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TRIPS协定下商标注册制度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商标注册制度是实现商标功能价值的有效手段。商标注册制度的地域性阻碍了商标制度的价值实现,因而影响了国际贸易的不断拓展。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需要跨国商标注册制度能够便捷、确定与低成本。自巴黎公约以来,国际社会为此目的而不断努力,对商标跨国注册进行国际协调。本文旨在以TRIPS协定为中心,对该协定下跨国商标注册制度进行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力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理解,探究TRIPS协定下商标注册义务的实质要求。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四章。
     引言分析了商标注册制度的基本概念与意义。本文认为商标注册制度是实现商标区分功能的有效手段,但是,商标注册制度的地域性差异抑制了商标注册在国际贸易中的效用发挥。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对各国商标注册制度进行国际协调,实现跨国商标注册的便捷、权利确定与成本低廉,这是商标注册国际协调的基本功能取向。在为克服商标注册制度地域性,发挥商标注册制度的功能为目的商标注册协调的运动发展过程中,TRIPS协定的出现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第一章对TRIPS协定下商标注册制度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第一节提出跨国商标注册国际协调制度构建与发展的法理基础是“同样”注册,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分析梳理了跨国商标注册的重要国际条约,并对其确立的两种基本的商标跨国注册协调类型——国际商标注册与商标国别注册协调制度作了比较分析。第二节对TRIPS协定下商标注册制度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分析。第一,TRIPS协定下商标注册制度产生的基础源于国际贸易发展对跨国商标注册加强协调的迫切需求,而现有的WIPO体制下跨国商标注册制度在功能与执行力上存在欠缺,同时《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也奠定了TRIPS协定下商标注册制度的产生与运行平台,美国作为最主要的商业国家,其特有的普通法商标制度对TRIPS协定下商标注册制度的形成也产生重要影响。第二,TRIPS协定下商标注册制度的基本制度结构。从范围上涵盖了TRIPS协定与巴黎公约的相关条款;从义务性质上包含了实体标准与程序义务要求;从义务实施上包括成员义务规则以及确保义务实施的争端解决机制。第三,TRIPS协定下商标注册制度的基本评价,一方面包括相比WIPO体制下跨国商标注册协调制度而具有的新发展,另一方面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章对TRIPS协定下WTO成员应承担的商标注册义务进行了系统与具体的分析。首先概述了TRIPS协定下成员在商标注册方面承担义务的基本性质、特点与确定方法。其次,分述了成员所应承担的商标注册义务性质与内容:第一,从注册实体规则方面,认为基于商标的显著性提供注册保护,允许成员选择以使用为注册的条件,成员不得以商品或服务的性质拒绝商标注册。第二,从注册的程序方面,认为成员应当对商标注册进行公布,提供撤销的机会,也可以设置异议制度。同时,TRIPS协定关于知识产权权利取得与维持的一般性的程序规定以及巴黎公约所要求的优先权也应遵守。第三,从商标注册的拒绝方面,分析了成员拒绝商标注册的权利范围,以及巴黎公约与TRIPS协定中所包含的可允许的拒绝注册之具体理由。第四,从商标注册获得权利方面,分析了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基本获得条件以及权利行使与限制问题,第五,驰名商标的注册保护方面,分析了TRIPS协定下驰名商标的注册保护以及驰名商标的认定问题。第六,商标注册的非歧视待遇原则方面,主要从国民待遇与最惠国待遇方面,分析了成员应承担的义务要求与例外。
     第三章从实证的角度,以WTO欧共体诉美国综合拨款法211节案为例,分析了TRIPS协定下在商标注册方面,成员承担义务的确定与义务履行所产生的争端解决。首先是对该案的基本介绍。其次,针对该案中所涉及的商标注册方面的重要问题,归纳分析了诉讼双方以及专家组、上诉机构的各自观点。这包括:在实体义务方面,TRIPS协定第十五条第一款商标主题的注册要求,以及巴黎公约第六条之五A(1)“同样”注册义务;在拒绝商标注册方面,TRIPS协定第十五条第二款中拒绝理由的指向范围以及所有权作为拒绝理由;在公平待遇方面,违反国民待遇的认定方法以及差别待遇的抵消问题。最后,本章对该案进行了基本评价,包括对TRIPS协定商标注册义务确定的积极意义,以及对国际商标注册协调制度的不良影响。
     第四章结合TRIPS协定下商标注册制度的义务要求,分析了中国的商标注册制度的基本立法与完善建议。为加入WTO,中国已经根据TRIPS协定要求,对商标注册制度进行了修改适应。通过对中国商标注册制度的立法与TRIPS协定下商标注册制度的比对分析,可以了解中国履行TRIPS协定义务的基本情况以及利弊得失。针对中国当前正在进行第三次商标法的修改活动,本章还从TRIPS协定商标注册义务履行的角度,结合中国的现实需要,对商标法修改意见稿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总之,TRIPS协定下商标注册制度在跨国商标注册协调制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包含了成员对商标注册所应承担的最低标准义务。但是由于立法的局限性,此类义务规定尚不够清晰,需要对相关条文进行深入分析,WTO争端解决机制对相关义务的进一步确定与实施保障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中国既是WTO成员,也是跨国商标注册活动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以TRIPS协定商标注册义务的履行为视角也能为修订完善中国的商标注册制度提供有益的建议。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alize trademark functional value; however, its territory character has hindered the realization of its value and furthermore affected the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requires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to be convenient, assured and with low cost. Therefore, for a long time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has attempted to coordinate trademark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to explor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TRIPS Agreement Apart from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is dissertation includes four chapters.
     In introduction, basic concepts and functional value of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have been analyzed.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realize trademark economic function, however, the difference of its territory has hindered its realiz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requires a consistent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The" patchwork-quilt-blanket" theory of IP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shows that in a short term the unification of trademark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system is unrealized. Currently, the realistic way is to narrow the difference of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in the way of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on. The aim of such coordination is to create an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which is to be convenient, assured and with low cost.
