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天工梅心-宋元时期画梅艺术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梅花是中国原生态的、最富有中华文化特色与情感内涵的植物之一,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典型载体,画梅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绘画题材,在宋元时期出现了繁兴发展的态势,影响波及明、清两代及域外(日本)。
     本文采用上、下编的格局对宋元画梅艺术的文献和图像资料进行系统梳理、挖掘和研究。上编以“历史探渊及传承新变”为主题,着重以宋、元两代为中心,从画家、作品、艺术特点以及画史成就等方面对院体和文人画派两条流脉进行分析阐述,印证画梅艺术在宋代的繁兴和元代的光大发展这一史实。此外,又以专门章节探究了宋元画梅艺术的精神内涵与文化价值,以及对明清及域外(日本)的影响,从而反衬出研究宋元画梅艺术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下编主题为“图像与风格的演变及特征”,从自然生态中的梅花引入到画梅艺术写生,继而阐述了宋元画梅图的笔墨技法、图式、意境等风格特征,与上编的史料内容起到交互印证的关系。本文旨在充实中国花鸟画、文人画,以及梅文化领域已有的学术成果,希借此对当下花鸟画创作及发展有所启示。
Plum (Mei) is one of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plants which are most enriched in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emotional contents in China. It is a typical carrier which possesses the unique features of Chinese nation, and flowering plum in painting as an important subject mat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ppeared prosperity of development in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is prosperity spread to the two dynasties of Ming and Qing as well as the outside country (Japan), and still exists today.
     In this thesis, by means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he pattern of first-and-second part is adopted to illustrate the flowering plum in Song and Yuan painting theore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In the first part, by taking the historical exploration for the source and the new change in inheritance & innovation as its theme, the two dynasties of Song and Yuan are focused on to analyze and illustrate the two sources—the court painting genre and the scholar painting genre from the aspects concerning painters, works, artistic features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painting history etc, and the historical fact that the flowering plum in painting was flourished in Song Dynasty and developed in Yuan Dynasty is confirmed. Besides, the spiritual implications and the cultural value of the flowering plum in Song and Yuan painting are explored and researched through specialized sections, and further more, their influence on Ming Dynasty, Qing Dynasty and the overseas country (Japan) is developed and thus the important values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f the flowering plum in Song and Yuan painting are reflected. The theme of the second part is the evolution and features of image and genre,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atural ecological plum blossom to the flowering plum painting sketch, the 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flowering plum in Song and Yuan painting on brush-and-ink skill, painting style and image etc. are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d, and thus forms a mutual corroborat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first part. The aim of this thesis is to enrich the obtained academic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s of Chinese flower-and-bird painting, scholar-painting and Mei culture, and deepen the rediscovery and reasonable holding of the flowering plum in Song and Yuan painting, and then to inherit, innovate and develop its value as a classic tradition.
引文
1现代·程杰《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页2,成都:巴蜀书社,2008年版。
    2参见《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上编“梅花审美文化的历史发展”。
    1陈俊愉院士在其所著书中述道:“宋、元400年(960-1368),是古代栽培梅花的兴盛时期,形成了一段艺梅的高潮。”载于《中国梅花品种图志》,页7,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版。
    2现代·陈俊愉:《中国梅花品种图志》,页7,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版。
    1王伯敏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绘画史》一书中提到:“梅、竹在宋代成为一种独立画科,标志着此时的绘画,不仅内容愈加丰富,题材也愈加专门化。”(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页463)
    1由于“梅”字最早并不专指今天的果树之梅,在《说文》中“梅”与“枏”(即樟科楠木)二字可互为解释,这里所载的“梅”当为与梓同类的樟科乔木。详见程杰著《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巴蜀书社,2007年版,页9。
    2江苏省文物工作队《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3年第6期。
    3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上集。
    4纪南城凤凰山一六八好汉墓发掘整理组《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好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5年第5期。
    5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河南一队《1979年裴李岗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4年第1期。
    6参见程杰所著《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页3-5,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版。
    1现代·程杰:《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之“先秦梅实应用的考古发掘”,页15,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版。
    
    
    1宋·吴潜《暗香》词序。
    2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卷下。
    3明·袁宏道《光福》。
    4现代·张道一:《画像石鉴赏》,页362,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清·顾嗣立编《元诗选》三集卷五。
    1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三。
    2《宣和画谱》卷十七。
    3宋·苏轼《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东坡全集》卷十六。
    
