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政策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私有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私有制理论中国化在改革开放后所结出的丰硕成果。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政策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支持下孕育产生,并伴随其突破和创新不断向前发展。在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私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政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政策演进为主线,以深入分析政策演进的时代背景为着力点,坚持史论结合,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多学科的视角来研究这一问题。
     本文共分为4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包括选题意义、私营经济概念的界定、学术史回顾、写作思路、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即第一章,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政策的历史考察。这一部分,对马克思主义私有制理论的形成、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化的过程进行了回顾和考察。
     第三部分,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政策的演进历程。这一部分包括了第二章到第五章的内容,是本论文分析阐述的重点。在这一部分罩,本文将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政策划分为4个阶段:“默许”阶段(1978—1986)、“补充论”阶段(1987—1991)、“组成部分论”阶段(1992—2002)、“平等论”阶段(2003年至今)。然后分别对每一阶段党的私营经济政策的时代背景、演进历程进行论述并加以评析。
     第四部分,即第六章,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政策的思考。在上一部分对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政策论述的基础上,这一部分将从动因和启示两方面对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政策进行深层思考,力图总结出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政策演进的内在规律。
The Party's policy to the private economy in the new period inherits and develops the Marxist theory of private property, and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in the new period, and is a brilliant achievement of the sinicization of the Marxist theory of private property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Party's policy to the private economy in the new period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system, and comes into being with the support of it, and unceasingly develops forward accompanied by its breakthrough and innov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arty's policy to the private economy in the new period, the private economy unceasingly grows stronger and becomes th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plays th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herefore,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Party's policy to the private economy in the new period.
     Directed by Marxism-Leninism, Mao Zedong Thought,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e thesis centers around the evolution of the Party's policy to the private economy in the new period and deeply studi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Party's policy to the private economy in the new period. The thesis combines history with discussion, and uses the methods of systems analysis, and studies this iss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y disciplines.
     The thesis concludes four parts.
     First, preamble. It concludes the significance of topic, the concept of the private economy, retrospect of academic history, writing ideas, research methods, innovation and deficiency.
     Second, namely, the first chapter, the study to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s policy to the private economy in the new period. It conclude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rxist theory of private property, the sinicization of the Marxist theory of private property before reform and opening-up.
     Third, the evolution of the Party's policy to the private economy in the new period. This part is a focal point of the thesis, including the second chapter to the fifth chapter. In this part, the Party's policy to the private economy in the new period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acquiescence" stage (1978-1986), "supplement theory" stage (1987-1991), "component theory" stage (1992-2002), "equality theory" stage (from 2003 till now). Then, the background and the evolution of each stage are deeply studied.
     Fourth, namely, the sixth chapter, the deep analysis of the Party's policy to the private economy in the new period. On the basis of foregoing study, this part deeply analyses the reason and revelation of the Party's policy to the private economy in the new period, trying to sum up the inherent law.
引文
1 郑惠.胡绳访谈录.百年潮,1997(1):11
    2 国家工商总局办公厅统计处.2007年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和监管基本情况.工商行政管理,2008(6):75-77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民日报,2009-02-27(7)
    2 私营企业税收总额3495.2亿元.大众日报,2007-02-01(5)
    1 教育部社科司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0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
    1 单东.民营经济论.浙江社会科学,1998(2):49
    2 阳小华,曾健民.民营经济发展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2
    3 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编.中国民营经济的探索之路.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2
    4 黄文夫.走向21世纪的中国民营经济.管理世界,1999(6):136
    5 王珏.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5):36
    6 邓波.民营经济前沿问题的研究.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2
    1 剧锦文.民营经济的经济学解释.金融信息参考,2002(12):13
    2 晓亮.正确界定民营经济.经贸导刊,2003(3):7
    1 王芳.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私营经济理论的五次突破.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1):62
    2 解红玲.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私营经济政策的演变.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2):24
    3 邵伟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私营经济政策的发展历程.金融信息参考,2002(12):5
    4 盛小伟.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理论创新的回顾与思考.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3(5):79
    5 淳悦峻.浅论新时期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35
    6 劳潮惠.试论我国私营经济发展中的四次理论飞跃与政策选择.广东经济,2001(5):32
    7 毛三元.私营经济政策的新发展.湖北社会科学,1998(1):13
    8 毛三元.私营经济政策透视.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4(4):74
    9 胡小蓉,刘宁.新时期党的个体、私营经济政策回顾.经济论坛,2002(12):68
    10 黄世明.新时期党的个体私营经济政策演变探析.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4):88
    11 张旭东.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理论的演进.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4):103
    12 吴二华.新时期党对私营经济的认识轨迹.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6(3):30
    13 张白茹.新时期党对私营经济政策的演变.宁夏大学学报,2001(3):57
    14 毛传清.新时期党对私营经济的认识变化及其经验.湖北社会科学,2004(4):24
    15 沈国弟.我国二十年私营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财经论丛,1999(6):18
    16 郑立春.中国共产党对新时期私营经济政策的演变与私营经济的发展.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7(1):51
    17 齐芳.中国共产党与新时期私营经济的发展.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56
    18 陆学艺.中国私营经济、私营企业主阶层产生、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演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1):8
    19 马立诚.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
    20 吴序光.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认识与处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问题的历史经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1 李青主编.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与政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1 王炳林.中国共产党与私人资本主义.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 邹铁力.中国共产党与私营经济.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
    3 宋紫.中国共产党与私营经济.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4 潘石主编.当代中国私营经济研究.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1