     In chapter one,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under TRIPS Agreement have been studied. Firstly, basic international legal documents governing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registration have been briefly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from two aspects. Meanwhile, two basic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registration coordination system,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registration and national trademark registration coordination system, which were established by such legal documents have been compared and analyzed. Secondly, further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under TRIPS Agreement. The origin of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under TRIPS Agreement i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onsidering the deficiency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under WIPO, GATT establishes a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under TRIPS Agreement. As the most important commercial country, the United States has established its special trademark system with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under TRIPS Agreement.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under TRIPS Agreement includes relevant clauses of TRIPS Agreement and Paris Convention (1967). Compared to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under TRIPS Agreement has achieved new development, while it has its limit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chapter two, under TRIPS Agreement, trademark registration obligations born by WTO Members have been analyzed. Firstly, under TRIPS Agreemen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identifiable measures of such obligations have been generally addressed. Secondly, the said obligations have been further discussed from six aspects: (i) considering the obviousness of trademark, Members are allowed to select usage as one condition of registration. Members can not reject trademark registration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 of goods of service; (ii) Members should publicize their trademark registration and provide withdraw and demurral system; (iii) in some situations, Members are allowed to reject trademark registration under Paris Convention and TRIPS Agreement; (iv) acquirement, usage and limitation on the proprietary right of trademark registration have been studied; (v) pro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n famous trademark under TRIPS Agreement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vi) Members should undertake some obligations and exceptions in the context of na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most favorite treatment.
     In chapter three, demonstration measures have been applied to further discuss the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under TRIPS Agreement. In the first place, a brief introduc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e Act of 1998. Secondly, several opinions of parties and of the panel as well as the Appellate Body have been summed up and analyzed. Such opinions include registration requirement on trademark subject under TRIPS Agreement and Paris Convention, the scope of rejection of trademark registration under TRIPS Agreement, rationality of using proprietary as one excuse of rej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breach of national treatment and how to counteract different treatment. Lastly, it is stated that this case has positive influence on trademark registration obligations under TRIPS Agreement, while at the same time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coord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In chapter four, suggestions on legislation of our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have been discussed. With a view to becoming a WTO Member, China has made some amendments on its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RIPS Agreemen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status of fulfilling TRIPS Agreement obligations can be achieved by comparing the trademark registration legislations of China and TRIPS Agreement. Currently, China is undergoing its third trademark law modification. Several analysis and opinions on the drafts of amendment drafts have been put forwarded after considering trademark registration obligation under TRIPS Agreement and our realistic demand.
     To sum up,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under TRIPS Agreement is very signific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ord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registration because it includes the minimum obligation born by Members.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eaty-making, such obligations are not clear enough and require thorough analysis. As a WTO Member and one of the most active countri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registration, China should continuously improve its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in accordance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RIPS Agreement in respect of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引文
[1]彭欢燕.国际商标私法研究--国际商标法重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郑成思.WTO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讲解[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
    [3]叶京生、董巧新.知识产权与世界贸易[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4]张乃根.WTO争端解决机制论--以TRIPS协定为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参见 United States- Section 211 of the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PaneI(WT/DS176/R) and 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WT/DS176/AB/R).
    [6]张汉林.知识产权贸易争端案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
    [7]张乃根.TRIPS协定: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8]孔祥俊,武建英,刘泽宇.WTO规则与中国知识产权法 原理·规则·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9]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WTO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及案例评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0]刘剑文.TRIPS视野下的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1]王建平.TRIPS协定与中国知识产权法衔接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12]Alison Firth.Trade Mark:Law and Practice[M].Jordans,2005.
    [13]Christopher Morcom.The Modern Law of Trade Mark[M].LexisNexis Butterworths Press,2007.
    [14]Paul Edward Geller.From Patchwork to Network: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 Property.Flux,Vand.J.Transnationai Law,1998,31.
    [15]Maria Guerra.The Rocky Road of the U.S.Access to the Madrid Protocol:Could this be the Year?[J].DePaul-LCA Journal Art and Entertainment Law,2001,Fall.
    [16]Daniel Gervais.The Trips Agreement:Drafting History and Analysis[M].London:Sweet &Maxwell Press,2003.
    [17]Beier,Friedrich-Karl.From GATT to TRIPS-the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M].The Max Planck Institute,1996.
    [18 Carlos M Correa.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the WTO,and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TRIPS agreement and policy options[M].Zed Books,2000.
    [19]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
    [20]本文相关论述丰要以该著作的中文译本为依据。[奥地利]博登浩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M].汤宗顺,段瑞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1]Thomas Cottier.Concise international and European IP law:TRIPS,Paris Convention,European enforcement and transfer of technology[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8.
    [22]Robert Howse.United States - 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WT/DS176/AB/R) A Comment,in Henrik Horn,Petros C.Mavroidis.The WTO Case Law of 2002[M].Cambridge University,2005.
    [23]Robert Dufresne.Assessing Clashes and Interplays of Regimes from a Distributive Perspective:IP Rights under the Strengthened Embargo against Cuba and the Agreement on TRIPS[J].Michig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2003,Spring.
    [24]Donald R.Dinan.An analysis of the United States-Cuba "HAVANA CLUB" Case before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J].Fordham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2003,January.
    [1]广义上商标注册制度应当包含商标注册取得与注册维持等所有相关制度。本文选择研究的商标注册制度为以商标专有权取得为目的而涉及的相关商标注册制度内容,因此主要包括商标注册申请与审查的程序要求与实体标准、注册商标专有权及商标注册的有效性等方面,基本不涉及商标注册维持的相关制度内容。
    [2]从法经济学角度看,以商标权利取得制度作为商标权利保护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将作为商标财产成本的之一的占有商标权利价值之租转化为取得商标权利的成本,因此,采取何种方式取得商标权利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对于商标权利取得方式的法经济学的具体分析可参见 William M.Landes and Richard A.Posner.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M].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3:179-183.从商标法发展角度看,先后产生了两种商标专有权的取得模式,一种是通过在先使用,另一种是在先注册。在普通法国家中,一般都承认在先使用可以获得商标专有权,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都采用在先注册原则作为商标专有权取得的基本方式。在英美国家商标法研究专著中一般都会上述两种模式进行介绍。典型的文献可见:W.R.Cornish.Intellectual Propeny:Patent,Copyright,Trade Marks and Allied Rights[M].Sweet Maxwell Press,1996;Alison Firth.Trade Mark:Law and Practice[M].Jordans,2005;Christopher Morcom.The Modern Law of Trade Mark[M].LexisNexis Butterworths Press,2007.
    [3]William M.Landes and Richard A.Posner.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M].The Bei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3:168.
