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清代吴江诗歌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清代,吴江地区涌现出了数以百计的诗人和诗集。这群诗作者中,有抗清义士,舍身取义;有遗民,誓不仕清;也有出仕新朝者,但多沉沦下僚、位卑言轻。有潇洒的豪士,有落拓的布衣寒士,也有风骚的隐者,各种身份,不一而足。相同的是,他们都能放笔抒怀,纵情吟咏,在清代江南诗坛上各放异彩。他们中,有的身经战乱,有的生际承平;有的抗争不止,有的甘于臣服,身世不同,境遇各异。他们的诗,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的慷慨悲歌,有的浅吟低唱;有的吟风咏月,有的感时伤乱;既有黍离之叹,又有庙堂之颂。然而综合来看,又大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吴地色彩,更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共同的时代精神。
     清代,“文化高地”苏州府属吴江县,这里聚集着文学领域的精英,涌动着当时最先进的文化学术潮流。其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都呈现少有的异彩纷呈局面。
     但是目前对于吴江文学的研究仍显不足,尤其是清代吴江诗歌研究,亟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学界对吴江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族、女性、戏剧研究。在对作家个案研究上,主要集中在叶燮、吴兆骞等个别大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抗清义士吴易、遗民诗家朱鹤龄、顾有孝、王锡阐和仕清诗人计东、吴兆骞、叶燮、徐釚、潘耒以及郭麐等的诗歌创作进行了研究,在诗歌创作研究的同时对朱鹤龄的诗歌理论、叶燮体大思精的美学著作《原诗》、选家顾有孝、徐釚、袁景辂的诗学观以及吴雷发、李重华、郭麐的诗话著作进行了研究;接着以清初女诗人姚栖霞、周羽步、随园女弟子汪玉轸、吴琼仙为个案对清代吴江闺阁诗人进行了研究。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清代吴江地区文献整理和总集编纂成为风尚,也取得了累累硕果。鉴于此,本文将该地文人所编诗文总集进行统计归类,举例分析此种盛况出现的原因、意义和影响,此为本文最末部分。该部分分析了四种总集编纂状况:一是唐诗选本;二是其他朝代诗文总集编纂;三是地方诗文结集;四是家族文献编纂。
     在诗歌创作研究、诗歌理论批评研究以及分析文献编纂兴盛现象的基础上,文章论述了吴江诗歌在清代的盛况,揭示了它对清代诗歌、清代文学的建设繁荣乃至对中国诗歌史、中国文学史的完整性和昌盛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In Qing dynasty, hundreds of poets and poems sprung up in the Wujiang Area. The authors of these poems fall into many types, among them there are heroes against Qing, common people left from the former dynasty. Also, there are who became small bureaucrats who served for the Qing Dynasty court through competitive and strict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Nevertheless, most of the bureaucrats are degraded unimportant ones with little power and low position. Moreover, there are unconstrained people, ragged people as well as hermits. Regardless of which type they belong to, all of these poets were able to convey to their sentiments boldly without any confinement like wild oats, displaying their unique poetic style. As for their experiences and visions, some have experienced the uproar of wars, some have a usual and peaceful life career; some make their mind and determine to resist the war; some, however, choose to submit to it. In spite of that, none of them has the same background or situation. Their poems fall into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with completely different contents. Some of them are impassioned elegy, some however are crooned without profound meanings. Also, some are composed to express their cynicism and sadness in terms of the wind or the moon. Some are composed with a longing for being a common person away from the empire, but others are also reflected in a praise of serving in a court. On the whole, the fact that these poems have vivid personal style and unique local characteristics, to some extent, more suggest that they share some common features in its time.
     In Qing Dynasty, many elites in the literature field were gathered together in the Wujiang Xian of Suzhou-a place where the culture was booming at its time, leading the most intense cultural and academic atmosphere. Radiant splendour applied to he literature composition as well as the theory criticism, which was hardly seen in any other form of literature.
     However, despite of the boom, little is known toward the current research in Wujiang literature, in particular the study of Wujiang poems in Qing dynasty requires to be further studied. To date, the major focus of research in Wujiang literature in the literature circle centers on study in family, the female as well as drama. When it comes to the research toward some individual authors, the center is focused upon only a few like Ye Xie and Wu Zhaoqian. Based on the study of former researchers, firstly this article gives a discussion on poems creation of many people, such as resisting Qing hero Wuyi, poets who focus on the common people left from the former dynasty such as Zhu Heling and Wang Xichan, as well as poets Ji Dong, Wu Zhaoqian, Ye Xie, Xu Qiu, Pan Lei and Guo Lin, who served the court of Qing Dynasty through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dditionally, the study of several female poets with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poems composition in Wujiang of Qing dynasty were discussed, namely Yao Qixia, Zhou Yubu, Wang Yuzhen and Wu Qiongxian. Furthermore, more research also goes to the Yuan Poems composed by poems critics Ye together with its influence, the ideas and thoughts of poets Gu Youxiao, Xu Qiu And Yuan Qinglu, as well as poems along with their theory by Zhu Heling, Wu Leifa, Li Zhonghua and Guo Lin.
     Especially to note, apart from the study of poems, a large number of achievements were also made in sorting out the archieves and classifying the collections. Given this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article makes a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poem-collections collected and edited by the local literal people. In addition, by virtue of examples, the reason why the flourishing sitution appeared and the significance as well as its influence were discussed, which were included in the appendix part, among which the classification conditions of four forms of collections are analysed. First comes the selection of some Tang poems; secondly the compilated poem-collections from other dynasties; thirdly the local poem-collections and finally belongs to the compilated family archive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study among the composition of poems, the criticism of poems theory and literature compilation sprung up in Qing dynast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lourishing situation of Wujiang Poems forum, suggesting its significance in making a contribution to the integrity and prosperity of the Qing Poems, the boom of Qing literature as well as the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oem history.
引文
1 钱仲联《清诗史·序》,朱则杰《清诗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1 《乾隆吴江县志》卷一《沿革》。
    1 《乾隆吴江县志》卷五《物产》。
    2 陈志强《吴江名胜楹联赏析》,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
    3 宫崎市定《明代苏松地方的士大夫和民众》,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六卷,页229,中华书局1993年。
    4 徐茂明《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第7页,商务印书馆2004年。
    5 王卫平《吴文化与江南社会研究》前言,群言出版社2005年。
    1 《乾隆吴江县志》卷五《物产》。
    2 徐师曾《吴江县志旧序》,《乾隆吴江县志》卷首。
    3 仲虎腾《光绪盛湖志补》卷一,页1。
    4 《康熙吴江县志》卷十七《物产》。又见《盛湖志》卷三。
    5 《乾隆吴江县志》卷五《物产》。
    6 《乾隆吴江县志》卷四《镇市村》。
    7 仲虎腾《光绪盛湖志补》卷一,第1页。又见乾隆《盛湖志》卷上《沿革》。
