆主编:《新疆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68页。
    1苗普生、田卫疆主编:《新疆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69页。
    1苗普生、田卫疆主编:《新疆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70页。
    1《清德宗实录》卷563,光绪三十二年八月乙酉。
    
    1齐顺清、田卫疆著:《中国历代中央王朝治理新疆政策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48页。
    2苗普生、田卫疆主编:《新疆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85页。
    1苗普生、田卫疆主编:《新疆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86页。
    2苗普生、田卫疆主编:《新疆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86页。
    1齐顺清、田卫疆著:《中国历代中央王朝治理新疆政策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52页。
    1苗普生、田卫疆主编:《新疆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94页。
    1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页。
    2刘先俊,系湖南宁乡人,曾留学于日本士官学校。经其舅父陶森甲的介绍,来新疆“投效”袁大化,以期借其公开身份掩护革命活动。老奸巨猾的袁大化,并不信任刘先俊,委以督练处教官虚职应付。他坚辞不受,复赠以旅费,亦未受,秘密留在迪化进行革命活动。
    1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页。
    2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3张大军著:《新疆风暴七十年》第1册,台北兰溪出版社1980年版,第45页。
    1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15页。
    1详见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24页。
    1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页。
    1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1刘伟著:《晚清督抚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中国史学会主编:《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23页。
    1《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60页。
    2陈旭麓、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40页。
    3《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99页。
    4《大中华》第二卷第九期,1916年9月20日。
    
    1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页。
    2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页。
    
    1蓝翔飞著:《地方自治与政府》,(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2年版,第4页。
    2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3页。
    1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1-62页
    
    1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页。
    2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5页。
    1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7-48页。
    1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69页。
    2马大正等著:《新疆史鉴》,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0页。
    1袁玉红著:《简析近代新疆地方与中央政府之关系(1912-1928)——以新疆“七七政变”为中心》,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1页。
    2张大军著:《新疆风暴七十年》第一册,台北兰溪出版社1980年版,第9页。
    3陈延祺:《杨增新是如何缓解新疆财政危机的》,《新疆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1黄建华著:《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2转引自张大军著:《新疆风暴七十年》第五册,台北兰溪出版社1980年版,第2670页。
    1 (美)齐锡生著:《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杨云若、萧延中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0页。
    2张大军著:《新疆风暴七十年》,台北兰溪出版社1980年版,第5册,第2667页。
    1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2页。
    2黄建华著:《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3杨增新:《呈明修改管理寺庙条例意见文》,《补过斋文牍续编》卷一。
    1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6页。
    2袁玉红著:《简析近代新疆地方与中央政府之关系(1912-1928)——以新疆“七七政变”为中心》,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0页。
    1杨增新:《咨呈新疆实难举办团练文》,《补过斋文牍》甲集上。
    2 1928年7月7日,时任镇迪道尹兼军务厅长、外交署长的樊耀南策划了在新疆省立俄文专门学校毕业典礼上刺杀了新疆省主席兼总司令杨增新的事件,史称“七七政变”。
    3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30-231页。
    1黄建华著:《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页。
    1黄建华著:《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
    1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32页。
    1参见黄建华:《金树仁案探析》,《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1刘文龙(1870-1950),号铭三,湖南岳阳人。清宣统年间入疆,在塔城参赞大臣汪步端手下任职。1917年任新疆省教育厅长。1933年新疆“四·一二”政变后,任新疆省政府临时主席。刘在盛世才的淫威下,形同傀儡。1933年11月被盛世才关进监狱,1944年11月吴忠信主新时获释。1950年6月,任乌鲁木齐市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同年病故。
    2黄建华著:《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页。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行政院档案,转引自蔡锦松:《盛世才在新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4页。
    2部殿丞述,徐存甫记:《我随黄慕松宣慰新疆的经过纪实》(未刊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委员会存稿编号65-976,转引自黄建华著:《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42页。
    1马克斯·贝洛夫:《苏联的外交政策(1929-1941)》(Max Beloff , The Foreign Policy of Soviet Russion 1929-1941),剑桥大学出版社1947年版,第1卷,第163-164页。转引自黄建华著:《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67页。
    2 [美]齐锡生著,杨云若等译:《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版,第160页。
    
    1吴忠信:《主新日记》,1945年10月20日。
    2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98页。
    