    5 王长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私营经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6 厉以宁.厉以宁论民营经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 过文俊.民间资本富中国:制度变迁中的财富创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8 阳小华,曾健民.民营经济发展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9 单东.民营经济论.太原:山西缁济出版社,2005
    10 邓波.民营经济前沿问题的研究.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11 韩明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经济的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2 龚晓菊.制度变迁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13 “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专家组.制度的障碍与供给: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问题研究.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14 毛三元.中国当代私营经济.武汉:武汉出版社,1998
    15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组编.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4--2005.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6 刘迎秋主编.中国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30年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17 戴园晨主编.中国经济的奇迹:民营经济的崛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8 周立群,谢思全主编.中国经济改革30年(民营经济卷).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19 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编.中国民营经济的探索之路.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0 黄孟复主编.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5-200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1 何金泉.中国民营经济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 木志荣.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2 任杰,梁凌.中国政府与私人经济.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3 李定,保育均主编.中国私营经济年鉴(1997-1999).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
    4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编.中国私营企业大型调查.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
    5 张厚义等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1978-1998,1999,2001,2002,2003,2005.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1999,2000,2002,2003,2004,2006
    6 宋紫.中国共产党与私营经济.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250
    7 马立诚,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255
    8 尹保云.走出困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195
    1 赵美玲.建国以来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及政策变化.历史教学,1998(11):18-19
    2 黄世明.新时期党的个体私营经济政策演变探析.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4):88
    3 贾凤岐,王勇红.我国私营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创新建议.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44
    4 王芳.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私营经济理论的五次突破.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1):62
    5 张旭东.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理论的演进.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4):103
    6 张远新.建国后我党对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研究,2003(3):85
    1 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编.中国民营经济的探索之路.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3-24
    2 马立诚.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
    3 毛三元.私营经济政策的新发展.湖北社会科学,1998(1):13
    4 沈国弟.我国二十年私营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财经论丛,1999(6):18
    5 贾凤岐,王勇红.我国私营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创新建议.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44
    6 黄世明.新时期党的个体私营经济政策演变探析.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4):90
    7 胡小蓉,刘宁.新时期党的个体、私营经济政策回顾.经济论坛,2002(12):68
    8 木志荣.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108
    9 张白茹.新时期党对私营经济政策的演变.宁夏大学学报,2001(3):57-59
    10 吴二华.新时期党对私营经济的认识轨迹.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6(3):30-32
    11 解红玲.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私营经济政策的演变.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2):24
    12 郑立春.中国共产党对新时期私营经济政策的演变与私营经济的发展.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7(1):51-55
    13 王芳.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私营经济理论的五次突破.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1):62
    14 张旭东.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理论的演进.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4):103
    1 吴序光.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认识与处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问题的历史经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93
    2 潘石.邓小平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思想刍论.社会科学阵线,1998(4):48-50
    3 刘雪斌,黄新建.论发展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理论基础.江西社会科学,2001(9):44
    4 张旭东.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理论的演进.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4):103
    5 黄世明.新时期党的个体私营经济政策演变探析.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4):90
    1 毛传清.新时期党对私营经济的认识变化及其经验.湖北社会科学,2004(4):25
    2 孟迎辉.正确对待本国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与思考.社会主义研究,2002(2):18
    3 吴序光.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认识与处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问题的历史经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80
    4 吴序光.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认识与处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问题的历史经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25
    5 吴序光.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认识与处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问题的历史经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31
    6 盛小伟.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理论创新的回顾与思考.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3(5):79-80
    7 吴二华.新时期党对私营经济的认识轨迹.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6(3):33
    8 张远新.建国后我党对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研究,2003(3):85
    9 赵美玲.建国以来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及政策变化.历史教学,1998(11):20
    10 郑立春.中国共产党对新时期私营经济政策的演变与私营经济的发展.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7(1):S6
    1 Lora Sabin.New Bosses in the Worker's State:the Growth of Non-state Sector Employment in China.The China Quarterly,1994(140):944-970
    2 梁怡,李向前.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114
    1 杰留辛.邓小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远东问题,1994(5)
    2 Jean C.Oi.The Role of the Local State in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The China Quarterly,1995(144):1132-1149
    3 梁怡,李向前.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263
    4 Bruce J.Dickson.Red Capitalists in China:The Party,Private Entrepreneurs and Prospects for Political Chan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5 Kunio Yoshihara.The Rise of Ersatz Capitalism in South-east Asia.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Minxin Pei.Will China Become Another Indonesia.Foreign Policy,1999(116):94-109;George Gilboy and Eric Heginbotham.The Latin Americanization of China.Current History,2004(September):256-261;Victor Shih.Development,the Second Time Around:The Political Logic of Developing Western China.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2004(3):427-451;Hart Landsburg,Martin and Paul Burkett.China and Socialism:Market Reforms and Class Struggle.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05.
    1 张利军,郭敏.日本学者评日本国内关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国外理论动态,2005(4):23-25
    2 梁怡,李向前.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237
    3 Chen Baizhu and Feng Yi.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Private Enterprise,Education and Openness.China Economic Review,2000(1):1-15
