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宋代东莱吕氏家族及其文献考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家族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其研究一直颇受学术界关注。最近二十多年来,学界越来越多地以家族的视角研究文学,这成了一个重要的学术生长点,反映出宋代文学在文化学视野下研究的一种趋势。宋代东莱吕氏家族簪缨世家,文献相继,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瞩目的世家大族之一。本文力图对宋代东莱吕氏家族的政治活动和文献著述做系统梳理和总结,并对其源流做清晰描述,然后从家族文化层面予以解释。同时,通过对这个家族的研究,指出在“唐宋变革”说之外,还存在一种家族生存发展的新的范式。通过以上研究,为以后进一步从学理上挖掘吕氏家族的政治活动、文学成就及学术地位奠定基础。
     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动机和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研究现状与选题价值,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也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特别是揭示了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一次对宋代东莱吕氏家族的政治活动和文献著述做了系统梳理和总结,为人们全面了解这个“簪缨”世家和“巾箱”世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第一次对宋代东莱吕氏的源流做了清晰描述,同时,通过对宋代东莱吕氏家族的研究,指出在“唐宋变革”说之外,还存在一种家族生存发展的新的范式,在具体写作过程中,细节方面也出现了不少创新之处。
     第一章通过对墓志铭、行状、史传、笔记小说以及家谱等诸多资料的搜检,对东莱吕氏渊源、宋代世系行状及姻亲关系作详细考论。东莱吕氏在唐五代就较为发达,由五代入宋发展成一个有着全国影响力的大家族,在普遍“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宋代显得十分突出。
     第二章将宋代东莱吕氏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其在宋代政权建设中的作用和主要成绩,也对一代名相吕夷简的任相政绩重新加以审视和评价。
     第三章对吕氏家族的著述进行了全面考察,也钩辑了其家族成员部分散佚之文献,以期尽可能多地还原家族著述,并对现存善本文献做一综述。
     第四章分析了吕氏的家族文化,吕氏是科宦世家,家风严谨,家学淳厚,这三者是家族能维持二百余年门风不坠的重要原因。本章还从经史集三个方面阐述了吕氏家学及其特点。
Family, as the basic unit of the society, has received constant attention from the academic circle.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research of Song Dynasty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mily has been a new focus and a growing trend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studies. Lv family of Song Dynasty from the place called Donglai is one of the most distinguished families in Chinese history because of its great political and cultural influence and an awesome array of works. The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political activities and literature works of Lv Family and to explain them in the light of family culture. The paper believes,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family, that there is a new protocol of family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proposition that basically all great families declined during the Five Dynasties period and couldn't continue their prosperity to Song Dynasty. The paper is hoped to pave way for further academic research of political activities, literature achievements and academic standing of Lv Family..
     The paper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parts:
     Introduction. There're three sections in this part. Section one is a brief statement of motives, main ideas and structures of the research; section two is focu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topic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section three is devoted to an introduction of methods adopted in the paper.
     Chapter One studies the origin, brief biographies and in-laws affinities of Lv Family based on the epitaphs, brief biographies, ancient full-length novels, literary sketches and genealogy available. The prosperity of Lv Famil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Five Dynasties period and later it developed into a big family with great influence in Song Dynasty when the common occurrence was that great families were doomed after thriving for about five generations.
     Chapter Two studies the role and achievements of Lv Family in building political power of Song Dynasty and sheds light on the achievements made by Lv Yijian, a famous Prime Minister, during his service period.
     Chapter Three studies the works of Lv Family, some works of its members that have been lost and scattered as well as existing reliable editions of literature.
     Chapter four, focused on the culture of Lv Family, believes that the two-century-odd prosperity of the family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its intellectual and official background, tradition and learning. Besides, the chapter also explores the learning of Lv Famil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lassics, History and Literary Collections.
引文
①(宋)王明清《挥麈录》前录卷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点校本,第13页。
    ①周扬波以吴兴沈氏为例,也认为唐宋转型在突进式变革之外存在另一种范式,见其所著《从士族到绅族:唐以后吴兴沈氏宗族的变迁》引言部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②徐扬杰《宋明家族制度史论》,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页。
    ③张剑《宋代家族与文学——以澶州晁氏为中心》,北京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①(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一五《吕谏议公绰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欧阳修《新唐书》卷七五上《宰相世系表》,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370页。按《说文解字》的解释:“吕,脊骨也,象形。昔太岳为禹心吕之臣,故封吕侯。”(《说文解字》卷七下)“心吕”系赞誉之义,因有功受赏而得氏,吕氏得之于伯夷。
    ③《新唐书》卷七五上,第3370页。
    ④(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卷一〇《吕侍御恭墓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排印本,第158-159页。
    ⑤周绍良、赵超主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777页。
    ①吕温事迹又见《旧唐书》卷一三七、《新唐书》卷一六〇《吕渭传》及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吕温传》。
    ②吕渭事迹又见《旧唐书》卷一三七、《新唐书》卷一六〇《吕渭传》及《吕渭墓志铭》。
    ③该谱为清同治八年木活字本,为清吕锡时主修,共二十四卷。卷一:绘言题赞、科名碑记:卷二:封赠诰敕、论祭文;卷三、四:史传、志铭;卷九至二十二:世系、行传。现新昌文管会存卷一至四、九、十、十三、十六至二十、二十二。
    ①《吕祖谦全集》第一册《东莱吕太史文集》卷一四,浙江古籍出版社,第210页。
    ②(宋)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二,第82页。
    ①该谱四卷,纂者未详,首修于明嘉靖丁未,分别续修于嘉靖、宏治、万历、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年间,至民国丙寅(1926年)凡历十修。
    ②佚名《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二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胡仔《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五,《四部备要》本。