    [4]普通法中一般允许商标在先使用者获得该商标的注册,其法经济学上的意义在于要求商标必须通过商业使用才可以获得商标专有权,从而将获得商标专有权的寻租成本最小化。William M.Landes and Richard A.Posner.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M].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3:179-183.
    [5]普通法上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主要是通过与商标成文法并行的一种普通法民事诉讼--仿冒之诉来进行的。此种诉讼是基于任何人无权推出或出售自己的产品,以冒充他家厂商的产品以致发生混淆误认的原则而来的。早在18世纪,英国就有一些仿冒商品或服务的案件提到法院,并开始在法律上承认商标作为一种财产权,后来英国虽然建立了商标注册制度,但保留了普通法上的这种仿冒之诉,以使原告能够起诉被告非法使用其未经注册商标。这种仿冒之诉后被其他英美法系国家引入。依照普通法,提起仿冒之诉须满足一定的构成要素,即:商标须与商品或营业相结合使用,且已经有足够的商誉。被告的仿冒有致他人混同使用之虞。被告的仿冒行为对原告的商誉已经或可能造成损害或伤害。未注册商标权人提起仿冒之诉,也须满足三个条件:原告的商标具有一定的信誉。被告的仿冒有致于引起混淆。有损害或伤害的迹象。可以看出,提起仿冒之诉,原告所负的举证责任较重。须指出的是,普通法国家的仿冒之诉其理论基础是诈欺和不诚实交易的防止以及促进完整的商务与公平竞争。吕岩峰,马军立.未注册商标法律保护制度之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1998,(06):276.
    [6]菲利普斯(Jeremy Phillips)解释了普通法传统上商标权利的保护实际上是通过仿冒之诉保护商标使用人的商誉。他还分析了相比于仿冒之诉,商标注册制度在商标权利保护方面的优缺点。其优点在于:一是注册商标的保护期始于注册,即使尚未有使用也得到保护;二是无需证明注册商标存在商誉,因而更容易提起侵权之诉而获得保护;三是可以减少竞争者使用相似的标记,竞争对手即使使用了相同或相似的标记也很难获得合法使用该商标的权利;四是商标所有权人通过诉讼还可以基于许可使用而获得补偿;五是注册商标的保护可以扩展至全国范围,而仿冒之诉则严格限于特定区域。商标注册制度的缺点在于:一是商标的最初申请以及虽有的续展都耗费成本,二是如果存在不同的申请者,彼此之间存在竞争,确权复杂,三是注册商标因不使用会导致商标注册取消,未注册的商号或标记如果不使用也不会之后无法提起仿冒之诉请求,四是对于注册商标的所有人,如提起的有侵权诉讼未能合理证明,受影响的第三方可以提出权利主张,而在仿冒之诉中,提起此种侵权诉讼威胁并不需要承担责任。 Jeremy Phillips.Introduction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Fourth edition )[M].Butterworths,2001:307.
    [7]曾陈明汝.商标法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1.
    [8]陶鑫良,张乃根.上海知识产权干部读本[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159.
    [9]郑宏光:欧洲商标法的早期历史研究[A].见:张玉敏.中国欧盟知识产权法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M].2005:181-196.
    [10]Daniel C.Schulte.The Madrid Trademark Agreement Basis in Registration-based Systems:Dose the Protocol Overcome past Biases?[J].Journal of the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Society,1995,August:601-607.
    [11]目前就世界范围看,使用在各国商标注册制度中的性质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商标使用获得商标专用权,注册只能获得推定专用权,如美国:二是商标不注册使用与商标注册使用并存,但注册商标受到的保护范围更大一些,如英国:三是不注册使用与商标注册使用并存,只有注册商标才获得商标专用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都实行此种制度,四是商标注册后方允许使用。张乃根、陆飞.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33.
    [12]W.R.Cornish.Intellectual Property:Patent,Copyright,Trade Marks and Allied Rights[M].Sweet Maxwell Press,1996:516-519.
    [1]Max Vern.A Trademark Visa-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Use and Protection[J],2006,October.
    [2]Gustavo Btavo.From Paris Convention to TRIPS:A Brief History[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Legal Issues,2000:445.
    [3]Kenneth L.Port.Trademark Harmonizaiton:Norms,Names & Nonsense[J].Marquet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Review,1998,(2):33-50.
    [4]Paul Edward Geller.From Patchwork to Network: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 Property in Flux [J].Vanderbilt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1998,May:554-573.
    [5]Harriet R.Freeman.Reshaping Trademark Protection in Today's Global Village:Looking beyond GATT's Uruguay Round toward Global Trademark Harmonization and Centralization[J].ILS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1995,Spring:69-70.
    [6]所谓混淆理论,又被称作为混淆可能性理论,混淆的可能性可以定义为当在后使用者采用了与在先使用者相同或者是相似的商标,使得消费者对两种产品的来源以及相互关系所产 生的混淆、误认或欺诈的可能性。在最初的意义上混淆的主体限于实际购买者,混淆的时点限于购买之时,混淆的内容则限于商品出处。随着商标法制的演进,混淆的类型和样态都在不断翻新,具体表现在:第一,出现了有别于出处混淆的赞助混淆和联营混淆、区别于正向混淆的反向混淆;第二,混淆的主体体由实际购头者扩展到一般消费者甚至社会公众(旁观者混淆);第二,判定混淆是否存在的时间也由购头之时延伸到购买之前(初始混淆)和购买之后(售后混淆)。
    [7]James A.Carney.Setting Sights on Trademark Piracy:The Need for Greater Portection against Imitation of Foreign Trademark.[J].The Trademark Reporter,1991,January - February:31-35.
    [8]Beth Fulkerson.Theft by Terrorism:A Case for Revising TRIPS to Protect Trademark from National Market Foreclosure[J].Michig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1996,Spring:803-805.
    [9]有关商标的符号学分析原理,可参见彭学龙.商标法的符号学分析[M].法律出版社,2007。确保商标传递信息的确定与一致不仅是商标保护理论“混淆理论”与“联想理论”的基础,也是普通商标保护的仿冒之诉以及不正当竞争保护的内在依据。另外,从保护信用理论看,商标法的本质在于保护已有的市场信用(以在先使用获得商标专用权制度更多倾向于这个方面)或者促成市场信用(注册产生专用权的制度更多倾向于这个方面)的形成以及发展。因此,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领域,商标保护都需要维护商标传递信息的确定与一致。
    [10]Beth Fulkerson.Theft by Terrorism:A Case for Revising TRIPS to Protect Trademark from National Market Foreclosure[J].Michig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1996,Spring:803.