    1美·毕嘉珍著,孙红译:《文人墨梅》,页21-22,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
    2明·朱谋堙《画史会要》卷二“华光长老”。
    1元·吴太素《松斋梅谱》共十五卷。
    1现代·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页339,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版。
    1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三。
    2宋·释觉范《石门文字禅》卷二十六“又称上人所作”。
    3同上
    4《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六十九“鲍照中兴歌十首”。
    5元·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梅花类,早梅,朱庆馀作”。
    
    1现代·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页213,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年版。
    2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页16,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1现代·陈俊愉:《中国梅花品种图志》,页7,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版。
    2宋·范成大《梅谱》,明弘治间无锡华氏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博古斋,民国10年(1921)版。
    3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五载张镃《玉照堂梅品》。
    1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五载张镃《玉照堂梅品》。
    2同上。
    3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谱》,南宋景定年间刻(1260),上海市图书馆藏。
    4现代·潘天寿:《中国绘画史》,页157,北京:团结出版社,2009年版。
    5宋·董嗣杲《庐山集》卷四“李勉之摄广济尉”。
    6宋·徐鹿卿《清正存稿》卷六“月夜赴郡会归辗转不成寐触事感懐”疲骸扳咨襟{入云,章水清见骨。山髙晩宜梅,水清寒浸月。美人天一方,云烟妙空阔。带月簪梅花,独起舞残雪。”
    2宋·李纲《梁溪集》卷二十八。
    3元·陶宗仪《说郛》卷七十四上“梅花纸帐”。
    4宋·朱松《韦斋集》卷六。
    1现代·胡俊:《由“美人”到“君子”——中国花鸟画意象“文人化”考释》,载于《新美术》2007年第2期,页88。
    2宋·罗大经(1196—1242),字景纶,号儒林,又号鹤林,南宋吉水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
    3全诗见《苏轼诗集》卷二一“红梅三首”。
    4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四。
    
    1宋·朱松《韦斋集》卷三“饮梅花下赠客”。
    2宋·陆游《放翁逸稿》卷下“客舍对梅”。
    3宋·苏轼《东坡全集》卷十八“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1《宣和画谱》卷十七。
    2宋·赵希鹄《洞天清录》。
    3现代·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上册,页463,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4元·吴太素《松斋梅谱》卷一“述梅妙理”。
    1《宣和画谱》载曰:“集中秘所藏晋魏以来名画,凡二百三十一人,六千三百九十六轴,析为十门,随其世次而品第之。”
    2现代·于希宁著《论画梅》,页55,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现代·施奠东主编,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新编:《西湖志》,页78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4宋·范成大《梅谱·序》
    1宋·卢炳《汉宫春》词。
    
    1宋·朱子《二程集遗书》卷十一。
    2宋·朱子《二程遗书》卷二上。
    3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谱·跋文》。
    1元·吴太素《松斋梅谱》卷十四《画梅人谱》将画梅艺术家分为四类,第一类“前代帝王”即为宋徽宗赵佶。
    1元·吴太素《松斋梅谱》卷十四《画梅人谱》。
    1现代·邓白:《赵佶》,《中国历代画家大观——宋元》,页233,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2现代·薄松年:《宋徽宗墨笔花鸟画初探》,《故宫博物院院刊》,页22,2004年第3期。
    1宋·邓椿《画继》卷三。
    
    1《宣和画谱》卷十八。
    2《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
    3宋·苏轼《东坡全集》卷十五“王伯敡所藏赵昌画四首之梅花”。
    
    1南唐·冯延巳《谒金门》词。
    2清·厉鹗《南宋院画录》卷六。
    1《元诗选》三集卷十一。
    
    1宋·杨万里《诚斋集》卷四十一“山茶”。
    2宋·曾巩《元丰类稿》卷二“山茶花”。
    1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
    1现代·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页130,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
    2《清泉县志》“寺观”。
    3元·吴太素《松斋梅谱》卷一。
    4宋·释觉范《石门文字禅》卷二十六《题墨梅》。
    
    1元·吴太素《松斋梅谱》卷一《原始》。
    2宋·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河南洛阳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南渡后,曾官至参知政事。著有《简斋集》、《无住词》。
    1清·恽格《瓯香馆集》卷十二。
    2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
    3宋·邓椿《画继》卷五。
    1明代《永乐大典》卷二八一二,中华书局1960年版。王冕《梅谱》是后人套用吴太素的《松斋梅谱》而成的。
    2现代·程杰:《“潇湘平远,烟雨孤芳”——论花光仲仁的绘画成就》,《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页15-17。
    3宋·汪藻《浮溪集》卷三十二。
    4明·程敏政《篁墩文集》卷八十六。
    1现代·程杰:《“潇湘平远,烟雨孤芳”——论花光仲仁的绘画成就》,《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页15-17。
    4宋·米芾《画史》。
    