    ①《长编》和《宋会要》是宋史研究的权威典籍,其所载史料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又:宋初科举有每年举行,也有二到三年一次,具有不定期性。从仁宗朝始,大致三至四年一次。
    ②(宋)田况《儒林公议》卷一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太宗端拱元年闰五月”条,中华书局2004年点校本,第653页。
    ①《长编》卷一八“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春正月戊辰”条,第393页。
    ①此据《长编》卷二一八“神宗熙宁三年十二月丙子”条和《宋史》卷二六五《吕蒙正传》。(《宋史》作者:(元)脱脱等,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
    ①(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七九,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144页。
    ②《长编》卷一九一“仁宗嘉祐五年四月丙戌”条,第4621页。
    ①《宋史》卷一五八《选举四》:“淳化以前,资叙未一,及是始定迁秩之制:凡制举、进士、《九经》出身者,校书郎、正字、寺监主簿、助教并转大理评事,评事转本寺丞,任太祝、奉礼郎者转诸寺监丞,诸寺监丞转著作佐郎,或特迁太子中允、秘书郎;由大理寺丞转殿中丞,由著作佐郎转秘书监、丞,资浅者或著作郎,优迁者为太常丞;由太子中允、秘书郎转太常丞,三丞、著作皆迁太常博士,转屯田员外郎,优者为礼部、工部、祠部、主客;由屯田转都官,优者为户部、刑部、度支、金部;由都官转职方,优者为吏部、兵部、司封、司勋;其转郎中亦如之。”第3699-3700页。
    ②见龚延明《中国古代职官科举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8页。
    ③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记载,“(马亮女)次适殿中丞吕居简,旧相许文穆公之子。”见《琬琰集删存》卷二。
    ④《宋史》卷二六五《吕蒙正传》,第9149页。
    ①《宋史》卷二六五《吕蒙正传》,第9149页。
    ②《长编》卷二九“太宗端拱元年闰五月”条,第653页。
    ③《长编》卷九〇“真宗天禧元年十月癸巳”条,第2084页。
    ④(宋)张方平《乐全集》卷三〇,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长编》卷一六五“仁宗庆历八年八月末”条,第3967页。
    ①(宋)罗浚《宝庆四明志》卷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孔凡礼《三苏年谱》卷四二,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984页。
    ③(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二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韩琦《安阳集》卷四九,巴蜀书社2000年笺注本。
    ⑤(宋)苏颂《苏魏公文集》卷六二,中华书局1988年点校本,第951页。
    ①《苏魏公文集》卷三二,第464页。
    ②(宋)刘攽《彭城集》卷二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全宋文》卷一六六三,第38册,第531页。
    ④《全宋文》卷一三六九,第32册,第131页。
    ⑤(宋)范祖禹《范太史集》卷四二《寿昌县太君王氏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宋)刘挚《忠肃集》卷一三《清海军推官吕君墓志铭》,中华书局2002年点校本,第283页。
    ①(清)徐松《宋会要·选举》三三之二一,第4766页。
    ②《宋史》卷一七八《食货》上六,第4332页。
    ③(宋)刘挚《忠肃集》卷一三《清海军推官吕君墓志铭》,第284页。
    ④《长编》卷二六“太宗雍熙二年三月己未”条,第595页。
    ⑤《长编》卷三一“太宗淳化元年九月戊寅”条,第705页。
    ⑥(宋)王珪《华阳集》卷五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八,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长编》卷一四〇“仁宗庆历三年四月甲子”条,第3367页。
    ①(宋)胡宿《文恭集》卷二四《赐翰林侍读学士知徐州吕公绰进明禋诗敕书》,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蔡襄《蔡忠惠集》卷一三《端明殿学士给事中程戡可加上护军食邑五百户翰林学士吕公绰可加护军进封开国阙食邑五百户制》,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史》卷三一一《吕公绰传》,第10211页。
    ③《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一五《吕谏议公绰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此据龚延明先生在《宋代及第进士之鉴别》中的研究,见《中国古代职官科举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8页。
    ⑤《长编》卷一一二“仁宗明道二年春正月己丑”条,第2604页。
    ①宋神宗《吕公弼拜相制》,见《宋宰辅编年录》卷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范镇《吕惠穆公公弼神道碑》,见《琬琰集删存》卷一。
    ③《宋史》卷三三六《吕公著传》,第10776页。
    ①(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见《朱子全书》第十二册,第635页。
    ②《三朝名臣言行录》卷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见《朱子全书》第十二册,第638页。
    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七“高宗绍兴四年八月戊寅”条,中华书局1988年点校本,第1289页。
    ①《长编》卷四九二“哲宗绍圣四年十月乙酉”条,第11680页。
    ①(元)苏天爵《滋溪文稿》卷七,中华书局1997年点校本,第92页。
    ②(宋)苏舜钦《苏学士集》卷一五《两浙路转运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中华书局1961年排印本。
    ③(宋)范祖禹《范太史集》卷四二《左中散大夫守少府监吕公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范祖禹《范太史集》卷四二《左中散大夫守少府监吕公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张方平《乐全集》卷三六《宋故龙图阁学士朝散大夫尚书工部侍郎提举南京鸿庆宫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食邑三千八百户食实封八百户赐紫金鱼袋傅公神道碑铭并序》,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刘敞《公是集》卷五一《王开府行状》,《武英殿聚珍版书》本。
    ①《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出版)记载吕希哲生卒年为公元1039-1116年,但未详何据。
    ②《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八之二《崇政殿说书荥阳吕公》,见《朱子全书》第十二册,第640页。
    ③《崇政殿说书荥阳吕公》,见《朱子全书》第十二册,第641页。
    ①《长编》卷三五九“神宗元丰八年八月丁丑”条,第8584页。
    ②《长编》卷四〇八“哲宗元祐三年二月辛丑”条,第9940页。
    ③《长编》卷四五七“哲宗元祐六年四月辛亥”条,第10945页。
    ④《范太史集》卷四二《安康郡太夫人胡氏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李清臣《吴正宪公充墓志铭》,见《琬琰集删存》卷二。
    ①《宋史》卷三三六《吕公著传》附传,第10779页。
    ②《苏魏公文集》卷五一《龙图阁直学士修国史宋公神道碑》,第777页。
    ③《范太史集》卷三八《朝议大夫致仕程公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汪应辰《文定集》卷二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宋)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二〇《左大中大夫充龙图阁待制致仕赠左正奉大夫吕公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长编》卷五一八“哲宗元符二年十一月庚辰”条,第12330页。
    ②(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一《要望之过我庐》,《四部丛刊》本。
    ③(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一《闻望之解舟》,《四部丛刊》本。
    ④(宋)强至《祠部集》卷三四《龙图阁直学士朝散大夫给事中充同群牧使兼知审官东院权发遣开封府事上柱国陇西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二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李公行状》,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苏魏公文集》卷五八《屯田郎中知博州梁君墓志铭》,第896页。
    ⑥《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一三《郭将军逵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程俱《北山小集》卷二三《吕好问故妻永嘉郡夫人王氏赠东莱郡夫人制》,《四部丛刊》本。
    ②吕祖谦《东莱公家传》,见《吕祖谦全集》第一册,第222页。
    ③(宋)吕本中《童蒙训》卷上,见《丛书集成续编》第六十一册,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第169页。
    ④(宋)邹浩《道乡集》卷四〇《故朝请郎张公行状》,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年铅印本。
    ①(宋)陈与义《简斋诗集》卷一,《四部备要》本。
    ②吕本中《东莱诗集》卷二《寄知止才仲》,《四部丛刊》本。
    ③(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五“高宗绍兴四年夏四月癸未”条,第1235页。
    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七,第1268页。
    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九“高宗绍兴四年八月丙申”条,第1296-1297页。
    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八“高宗绍兴三年九月戊午”条,第1146页。
    ①(宋)刘一止《苕溪集》卷一四《举吕广问徐康状》,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程洵《钟山先生李公行状》,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史》卷一二三,第2886页。
    ④《长编》卷四八五,第11534页。
    ⑤《长编》卷五〇〇,第11913页。
    ①据王兆鹏《吕本中年谱》,见《两宋词人年谱》,文津出版社“民国”八十三年版。
    ②吕本中《东莱诗集》卷七,《四部丛刊》本。