    4 John D.Sullivan.Institutions and Private Sector Development.China Economic Review,1998(1):85-96
    5 George Gilboy and Eric Heginbotham.China's Coming Transformation.Foreign Affairs,2001(4):26-39
    6 Young Susan.Private Business and Ecnomic Reform in China.New York:M.E.Sharpe,1995.16
    1 Debbie Liao and Philip Sohmen.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The Stanford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2001(1):27-33
    1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戴镏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44
    1 赵广.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12
    2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2
    3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8
    1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9
    2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5
    3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1
    1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2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0).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9
    3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9
    1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北京:人民小版社,1995.490-491
    1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选集(2).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7
    2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13).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24
    3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4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4
    4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28).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63
    1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选集(4).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0
    2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选集(4).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3
    1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选集(4).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0
    2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38).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41
    3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34).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52
    4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36).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6
    5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36).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9
    1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36).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6
    2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38).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83
    3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选集(3).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92
    4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34).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20
    5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选集(4).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0
    6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选集(4).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1
    1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选集(4).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7
    2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选集(4).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03
    3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选集(4).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03
    1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
    2 瞿秋白.瞿秋白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5-56
    3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33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9-640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3-1255
    2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九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486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3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47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78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61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60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4-1255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6
    6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69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1
    2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八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589-590
    3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1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78-679
    1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77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1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2
    1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1
    2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16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10
    4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摘要:198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6.49
    5 高放,寇玲,封大中.历史的丰碑:从马克思主义到邓小平理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231
    1 陈云.陈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
    2 郭今吾主编.当代中国商业(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9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国民经济统计报告资料选编.北京:统计出版社,1958.269-270
    41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70
    1 刘少奇.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22
    2 刘少奇.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26-327
    3 周恩来.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50-351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1).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234-236
    1 张厚义,明立志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1978-199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92
    1 世界银行编.1982年世界发展报告.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21
    2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用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作为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
    3 吕书正.1956-1978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比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2
    4 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17
    5 世界银行编.1982年世界发展报告.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22
    1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联合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提出了“两个凡是”。
    2 冷溶,汪作玲主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55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9
    4 冷溶,汪作玲主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59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1-143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4-146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1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6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7
    1 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15
    2 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16
    3 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17
    4 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18
    5 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18