    1宋·释觉范《石门文字禅》卷八《书花光墨梅》。
    2宋·黄庭坚《山谷集》卷九《题惠崇画扇》。
    1宋·黄庭坚《山谷集》别集卷十一《书赠花光仁老》。
    2宋·邹浩《道乡集》卷五《观华光长老仲仁墨梅》。
    3宋·黄庭坚《山谷集》卷八《游韵记卷末》。
    
    1明代《永乐大典》卷二八一二,王冕《梅谱》,中华书局,1960年版。
    2宋·黄庭坚《山谷集》卷八《仲仁为写梅数枝及烟外远山图》。
    3宋·释觉范《石门文字禅》卷二十。
    1宋·邓椿《画继》卷五。
    2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三《题剡溪莹上人梅花小轴》。
    3宋·孙觌《鸿庆居士集》卷五。
    4参见程杰:《“潇湘平远,烟雨孤芳”——论花光仲仁的绘画成就》,《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现代·任道斌:《思嘉室集》(上册),页76,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1现代·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上册,页463,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2宋·范成大《范村梅谱》。
    3宋·王质《雪山集·和沈述之与俞舜俞题墨梅》曰:“杨无咎,透梅肝胆入梅心,俞舜俞,刳梅皮骨到梅髓。大江之西出二士,长淮以北屈两指。”
    
    1清·张照、梁诗正等编《石渠宝笈》卷四四。
    2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
    3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
    4宋·邓椿《画继》卷四。
    5明·解缙《文毅集》卷十六《跋杨补之墨梅》。
    
    1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一。
    2宋·赵希鹄《洞天清录》“扬补之”条。
    
    1宋·扬无咎《逃禅词》之《蓦山溪·端午有怀新淦》。
    2宋·扬无咎《逃禅词》之《水调歌头》。
    1宋·朱熹《晦庵集》卷八十四《汤叔雅墨梅》。
    
    1元·袁桷《清容居士集》卷四十七“题汤叔雅梅”。
    2明代《永乐大典》卷二八一二,中华书局,1960年版。
    3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
    4清·王毓贤《绘事备考》卷六。
    1明·朱存理《珊瑚木难》卷四《宋赵子固梅竹诗》。
    1现代·朱铸禹:《唐宋画家人名辞典》,页71,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年版。
    2现代·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北京:团结出版社,2009年版。
    3明·林俊(1452—1527),字待用,号见素,莆田人,明刑部尚书。
    4元·陶宗仪《说郛》卷九一有记载曰:“元华光道人撰《画梅谱》”。
    1现代·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页131-132,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
    1现代·程杰:《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页485-486,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版。
    2同上。
    3现代·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页202,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
    1宋·陈起《江湖小集》卷七十二“宋伯仁雪岩吟草西塍集”。
     1明·朱谋堙《画史会要》卷四。
    1《论语·微子》。
    2现代·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页407—408,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3元·赵汸《赠钱选宾叙》,《东山存稿》卷二。
    4同上。
    1现代·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页339,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版。
    1明·赵琦美《铁网珊瑚》卷十二。
    1明·王思任著,李鸣选注:《王季重小品》,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版。
    2元·赵孟頫著,任道斌校点:《赵孟頫集》,页114,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3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卷十下“管夫人《渔父图》”。
    4明·孙作《沧螺集》卷三“元吴镇墨竹”。
    5同上。
    6清·《石渠宝笈》卷四十三《元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一卷》。
    7元·吴镇撰,清·葛元煦校订:《梅道人遗墨》,清光绪9年(1883)刻本,浙江图书馆藏。
    1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十三。
    2现代·朱省斋:《艺苑谈往》,香港:上海书局,1964年版。
    3美·毕嘉珍著,孙红译:《文人墨梅》,页158,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
    4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五。
    1《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四“陈立善”。
    2俞山,1399—1467,初名墓,字积之,号梅庄,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永乐癸卯(1423年)举人。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傅。诗歌清丽典则,善大篆,工墨梅。
    1元·王冕《竹斋集》卷上。
    2伊吕指伊尹、吕尚,古代著名贤相。伊尹辅佐商汤,吕尚辅佐周武王,二者皆为开国元勋,功业卓著,后世把他们并称“伊吕”。
    3明·张辰《王冕传》
    4元·王逢《梧溪集》卷五《题王冕墨梅》。
    5王冕北游南归为六月,见到友人张辰称其决意隐居。到九里山隐居约为当年底。他《乙丑二月三日大风雨雪》一诗,写于至正九年(1349) ,从内容判断应为隐居后所作。参见王冕同乡张辰撰《王冕传》。
    6明·宋濂《文宪集》卷十《王冕传》。
    7元·王冕《竹斋集》卷下《结交行送武之文》。
    
