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公共艺术的社会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研究所指的公共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多层次、多阶段、多内涵的概念,它既包括那些由艺术家创作的、具有美化环境作用的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也包括由艺术家和公众及委托人、独立策划人、设计师、建筑师、环境心理学家、文化地理学家、公共关系学家、社会学家、摄影师、文案策划人、电气工程师、建筑工人及资金赞助者等共同创作和完成的艺术作品或进行的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的类别,而是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中,体现了民主、参与、共享的价值观,并有着特定的制度和程序保障,可以充分利用建筑、雕塑、壁画、摄影、景观、园林地景、行为等各种艺术形式加以实现的一种综合性的当代艺术,是当代社会公民文化和民主政治的一种呈现方式。
     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主要讨论公共艺术的几个方面问题:
     一、公共艺术是在城市这一特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样式,这就决定了公共艺术的很多特性是和城市这个特定地域及其发展历程密切相关的。城市作为公共艺术的社会环境,因其社会结构、文化脉络和发展的方式均不同于其他社会形态,因而在这种土壤中孕育产生的公共艺术必然具有在其他社会形态下生长起来的艺术样式所不同的一些特征,它只属于城市这一社会空间所特有,因而有必要对城市的发展、特征以及城市文化形态和文化结构作一些必要的了解和分析。
     二、城市公共艺术活动具有一定的逻辑,这种逻辑分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逻辑包括公共型“艺术世界”的构成及其结构关系、公共艺术家的身份意识和社会角色意识、艺术的自主性与艺术的“公共性”,这是公共艺术活动的内在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公共艺术活动最重要的意义。外部逻辑包括资本的介入、大众媒介的阐释、策划人以及批评家的作用等,它们也是公共艺术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中的结构和关系深刻影响到公共艺术活动的运行。本研究认为,公共艺术是一个由诸多参与者共同合作完成的艺术创作与艺术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各参与者既须遵循艺术的规律,又须符合公共艺术在社会中的运行逻辑。
     三、公共艺术世界作为社会公共场域,和市民社会场域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以从以下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这些关系包括艺术家的创作自由与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艺术审美能力与公民的教育平等,公共艺术的制度保障与市民社会制度的完善、公共艺术的主题选择与公共空间的话语权、公民对艺术的需求与社会公平意识以及公共艺术在社会公共环境中的生态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它们正是公共艺术在当代社会民主化进程中所展现出的独特意义、作用和价值,也是公共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根本区别所在。
     四、公共艺术的发展还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和推动,这些因素包括艺术创作形式与风格发展演变的历史性抉择、现代大众的美学趣味及对艺术价值的再认识、公众民主意识及公共艺术权利、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公共艺术的推动和支持等方面,它们推动着公共艺术的不断发展。
     本研究在具体分析某个问题的时候,会选择某个比较适合的理论分析工具,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牵强附会地将一种理论覆盖至研究对象的每一个问题上。事实上,每一种理论都有其特定的视角。
     本文认为,公共艺术不是一个纯艺术概念,因而也无法从纯粹艺术的角度清楚地论述有关公共艺术的一系列问题。因此,本研究主要运用了社会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期能多角度、多方面地把握公共艺术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生存状态、运行规律、发展机制与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The public art discussed in this essay is a dynamic concept, which covers many domains, stages, and suggests various connotations. Actually, it may not only refer to the works of art in the public places, which aim to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to the works created or artistic activities organized by various parties such as artists, the general public, consigner, independent planner, designer, architect, environmental psychologist, cultural geologist, public relation expert, sociologist, photographer, text planner, electric engineer, builder and sponsor. Therefore, the public art in this essay is not simply a type of artistic forms, but also an inclusive modern artistic form, which represents the modern values of democracy, public involvement and share, and employs various artistic forms such as architect, sculpture, fresco, photography, landscaping, waterscape, gardening and performance art with the guarantee of given institution and procedures. In addition, the public art is also a presentation of the civic culture and democracy in modern society.
     From the viewpoint of sociology, the author of this essay attempts to focuses on some major issues about public art.
     First, the public art is an artistic form developed in such special fields as cities, which suggests the close tie between the public art and the city. As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public art, cities have their own distinct social structur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forms of development. The public art produced in the city is inevitably different from what are produced in other social fields. In short, the public art produced in the city is product of the city. It belongs to the ci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urban development, its social and cultural structure.