    1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99页。
    2张大军著:《新疆风暴七十年》第十册,台北兰溪出版社1980年版,第5960页。
    1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08页。
    1艾力汗·吐烈(1885-1976),俄国中亚托克马克人,乌孜别克族,狂热的泛伊斯兰主义者,新疆分裂分子。原为安集延的大阿訇。曾在沙特阿拉伯、布哈拉学习经文和医学。1924年,因非法建立泛伊斯兰主义组织,被原苏联安全部门逮捕。1927年潜逃至新疆,以传教和行医为业,定居伊宁。1937年被盛世才政府逮捕,1941年出狱赴伊犁,在伊宁拜图拉大清真寺当阿訇,继续从事宗教活动。三区革命时被选为临时政府主席,多次散步分裂国家、反汉仇汉言行,后被三区进步力量驱逐回苏。
    2阿合买提江·哈斯木(1914-1949),维吾尔族,新疆伊宁人,曾在莫斯科学习。1942年6月回到伊宁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后被捕入狱,1944年10月释放回伊宁后即投身三区革命。1949年8月应邀率新疆代表团赴北平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协商会议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3阿巴索夫(1921-1949)全名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维吾尔族,新疆乌什人。在其读书期间,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接受马列主义理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翻译马克思主义的著作。1944-1949年新疆三区革命的领导人之一,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在三区临时政府中与泛伊斯兰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参与重组三区政府,纠正了三区革命早期的错误。1949年8月,在前往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4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14页。
    1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2-73页。
    1苗普生、马品彦、厉声主编:《历史上的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6页。
    1详见马大正等著:《新疆史鉴》,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123页。
    1《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58页。
    1《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0页。
    2《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96-297页。
    1《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4-325页。
    2《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页。
    3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56页。
    4郭孝成著:《蒙古独立记》,载《辛亥革命(第七册)》,上海人民版社1957版,第209页。
    5《两蒙会议始末》,第41-45页,转引自李国栋著:《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50页。
    
    1《孙中山全集》第五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28页。
    2《孙中山全集》第六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页。
    3《孙中山全集》第六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6页。
    
    1《孙中山全集》第九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18-119页。
    2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64页。
    
    1详见李国栋著:《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62-66页。
    2参见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载《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第1035页。
    3李国栋著:《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72页。
    4参见孙中山:《上李鸿章书》,载《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版,第18页。
    1参见孙中山:《建国方略》,载《孙中山全集》第六卷,中华书局1985版,第249页。
    1参见《苏维埃中国》第一集,1933年印行,第197-204页,载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8-12页。
    1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38页。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册,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2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43页。
    1参见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46-347页。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62-63页。
    1李国栋著:《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89页。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载《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版,第106页。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载《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版,第107页。
    
    1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0页。
    2李国栋著:《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120页。
    
    1杨增新:《补过斋文牍》,丙集上。
    2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7页。
    
    1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8-189页。
    2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7-185页。
    1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76页。
    2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166页。
    3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00-802页。
    1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政治(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682页。
    2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76页。
    
    1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62页。
    2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1《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载《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江苏古藉出版社1991版,第487页。
    1吴忠信:《主新日记》,1944年10月10日。
    2张大军著:《新疆风暴七十年》第十一册,台北兰溪出版社1980年版,第6171页。
    3吴忠信:《主新日记》,1944年4月4日。
    4黄建华著《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102页。
    1张治中著:《张治中回忆录》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514-522页。
    1齐顺清、田卫疆著:《中国历代中央王朝治理新疆政策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52页。
    
    1苗普生、田卫疆主编:《新疆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94页。
    2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页。
    1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15页。
    2详见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24页。
    1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15页;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页。
    1方英楷主编:《中国历代治理新疆国策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5页。
    1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06页。
    1杨增新:《补过斋文牍续编》,第一卷,第1-3页。
    2杨增新:《补过斋文牍》辛集一,第1页。
    1杨增新:《补过斋文牍》辛集一,第4-6页。
    2杨增新:《补过斋读老子日记》,卷4。
    3杨增新:《补过斋日记》,卷十九。
    4杨增新:《补过斋日记》,卷十六。
    
    1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9页。
    2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51页。
    3张大军著:《新疆风暴七十年》第六册,台北兰溪出版社1980年版,第2982-2983页。
    1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38页。
    2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65页。
    3张大军著:《新疆风暴七十年》第五册,台北兰溪出版社1980年版,第2722-2725页。
    1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16页。
    