    [11]Marshall A.Ladeffer.The World of International Trademark[J].Marq.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Review,1998,(2):2-5.
    [12]Beth Fulkerson.Theft by Terrorism:A Case for Revising TRIPS to Protect Trademark from National Market Foreclosure[J].Michig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1996,Spring:807.
    [13]相关依据可见于马德里协定第三条第四款,马德里议定书第二条。在国际局取得的注册只是获得国际商标注册的证明,而不是商标被寻求注册国核准注册的证明,其意义只在于所登记的国际注册号和国际注册日是其后申请人进行商标的后期指定、变更、转让、续展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
    [14]有关PCT的相关信息,可见于:http://www.wipo.int/pct/en/.
    [15]值得留意的是,不同于PCT专利的国际申请通常需先经本国申请,非马德里体系的商标申请人可先在国外申请注册,这完全是国别注册。
    [16]该协定英文全称为Agreement Relating to the Creation of an Afric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Constituting a Revision of the Agreemement Relating to the Creation of an African and Malagasy Office of Industrial Property(Bangui(Central African Republic),March 2,1977)是由法语非洲国家为成立非洲及马尔加什工业产权局(非洲知识产权组织前身)所缔结协定中包含的文件之一,该协定于1982年2月8日生效,内容包含了商标的专门规定,并沿用至今。1999年2月在班吉修改的《班吉协定》修订本及其1至8号附件已于2002年2月28日正式生效。与世界上其他保护知识产权的组织比较,它有一套独特的法律制度来保护成员国的商标,而其成员国在商标领域内完全受该组织的约束,没有各自独立的商标制度。非洲知识产权组织不可办理单一或部分国家的注册申请。凡向非洲知识产权组织总部申请的商标经核准注册后,即在这些国家同时得到保护。根据《班吉协定》,除产品商标之外,服务商标、联合商标、集体商标、彩色商标也都可以注册受到法律保护。相关信息可参阅:http://www.wipo.int/clea/en/details.jsp?id=3374.2009-2-2
    [17]该法是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三国成立的经济联盟产物,自1962年3月19日签订,自 1966年7月1日生效以来,已经多次修改,最近一次修改后于1996年1月1日生效。
    [18]该协定英文全称为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NAFTA,前属于1992年12月17日,成员为美国、加拿大与墨西哥。该协定第六篇(第十七章)包括了商标在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内容。其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及其与TRIPS协定相似,是与贸易有关的区域性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该制度的实质意义在于提高墨西哥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保障美加两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利益。
    [19]欧盟丰要商标立法有:1988年12月21日通过的《欧洲共同体理事会第一号指令》(First Council Directive 89/104/EEC of 21 December 1988 to approximate the law of the Member States relating to trade marks)该指令要求各成员国于1992年底之前按指令要求完成国内商标立法的修改,法国、英国、德国、等成员国分别于1991年,1994年制定了新的商标法。1993年12月20日通过的《欧洲共同体商标条例》(Councii Regulation 40/94/EEC of 20 December 1993 on the Community trade mark)于1995年3月15日生效,1996年4月1日正式开始运行,根据该条例注册的共同体商标可以同时在各成员国生效。欧盟商标立法确立了平行于各成员国内法的统一的商标注册制度。向欧盟提交的商标申请一经审查核准注册,在欧盟国家均受法律保护。与比荷卢联盟和非洲知识产权组织不同的做法是,目前欧盟各国均保留着自己的商标注册制度,因此申请人既可通过欧盟商标的途径,也可通过单一国家注册的途径寻求在欧盟成员国的商标保护。此外,2004年10月3日生效的欧盟理事会422/2004条例规定欧共体商标中请人和持有人均可通过马德里体系获得商标国际注册,同时根据马德里协定注册的商标持有人也可以通过欧共体商标体系获得保护。欧共体商标立法情况可参见于:http://europa.eu/scadplus/leg/en/lvb/126022a.html.
    [20]有关区域性商标注册条约相关研究,可参见L.Donald Prutzman.International Trademark Prot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 Community[J].International Law Practicum,2003,Spring.
    [21]《巴黎公约》全称为《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英文全称为Paris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Property。相关信息可见于:http://www.wipo.int/treaties/en/ip/paris/.
    [22]《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英文全称为Madrid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Marks,简称《马德里协定》,于1891年4月14日在西班牙马德里签订,之后做过几次修改。我国于1989年10月4日正式成为《马德里协定》成员国。该议定书中文正式文本可下载于:http://www.wipo.int/export/sites/www/madrid/zh/docs/madrid_agreement.doc.本文所涉及的该议定书定款均依据该文本的中文文本。
    [23]《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英文全称为Protocol Relating to the Madrid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Marks,简称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或马德里议定书。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出于改进有关马德里协定的一些不尽人意之处的意图而专门制定、通过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为了使马德里协定在更多的国家、地区发挥作用,由国际局组织专家委员会多次举办专门会议,研究讨论,并与欧洲共同体商标制度进行了协调,最终于1989年6月27日通过。我国于1995年12月1日加入该议定书。按照马德里协定和马德里议定书的规定,马德里协定和议定书的成员国组成马德里联盟。该议定书中文正式文本可下载于:http://www.wipo.int/treaties/zh/registration/madrid/protocol/index.html.本文所涉及的该议定书定款均依据该文本的中文正式文本。
    [24]该协定英文全称为Vienna Agreement Establishing a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Figurative Elements of Marks,于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五日签订于尼斯,一九六七年七月十日修订于斯德哥尔摩,一九七七年五月十三日修订于日内瓦,并于一九七九年十月二日修改于日内瓦,中国于1994年5月5日加入。相关内容可见于:http://www.wipo.int/treatieslen/classification/vienna/.
    [25]1883年3月20日,法国巴黎的一次外交会议上有法国、比利时、荷兰巴西等11个国家缔结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该公约于1884年7月14日正式生效,1900年12月14日在布鲁塞尔修订,1911年6月2日在华盛顿修订;1925年11月6日在海牙修订;1934年6月2日在伦敦修订;1958年10月31日在里斯本修订;1967年7月14日在斯德哥尔摩修订;1979年10月2日修正。中国于1985年月日加入巴黎公约。目前巴黎公约生效文本为1967年斯德哥尔摩修订后的文本。本文所涉及的巴黎公约条款均依据该文本的中文正式文本,该文本可下载于:http://www.wipo.int/export/sites/www/treaties/zh/docs/paris.doc.