     Secondly, the urban public artistic activity shar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logic. The internal logic here refers to the elements of public artistic world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 The internal elements include the identity and social role of artist, the independence and public nature of the art. The external elements include the role of capital, the interpretation of artwork in public media, the role of planner and critic and so on. All these factors are so important that they will exert great impact on public artistic activity. In this essay, I hold that public art is an artistic activity involving the joint efforts and cooperation of various participants, and that all the participants should observe the artistic laws and the social logic of public art at once.
     Thirdly, as social public sphere, the world of public ar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ivic society, which indicate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art and contemporary society. Specifically, they a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tist’s freedom in artistic creation and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public intellectual, the aesthetic ability and educational equality, th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public ar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system, the choice of subject of public art and the say in public places, the citizen’s need for art and the awareness of social equality, the ecological aspect of public art in the social public environment. It is these relations that show the unique significance, role and value of public art in the social democratization, and distinguish public art from other artistic forms.
     Fourthly, some external factors als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art. These factors include the historical choic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artistic forms and styles, the reassessment of the value of art as a result of the changing aesthetic taste in modern society, the general public’s awareness of democracy and right to create public art, the drive and support of market economy to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art. In this essay, proper theories have been employed to analyze specific problems, because no single theory can deal with all the subjects. Actually, every theory has its uniqueness.
     It is made clear in this essay that public art is more than an artistic form, so it is impossible to explore the public art purely from the viewpoint of art. That is why in this essay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sociology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have been adopted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law, mechanism and social influence of public art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nd perspectives.
引文
[1]中国大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K].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5:786.
    [2]周宪.艺术世界的文化社会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 2003(4):1.
    [3]孙振华,鲁虹.艺术与社会[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1]访谈资料由S大学美术学院提供,未公开出版。资料编号:C-01.
    [2]徐松兰.公共可以更艺术艺术可以更公共[EB/OL](2009-04-07)[2010-02-23]. http://www.szcrc.org/ns_detail.php?cl=ns&id=13050806&nowmenuid=37076&cpath=&catid=0
    [1]纽约市政府官方网站. http://www.nyc.gov/html/dcla/html/panyc/panyc.shtml,2009-10-30.
    [1]http://www.chapelhillarts.org/programs_ov.php
    [1] http://www.omahapublicsafetyauditor.com/departments/mayor/commissions/PAC/pac.htm
    [1]http://www.elpasotexas.gov/arts_culture/program.asp
    [1] http://www.fwpublicart.org/nu_site/page.php/id/about
    [1]http://www.coralsprings.org/publicart/
    [1]四川美术网.奥巴马发布美国艺术新政[J].公共艺术,2009(1):109.
    [1]http://publicart.cca.gov.tw/
    [2]http://publicart.cca.gov.tw/links/linkdata.php?id=121
    [3]http://taipeipublicart.culture.gov.tw/tw/knowledge.php?knowledge_contents_id=135
    [4]http://publicart.cca.gov.tw/
    [5]http://www.hchcc.gov.tw/ch/08info/info_01_main.asp?bull_id=519&cate_id=55&cate=%AAk%B3W%A9R%A5O
    [6]http://www.pthg.gov.tw/CmsFile/200824145737515.doc
    