    1张大军著:《新疆风暴七十年》第六册,台北兰溪出版社1980年版,第3217-3218页。
    2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3页。
    1包尔汉著:《新疆五十年》,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244页。
    2王寿成:《关于新政府民族政策的报告》,《新疆文化史料》第1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史志编辑室编,1990年(内部发行)第41页。
    3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疆简史》第三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4页。
    4刘德贺:《新疆各族文化促进会记叙》,载《新疆文史资料选辑》,第22辑,1987年。
    1索伦现经识别改称达斡尔族。
    2归化族当时指已取得中国国籍或无国籍的俄罗斯入和其他欧洲人。
    3陈培生:《新政府七年来之政治设施》,见《反帝战线》第4卷,第1期,转引自方英楷:《中国历代治理新疆国策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1页。
    4王寿成:《关于新政府民族政策的报告》,《新疆文化史料》第1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史志编辑室编,1990年(内部发行)第41页。
    5周东郊:《新疆十年》第66-67页,转引自方英楷:《中国历代治理新疆国策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2页。
    1方英楷著:《中国历代治理新疆国策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9页。
    2程东白著:《十年来新疆的文化教育事业》,载《新新疆》,1943年第l卷第l期,转引自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37页。
    1汪孝春:《建设中的新新疆》,见《新华日报》1938年5月22日,转引自方英楷著:《中国历代治理新疆国策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9页。
    1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编:《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资料汇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86年版,第5-6页。
    2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6页。
    3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00页。
     1苗普生、马品彦、厉声编:《历史上的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73页。
    1针对堆积如山的问题和北疆爆发三区革命,吴忠信治新之始采取了三项措施:(一)释放被盛世才滥押的人士;(二)宣抚地方;(三)敦睦邦交,时人称之为“治新三板斧”。
    1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96页。
    1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疆简史》第三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86页。
    1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疆简史》第三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87页。
    2黄建华著:《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96页。
    3张大军著:《新疆风暴七十年》第十一册,台北兰溪出版社1980年版,第6197页。
    1苗普生、马品彦、厉声主编:《历史上的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42页。
    1张治中著:《从迪化会谈到新疆和平解放》,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页。
    1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疆简史》第三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28页。
    2张治中著:《张治中回忆录》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426-427页。
    3张治中著:《张治中回忆录》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429-432页。
    1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疆简史》第三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32页。
    1张治中著:《张治中回忆录》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432-441页。
    1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32-433页。
    2张治中著:《从迪化会谈到新疆和平解放》,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7页。
    3张治中著:《从迪化会谈到新疆和平解放》,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8页。
    1黄建华著:《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238页。
    1黄建华著:《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235、238页。
    2张治中:《当前新疆问题和我们的根本看法与态度》(民国三十六年三月三十日在行辕对驻迪党政军负责干部讲话),见张治中《七十回忆录》(附录),油印本,藏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资料室。
    3张治中著:《从迪化会谈到新疆和平解放》,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7页。
    4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35页。
    
    1张治中著:《张治中回忆录》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477-481页。
    2张治中著:《从迪化会谈到新疆和平解放》,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3页。
    3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29页。
    1张治中著:《张治中回忆录》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485页。
    1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36页。
    2 1946年6月29日《新疆日报》,转引自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31页。
    1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30页。
    2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疆简史》第三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42页。
    
    1张治中著:《张治中回忆录》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524页。
    2张治中著:《从迪化会谈到新疆和平解放》,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3页。
    1张治中著:《当前新疆问题和我们的根本看法与态度》,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三月三十日在行辕对驻迪化党政军负责干部讲话。
    1宋希濂著:《鹰犬将军》,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220页。
    