    ③该谱二十卷,清吕熙庆等纂修,首修于元泰定甲子年,至咸丰元年版凡十七修。计:泰定甲子、至顺戊寅、至正癸巳、洪武戊午、永乐癸未、宣德丙午、天顺己卯、正德壬申、嘉靖壬戌、万历乙酉、万历庚戌、康熙戊申、康熙癸巳、乾隆己己、乾隆己亥、道光乙酉、咸丰辛亥。
    ①参《象冈吕氏重修宗谱》卷五《世传》、卷十五《勅授文林郎荣四十九象山公墓志铭》、卷十六《勅授文林郎象山大令荣四十九俊华公行传》。
    ②《全宋诗》卷一六二七,第18250页。
    ③(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九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九,第1923页。
    ⑤杜海军《吕祖谦年谱》,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5页。
    ⑥(宋)杨时《龟山集》卷三五《章端叔墓志铭》,《丛书集成初编》本。
    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一,第1193页。
    ⑧《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七,第1448页。
    ①(宋)曾几《茶山集》卷四《挽吕惇智用中直阁》二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一,第3013-3014页。
    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七,第1887页。
    ②(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七,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③《伊洛渊源录》卷一一《祭尹焞文》,见《朱子全书》第十二册,第1077-1078页。
    ①(宋)李正民《大隐集》卷四《应诏荐士状》,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汪应辰《文定集》卷一〇《题吕申公集》和《题吕子进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周必大《省斋文稿》卷二五《回隆兴吕少卿企中启》,见《宋集珍本丛刊》第四十八册,线装书局2004年版,第755页。
    ④吕大器仕履根据杜海军《吕祖谦年谱》。
    ⑤(宋)周必大《省斋文稿》卷二四《答吉州太守吕治先大器启》,见《宋集珍本丛刊》第四十八册,第747页。
    ①《东莱吕太史别集》卷一〇《与陈同甫》一七,第476页。
    ②汪应辰《文定集》卷九《豹隐堂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六《吕从事夫人方氏墓志铭》,《四部丛刊》本。
    ①(清)吕载庚等重修《贵门吕氏宗谱》,清咸丰八年(1858)明礼堂活字本,浙江图书馆馆藏。
    ②《渭南文集》卷三一《跋吕伯共书后》:“绍兴中,某从曾文清公游。公方馆甥吕治先,日相与讲学。治先有子未成童,卓然颖异,盖吾伯共也。”《四部丛刊》本。
    ③杜海军《吕祖谦年谱》,第9页。
    ①《宋史》卷四三四,第12874页。
    ②(宋)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一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一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吕祖谦全集》第一册《与叶侍郎正则》,第710页。
    ①该谱四卷,纂者未详,首修于明嘉靖丁未,分别续修于嘉靖、宏治、万历、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年间,至民国丙寅凡历十修。
    ②周扬波的研究表明,在江南同样存在由唐五代士族过渡而来的宋代士族,如吴兴沈氏,参见其《从士族到绅族——唐以后吴兴沈氏宗族的变迁》。
    ①姚兆余《论北宋世家大族的择偶标准》,《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①姚兆余《论北宋世家大族的择偶标准》,《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②姚兆余《论北宋世家大族的择偶标准》,《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①许嘉璐等《文白对照十三经·礼记》,广东教育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95页。
    ②朱熹《二程遗书》卷一五《入关语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长编》卷一八“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春正月”条,第393-394页。
    ②《长编》卷一八“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春正月庚午”条,第394页。
    ③(宋)龚鼎臣《东原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长编》卷三五“太宗淳化五年春正月甲子”条,第765-766页。
    ①《长编》卷三五“太宗淳化五年春正月甲子”条,第766页。
    ②(宋)朱轼《史传三编》卷二八,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吕文穆公蒙正神道碑》,见《琬琰集删存》卷一。
    ④《宋史》卷二六五《吕蒙正传》,第9148页。
    ⑤《长编》卷三四“太宗淳化四年闰十月丙午”条,第758页。
    ①《长编》卷三四“太宗淳化四年十一月己未”条,第758-759页。
    ②《长编》卷三二“太宗淳化二年春正月乙酉”条,第710页。
    ③《长编》卷五九“真宗景德二年二月丁未”条,第1320页。
    ④《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一〇,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宋)曹彦约《经幄管见》卷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罗从彦《豫章文集》卷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史》卷二六五《吕蒙正传》,第9148页。
    ④(宋)林駉《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卷九,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宋史》卷二六五《吕蒙正传》,第9146页。
    ⑥《宋史》卷二六五《吕蒙正传》,第9146页。
    ①《长编》卷八八“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十月壬辰”条,第2025页。
    ②《长编》卷九〇“真宗天禧元年十一月癸卯”条,第2086页。
    ①《长编》卷九二“真宗天禧二年六月乙巳”条,第2118页。
    ②《长编》卷九五“真宗天禧四年三月乙亥”条,第2185-2186页。
    ③《长编》卷九六“真宗天禧四年九月己酉”条,第2215页。
    ④《五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六之一《丞相许国吕文靖公》,第168页。
    ⑤《五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六之一《丞相许国吕文靖公》,第168-169页。
    ①《长编》卷九一“真宗天禧二年四月辛未”条,第2107页。
    ②《长编》卷九五“真宗天禧四年春正月乙丑”条,第2178页。
    ③《长编》卷一一三“仁宗明道二年十二月丁未”条,第2647页。
    ④《长编》卷一一七“仁宗景祐二年九月己酉”条,第2758页。
    ⑤周宝珠、陈振等《简明宋史》,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3-24页。
    ⑥司马光《涑水记闻》附录一《罢宦官监军》条,第333-334页,中华书局1989年版。
    ①《五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六之一《丞相许国吕文靖公》,第197页。
    ②(宋)王称《东都事略》卷五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长编》卷一五二“仁宗庆历四年九月戊辰”条,第3698页。
    ④吴洪泽、尹波《宋人年谱丛刊》第二册“包拯年谱”景祐五年条,第734页。
    ⑤《长编》卷一五七“仁宗庆历五年十一月辛卯”条,第3806页。
    ⑥《长编》卷一六〇“仁宗庆历七年六月庚午”条,第3877页。
    ①(宋)郑獬《郧溪集》卷五《职方员外郎吕希道父翰林侍读学士右司郎中公绰可赠尚书户部侍郎制》,见《宋集珍本丛刊》第十五册,第47页。
    ②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一六《跋沈寺丞墓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此据《宋史》卷三三六《吕公著传》、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和《长编》所记载事。
    ①《宋名臣奏议》卷七八《儒学门·学校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吕公著《上神宗乞罢提举官吏及住散青苗钱》,见《宋名臣奏议》卷一一一《财赋门·新法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吕公著《上神宗乞罢提举常平仓官吏》,《宋名臣奏议》卷一一二《财赋门·新法四》,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吕公著《上神宗论青苗》,《宋名臣奏议》卷一一三《财赋门·新法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吕公著《上哲宗论更张新法当须有术》,《宋名臣奏议》卷一一七《财赋门·新法九》,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第609页。
    ①《宋史》卷三三六《吕公著传》,第10774页。
    ②吕公著《上神宗答诏论彗星》,《宋名臣奏议》卷四二《天道门·灾异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史》卷三三六《吕公著传》,第10775页。
    ①《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第624页。
    ②《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第626页。
    ③《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七《祖宗科举取人·神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长编》卷三七一“哲宗元祐元年三月壬戌”条,第8976页。
    ⑤《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第634页。
    ①吕公弼于熙宁六年(1073)卒,年六十七,由此可推知其出生于景德四年(1007),此可纠正张瑾在《北宋吕氏官僚家族问题研究》中有关于吕公弼生卒年(998-1073)的论断。
    ②《长编》卷一七六“仁宗至和元年七月己巳”条,第4267页。
    ③《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编卷二六《吕惠穆公公弼神道碑》,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长编》卷一九二“仁宗嘉祐五年十二月戊寅”条,第4654页。
    ②《宋史》卷三一一《吕公弼传》,第10213页。
