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盛唐中唐诗对宋词影响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着力研究盛唐、中唐诗对宋词的影响。文章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选取盛唐时期对宋词影响最大的王维、李白、杜甫三位巨星为中心展开探讨,下编则以韩愈、白居易、刘禹锡三位大诗人为中心,考察中唐诗歌对宋词的影响。
     以山水田园诗称名的王维,在宋代词人心目中却以“画师”形象出现,这是其诗歌中的清溪小景、空寂之情投射给宋代词人的心理印迹。此外,他的“辋川诗”系列、“凝碧诗”、送别诗等也沾溉宋词良多。
     李白以豪放飘逸著称,其飘洒不群、傲岸卓立的自我形象本身就是宋词作家睥睨权贵、向往自由的典范。若从整体来看,他对宋词影响最大的并非其汪洋恣肆之作,而是咏写“妇人与酒”的旖旎小诗。他的咏月、怀归、怀古诗等也多为宋词所取。
     杜甫对宋词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语词字句,到意象意境,再到题材风格,杜集中近半数的诗歌都被宋词拟则师法过,可谓唐代诗坛对宋词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位。
     “贬谪体验”与“感伤情结”是中唐诗歌给予宋词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宋词在面临类似的题材时,常自中唐诗歌取法。对韩愈而言,与其仕宦迁播相结合的反映真切生活体验的诗歌,较其最为知名的奇崛险怪类作品,更容易为宋词所继承与接受。除此而外,他的“以文为诗”对于苏轼、辛弃疾一脉的词人影响也颇为深远。
     白居易身上也有“贬谪”与“感伤”的痕迹。其对宋词有较大影响的作品,首推以《长恨歌》、《琵琶引》等为代表的“感伤诗”。他乐天知命、优裕顺遂的人生经历,诗酒唱和、偎红倚翠的生活享乐与反映这种体验的“闲适诗”,极大地影响了宋词对世俗享受的描绘与再现。
     至于刘禹锡对宋词的影响,则与其贬谪生涯更为密切,最显著的是表现在他的两首赏桃花诗上。此外,他的感伤诗、咏史诗等也对宋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刘禹锡身上还存在着后人误读的现象,这种“以讹传讹”的将错就错却在无意中扩大了其对宋词的影响。
     本文原拟以“唐诗对宋词影响研究”为题,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来全面而完整地研讨整个唐诗对宋词的影响,但一则因为初唐诗歌对宋词的影响远远不如盛唐、中唐、晚唐,可留待以后适当作补充;二则因为,晚唐诗歌对宋词的影响,虽然学术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有些重要问题还有待梳理和解决,而我目前受到时间、精力及博士论文篇幅的限制,无暇顾及于此,只能等待将来有时间和将有关问题思考成熟后再来完成。所以本文主要选取盛唐、中唐六大诗人,以他们为中心来探讨这两段时间的诗歌对宋词的影响。当然,即使是盛唐、中唐两段,仅仅论述这六大诗人也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这两个时段的众多优秀中小诗人对宋词的影响,有待将来再作补充论述。特此说明。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the glorious and middle Tang Dynasty’s poetry on Songci.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concentrated on Wang Wei, Li Bai and Du Fu those who influenced Songci most significantly; the second part is concentrated on how much Han Yu, Bai Juyi and Liu Yuxi influenced Songci.
     Wang Wei, famous for his poetry about mountains, waters and fields, was recognized as a“master of painting”for those authors of Songci. Because the mental impression they appreciated the beautiful scenery like transparent stream and the Zen sense from his poetry. Besides of those poems, his series of the“Wangchuan poetry”,“Ningbi poetry”, farewell poetry also had good influence on Songci.
     Li Bai is well known as a poet with unconstrained and free characteristics, whose image itself was the model to disdain the authority and rich as well as to pursue freedom. Overall, his most influential poetry on Songci are not those unconstrained ones but his little charming poems about“women and wine”. In addition, his poetry of chanting moon, homesickness and ancient history were also learned significantly by Songci.
     Du fu influenced Songci in every aspect such as words, sentences, images, artistic conception, subject and style. Nearly half of the poetry in his anthology are imitated by Songci, so h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 to affect on Songci.
     “Demotion experience”and“sentimental emotion”are the most precious treasure the poetry of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presented to Songci who would always learn from the former ones in some similar subjects. Han Yu’s famous poetry with queer and abrupt style, which are about true life experience while he changed his official position, were easier to accepted and inherited by Songci. Other wise, his discipline of“writing poetry in the method of writing verse”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to the poetic school of Su Shi and Xin Qiji.
     Bai Juyi also had the impression of“Demotion”and“sentimentalism”. His sentimental poetry such as Chang Hen Ge and Pi Pa Yin Bing Xu influenced Songci a lot. On the other hand, his life with optimistic and smooth experience, his pleasure of chanting poetry with friends and having fun with women, as well as his“leisure poetry”helped Songci portrait and represent the mortal enjoyment.
     Liu Yuxi’s prominent influence on Songci comes from his two pieces of poetry on chanting peach blossom which is associated closely by his demotion life. However, his sentimental and historical poetry affected Songci in some distance. Because people after him had misunderstood his poetry, this kind of“mistake”enhanced his influence conversely.
     This paper was originally prepared to be titled as the influence of the Tang Dynasty’s poetry on Songci, in which I would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four periods in Tang Dynasty perfectly. But I would finish this magnificent project when I have adequate time and mature thinking in the future because of the restriction in time, energy and length of my paper. Meanwhile the influence of the Beginning Tang Dynasty’s poetry is not as important as the other three periods, and several academic problems of the Late Tang Dynasty’s poem are obstacles to the research. Therefore only six great poets during the Glorious and Middle Tang Dynasty are select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lthough there are more other poets in the other two periods, especially some excellent poets on whom I will study in the future. Explaination is hereby.
引文
①陈永宏:《试论宋词对唐诗的化用及其文化解读》,《文学遗产》,1996年第4期。
    ②王伟勇:《宋词与唐诗之对应研究》,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版,第525页。
    ③黄昭寅张士献:《唐宋词史论稿》,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6页。
    ①钟振振:《散点透视“宋词运用唐诗”》,《文学评论》,2009年第4期,第65页。
    ②卓惠婷:《秦观词借鉴唐诗之技巧及评论》,《东方人文学志》第3卷第1期,2004年3月,第103-120页。
    ③木斋:《论唐宋词的诗体借鉴历程——以温韦、张先、晏欧、少游、美成体为中心线索的探讨》,《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3期。
    ④吴雅萍:《稼轩词借鉴山谷诗分析研究》,《东方人文学志》第5卷第1期,2006年3月,第55-76页。
    ⑤卓清芬:《“夺胎换骨”的新变——晏几道〈小山词〉“诗人句法”之借鉴诗句探析》,《国立中央大学人文学报》第31期,2007年7月。
    ⑥吴企明:《长吉诗与词曲——李贺歌诗影响论之一》,见《文学评论》编辑部编《文学评论丛刊》第31辑《古典文学专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253页。
    ⑦袁行霈:《长吉歌诗与词的内在特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30页。
    ⑧万云骏:《晚唐诗风和词的特殊风格的形成及发展》,《词学论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2页。
    ⑨缪钺:《诗词散论·论李义山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页。
    ⑩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第二章《初显流派端倪的晚唐五代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11刘学锴:《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第七章《李商隐诗对唐宋婉约词的影响》,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70-490页。
    ①(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见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册第219页。
    ①许总著:《唐诗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上册第509页。
    ②(清)李佳撰:《左庵词话》卷下。见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册第3164页。
    ③王克让著:《河岳英灵集注》,巴蜀书社,2006年版,第66页。
    ④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七十,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册第2209页。
    ⑤(唐)朱景玄撰温肇桐注:《唐朝名画录》,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16-17页。
    ⑥(唐)张彦远著俞剑华注释:《历代名画记》卷十,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第192页。
    ①(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5册第5052页。
    ②(宋)黄庭坚著刘琳李勇先王蓉贵校点:《黄庭坚全集》卷二十七《题辋川图》,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30页。
    ③(宋)秦观著周义敢程自信等校注:《秦观集编年校注》卷二十四《书辋川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39-540页。
    ①(清)顾嗣立编:《元诗选二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上册第302-303页。
    ②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其先西域人,后居燕之房山。初仕为省郎,出为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大德初,为御史,官至刑部侍郎卒,追赠刑部尚书,谥文简。事见(清)顾嗣立编:《元诗选二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上册第299页。可见高氏尝为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而非词中所称之“中郎”。
    ③营丘指五代末宋初之画家李成,因居营丘,且有《平远寒林》之画,故被张元干称为“营丘平远”。事见《渑水燕谈录》卷七《书画》,其云:“营丘李成字咸熙,磊落不羁,喜酒善琴,好为歌诗,尤妙画山水……成画《平远寒林》,前人所未尝为,气韵潇洒,烟林清旷,笔势颕脱,墨法精绝,高妙入神,古今一人,真画家百世师也。虽昔王维、李思训之徒,亦不可同日而语。”见(宋)王辟之撰:《渑水燕谈录》卷七,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90-91页。
    ④(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第15册第5052页。
    ①其中“猿惊鹤怨”语本《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句,有归隐之意。
    ①(唐)王维撰陈铁民校注:《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93页。
    ①(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上册第6页。
    ②(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卷一,上册第11页。
    ③(宋)吕颐浩:《襄城大热喜雨》。见傅璇琮倪其心许逸民等主编:《全宋诗》卷一三四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3册第15385页。
    ④(宋)李纲:《自湘乡趋邵阳以避谤不敢取道衡岳有感五首(其二)》。见《全宋诗》卷一五六一,第27册第17728页。
    ⑤(宋)喻良能:《点检朝陵内人顿递至西兴道中纪事》。见《全宋诗》卷二三四四,第43册第26939页。
    ⑥(宋)吴曾撰:《能改斋漫录》卷七,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88页。
    ⑦(清)徐釚著王百里校笺:《词苑丛谈校笺》卷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04页。
    ⑧(唐)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6页。
    ①(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引《后湖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37页。
    ①(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卷三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486页。
    ②葛兆光著:《禅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0页。
    ②(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第15册第5052页。
    