    1张治中著:《张治中回忆录》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546页。
    2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疆简史》第三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57页。
    1包尔汉著:《新疆五十年》,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305页。
    1李帆群:《新疆“三青团”的成立与结束》,载《新疆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新疆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1宋希濂:《1947年迪化二二五事件真相》,载《新疆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新疆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9页。
    1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34页。
    1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48页。
    1宋希濂:《镇压吐鲁番暴动的经过》,载《新疆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新疆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5页。
    2张治中著:《从迪化会谈到新疆和平解放》,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4页。
    1张治中著:《张治中回忆录》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549页。
    2阿合买提江:《在伊宁维、哈、柯俱乐部对我省形势发表的声明》,《新疆三区革命领导人向中共中央的报告及文选》,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57页。
    1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68页。
    1袁大化修、王树楠等纂:《新疆图志》(卷45·民政六) (地方自治一),民族文化宫图书馆据志局书复印1983年版,第427页。
    1贾秀慧:《晚清民国时期新疆的政治近代化述评》,载《新疆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第122页。
    2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档案:全宗1001,卷号1229。
    3陈培生:《新政府七年来之政治设施》,见《反帝战线》第4卷,第1期,转引自方英楷:《中国历代治理新疆国策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1页。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政2-2-374:《阿克苏区各县出席省三全大会代表分配名额开会日期》,沙雅县政府呈新疆省府主席,民国27年9月10日。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政2-2-374:《呈报该县选定三全大会代表启程进省日期由》,民国27年9月23日。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政2-2-374:《和阗区行政长潘柏南呈报送省各代表姓名族别详细开具清单》·民国27年8月20日
    1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疆简史》第三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87页。
    2高健:《民国后期新疆省临时参议会述论》,载《新疆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89页。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1-206。
    1蔡锦松:《新疆近代史事记》,载《新疆烈士传通讯》,1996年第2期。
    2高健:《民国后期新疆省临时参议会述论》,载《新疆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90页。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3-32。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1-20。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1-208:《新省省参议会经过情形报告书》·民国36年
    1高健、赵江名:《民国前期新疆省议会研究》,载于《西域研究》2005年第3期,第45-47页。
    2乌鲁木齐党史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乌鲁木齐市志》第1卷,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1页。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3-1-318:《新省委员会提案》,《为拟请依照中央颁布之市参议会组织条例等规定修政<省府第八次委员会议通过之本市参议员名额14名为27名>请公决案》,民国35年9月14日。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3-1-318:《为函知本市市参议员名额经提交省府第十次委员会议通过27名请查照由》,民35年9月28日,刘市长。
    1张大军著:《新疆风暴七十年》第十一册,台北兰溪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6203页。
    2且末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孙红卫主编:《且末县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8页。
    3贾秀慧:《晚清民国时期新疆的政治近代化述评》,载《新疆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第123页。
    1张治中著:《张治中回忆录》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485页。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31:《新省县参议员及县长选举委员会报告(第一号)》,民国35年9月1日至10月10日。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3-418:《新省各区首领职员组成人员》,民国35年。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3-453:《新省省县参议员及县长选举委员会报告(第二号)》,民国35年10月11日至20日。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31:《新省省县参议员及县长选举委员会报告(第三号)》民国35年10月21日至11月10日。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31:《新省省县参议员及县长选举委员会报告(第九号)》,民国36年11月13日。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31:《新省省县参议员及县长选举委员会报告(第十号)》,民国37年1月28日。
    
    1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新疆简史》第三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62页。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31。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31。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31。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31。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31。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31。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31。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31。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31。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31。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31。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31。
    
    1贾秀慧:《晚清民国时期新疆的政治近代化述评》,载《新疆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第123页。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3-453:《新省各县民选参议员姓名表》,36年3月1日。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3-453:《新省各县民选县长姓名表》,36年3月1日。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30:《选举各县参议员民族成分比较表(北疆)》,民国35年。
    1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新疆简史》第三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57页。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2-182:《为库车县人民呈请将该县参议会之人员另行选举一案的呈文》,民35年4月25日。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2-182:《库车民众另行选举结果由》,民国35年。
    4包尔汉著:《新疆五十年》,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305页。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28:《新省选举委员会汇报和阗区各县最近选举纠纷案件》,民国36年。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3-323:《关于和阗县选举县长一案的事由》,和阗郝登榜,民国36年1月4日。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1-6:《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北行营来电》,民国35年11月16日。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1-6:《和阗人民团体来电》,35年12月21日。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1-6:《和阗伊敏来电》,民35年12月30日。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3-323:《关于和阗县选举县长一案的事由》,和阗郝登榜,民国36年1月7日。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3-323:《叶城县民众要求罢免县长的纠纷案》,民国36年。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28:《新省选举委员会汇报和阗区各县最近选举纠纷案件表》,民国36年。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28:《监选喀什、莎车、和阗三区行政专员暨解决各该区选举纠纷报告书》,民国36年11月。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3-410:《新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规程草案》。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28:《新省各区行政督察专员选举办法》。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2-620:《新疆省各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规程》,民国33年。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2-620:《新疆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办事细则》,民国32年6月。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930:《新疆省监察委员选举办法草案》。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2-122:《关于竞选国大代表及立委主任在所在地限制及施行条例的指令》,民国36年7月。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2-122:《为抄发司法院解释立法院立法委员选举罢免法第十三条疑义由》,民国36年9月24日。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2-122:《防止选举舞弊一案监察院训令》,民国36年12月。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史委员会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斗争纪事》,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第117页。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2-122:《为呈请准予将锡、索、满三族国大代表名额增为三名并请转知选举事务所遵照办理由》民国36年11月7日。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2-122。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2-122。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1-4。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1-4。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阿克苏参议会之电呈》,37年7月8日。
    