    8 苏州历史博物馆等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页356,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
    9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八《施润泽滩阙遇友》。
    10 《乾隆震泽县志》卷四《镇市村》。
    1 李荣《平望镇志·序》,《平望镇志》卷首。
    2 《乾隆吴江县志》卷四《镇市村》。
    3 《乾隆吴江县志》卷四《镇市村》。
    4 《嘉庆同里志》卷一《舆地上·沿革》。
    5 《乾隆吴江县志》卷四《镇市村》。
    6 《嘉庆同里志》卷七《官政志》。
    7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页130-13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8 《乾隆吴江县志·序》,《乾隆吴江县志》卷首。
    9 柳亚子、薛凤昌《吴江文献保存会书目·序》,油印本,1918年,藏于吴江市图书馆。
    1 史鉴《同里社学记》,乾隆《吴江县志》卷五十三《集文》。
    2 陈锡华《同里志序》,嘉庆《同里志》卷首。
    3 周大章《吴江县修学记》,乾隆《吴江县志》卷五十三《集文》。
    4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崇尚》。
    5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崇尚》。
    1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页75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2 殷兆镛《吴江沈氏诗录序》,《吴江沈氏诗录》卷首。
    3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首。
    4 杨宗兴《湖山佳处足徜徉:同里》,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
    5 袁景辂编,乾隆二十六年(1761)稿本,现藏于苏州图书馆。
    1 高天梅《佩忍编校长兴伯集,勤苦至矣,既付印,寄题五古四章》,《吴长兴伯集》卷首。
    1 高天梅《佩忍编校长兴伯集,勤劳至矣,既付印,寄题五古四章》,《吴长兴伯集》卷首。
    1 载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2 潘耒《遂初堂文集》卷七《松陵文献序》。
    1 陈去病《五石脂》,顾公燮等《丹午笔记·吴城日记·五石脂》页290,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1 黄容《明遗民录·凡例》,转引谢正光《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页16,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三。
    2 王光承《朱长孺文集序》,朱鹤龄《愚庵小集》卷首。
    3 潘耒《遂初堂诗集》卷十六《补遗》。
    4 按:许多史书、笔记皆记“惊隐诗社”创立于顺治七年(1650),实误。本论文第五章《惊隐诗社新考》有详细考辨。
    5 杨凤苞《秋室集》卷一《书南山草堂遗集后》。
    6 杨凤苞《秋室集》卷一《书南山草堂遗集后》。
    7 沈彤《乾隆震泽县志》卷三十八《旧事》。
    1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二。
    2 《愚庵小集补遗》卷二《书元裕之集后》,燕京大学图书馆1940年版。
    1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三《愚庵小集提要》。
    2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一。
    3 《愚庵小集补遗》卷二《与吴汉槎书》。
    4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儒林》。
    5 《愚庵小集》卷八《汪周士诗稿序》。
    1 《愚庵小集》卷八《王史部西樵诗集序》。
    2 《愚庵小集》附录。
    3 《愚庵小集》卷七《辑注杜工部集序》
    4 王光承《朱长孺文集序》,《愚庵小集》卷首。
    5 《愚庵小集》卷八《宗定九全集序》。
    1 《愚庵小集补遗》卷一。
    2 叶燮《原诗·内篇下》,叶燮等《原诗·一瓢诗话·说诗晬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3 薛雪《一瓢诗话》第六节。
    4 《愚庵小集》卷八《汪周士诗稿序》。
    5 《愚庵小集》卷七《寄徐太史健庵论经学书》。
    6 《愚庵小集》卷八《汪周士诗稿序》。
    1 《愚庵小集》卷七《新编李义山文集序》。
    2 《愚庵小集》卷八《史弱翁诗集序》。
    3 《愚庵小集补遗》卷一《吴弘人示余汉槎<秋笳集>,感而有作》。
    4 计东《愚庵小集序》,《愚庵小集》卷首。
    5 《愚庵小集》卷八《华及堂诗稿序》。
    1 《愚庵小集补遗》卷二《寒山集序》。
    2 《愚庵小集补遗》卷一《竹笑轩诗集序》。
    3 《愚庵小集》卷七。
    4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一《李义山诗注提要》。
    5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三。
    1 《愚庵小集》卷二《感遇十三首》诗下注。
    2 《传家质言》,《愚庵小集》附录。
    3 《传家质言》,《愚庵小集》附录。
    1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一。
    1 《传家质言》,《愚庵小集》附录。
    2 计东《愚庵小集序》,《愚庵小集》卷首。
    3 王光承《朱长孺文集序》,《愚庵小集》卷首。
    4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一。
    5 《愚庵小集》卷三《赠陆凤华》诗下注。
    1 《愚庵小集补遗》卷一《湖翻行》《刈稻行》两诗下注。
    2 《愚庵小集》卷五《遣兴二首》诗下注。
    3 《愚庵小集》卷七《辑注杜工部集序》。
    4 杨钟羲《雪桥诗话》卷一。
    5 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十五。
    6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三《愚庵小集提要》。
    1 孙静庵《明遗民录》卷四,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
    1 叶燮《已畦诗集》卷二。
    2 叶舒颖《叶学山先生诗稿》,《丛书集成续编》第17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1年。
    3 萧统《陶渊明集序》。
    1 《清史列传》卷七十《文苑传一》。
    2 此据卓尔堪《明遗民诗》,《国朝松陵诗征》卷二题作《寄赠沈留侯偕小阮北上》。
    3 此据卓尔堪《明遗民诗》,《国朝松陵诗征》卷二题作《酬王西樵》。
    1 孙静庵《明遗民录》卷四。
    2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三录其名《五朝诗英华》;同治《苏州府志》卷一三八作《五朝名家诗选》,潘耒《遂初堂文集》卷六有《五朝名家诗选序》。
    3 转引钱仲联《清诗纪事·明遗民卷》,页629,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
    1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二。
    2 徐釚《南州草堂集》卷二十五《雪滩头陀传》。
    3 钱谦益《唐诗英华序》,顾有孝《唐诗英华》卷首。
    1 潘耒《遂初堂文集》卷六。
    2 吴炎《潘子<今乐府>序》。
    3 参朱则杰、黄丽勤《两种稀见清诗总集考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 魏禧《魏叔子文集》(中册)页539-540,中华书局2003年版。
    2 叶舒颖《叶学山先生诗稿》,《丛书集成续编》第17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1年。
    1 潘耒《遂初堂文集》卷六。
    2 《唐诗英华》卷首。
    1 黄宗羲《南雷诗文集(下)·南雷文集》卷一《山居杂咏》。
    2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亭林诗集》卷五《赠卫处士蒿》。
    1 王济《王晓庵先生墓志》,凌淦《松陵文录》卷十六。
    2 转引王济《王晓庵先生墓志》,凌淦《松陵文录》卷十六。
    3 潘耒《遂初堂文集》卷六《晓庵遗书序》。
    4 潘柽章《松陵文献》卷十《人物志·隐逸》。
    5 潘耒《遂初堂文集》卷六《晓庵遗书序》。
    6 王锡阐《天同一生传》,凌淦《松陵文录》卷十七。
    1 张嘉玲《怀晓庵道长七十韵》,《道光震泽镇志》卷十三《集诗》。
    2 陈田《明诗纪事·辛签》卷十六,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
    3 潘柽章《松陵文献》卷十《人物志·隐逸》。
    4 刘仲华《王源交游及其遗民子弟的一生》,转引《清史研究》(1),页65-74,2007年。
    1 王济《王晓庵先生墓志》,凌淦《松陵文录》卷十六。
    2 王锡阐《与顾亭林书》,凌淦《松陵文录》卷十。
    3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页134,中华书局1983年。
    4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页387,中华书局1983年。
    5 顾炎武《亭林遗书附录·同志赠言》。
    6 吴炎《潘子<今乐府>序》,凌淦《松陵文录》卷七。
    1 王锡阐《与潘次耕书》,凌淦《松陵文录》卷十。
    2 《晓庵先生文集》卷二《答潘次耕书》。
    3 《晓庵先生文集》卷二《与何商隐书》。
    4 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卷八《书七·与张岩贞》。
    5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一《儒林二》。
    6 《晓庵先生文集》卷二《答万充宗书》。
    1 《晓庵先生文集》卷二《答朱长孺书》。
    2 《乾隆震泽县志》卷二《旧事》。
    3 《晓庵先生诗集》卷二《己丑除夕》。
    1 《晓庵先生诗集》卷二《三月十九日志感》。
    2 潘耒《遂初堂文集》卷六《晓庵遗书序》。
    3 王济《王晓庵先生墓志》,凌淦《松陵文录》卷十六。
    4《晓庵先生诗集》卷二《赠翁季霖索观<震泽新编>》。
    5 《晓庵先生文集》卷二《答潘云从书》,道光元年本。
    6 《晓庵先生文集》卷一《开云轩诗序》。
    7 王锡阐《天同一生传》,凌淦《松陵文录》卷十七。
    1 潘耒《遂初堂文集》卷六《晓庵遗书序》。
    2 杨钟羲《雪桥诗话》卷一。
    3 陈田《明诗纪事·辛签》卷十六。
    4 《同治苏州府志》卷一○六《人物三十三》。
    5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一
    6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二
    1 叶振宗辑《吴江叶氏诗录》卷三“桓奏公”,1935年刻本。
    2 陈田《明诗纪事·辛签》卷二十七上“顾樵”,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
    3 叶振宗辑《吴江叶氏诗录》卷三“学山公”,1935年刻本。
    1 吴炎撰,陈去病辑《吴赤溟先生文集》,《国粹丛书第二集》,国学保存会印行1907年。
    2 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页326,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1 谢正光《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页444-504,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页189,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3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四。
    1 陈去病《五石脂》,顾公燮等《丹午笔记·吴城日记·五石脂》页31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2 李兴盛《江南才子塞北名人吴兆骞传》页45,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3 陆心源《秋室先生集叙》,杨凤苞《秋室集》卷首,《续修四库全书》本。
    1 谢正光《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页444-504,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 吴炎、潘柽章《今乐府》卷首,《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又见凌淦《松陵文录》卷七,同治十三年刻本。
    2 俞前《王锡阐和他所处的时代》,陈美东、沈荣法《王锡阐研究文集》页228,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1 王夫之《读通鉴论·陈高祖》,中华书局1975年。
    2 黄彻《砻溪诗话》卷十,《四库全书》本。