    ①(唐)郑处诲裴庭裕撰田廷柱点校:《明皇杂录东观奏记》,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41页。
    ②(宋)周密选编刘扬忠苏利海注评:《绝妙好词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第17-18页。
    
    ①(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12页。
    ②此处系年据吴熊和主编:《唐宋词汇评·两宋卷》,渐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册第3752页。
    ①(明)李东阳:《李东阳诗话》。见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册第1626页。
    ①如苏轼“忍听阳关第四声”(《减字木兰花·送别》)、谢逸“坐中有客联镳去,谁唱阳关第四声”(《鹧鸪天》)、刘仙伦“唱到阳关第四声”(《一翦梅》)、杨泽民“扶上雕鞍还三迭。那堪第四声未歇”(《浪淘沙慢》)、贺铸“四迭阳关忍泪闻”(《罗敷歌》)以及李清照“四迭阳关,唱到千千遍”(《蝶恋花》)等皆为此类。
    ②(宋)苏轼撰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六十七,第5册第2090页。
    ③(明)胡震亨著:《唐音癸签》卷二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75页。
    ④(宋)周邦彦著孙虹校注薛瑞生订补:《清真集校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62页。
    ①俞平伯选释:《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前言第4页。
    ①萧华荣:《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文学批评史上的李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
    ②蔡瑜:《宋代唐诗学》,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1990年博士学位论文。
    ③可详参蔡瑜《宋代唐诗学》(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1990年博士学位论文)、杨文雄《李白诗歌接受史》(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邬国平《李白、杜甫接受史》(《中国古代接受文学与理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1-115页)、陈敬介《李白诗研究》(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等相关内容。
    ①许兴宝:《人物意向研究——唐宋词的另一种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83页。
    ②杨文雄对“李白出生传说——由太白星精到谪仙”、“李白作风传说——醉使高力士脱靴、太原救郭子仪”、“李白临终传说——醉酒捉月、骑鲸飞升”诸说考辨甚明,可并参。
    ③当然也有一些词人以太白从璘为恨,如李光“君爱谪仙风调,我恨楼船迫胁,终污永王璘”(《水调歌头·丞相李公伯纪寄示水调一阕,咏叹李太白,词采秀发。然予于太白窃有恨焉,因以渊明为答》)对太白不以为然。
    ④(宋)王禹偁:《李太白真赞(并序)》?度挝摹肪硪晃灏耍虾4鞘槌霭嫔纾?006年版,第8册第106页。
    ⑤(宋)王禹偁:《李太白真赞(并序)》?度挝摹肪硪晃灏耍?8册第106页。
    ①(宋)李纲:《读李白集戏用奴字韵》。见《全宋诗》卷一五四六,第27册第17555页。
    ②(宋)李纲:《读李白集戏用奴字韵》。见《全宋诗》卷一五四六,第27册第17555页。
    ③除以上所举诸位外,还有林正大的檃括词。林氏共存词41首,其中檃括太白《将进酒》以成《括木兰花慢》(黄河天上派),括《采莲曲》成《括清平乐》(若耶溪女),括《襄阳歌》成《括水调歌》(落日岘山下),括《蜀道难》成《括意难忘》(蜀道登天),括《送张承祖之东都序》成《括酹江月》(坐愁书室),括《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成《括临江仙》(须信乾坤如逆旅),括《清平调辞》成《括酹江月》(开元盛日)。林氏檃括之作,较为晓畅易识,文中不论。
    ④(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引《钟山语录》,第37页。
    ⑤“开元中”,当为“天宝中”之误也,盖开元中太白尚未为翰林供奉。
    ①(唐)李濬撰:《松窗杂录》,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2页。
    ②(清)徐增著樊维刚校注:《说唐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34页。
    ③(宋)张耒:《和得故人书》。见《全宋诗》卷一一六六,第20册第13162页。
    ④此词调即是《武陵春》也,贺铸取太白成句以成新调,惜《词律》、《钦定词谱》皆未收录。
    ⑤(宋)贺铸著钟振振校注:《东山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37页。
    ①(清)李调元:《雨村词话》。见《词话丛编》,第2册第1390页。
    ②(唐)李延寿撰:《南史》卷二十,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册第560页。
    ①(五代)王仁裕(唐)姚汝能撰曾贻芬点校:《开元天宝遗事安禄山事迹》,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页。
    ②(宋)苏轼:《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其一)》。见《全宋诗》卷七九四,第14册第9191页。
    ③《松窗杂录》:会春暮,内殿赏牡丹花。上颇好诗,因问修己曰:“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修己对曰:“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本指牡丹花香色不凡,后多用以形容女子之美。(唐)李濬撰:《松窗杂录》,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4-5页。
    ①《嘲李端端(其二)》称“不见骅骝备绣鞍,善和坊里取端端。扬州近日浑成差,一朵能行白牡丹。”事见《云溪友议》卷中:“崔涯者,吴楚之狂生也,与张祜齐名。每题一诗于倡肆,无不诵之于衢路。誉之,则车马继来;毁之,则杯盘失错……又《嘲李端端》:‘黄昏不语不知行,鼻似烟窗耳似铛。独把象牙梳插鬓,昆仑山上月初生。’端端得此诗,忧心如病,使院饮回,遥见二子蹑屐而行,乃道傍再拜竞灼曰:‘端端只候三郎、六郎,伏望哀之。’又重赠一绝句粉饰之,于是大贾居豪,竞臻其户。或戏之曰:‘李家娘子,才出墨池,便登雪岭。何期一日,黑白不均?’红楼以为笑乐,无不畏其嘲谑也。”(唐)范摅著:《云溪友议》卷中,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32-33页。
    ②(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见《全宋诗》卷八○三,第14册第9301页。
    ③(宋)苏轼:《海棠》。见《全宋诗》卷八○五,第14册第9333页。
    ④惠洪朱弁吴沆撰陈新点校:《冷斋夜话·风月堂诗话·环溪诗话》,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1页。
    ⑤《开元天宝遗事》称:“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五代)王仁裕(唐)姚汝能撰曾贻芬点校:《开元天宝遗事安禄山事迹》,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页。
    ①“当时楼下水”当为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诗中之句,其诗云:“去夏疏雨余,同倚朱阑语。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
    ②(宋)范温:《潜溪诗眼》。见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册第1249页。
    ③(宋)赵彦卫:《云麓漫抄》卷十,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子部第864册第359页。
    ①刘扬忠:《诗与酒》,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第104页。
    ②葛景春:《李白与唐代文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234页。
    ①(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第27页。
    ②(清)刘熙载著王气中笺注:《艺概笺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50页。
    ③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第1册第6页。
    ①葛景春:《李白与唐代文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219页。
    ②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七,第1006页。
    ③此为徐俯与李邴重出词,《全宋词》未断归属。
    ④此为李弥逊与张元干重出词,《全宋词》未断归属。
    