    1张千帆主编:《宪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版,第196页。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5-211:《通令保障人民之财产权由》,民国31年7月10日。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6-184。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6-184。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6-184。
    3张千帆主编:《宪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版,第183页。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6-19:《奉令公布禁止蓄婢办法请查照转饬知照由》,内政部民国25年1月23日。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6-19:《准外交部咨抄送国联代表办事处条陈我国禁止蓄婢办法数端除分行外请查照饬属知照由》,民国25年5月4日。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704:《新省府训令》,民国35年11月20日。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704:《奉令为保障人民身体自由办法经国防最高委员会决议修正通过转饬遵照由》,民国33年7月31日。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2-72:《令饬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权利自由》,民国36年9月25日。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6-19。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704:《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北行辕通令禁止省内汉族官兵员役民众与信奉伊斯兰教人民通婚一案仰遵照希查照由》,民国35年10月17日。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704:《为奉西北行辕命令禁止汉、维民等通婚仰切实遵照由》,民国37年9月13日。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704:《奉府令重申法治精神以利地方政治宪法化实施案令仰切实遵行转饬遵照由》,民国33年8月11日。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1-1-704:《奉府令重申法治精神以利地方政治宪法化实施案令仰切实遵行转饬遵照由》,民国33年8月11日。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2-620:《发动全国人民研讨宪草办法》,民国33年1月10日。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2-620:《成立地方政治宪法化实施促进会》,民国32年12月3日。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2-620:《成立地方政治宪法化实施促进会组织规则》,民国32年12月3日。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2-620:《新省民政厅呈报成立宪草研讨会情形并附呈提案》,民国33年5月23日。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2-620:《新省民政厅呈报成立宪草研讨会情形并附呈提案》,民国33年5月23日。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2-620:《新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呈文》,民国33年6月8日。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3-11:《奉国府令男女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或被选举权,应一律平等待遇令仰知照并转饬所属一体知照由》,民国25年7月31日。
    1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1页。
    1杨增新:《补过斋文牍》,甲集上。
    2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2页。
    3曾问吾著:《中国经营西域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总编室1986年重印,第499页。
    4苗普生、马品彦、厉声编:《历史上的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7页。
    1为伊犁哥老会首领,号称伊犁“新民三堂”山主,又称“伊江龙头大爷”。回族马得元和汉族张世虎为正副龙头。伊犁哥老会最高首领是山主,下设龙头、香堂、礼堂、督堂等。
    
    1杨增新:《补过斋文牍》,乙集一。
    2杨增新:《补过斋文牍》,乙集二。
    1曾问吾著:《中国经营西域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总编室1986年重印,第501-502页。
    2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6页。
    
    1杨增新:《电呈将喀什边魏两营调赴科防文》,《补过斋文牍》乙集二。
    2杨增新:《电呈查办喀什戕官案恳予销案免究并优恤袁都督文》,《补过斋文牍》乙集二。
    1杨增新:《电伊犁代表贺家栋从速开议文》,《补过斋文牍》乙集二。
    1《马继业在喀噶尔》,第12章,转引自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2页。
    
    1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5页。
    2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
    1杨增新:《咨呈新疆难举办团练文》,《补过斋文牍》甲集上。
    2张大军著:《新疆风暴七十年》第五册,台北兰溪出版社1980年版,第2717页。
    1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24页。
    2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32页。
    1张大军著:《新疆风暴七十年》第五册,台北兰溪出版社1980年版,第2722-2725页。
    1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78页。
    1李帆群:《新疆“三青团”的成立与结束》,《新疆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新疆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1张大军著:《新疆风暴七十年》第七册,台北兰溪出版社1980年版,第3706-3707页。
    1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3页。
    1新疆冤狱始末编写组:《新疆冤狱始末》,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第32-33页。
    1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35页。
    