    3 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下,《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1 潘耒《遂初堂集》卷三《寄怀吴汉槎表兄》。
    2 吴伟业《吴梅村诗集》卷七《悲歌赠吴季子》。
    3 魏耕等《今诗粹》卷六“吴兆骞”。
    4 徐釚《南州草堂集》卷二十九《孝廉汉槎吴君墓志铭》。
    5 周廷諤《吴江诗粹》卷二十。
    1 夏承焘《顾贞观寄吴汉槎<金缕曲>词征事》,《唐宋词论从》,中华书局1962年。
    1 杨际昌《国朝诗话》卷二。
    2 徐釚《续本事诗》卷十二。
    3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三。
    4 《秋笳集》卷五《秋感八首》附录。
    5 宋既庭《序》,《秋笳集》卷六之首。
    6 陈维崧《湖海楼诗集》卷三《五哀诗·吴汉槎》。
    1 侯研德《序》,《秋笳集》卷五之首。
    2 陆圻《序》,《秋笳集》卷六之首。
    1 刘世南《清诗流派史》页112,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2 转引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顺治朝卷》,页1954。
    1 孙鈜《皇清诗选》卷十八。
    2 吴兆骞《西曹杂诗自序》。
    1 吴桭臣《秋笳集跋》。
    1 《归来草堂尺牍》之《寄兆骞书》。
    2 《秋笳集》卷五《秋感八首》附录。
    3 魏耕《今诗粹》卷六。
    4 徐釚《续本事诗》卷十二。
    5 邓汉仪《诗观三集》卷二。
    6 王尔纲《名家诗咏》卷十五。
    7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二《秋笳集提要》。
    8 郭麐《灵芬馆词话》卷二。
    9 杨际昌《国朝诗话》卷一。
    10 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八。
    11 庞树柏《龙禅室摭谭》,转引钱仲联《清诗纪事·顺治朝卷》,页1959。
    12 陈去病《五石脂》,顾公燮等《丹午笔记·吴城日记·五石脂》页29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13 袭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六。
    14 宋既庭《序》,《秋笳集》卷六之首。
    15 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五。
    16 袁枚《随园诗话》卷三。
    17 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二。
    18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三。
    19 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八。
    20 钱仲联《清诗三百首》页114,岳麓书社1985年。
    21 朱则杰《清诗史》页80,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 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五。
    2 徐釚《南州草堂集》卷二十九《孝廉汉槎吴君墓志铭》。
    3 王摅《芦中集》卷二《闻汉槎谪戍宁古塔》。
    4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三。
    5 靳荣藩《吴诗集览》卷七上。
    6 顾贞观《寄汉槎》,转引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三。
    1 吴晋锡《半生自纪》卷上。
    2 吴晋锡《半生自纪》卷上。
    3 《归来草堂尺牍》之《示兆骞》。
    4 《归来草堂尺牍》之《寄兆骞书》。
    5 吴安国《吴氏族谱》卷十一《燕勒公墓志铭》。
    6 周廷諤《吴江诗粹》卷十八。
    7 《康熙吴江县志》卷十三。
    8 侯玄泓《秋笳前集序》,《秋笳前集》卷首。
    9 《康熙吴江县志》卷十三
    10 王豫《江苏诗征》卷十一
    1 《秋笳集》卷五《湘阴》等六诗附录。
    1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二。
    2 侯玄泓《秋笳前集序》,《秋笳前集》卷首。
    3 《康熙吴江县志》卷十三。
    4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二
    5 王豫《江苏诗征》卷十一。
    6 王豫《江苏诗征》卷十二。
    7 胡渭《吴靖誉先生墓志铭》,吴安国《吴氏族谱》卷十一
    8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七。
    9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七。
    1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三十。
    1 王豫《江苏诗征》卷十三。
    2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五。
    3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三。
    1 王豫《江苏诗征》卷十三。
    2 王豫《江苏诗征》卷十三。
    3 《吴氏族谱》卷十一。
    4 薛凤昌《吴江文献保存会书目序》,柳亚子、薛凤昌编《吴江文献保存会书目》,吴江市图书馆藏。
    1 关于计东卒年,许多文献或史书皆记为卒于1676年,李兴盛《江南才子塞北名人吴兆骞年谱》“康熙十四年”条著录为卒于1675年,并有详细考辨。又叶燮《已畦诗集》卷二《与赵书年话旧追忆其尊人山子》诗自注:“癸卯冬,予与山子、计甫草北行。两兄并物故五年矣。”查赵澐卒于1675年,既然“并”物故,则计东亦为此年卒。可为确论。
    2 康熙二十四年《吴江县志》卷十三《计东传》。
    3 尤侗《书改亭文钞目录后》,计东《改亭文钞》,《国朝二十四家文钞》卷六。
    4 转引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顺治朝卷》,页1945-1946,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
    5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四八四《文苑一》,页13337,中华书局1977年版。
    6 《改亭文录引》,计东《改亭文录》,《国朝文录续编》,《续修四库全书》本第1617册。
    1 邵忠、李瑾编《吴中名贤传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
    1 赵杏根《乾隆代表诗人研究》,汉城:新星出版社,2001年。
    1 吴兆骞《归来草堂尺牍》家书第二《兆骞上父书》
    1 计东《改亭文集》卷一
    2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三。
    3 屈原《九章·惜诵》。
    4 韩愈《送孟东野序》,《韩昌黎文集》。
    5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欧阳文忠公集》。
    1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三《已畦集提要》。
    2 《清史列传》卷七十《叶燮传》
    3 沈德潜《归愚文钞》卷十《叶先生传》;又见《已畦文集》附录《叶先生传》,《丛书集成续编·集部》第124册。
    1 《已畦文集》卷十三《与吴汉槎书》。
    2 王士禛《答叶宝应星期》,见《已畦诗集》卷首。
    3 张玉书《已畦诗集序》,《已畦诗集》卷首。
    1 沈德潜《叶先生传》,《已畦文集》附录,《丛书集成续编·集部》第124册。
    1 叶燮《独立苍茫室记》,《已畦文集》卷六。
    2 叶燮《已畦记》,《已畦文集》卷六。
    3 叶燮《二弃草堂记》,《已畦文集》卷六。
    1 沈德潜《叶先生传》,《已畦文集》附录。
    1 《已畦诗集》卷九。
    2 张玉书《已畦诗集序》,《已畦诗集》卷首。
    3 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十。
    4 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三十六。
    5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二。
    6 《清史列传》卷七十。
    7 《清诗纪事初编》卷三。
    8 王士禛《答叶宝应星期》,《已畦诗集》卷首。
    1 转引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凡例》。
    2 吴乔《围炉诗话》。
    3 吴乔《围炉诗话》。
    4 薛雪《一瓢诗话》第185节。
    5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三《已畦集提要》。
    6 王英志《袁枚<随园诗话>简介》,《古典文学知识》页87,2000年第1期。
    1 沈德潜《补刻已畦先生诗序》,见《已畦诗集》卷首。
    2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三《原诗提要》。
    3 《清史稿》卷四八四《叶燮传》。
    4 沈楙德《原诗·跋》,《原诗》卷末。
    5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五。又见沈德潜《叶先生传》,《已畦文集》附录。
    6《原诗·内篇上》。
    1 《已畦集》卷八《百家唐诗序》。
    2 《原诗·内篇上》。
    3 《原诗·外篇下》。
    1 《原诗·内篇下》。
    2 《原诗·内篇下》。
    3《原诗·外篇上》。
    4 《原诗·外篇上》。
    1 《原诗·外篇上》。
    2 《原诗·内篇下》。
    3 《原诗·内篇下》。
    4 《原诗·内篇下》。
    5《原诗·内篇下》。
    6 《原诗·内篇下》。
    1 《原诗·内篇下》。
    2 《原诗·内篇下》。
    3 《原诗·内篇下》。
    4 《原诗·内篇下》。
    5 《原诗·内篇下》。
    6 《原诗·外篇上》。
    7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1 《原诗·内篇上》。
    2 《原诗·内篇上》。
    3 《原诗·内篇上》。
    1 《原诗·内篇下》。
    2 《原诗·内篇上》。
    3 《原诗·外篇上》。
    4 《已畦集》卷八。
    5 《原诗·内篇上》。
    1 《原诗·内篇上》。
    2 《原诗·内篇上》。
    3《原诗·内篇上》。
    4 《原诗·内篇上》。
    5 《原诗·内篇上》。
    6 《原诗·内篇上》。
    7 《原诗·内篇下》。
    8 《原诗·外篇下》。
    9 《原诗·内篇下》。
    1 《原诗·内篇下》。
    2 《原诗·外篇下》。
    3 《原诗·外篇上》。
    4 《原诗·外篇上》。
    5 《文心雕龙·风骨篇》。
    6 《原诗·内篇下》。
    7 《原诗·内篇下》。
    8 《原诗·内篇下》。
    1 《原诗·内篇下》。
    2 《原诗·内篇上》。
    3 《原诗·外篇上》。
    4 《原诗·内篇下》。
    5 《庄子·杂篇·渔夫第三十一》。
    6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七《原诗提要》。
    7 沈珩《原诗叙》,《原诗》卷末。
    8 《原诗·外篇下》。
    9 《原诗·内篇上》。
    1 《原诗·内篇上》。
    2 《原诗·内篇下》。
    3 《原诗·内篇下》。
    4 《原诗·内篇下》。
    5 青木正儿著,杨铁婴译《清代文学评论史》页9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1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页200,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2 蔡静平《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页232,岳麓书社2008年。
    1 《清史列传》卷七十一《文苑传二》。
    2 唐圭璋《词苑丛谈跋》,徐釚撰、唐圭璋校注《词苑丛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3 转引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康熙朝卷》,页2803。
    4 朱鹤龄《南州草堂集旧序》,《南州草堂集》卷首。
    5 转引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十二。
    1 《南州草堂集》卷三十《敕封孺人先室吴氏行述》。
    1 朱鹤龄《南州草堂集旧序》。
    1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六。
    1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六。
    2 方膏茂《南州草堂集序》,《南州草堂集》卷首。
    3 姜宸英《南州草堂集旧序》,《南州草堂集》卷首。
    4 龙光《南州草堂集旧序》,《南州草堂集》卷首。
    5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六。
    6 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中华书局1983年。