    ①(清)陈廷焯编选:《词则·大雅集》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52页。
    ②(清)况周颐撰屈兴国辑注:《蕙风词话辑注》卷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8页。
    
    ①《唐宋诗醇》卷八,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集部第1448册第197页。
    ②(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第15册第5053页。
    ①(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许逸民校点:《庾子山集注》卷二《哀江南赋》,1980年版,第162页。
    ②(宋)林亦之:《奉寄云安安抚宝文少卿林黄中》。见《全宋诗》卷二五八,第47册第29002页。
    ③(宋)徐照:《陌上柳》。见《全宋诗》卷二六七一,第50册第31394页。
    ④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卷四,第1195页。
    ①王双启编著:《晏几道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年版,第187页。
    ①此首较为明显是闺怨相思之词,王定璋却称此首“表现词人急欲用世之情,意切语伤,颇为感人。”(《宋词寻故》,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55页)未免求之过深,然亦为一说,聊备于此。
    ②(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第1348页。
    ③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6页。
    ④(宋)赵鼎:《丁酉春绍兴书怀》。见《全宋诗》卷一六四五,第28册第18428页。
    ①(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第1815页。
    ②崔海正:《宋代齐鲁词人概观》,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
    ③(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卷一,第26页。
    ④唐圭璋缪钺等撰:《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07页。
    ①(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许逸民校点:《庾子山集注》卷二《哀江南赋》,1980年版,第143页。
    ②《唐宋诗醇》卷八,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集部第1448册第193页。
    ③(宋)周密选编刘扬忠苏利海注评:《绝妙好词注评》,第112页。
    ④(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见(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95页。
    ⑤(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见《全宋诗》卷八○,第14册第9264页。
    ①(苏)李之仪:《题兰皋》。见《全宋诗》卷九五三,第17册第11169页。
    ②(宋)陈师道:《和江秀才献花三首(其二)》。见《全宋诗》卷一一一四,第19册第12640页。
    ③(宋)陈与义:《伤春》。见《全宋诗》卷一七五三,第31册第19554页。
    ④《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称此诗作于天宝十三年,见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1990年版,中册第1160页。而《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系此诗于天宝十四年,见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卷九,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3册第1582页。
    ①(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九十八,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8册第2572页。
    ②宋词之中,多用薛能此句写青春难逝,韶华难在。如杜安世“惆怅留春留不住。欲到清和,背我堂堂去。飞絮落花和细雨。凄凉庭院流莺度”(《凤栖梧》)、蔡伸“朝来一陈狂风雨。春光已作堂堂去”(《菩萨蛮》)、赵彦端“青春背我堂堂去。桃花乱落如红雨”(《菩萨蛮?集句》)、李季萼“春光背我堂堂去。纵有黄金难买住。欲将春去问残花,花亦不言春已暮”(《木兰花?惜春》)皆为此类。
    ①(唐)元稹撰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600页。
    ②(宋)孙仅:《读杜工部诗集序》。见(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附录,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238页。
    ③(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26-27页。
    ①(元)方回:《方回诗话》。见吴文治主编:《辽金元诗话全编》,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第1009页。
    ②(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见(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第144页。
    ③许总:《宋诗史》,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52页。
    ④傅明善:《宋代唐诗学》,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第164-165页。
    ⑤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第106页。
    ⑥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第105页。
    ①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第107页。
    ②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第107页。
    ③许总:《杜诗学发微》,南京出版社,1989年版,第27页。
    ④蔡振念:《杜诗唐宋接受史》,五南图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7页。
    ⑤(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八,第58页。
    ⑥(清)刘熙载撰:《词概》。见《词话丛编》,第4册第3690页。
    ⑦《北宋词史》(陶尔夫诸葛忆兵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三章对此有详论,此处不赘。
    ⑧(元)脱脱等撰:《宋史》卷四百四十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7册第13103页。
    ①(宋)张炎夏承焘校注(宋)沈义父著蔡嵩云笺释:《词源注乐府指迷笺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44-45页。
    ②(宋)张炎夏承焘校注(宋)沈义父著蔡嵩云笺释:《词源注乐府指迷笺释》,第59页。
    ③(宋)李纲:《重校正杜子美集序》。见《全宋文》卷三七四八,第172册第21页。
    ④关于宋人学杜,可详参许总《杜诗学发微》(南京出版社,1989年版)、蔡振念《杜诗唐宋接受史》第三章《宋人对杜诗的接受》(五南图书出版社,2002年版)。
    ⑤刘扬忠:《稼轩词与老杜诗》,《文学遗产》,1992年第6期。
    ①(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引《遯斋闲览》,第37页。
    ②(宋)刘颁:《刘颁诗话》。见《宋诗话全编》,第1册第445页。
    ③胡道静金良年编著:《梦溪笔谈导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版,第275-276页。
    ④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555页。
    ①(清)王先谦撰吴格点校:《诗三家义集疏》卷三上《凯风》,中华书局,1987年版,上册第158页。
    ②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九,第1700页。
    ③(宋)俞德邻:《秋壑堂》。见《全宋诗》卷三五四八,第67册第42435页。
    ④虞俦《和王宰见戏二绝(其二)》诗云:“风来瑟瑟暮生波,雨后阶前榆荚多。隔叶黄鹂漫愁思,定应春晚不能歌。”见《全宋诗》卷二四六五,第46册第28574页。
    ①(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十三,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142页。
    ②(宋)许及之:《山房(其三)》。见《全宋诗》卷二四五九,第46册第28444页。
    ③(宋)陆游:《曾仲躬见过适遇予出留小诗而去次韵二首(其一)》。见《全宋诗》卷二一七,第39册第24626页。
    ①(清)钟文烝撰;骈宇骞,郝淑慧点校:《春秋榖梁经传补注》,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576-577页。
    ②详参第二节《杜诗意象意境对宋词的影响》部分。
    ③《杜诗详注》从《杜臆》作“宿雁聚圆沙”,旧作“宿鹭起圆沙”。
    ④(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十,第860页。
    ⑤(宋)曹勋:《题雪景二首(其二)》。见《全宋诗》卷一八九五,第33册第21186页。
    ①(明)沈际飞评笺:《草堂诗余别集》卷二。见张璋职承让张骅张博宁编纂:《历代词话》,大象出版社,2002年版,第621页。
    ②(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二百十四,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15册第6843页。
    ①(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黄怀信整理:《尚书正义》卷八《商书·仲虺之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93页。
    ②(清)何焯著崔高维点校:《义门读书记》卷五十六,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214页。
    
    ①(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五,第391页。
    ②(宋)陈师道:《示三子》。见《全宋诗》卷一一一四,第19册第12635页。
    
    ①“赤脚长须”化用韩愈“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寄卢仝》)写奴仆。
    ②(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三,第172页。
    