    [26]根据巴黎公约第二条规定,巴黎公约联盟任何国家的国民,在保护工业产权方面,在本联盟所有其他国家内应享有各该国法律现在授予或今后可能授予国民的各种利益:一切都不应损害本公约特别规定的权利。因此,他们应和国民享有同样的保护,对侵犯他们的权利享有同样的法律上的救济手段,但是他们遵守对国民规定的条件和手续为限。
    [27]根据巴黎公约第六条规定,商标的申请和注册条件,在本联盟各国由其本国法律决定。同一商标在不同国家所受保护的独立性,但本联盟任何国家对本联盟国家的国民提出的商标注册申请,不得以未在原属国申请、注册或续展为理由而予以拒绝,也不得使注册无效。在本联盟一个国家正式注册的商标,与在联盟其他国家注册的商标,包括在原属国注册的商标在内,应认为是相互独立的。
    [28]郑成思.知识产权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46.
    [29]巴黎公约第五条C规定:(1)如果在任何国家,注册商标的使用是强制的,只有经过适当的期间,而且只有当事人不能证明其不使用有正当理由,才可以撤销注册。(2)商标所有人使用的商标,在形式上与其在本联盟国家之一所注册的商标形式只有一些要素不同,而并未改变其显著性的,不应导致注册无效,也不应减少对商标所给予的保护。(3)根据请求保护地国家的本国法认为商标共同所有人的几个工商企业,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同时使用同一商标,在本联盟任何国家内不应拒绝注册,也不应以任何方式减少对该商标所给予的保护,但以这种使用并未导致公众产生误解,而且不违反公共利益为限。
    [30]参见巴黎公约第四条。
    [31]陶鑫良、张乃根.上海知识产权干部读本[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159.
    [32]巴黎公约第十九条“专门协定”规定:不言而喻,本联盟国家在与本公约的规定不相抵触的范围内,保留有相互间分别签订关于保护工业产权的专门协定的权利。
    [33]张乃根.TRIPS协定: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
    [34]TRIPS协定第二条规定:就本协定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而言,各成员应遵守《巴黎公约》(1967)第一条至第十二条和第十九条。鉴于TRIPS文本并无正式的中文文本,本文中所引用的TRIPS协定条款主要采用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贸关系司所翻译的中文文木(李仲周、易小准、何宁.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法律文本--中英文对照[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由于该中文文本尚有少数翻译不够确切之处,本文在引用中将做适当改译,并作出说明。
    [35]Maria Guerra.The Rocky Road of the U.S.Access to the Madrid Protocol:Could this be the Year?[J].DePaul-LCA Journal Art and Entertainment Law,2001,Fall:526-533.
    [36]马德里协定第四条“国际注册的效力”第一款规定:(1)自按照第三条及第三条之三的规定在国际局进行注册起,商标在各有关缔约国的保护,应与此商标在该因直接注册相同。……
    [37]根据马德里协定第三条之二领土限制规定,各缔约国可随时书面通知本组织总干事,通过国际注册取得的保护只有经商标注册人专门请求,才能延伸至该国。根据之三规定,申请可以分别在提出国际注册申请之时与国际注册后提出。
    [38]如Maria Guerra所指出的,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为此需要优先适用该协定的国际注册申请,这对美国国内商标注册申请造成不利。Maria Guerra.The Rocky Road of the U.S.Access to the Madrid Protocol:Could this be the Year?[J].DePauI-LCA Journal Art and Entertainment Law,2001,Fall:552-557.
    [39]根据马德里协定第三条规定,提出国际注册申请应由商标原属国的主管机关证明已在该国获得注册。
    [40]Maria Guerra.The Rocky Road of the U.S.Access to the Madrid Protocol:Could this be the Year?[J].DePaul-LCA Journal Art and Entertainment Law,2001,Fall:530-532.
    [41]根据马德里协定第六条规定第二款国际注册的独立性规定,自国际注册之日起五年期满后,国际注册即与原属国在先注册的国家商标相独立。但第三款包含了独立性例外的规定,即“自国际注册之日起五年内,根据第一条在原属国在先注册的国家商标在该国已全部或部分不再享受法律保护的,那么,无论国际注册是否已经转让,都不得再全部或部分要求国际注册给予的保护。对于因在五年期限届满前提起的诉讼而后中止法律保护的,情形亦是如此”。这一款规定意味着商标在原属国注册的效力在一定时间内制约了国际注册的有效性。
    [42]Marshall A.Ladeffer.The World of International Trademark[J],Marq.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Review,1998,(2):13-14.
    [43]可参见WIPO对马德里体系的简述,相关信息可见于:http://www.wipo.int/treaties/en/classification/nice/summary_Madrid.html
    [44]马德里协定第四条第二款规定:(2)每个申请国际注册的商标,享有《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四条规定的优先权,不需履行该条第四款规定的各项手续。包含了巴黎公约的优先权规定。
    [45]巴黎公约与马德里协定都于1900年在布鲁塞尔,1911年在华盛顿,1925年在海牙,1934年在伦敦进行了修订。
    [46]马德里协定于1957年在尼斯,1967年在斯德哥尔摩进行了修订,巴黎公约于1958年在里斯本,1967年在斯德哥尔摩进行了修订。
    [47]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致力于发展兼顾各方利益、便于使用的国际知识产权(IP)制度,以奖励创造,促进创新,在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维护公共利益。相关介绍,可参见WIPO官方网站。
    [48]约旦于2008年11月加入,成为第83个成员。该协定成员国信息可见于:http://www.wipo.int/treaties/en/ShowResults.jsp?lang=en&treaty_id=12
    [49]参见WIPO对尼斯协定的简述,相关信息可见于:http://www.wipo.int/treaties/en/classification/nice/summary_nice.html
    [50]参见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第三条第二款与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第三条第二款规定。
    [51]参见商标法条约第九条。商标法条约及其实施细则可下载于:http://www.wipo.int/treaties/zh/ip/trademark-law/tlt.htm
    [52]该协定英文全称为Vienna Agreement Establishing a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Figurative Elements of Marks。该协定相关信息可见于:http://www.wipo.int/treaties/en/classification/vienna/
    [53]WIPO对维也纳协定的简述,相关信息可见于:http://www.wipo.int/treaties/en/classification/nice/summary_nice.html。
    [54]WIPO对所管理的条约进行了分类,具体可以参见http://www.wipo.int/treaties/zh/
    [55]该议定书成员信息可见于:http://www.wipo.int/treaties/en/ShowResults.jsp?lang=en&treaty_id=8
    [56]2004年4月西班牙语被列为马德里体系的第三种工作语言,相关信息可见于:http://www.wipo.int/edocs/prdocs/zh/2004/wipo_pr_2004_379.doc
    [57]根据马德里议定书第一条规定,缔约方既指缔约国,也指缔约组织。
    [58]马德里议定书第九条之六规定:维护《马德里协定》(斯德哥尔摩)(1)当某项国际申请或某项国际注册的原属局既是参加本议定书,又是参加《马德里协定》(斯德哥尔摩)的一国家局时,本议定书的各项规定在同属本议定书和《马德里协定》(斯德哥尔摩)的任一其他国家的领土内不具有效力。
    [59]参见Madrid and Protocol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Marks Implications of the Repeal of the Safeguard Clause and Other Changes Taking Effect on September 1,2008.相关信息可见于:www.wipo.int/madrid/en/news/2008/news_0001.html.2009-2-01.