    1 五代处常子曾撰有与徐著同名之《续本事诗》,已佚不传;聂奉先亦有《续本事诗》,仅存十五条,但据今人吴企明考证,其书名实为《续广本事诗》,载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二。
    2 孟柴《本事诗序》,《本事诗》卷首。
    3 王梦鸥《本事诗校补考释前言》,王梦鸥《唐人小说研究三集》,台北:艺文印书馆1974年。
    4 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序》,《宋诗话辑佚》,中华书局1980年。
    5 吴中立《续本事诗序》,《续本事诗》卷首。
    6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六《宋诗纪事提要》
    1 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十二。
    2 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二
    3 钟来因《论<续本事诗>——兼论明清爱情诗的主要范围》,《东南文化》1990年第4期。
    4 徐釚本人在《续本事诗·略例》中说选诗起自明初,而实际肇始于元末大诗人杨维桢,可以理解为此是在王士禛
    建议下修订后的体例,最终做到了“抉择诠次,自元迄明迨本朝”(吴中立《续本事诗序》)。
    1 徐大椿《续本事诗书后》,《续本事诗》卷末,《续修四库全书》本。
    2 《南州草堂集》卷二十。
    1 《南州草堂集》卷二十。
    2 《南州草堂集》卷十八。
    3 《南州草堂集》卷二十。
    4 钟来因《论<续本事诗>——兼论明清爱情诗的主要范围》,《东南文化》1990年第4期。
    1 《南州草堂集》卷十九。
    2 朱鹤龄《愚庵小集》卷七《笺注李义山诗集序》。
    1 《续本事诗.略例》十二。
    2 《续本事诗》卷首,《续修四库全书》本。
    1 《续本事诗》卷首。
    2 《续本事诗》卷末。
    3 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十二。
    4 孟棨等撰,李学颖标点《本事诗·续本事诗·本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5 唐圭璋《词苑丛谈跋》,徐釚撰、唐圭璋校注《词苑丛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1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第13册《南州草堂词话提要》,齐鲁书社1996年。
    2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六及王豫《江苏诗征》卷三二均云:“一字稼堂”;谭正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亦云:“又字稼堂”,皆误。
    3 转引《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文苑一》,页13342,中华书局1977年版。
    1 沈彤《果堂集》卷十一《征仕郎翰林院检讨潘先生耒行状》。
    2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六。
    1 《遂初堂文集》卷十八《先妣封太孺人吴氏行述》。
    1 《遂初堂诗集》卷十一《将游黄山匡庐书怀二首》。
    2 《遂初堂诗集》卷十一《将出山,留别吴楞香及同游汪文冶、王名友诸子》。
    3 转引钱仲联《清诗纪事.康熙朝卷》页2772
    1 转引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康熙朝卷》,页2771。
    2 转引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康熙朝卷》页2772。
    1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六。
    2 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十二。
    3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六。
    4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三《遂初堂集提要》。
    5 转引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康熙朝卷》页2772
    6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三。
    7 徐世昌《晚晴籍诗汇》卷四十二,中华书局1990年。
    1 《同治苏州府志》卷一○六。
    2 杨复吉《说诗菅蒯·跋》,《说诗菅蒯》卷末。
    3 杨复吉《说诗菅蒯·跋》,《说诗菅蒯》卷末。
    1 钱萼孙(仲联)《近代诗评》,《学衡》第52期。
    2 《原诗·内篇下》。
    1 王夫之《姜斋诗话》。
    2 吴乔《围炉诗话》。
    3 叶燮《原诗·内篇上》。
    4 钱谦益《有学集》卷四十七《书瞿有仲诗卷后》。
    5 杨万里《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
    6 袁枚《小仓山房诗集》卷二十五。
    1 薛雪《一瓢诗话》。
    2 黄宗羲《黄孚先诗序》,《南雷诗文集》(下)。
    3 蒋寅《清诗话考》页338,中华书局2005年。
    4 王昶《湖海诗传》卷三。
    1 郭绍虞《清诗话·前言》,《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2 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二十七。
    3 沈楙德《贞一斋诗说·跋》,《贞一斋诗说》卷末。
    1 沈楙德《贞一斋诗说·跋》,《贞一斋诗说》卷末。
    2 吴乔《围炉诗话》。
    3 魏忠林整理《钱仲联讲论清诗》页1,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1 冯班《钝吟杂录》卷三《读古浅说》。
    2 冯班《钝吟杂录》卷三《正俗》。
    3 陆机《文赋》。
    4 薛雪《一瓢诗话》。
    1 吴乔《围炉诗话》。
    2 转引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六。
    3 叶燮《原诗·内篇上》。
    1 赵执信《谈龙录》。
    2 洪亮吉《北江诗话》。
    3 沈楙德《贞一斋诗说·跋》,《贞一斋诗说》卷末。
    1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
    2 青木正儿著,杨铁婴译《清代文学评论史》页12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3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凡例》,《唐诗别裁集》。
    1 叶燮《原诗·内篇下》。
    2 郭绍虞《清诗话·前言》,《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3 蒋寅《清诗话考》页337,中华书局2005年。
    4 陈毓乾《国朝松陵诗征序》,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首,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1 据王元文《北溪诗集》卷一一,嘉庆十七年刻本。
    2 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八十六,页3585,中华书局1990年。
    3 《国朝松陵诗征·例言》。
    4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自序》,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首。
    5 《国朝松陵诗征》卷十三。
    6 《国朝松陵诗征》卷十三。
    7 《国朝松陵诗征》卷十三。
    1 纪锐利博士论文《清代论诗诗史》,页79,苏州大学2007年度。
    2 陈毓乾《国朝松陵诗征序》,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首。
    3 《国朝松陵诗征·例言》。
    4 钱谦益《遵王绝句跋语二则》之一,《有学集文集补遗》,宣统二年刻本。
    5 厉鹗《樊榭山房文集》卷三,光绪十年刻本。
    6 赵杏根《乾嘉代表诗人研究》,页62,新星出版社2001年。
    7 邬国平、王镇远《清代文学批评史》,页252,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8 《国朝松陵诗征·例言》。
    1 《国朝松陵诗征·例言》。
    2 《国朝松陵诗征》卷十六。
    3《国朝松陵诗征·例言》。
    4 《国朝松陵诗征·例言》。
    5 《国朝松陵诗征》卷十一。
    1 吴乔《围炉诗话·自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 《国朝松陵诗征·例言》。
    3 《国朝松陵诗征·例言》。
    4 郭沫若著,唐明中、黄高斌编注《樱花书简》,页163,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5 薛雪《一瓢诗话》,《续修四库全书》本。
    6 吴乔《围炉诗话》,《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7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续修四库全书》本。
    8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9 《国朝松陵诗征·例言》。
    1 《国朝松陵诗征·例言》。
    2 《国朝松陵诗征·例言》。
    1 张谦宜《絸斋诗谈》,《续修四库全书》本。
    2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续修四库全书》本。
    3 《国朝松陵诗征·例言》。
    4 王昶《湖海诗传》卷二,商务印书馆1936年。
    5 王英志《清人诗论研究》,页152,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
    6 沈德潜《古诗源序》,中华书局2006年。
    7 王英志《清人诗论研究》,页176,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
    1 转引钱仲联《清诗纪事.嘉庆朝卷》,页9072,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
    2 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一一五,页4908。
    3 陈去病《五石脂》,顾公燮等《丹午笔记·吴城日记·五石脂》页29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4 吴锡麒《灵芬馆诗二集序》,《灵芬馆二集》卷首。
    1 冯登府《频伽郭君墓志铭》,《碑传集补》卷四十七,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00集。
    2 《灵芬馆初集》卷一《芍药同秦楞香大光作》。
    3 《灵芬馆诗二集》卷二
    4 《灵芬馆诗初集》卷一《酬沈瘦客大成》。
    5 屠倬《灵芬馆诗集序》。
    6 吴锡麒《灵芬馆诗二集序》。
    7 《灵芬馆诗二集》卷六《梦回》。
    1 《灵芬馆诗三集》卷二《宿陈小筠参戎京口官舍》。
    2 《灵芬馆诗三集》卷二《谷人先生出示六十自述诗感旧陈情敬呈》。
    3 孙均《灵芬馆诗初集序》。
    1 《灵芬馆诗二集》卷九《题丹叔闭门却扫图》。
    2 《灵芬馆诗二集》卷九《二月一日复雪次退庵韵》。
    3 《灵芬馆初集》卷一《送王延庚北上》。
    1 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卷五十二,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
    2 《灵芬馆诗二集》卷八《初夏斋居杂诗八首》之六。
    3 《灵芬馆诗二集》卷九《送龚素山凝祚》。
    1 《灵芬馆诗二集》卷九《十九日同人集琴坞旧庐送行作此留别》。
    2 郭麐《灵芬馆诗话》卷一。
    1 张维屏《听松庐诗话》,转引钱仲联《清诗纪事》页9072。
    2 转引钱仲联《清诗纪事·嘉庆朝卷》页9072。
    1 赵杏根《乾嘉代表诗人研究》页115,汉城新星出版社2001年。
    2 转引陆日爱《松陵诗征续编》卷八陈寿熊语。
    1 转引钱仲联《清诗纪事·嘉庆朝卷》页9069。
    2 王昶《湖海诗传》卷四十四。
    3 转引钱仲联《清诗纪事·嘉庆朝卷》页9071。
    4 转引钱仲联《清诗纪事·嘉庆朝卷》页9072。
    5 转引钱仲联《清诗纪事·嘉庆朝卷》页9072。
    6 转引钱仲联《清诗纪事·嘉庆朝卷》页9073。
    7 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一一五,页4908。
    8 刘世南《郭麐诗歌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4期,页81-86。
    9 严迪昌《清诗史》页1003,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
    1 《桃花潭水词序》,《灵芬馆杂著三编》。
    1 《灵芬馆诗初集》卷首。
    2 《江听香诗引》,《灵芬馆杂著三编》。
    3 《灵芬馆杂著续编》卷四《与汪楯庵论文书》。
    4 《灵芬馆杂著》卷二《友渔斋诗集序》。
    1 《曼声存印记》,《灵芬馆杂著三编》。
    2 阮元《灵芬馆诗二集序》。
    3 孙均《灵芬馆诗话序》。
    4 《刘芙初尚綗堂集序》,《灵芬馆杂著三编》。