    ①(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三,第243页。
    ②(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第6928页。
    ③(宋)黄庭坚:《重赠徐天隐》。见《全宋诗》卷一○一五,第17册第11586页。
    ①(清)王先谦撰吴格点校:《诗三家义集疏》卷十五《小雅·六月》,中华书局,1987年版,下册第611页。
    ②(宋)章甫:《清明病中遣酒问讯史授夫》。见《全宋诗》卷二五一四,第47册第29054页。
    ③(宋)周必大:《贺升卿年垂八十以书寄平园新韵二十二篇又录十年前简予四诗尚有访戴之兴谨次最后一章韵为谢》。见《全宋诗》卷二三二八,第43册第26779页。
    ①(宋)陈师道:《后山诗话》。见《历代诗话》,第307页。
    ②(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十二,第1041页。
    ③(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见《历代诗话》,第495页。
    ④(明)王世贞:《王世贞诗话》。见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册第4250页。
    ①(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九,第743页。
    ②(宋)范晞文:《对床夜雨》卷三。见《宋诗话全编》,第9册第9295页。
    ③(宋)范温:《潜溪诗眼》。见《宋诗话全编》,第2册第1252页。
    ④(宋)范温:《潜溪诗眼》。见《宋诗话全编》,第2册第1252页。
    ⑤此首又别见杨无咎《逃禅词》。
    
    ①(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二十,第1752页。
    ②(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七,第606页。
    ③(清)何焯著崔高维点校:《义门读书记》卷五十三,第1115页。
    ①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七,第992页。
    ②朱靖华饶学刚等著:《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年版,第150页。
    ③(宋)苏舜钦:《秋宿虎丘寺数夕执以诗见贶因次元韵》。见《全宋诗》卷三一六,第6册第3950页。
    ④(宋)李纲:《江行即事八首(其七)》。见《全宋诗》卷一五六三,第27册第17752页。
    ⑤(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十,第801页。
    ⑥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六,第987页。
    ⑦(宋)蔡梦弼集录:《杜工部草堂诗话》卷二。见张忠纲编注:《杜甫诗话六种校注》,齐鲁书社,2002年版,第139页。
    
    ①(宋)孙奕:《孙奕诗话》。见《宋诗话全编》,第6册第5996页。
    ②(宋)马永卿:《懒真子》卷一。见张忠纲编注:《杜甫诗话六种校注》,第152页。
    ①(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十,第819页。
    ②(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三,第217页。
    ③(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八,第685页。
    ④(清)张英王士祯等撰《御定渊鉴类函》卷十三称:“《四时宝镜》曰:‘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子部第982册第305页。
    ①(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二十二,第1942页。
    ②(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四,中册第1024页。
    ③(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鹤林玉露》丙编卷一,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51页。
    ④(宋)郭知达编注:《九家集注杜诗》卷三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64页。
    ⑤(明)王嗣奭撰:《杜臆》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75页。
    ⑥(清)何焯著崔高维点校:《义门读书记》卷五十六,第1235页。
    ①(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见《词话丛编》,第4册第3911页。
    ②邹同庆王宗堂著:《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73页。
    ①邹进先:《从意象营造到事态叙写——论杜诗叙事的审美形态与诗学意义》,《文学遗产》,2006年第5期,第46页。
    ②邹进先:《从意象营造到事态叙写——论杜诗叙事的审美形态与诗学意义》,《文学遗产》,2006年第5期,第46页。
    
    ①(宋)叶梦得:《叶梦得诗话》。见《宋诗话全编》,第3册第2688页。
    ②(宋)陈师道:《后山诗话》。见《历代诗话》,第303页。
    ③(宋)孔平仲:《寄孙元忠(其二二)》。见《全宋诗》卷九三○,第16册第10957页。
    ①(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二十二,第1972页。
    ①(宋)晁公遡:《有感》。见《全宋诗》卷二○四,第35册第22448页。
    ②(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十,第884页。
    ③“指点银瓶索酒尝”源自杜甫《少年行》,“明朝花落知多少”源自孟浩然《春晓》,“一片花飞减却春”源自杜甫《曲江二首(一)》。
    ④(明)王嗣奭撰:《杜臆》卷一,第23页。
    
    ①(明)王嗣奭撰:《杜臆》卷一,第23页。
    ②(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第411页。
    ③(宋)周邦彦著孙虹校注:《清真集校注》,第47页。
    
    ①(宋)周邦彦:《谩书(其一)》。见《全宋诗》卷一一八八,第20册第13426页。
    ②(宋)周邦彦著罗忼烈笺注:《清真集笺注》,上?偶霭嫔纾?008年版,上册第104页。
    ①(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二,第139页。
    ①此首当为陆游庆元二年(1196)冬作于山阴。此处系年,据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卷三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287页。
    ②此首当为陆游庆元四年(1198)冬作于山阴。此处系年,据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卷三十八,第2451页。
    ③此首当为陆游嘉泰二年(1202)夏作于山阴。此处系年,据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卷五十一,第3033页。
    ④《北梦琐言》卷七称:“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灀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见(五代)孙光宪撰贾二强点校:《北梦琐言》卷七,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49-150页。
    ⑤范之麟主编:《全宋词典故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1996年版,下册第2173页。
    ⑥(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第1816页。
    ⑦金启华主编:《全宋词典故考释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4页。
    ⑧此处系年,据吴熊和主编:《唐宋词汇评·两宋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册第3681页。
    ⑨(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六,第446页。
    ①(宋)谢逸:《春词(其四)》。见《全宋诗》卷卷一三○七,第22册第14851页。
    ②(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六,第447页。
    
    ①(宋)叶梦得:《叶梦得诗话》。见《宋诗话全编》,第3册第2708页。
    ②(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六,第448页。
    ①(宋)李纲:《胡笳十八拍(第六拍)》。见《全宋诗》卷一五五九,第27册第17702页。
    ②(宋)李纲:《剑浦道中二首(其一)》。见《全宋诗》卷一五四五,第27册第17545页。
    ③(宋)释大观《偈頌五十一首(其十八)》云:“平常是道,不涉平常。颠来倒去,规圆矩方。林花著雨胭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见《全宋诗》卷三二六七,第62册第38949页。
    ④(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九,第778页。
    ①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八,第1692页。《玉台新咏》作《嘲刘孝绰》。
    ②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三,第904页。
    ③(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十,第819页。
    ④此诗元和八年春在朗州作,《樊川文集》卷四收此诗前四句名曰《江上偶见绝句》,谬矣,此为刘氏所作。
    ⑤(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见《宋诗话全编》,第1册第625-626页。
    ①(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九,第789页。
    ②朱德才等编著:《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年版,第757页。
    ③(宋)文莹撰郑世刚、杨立扬点校:《湘山野录续录玉壶清话》,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8页。
    ④张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实时一杯酒。”见(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九十二,第8册第2384页。
    ①(宋)吕本中:《柳》。见《全宋诗》卷一六五,第28册第18034页。
    ②《杜诗详注》补注卷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③(宋)王楙撰王文锦点校:《野客丛书》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84-285页。
    ④(宋)韩维:《杜君章家赋海棠二首(其一)》。见《全宋诗》卷四三,第8册第5283页。
    ⑤(宋)周紫芝:《次韵仲平陈郎中孤山见梅用黄法曹旧韵》。见《全宋诗》卷一五二六,第26册第17351页。
    ⑥(宋)蔡戡:《再成二诗录呈诸公(其二)》。见《全宋诗》卷二五八六,第48册第30062页。
    ⑦《钦定词谱》卷二十五,中国书店,1983年版,第3册第1728页。
    ①(宋)周密选编刘扬忠苏利海注评:《绝妙好词注评》,第142页。
    