    1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新疆简史》第三册,新疆人民版社1987年版,第286页。
    2苗普生、田卫疆编:《新疆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31页。
    1详见马大正等著:《新疆史鉴》,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123页。
    1王续添:《地方主义与民国社会》,《教学研究》2000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编:《中国现代史》2000年第7期。
    2黄建华著:《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1 (美)齐锡生著:《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杨云若、萧延中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0页。
    1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页。
    1苗普生、马品彦、厉声主编:《历史上的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7页。
    1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14页。
    2杨妍著:《地域主义与国家认同——民国初期省级意识的政治文化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18页。
    1杨妍著:《地域主义与国家认同——民国初期省级意识的政治文化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3页。
    2杨妍著:《地域主义与国家认同——民国初期省级意识的政治文化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页。
    3杨妍著:《地域主义与国家认同——民国初期省级意识的政治文化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0页。
    1杨妍著:《地域主义与国家认同——民国初期省级意识的政治文化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4-225页。
    1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72页。
    1安东尼·吉登斯将一般的社会转型分为这三个阶段:传统国家,绝对主义国家,民族——国家。见[英]安东尼·吉登斯著,胡宗泽,赵力涛译《民族—国家与暴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治类
    1-1-223、425、696、703、704、924、928、930、931、932、994、1008
    1-2-96、98、99、129、130、133、122、161、170、174、182、230、320、323、330、334、325、393、410、418、448、453
    1-4-72、97
    2-1-4、6、206、207、208、260、287、476、545、661、665、674、700、763、860、870、898、910
    2-2-8、9、17、23、34、48、72、317、374、437、446、447、449、590、609、616、620、631、633、634、644、606、609、610、628、635、636、645、664、651
    2-3-2、3、9、11、27、39、44、48、101、108、114、115、117、121、124、125、126、132、134、140、629、779、788
    2-4-61、101、206、211、221、269、305、448、883
    2-6-19、82、124、184、218、451、815、819、830、846
    2-7-112、135
    3-1-9、15、17、19、21、22、79、92、173、180、245、255、268、272、284、288、299、303、320、321、318、345、355、388、410
    3-2-2、1811、1915、1932、1941、1935
    2.袁大化:《抚新纪程》。
    3.杨增新著:《补过斋文牍》。
    4.杨增新著:《补过斋文牍续编》。
    5.杨增新著:《补过斋日记》。
    6.杨增新著:《补过斋读老子日记》。
    7.吴忠信:《主新日记》。
    8.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资料室藏档案抄件。
    9.新疆日报(1944—1949),藏新疆日报社资料室。
    1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11.乌鲁木齐党史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乌鲁木齐市志》第1卷,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2.且末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孙红卫主编:《且末县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3.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4.苗普生、田卫疆主编:《新疆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5.苗普生、马品彦、厉声主编:《历史上的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6.政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新疆文史资料选辑》(第22辑),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7.王寿成:《关于新政府民族政策的报告》,《新疆文化史料》第1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史志编辑室编,1990年(内部发行)。
    18.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编:《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资料汇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86年版。
    19.袁大化修、王树楠等纂:《新疆图志》,民族文化宫图书馆据志局书复印1983年版。
    20.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编:《新疆简史》(1-3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版。
    21.方英楷主编:《中国历代治理新疆国策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版。
    22.马大正主编:《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版。
    23.尹筑光、茆永福主编:《新疆民族关系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版。
    24.《新疆冤狱始末》编写组:《新疆冤狱始末》,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
    25.杨建新主编:《中国西北少数民族通史》(民国卷),民族出版社2009版。
    26.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三联书店1962版。
    2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新疆文史资料选辑》,第2、5、6辑,新疆人民出版社1979版。
    28.徐玉圻主编:《新疆三区革命史》,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29.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版。
    30.张学仁、陈宁生主编:《二十世纪之中国地方宪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册,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32.张千帆主编:《宪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版。
    33.余太山主编:《西域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版。
    1.陈慧生,陈超著:《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版。
    2.黄建华著:《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版。
    3.齐顺清、田卫疆著:《中国历代中央王朝治理新疆政策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马大正等著:《新疆史鉴》,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张大军著:《新疆风暴七十年》(1-12册),台湾兰溪出版社1980版。
    6.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
    7.张治中著:《从迪化会谈到新疆和平解放》,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8.宋希濂著:《鹰犬将军》,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9.孙中山:《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10.李国忠著:《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郭孝成著:《蒙古独立记》,载《辛亥革命(第七册)》,上海人民版社1957版。
    12.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载《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