    [1]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年报, http://www.info.gov.hk/yearbook/1999/b5/20/20_10.htm
    [2]艺术推广办事处2002年7月至9月通讯季刊,第8-9页。
    [1]艺术推广办事处2004年10月至12月通讯季刊,第14页。
    [1] http://www.aucklandcity.govt.nz/council/documents/artpolicies/default.asp
    
    [1]许焯权.都市神韵——艺术与公共空间国际研讨会文集[C].香港艺术中心, 2003:25.
    [1]徐明怡.公共艺术公众无声[EB/OL]( 2006-01-14)[2010-02-22].http://www.arting365.com/vision/essay/2006-01-13/content.1137145449d115339.html
    [1]搜房网.粤政协委员建议新建筑预留公共艺术建设资金(2008-09-08)[2010-02-22]. http://esf.soufun.com/newsecond/news/2316074.htm
     [1]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0.
    [1]斯达尔夫人.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12.
    [2]斯达尔夫人.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1-2.
    [3]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4.
    [4]张英进,于沛.现当代西方文艺社会学探索[M].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7:7.
    [1]张英进,于沛.现当代西方文艺社会学探索[M].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7:9.
    [2]张英进,于沛.现当代西方文艺社会学探索[J].海峡文艺出版社,1987:9—10.
    [3]张英进,于沛.现当代西方文艺社会学探索[J].海峡文艺出版社,1987:11.
    [1]见埃斯卡皮为《国际社会百科全书》撰写的“文学社会学”条目,美国麦克米兰与自由出版社,1968年版,第9卷,第417页。转引自张英进,于沛《现当代西方文艺社会学探索》,海峡文艺出版社,1987,第15页。
    [2]周宪.当代西方艺术文化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37.
    [3]宋建林.现代艺术社会学导论[M].知识出版社, 2003:61.
    [1]曾少千.艺术与社会学的交会:哈克与布赫迪厄的自由交流[EB/OL].http://hey.ionly.com.cn/mainframe.php?fid=13&tid=11297
    [1]宋建林.20世纪中国艺术社会学研究述评[J].民族艺术研究, 2004(5):69-78.
    [2]周平远.重建文艺社会学三题[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90.
    
    [1]袁运甫.公共艺术的观念·传统·实践[J].美术研究,1998,(1):12.
    [2]马钦忠.公共艺术的价值特征[J].美术观察,2004,(11):9.
    
    [1]黄才郎.公共艺术与社会的互动[M].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4.
    [2]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25-40.
    [1]翁剑青.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当代公共艺术文化及价值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6.
    [2]蔡强.公共诉求与公共艺术[J].雕塑,2004,(2):31.
    [3]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13.
    [1]唐绪祥.对公共艺术的认识[J].饰,2001,18:4.
    [2]彭迪.公共艺术如何公共——公共性:道义的熔铸[J].美术观察,2004.(11): 4-7.
    [3]鲁虹.空间就是权力——关于公共艺术的思考[EB/OL](2004-11-16)[2009-12-21]. http://www1.2500sz.net/2500art/2004/8-6/145954.shtml.
    
    [1]覃京侠.“公共艺术在中国”学术论坛纪要[EB/OL](2004-11-01)[2009-12-20].http://arts.tom.com.
    [2]孙振华.公共艺术与权力[J].雕塑,1999(1):16-17.
    [3]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一种与公众社会互动的艺术及其文化的阐释[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97-101.
    [1]覃京侠.“公共艺术在中国”学术论坛纪要[EB/OL] (2004-11-01)[2009-12-21].http://arts.tom.com.
    [2]覃京侠.“公共艺术在中国”学术论坛纪要[EB/OL] (2004-11-01)[2009-12-21].http://arts.tom.com.
    [3]覃京侠.“公共艺术在中国”学术论坛纪要[EB/OL] (2004-11-01)[2009-12-21].http://arts.tom.com.
    [4]覃京侠.“公共艺术在中国”学术论坛纪要[EB/OL] (2004-11-01)[2009-12-21].http://arts.tom.com.
    [1]覃京侠.“公共艺术在中国”学术论坛纪要[EB/OL] (2004-11-01)[2009-12-21].http://arts.tom.com.
    [2]覃京侠.“公共艺术在中国”学术论坛纪要[EB/OL] (2004-11-01)[2009-12-21].http://arts.tom.com.
    