    ①(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十,第819页。
    ②(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鹤林玉露》,第149页。
    ③(清)仇兆鰲注:《杜诗详注》卷十三,第1134页。
    ①(宋)黄庭坚:《古风次韵答初和甫二首(其二)》。见《全宋诗》卷一○一二,第17册第11559页。
    ②“花蕊上蜂须”与“仰蜂黏落絮”(《独酌》)皆为写蜂之妙句。
    ③(宋)方岳:《湖上八首(其一)》。见《全宋诗》卷三一九二,第61册第38275页。
    ④(宋)刘才邵:《和丁浚明戏萧济夫(其二)》。见《全宋诗》卷一六八二,第29册第18865页。
    ①(宋)何偁:《臞庵(其五)》。见《全宋诗》卷二一三,第38册第23749页。
    ②宋诗之中,方一夔“穴居狸舐掌,水宿鹭联拳”(《雨雪交作》)、李流谦“大鱼时拨剌,宿鹭联拳惊”(《累年中秋无月今年凡数夕有之十五日尤佳》)亦是明显化自杜诗。
    ③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六,第1636页。
    ④《杜诗详注》卷十三称此诗师法梁元帝及庾信诗,谬矣。检索未发现此二诗。见(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十三,第1135页。
    ⑤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二十五,第2046-2047页。
    
    ①(明)王嗣奭撰:《杜臆》卷十,第387-388页。
    ②(清)刘体仁撰:《七颂堂词绎》。见《词话丛编》,第1册第619页。
    ③王岳川:《杜甫诗歌意境美初探》,《人文杂志》,陕西省社会科学院,1984年第2期,第110页。
    
    ①韩淲“朝罢香烟携满袖,身在琼楼玉阙”(《百字令》)亦化杜甫此句。
    ②(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二,中册第1346页。
    ①(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二,中册第1347页。
    ②宋人李新《游南水陆院(其一)》云:“蜀国山河在,梁原草树深。暮云千里色,无处不伤心。”此诗用语明显师法杜甫,“暮云”句则直袭荆叔诗。见《全宋诗》卷一二六一,第21册第14220页。
    ③(宋)洪迈撰孔凡礼点校:《容斋随笔?容斋五笔》卷七,中华书局,2005年版,下册第905页。
    ④(宋)赵佶:《汧州作(其一)》。见《全宋诗》卷一四九五,第26册第17074页。
    ⑤(宋)赵佶:《汧州作(其二)》。见《全宋诗》卷一四九五,第26册第17074页。
    ⑥(宋)朱敦儒:《樵歌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前言第10页。
    ⑦(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六十五,第6册第1747页。
    ⑧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第297页。
    ①(明)王鏊:《震泽长语》卷下,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0页。
    ②(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四,第329页。
    ③(宋)苏辙著曾枣庄马德富校点:《栾城集》栾城第三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下册第1553页。
    ①(宋)陆游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老学庵笔记》卷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95页。
    ②(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二十三,第2061页。
    ③(唐)郑处诲裴庭裕撰田廷柱点校:《明皇杂录东观奏记》,第27页。
    ④(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二十三,第2061页。
    ①(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六十五,第6册第1747页。
    ①(宋)张元干:《奉送李叔易博士被召赴行在所》。见《全宋诗》卷一七八四,第31册第19900页。
    ②(宋)杨公远:《许侯赠诗借韵谢(其二)》。见《全宋诗》卷三五二四,第67册第42115页。
    ③(宋)郑思肖:《续洗兵马》。见《全宋诗》卷三六二八,第69册第43434页。
    ④(汉)司马迁撰:《史记》卷二十七,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4册第1336页。
    
    ①陈贻焮著:《杜甫评传》中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26页。
    ②(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六上,第16册第5236页。
    ③(唐)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唐六典》卷五,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62页。
    ①(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十五,第1329页。
    ②此处系年,据夏承焘吴熊和笺注:《放翁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0页。
    ③此处系年,据夏承焘吴熊和笺注:《放翁词编年笺注》,第116页。
    ④于北山著:《陆游年谱》,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266页。
    ⑤(宋)陆游:《雪夜作》。见《全宋诗》卷二一七四,第39冊第24722页。
    ①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十二,第333页。
    
    ①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见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卷七,第1275页。
    ②(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十一,第931页。
    ①(明)王嗣奭撰:《杜臆》卷五,第152页。
    ②(清)何焯著崔高维点校:《义门读书记》卷五十四,第1160页。
    ③(宋)汪元量撰孔凡礼编:《增订湖山类稿》,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72页。
    ④此处系年,据(宋)汪元量撰孔凡礼编:《增订湖山类稿》,第254-260页。
    
    ①(宋)刘辰翁撰吴企明校注:《须溪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86页。
    ②刘辰翁《沁园春·和槐城自寿》“六十一翁,垂银带鱼,插四角轮”亦用陆龟蒙此诗。
    
    ①(宋)黄彻著汤新祥校注:《?溪诗话》卷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5页。
    ②(宋)晁补之:《冤朐路》。见《全宋诗》卷一一二八,第19册第12805页。
    ③(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十八,第1566页。
    ①(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一,第52页。
    
    ①(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七,第591页。
    ②(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十,第844页。
    ①(宋)韩驹:《梅花八首(其五)》。见《全宋诗》卷一四四一,第25册第16615页。
    ②(宋)王之道:《梅花十绝追和张文潜韵(其二)》。见《全宋诗》卷一八二,第32册第20255页。
    ③(宋)喻良能:《次韵宋嗣宗梅花(其二)》。见《全宋诗》卷二三五二,第43册第27009页。
    ④(宋)谢逸:《就陈仲邦乞菊》。见《全宋诗》卷一三八,第22册第14858页。
    ⑤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第1737页。
    ①(宋)苏轼:《江月五首》。见《全宋诗》卷八二二,第14册第9520页。
    ②(宋)李彭:《次韵东坡五更山吐月》。见《全宋诗》卷一三八七,第24册第15922页。
    ③苏轼曾任玉局观提举,后人遂以“玉局”称苏轼。如刘克庄“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摸鱼儿?赏海棠》)、赵翼“我本才非苏玉局,敢嗔佛印不烧猪”(《再题焦山寺赠巨超练塘两诗僧》)中之玉局皆为指苏轼。
    ④(宋)李纲:《江月五首》。见《全宋诗》卷一五四九,第27册第17594页。
    ⑤“何妨说剑杯长”用杜甫“看剑引杯长”(《夜宴左氏庄》)句。
    
    ①(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十七,第1465页。
    ②(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十七,第1465页。
    ①(明)杨慎撰:《词品》卷一。见《词话丛编》,第1册第441页。
    ②(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见《历代诗话》,第563-564页。
    ③(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四,第309页。
    ④《全宋词》第391页称此诗为“岑嘉州中秋诗”云云。实则此为杜甫《月夜》诗,黄庭坚精熟杜甫,不知何故如此。今且僭改,并志存疑。
    ⑤(宋)黄庭坚:《书萍乡县厅壁》。见《全宋文》卷二三二六,第107册第221页。
    ⑥黄庭坚“解着潜夫论,不妨无外家”(《嘲小德》)与苏轼“但使伯仁长,还兴络秀家”(《次韵鲁直嘲小徳小德鲁直子其母微故其诗云解着潜夫论不妨无外家》)可为佐证。
    ⑦(清)黄氏撰:《蓼园词评》。见《词话丛编》,第4册第3039页。按:《蓼园词评》称此词为秦观之作,据《全宋词》此首当为阮阅之作,详参唐圭璋编:《全宋词》,第642页。
    
    ①其中张元干所写的是月中素娥,而非人间的凡俗女子。
    ②(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二十,第1790-1791页。
    ③(汉)班固撰:《汉书》卷五十四,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8册第2458页。
    ④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十二,第343页。
    ①(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第1823页。
    ②(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第1438页。
    ③(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第1823页。
    ④许伯卿:《宋词题材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21页。
    