    13.杨妍著:《地域主义与国家认同——民国初期省级意识的政治文化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4.曾问吾著:《中国经营西域史》,商务印书馆1936版。
    15.杜重远著:《盛世才与新疆》,生活书店1938版。
    16.包尔汉著:《新疆五十年》,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版。
    17.蔡锦松著:《盛世才在新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8.[日]佐口透著:《18—19世纪新疆社会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版。
    19.蒋君毅著:《新疆经营论》,重庆正中书局1939版。
    20.周泓著:《民国新疆社会研究》,新疆大学出版社2005版。
    21.吴蔼宸著:《新疆记游》,商务印书馆1935版。
    22.李国栋著:《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版。
    23.顾颉刚、史念海著:《中国疆域沿革史》,商务印书馆1999版。
    24.朱培民著:《新疆革命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版。
    25.谢斌著:《新疆游记》,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6.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版。
    27.齐清顺、田卫疆著:《中国历代中央王朝治理新疆政策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版。
    28.朱培民著:《新疆与祖国关系史论》,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版。
    29.厉声著:《新疆对苏俄贸易史(1600—1990)》,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版。
    30.费孝通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版。
    31.侯强著:《社会转型与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1840—192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版。
    32.杨建新著:《中国少数民族通论》,民族出版社2005版。
    33.赵云田著:《清末新政研究——20世纪初的中国边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版。
    34.田继周著:《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版。
    35.孙宏年著:《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长春出版社2004版。
    36.赵云田著:《中国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沿革史》,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版。
    37.吴楚克著:《中国边疆政治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版。
    38.[英]冯客著:《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杨丽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版。
    39.徐迅著:《民族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版。
    40.余振贵著:《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版。
    41.刘广安等著:《中国古代民族自治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2.张晓松著:《中国少数民族职官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版。
    43.王珂著:《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系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版。
    44.陶峙岳著:《陶峙岳自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版。
    45.[美]齐锡生著:《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杨云若、萧延中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6.王开玺著:《晚清政治新论》,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47.马小泉著:《国家与社会:清末地方自治与地方宪政改革》,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48.魏光奇著:《官治与县治——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县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49.刘伟著:《晚清督抚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0.杜文忠著:《近代中国的地方宪政化——兼与韩国比较》,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51.楚双志著:《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史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52.钱端升等著:《民国政制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
    53.[美]拉铁摩尔著:《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唐晓峰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4.沈晓敏著:《处常与求变:清末民初的浙江咨议局和省议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55.刁振娇著:《清末地方议会制度研究——以江苏咨议局为视角的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6.张朋园著:《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版。
    57.张朋园著:《立宪派与辛亥革命》,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版。
    58.胡春惠著:《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9.程乃胜著:《近代西方宪政理念》,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0.徐袛朋著:《当代民族主义与边疆安全》,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61.周联合著:《自治与官治——南京国民政府的县自治法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2.[加]威尔·金里卡著:《多元文化公民权——一种有关少数族群权利的自由主义理论》,杨立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
    63.[西]胡安·诺格著:《民族主义与领土》,徐鹤林、朱伦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4.[美]海斯著:《现代民族主义演进史》,帕米尔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5.王建学著:《作为基本权利的地方自治》,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6.白贵一著:《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县自治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67.莫纪宏著:《宪法学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68.莫纪宏著:《现代宪法的逻辑基础》,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9.[美]C.H.麦基文著,翟小波译,《宪政古今》,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0.林来梵著:《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71.[美]卡尔·J·弗里德里希:《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周勇、王丽芝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72.[美]埃尔斯特、[挪]斯莱格斯塔德编,《宪法与民主——理性与社会变迁研究》,潘勤、谢鹏程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73.王怡著:《宪政主义:观念与制度的转捩》,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4.[英] K.C.惠尔:《现代宪法》,翟小波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75.[英]杰弗里·马歇尔:《宪法理论》,刘刚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76.[日]芦部信喜:《宪法》,林来梵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7.季金华著:《宪政的理念与机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版。