    [60]张乃根.TRIPS协定: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
    [61]蒋言斌.知识产权制度反思与法律调适[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291-292.
    [62]目前成员国42个,成员信息可见于:http://www.wipo.int/treaties/en/ShowResults.jsp?lang=en&treaty_id=5
    [63]导致谈判分歧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欧共体是否可以具有独立的投票权问题。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担心会为今后类似的商标条约立法谈判造成危险的先例,因此,拒绝欧共体拥有投票权。其后果就是对于取消了成员投票权的规定,而是规定本条约可由外交会议修订。参见商标法条公约第十八条规定。
    [64]商标法条约保留了个别实体性规则,如第二条中对可以注册的商标类型进行了规定。其规定为:本条约适用的商标(1)[商标的性质](a)本条约适用于由视觉标志构成的商标,但唯有接受立体商标注册的缔约方才有义务将本条约也适用于立体商标。(b)本条约不适用于全息商标和不含视觉标志的商标,尤其是音响商标和嗅觉商标。(2)[商标的种类](a)本条约应适用于与商品或服务有关的标志(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或与商品和服务两者有关的标志。(b)本条约不适用于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和保证商标。
    [65]杨红军.商标国际保护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见:吴汉东.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316-346.
    [66]新加坡条约在2008年8年12月16日得到澳大利亚的批准,由于这已是第10个国家的批准,因此该条约将于2009年3月16日生效。相关信息可见于:http://www.wipo.int/pressroom/zh/articles/2008/article_0068.html.
    [67]新加坡条约允许任何类型的商标获得注册,但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和保证商标例外。第二条规定“本条约适用的商标一、[商标的性质]任何缔约方法律规定可以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所构成的商标均应适用本条约。二、[商标的种类](一)本条约应适用于与商品有关的商标(商品商标)或与服务有关的商标(服务商标),或与商品和服务均有关的商标。(二) 本条约不应适用于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和保证商标”。
    [68]WIPO的相关评述可见于:http://www.wipo.int/pressroom/zh/articles/2008/article_0068.html.
    [69]该文件的英文全称为Joint 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Provisions on the Protection of Well-Known Marks。WIPO曾组织各国专家先后六次专门讨论驰名商标的保护问题,WIPO 商标、外观设计及地理名称常务委员会(SCT)在1999年7日至12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二次会议第二部分讨论时形成了一个关于驰名商标保护建议的最终文本,当年9月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联盟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大会通过了该文件,名称为《关于驰名商标保护规定的联合建议》。该议定书中文正式文本可下载于:http://www.wipo.int/about-ip/zh/development_iplaw/.
    [70]关于渐进发展国际知识产权法的新途径问题,在WIPO 1998-99两年期计划和预算中已有概述,该计划和预算的主体计划09中写道:“出于加速发展和执行国际上某些共同一致的工业产权法律原则和规则的实际需要,本主体计划的未来战略包括设法采取补充[……]基于条约途径不同的其他方法。如果成员国认为这样做符合其利益,则将对工业产权原则和规则的统一和执行的协调采取更加灵活的途径,以便更快地取得成果并加以适用,确保工业产权制度的执行者和用户更早地获得实际益处。”参见WIPO文件A/32/2-WO/BC/18/2第85页。
    [71]Keola R.Whittaker.Trademark Dilution in A Global Age[J].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2006,Fall:922.
    [72]相关公众的范围无疑是决定驰名商标保护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TRIPS协定第一次明确将范围限定在相关公众中。而相关公众是否一定就是最终用户或实际消费者,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73]如果商标的价值可以得到准确的评估和量化,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一是价值高可以作为商标驰名的一个重要的佐证,或者说价值与知名度是成正比的关系:二是商标受到损害也会导致商标价值的降低。
    [74]WIPO对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体系相关简述可见于:http://www.wipo.int/madrid/zh/index.html.
    [75]在1961年以巴西、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年在联合国大会上就提出了修订巴黎公约的建议,以修订和“软化”知识产权的国际条约体制。在此期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活动和多边交涉十分频繁,斗争也非常激烈。终于在1966年,WIPO和巴黎联盟批准成立的修订巴黎公约特别专家小组通过了《修订巴黎公约目标宣言》。该宣言为修订巴黎公约确定了六项目标。根据该宣言,WIPO总干事还起草了修订巴黎公约的修正案和新的建议条款。然而,由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的阻挠,加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歧难以消除,发展中国家修订巴黎公约的努力最终搁浅。黄真伟.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行为准则新变化与中国“入世”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80.
    [76]Beth Fulkerson.Theft by Terrorism:A Case for Revising TRIPS to Protect Trademark from National Market Foreclosure[J].Michig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1996,Spring:804-807.
    [77]Daniel Gervais.The Trips Agreement:Drafting History and Analysis[M].London:Sweet &Maxwell Press,2003:9.