    ①(宋)林逋:《山园小梅二首(其一)》。见《全宋诗》卷一○六,第2册第1218页。
    ②(宋)王安石:《梅花》。见《全宋诗》卷五六三,第10册第6682页。
    ①(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二十一,第1842页。
    ②(宋)林逋:《山园小梅二首(其一)》。见《全宋诗》卷一○六,第2册第1218页。
    ①(宋)苏轼:《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再用前韵》。见《全宋诗》卷八二一,第14册第9506页。
    ①(宋)王安石:《梅花》。见《全宋诗》卷五六三,第10册第6682页。
    ②(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十八,第1598页。
    ①(宋)范温:《潜溪诗眼》。见《宋诗话全编》,第2册第1244页。
    ②(宋)范温:《潜溪诗眼》。见《宋诗话全编》,第2册第1244页。
    ③其中“翠笼明光殿”句自韩愈“汉家旧种明光殿,炎帝还书本草经”(《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句来,亦不出写樱桃之藩篱。
    ①(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十,第797页。
    ②(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十,第798页。
    ③朱德才等编著:《辛弃疾词新释辑评》,第425页。
    ①(唐)李肇撰:《唐国史补》卷下,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45-146页。
    ①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2册第1664页。
    ①关于李贺诗歌的色彩艺术,可详参钱鍾书先生《谈艺录》相关部分及陶文鹏先生《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文学评论》,1997年第6期)。
    ①此首《清真集》不载,而《永乐大典》所引称此首为清真词作,未知孰是。见唐圭璋编:《全宋词》,第624页。
    ①(清)叶燮:《原诗》卷一。见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第570页。
    ②钱鍾书著:《谈艺录》,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58页。
    ③陈新璋:《宋代的韩愈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④毕宝魁:《韩孟诗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⑤高光敏:《北宋时期对韩愈接受之研究》,台湾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⑥谷曙光:《韩愈诗歌在北宋的接受历程及其诗学意义发微》,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
    ⑦董希平:《试论韩愈在唐音至宋调转变中的承启作用》,《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⑧吴河清:《从唐诗之变到宋诗风貌的形成——韩愈诗歌对宋诗影响之背景分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⑨刘磊:《韩孟诗派传播接受史》,武汉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⑩杨国安:《宋代韩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11谷曙光:《韩愈诗歌宋元接受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12祖保泉陶礼天笺校:《司空表圣诗文集笺校》,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6页。13 (清)方东树著汪绍楹点校:《昭昧詹言》卷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220页。14阎琦周敏:《昌黎文学传论》,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5页。15阎琦周敏:《昌黎文学传论》,第296页。
    ①(清)王鸣盛语,转引自(唐)韩愈著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上册第228页。
    ②(汉)司马迁撰:《史记》卷一百一十七,第9册第3000页。
    ③陈克明:《韩愈年谱及诗文系年》,巴蜀书社,1999年版,第197页。
    ④(宋)洪兴祖语,转引自(唐)韩愈著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册第241页。
    ⑤陈克明:《韩愈年谱及诗文系年》,第200页。
    ①(清)方世举语,转引自(唐)韩愈著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册第384页。
    ②韩愈“照眼明”与萧衍“阶上香入怀,庭中花照眼”(《子夜四时歌·春歌四首(其一)》)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萧衍之诗,见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一,第1516页。
    ③(宋)张栻:《谢邢少连送葡萄豆蔻栽(其一)》?度问肪矶囊话耍?45册第27920页。
    ①(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三十八,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45页。
    ②(清)方世举语,转引自(唐)韩愈著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册第523页。
    ③(清)朱彝尊语,转引自(唐)韩愈著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册第523页。
    ①(唐)韩愈著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石鼎联句》,下册第850页。
    ②关于此诗时间,有数说。方崧卿《韩集举正》以为此诗作于元和元年任国子博士之时。陈景云《韩集点
    ①(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诗话》前集,第102页。
    ②(唐)韩愈著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下册第1015页。
    ③(清)朱彝尊语,转引自(唐)韩愈著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下册第957页。
    ④(清)赵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点:《瓯北诗话》卷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35页。
    ⑤诸家论昌黎此二诗之语,此处只胪列数处,更多评论详参《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下册第956-958页、1015-1016页,以及《韩愈年谱及诗文系年》第459-461页、467-468页。
    
    ①(清)程学恂语,转引自(唐)韩愈著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下册第948页。
    ②具体考辨,详参《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下册第966-967页。
    ①朱德才等编著:《辛弃疾词新释辑评》,第980页。
    ①(宋)谢薖:《送酒与晏如居士二首(其二)》。见《全宋诗》卷一三七七,第24册第15797页。
    ②(宋)杨万里:《寄题邵武张汉杰运干万卷楼》。见《全宋诗》卷二二八八,第42册第26258页。
    ①曾昭岷曹济平等编撰:《全唐五代词》,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519页。
    ①(清)方世举语,转引自(唐)韩愈著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下册第998页。
    ②(清)李黼平语,转引自(唐)韩愈著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下册第999页。
    ③《唐宋诗醇》卷三十一,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集部第1448册第595页。
    
    ①(宋)洪刍:《戏用荆公体呈黄张二君》。见《全宋诗》卷一二八○,第22册第14478页。
    ②(宋)项安世:《辑句招王国正四首(其一)》。见《全宋诗》卷二三八一,第44册第27442页。
    ①(明)蒋之翘语,转引自(唐)韩愈著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下册第1063页。
    
    ①(元)脱脱等撰:《宋史》卷四百一十八,第36册第12533页。
    ②(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第1398页。
    ①(宋)许顗:《彦周诗话》。见《历代诗话》,上册第379页。
    ②(五代)王定保著:《唐摭言》卷十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46页。
    ①(唐)李汉:《唐吏部侍郎昌黎先生韩愈文集序》。见(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七四四,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697页。
    ①(明)陈霆著王幼安校点(明)杨慎著王幼安校点:《渚山堂词话词品》,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103页。
    ②(宋)秦观:《送孙诚之尉北海》。见《全宋诗》卷一○六五,第18册第12133页。
    ③(宋)楼钥:《寄题阆风刘允叔月波》。见《全宋诗》卷二五四,第47册第29392页。
    ①(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第1820页。
    ①(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第1344页。
    ②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第277页。
    ③详参第三章《杜甫对宋词影响研究》第三节《杜诗题材风格对宋词的影响》部分。
    ④(汉)王粲著俞绍初校点:《王粲集》卷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9页。
    ①陶尔夫编著:《宋词百首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65页。
    
    ①(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注:《论承璀职名状》,《白居易集笺校》卷五十九,第3358页。
    ②(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注:《与杨虞卿书》,《白居易集笺校》卷四十四,第2769-2770页。
    ③(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注:《与元九书》,《白居易集笺校》卷四十五,第2792页。
    ④(唐)柳宗元著:《柳宗元集》卷四十三,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册第1221页。
    ⑤(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注:《与元九书》,《白居易集笺校》卷四十五,第2789页。
    ①(宋)王汝舟:《芦花》。见《全宋诗》卷七四七,第13册第8702页。
    ②(宋)黄庭坚:《侯尉家听琵琶》。见《全宋诗》卷一○八,第17册第11524页。
    ③(宋)晁补之著乔力校注:《晁补之词编年笺注》,齐鲁书社,1992年版,第95-96页。
    ④晁补之诗歌用典特色,可详参拙作《宋代晁氏家族诗歌研究》,鲁东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6页。
    ⑤(宋)晁补之著乔力校注:《晁补之词编年笺注》,第94页。
    ①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微睇室说词》,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83页。
    ②此词亦见于欧阳修、苏轼名下,实则此首当为张先作于永兴军通判任上,考证见吴熊和、沈松勤校注:《张先集编年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
    ③此词亦见于欧阳修名下,无论作者为谁,无须质疑的是此首作品确实点化了乐天“间关莺语花底滑”(《琵琶引》)句以写琵琶声美。
    
    ①(宋)祝穆撰祝洙增订施和金点校:《方舆胜览》卷二十二,中华书局,2003年版,中册第394页。
    ②(宋)洪迈撰孔凡礼点校:《容斋随笔·容斋三笔》卷六,中华书局,2005年版,上册第500页。
    
    ①(宋)张孝祥撰宛敏灏笺校祖保皋审订:《张孝祥词笺校》,黄山书社,1993年版,第180页。
    ②(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第1400页。
    ③(元)脱脱等撰:《宋史》卷四十二,第3册第812-813页。
    ①(宋)周紫芝:《题东林香山像》。见《全宋诗》卷一五三○,第26册第17380页。
    