    6 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15-1821
    7 木志荣.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32
    1.马立诚.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147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09
    3 刘小萌.中国知青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803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85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919-921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112-114
    2 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902
    3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98
    4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515-516
    5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516-517
    1 朱方明.私有经济在中国.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239
    1 冷溶,汪作玲主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974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6
    1 邓小平.邓小半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6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5
    3 世界银行编.1982年世界发展报告.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21
    4 1970年至1976年,“亚洲四小龙”的国民总产值年均增长996。1983年至1987年,韩国的国民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1%,居世界之首。同期,台湾和香港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和7.3%,新加坡略低。(郭有全.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88(2):27)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8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2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68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97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87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921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0-21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22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80
    5 刘迎秋主编.中国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30年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61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924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1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6-217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60
    2 张厚义,明立志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1978-199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36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人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26-427
    1 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资料室编.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典型调查(1985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20
    2 国家“七五”期间中国私营经济研究课题组.中国的私营经济--现状、问题、前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33
    3 丁伟志,刘树勋,魏子熹.中国国情丛书--晋江县.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135-137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80-1181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11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13
    1 国家“七五”期间中国私营经济研究课题组.中国的私营经济--现状、问题、前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8
    1 尹永钦,杨峥晖.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115
    2 尹永钦,杨峥晖.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117
    3 张厚义、明立志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1978-199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40
    1 《怎样看待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人民日报》,1981年6月18日、6月24日、7月5日、7月18日、7月28日、8月22日、8月30日;《因地制宜搞好渔业生产责任制--关于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的调查》,《人民日报》,1981年9月19日。
    2 仅《农业经济丛刊》1982年第5辑,就发表关于李金耀承包林场雇工问题的文章多篇,如杨涛:《经营林业生产的一种新形式--关于李金耀个人承包林场的调查》、郭崇毅:《造福乡里,为国争光--记李金耀包山办场的贡献》、侯树清:《组织营林专业组不是雇工剥削--关于李金耀包山办林场性质的我见》、陈太荣:《我国农业在实践中发展--讨论李金耀包山办场的联想》等。
    3 张厚义、明立志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1978-199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20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228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237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237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33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32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16
    1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审定.公民常用法律法规手册.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327
    2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审定.公民常用法律法规手册.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327
    3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审定.公民常用法律法规手册.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330
    4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审定.公民常用法律法规手册.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331-332
    1 木志荣.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44
    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220-222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228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53
    3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229
    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229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97-703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2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50-251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54
    2 张绪武主编.中国私营经济年鉴.香港:香港经济导报社,1994.105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98
    2 张厚义,明立志主编.中国私营经济发展报告(1978-199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42
    3 张绪武主编.中国私营经济年鉴.香港:香港经济导报社,1994.103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2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38-1639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62
    1 国家“七五”期间中国私营经济研究课题组.中国的私营经济--现状、问题、前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8
    1 赵德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85-1991.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134-135
    1 张厚义,明立志主编.中国私营经济发展报告(1978-199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60
    1 马立诚.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188
    2 刘勇,高化民主编.大论争:建国以来重要论争实录(下),珠海:珠海出版社,2001.286
    3 马立诚.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188
    1 陈云.陈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5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6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3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68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3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6-27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8-19
    1 马立诚,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_匕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244-246
    2 马立诚,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277
    3 马立诚,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312-316
    4 马立诚.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232-233
    5 马立诚,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396-397
    1 吴序光主编.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认识与处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问题的历史经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51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4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7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7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7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5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