    [1]覃京侠.“公共艺术在中国”学术论坛纪要[EB/OL] (2004-11-01)[2009-12-21].http://arts.tom.com.
    [2]覃京侠.“公共艺术在中国”学术论坛纪要[EB/OL] (2004-11-01)[2009-12-21].http://arts.tom.com.
    [1][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倪文彦,宋俊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英]柴尔德.城市革命[C]//陈星灿,译.当代国外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1-12.
    [1]刘文鹏.古埃及的早期城市[J].历史研究,1988( 3).
    [2]陈桥驿,中国历史名城(序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
    [3]张学海.试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城[J].文物,1996(12).
    [4]毛曦.试论城市的起源和形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8-42.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C]//马恩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7.
    [1]陈立旭.论城市聚落与城市文化的特征[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2):8-15.
    [1]马赛尔?隆加约罗.城市及其辖地[M].加利玛出版社,1990:145.
    [1]陈淳.城市起源之研究[J].文物季刊,1998,(2):58-64.
    
    [1]周天勇.城市及其体系起源和演进的经济学描述[J].财经问题研究,2003, (7):3-13.
    [2]陈立旭.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24.
    [3]怀特.文化科学——人和文明的研究[M].曹锦清,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348-351.
    [1]陈立旭.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26.
    [1]周和军.空间与权力[J].江西社会科学,2007(4):58-60.
    [2]包亚明.后现代性欲地理学的政治[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9.
    [3]包亚明.后现代性欲地理学的政治[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9.
    [1]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M].陶东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37.
    [1]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M].陶东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36.
    
    [1]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38.
    [2]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41-142.
    
    [1]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44.
    [2]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56.
    [1]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3.
    [1] [美]李普曼.当代美学[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
    [1] [英]G·勃罗德彭特.建筑理论丛书——符号·象征与建筑[M].乐民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325.
    [2]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56-157.
    
    [1]荆其敏,张丽安.城市母语——漫谈城市建筑与环境[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117.
    [2]李公明.重新思考艺术社会学的维度[J].美术观察,2005(12):7-7.
    [1]戴维·思罗斯比.文化资本[C]//薛晓源,曹荣湘.全球化与文化资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47-562.
    [1]朱国华.布迪厄:文化与权力[EB\OL].(2004-0716)[2009-12-18].http://law-thinker.com/show.asp?id=2258.
    
    [1]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林庆怡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K.J.巴顿.城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4.
    [3]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峻,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74.
    [1]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5.
    
    [1]迪基.何为艺术[C]//李普曼.当代美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109.
    [2]迪基.何为艺术[C]//李普曼.当代美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111.
    [3]Becker, Howard Saul. Art Worlds[M].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2:34.
    [1][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M].潘耀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包亚明.布尔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68.
    [1]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31.
    [1]周瑟瑟.赵半狄:世界第一只有思想的熊猫[EB/OL].(2009-07-21)[2009-10-31]. http//digest.gocoo.cn/archive/2009/07214a653837a886d.html.
    [2]腾讯网.专访赵半狄:天天想艺术是可耻的事[EB/OL].(2009-09-05)[2009-10-31]. http://blog.qq.com/a/20090905/000003.htm
    [1]黄笑宇.熊猫艺术家赵半狄:被骂卖国辱华内心很温暖[EB/OL](2009-04-09)[2009-10-31]. http://news.rendb.com/2009-04-09/309244.html
    [1]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29.
    [1]黄笑宇.熊猫艺术家赵半狄:被骂卖国辱华内心很温暖[EB/OL].(2009-04-09)[2009-11-02]. http://news.rendb.com/2009-04-09/309244.html.
    [2]访谈资料由S大学美术学院提供,资料编号:A-03,未公开出版。
    [1]访谈资料由S大学美术学院提供,资料编号:B-03,未公开出版。
    
    [1]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M].宗白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46-47.
    [2]周宪.艺术的自主性:一个现代性问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4(2):5-15.
    [3]Casey Haskins. Autonomy: Historical Overview[J].Encyclopedia of Aesthetics, 1998.
    [1]黄平,罗红光,许宝强.社会学·人类学新词典[K].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47.
    [2]邓正来,J.C.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375.
    [1]许纪霖.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75.
    [2]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13.
    [1]访谈资料由S大学美术学院提供,资料编号:B-04,未公开出版。
    [2]鲁虹.空间就是权力——关于公共艺术的思考[J/OL](2004-11-27)[2009-12-29]. http://www1.2500sz.net/2500art/2004/8-6/145954.shtml.
    [1]李公明.当代艺术的社会学追问[C]//孙振华,鲁虹.艺术与社会.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144.
    