    1元·王冕《竹斋集·续集》,《素梅·四八》。
    2元·王冕《竹斋集·续集》,《红梅·一九》。
    3元·王冕《竹斋集·续集》,《素梅·其九》。
    4元·王冕《竹斋集》卷下《题墨梅送宋太守之山东运使》。
    1清·朱方霭《画梅题记》,知不足斋丛书,第三十集,长塘鲍氏知不足斋,清乾隆至道光间刻本,浙江图书馆藏。
    2明代《永乐大典》卷二八一二,中华书局1960年版。
    1台北·稽若昕:《王冕与墨梅艺术的发展》,《故宫学术季刊》第二卷。
    1美·毕嘉珍著,孙红译:《文人墨梅》,页166,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
    1参见程杰著《元代画家吴太素应是浙江余姚人》一文,转载自《梅文化论丛》,页158,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2清·《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四。
    1元·王冕《竹斋集》卷下《寄太素高士》。
    
    1此刊本亦称明初刊本,书存日本东京江户静嘉堂文库。
    2参见日本学者岛田修二郎著《解题校定〈松斋梅谱〉》,日本广岛市立中央图书馆,1988年版。
    1美·毕嘉珍著,孙红译:《文人墨梅》,页148-149,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
    1梁·刘勰《文心雕龙》卷八《比兴》。
    2现代·程杰:《中国梅花审梅文化研究》,页3,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版。
    1参见程杰著《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上编《梅花审美文化的历史发展》,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版。
    2南齐·谢脁《谢宣城集》卷五。
    1现代·程杰:《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页40,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版。
    2关于“岁寒三友”的起源,可参见三篇文论:张仲谋《“松竹梅”何时成“三友”》载于《文学遗产》,1988年第1期;谢先模《也谈“松竹梅三友”》载于《文学遗产》,1989年第3期;程杰《“岁寒三友”缘起考》载于《中国古典与文化》,2000年第3期。
    3宋·楼钥《攻媿集》卷一一。
    1现代·田自秉等著:《中国纹样史》,页305,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宋·孙绍远《声画集》卷五《墨梅》。
    3元·郭宗仪《说郛》卷九十一《画梅谱序》。
    4宋·王栢《鲁斋集》卷一《效蟁暮统卤毕稀肥唬骸氨毕嬗械溃鲇锖枷省>醣巳好跃洌嬗朊?争妍。一花一太极,独立形气先。逋仙名浪得,未必知其然。”
    5元·黄镇成《秋声集》卷四中载有为其同乡友人、画家李中明作《题梅花太极图》(共十首)诗前序曰:“太极在物物中,不独梅也。而梅开冬熟夏得,六阳之纯气,花得受采之全色,实得曲直之正味,是梅为植物之尤异者。中明绘为十图,以见太极之初终。盖表而出之也,故各赋其事云。”
    1现代·程杰:《中国梅花审梅文化研究》,页3,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版。
    1《论语·子罕》有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东晋·王徽之(?—386年)字子猷,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官至黄门侍郎。王羲之第五子,性爱竹,曾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3东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曾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名句。
    1现代·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页240,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宋·曾丰(1142—1224),字幼度,号樽斋,著有《樽斋集》四十卷。
    1英·汤因比:《历史研究》上册,索迈维尔节本,页275,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2美·方闻著,李维琨译:《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页6,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归庄(1613—1673)清初文学家,一名祚明,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恒轩。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散文家归有光曾孙。
    2清·归庄:《归庄集》卷三,页17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3清·金农撰,阎安校注《冬心画梅题记》,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版。
    4“三昧”为佛家用语,意译为“定”、“正受”或“等待”,即止息心中杂虑,用心专注于一境,使心神平静。
    1现代·任道斌:《元代美术家赵孟頫传论》,《思嘉室集》(上册),页249,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1现代·任道斌:《清初海禁时期的浙江渡日画家活动》,《思嘉室集》(中册),页250,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1现代·徐丽莎:《异地开花——清初来舶画家及其对日本画坛的影响》,载于黄君实、郑培凯合编《东渡奇葩——日本江户时代中国旅日书画家》,页36,香港: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2008年版。
    1现代·陈俊愉:《中国梅花品种图志》,页17-20,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版。
    