    1 马立诚.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247
    2 马立诚.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248
    3 马立诚.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248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7
    1 《决定》认为,“民营科技型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按照“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原则创办和经营,主要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业务,依法注册的企业法人,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支有生力量。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526-527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525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0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2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4
    1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6-287
    2 《新华月报》编.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1
    1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信息中心编.个体私营经济政策法规选编.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499-501
    1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审定.公民常用法律法规手册_匕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273
    2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审定.公民常用法律法规手册.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320
    1 张厚义,明立志,梁传运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No.5(200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7
    2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编.中国私营企业大型调查.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134
    3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编.中国私营企业大型调查.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142-145
    1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编.中国私营企业大型调查.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133
    1 《新华月报》编.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90
    2 《新华月报》编.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425
    3 《新华月报》编.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2-83
    1 《新华月报》编.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53
    1 陈林,袁孝伦.私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及对策.上海改革,2002(3):34
    1 过文俊.民间资本富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41
    1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编.中国私营企业大型调查.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88
    2 刘迎秋主编.中国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30年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243
    3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编.中国私营企业大型调查.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88
    4 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52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361
    2 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81
    3 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55
    4 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84
    5 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83
    6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366
    1 张厚义,明立志,梁传运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No.5(200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5-6
    2 张厚义,明立志,梁传运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No.5(200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6-7
    3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编.中国私营企业大型调查.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133
    4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编.中国私营企业大型调查.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133
    1 《新华月报》编.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3-84
    2 张厚义,明立志,粱传运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No.5(200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67
    3 《新华月报》编.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96
    4 《新华月报》编.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96
    1 《新华月报》编.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96
    1 《新华月报》编.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90
    2 《新华月报》编.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2-83
    1 刘迎秋主编.中国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30年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219-22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民日报,2009-02-27(7)
    3 刘迎秋主编.中国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30年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219
    1 张厚义,明立志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199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0
    2 国家工商总局办公厅统计处.2007年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和监管基本情况.工商行政管理,2008(6):75
    3 刘迎秋主编.中国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30年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222
    4 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就业1.37亿人.中华丁商时报,2009-02-24(1)
    1 刘迎秋主编.中国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30年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221-222
    1 李雅楠.从基尼系数看贫富差距.经营管理者,2008(17):94
    1 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资料室编.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典型调查(1985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20
    2 国家“七五”期问中国私营经济研究课题组.中国的私营经济--现状、问题、前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8
    3 张厚义,明立志,梁传运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No.5(200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5
    4 刘迎秋主编.中国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30年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4
    5 国家工商总局办公厅统计处.2007年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和监管基本情况.工商行政管理,2008(6):75-77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民日报,2009-02-27(7)
    [1]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选集(1-4).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4).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5).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6-8).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刘少奇.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没.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7]周恩来.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8]陈云.陈云文选(3).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瞿秋白.瞿秋白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2).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3).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冷溶,汪作玲主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1-3).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5]胡锦涛.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6]胡锦涛.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7]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8]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人会暨省部级土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9]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0]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9).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8).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4]《新华月报》编.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国民经济统计报告资料选编.北京:统计出版社,1958
    [2]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政策文献选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4