    [1]齐格蒙·鲍曼.生活在碎片之中——论后现代道德[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335.
    [2]齐格蒙·鲍曼.立法者与阐述者[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李公明.当代艺术的社会学追问[C]//孙振华,鲁虹.艺术与社会.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145.
    [1]腾讯网.专访赵半狄:天天想艺术是可耻的事[EB/OL].(2009-09-05)[2009-10-31]. http://blog.qq.com/a/20090905/000003.htm
    [1]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4:170.
    [1]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M].莫斯科:进步出版社,1963:285.
    
    [1]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15.
    [2]珍妮特·沃尔夫.艺术的社会生产[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82.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6.
    [1]马广奇.关于资本的定义与特性[EB/OL]. (2007-08-06)[2009-11-15]. http://www.topo100.com/zixungongsi/liejingjudian/2007-08-06/245.html
    [1]马广奇.关于资本的定义与特性[EB/OL]. (2007-08-06)[2009-11-15]. http://www.topo100.com/zixungongsi/liejingjudian/2007-08-06/245.html
    [1]让-吕克·夏吕姆.解读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12.
    [1]唐健君.当艺术遇到资本——消费文化时代的艺术价值与资本运作[J].美术观察,2004,(7):5-7.
    [1]访谈资料由某大学美术学院提供,资料编号:B-02,未公开出版。
    [1]邓正来,J.C.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2-3.
    
    [1]张意.文化与符号权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74.
    [2]访谈由本人于2009年12月20日在S大学美术学院进行,资料编号:F-02.
    
    [1]张意.文化与符号权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75.
    [2]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8.
    [1]人民网.中国艺术家巴黎办熊猫时装秀被指侮辱国宝[EB/OL].(2009-04-05)[2009-11-04] . http://lady.people.com.cn/GB/9081798.html.
    [1]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15.
    [2]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15.
    [1]腾讯网.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09-07-16)[2009-11-07]. http://tech.qq.com/zt/2009/cnnic24/index.htm.
    [1] Fiske,J. British cultural studies and television[C]//R.C.Allen (ED)Channels of discourse, London:Routledge:254-289.
    [2]邱家和.赵半狄带来的疑问:这还是艺术吗?[N].上海证券报,2009-04-25(T8).
    [3]朱渍.赵半狄:我不想与不思进取的圈子文化同流合污[EB/OL].(2009-11-06)[2009-11-07] http://mahoo.com.cn/infodetail.aspx?id=5953
    [1]南方都市报.赵半狄终于从艺术家变成了艺人[EB/OL]( 2008-10-15)[2009-11-07]. http://www.namoc.org/news/yjxw/yjxw_2008/200810/t20081015_23234.html
    [1]朱渍.赵半狄.我不想与不思进取的圈子文化同流合污[EB/OL].(2009-11-06)[2009-11-07] http://mahoo.com.cn/infodetail.aspx?id=5953
    [1] R P Snow. Creating Media Culture[M].Beverly Hills, CA:sage, 1983:30-31.
    [1]崔建栋.上大美院在曹杨新村推出公共艺术展未来曹杨模型亮相[J].新闻晨报,2009-04-28(A25).
    [1]栾吟之.曹杨新村启动社区重塑计划首个工人新村:更艺术更宜居[J].解放日报,2009-04-26(02).
    [1]访谈内容由S大学美术学院提供,资料编号:B-06,未公开出版。
    
    [1]访谈内容由某大学美术学院提供,资料编号:B-06,未公开出版。
    [2]访谈内容由某大学美术学院提供,资料编号:A-01,未公开出版。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8—286.
    [1]皮埃尔·布尔迪厄,汉斯·哈克.自由交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12.
    [1]冯原.空间政治与公共艺术的生产[J].美术学,2003(7):72.
    [1]孙振华.公共艺术与权力[J].雕塑,1999(1):17.
    [1]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64.
    