    5《与霁青论文书》,《灵芬馆杂著三编》。
    1 《朱铁门文稿序》,《灵芬馆杂著三编》。
    2 法式善《梧门诗话》。
    3 《南雷<明文案序>书后》,《灵芬馆杂著三编》。
    1 孙均《灵芬馆诗话序》。
    2 蒋寅《清诗话考》页490,中华书局2005年。
    3 郭麐《爨余丛话》卷三,《灵芬馆全集》本。
    1 郭磨《樗园销夏录》卷下。
    2 郭麐《樗园销夏录》卷下。
    3 郭麐《樗园销夏录》卷下。
    1 郭麐《樗园销夏录》卷下。
    2 孙均《灵芬馆诗话序》。
    1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十五。
    2 蒋寅《清诗话的写作方式及社会功能》,《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
    1 据费善庆《松陵女子诗征》目录。
    2 叶振宗《吴江叶氏诗录》卷首。
    1 周铭《松陵绝妙词选》卷首。
    2 史梅《清代江苏妇女文献的价值和意义》,张宏生《明清文学与性别研究》,页482,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3 陈玉兰《清代嘉道时期江南寒士诗群与闺阁诗侣研究》,页90,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4 《康熙吴江县志》卷十七“物产”
    5 柳弃疾《松陵女子诗征序》,费善庆、薛凤昌《松陵女子诗征》,1919年锡成公司铅印本。
    1 梁乙真《清代妇女文学史》,页146,中华书局1927年。
    2 柳弃疾《松陵女子诗征序》,费善庆、薛凤昌《松陵女子诗征》,1919年锡成公司铅印本。
    3 叶绍袁《年谱别记》,《叶天寥四种》,1936年上海杂志公司铅印本。
    1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闰集。
    2 陈去病《五石脂》,顾公燮等《丹午笔记·吴城日记·五石脂》,页288,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3 嘉庆《同里志》卷十七《名媛》。
    4 转引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增订本)页951,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1 姚岱《亡女吟稿序》,转引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徵略》卷四。
    2 《苏州府志》卷五十。
    3 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徵略》卷一
    4 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徵略》卷一
    5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二十。
    6 傅璇琮、蒋寅《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页377,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年。
    7 徐釚《词苑丛谈》卷九《纪事四》,页199,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8 转引王豫《江苏诗征》卷一七〇。
    9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二十。
    1 徐达源《吴琼仙行状》,吴琼仙《写韵楼诗集》卷首。
    2 任兆麟《述虎阜游》,见乾隆本《虎阜志》卷九。
    3 恽珠《国朝闺秀正始集》卷二。
    4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二十。
    1 《林下词选》卷十三。
    2 《江苏诗征》卷一七六。
    3 庞蕙娘《香奁琐事》(三),转引王豫《江苏诗征》卷一六二。
    4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随园全集》本)卷三十二《金纤纤女士墓志铭》,1918年上海文明书局石印本。
    5 彭兆荪《吴琼仙诔》,吴琼仙《写韵楼诗集》卷首。
    6 王蕴章《然脂余韵》,《清诗话访佚初编》(八),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7年。
    1 《别林斯基论文学》,页14,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
    2 郭沫若《关于诗的问题》,《沫若文集》第十一卷,页106,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3 转引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增订本)页568,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1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二十。
    1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页299,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2 梁乙真《清代妇女文学史》,页295,中华书局1925年。
    1 吴琼仙《写韵楼诗集》卷二。
    2 李卓吾《焚书·杂述·读律肤说》。
    3 骆绮兰《听秋馆闺中同人集》自序。
    4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二十。
    5 陈玉兰《清代嘉道时期江南寒士诗群与闺阁诗侣研究》,页101,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6 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四。
    1 李兴盛《江南才子塞北名人吴兆骞传》,页210,黑龙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2 按: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均作《借红亭词》,误。
    3 沈善宝《名媛诗话》,《清诗话访佚初编》(九),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7年。
    4 转引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一
    5 转引王豫《江苏诗征》卷一七八。
    1 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一。
    2 转引王豫《江苏诗征》卷一七一。
    3 陶秋英《中国妇女与文学》,页89,北新书局1933年。
    4 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九,页9147。
    1 骆绮兰《听秋馆闺中同人集》自序
    2 转引钱仲联《清诗纪事·列女传》页15797。
    3 陈玉兰《清代嘉道时期江南寒士诗群与闺阁诗侣研究》,页101,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4 《苏州府志》卷一五〇。
    1 王英志《随园女弟子考评》,张宏生编《明清文学与性别研究》,页707,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2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3 郭磨《樗园销夏录》卷下。
    1 王英志《大家之女与贫者之妇》,《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2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页351,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3 袁淑芳《家才子叔命题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同珊珊夫人作》八首之三,见《写韵楼诗集》卷三附录。
    4 珊珊到底为吴琼仙之字还是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郭麐《吴珊珊夫人小传》云:“字子佩,珊珊其号也。后代诸多史志、文献、辞典也承此说。而琼仙之夫徐达源《安人珊珊行状》云:“安人吴氏,名琼仙,字子佩,一字珊珊。”此说最为可信,当据此。
    5 徐达源《安人珊珊行状》,《写韵楼诗集》卷首。
    6 郭麐《吴珊珊夫人小传》,《写韵楼诗集》卷首。
    1 洪亮吉《徐君妻吴安人墓志铭》,《写韵楼诗集》卷首。
    2 洪亮吉《徐君妻吴安人墓志铭》,《写韵楼诗集》卷首。
    1 徐晋镕《先母<写韵楼遗集>刻竣,感赋》,《写韵楼诗集》卷末。
    1 转引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卷十三,页472,商务印书馆1957年。
    2 徐晋镕《先母<写韵楼遗集>刻竣,感赋》,《写韵楼诗集》卷末。
    3 徐达源《安人珊珊行状》,《写韵楼诗集》卷首。
    4 彭兆荪《诔》,《写韵楼诗集》卷首。
    5 徐达源《安人珊珊行状》,《写韵楼诗集》卷首。
    6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十第三十四条,《袁枚全集》(三),第804页。
    7 朱春生《写韵楼诗集题后》,《写韵楼诗集》卷末。
    8 郭麐《樗园销夏录》卷下
    9 吴锡麒《写韵楼遗诗序》,《写韵楼诗集》卷首。
    1 王豫《江苏诗征》卷一六二。
    2 《嘉庆同里志》卷十七《名媛》。
    1 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页13-15,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
    2 《全唐诗》卷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3 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页12。
    1 《稿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书名索引》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皆云:俞南史、汪森辑。
    2 《稿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书名索引》、《德友堂书目》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皆云:三十卷。孙琴安于《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中考证为:二十六卷。
    3 《稿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书名索引》著录为二十四卷。
    4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二。
    1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清诗话》本。
    1 王英志《清人诗论研究》页183,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
    2 王英志《清人诗论研究》页171,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
    1 萧一山《清史大纲》页58,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2 贺严《御选唐诗与清代文治》,《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7(1):57。
    3 胡光波《二十世纪唐诗选学概论》,《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页96。
    1 《玉台新咏笺注》,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记有版本二:乾隆三十九年刻本,王文焘录、纪昀批校,藏于上海图书馆;乾隆三十九年刻本,清佚名录、纪昀批校,藏于天津市人民图书馆。孙殿起《贩书偶记》又目见:光绪己卯(1879年)宏远堂刊本。
    2 《今乐府》另有二版本:清钞本,藏于辽宁省图书馆:缪氏烟画东堂钞本,缪荃孙校,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稿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书名索引》除著录清钞本外,另有:清初刻本,藏于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南京图书馆。
    3 此乃辑抗清志士隐逸诸人遗事。
    4 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四:“黄容与王维翰同选《东华集》。” 疑为同一书。
    1.钱谦益撰集:《列朝诗集》,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2.钱谦益编著:《列朝诗集小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3.沈自晋著,张树英点校:《沈自晋集》,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4.叶绍袁编:《午梦堂全集》,上海杂志公司1936年
    5.叶绍袁编,冀勤辑校:《午梦堂集》,中华书局,1998年
    6叶绍袁撰:《甲行日注》,嘉业堂丛书《叶天寥年谱》本