    [78]巴黎公约第二十八条“争议”规定:(1)本联盟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对本公约的解释或适用有争议不能靠谈判解决时,有关国家之一可以按照国际法院规约将争议提交该法院,除非有关国家就某一其他解决办法达成协议。将争议提交该法院的国家应通知国际局;国际局应将此事提请本联盟其他国家注意。(2)每一国家在本议定书上签字或递交批准书或加入 书时,可以声明它认为自己不受第(1)款规定的约束。关于该国与本联盟任何其他国家之间的任何争议,上述第(1)款的规定概不适用。(3)根据上述第(2)款提出声明的任何国家可以在任何时候通知总干事撤回其声明。但是迄今国际法院并未审理过任何涉及巴黎公约义务履行的案件。
    [79]1987年,GAO(the 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曾分析指出,尽管WIPO是促进多边知识产权保护最重要的论坛,但是在加强国际知识产权方面未有巨大突破。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美国拒绝考虑发展中希望采取能够更为灵活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做法,但是其他发达国家则予以同意。Harriet R.Freeman.Reshaping Trademark Protection in Today's Global Village:Looking beyond GATT's Uruguay Round toward Global Trademark Harmonization and Centralization[J].ILS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1995,Spring.
    [80]1967年所形成的世界知识产权保护体从开始就是脆弱的,表现在:一是参加各公约或条约成员国参差不齐,二是有些公约形成较早,不能适应新的形式发展,三是缺乏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王建平.TRIPS协定与中国知识产权法衔接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2.
    [81]王新奎.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回顾与前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86.
    [82]GATT第九条第六款规定:各缔约方应互相合作,以期防止使用商品名称假冒产品的真实原产地,从而损害一缔约方领土内受其立法保护的产品的独特地区或地理名称。每一缔约方应对其他缔约方向其提出的有关对产品名称适用前句所列承诺的请求或交涉给予充分和积极的考虑。本文所引用GATT条款中文译文均采用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贸关系司的中文翻译文本(李仲周、易小准、何宁.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法律文本--中英文对照[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83]GATT第十二条第三款C项(ⅲ)规定:不实施可阻止商业样品进口或阻止遵守专利、商标、版权或类似程序的限制。
    [84]GATT第十八条第十款规定:在实施这些限制时,各缔约方可确定这些限制对不同产品或不同产品种类进口的影响范围,对按照其经济发展政策更必需产品的进口给予优先考虑;但是限制的实施应避免对任何其他缔约方的贸易或经济利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害,不致不合理地阻止任何种类货物的最低商业数量进口,如无此种进口则会损害正常贸易渠道;限制的实施也不应阻止商业样品的进口或阻止对专利、商标、版权或类似程序的遵守。
    [85]Hartridge and Subramanian.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The Issues in GATT[J].Vanderbil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1989,(22):901.
    [86]张乃根.TRIPS协定: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
    [87]但是缔结相关纪律的这一努力一直持续。根据GATT第二十条,一些成员方准备了一项阻止进口冒牌货的措施协议。Daniel Gervais.The Trips Agreement:Drafting History and Analysis[M].London:Sweet & Maxwell Press,2003:8.
    [88]专家组虽然认为联合行动有必要,但是就GATT是否可以作为胜任此行动的机构无法取得一致看法。因此无法取得一项有约束力的阻止冒牌与盗版商品的制度规则。同时一些国家抵制建立新的标准,认为这并不必要,并且会阻碍国际贸易。还有一些国家认为应由WIPO 而不是GATT解决这些问题。Daniel Gervais.The Trips Agreement:Drafting History and Analysis[M].London:Sweet & Maxwell Press,2003:8.
    [89]GATT体制具有的争端解决特点明显优于WIPO,在法律上WIPO作为联合国的下属组织,在其体系下的相关争端可诉诸国际法院,但迄今并未产生相关案件。
    [90]Daniel Gervais.The Trips Agreement:Drafting History and Analysis[M].London:Sweet & Maxwell Press,2003:9.
    [91]张乃根.TRIPS协定: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0.
    [92]Maria Guerra,The Rocky Road of the U.S.Access to the Madrid Protocol:Could this be the Year?[J].DePaul-LCA Journal Art and Entertainment Law,2001,Fall:531-533.
    [93]Daniel Gervais.The Trips Agreement:Drafting History and Analysis[M].London:Sweet &Maxwell Press,2003:10.
    [94]在乌拉圭回合谈判早期,工业化国家形成了联盟,强调其知识产权在许多国家遭遇盗窃,包括假冒等,这些国家认为达成某种交换协议,给发展中国家一些好处,当这些交换的措施在引起争议的合并方式下形成时,在1991年邓克尔文本提出之前,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对于合并文本的态度发生转变。参见[美]约翰H杰克逊.世界贸易体制--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与政策[M].张乃根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39.
    [95]Daniel Gervais.The Trips Agreement:Drafting History and Analysis[M].London:Sweet &Maxwell Press,2003:15-16.
    [96]该文本全称为《给货物谈判组的主席报告》,Chairman's report to the Group of negotiation on Goods.Document MTN.GNG/NG11/W/76,dated July 23,1990.
    [97]布鲁塞尔文本可见于Document MTN.TNC/W/35/Rev.1,dated December 3,1990。TRIPS协定谈判文件可见于:http://www.wto.org/english/docs_e/gattdocs_e.htm.以下同类文件出处略。
    [98]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207.
    [99]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207.
    [100]海尔德(Paul J.Heald)曾指出TRIPS协定下的商标注册制度与美国商标法即蓝哈姆法(Lanham Act)密切关联。他认为TRIPS协定中的商标注册制度实际上就是以美国商标注册制度为基础,TRIPS协定所确立的商标的实体标准在保护上至少达到了蓝哈姆法的保护水平,同时TRIPS协定包含了争端解决机制,因此由TRIPS所确定的商标注册制度体现了美国利益。 Paul J.Heald.Trademarks an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Exploring the Contours of the TRIPS Agreement[J].Vanderbilt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1996,May:636.
    [101]就TRIPS协定商标保护方面提出谈判提案的国家有:美国1987年的提(MTN.GNG/NG11/W/14,20 Nov 1987),欧共体1988年的提案(MTN.GNG/NG11/W/26,7July 1988),巴西1989年的提案(MTN.GNG/NG11/W57,11 Dec 1989),巴西、智利、中国、哥伦比亚、古巴、埃及、印度、尼日利亚、秘鲁、坦桑尼亚、乌拉圭1990年的发展中国家联合提案(MTN.GNG/NG11/W71,14 May 1990)。相关提案内容可参见UNCATED-ICTSD.Resource Book on TRIPS and Developmen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218-223.