    
    1据《中国梅花品种图志》记载,单瓣为一层,5-7瓣;复瓣两层,8-14瓣;重瓣三层至多层,15瓣以上。
    2同上,页16,页129。
    3现代·陈俊愉:《中国梅花品种图志》,页12-13,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版。
    
    1宋·苏轼《东坡全集》卷二十二《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其二》。
    2宋·方夔《富山遗稿》卷十“梅花五绝”。
    3陈俊愉:《中国梅花品种图志》,页18,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版。
    
    1元·汤垕《画鉴》。
    2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3元·王冕《竹斋集·续集》,《素梅五十八首·三九》。
    1宋·苏轼《东坡全集》卷三十六。
    1清·王概等编绘《芥子园画传》之《青在堂画梅浅说·画法源流》,石印本,上海:天宝书局,清光绪间,浙江图书馆藏。
    
    1南北朝·庾信《庾子山集》卷四《咏画屏风诗二十四首》。
    2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二“梅行思”。
    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三十八载南朝诗人阴铿《新城安乐宫》诗曰:“砌石披新锦,花梁画早梅,欲知安乐盛,歌管杂尘埃”。
    2清·沈自南《艺林汇考·栋宇篇》卷一载曰:“晋孝武太元三年,仆射谢安作新宫太极殿,欠一梁,有梅木流至石头城下,取用之,画梅花于梁上,表瑞。因名:梅梁殿。”
    3现代·沈泓:《众生吉祥》,页126,北京:工人出版社,2008年版。
    4宋·罗愿:《尔雅翼》卷十三“鸡”。
    5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八十一“诸鸟”。
    6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有曰:“江南徐熙辈,有于双缣幅素上画丛艳叠石,傍出药苗,杂以禽鸟,蜂蝉之妙。乃是供李主宫中挂设之具,谓之‘铺殿花’,次曰‘装堂花’,意在位置端庄,骈罗整肃,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态,故观者往往不甚采鉴。”
    1郑州市文物工作队《登封王上壁画墓发掘简报》载于《文物》,1994年10期。
    1宋·《宣和画谱》卷十九。
    2现代·薛永年:《花鸟画札记》,载于《中国花鸟画》,2007年第2期。
    3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
    4宋·苏轼《栾城后集》卷二十一《汝州龙兴寺修吴画记》。
    5现代·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页242,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元·王冕《竹斋集》卷中。
    1清·王概等编绘《芥子园画传》之《青在堂画梅浅说·画法源流》,石印本,上海:天宝书局,清光绪间,浙江图书馆藏。
    2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黄徐异体》。
    
    1宋·华镇《云溪居士集》卷六《南岳僧仲仁墨画梅花》。
    2现代·潘天寿:《中国绘画史》,页149-150,北京:团结出版社,2009年版。
    1现代·徐建融:《宋代名画藻鉴》,页53,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2宋·赵昇《朝野类要》卷二“院体”条目。
    3明·唐志契《绘事微言》卷上。
    1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卷四之《方子通红梅诗》,方子通即方惟深(1040—1122),字子通,号玉川翁,福建莆田人,系宋代学者方龟年之子。
    1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四。
    2宋·黄庭坚《山谷集》卷二十七《题李汉举墨竹》。
    3宋代《宣和画谱》卷十九。
    4参见孔六庆著《中国艺术专史·花鸟卷》,第157页,载曰:“所谓‘宣和体’,是指徽宗统治的宣和年间成熟的一种院体花鸟画风格,包含了四个特点:1.重视传统;2.精审物理物形;3.画法‘色色毕具’;4.题材祥瑞。”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1元·王恽《秋涧集》卷七十二《跋杨补之墨梅后》。
    1美·毕嘉珍著,孙红译:《文人墨梅》,页85,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
    1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页40,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二十。
    1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
    1元·吴太素《松斋梅谱》卷二《心存想象》。
    1美·方闻:《宋元绘画典范的解构:“形似再现”终结后中国绘画的再生》
    1宋·舒岳祥《阆风集》卷十二。
    1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谱》题跋。
    1美·毕嘉珍著,孙红译:《文人墨梅》,页77-78,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
    1明·程敏政《篁墩文集》卷八十二《题陆亷伯庶子所藏墨梅》。程敏政,字克勤,安徽休宁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弘治中官至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
    2清·邵梅臣《画耕偶录·山水论》载于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页500,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1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
    