    ③宋神宗《吕公弼拜相制》,见《宋宰辅编年录》卷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东都事略》卷五二《吕公弼传》,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王安礼《王魏公集》卷七《宋故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宣徽南院使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充太乙宫使东平郡开国公食邑六千户实封一千四百户上柱国吕公行状》,见《宋集珍本丛刊》第十七册,第237页。
    ②《长编》卷二二〇“神宗熙宁四年二月辛酉”条,第5338页。
    ③王安礼《王魏公集》卷七《宋故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宣徽南院使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充太乙宫使东平郡开国公食邑六千户实封一千四百户上柱国吕公行状》,见《宋集珍本丛刊》第十七册,第239页。
    ④《宋史》卷三三一《吕公弼传》,第10214页。
    ⑤《长编》卷二三〇“神宗熙宁五年二月丙寅”条,第5601页。
    ①《全宋文》卷五四九吕公绰简介中云:公绰出知郑州的时间是庆历三年,疑有误。《宋史》卷三一一《吕公绰传》中有:“夷简罢相,复为直集贤院、同管勾国子监,出知郑州……还判吏部南曹,累迁太常博士,同判太常寺。”按:夷简一生中三次罢相,第一次是在明道二年,第二次是在景祐四年,第三次是在庆历三年,根据《长编》卷一一六记载,景祐二年,吕公绰权判吏部南曹。据此推断,吕公绰出知郑州时间当在父亲第一次罢相时。李之亮在《北宋京师及东西路大郡守臣考·郑州》中考证,也认同此,公绰知郑州时间应从明道二年始,至景祐三年。笔者就此更正《全宋文》卷五四九吕公绰简介中出知郑州的时间。
    ②此根据《宋史》卷三一一《吕公绰传》和王硅《吕公绰墓志铭》。
    ③《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一五《吕谏议公绰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史》卷三一一《吕公绰传》,第10211页。
    ①《宋史》卷三一一《吕公绰传》,第10211页。
    ②《宋史》卷三一一《吕公绰传》,第10211页。
    ③《宋会要·选举》九之九《赐出身》,第4401页。
    ④以上据《宋史》卷三一一《吕公孺传》,第10215-10216页。
    ⑤《长编》卷二九九“神宗元丰二年八月丁未”条,第7281页。
    ①《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一五《吕谏议公绰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以上都据《长编》各条所载。
    ③蔡倏《铁围山丛谈》卷一:“哲宗即位甫十岁,于是宣仁高后垂帘而听断焉。及浸长,立未尝有一言。宣仁在宫中,每语上曰:‘彼大臣奏事,汝胸中且谓何,乃无一语耶?’上但曰:‘娘娘已处分,俾臣道何语?’如是益恭默不言者九年。时又久已纳后,至是上年时十有九矣,犹未复辟。……宣仁登仙,上始亲政焉。上所以衔诸大臣者,匪独坐变更,后数数与臣僚论昔垂帘事,曰:‘朕只见臀背。’”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5页。
    ①此据《宋史》卷三四〇《苏颂传》,传中云,宣仁垂帘时,诸大臣奏事,皆取决于宣仁,哲宗有言,或无对者,只有苏颂对哲宗表示了应有的尊敬,奏宣仁后,必再禀哲宗,有宣谕,必告诸臣以听圣语。所以绍圣贬元祐故臣,御史周秩劾颂时,哲宗曰:“颂知君臣之义,无轻议此老。”
    ②何忠礼《宋代政治史》,第215页。
    ③(清)黄以周等辑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一七“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七月壬戌”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39页。(以下简称《长编拾补》)
    ④《长编拾补》卷一六“哲宗元符三年十月己未”条,第615页。
    ⑤《与章致平二首》其一,见《苏轼文集》卷五五,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643页。
    ⑥《长编拾补》卷一七“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七月壬戌”条,第640页。
    ⑦《长编拾补》卷一八“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九月己未”条,第657页。
    ⑧(清)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卷九五“徽宗崇宁元年八月丙子”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⑨《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卷九,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⑩《长编拾补》卷二一,第737页。
    ①《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六“徽宗崇宁三年六月戊午”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八之二《崇政殿说书荥阳吕公》,第640页。
    ③参见《抚州府志》卷四二《选举志》,清光绪丙子重修本。
    ④汤江浩《北宋临川王氏家族及文学考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9页。
    ⑤(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二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点校本,第645页。
    ①《宋史》卷三三六《吕希纯传》,第10779页。
    ②《浙江通志》卷一五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吕陶《净德集》卷八《秘书丞吕希纯可起居舍人制》,《武英殿聚珍版书》本。
    ④《长编拾补》卷一〇“哲宗绍圣元年七月丙辰”条,第431-432页。
    ⑤《宋会要·职官》六七之一四:“(绍圣三年五月)二十五日,知睦州吕希纯知归州。”
    ⑥汪应辰《文定集》卷一〇《题吕子进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范祖禹《范太史集》卷四二《左中散大夫守少府监吕公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东都事略》卷八八,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史》卷三五五《吕嘉问传》,第11187-11189页。
    ①《宋史》卷三六二《吕好问传》,第11329-11332页。
    ②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二〇《左大中大夫充龙图阁待制致仕赠左正奉大夫吕公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史》卷三七六《吕本中传》,第11635页。
    ①同上,第11636页。
    ②《宋史》卷三七六《吕本中传》,第11635页。
    ③据杜海军《吕祖谦年谱》,中华书局2007年版。
    ①《长编》卷一四〇“仁宗庆历三年四月甲子”条,第3367页。
    ②(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一〇〇:《论吕夷简劄子》,第1542-1543页。
    ①《朱子语类》卷一二九《本朝三·自国初至熙宁人物》,见《朱子全书》第十八册,第4024页。
    ②《长编》卷一五二“仁宗庆历四年九月戊辰”条,第3698页。
    ③《宋史》卷二四二《章献明肃刘皇后》,第8613页。
    ①《五朝名臣言行录》卷六之一《丞相许国吕文靖公》,见《朱子全书》第十二册,第171页。
    ②《长编》卷一一二“仁宗明道二年四月己未”条,第2613页。
    ③《长编》卷一一三“仁宗明道二年十二月”条,第2648页。
    ①沈松勤《北宋文人与党争》,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页。
    ②《长编》卷一一八“仁宗景祐三年五月”条,第2784页。
    ③(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八《吕夷简不念旧恶》,第162页。
    ①《长编》卷一三一“仁宗庆历元年四月癸未”条,第3114页。
    ②《涑水记闻》卷八《吕夷简不念旧恶》,第162页。
    ③《五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六之一《丞相许国吕文靖公》,见《朱子全书》第十二册,第176页。
    ④(宋)苏辙《龙川略志龙川别志·龙川别志》卷上,三秦出版社,第204页。
    ⑤《长编》卷一一三“仁宗明道二年十二月丁未”条,第2647页。
    ①龚延明《中国古代职官科举研究》第一编《官制研究·宋代御史台述略》,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96页。
    ②《朱子全书》一二册《五朝名臣言行录》卷六之一《丞相许国吕文靖公》,第174页。
    ③《长编》卷一三六“仁宗庆历二年五月戊午”条,第3260页。
    ④(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二一《契丹盟好》,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51页。
    ⑤《五朝名臣言行录》卷六之一《丞相许国吕文靖公》,见《朱子全书》第十二册,第175页。
    ①《长编》卷一五二“仁宗庆历四年九月戊辰”条,第3698页。
    ①(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卷三六《紫微学案》,陈金生、梁运华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34页。
    ②《旧五代史》卷八九,第1172页。
    ①亦见《山西通志》卷五七《古迹》,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长编》卷九〇“真宗天禧元年十月癸巳”条,第2084页。
    ③(宋)陈骙撰写的《中兴馆阁书目》已佚,近人赵士炜从《玉海》、《山堂考索》、《直斋书录解题》、《困学纪闻》、《词学指南》等书中辑得千余条,编成《中兴馆阁书目辑考》。
    ①《崇文总目》是北宋时崇文院和秘阁的官家藏书目录,由王尧臣、欧阳修等奉诏编撰,然久已佚。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录出。清嘉庆年间,钱东垣、钱绎、钱侗等人从《玉海》、《欧阳文忠公集》等书中“分类搜采”、“间加按语”,编为《崇文总目》五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
    ①《长编》卷一〇四“仁宗天圣四年二月壬戌”条,第2402页。
    ②《长编》卷一一二“仁宗明道二年春正月己丑”条,第2604页。
    ①《长编》卷一一七“仁宗景祐二年九月己酉”条,第2758页。
    ①《玉海》卷三〇,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长编》卷一三五“仁宗庆历二年春正月辛未”条,第3219页。
    ①《长编拾补》卷一“英宗治平四年五月丙戌”条,第15页。
    ②《长编拾补》卷一“英宗治平四年九月辛丑”条,第58页。
    ①《长编拾补》卷三“神宗熙宁元年四月庚申”条,第96页。
    ①《长编》卷三二五“神宗元丰五年四月丁丑”条,第7828页。
    ①王安礼《王魏公集》卷七,见《宋集珍本丛刊》第十七册,第239页。
    ①陆游《渭南文集》卷二八《跋吕侍讲岁时杂记》,《四部丛刊》本。