    ①(宋)张孝祥:《琵琶亭(其一)》。见《全宋诗》卷二四○七,第45册第27796页。
    ②(元)脱脱等撰:《宋史》卷四百四十四,第37册第13111页。
    
    ①施蛰存:《唐诗百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02页。
    ②此首又别作欧阳修词,《全宋词》两收之。
    ③此首又别作欧阳修词,《全宋词》两收之。
    
    ①谢思炜撰:《白居易诗集校注》,第1册第269页。
    ②谢思炜撰:《白居易诗集校注》,第1册第270页。
    ①(唐)刘禹锡撰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卷二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704页。
    ①(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第1822页。
    ①方回称《落梅》诗作于嘉定十三年,见(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中册第843页。而程章灿则将《落梅》诗编年在嘉定十四年,见程章灿著:《刘克庄年谱》,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②(宋)刘克庄:《病后访梅九绝(其一)》。见《全宋诗》卷三○四二,第58册第36276页。
    ③(元)脱脱等撰:《宋史》卷四百四十五,第37册第13141页。
    ④(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二,中华书局,1985年版,《丛书集成初编》本第1册第11页。
    ①(宋)刘辰翁撰吴企明校注:《须溪词》,第551页。
    ①(宋)邓剡:《祭须溪文》,见王德毅等编:《丛书集成续编》第105册《天下同文前甲集》卷三十六,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60页。
    ②邹同庆王宗堂著:《苏轼词编年校注》,第853页。
    
    ①(宋)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页。
    ②(宋)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二,第9页。
    ③朱靖华饶学刚等著:《苏轼词新释辑评》,第1010页。
    ①(明)唐汝询选释:《唐诗解五十卷诗人爵里详节一卷》卷二十九,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集部第370册第66页。
    
    ①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650页。
    ②李剑亮著:《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9页。
    ①(五代)王仁裕(唐)姚汝能撰曾贻芬点校:《开元天宝遗事安禄山事迹》,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2页。
    ①(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卷三,上册第102页。
    ②(明)唐汝询选释:《唐诗解五十卷诗人爵里详节一卷》卷二十九,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集部第370册第66-67页。
    ③(宋)吴子良:《吴子良诗话》。见《宋诗话全编》,第8册第8706页。
    ①(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见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第1册第217页。
    ②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齐诗卷三,第1414页。
    ③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卷十一,第1346页。
    ①此处系年,参见陶尔夫刘敬圻著:《南宋词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0页。
    ②详参第二章《李白对宋词影响研究》第二节《莫使金樽空对月:饮酒诗对宋词的影响》部分。
    ①(宋)邓剡:《鹧鸪》。见《全宋诗》卷三五八一,第68册第42791页。
    ①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齐诗卷三,第1414页。
    ②(汉)司马迁撰:《史记》卷一百一十八,第10册第3085页。
    ③唐圭璋缪钺等撰写:《唐宋词鉴赏词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199-2200页。
    ④刘禹锡身上被附会过好多故事,可详参卞孝萱先生《刘禹锡年谱》(中华书局1963年版)。
    ①(唐)孟棨等撰李学颖标点:《本事诗续本事诗本事词》,第13页。
    ②(唐)范攄:《云溪友议》卷七,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3页。
    ③(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九,第64页。
    ④岑仲勉著:《唐史余沉府兵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73-175页。
    ⑤卞孝萱著:《刘禹锡年谱》,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61、165页。
    ①许总著:《唐诗史》,下册第305-306页。
    