    1清·顾嗣立《元史选》三集卷五。
    2元·王冕《竹斋集·续集》。
    3《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四“陈立善”。
    1清·《石渠宝笈》卷四十三《元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一卷》。
    1美·毕嘉珍著,孙红译:《文人墨梅》,页128,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
    1元·王冕《竹斋集》卷下《赠写照陈省堂》。
    宋·释仲仁撰《华光梅谱》,泰东图书局民国十一年(1922)版,王世贞《王氏书画苑》本。
    宋·扬无咎《逃禅论》(收录于《松斋梅谱》)。
    宋·汤正仲《汤叔雅画梅法》(收录于《芥子园画传·梅谱》)。
    宋·范成大撰《梅谱》,明无锡华氏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博古斋,民国10年(1921)版。
    宋·宋伯仁编《梅花喜神谱》,宋景定年间刻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宋·赵孟坚撰《梅谱》(画题诗,为辽宁省博物馆藏南宋徐禹功《雪中梅竹图》卷后赵孟坚跋文)。
    元·吴太素编《松斋梅谱》十五卷,(日)岛田修二郎校订,日本广岛市中央图书馆,1988年刊。
    元·王冕撰《梅谱》,《永乐大典》(卷二八一二)。
    明·刘世儒《雪湖梅谱》,墨妙房山藏本康熙重印本,上海市图书馆藏。
    明·沈襄撰《小霞梅谱》二卷,载于清人徐荣撰《怀古田舍梅统》卷十。
    明·汪懋孝编绘,汪躍龙、汪栋刻本《梅史》一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明·胡正言编《十竹斋书画谱》,北京:中国书店,1982年影印光绪本。
    明·黄凤池编《新镌梅竹兰菊四谱》一卷,石印本,文海书局,清光绪19年(1893),浙江省图书馆藏。
    清·王寅编《冶梅梅谱》一卷,石印本,上海五彩公司光绪十八年(1892)版。
    清·金农撰,阎安校注《冬心画梅题记》,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版。
    清·查礼撰《画梅题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美术丛书》本。
    清·朱方霭撰《画梅题记》,《丛书集成初编》本。
    清·郑淳撰《后梅花喜神谱》(一作《竹波轩梅册》),清道光年间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姚燮撰《画梅心得》(载于清人朱熊撰《味梅室题画随录》第六册),浙江图书馆藏。
    清·王景吾编绘《梅花图谱古贤题咏》一卷,彩印木刻本,浙江省图书馆藏。
    清·王概等编绘《芥子园画传·青在堂梅谱》一卷,石印本,上海:天宝书局,清光绪间,浙江图书馆藏。
    清·童翼驹编《墨梅人名录》一卷,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5年(1936)。
    
    
    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
    三国·吴陆玑撰、(清)丁晏校正《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丛书集成初编》本。
    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四库全书》本。
    唐·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俞剑华注释,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四库全书》本。
    宋·李昉等编《太平御览》,《四库全书》本。
    宋·脱脱等撰《宋史》,《四库全书》本。
    宋·苏轼撰《苏东坡全集》,中国书店,1986年版。
    宋·黄庭坚撰《黄庭坚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版。
    宋·邓椿著、黄苗子点校,《画继》,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宋·董逌撰《广川画跋》,《文渊阁四库全书》卷八百一十三,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宋·郭若虚撰《图画见闻志》,俞剑华注释,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宋·黄休复撰《益州名画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宋·李廌《德隅斋画品》,《文渊阁四库全书》,卷八百一十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宋·米芾撰《宝章待访录》,《文渊阁四库全书》,卷八百一十三,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宋·米芾撰《画史》,《文渊阁四库全书》,卷八百一十三,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宋·欧阳修撰《归田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宋·黄庭坚撰《山谷集》,《四库全书》本。
    宋·黄庭坚撰《豫章黄先生文集》,《四库全书》本。
    宋·王明清撰《挥尘录》,《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宋·释惠洪撰《石门文字禅》,《四库全书》本。
    宋·张徵撰《画录广遗》,《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
    