    ②汪应辰《文定集》卷一〇,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汪应辰《文定集》卷一〇,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范祖禹《范太史集》卷四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刘一止《苕溪集》卷一四《举吕广问徐康状》,清抄本,见《宋集珍本丛刊》第三十四册,第193页。
    ②陆游《渭南文集》卷一四《吕居仁集序》,《四部丛刊》本。
    ③《宋元学案》卷三六《紫微学案》:“谢山《跋宋椠吕西垣童蒙训》曰:紫微先生《师友杂志》、《杂说》诸书,大略与《童蒙训》三卷互相出入,无甚异同也。”第1236页。
    ④《宋元学案》卷三六《紫微学案》:“祖望谨案:紫微所作,切要于《童蒙训》一书。”第1236页。
    ①《宋元学案》卷二七《和靖学案》,第1001页。
    ①《吕祖谦全集》第一册“附录拾遗”,第821页。
    ②《东莱吕太史别集》卷第四《家范》四,见《吕祖谦全集》第一册,第356-357页。
    ①钱穆:《略论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与当时门第之关系》,香港《新亚学报》第五卷第二期。
    ②(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九《选举二》,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③(宋)欧阳修《本论》,《居士外集》卷九,见《欧阳修全集》上,中国书店1992年排印本,第413页。
    ①张希清《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7年第5期,第105-107页。
    ②吕氏家族及第人数数据参考了张瑾《北宋吕氏官僚家族问题研究》(西北大学2001年硕士论文),谨此致谢;姻亲及第数据则参见论文第一章第三节。另外,由于资料所限,吕氏家族实际及第之人当不止此数。
    ①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0页。
    ②孔东《宋代东莱吕氏之族望及其贡献》,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第19页。
    ③《长编》卷一三“太祖开宝五年十二月末”条:“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第293页。
    ④富弼《吕文穆公蒙正神道碑》,见《琬琰集删存》卷一。
    ①《宋史》卷三一一《吕夷简传》,第10220页。
    ②度正《性善堂稿》卷一五《文靖公程文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六《丞相许国吕文靖公》,见《朱子全书》第十二册,第169页。
    ④《宋史》卷三三六《吕公著传》,第10772页。
    ⑤《三朝名臣言行录》卷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见《朱子全书》第十二册,第635页。
    ⑥苏颂《苏魏公文集》卷三一《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宝文阁学士礼部侍郎吕公著可守御史中丞制》,
    ⑦《资治通鉴后编》卷七七“神宗熙宁二年八月辛酉”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资治通鉴后编》卷七七“神宗熙宁二年十一月壬寅”条。
    ⑨沈松勤《论“元祐学术”与“元祐叙事”》,《中华文史论丛》总第八十八辑。
    ①阎若璩《与戴唐器书》第三九之一五,见《潜丘札记》卷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李石《苏文忠集御叙跋》,见《全宋文》卷四五六二,第205册,第343-344页。
    ③《长编》卷三六四“哲宗元祐元年春正月丁巳”条,第8737页。
    ④《长编》卷三九四“哲宗元祐二年正月丙子”条,第9607页。
    ⑤(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文集》卷五,见《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点校本,第529-532页。
    ⑥《伊川先生年谱》,见《二程遗书》附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传家集》卷四八《与吕公著同举程颐札子》,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程颢、程颐《河南程氏外书》卷一一,见《二程集》,第416页。
    ①杨时《龟山集》卷二八,《丛书集成初编》本。
    ②《伊洛渊源录》卷七:《吕侍讲家传略》,见《朱子全书》第十二册,第1009页。
    ③《宋元学案》卷二三《荥阳学案》,第907页。
    ④《宋元学案》卷二三《荥阳学案》,第902页。
    ⑤吕祖谦《东莱公家传》,见《吕祖谦全集》第一册,第212页。
    ⑥《宋元学案》卷二七《和靖学案》,第1010页。
    ⑦《宋元学案》卷三六《紫微学案》,第1241页。
    ⑧《宋元学案》卷三六《紫微学案》,第1242页。
    ⑨《宋元学案》卷三六《紫微学案》,第1234页。
    ①《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二《跋吕舍人帖》,见《朱子全书》第二十四册,第3899页。
    ②《宋元学案》卷五一《东莱学案》,第1653页。
    ③张载《经学理窟·义理》,见《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点校本,第276页。
    ④《朱子语类》卷一二三《陈君举》,见《朱子全书》第十八册,第3871页。
    ⑤《吕文穆公蒙正神道碑》,见《琬琰集删存》卷一。
    ⑥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校正》,孙猛先生校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95页。
    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四,见《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第一册,中华书局2006年影印本,第579页。
    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〇〇“高宗绍兴六年四月壬寅”条,第1638页。
    ②(宋)吕乔年《丽泽论说集录》卷一〇《门人所记杂说二》,宋刻元明递修本,见《宋集珍本丛刊》第六十二册,第649页。
    ③吕祖谦《读史纲目》,见《吕祖谦全集》第一册,第561页。
    ④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一三《吕祖谦东莱先生成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欧阳修全集》卷一二八《诗话》,第1953页。
    ⑥《宋大诏令集》卷五一《吕蒙正拜昭文相制》,中华书局1962年排印本。
    ⑦(宋)度正《性善堂稿》卷一五《文靖公程文跋》,《四库珍本初集》本。
    ①王珪《华阳集》卷二〇《赐天章阁待制权知审刑院吕公著断绝奖论诏》,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欧阳修全集》卷九一《表奏书启四六》卷二《举吕公著自代状》,第1340页。
    ③苏颂《苏魏公文集》卷三一《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宝文阁学士礼部侍郎吕公著可守御史中丞》,第441页。
    ④(宋)韩维《南阳集》卷二八《贺吕枢密启(晦叔)》,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影印四库本。
    ⑤(宋)周必大《省斋文稿》卷一六《跋司马温公吕申公同除内翰诰》,明澹生堂抄本,见《宋集珍本丛刊》第四十八册,第661页。
    ①(宋)吕希哲《吕氏杂记》卷上,《丛书集成初编》本。
    ②(宋)唐庚《次勾景山见寄韵》,见《全宋诗》卷一三二一,第15004页。
    ③(宋)吕本中《童蒙训》下,《丛书集成初编》本。
    ①(宋)林之奇《拙斋文集》卷一《记闻上》,见《宋集珍本丛刊》第四十四册,第619页。
    ②陆游《渭南文集》卷一四,《四部丛刊》本。
    ③曾几《东莱诗集后序》,见吕本中《东莱诗集》,《四部丛刊》本。
    ④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之四宋金元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28页。
    ①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一《与张敬夫》,见《朱子全书》第二十一册,第1334页。
    ②杜海军《吕祖谦年谱》,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6页。
    ③(宋)吕本中《童蒙训》卷上,《丛书集成初编》本。
    ④《宋史》卷四三四《吕祖谦传》,第12872页。
    ①杜海军《吕祖谦文学研究》,第17页。
    ②(宋)吕本中《东莱吕紫微诗话》,《笔记小说大观》本。
    ③《吕文穆公蒙正神道碑》,见《琬琰集删存》卷一。
    ①吕本中《官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史》卷三一一《吕夷简传》附传,第10216页。
    ③吕本中《官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一五《吕谏议公绰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见《朱子全书》第12册,第635页。
    ⑥《宋元学案》卷三六《紫微学案》,第1240页。
    ①《童蒙训》四库提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吕祖谦《东莱吕太史外集》卷第五,见《吕祖谦全集》第一册,第725页。
    ③《丽泽论说集录》卷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李弥逊《竹溪先生文集》卷四《吕本中太常少卿制》,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东莱吕太史文集》附录卷第二《祭文一·尤运使延之》,见《吕祖谦全集》第一册,第756页。
    ⑥《皇朝文鉴》卷七三,见《吕祖谦全集》第十三册,第341页。
    ①陆游《渭南文集》卷三一,《四部丛刊》本。
    ②《长编》卷二三〇“神宗熙宁五年二月丙寅”条,第5601页。
    ③《吕文穆公蒙正神道碑》,见《琬琰集删存》卷一。
    ④吕本中《童蒙训》卷下,《丛书集成初编》本。
    ①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二〇《左大中大夫充龙图阁待制致仕赠左正奉大夫吕公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张方平《乐全集》卷三六《故推诚保德宣忠亮节崇仁协恭守正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尉致仕上柱国许国公食邑一万八千四百户食实封七千六百户赠太师中书令谥文靖吕公神道碑铭》(并序),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编卷一五《吕谏议公绰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三朝名臣言行录》卷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见《朱子全书》第12册,第638页。
    ⑤范祖禹《范太史集》卷四二《左中散大夫守少府监吕公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吕祖谦:《东莱公家传》,见《吕祖谦全集》第一册,第211页。
    ⑦《东莱吕太史文集》附录卷第二《祭文一·朱提举元晦》,见《吕祖谦全集》第一册,第753页。
    ⑧《宋元学案》卷二三《荥阳学案》,第906页。
    ①《宋元学案》卷二三《荥阳学案》,第908页。