    [1]李孝弟.儒家美学思想研究[M].中华书局,2003.
    [2]宋永昌,等.城市生态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
    [1]陈鸿俊.试论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因“地”制宜[J].美术大观2006,(4):13-13.
    [1]钟刚.清醒自知的“肇事者”[EB\OL]. (2009-06-18)[2010-01-18]. http://qzone.qq.com/blog/622006421-1245307303
    [1]冯骥才.今天的矛头对准建筑师[J].建筑与文化,2006,(1):96-99. .
    [1]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M].潘耀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
    
    [1]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49.
    [2]中国大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786.
    [1]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1]黄遵宪.致饮冰主义书[C]//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郭沫若.郭沫若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368.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688.
    [1]蔡定剑.民主政治与社会经济发展[EB/OL]. (2008-03-02)[2010-02-1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88dc101008jkx.html~type=v5_one&label=rela_prevarticle
    [2]人民网.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EB/OL]. (2007-03-16)[2010-01-30]. http://npc.people.com.cn/GB/28320/78072/78080/79606/79607/index.html
    [1]王科.略论西方政治社会学家调研民主政治制度发展与稳定的社会基础及其借鉴意义[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4,(1):22-24.
    [1]菲利普?施米特,等.民主是什么,不是什么[C]//刘军宁.民主与民主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7.
    [2]Amartya Sen. Democracy as a Universal Value, Journal of Democracy, Oct. 3,1999, pp. 3-17, 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an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3.
    [1]常修泽.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基本判断和改革新阶段的战略思考[J].改革,2002(4).
    [1]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325.
    [1]皮埃尔·布迪厄:《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出版
    [2]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学林出版社1987年出版
    [3]珍妮特·沃尔芙:《艺术的社会生产》,华夏出版社1990年出版
    [4]张英进、于沛:《现当代西方文艺社会学探索》,海峡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
    [5]皮埃尔·布迪厄:《自由交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出版
    [6]皮埃尔·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7]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迪厄的社会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出版
    [8]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出版
    [9][美]戴安娜·克兰主编,王小章、郑震译:《文化社会学——浮现中的理论视野》,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10][英]伯尼斯·马丁:《当代社会与文化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11][德]莫里茨·盖格尔:《艺术的意味》,华夏出版社1999年出版
    [12]滕守尧:《艺术社会学描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
    [13]A·韦伯:《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文化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14]周宪:《当代西方艺术文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15]宋建林:《现代艺术社会学导论》,北京知识出版社2003年出版
    [16]马太·杜甘:《比较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出版
    [17]周怡:《解读社会——文化与结构的路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出版
    [18][法]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
    [19]孙振华、鲁虹等编:《艺术与社会》,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出版
    [20]孙振华:《在艺术的背后》,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
    [21]张意:《文化与符号权力——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22]尤尔根·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交往行为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23]伊夫·格拉夫梅耶尔:《城市社会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24][英]雷蒙·威廉斯著,刘建基译:《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出版
    [25]何香凝美术馆:《目击图像的力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26]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出版
    [27]彼得·伯克:《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28]夏铸九:《公共空间》,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4出版
    [29]Catherine Grout:《艺术介入空间》,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出版
    [30]翟学伟:《中国社会中的日常权威——关系与权力的历史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出版
    [31]邓正来、J.C.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出版