    78.邓丽兰著:《西方思潮与民国宪政运动的演进》,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版。
    79.申友良著:《中国北方民族及其政权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版。
    80.强世功著:《法制与治理——国家转型中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版。
    81.陈建平著:《湖南省宪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82.林孝文著:《浙江省宪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83.汪太贤著:《从治民到民治:清末地方自治思潮的萌生与变迁》,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84.陈志让著:《军绅政治: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5.[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6.强世功著:《立法者的法理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1.贾秀慧:《晚清民国时期新疆的政治近代化述评》,载《新疆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2.高健:《民国后期新疆省临时参议会述论》,载《新疆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3.高健、赵江名:《民国前期新疆省议会研究》,载《西域研究》2005年第3期。
    4.白京兰:《1933-1949年新疆地方立法初探》,载《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5.白京兰:《民国时期新疆“设治局”述略》,载《兰州学刊》2010年第8期。
    6.纪大椿:《论晚清新疆以建省为中心的改革》,载《西北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
    7.伏阳:《民国前期新疆缓设检审两厅探析》,载《西域研究》2009年第2期。
    8.伏阳:《民国时期新疆公司法律制度初探》,载《新疆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9.伏阳:《杨增新治新时期司法制度研究》,载《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10.石向焘:《民国时期保甲制度在新疆的推行》,载《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11.梁海峡:《清末及民国时期新疆南疆涉外刑事犯罪问题研究》,载《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12.梁海峡:《清至民国新疆婚姻法制浅谈》,载《新疆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13.马雪松:《杨增新时期新疆司法的改进状况》,载《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14.王续添:《地方主义与民国社会》,《教学研究》2000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编:《中国现代史》2000年第7期。
    15.陈延祺:《杨增新是如何缓解新疆财政危机的》,载《新疆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16.沈志华:《中苏结盟与苏联对新疆政策的变化(1944—1950)》,载《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1期。
    17.邓力群:《新疆和平解放前后——中苏关系之一页》,载《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5期。
    18.赵明:《盛世才投靠蒋介石内幕》,载《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第3期。
    19.张连红:《国民政府战时外交决策机制初探》,载《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2期
    20.黄建华:《吴忠信与蒋介石在新疆问题上的分歧》,载《新疆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21.黄建华:《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述论》,载《西北史地》1994年第4期。
    22.黄建华:《金树仁案探析》,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4第4期。
    23.黄建华:《吴忠信辞职及其原因》,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24.黄建华:《1943—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新疆问题上的对苏政策》,载《新疆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25.黄建华:《北洋政府的新疆对苏政策》,载《西北史地》1999年第4期。
    26.王续添:《地方主义与民国社会》,载《教学研究》2000年第2期。
    27.陈福霖:《通往权力之路:盛世才在新疆的最初几年(1930—1934)》,载《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24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8.沈社荣:《30年代国民政府的西北战略意识》,载《宁夏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29.袁澍:《20世纪40年代新疆政局风暴与美国领事馆》,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30.李永伦:《论孙中山的民族观》,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31.邓辉:《从“民族同化”到“民族平等、自决”——论孙中山晚年的民族统一思想》,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5期。
    32.郑晓云:《孙中山的民族平等思想与民主发展》,载《云南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33.李育民:《论孙中山的民族国家构想》,载《史学月刊》,2002年第2期。
    34.吴福环、李慧荣:《孙中山与中国边疆现代化》,载《新疆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35.崔巍:《南京临时政府与中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载《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36.钟桂民:《试论北洋军阀政府的民族政策》,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37.齐清顺:《<新疆南路禁烟章程>浅谈》,载《新疆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38.黄建华:《蒋介石与新疆三区革命》,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第4期。
    40.黄建华:《迪化和谈前有关新疆问题的对苏交涉》,载《西北史地》1996年第1期。
    41.黄建华:《国民政府从盛世才手中谋取新疆的两次策划及失败的原因探析》,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42.黄建华:《吴忠信与麦斯武德》,载《新疆地方志》1996年第3期。
    43.黄建华:《吴忠信招降乌斯满的活动》,载《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
    1.梁海峡:《近代新疆南疆司法制度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2.袁玉红著:《简析迁代新疆地方与中央政府之关系(1912-1928)——以新疆“七七政变”为中心》,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3.嵇雷:《民国前期新疆治理研究(1912-1933)》,新疆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4.赵丽君:《近现代新疆县制研究》,新疆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5.石向焘:《民国时期新疆基层政权研究》,新疆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6.尹玉琴:《民国时期新疆民族政策得失研究》,兰州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7.兰琴:《民国新疆地方军阀政权与苏联的关系》,河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8.薛燕:《民国时期“民族平等”思想在新疆的提出与实践》,新疆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1.Andrew D. W. Forbes,Warlords and Muslims in Chinese Central Asia:Political History of Republican Sinkiang 1911-1949,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2.James A. Millward, Eurasian Crossroads :A History of Xinjiang,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7.
    3.Whiting, Allen S.& Sheng, Shih-ts’ai: Pawn or Pivo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5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