    [3]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摘要:198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6
    [4]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资料室编.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典型调查(1985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5]郭今吾主编.当代中国商业(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6]国家“七五”期间中国私营经济研究课题组.中国的私营经济--现状、问题、前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7]国务院研究室个体、私营经济调查组编.中国的个体和私营经济.北京:改革出版社,1990
    [8]王克忠主编.中国现阶段私营经济探索.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9]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10]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12]潘石主编.当代中国私营经济研究.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1
    [13]中国毛泽东经济思想研究会筹委会编著.邓小平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思想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2
    [14]丁伟志,刘树勋,魏子熹.中国国情丛书--晋江县.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15]陈俊生主编.中国改革政策大典.北京:红旗出版社,1993
    [16]张绪武主编.中国私营经济年鉴.香港:香港经济导报社,1994
    [17]王炳林.中国共产党与私人资本主义.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8]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信息中心编.个体私营经济政策法规选编.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19]顾龙生主编.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史.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
    [20]王长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私营经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1]韩明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经济的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2]毛三元.中国当代私营经济.武汉:武汉出版社,1998
    [23]陈雪薇主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和决策调查.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24]高放,寇玲,封大中.历史的丰碑:从马克思主义到邓小平理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25]马立诚,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26]赵广.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27]朱方明.私有经济在中国.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
    [28]于光远主编.论中国经济50年.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9]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0]苏星.新中国经济史.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
    [31]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2]赵德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85-1991.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33]张厚义,明立志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1978-199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34]张厚义,明立志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199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5]张厚义,明立志,梁传运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No.3(200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6]张厚义,明立志,梁传运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No.4(200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7]张厚义,明立志,梁传运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No.5(200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8]张厚义,侯光明,明立志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No.6(200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9]任杰,梁凌.中国政府与私人经济.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40]李定,保育均主编.中国私营经济年鉴(19971999).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
    [41]阳小华,曾健民.民营经济发展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42]刘勇,高化民主编.大论争:建国以来重要论争实录(下),珠海:珠海出版社,2001
    [43]何金泉.中国民营经济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4]“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专家组.制度的障碍与供给: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问题研究.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45]胡鞍钢.影响决策的国情报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6]刘景泉,李翔海,蔡文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47]吴序光.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认识与处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问题的历史经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8]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
    [49]邹铁力.中国共产党与私营经济.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
    [50]邓波.民营经济前沿问题的研究.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5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审定.公民常用法律法规手册.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
    [52]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53]尹永饮,杨峥晖.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
    [54]“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组编.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4-2005.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5]李青主编.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与政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56]李秀潭,胡修干主编.中国私营经济研究报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57]木志荣.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58]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室编.20世纪90年代中国公有企业的民营化演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9]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60]马立诚.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
    [61]尹保云.走出困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62]单东.民营经济论.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
    [63]梁怡,李向前.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64]戴园晨主编.中国经济的奇迹:民营经济的崛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5]邹东涛,欧阳日辉.所有制改革攻坚.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66]龚晓菊.制度变迁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67]过文俊.民间资本富中国:制度变迁中的财富创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68]唐海滨主编.非公有制经济深层次问题研究.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
    [69]赵凌云主编.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70]刘贻清,张勤德主编.“郎旋风”实录: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大讨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71]谢春涛主编.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纪实.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72]刘贻清,张勤德主编.“刘国光旋风”实录:改革开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大讨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73]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编.中国民营经济的探索之路.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社,2006
    [74]马国川.大碰撞:2004-2006中国改革纪事.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75]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76]宋紫.中国共产党与私营经济.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77]李连仲主编.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78]周晓梅.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79]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编.中国私营企业人型调查.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
    [80]胡钧,周新城主编.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改革状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81]黄孟复主编.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4(2006-200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82]李明章,王建均主编.非公有制经济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83]厉以宁.厉以宁论民营经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4]魏杰.动摇不得:中国经济改革若干问题.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85]魏杰.亲历改革:1978-2008中国经济发展回顾.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86]于光远.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87]朱佳木.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88]谢春涛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89]谢春涛主编.转折中国:1976-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90]柳建辉,曹普主编.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史:1978-2008.青岛:青岛出版社,2008