    ②王珪《华阳集》卷二二《赐外任臣僚吕居简等进贺寿圣节功德疏诏》,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夏竦《文庄集》卷二六《传法院碑铭》,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63页。
    ④明朱时恩《佛祖纲目》,转引自陈开勇《吕夷简与婺州吕氏的家族佛学传统》。
    ⑤宋苏辙《栾城后集》卷二二《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见《苏辙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26-1127页。
    ①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见《朱子全书》第十二册《伊洛渊源录》卷六。
    ②《河南程氏文集》卷一一《明道先生行状》,见《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38页。
    ③徐度《却扫编》卷上,见《笔记小说大观》九编第二册,第1151页。
    ④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七《吕侍讲家传略》,见《朱子全书》第十二册,第1011页。
    ⑤(宋)胡寅:《斐然集》卷二一《成都施氏义田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安阳集》,(宋)韩琦著,巴蜀书社2000年笺注本。
    《北宋文人与党争》沈松勤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北宋临川王氏家族及文学考论》,汤江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北宋士族家族·婚姻·生活》,陶晋生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1年。
    《北宋文化史述论》,陈植锷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北宋京师及东西路大郡守臣考》,李之亮著,巴蜀书社2001年版。
    《北山小集》,(宋)程俱著,四部丛刊本。
    《避暑录话》,(宋)叶梦得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宋元笔记小说大观》本。
    《宾退录》,(宋)赵与时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点校本。
    《从士族到绅族:唐以后吴兴沈氏宗族的变迁》,周扬波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传家集》,(宋)司马光著,《四部丛刊》本。
    《春明退朝录》,(宋)宋敏求著,中华书局1980年点校本。
    《祠部集》,(宋)强至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茶山集》,(宋)曾几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诚斋集》,(宋)杨万里著,《四部丛刊》本。
    《耻堂存稿》,(宋)高斯得著,《武英殿聚珍版书》本。
    《沧浪诗校笺》,(宋)严羽著,郭绍虞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东莱吕紫微师友杂志》,(宋)吕本中著,《丛书集成初编》本。
    《东莱诗集》,(宋)吕本中著,《四部丛刊》本。
    《登科记考》,(清)徐松著,中华书局1984年点校本。
    《东都事略》,(宋)王称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东轩笔录》,(宋)魏泰著,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
    《东斋记事》,(宋)范镇著,中华书局1980年点校本。
    《东原录》,(宋)龚鼎臣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道乡集》,(宋)邹浩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年铅印本。
    《大隐集》,(宋)李正民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端明集》,(宋)蔡襄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二程集》,(宋)程颢、程颐著,中华书局1981年点校本。
    《范文正公集》,(宋)范仲淹著,《四部丛刊》本。
    《范太史集》,(宋)范祖禹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风月堂诗话》,(宋)朱弁著,中华书局1988年点校本。
    《浮溪集》,(宋)汪藻著,《四部丛刊》本。
    《斐然集》,(宋)胡寅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抚州府志》,清光绪丙子重修本。
    《官箴》,(宋)吕本中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攻媿集》,(宋)楼钥著,《四部丛刊》本。
    《国朝诸臣奏议》,(宋)赵汝愚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影印宋淳祐十年(1250)史季 温福州刻元明递修本。
    《灌园集》,(宋)吕南公著,《四库珍本初集》本。
    《龟山集》,(宋)杨时著,《丛书集成初编》本。
    《公是集》,(宋)刘敞著,《武英殿聚珍版书》本。
    《古今源流至论》,(宋)林駉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癸辛杂识》,(宋)周密著,中华书局1988年点校本。
    《高峰文集》,(宋)寥刚著,《四库珍本初集》本。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卷》,傅璇琮编,中华书局1978年版。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宋)杨仲良著,《宛委别藏》本。
    《后山居士文集》,(宋)陈师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宋刻本。
    《后山诗注》,(宋)陈师道著,任渊注,《丛书集成初编》本。
    《鹤山先生大全集》,(宋)魏了翁著,《四部丛刊》本。
    《挥麈录》,(宋)王明清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点校本。
    《华阳集》,(宋)王珪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鹤林玉露》,(宋)罗大经著,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
    《后村诗话》,(宋)刘克庄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后村先生大全集》,(宋)刘克庄著,《四部丛刊》本。
    《黄氏日抄》,(宋)黄震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横浦集》,(宋)张九成,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翰苑群书》,(宋)洪遵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河南先生文集》,(宋)尹洙著,《四部丛刊》本。
    《简明宋史》,周宝珠、陈振等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旧唐书》,(五代)刘眗著,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著,中华书局1976年点校本。
    《旧五代史新辑会证》,陈尚君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郡斋读书志校证》,(宋)晁公武著,孙孟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宋)李心传著,《适园丛书》本。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李心传著,中华书局1988年点校本。
    《旧闻证误》,(宋)李心传著,中华书局1981年版。
    《九朝编年备要》,(宋)陈均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靖康要录》,(宋)佚名著,《丛书集成初编》本。
    《景文集》,(宋)宋祁著,《丛书集成初编》本。
    《嘉祐集》,(宋)苏洵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笺注本。
    《鸡肋集》,(宋)晁补之著,《四部丛刊》本。
    《净德集》,(宋)吕陶著,《武英殿聚珍版书》本。
    《尽言集》,(宋)刘安世著,《四部丛刊》本。
    《简斋集》,(宋)陈与义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经幄管见》,(宋)曹彦约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经外杂抄》,(宋)魏了翁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涧泉日记》,(宋)韩淲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点校本。
    《记篡渊海》,(宋)潘自牧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救荒活民书》,(宋)董煟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洁斋集》,(宋)袁燮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锦绣万花谷》,(宋)佚名,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敬乡录》,(元)吴师道辑,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姜斋诗话》,(清)王夫之,《清诗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科举与宋代社会》,何忠礼著,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科举制度史话》,张晋藩、邱远猷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昆陵集》,(唐)梁肃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柯山集》,(宋)张耒著,《丛书集成初编》本。
    《愧郯录》,(宋)岳珂著,《知不足斋丛书》本。
    《吕氏杂记》,(宋)吕希哲著,《丛书集成初编》本。
    《吕氏春秋集解》,(宋)吕本中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吕祖谦全集》,(宋)吕祖谦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丽泽论说集录》,(宋)吕乔年编,宋刻元明递修本。
    《吕衡州集》,(唐)吕温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两宋科举与文学研究》,姚红、刘婷婷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两宋词人年谱》,王兆鹏著,文津出版社“民国”八十三年版。
    《吕祖谦年谱》,杜海军著,中华书局2007年版。
    《吕祖谦文学研究》,杜海军著,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柳河东集》,(唐)柳宗元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排印本。
    《刘禹锡集》,(唐)刘禹锡著,中华书局1990年点校本。