    ①(美)宇文所安著贾晋华译:《盛唐诗·导言》,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2页。
    ②(明)胡应麟撰:《诗薮》外编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90页。
    ③(明)胡应麟撰:《诗薮》内编卷四,第70页。
    《白居易集笺校》,白居易撰,朱金城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白居易诗集校注》,谢思炜撰,中华书局,2006年版。
    《白雨斋词话》,陈廷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北宋初期进士研究》,徐红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北宋古文运动的形成》,冯志弘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北宋古文运动发展史》,祝尚书著,巴蜀书社,1995年版。
    《北宋馆阁翰苑与诗坛研究》,陈元锋著,中华书局,2005年版。
    《北宋诗学》,张海鸥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北宋文人集会与诗歌》,熊海英著,中华书局,2008年版。
    《碧鸡漫志校正》,王灼著岳珍校正,巴蜀书社,2000年版。
    《贬谪文化与贬文学:以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尚永亮,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沧浪诗话校释》,严羽著郭绍虞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著刘开扬笺注,巴蜀书社,1995版。
    《长江集新校》,李嘉言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杜晓勤,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初盛唐时期的盛世理想与文学》,李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词话丛编》,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词话史》,朱崇才著,中华书局,2006年版。
    《词品》,杨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词人心史》,艾治平,学林出版社,2005年5月版。
    《词学抉微》,钟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词学廿论》,邓乔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词学新诠》,叶嘉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词与文类研究》,[美]孙康宜著李奭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词源注乐府指迷笺释》,张炎沈义父著,夏承焘校注蔡嵩云笺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词苑丛谈校笺》,徐釚著王百里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大历诗人研究》,蒋寅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东坡乐府编年笺注》,苏轼著石声淮唐玲玲笺注,华正书局,2000年版。
    《杜牧集系年校注》,吴在庆,中华书局,2008年版。
    《杜诗详注》,杜甫著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杜诗学发微》,许总,南京出版社,1989年版。
    《杜臆》,王嗣奭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樊川诗集注》,杜牧著冯集梧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范石湖集》,范成大著富寿荪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方舆胜览》,祝穆撰祝洙增订施和金点校,中华书局,2003年版。
    《放翁词编年笺注》,陆游著夏承焘吴熊和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傅干注坡词》,傅干注刘尚荣校证,巴蜀书社,1993年7月版。
    《高适集校注》,高适著,孙钦善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高适著刘开扬笺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莫砺锋著,中华书局,2005年版。
    《管锥编》,钱鍾书著,中华书局,1979年版。
    《涵泳大雅——王维与中国文化》,李亮伟著,中华书局,2003年版。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韩愈著钱仲联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韩昌黎文集校注》,韩愈撰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韩昌黎文学传论》,阎琦周敏著,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
    《韩愈评传》,刘国盈著,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韩愈全集校注》,屈守元常思春主編,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韩愈与中原文化》,张清华陈飞主编,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
    《河岳英灵集研究》,李珍华傅璇琮撰,中华书局,1992年版。
    《鹤林玉露》,罗大经撰,中华书局,1983年版。
    《后村诗话》,刘克庄撰王秀梅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稼轩词编年笺注(定本)》,辛弃疾撰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剑南诗稿校注》,陆游著钱仲联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江西诗派研究》,莫砺锋著,齐鲁书社,1986年版。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夏承焘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姜白石词校注》,夏承焘校吴无闻注释,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姜白石诗集笺注》,孙玄常笺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姜夔与南宋文化》,赵晓岚著,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绝妙好词注评》,周密选编刘扬忠苏利海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
    《老学庵笔记》,陆游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中华书局,1979年版。
    《李白集校注》,瞿蜕园朱金城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李白年谱》,安旗薛天纬编,齐鲁书社,1982年版。
    《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安旗主编,巴蜀书社,1990年版。
    《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詹锳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李白文化现象论》,何念龙著,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李白与唐代文化》,葛景春,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李白与魏晋风度》,陶新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版。
    《李贺诗歌集注》,李贺著王琦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年版。
    《李商隐诗歌集解》,刘学楷余恕诚著,中华书局,1988年版。
    《李商隐诗歌接受史》,刘学锴著,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李商隐诗歌研究》,刘学锴著,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李太白全集》,李白著王琦注,中华书局,1977年版。
    《历代词话》,张璋等编,大象出版社,2002年版。
    《历代词话续编》,张璋等编,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
    《历代诗话》,何文焕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历代诗话续编》,丁福保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两宋文学史》,程千帆吴新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著,中华书局,1959年版。
    《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陶文鹏韦凤娟主编,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
    《刘禹锡集笺证》,刘禹锡撰翟蜕园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柳宗元集》,柳宗元撰,中华书局,1979年版。
    《陆游传论》,齐治平著,岳麓书社,1984年版。
    《陆游词新释辑评》,王双启编著,中国书店,2001年版。
    《陆游资料汇编》,孔凡礼齐治平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
    《论宋六家词》,赵仁珪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孟浩然集校注》,孟浩然著徐鹏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孟郊诗集校注》,孟郊撰华忱之喻学才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缪钺说词》,缪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南宋词史》,陶尔夫刘敬圻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南宋名家词选讲》,叶嘉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能改斋漫录》,吴曾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年版。
    《皮子文薮》,皮日休著萧涤非郑庆笃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齐东野语》,周密撰,中华书局,1983年版。
    《清诗话》,王夫之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清诗话续编》,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曲洧旧闻》,朱弁撰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中华书局,1999年版。
    《全唐诗补编》,陈尚君辑校,中华书局,1992年版。
    《全唐文》,董浩等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苕溪渔隐丛话》,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诗词例话》,周振甫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
    《诗词散论》,缪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诗品集注》,钟嵘著曹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诗人玉屑》,魏庆之著王仲闻点校,中华书局,2007年版。
    《诗史运动与作家创造——杜甫与六朝诗歌关系研究》,吴怀东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诗式校注》,皎然著李壮鹰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诗与酒》,刘扬忠著,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四朝闻见录》,叶绍翁撰沈锡麟冯惠民点校,中华书局,1989年版。
    《四库全书总目》,永瑢等撰,中华书局,1965年版。
    《宋词的文化定位》,沈家庄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宋词诠释学论稿》,李剑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宋词散论》,詹安泰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宋词体演变史》,木斋,中华书局,2008年版。
    《宋词与理学》,张春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宋代词话的美学研究》,颜翔林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宋代词学审美理想》,张惠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宋代词学资料汇编》,张惠民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宋代韩学研究》,杨国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宋代科举与文学考论》,祝尚书著,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
    《宋代诗学通论》,周裕锴著,巴蜀书社,1997年版。
    《宋代题山水画诗研究》,钟巧灵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宋代文化与文学研究》,张海鸥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宋诗话辑佚》,郭绍虞辑,中华书局,1980年版。
    《宋诗话全编》,吴文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宋诗史》,许总著,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
    《宋诗特色研究》,张高评著,长春出版社,2002年版。
    《宋诗选注》,钱鍾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苏轼词编年校注》,邹同庆王宗堂著,中华书局,2002年9月版。
    《苏轼词新释辑评》,朱靖华饶学刚等著,中国书店,2007年1月版。
    《苏轼文集》,苏轼著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
    《隋唐五代诗歌史论》,霍然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陶敏李一飞著,中华书局,2001年版。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2003年版。
    《岁寒堂诗话校笺》,张戒著陈应鸾校笺,巴蜀书社,2000年版。
    《谈艺录》,钱鍾书著,中华书局,1984年版。
    《唐才子传校笺》,辛文房撰傅璇琮主编,中华书局,1987年版。
    《唐代诗歌演变》,邓中龙著,岳麓书社,2004年版。
    《唐代诗人丛考》,傅璇琮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唐代文学丛考》,陈尚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唐代咏史组诗考论》,赵望秦著,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
    《唐集叙录》,万曼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李定广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唐人的诗歌理论》,吴明贤李天道编著,巴蜀书社,2006年版。
    《唐诗百话》,施蛰存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唐诗的美学阐释》,李浩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唐诗风格论》,王明居,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唐诗风貌》,余恕诚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唐诗历史观念研究》,李晓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唐诗流派通论》,吴怀东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唐诗论评类编》,陈伯海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唐诗审美艺术论》,何方形,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唐诗史》,许总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唐诗书录》,陈伯海朱易安编撰,齐鲁书社1988年版。
    《唐诗宋词艺术与文化审视》,蔡燕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唐诗题材类论》,刘洁著,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孙琴安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唐诗学史稿》,陈伯海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唐诗学史述论》,黄炳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唐诗学引论》,陈伯海著,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
    《唐诗研究》,沈松勤胡可先陶然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唐诗演进论》,罗时进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唐诗语汇意象论》,[日]松浦友久著陈植锷王晓平译,中华书局,1992年版。
    《唐宋变革与宋代审美文化转型》,刘方著,学林出版社,2009年版。
    《唐宋词传播方式研究》,钱锡生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唐宋词分类选讲》,王兆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唐宋词流派史》,刘扬忠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唐宋词美学》,邓乔彬著,齐鲁书社,2004年版。
    《唐宋词名家论稿》,叶嘉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唐宋词人审美心理研究》,田恩铭陈雪婧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唐宋词审美文化阐释》,杨伯岭著,黄山书社,2007年版。
    《唐宋词史》,杨海明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唐宋诗分类选讲》,尚永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唐宋诗复变论》,刘亮张影洁朱蓓著,海南出版社,2008年版。
    《唐宋诗歌论集》,莫砺锋著,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唐宋时期馆驿制度及其与文学之关系研究》,李德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唐宋士风与词风研究:以白居易、苏轼为中心》,张再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唐宋之际诗歌演变研究:以元白之“元和体”的创作影响为中心》,刘宁著,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2年版。
    《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论》,徐安琪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吴汝煜等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唐五代社会政治史研究》,戴显群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傅璇琮主编,辽海出版社,1998年版。
    《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尚永亮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唐学与唐诗:中晚唐诗风的一种文化考察》,查屏球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唐音癸签》,胡震亨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唐音余韵晚唐诗研究》,田耕宇著,巴蜀书社,2001年版。
    《唐音质疑录》,吴企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天宝文学编年史》,熊笃编,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晚唐诗歌格局中的许浑创作论》,罗时进著,太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王维集校注》,王维撰陈铁民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
    《王维论稿》,陈铁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王右丞集笺注》,王维撰赵殿成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版。
    《韦庄集》,韦庄撰向迪宗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温飞卿诗集笺注》,温庭筠著曾益等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文镜秘府论校注》,[日]遍照金刚著王利器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张伯伟编校,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夏承焘集》,夏承焘著,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小山词校笺注》,李明娜著,文津出版社,1981年版。
    《辛稼轩诗文笺注》,辛更儒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辛弃疾词心探微》,刘扬忠著,齐鲁书社,1990年版。
    《辛弃疾词新释辑评》,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编著,中国书店,2006年版。
    《辛弃疾评传》,巩本栋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辛弃疾资料汇编》,辛更儒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须溪词》,刘辰翁撰吴企明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晏几道词新释辑评》,王双启编著,中国书店,2007年版。
    《姚少监诗集》,姚合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义门读书记》,(清)何焯著崔高维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
    《艺概笺注》,刘熙载著王气中笺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瀛奎律髓汇评》,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元白诗派研究》,陈才智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元稹传》,王拾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杨军笺注,三秦出版社,2002年版。
    《元稹考论》,吴伟斌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元稹年谱》,卞孝萱著,齐鲁书社,1980年版。
    《元稹评传》,吴伟斌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张先与北宋中前期词坛关系探论》,孙维城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郑谷诗集笺注》,郑谷著严寿澂黄明赵昌平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政治兴变与唐诗演化》,胡可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集》,[美]宇文所安著陈引驰陈磊译,三联书店,2006年版。
    《中国词学批评史》,方智范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吴承学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尚学锋等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山水诗研究》,王国璎著,中华书局,2007年版。
    《中国诗学思想史》,萧华荣著,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抒情传统的转变——姜夔与南宋词》,[美]林顺夫著张宏生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文化之路》,陈伯海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中唐诗歌嬗变的民俗观照》,刘航著,学苑出版社,2007年版。
    《中唐文人之社会角色与文学活动》,马自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中唐文学思想研究》,唐晓敏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唐政治与文学:以永贞革新为研究中心》,胡可先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晚唐社会与政治研究》,黄正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