    [32]许纪霖:《回归公共空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33]李图强:《现代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出版
    [34]饶会林:《城市文化与文明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35]张鸿雁:《城市·空间·人际》,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36]埃利亚斯·卡内提(Elias Canetti):《群众与权力》,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出版
    [37]王雅林、董鸿扬:《构建生活美——中外城市生活方式比较》,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38]陈立旭:《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39]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外城市形象比较的社会学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40]李天纲:《人文上海——市民的空间》,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41]包亚明:《后大都市与文化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42][日]小浜正子:《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
    [43]Michael J. Dear:《后现代都市状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44][美]安东尼·奥罗姆、陈向明:《城市的世界——对地点的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45][英]克里斯托弗·胡德:《国家的艺术——文化、修辞与公共管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46]荆其敏、张丽安:《城市母语——漫谈城市建筑与环境》,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
    [47]姚洋主编:《转轨中国:审视社会公正和平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48]刘军宁等编:《自由与社群》,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
    [49][英]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译林出版社2005年出版
    [50][美]朱丽·汤普森·克莱恩:《跨越边界——知识学科学科互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51]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
    [52]王中:《公共艺术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53]黄才郎:《公共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4年出版
    [54]麦肯·迈尔斯:《艺术·空间·城市》,台湾:创兴出版社2000年出版
    [55]翁剑青:《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当代公共艺术文化及价值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56]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一种与公众社会互动的艺术及其文化的阐释》,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57]时向东:《北京公共艺术研究》,学苑出版社2006年出版
    [58]林蓝:《公共艺术的历史观》,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
    [59]Harriet F. Senie $ Sally Webster:《美国公共艺术》,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出版
    [60]郑乃铭:《艺术家看公共艺术》,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台湾艺术家出版社2002年出版
    [61]陈惠婷:《公共艺术在台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台湾艺术家出版社2002年出版
    [62]陈燕静:《水景公共艺术》,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台湾艺术家出版社2002年出版
    [63]刘永仁:《米兰公共艺术纵览》,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台湾艺术家出版社2002年出版
    [64]郭少宗:《认识环境雕塑》,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台湾艺术家出版社2002年
    [65]刘俐:《日本公共艺术生态》,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台湾艺术家出版社2002年出版
    [66]曹庆辉:《二十世纪西方艺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67]陆蓉之:《“破”后现代艺术》,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年出版
    [68]阿恩海姆等著:《艺术的心理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69]汤因比等著:《艺术的未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70]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百家出版社2004年出版
    [71]潘耀昌:《走出巴贝尔——融合中的冲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72][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著,潘耀昌译:《艺术风格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73]房龙:《人类的艺术》,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出版
    [74][美]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75][法]德比奇(Debichi,J.)等著,徐庆平译:《西方艺术史》,海南出版社2001年出版
    [76]罗岗、顾铮主编:《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77][法]萨特:《萨特论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78][法]让-吕克·夏吕姆:《解读艺术》,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出版
    [79][英]马尔科姆·巴纳德:《艺术、设计与视觉文化》,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
    [80]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华夏出版社2003年出版
    [81]詹明信:《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82]詹明信:《文化转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83]陶东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年出版