    [91]邹东涛,欧阳日辉.中国所有制改革30年:1978-200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92]张神根,端木清华.改革开放30年重大决策始末:19782008.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93]汤应武.改革开放30年重大决策纪实:1978-2008.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94]徐庆全编.中国经验:改革开放30年高层决策同忆.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95]武力.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1949-2006.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96]刘迎秋主编.中国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30年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97]周立群,谢思全主编.中国经济改革30年(民营经济卷).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98]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30年.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
    [99][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Kuhn,R.L.).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吕鹏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00]赵智奎主编.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史:上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01]保育钧主编.改革开放与私营经济.北京:华文出版社,2008
    [102]侯惠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30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03]黄中平.改革开放30年纪实.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毛三元.私营经济政策透视.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4(4)
    [2]刘志荣.对资本范畴的再认识.世界经济文汇,1996(6)
    [3]郑惠.胡绳访谈录.百年潮,1997(1)
    [4]潘石.邓小平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思想述要.经济纵横,1997(8)
    [5]毛三元.私营经济政策的新发展.湖北社会科学,1998(1)
    [6]单东.民营经济论.浙江社会科学,1998(2)
    [7]潘石.邓小平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思想刍论.社会科学阵线,1998(4)
    [8]胡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前瞻.中共党史研究,1998(6)
    [9]赵美玲.建国以来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及政策变化.历史教学,1998(11)
    [10]黄世明.新时期党的个体私营经济政策演变探析.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4)
    [11]沈国弟.我国二十年私营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财经论丛,1999(6)
    [12]杨章钦.中国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的50年.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1)
    [13]吴敬琏.中国改革的回顾与前瞻.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2)
    [14]林蕴晖.正确对待中国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学与研究,2001(2)
    [15]张白茹.新时期党对私营经济政策的演变.宁夏大学学报,2001(3)
    [16]石仲泉.历史的经验与启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湖湘论坛,2001(4)
    [17]阳小华.民营经济内涵问题探析.江汉论坛,2000(5)
    [18]劳潮惠.试论我国私营经济发展中的四次理论飞跃与政策选择.广东经济,2001(5)
    [19]张湛彬.非国有经济的演进路径和市场化改革.中共党史研究,2001(6)
    [20]刘雪斌,黄新建.论发展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理论基础.江西社会科学,2001(9)
    [21]刘涛.我国私营经济发展理论观点综述.当代经济研究,2001(9)
    [22]孟迎辉.正确对待本国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与思考.社会主义研究,2002(2)
    [23]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科学地历史地看待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剥削现象-对温州私营经济的调查与思考.中共党史研究,2002(6)
    [24]田纪云.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走富民强国之路.光彩,2002(11)
    [25]剧锦文.民营经济的经济学解释.金融信息参考,2002(12)
    [26]胡小蓉,刘宁.新时期党的个体、私营经济政策回顾.经济论坛,2002(12)
    [27]邵伟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私营经济政策的发展历程.金融信息参考,2002(12)
    [28]陆学艺.中国私营经济、私营企业主阶层产生、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演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1)
    [29]李清泉,谢双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发展私营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生产力研究,2003(3)
    [30]晓亮.正确界定民营经济.经贸导刊,2003(3)
    [31]张远新.建国后我党对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研究,2003(3)
    [32]陈延秋.建国初期资本主义经济与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比较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4)
    [33]盛小伟.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理论创新的同顾与思考.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3(5)
    [34]宋海琼.近十年毛泽东资本主义经济观研究概述.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6)
    [35]蒋仲辉.新时期私营经济发展的历程.党史文汇,2003(9)
    [36]冯辉,万其刚.我国个体和私营经济法律地位的历史演变.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1)
    [37]毛传清.新时期党对私营经济的认识变化及其经验.湖北社会科学,2004(4)
    [38]贾凤岐,王勇红.我国私营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创新建议.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39]凌四立,欧人.1989-1991年个体私营经济徘徊的政策性因素.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40]张旭东.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理论的演进.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4)
    [41]张旭东.邓小平私营经济思想论析.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6)
    [42]任军利.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私营经济认识的儿个突破.江西社会科学,2004(10)
    [43]王芳.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私营经济理论的五次突破.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1)
    [44]胡岳岷.“南方谈话”以来中国私营经济的变迁.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
    [45]石本仁.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回顾与现状分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46]张利军,郭敏.日本学者评日本国内关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国外理论动态,2005(4)
    [47]郭伦德.正确使用“非公有制经济”及相关概念.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5)
    [48]李玲娥.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研究私营经济问题.当代经济研究,2006(2)
    [49]国家工商总局办公厅统计处.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基本情况.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4)
    [50]胡愈,许红莲,岳意定.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私营经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4)
    [51]王珏.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5)
    [52]周新城.关于私营经济若干问题的理论思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
    [53]私营企业税收总额3495.2亿元.大众日报,2007-02-01(5)
    [54]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课题组.中国民营经济的三大历史性变化.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3)
    [55]刘景泉,徐中,王贺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贡献.南开学报,2008(2)
    [56]国家工商总局办公厅统计处.2007年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和监管基本情况.工商行政管理,2008(6)
    [57]武力.中国当代私营经济发展六十年.河北学刊,2009(1)
    [58]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就业1.37亿人.中华工商时报,2009-02-24(1)
    [5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民日报,2009-02-27(7)
    [1]Lora Sabin.New Bosses in the Worker's State:the Growth of Non-state Sector Employment in China.The China Quarterly,1994(140)
    [2]Young Susan.Private Business and Ecnomic Reform in China.New York:M.E.Sharpe,1995
    [3]Jean C.Oi.The Role of the Local State in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The China Quarterly,1995(144)
    [4]Hehui Jin and Yingyi Qian.Public Versus Ownership of Firms: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8(3)
    [5]John D.Sullivan.Institutions and Private S~ctor Development.China Economic Review,1998(9)
    [6]Minxin Pei.Will China Become Another Indonesia.Foreign Policy,1999(116)
    [7]Chen Baizhu and Feng Yi.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Private Enterprise,Education and Openness.China Economic Review,2000(1)
    [8]Debbie Liao and Philip Sohmen.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The Stanford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2001(1)
    [9]George Gilboy and Eric Heginbotham.China's Coming Transformation.Foreign Affairs,2001(4)
    [10]Bruce J.Dickson.Red Capitalists in China:The Party,Private Entrepreneurs and Prospects for Political Chan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