    7.吴易撰:《吴长兴伯集》,《国粹丛书》二集
    8.史玄撰,《旧京遗事》,《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9.史玄撰,《帝京纪闻》,《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10.陈济生撰:《启祯两朝遗诗小传》,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
    11.陈济生辑:《启祯遗诗》,《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
    12.朱鹤龄撰:《愚庵小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13.顾有孝编:《乐府英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1997年
    14.顾有孝编:《唐诗英华》,学海楼刊本
    15.顾有孝、赵澐辑:《江左三大家诗钞》,《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16.顾有孝辑:《明文英华》,《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17.顾有孝辑:《闲情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18.计东撰:《改亭文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19.计东撰:《改亭诗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20.潘柽章撰:《松陵文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
    21.潘柽章撰:《国史考异》,《续修四库全书》本
    22.吴炎、潘柽章撰:《今乐府》,《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23.吴炎撰:《吴赤溟先生文集》,《国粹丛书》二集
    24.戴笠撰:《怀陵流寇始终录》,《续修四库全书》本
    25.叶燮辑:《午梦堂诗钞》,二弃草堂刊本
    26.叶燮撰:《已畦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7.叶燮撰:《已畦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8.吴兆骞撰:《秋笳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9.黄容撰:《卓行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30.徐崧、张大纯辑:《百城烟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31.徐崧、汪文桢、汪森辑:《诗风初集》,《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本
    32.徐釚撰:《南州草堂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33.潘耒撰:《遂初堂诗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34.潘耒撰:《遂初堂文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35.潘耒撰:《遂初堂别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36.姚栖霞撰:《剪愁吟》,乾隆五十七年(1792)朱文琥钞本,上海图书馆藏
    37.沈德潜编:《清诗别裁集》,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38.沈祖禹、沈彤辑录:《吴江沈氏诗录》,清乾隆五年刻本
    39.叶振宗辑、叶钟英补辑:《吴江叶氏诗录》,抄本,抄年不详
    40.袁栋撰:《书隐丛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41.袁枚著,王英志点校:《袁枚全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42.周铭撰:《林下词选》,《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43.周铭辑:《松陵绝妙词选》,民国十五年(1926)薛氏邃汉斋铅印本
    44.袁景辂编:《国朝松陵诗征》,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45.袁景辂编:《续松陵诗》,稿本,藏于苏州市图书馆
    46.杨凤苞撰:《秋室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47.郭麐著:《灵芬馆诗初集二集三集四集》,嘉庆道光间刻本
    48.郭麐著:《灵芬馆词四种》,光绪五年娱园刻本
    49.袁棠撰:《秋水池堂集》,嘉庆二十年(1815)刻本
    50.汪玉轸撰:《宜秋小院诗词钞》,朱春生辑刻本
    51.吴琼仙:《写韵楼诗集》,清末刻本
    52.卓尔堪辑:《明遗民诗》,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
    53.陈田辑:《明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54.王豫辑:《江苏诗征》,道光元年焦山海西庵诗征阁刻本
    55.周之桢、费善庆编:《垂虹诗剩》,民国四年(1915)吴江费华萼堂刻本
    56.殷增编:《松陵诗征前编》,嘉庆二十一年刻本
    57.陆日爱编:《松陵诗征续编》,清咸丰七年(1857)梦逋草堂刻本
    58.凌淦辑:《松陵文录》,同治十三年刻本
    59费善庆、薛凤昌编:《松陵女子诗征》,民国八年(1919)刻本
    60费善庆撰:《垂虹杂咏》,民国十七年(1928)刻本
    61.王鲲辑:《松陵见闻录》,清道光九年话雨楼刻本
    62.徐世昌编:《晚晴簃诗汇》,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63.陈去病辑:《吴江诗录初编、二编》,民国十六年百尺楼丛书本
    64.陈去病辑:《松陵文集初编、二编》,宣统三年百尺楼丛书本
    65.陈去病辑:《松陵文集三编》,民国十一年排印本
    66.陈去病辑:《笠泽词征》,1915年国光书局铅印本
    67.柳亚子编:《分湖诗钞》,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68.张明观、倪明、吴根荣编:《分湖诗钞续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69.邓之诚撰:《清诗纪事初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70.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1989年
    1.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
    2.朱彝尊著:《静志居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
    3.王士禛著:《带经堂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4.王士禛著:《渔洋诗话》,《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5.叶燮撰:《原诗》,《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6.徐釚撰,唐圭璋校注:《词苑丛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7.徐釚编:《南州草堂词话》,《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8.徐釚编:《本事诗》,《清诗话访佚初编》本,杜松柏主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7年
    9.沈德潜著:《说诗晬语》,《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10.薛雪著:《一瓢诗话》,《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11.吴雷发撰:《说诗菅蒯》,《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12.李重华撰:《贞一斋诗说》,《续修四库全书》本
    13.袁枚著、王英志校点:《随园诗话》,南京:凤凰出版社,2000年
    14.赵翼著:《瓯北诗话》,《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15.洪亮吉著:《北江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16.郭麐撰:《灵芬馆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本
    17.郭麐撰:《灵芬馆诗话》,《灵芬馆集》本,清嘉庆间刻本
    18.郭麐撰:《樗园销夏录》,《灵芬馆集》本,清嘉庆间刻本
    19.朱廷珍著:《筱园诗话》,《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20.杨际昌著:《国朝诗话》,《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21.沈善宝著:《名媛诗话》,《清诗话访佚初编》本,杜松柏主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7年
    22.王蕴章著:《然脂余韵》,《清诗话访佚初编》本,杜松柏主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7年
    23.雷缙著:《闺秀诗话》,扫叶山房刻本,1925年
    24.吴景旭著:《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
    25.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26.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27.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28.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29.蒋寅撰:《清诗话考》,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1.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6-1977年
    2.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3.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4.孙静庵著,赵一生标点:《明遗民录》,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
    5.吴山嘉辑:《复社姓氏传略》,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0年
    6.杜登春撰:《社事始末》,《昭代丛书》本
    7.钮绣撰:《觚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8.顾公燮、陈去病等撰:《丹午笔记·吴城日记·五石脂》,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9.张维屏编:《国朝诗人征略初编》,道光十年刊本
    10.李桓编:《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光绪十六年刊本
    11.施淑仪编:《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台北:文海出版社,1991年
    12.恽珠编:《国朝闺秀正始集》,道光十一年(1831)辛卯红香馆刻本
    13.恽珠、妙莲保编:《国朝闺秀正始续集》,道光十六年(1836)丙申红香馆刻本
    14.李元度编:《国朝先正事略》,《四部备要》本
    15.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
    16.卢腾龙、宁云鹏修:《苏州府志》,康熙三十年刻本
    17.宋如林等修,石韫玉纂:《道光苏州府志》,道光四年刻本
    18.李铭皖等修,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7-10.江苏府县志辑》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
    19.丁元正、陈荀纕修,沈彤、倪师孟纂:《乾隆吴江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19-20·江苏府县志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20.金福曾、熊其英纂修:《光绪吴江县续志》,《中国地方志集成·19-20·江苏府县志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21.陈和志修,倪师孟、沈彤纂:《乾隆震泽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23·江苏府县志辑》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
    22.佚名纂:《震泽县志续》,《中国地方志集成·23·江苏府县志辑》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