    宋·周密撰《齐东野语》,《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宋·杨万里撰《诚斋集》卷七九,《四部丛刊初编》本。
    宋·黄大舆编《梅苑》,《四库全书》本。
    宋·罗大经撰《鹤林玉露》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宋·刘克庄撰《后村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初编》本。
    宋·陈与义撰《简斋集》,《四库全书》本。
    宋·陈思、(元)陈世隆编《两宋明贤小集》,《四库全书》本。
    宋·周密撰《武林旧事》,《四库全书》本。
    宋·范成大撰《吴郡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四库全书》本。
    宋·陈景沂编《全芳备祖》,《四库全书》本。
    宋·吴自牧撰《梦粱录》,《四库全书》本。
    宋·沈括撰《梦溪笔谈》,《四库全书》本。
    宋·施宿撰《会稽志》,《四库全书》本。
    宋·张淏撰《会稽续志》,《四库全书》本。
    宋·张镃撰《南湖集》,《四库全书》本。
    宋·刘道醇撰《圣朝名画评》,《四库全书》本。
    元·冯子振、释明本撰《梅花百咏》,《四库全书》本。
    元·吴镇撰《梅花道人遗墨》,《四库全书》本。
    元·汤垕撰《画鉴》,《文渊阁四库全书》卷八百一十四,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元·脱脱等撰《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元·夏文彦撰《图绘宝鉴》,《文渊阁四库全书》卷八百一十四,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元·壮肃撰、黄苗子点校,《画继补遗》,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元·方回编《瀛奎律髓》,《四库全书》本。
    元·王恽撰《秋涧集》,《四库全书》本。
    明·毛晋撰《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丛书集成初编》本。
    明·董其昌撰《画禅室随笔》,北京:中国书店:1983年版。
    明·王象晋原编,清代汪灏等重编《佩文斋广群芳谱》,姑苏亦西斋藏版,清同治7年(1868)版。
    明·唐志契撰、王伯敏点校《绘事微言》,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
    明·陶宗仪编《说郛》,《四库全书》本。
    明·田汝成撰《西湖游览志》,《四库全书》本。
    明·王思义编《香雪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明·朱理存编《珊瑚木难》,《四库全书》本。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四库全书》本。
    清·汴永誉撰《式古堂书画汇考》,《四库全书》本。
    清·黄琼编《梅史》,清康熙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
    清·陈淏子辑《秘传花镜》,上海:鹤记书局,民国3年(1914)版。
    清·王毓贤撰《绘事备考》,《四库全书》本。
    清·厉鹗编《南宋院画录》,《四库全书》本。
    清·张照、梁诗正等编《石渠宝笈》,《四库全书》本。
    清·李斗撰《扬州画舫录》,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清·陈梦雷等编《古今图书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清·王原祁等篡辑《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版。
    
    
    
    郑午昌著《中国画学全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版。
    王伯敏著《中国绘画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王伯敏、任道斌著《画学集成》,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徐书城著《宋代绘画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邓乔彬著《宋代绘画研究》,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邓乔彬著《中国绘画思想史》,贵阳:贵州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陈野著《南宋绘画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卢辅圣著《中国文人画通鉴》,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姜今著《中国花鸟画发展史》,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蒋玄佁著《中国绘画材料史》,上?荷虾J榛霭嫔纾?987年版。
    陈传席著《中国山水画史》,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戚印著《日本绘画史》,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陈高华编《宋辽金画家史料》,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陈高华编《元代画家史料汇编》,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年版。
    周积寅编著《中国画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俞剑华编著《中国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版。
    潘运告主编《宋人画评》,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潘运告主编《元代书画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潘运告主编《明代画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潘运告主编《清代画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潘运告主编《清人论画》,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朱意安、傅璇琮等主编《全宋笔记》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
    社编《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张维青、高毅清著《中国文化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田自炳编著《中国纹样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刘九庵编著《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版。
    谢巍编著《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7月版。
    谢稚柳著《鉴余杂稿》,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邓白著《中国历代画家大观——宋元》,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四川大学唐宋文学研究室编《苏轼研究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版。
    张其风著《宋徽宗与文人画》,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8年版。
    黄专、严善錞著《文人画的趣味、图式与价值》,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
    邓乔彬著《有声画与无声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洪瑞著《王冕》,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1962版。
    骆焉名著《王冕》,福州:海风出版社,2003年版。
    何涤非主编《诸暨三贤-陈洪绶、王冕、杨维桢》,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版。
    政协杭州市西湖区委员会编《西湖寻梅》,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程杰著《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版。
    程杰著《梅文化论丛》,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年版。
    魏明果著《梅文化与梅花艺术欣赏》,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陈俊愉主编《中国梅花品种图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版。
    金鉴才著《画梅法图谱》,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于希宁著《论画梅》,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曾丽等编《中国古代梅花写意画风》,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年版。
    林木著《笔墨论》,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
    彭镇华主编《中国竹文化——绿竹神气》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版。
    冯超著《湖州竹派》,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徐健融编著《画派——宋元水墨花鸟》,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周积寅著《吴门画派研究》,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范达明著《中国画浙派传统与创新》,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汪涤著《明中叶苏州诗画关系研究》,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戴云亮、李涵著《吴地绘画》,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8年版。
    牛克诚著《色彩的中国绘画》,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王文娟著《墨韵色章——
    中国古代绘画色彩的美学探渊》,北京:中央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张道一著《画像石鉴赏》,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尹笑非著《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像的理论阐释》,上海:上海实际出版集团,2009年版。
    唐圭璋编《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
    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朱良志著《扁舟一叶——理学与中国画学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朱良志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姜耕玉著《艺术辩证法——中国艺术智慧形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张乾元著《象外之意——周易意象学与中国书画美学》,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2006年版。
    周冠生编著《东方心理学》,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吴风著《艺术符号美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1-23),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2000年版。
    日·铃木敬主编《中国绘画总合目录》(1-5),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2-1983年版。
    日·铃木敬主编《中国绘画总合目录·续编》(1-3),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
    