    《老学庵笔记》,(宋)陆游著,中华书局1997年点校本。
    《乐全集》,(宋)张方平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洛阳名园记》,(宋)李格非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类说》,(宋)曾慥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临川先生文集》,(宋)王安石著,《四部丛刊》本。
    《龙川文集》,(宋)陈亮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麟台故事校证》,(宋)程俱著,张富祥校证,中华书局2000年版。
    《历代兵制》,(宋)陈傅良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冷斋夜话》,(宋)惠洪著,中华书局1988年点校本。
    《鲁斋集》,(宋)王栢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两宋名贤小集》,(宋)陈思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历代名臣奏议》,(明)杨士奇、黄淮等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宋)杜大珪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宋)章定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梦梁录》,(宋)吴自牧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勉斋集》,(宋)黄干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默记》,(宋)王銍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梦溪笔谈》,(宋)沈括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点校本。
    《渑水燕谈录》,(宋)汪辟之著,中华书局1981年点校本。
    《密斋笔记》,(宋)谢采伯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墨庄漫录》,(宋)张邦基著,中华书局2002年点校本。
    《闽中理学渊源考》,(清)李清馥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南宋儒学建构》,何俊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南宋史稿》,何忠礼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南宋文人与党争》,沈松勤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南宋馆阁录》,(宋)陈骙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南阳集》,(宋)韩维著,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影印四库本。
    《能改斋漫录》,(宋)吴曾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点校本。
    《南涧甲乙稿》,(宋)韩元吉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廿二史札记校证》,(清)赵翼著,中华书局1984年版。
    《欧阳修全集》,(宋)欧阳修著,中华书局2001年点校本。
    《欧阳修全集》,(宋)欧阳修著,中国书店1992年排印本。
    《潘光旦文集》第三卷,潘光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泊宅编》,(宋)方勺著,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
    《彭城集》,(宋)刘颁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全唐文》,(清)董浩等编,中华书局1983年排印本。
    《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年陆续点校本。。
    《全宋文》,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齐东野语》,(宋)周密著,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
    《却扫编》,(宋)徐度著,《笔记小说大观》本。
    《曲阜集》,(宋)曾肇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青箱杂记》,(宋)吴处厚著,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
    《群书考索》,(宋)章如愚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曲洧旧闻》,(宋)朱弁著,中华书局2002年点校本。
    《容斋随笔》,(宋)洪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儒林公议》,(宋)田况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代东莱吕氏之族望及其贡献》,孔东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发行。
    《宋代家族与文学——以澶州晁氏为中心》,张剑著,北京出版社2006年版。
    《宋代家族与文学研究》,张剑、吕肖奂、周扬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宋代晁氏家族及其文献研究》,刘焕阳著,齐鲁书社2005年版。
    《三槐王氏家族研究》,李贵录编著,齐鲁书社2004年版。
    《宋明家族制度史论》,徐扬杰著,中华书局1995年版。
    《宋代的家族与社会》,黄宽重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
    《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王善军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宋代婚姻家族史论》,张邦炜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著,三联书店2001年版。
    《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美]包弼德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宋学的发展与演变》,漆侠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宋明理学史》,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宋代政治史》,何忠礼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宋代文学通论》,王水照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宋代科举与文学考论》,祝尚书著,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
    《宋诗话考》,郭绍虞著,中华书局1985年版。
    《宋人年谱丛刊》,吴洪泽、尹波主编,巴蜀书社2001年版。
    《宋两淮大郡守臣易替考》,李子亮著,巴蜀书社2001年版。
    《宋两江郡守易替考》,李之亮著,巴蜀书社2001年版。
    《宋两浙路郡守年表》,李之亮著,巴蜀书社2001年版。
    《宋川陕大郡守臣易替考》,李之亮著,巴蜀书社2001年版。
    《宋河北河东大郡守臣易替考》,李之亮著,巴蜀书社2001年版。
    《宋两湖大郡守臣易替考》,李之亮著,巴蜀书社2001年版。
    《宋两广大郡守臣易替考》,李之亮著,巴蜀书社2001年版。
    《宋史选举志补正》,何忠礼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昌彼得等编、王德毅增订,台湾鼎文书局1977年增订版。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补编》,李国玲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瑢著,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
    《宋元学案》,(清)黄宗羲著,陈金生、梁运华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百家诗存》,(清)曹廷栋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大诏令集》,中华书局1997年版。
    《宋史》,(元)脱脱等著,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
    《宋史纪事本末》,(明)陈邦瞻著,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
    《宋史全文》(三册),(元)佚名撰 李之亮校,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宋史翼》,(清)陆心源著,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本。
    《宋会要辑稿》,(清)徐松著,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本。
    《宋名臣言行录》,(宋)李幼武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名臣奏议》,(宋)赵汝愚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宰辅编年录》,(宋)徐自明著,王瑞来校补,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朝事实》(宋)李攸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朝事实类苑》,(宋)江少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点校本。
    《宋大事记讲义》,(宋)吕中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论》,(清)王夫之著,中华书局1995年点校本。
    《宋诗纪事》,(清)厉鹗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点校本。
    《宋诗钞》,(清)吴之振等编,《国学基本丛书》本。
    《宋元宪集》,(宋)宋庠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三朝北盟会编》,(宋)徐梦莘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
    《四朝闻见录》,(宋)叶绍翁撰,中华书局1989年版。
    《诗话总龟》,(宋)阮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石林燕语》,(宋)叶梦得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石林诗话》,(宋)叶梦得著,《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1982年版。
    《石屏诗集》,(宋)戴复古撰,《四部丛刊续编》本
    《司马温公文集》,(宋)司马光著,《丛书集成初编》本。
    《嵩山集》,(宋)晁说之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邵氏闻见录》,(宋)邵伯温著,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