    23.费善庆纂:《垂虹识小录》,《中国地方志集成·23·江苏府县志辑》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
    24.仲沈洙、仲廷机纂:《盛湖志》,《中国地方志集成·11·乡镇志专辑》本,南京(等):江苏古籍出版社(等),1992年
    25.阎登云修,周之桢纂:《同里志》,《中国地方志集成·12·乡镇志专辑》本,南京(等):江苏古籍出版社(等),1992年
    26.徐达源纂:《黎里志》,《中国地方志集成·12·乡镇志专辑》本,南京(等):江苏古籍出版社(等),1992年
    27.翁广平纂:《平望志》,《中国地方志集成·13·乡镇志专辑》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28.纪磊、沈眉寿纂:《震泽镇志》,《中国地方志集成·13·乡镇志专辑》本,南京(等):江苏古籍出版社(等),1992年
    29.叶德辉、叶庆元纂修:《吴中叶氏族谱》,宣统三年东洞庭山刻本
    30.梁廷灿等编:《历代名人生卒年表》,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
    31.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32.郑鹤声编:《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33.姜亮夫编:《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34.朱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35.孙殿起录:《贩书偶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36.孙殿起录:《贩书偶记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37.章钰、武作成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38.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39.李灵年、杨忠主编:《清人别集总目》,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40.柯愈春编:《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
    41.王重民、杨殿殉:《清代文集篇目份分类索引》,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42.杨廷福、杨同甫编:《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43.谢巍编:《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44.张穆编:《清顾亭林先生炎武年谱》,台北:商务印书馆,1980年
    45.冯其庸、叶君远编:《吴梅村年谱》,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
    46.周可真编:《顾炎武年谱》,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47.江庆柏编:《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48.张慧剑编著:《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49.冯君实主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
    50.吴文治著:《中国文学史大事年表》,合肥:黄山书社,1993年
    51.邵忠、李瑾编著:《吴中名贤传赞》,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
    52.周骏富编:《清代传记丛刊索引》,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
    1.梁启超著:《清代学术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
    2.章太炎著,曹聚仁整理:《国学概论》,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3.鲁迅撰,郭豫适导读:《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4.陈寅恪著:《柳如是别传》,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
    5.雷梦辰著:《清代各省禁书汇考》,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
    6.商衍鎏著:《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
    7.胡文楷编著:《历代妇女著作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年
    8.谢国桢编:《增订晚明史籍考(增订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9.谢国桢编:《明清笔记谈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10.谢国桢著:《明末清初的学风》,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11.谢国桢著:《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12.谢无量著:《中国妇女文学史》,上海:中华书局,1927年
    13.梁乙真著:《中国妇女文学史纲》,上海:上海书店,1990年
    14.陶秋英著:《中国妇女与文学》,上海:北新书局,1933年
    15.谭正璧著:《中国女性文学史话》,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
    16.谢正光编:《明遗民传记资料索引》,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0年
    17.谢正光、范金民编:《明遗民录汇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8.谢正光、佘汝丰编:《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19.谢正光著:《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0.郭绍虞著:《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21.郭绍虞著:《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22.朱东润著:《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3.邬国平、王镇远著:《清代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4.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清代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25.青木正儿撰,杨铁婴译,《清代文学评论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26.马积高著:《宋明理学与文学》,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27.马积高著:《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28.严迪昌著:《清词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
    29.严迪昌著:《清诗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
    30.朱则杰著:《清诗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31.郭英德著:《明清文学史讲演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2.吕慧鹃、刘波、卢达编:《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
    33.郭杰、秋芙主编:《中国文学史话·清代卷》,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
    34.陈建华著:《中国江浙地区十四至十七世纪社会意识与文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
    35.徐永明著:《元代至明初婺州作家群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36.陈平原等编:《晚明与晚清: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37.么书仪著:《元代文人心态》,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
    38.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态及文学个案》,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年
    39.赵园著:《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40.张杰著:《清代科举家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41.段继红著:《清代闺阁文学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
    42.潘承玉著:《清初诗坛:卓尔堪与<遗民诗>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43.阚红柳著:《清初私家修史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44.邓长风著:《明清戏曲家考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45.傅惜华著:《明代杂剧全目》,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年
    46.傅惜华著:《明代传奇全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47.傅惜华著:《清代杂剧全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48.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49.赵景深、张增元编:《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50.李玫著:《明清之际苏州作家群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51.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曲海总目提要》,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
    52.陆林著:《知非集》,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
    53.孙书磊著:《明末清初戏剧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54.张宏生编:《明清文学与性别研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55.范培松等主编:《插图本苏州文学通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
    56.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整理研究所编著:《江苏艺文志》(苏州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
    57.尚小明编著:《清代士人游幕表》,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58.谭松林主编:《中国秘密社会·第四卷·清代会党》,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
    59.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60.蒋凡著:《叶燮和原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61.王英志著:《清人诗论研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
    62.李世英、陈水云著:《清代诗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63.蒋寅、张伯伟主编:《中国诗学》(第七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64.陈伯海、蒋哲伦主编:《中国诗学史》,厦门:鹭江出版社,2002年
    65.魏中林整理:《钱仲联讲论清诗》,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66.蒋祖怡、陈志椿主编:《中国诗话辞典》,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年
    67.傅璇琮、许逸民等主编:《中国诗学大辞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