    《中国历代绘画·故宫博物院藏画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
    《故宫藏画精选》,台北故宫博物院编著,读者文摘亚洲有限公司1981年版。
    戸田祯佑、小川??主编《花鸟画の世界10:中国の花鸟画と日本》,东京:学习研究社,1983年版。
    徐邦达编著《中国绘画史图录》(上下册),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
    《海外遗珍·绘画》,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1985年版。
    台北故宫博物院编委会《故宫书画图录》(1-8),1989年版。
    郑振铎、张珩、徐邦达编《宋人画册》,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刘育文、洪文庆主编《海外中国名画精选》(1-5),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周积寅、王凤珠编《中国历代画目大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编《宋画全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中国历代梅兰竹菊精品集》,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徐邦达:《从〈百花图〉卷再论宋元以来的水墨花卉画》,《文物》1959年02期。
    徐书城:《扬补之和〈四梅花图〉卷》,《文物》,1973年1期。
    谢稚柳:《从扬补之〈四梅花图〉、宋人〈百花图〉论宋元之间水墨花卉画的传统关系》,《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4期。
    黄颐寿:《墨梅画师扬无咎》,《南方文物》, 1981年第1期。
    仁华:《〈四梅花图〉卷及其作者》,《中国青年报》1982年1月28日。
    丁羲元:《梅花忆我我忆梅——中国绘画中的梅花》,《名家翰墨·画梅专号》,香港:翰墨轩,1990年第2期。
    谭应林:《宋雪岩〈梅花喜神谱〉的研究》,《齐鲁艺苑》,1992年第2期。
    李霖灿:《中国墨竹画法的断代研究》,《中国画史研究论集》,台北: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朱仲岳:《宋刊孤本〈梅花喜神谱〉》,《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5期。
    孙机:《中国墨竹》,《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5月。
    薄松年:《宋徽宗墨笔花鸟画初探》〉,《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3期。
    程杰:《论花光仲仁的绘画成就》,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程杰:《墨梅始祖花光仲仁生平事迹考》,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月。
    钱志扬:《李方膺的画梅艺术研究》,《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孙世昌:《从徐禹功〈雪中梅竹图〉谈起——简论墨梅绘画的宋元变格》,《美苑》,2005第3期。
    高莹,张子健:《扬无咎与〈逃禅词〉考辨》,《石家庄学院报》,2006年第1期。
    薛永年:《花鸟画札记》,《中国花鸟画》,2007年第2期。
    胡俊:《由“美人”到“君子”——中国花鸟画意象“文人化”释考》,《新美术》,2007年第2期。
    郎绍君:《中国绘画中的“四君子”》,《中国历代梅兰竹菊精品集》,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陈伟虹:《中国画梅艺术的时代风格及审美特征》,《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2007年第8期。
    王霖:《款识题跋与宋元绘画的图式变革》,《新美术》,2008年第2期。
    陶金鸿:《梅的象征与写梅的历史》,《新美术》,2009年第2期。
    任道斌:《论五代宋元的画僧及其对绘画史之贡献》,《思嘉室集》上册,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台北·稽若昕:《王冕与墨梅画的发展》,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美·毕嘉珍:(Maggie Bickford):《玉骨冰魂——中国艺术中的梅花》(Bone of Jade,Soul of Ice The Flowering Plum In Chinese Art)。
    美·阿恩海姆,周宪译,《艺术的心理世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宋后楣著,王木南译:《明初的墨梅画家徐敬》,《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2期。
    美·毕嘉珍著,孙红译:《文人墨梅》,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
    法·程抱一著,涂卫群译《中国诗画语言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美·田浩编,杨立华、吴艳红等译《宋代思想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