    《涑水记闻》,(宋)司马光著,中华书局1989年点校本。
    《孙公谈圃》,(宋)刘延世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省斋文稿》,(宋)周必大著,明澹生堂抄本。
    《苏轼文集》,(宋)苏轼著,中华书局1986年点校本。
    《苏轼诗集》,(宋)苏轼著,中华书局1982年点校本。
    《苏轼研究资料汇编》,四川大学中文系编,中华书局1994年版。
    《苏辙集》,(宋)苏辙著,中华书局1990年点校本。
    《三苏年谱》,孔凡礼著,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苏学士集》,(宋)苏舜钦著,中华书局1961年排印本。
    《苏平仲文集》,(元)苏伯衡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文鉴》,(宋)吕祖谦编,中华书局1992年点校本。
    《苏魏公文集》,(宋)苏颂著,中华书局1988年点校本。
    《水心集》,(宋)叶适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史传三编》,(宋)朱轼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卞永誉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王鹤鸣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说郛》,(明)陶宗仪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双桥随笔》,(清)周召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氏族大全》,佚名,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童蒙训》,(宋)吕本中著,《丛书集成续编》本。
    《唐代科举与文学》,傅璇琮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唐才子传校笺》,傅璇琮主编,中华书局1990年版。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程千帆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学与唐诗》,查屏球著,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唐代墓志汇编》,周绍良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周绍良、赵超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唐摭言》,(五代)王定保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唐大诏令集》,(宋)宋敏求编,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唐会要》,(宋)王溥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点校本。
    《唐语林校证》,(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
    《太平治迹统类》,(宋)彭百川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铁围山丛谈》,(宋)蔡絛著,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
    《陶山集》,(宋)陆佃著,《丛书集成初编》本。
    《苕溪集》,(宋)刘一止著,清抄本。
    《谈苑》,(宋)孔平仲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文白对照十三经》,许嘉璐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王文公文集》,(宋)王安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点校本。
    《王荆文公诗笺注》,(宋)王安石著,李壁笺注,元刊本。
    《王荆公年谱考略》,(清)蔡上翔著,中华书局1994年点校本。
    《王魏公集》,(宋)王安礼著,清翰林院抄本。
    《文献通考》,(宋)马端临著,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文苑英华》,(宋)李昉等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武林旧事》,(宋)周密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点校本。
    《武溪集》,(宋)余靖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武夷新集》,(宋)杨亿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文庄集》,(宋)夏竦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文恭集》,(宋)胡宿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文定集》,(宋)汪应辰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渭南文集》,(宋)陆游著,《四部丛刊》本。
    《五代会要》,(宋)王溥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宋)司马光著,《四部丛刊》本。
    《琬琰集删存》,洪业等编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
    《万姓统谱》,(明)凌迪知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文章辨体汇选》,(明)贺复征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续资治通鉴》,(清)毕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
    《续资治通鉴长编》,(宋)李焘著,中华书局2004年点校本。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清)黄以周等辑注,顾吉辰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点校本。
    《新唐书》,(宋)欧阳修著,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著,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
    《小畜集》,(宋)王禹偁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西台集》,(宋)毕仲游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陆九渊集》,(宋)陆九渊著,中华书局1980年点校本。
    《雪坡集》,(宋)姚勉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湘山野录》,(宋)文莹著,中华书局1984年点校本。
    《项氏家说》,(宋)项安世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性善堂稿》,(宋)度正著,《四库珍本初集》本。
    《小学绀珠》,(宋)王应麟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香祖笔记》,(清)王士禛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新安文献志》,(明)程敏政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和姓纂附四校记》,(唐)林宝著,岑仲勉校记,中华书局1994年版。
    《元氏长庆集》,(唐)元稹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燕翼诒谋录》,(宋)王栐著,中华书局1981年点校本。
    《夷坚志》,(宋)洪迈著,中华书局1981年点校本。
    《演繁露》,(宋)程大昌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韵语阳秋》,(宋)葛立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本。
    《玉壶清话》,(宋)文莹著,中华书局1984年点校本。
    《玉照新志》,(宋)王明清著,《丛书集成初编》本。
    《玉海》,(宋)王应麟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云麓漫抄》,(宋)赵彦卫著,中华书局1996年点校本。
    《豫章黄先生文集》,(宋)黄庭坚著,《四部丛刊》本。
    《豫章文集》,(宋)罗从彦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渔隐丛话》,(宋)胡仔著,《四部备要》本。
    《郧溪集》,(宋)郑獬著,清乾隆翰林院抄本。
    《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紫微杂说》,(宋)吕本中著,《丛书集成初编》本。
    《东莱吕紫微诗话》,(宋)吕本中著,《笔记小说大观》本。
    《中国宗族社会》,冯尔康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古代职官科举研究》,龚延明著,中华书局2006年版。
    《中国考试史文献集成》杨学为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科举制度研究》王炳照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中华文明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文化新论》,刘岱总主编,(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2年版。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著,中华书局1956年点校本。
    《资治通鉴后编》,(清)徐乾学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直斋书录解题》,(宋)陈振孙著,中华书局2006年影印本。
    《朱子全书》,(宋)朱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张载集》,(宋)张载著,中华书局1978年点校本。
    《麈史》,(宋)王得臣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自警编》,(宋)赵善璙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中兴小纪》,(宋)熊克编,《丛书集成初编》本。
    《徂徕石先生文集》,(宋)石介著,中华书局1984年点校本。
    《曾巩集》,(宋)曾巩著,中华书局1984年点校本。
    《忠肃集》,(宋)刘挚著,中华书局2002年点校本。
    《忠正德文集》,(宋)赵鼎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周益国文忠公集》,(宋)周必大著,《四部丛刊》本。
    《止斋集》,(宋)陈傅良著,《永嘉丛书》本。
    《拙斋文集》,(宋)林之奇著,旧抄本。
    《中山诗话》,(宋)刘攽著,《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1982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