    [84]让·波德里亚:《象征的转换与死亡》,伦敦:塞奇出版社1993年出版
    [85]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86]俞吾金等著:《现代性现象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对话》,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
    [87]侯衍社:《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88]龚鹏程:《文化符号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89]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2002年出版
    [90]乔治·瑞泽尔:《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91] [美]李普曼:《当代美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
    [92]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书馆,1964.
    [93]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5.
    [94][英]G?勃罗德彭特:《建筑理论丛书——符号?象征与建筑》.乐民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95]薛晓源、曹荣湘:《全球化与文化资本》,社会科学文献版社,2005年出版
    [96]李行远:《公共艺术中的自由、法律和经济问题》,载《目击图像的力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97]Howard S. Becker:Art World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2
    [98]Austin Harrington :Art and Social Theory,Cambridge:Polity Press,2004
    [99]Arnold Hauser:The Philosophy of Art Histor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1985
    [100]Tom Finkelpearl: Dialogues in Public Art, Cambridge: The MIT Press,2001
    [101]Jeremy Tanner:The Sociology of Art: A Reader,London: Routledge,2003
    [102]Austin Harrington:Art and Social Theory,Polity Press Ltd,2004
    [103]Philip Ward-Jackson:Public Sculpture of the City of London,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2003
    [104]Harriet F. Senie & Sauy Webster:Critical Issues in Public: content, context, and controversy,台湾:远流出版社,1999
    [1]孙振华:《当代艺术的社会学转型》,美术论坛,2005年第3期
    [2]孙振华:《公共艺术的政治学》,美术研究,2005年第2期
    [3]翁剑青:《当代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构》,美术研究,2005年第4期
    [4]王南溟:《艺术的新闻批评:汉斯·哈克及其与布尔迪厄的谈话》,《美术观察》2005年第5期
    [5]马钦忠:《公共艺术的价值特征》,美术观察,2004年第11期
    [6]殷双喜:《自由与交流》,当代艺术,2002年第3期
    [7]冯原:《空间政治与公共艺术的生产》,美术学,2003年第7期
    [8]赵艳婷:《艺术市场与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美术观察,2005年第11期
    [9]李公明:《重新思考艺术社会学的维度》,美术观察,2005年第12期
    [10]唐健君:《艺术不能承受之轻——对艺术价值和资本意志关系的思考》,美术观察,2004年第7期
    [11]于长江:《在历史的废墟旁边——对圆明园艺术群落的社会学思考》,艺术评论,2005年第5期
    [12]潘耀昌:《公共艺术和民主意识》,美术观察,2005年第11期
    [13]潘耀昌:《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艺术与科学理性》,自然杂志,2005年第1期
    [14]鲁虹:《重建艺术与社会的联系》,美术观察,2005年第11期
    [15]郭伟其:《视觉文化场与社会学空间——解读第二届广州三年展》,艺苑,2006年第7期
    [16]万书元:《当代西方艺术的日常化:祛魅乎?赋魅乎?》,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第1期
    [17]殷双喜:《大众文化与微观政治——当代艺术中的社会学切入》,文艺研究,2005年第11期
    [18]朱其:《中国城市的公共艺术与文化空间》,城市管理,2005年第1期
    [19]萧俊明:《文化研究中的后现代转向》,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20]袁运甫:《公共艺术的观念·传统·实践》,美术研究,1998年第1期
    [21]袁运甫:《公共艺术的思考与实践》,装饰,1997年第5期
    [22]马钦忠:《公共艺术的价值特征》,美术观察,2004年第11期
    [23]蔡强:《公共诉求与公共艺术》,雕塑,2004年第2期
    [24]彭迪:《公共艺术如何公共——公共性:道义的熔铸》,美术观察,2004年第11期
    [25]鲁虹:《空间就是权力——关于公共艺术的思考》, http://www1.2500sz.net/2500art/2004/8-6/145954.shtml.2004-11-16.
    [26]覃京侠:《“公共艺术在中国”学术论坛纪要》,http://arts.tom.com.2004-11-01.
    [27]孙振华:《公共艺术与权力》,雕塑,1999年第1期
    [28]朱青生:《现代艺术中艺术家的责任》,美术观察,2005年第12期
    [29]苏坚:《公众决定艺术标准》,美术学报,2004年第2期
    [30]顾丞峰:《艺术公共性与公共性的误区》,文艺研究,2004年第5期
    [31]常修泽:《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基本判断和改革新阶段的战略思考》,改革,2002年第4期
    [32]李公明:《公共艺术与社会正义运动》,http://www.publicart.cn/Publication/Print.asp?ArticleID=17
    [33]中国美术家批评网:《公共艺术的当代特征——朱成VS陈默(访谈录)》,http://www.msppj.com/view.asp?id=1351
    [34]曾少千:《艺术与社会学的交会:哈克与布赫迪厄的自由交流》http://hey.ionly.com.cn/mainframe.php?fid=13&tid=11297
    [35]Becker, Howard S. , 2001 [1974], "Art as Collective Action." In C. Lee Harrington and Denise D. Bielby, eds., Popular Cultur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Malden, MA: Blackwell.
    [36]Becker,Howard S., 1995," A New Art Form: Hypertext Fiction",MarkBernstein, ed., How to Read a Hypertext, Cambridge: Eastgate, and Instituto de Ciencias Sociais, Lisbon (the paper was originally given at a conference in Lisbo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