    68.江畲经编:《历代小说笔记选》,上海:上海书店,1983年
    69.刘叶秋著:《历代笔记概述》,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
    70.袁行霈、侯忠义编:《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
    71.宁稼雨编:《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
    72.刘石吉著:《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73.吴仁安著:《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74.江庆柏:《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75.王卫平著:《明清时期江南社会史研究》,北京:群言出版社,2006年
    76.陈玉兰著:《清代嘉道时期江南寒士诗群与闺阁诗侣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77.沙先一著:《清代吴中词派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78.熊月之、熊秉真主编:《明清以来江南社会与文化论集》,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79.梅新林、陈国灿编:《江南城市化进程与文化转型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80.韩近廉著:《无奈的追寻:清代文人心理透视》,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
    81.孙琴安编:《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
    82.谭正璧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上海:上海书店,1981年
    83.钱仲联等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
    84.沈立东编:《历代妇女诗词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2年
    85.刘世南著:《清诗流派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86.赵杏根著:《乾嘉代表诗人研究》,汉城:新星出版社,2001年
    87.李兴盛著:《江南才子塞北名人吴兆骞年谱》,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88.李兴盛著:《江南才子塞北名人吴兆骞传》,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89.李兴盛著:《江南才子塞北名人吴兆骞资料汇编》,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90.陈美东、沈荣法主编:《王锡阐研究文集》,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91.吴秀华、林岩著:《枫冷乱红凋:叶氏三姐妹传》,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年
    92.徐景藩、吴国良、俞志高主编:《徐灵胎研究文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93.杨晓东编:《冯梦龙研究资料汇编》,扬州:广陵书社,2007年
    94.孙中旺编:《金圣叹研究资料汇编》,扬州:广陵书社,2007年
    95.宫晓卫编:《中国散文宝库·清代散文》,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96.凌郁之著:《苏州文化世家与清代文学》,济南:齐鲁书社,2008年
    97.蔡静平著:《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
    98.郝丽霞著:《吴江沈氏文学世家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99.李圣华著:《晚明诗歌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100.凌锦良主编:《吴江札记》,吴江:古吴轩出版社,1998年
    101.周渊良、孙入学主编:《吴江历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
    102.杨宗兴著:《湖山佳处足徜徉:同里》,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
    103.王玉贵著:《机杼声声入耳酣:盛泽》,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
    1.于载洽:《“丧牛于易”与“丧羊于易”》,《孔子研究》1987年第3期
    2.沈飞德:《明清时期吴江市镇初探》,《史林》1987年第4期
    3.杨积庆:《吴易(应为吴易)和他的词》,《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
    4.王英志:《<随园诗话>的记事》,《浙江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4期
    5.王英志:《大家之女与贫者之妇:随园女弟子钱孟钿与汪玉轸》,《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6.王英志:《随园女弟子概论》,《江海学刊》1995年第6期
    7.王英志:《<随园诗话>述评》,《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8.罗时进:《明清之际江南文学版图中的诗歌流派》,《江海学刊》2006年第2期
    9.罗时进:《清代江南文化家族雅集与文学创作》,《文学遗产》2009年第2期
    10.罗时进:《关于文学家族学建构的思考》,《江海学刊》2009年第3期
    11.李炳华:《明清之际吴江女诗人》,《江苏地方志》2001年第4期
    12.史梅:《清代中期的松陵女学》,《东南文化》2001年第11期
    13.邓长风:《关于叶绍袁家世资料的几点补正》,《文献》1993年第3期
    14.陈书录:《“德、才、色”主体意识的复苏与女性群体文学的兴盛——明代吴江叶氏家族女性文学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15.李真瑜:《明清吴江沈氏文学家略论》,《文学遗产》1992年第2期
    16.李真瑜:《吴江沈氏文学世家作家与明清文坛之联系》,《文学遗产》1999年第1期
    17.李真瑜:《明清文学世家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6期
    18.陆林:《金圣叹与吴江沈氏交游探微》,《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19.张剑、吕肖奂:《宋代的文学家族与家族文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1期
    20.敏泽:《叶燮及其<原诗>》,《学术评论》1978年第4期
    21.禹克坤:《论叶燮的<原诗>》,《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
    22.张文勋:《叶燮的诗歌理论》,《古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年第7期
    23.蒋凡:《关于叶燮的学术思想》,《学术月刊》1984年第1期
    24.蒋凡:《叶燮及其<原诗>》,《复旦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
    25.蒋凡:《叶燮与叶绍袁——叶燮小议之一》,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学会编《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8辑
    26.蒋凡:《叶燮之号:“已畦”乎?“已畦”乎?——叶燮小议之二》,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学会编《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8辑
    27.周秦、范建明:《沈德潜与叶燮》,《学术月刊》1984年第6期
    28.江裕斌:《试论叶燮诗歌创作论:兼论与王夫之的差异》,《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29.李爱华:《叶燮<原诗>研究综述》,《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30.李泽淳:《论叶燮及其<原诗>》,《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Z1期
    31.殷满堂、毛慧玉:《试论叶燮及<原诗>中的伦理道德批判》,《荆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32.陶水平:《王夫之与钱谦益、叶燮诗学比较论》,《文学前沿》2001年第1期
    33.魏中林、王晓顺:《20世纪叶燮诗歌理论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第1期
    34.刑永革:《略论叶燮、薛雪、沈德潜师生三人的诗话》,《菏泽师专学报》2002年第3期
    35.周伟业、陈玉洁:《沈德潜对叶燮诗学批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江苏教育学院》(社会科学 版)2004年第2期
    36.严迪昌:《“长明灯作守岁烛”之遗民心谱——叶绍袁<甲行日注>》,《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37.余才林:《唐诗本事与宋代早期诗话》,《文史哲》2006年第6期
    38.蒋寅:《清诗话的写作方式及社会功能》,《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
    39.王梦:《<一瓢诗话>对<原诗>的继承及发展》,《剧影月报》2007年第4期
    40.邓心强:《新世纪初叶燮研究述评》,《榆林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41.秦辉:《朱鹤龄性情观述评》,《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4期
    42.周金标:《顾炎武与朱鹤龄交往考论》,《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43.周金标:《朱鹤龄<愚庵小集>考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44.朱则杰、李迎芳:《清代诗歌中的若干本事问题》,《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45.朱则杰、黄丽勤:《两种稀见清诗总集考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46.夏勇:《论地方类清诗总集的成就与特点》,《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47.马卫中:《明末清初江苏诗歌总集与诗派之关系》,《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48.吴文治:《略论徐釚<词苑丛谈>》,《江汉论坛》1981年第2期
    49.钟来因:《论<续本事诗>——兼论明清爱情诗的主要范围》,《东南文化》1990年第4期
    50.赖玉芹:《试论潘耒对顾炎武学术的师承》,《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51.吴航:《论潘耒的治史主张》,《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52.刘世南:《郭麐诗歌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53.陈玉兰:《论郭麐及其诗》,《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54.王冉冉:《“体兼说部”的“诗话”与明代“诗文小说”》,《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1期
    55.刘东皓:《<灵芬馆词话>的词学贡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56.张兵:《明清易代与清初遗民诗》,《江海学刊》2000年第2期
    57.姜胜利:《明遗民与清初明史学》,《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58.时志明:《试论吴中明遗民诗人徐崧的<百城烟水>》,《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59.宁晓玉:《王锡阐与惊隐诗社》,《科学文化评论》2008年第4期
    60.李忠明:《计东<上太仓吴祭酒书>涉及的若干史实考释》,《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61.阚红柳:《私家修史刍议》,《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62.阚红柳:《清初私家修史状况研究——以维护明王朝的史家群体为中心》,《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63.杨绪敏:《论明末清初私家修史的成就及特点》,《江海学刊》2008年第3期
    64.贺严:《御选唐诗与清代文治》,《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