    [102]TRIPS协定第六十三条为“透明度”条款。第六十四条第为“争端解决”条款,其规定为:1.由《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谅解书》详述和实施的GATT 1994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的规定适用于本协定项下产生的磋商和争端解决,除非本协定中另有具体规定。2.自《WTO协定》生效之日起5年内,GATT 1994第二十三条第一款(b)项和(c)项不得适用于本协定项下的争端解决。3.在第二款所指的时限内,TRIPS理事会应审查根据本协定提出的、属GATT 1994第二十三条第1款(b)项和(c)项规定类型的起诉的范围和模式。并将其建议提交部长级会议供批准。部长级会议关于批准此类建议或延长第二款中时限的任何决定只能经协商一致做出,且经批准的建议应对所有成员生效,无需进一步的正式接受程序。1994年 《关贸总协定》第二十三条第一款(b)项和(c)项)涉及所谓的“非违约和有关情势申诉”,即当某成员国认为由协定对其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利益受到损害或丧失、或者受到妨碍而不能达到本协定的目标,而此种情况并不是由于其它成员国未能履行其在本协定下的义务而产生的后果而是由于该成员国采取了措施的结果,不论这些措施是否与协定的规定或者现存的情况相冲突。《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谅解书》(DSU》属《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附件二。
    [103]张乃根.TRIPS协定: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0.
    [104]TRIPS协定并非全盘接收巴黎公约,根据TRIPS协定第二条知识产权公约第一款规定,TRIPS协定所吸收的主要是巴黎公约中的实体条款。
    [105]UNCATED-ICTSD.Resource Book on TRIPS and Development[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217.
    [106]Beier,Friedrich-Karl.From GATT to TRIPS:the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M].Munich:The Max Planck Institute,1996:96.
    [107]TRIPS协定第五条“关于取得或维持保护的多边协定”规定:第三条和第四条的义务不适用于在WIPO主持下订立的有关取得或维持知识产权的多边协定中规定的程序。
    [108]TRIPS协定第六十八条“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规定:TRIPS理事会应监督本协定的运用,特别是各成员遵守本协定项下义务的情况,并为各成员提供机会就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事项进行磋商。理事会应履行各成员所指定的其他职责,特别是在争端解决程序方面提供各成员要求的任何帮助。在履行其职能时,TRIPS理事会可向其认为适当的任何来源进行咨询和寻求信息。经与WIPO磋商,理事会应寻求在其第一次会议后1年内达成与该组织各机构进行合作的适当安排。此外在综合拨款法案中,专家组曾于2001年2月1日致信WIPO负责管理巴黎公约的国际局,请求获得此次争端涉及巴黎公约条款的相关历史谈判及此后发展的信息。WIPO于2001年3月2日电复信中提供了相关信息。相关信息参见: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Panel,WT/DS176/R,para6.1-6.3。
    [109]王新奎.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回顾与前瞻[M].人民出版社,2005:385.
    [110]TRIPS协定第六十八条“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规定:TRIPS理事会应监督本协定的运用,特别是各成员遵守本协定项下义务的情况,并为各成员提供机会就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事项进行磋商。理事会应履行各成员所指定的其他职责,特别是在争端解决程序方面提供各成员要求的任何帮助。在履行其职能时,TRIPS理事会可向其认为适当的任何来源进行咨询和寻求信息。经与WIPO磋商,理事会应寻求在其第一次会议后1年内达成与该组织各机构进行合作的适当安排。Frederick M.AbboR也指出了WIPO与TRIPS协定在知识产权规则制定、争端解决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对立关系。See The Future of 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TRIPS[J].Hastings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Review,1997,Spring:667-676.有关 WIPO与 WTO及 TRIPS之间的关系论述,还可参见Paul Salmon.Cooperation between 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WlPO)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J].Saint John's Journal of Legal Commentary,2003,Spring:436.
    [111]实际上,如本章前文所述,尽管按照国际法原则,在处理商标注册义务的关系上国际法优先于国内法,但在WIPO体制下商标注册国际协调条约体系一个重要缺点就是缺乏有效规范约束成员国内法的制度措施,商标注册标准在不同国家还存在显著的差异,外国商标能否能否在一个国家得到注册并获得有效保护仍主要取决于该国国内法的规定。此观点可参见曹志平.TRIPS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新体系[J].知识产权,1998,(04):46.
    [112]黄真伟.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行为准则新变化与中国“入世”后知识产权法律制 度建设[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68.
    [113]关于发达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于TRIPS协定形成影响的分析,可参见Duncan Matthews.Globaliz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TRIPS Agreement[M].Routledge Press,2002.
    [114]在TRIPS协定商标条款谈判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较为明显的的分歧。相比于发达国家所提出的统一的高水平保护标准,发展中国家主张商标注册标准与所授予的权利应当由成员国内法决定。他们担心外国商标在本国市场中的使用会影响本国市场的社会经济。例如印度,认为外国商标宣传鼓励了无意义的奢侈消费,有损其社会价值,并且扰乱了资源的分配,还导致外汇大量流出。因此印度主张外国商标在其国内市场上使用应当符合其国内的发展目标,并建议应确保外国商标发挥其质量保证功能。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们的观点更集中于商标权利的实施方面,反对在商标领域采取高标准的保护。但是发展中国家的提案后来在1990年主席草案中被欧共体与美国的提案所取代,因此,发展中国家的主张并未对TRIPS协定商标条款方面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210.
    [115]Gustavo Btavo.From Paris Convention to TRIPS:A Brief History[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Legal Issues,2001:449.
    [116]王新奎.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回顾与前瞻[M].人民出版社,2005:394.
    [117]以国民待遇与最惠国为例,TRIPS协定规定了这两项待遇,但没有像GATT所规定的给予发展中国家例外。唐广良,董炳和.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修订版)[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246.
    [118]杨红军.商标国际保护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见:吴汉东.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320.
    [119]张乃根,符望.全球电子商务的知识产权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86.
    [1]根据《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包括TRIPS协定在内的WTO 一揽子协定,对所有成员具有约束力。
    [2]在传统国际法上,政府作为主权国家代表,是一国宪法规定的立法、行政与司法机关的总称,但在WTO内,除主权国家外,还有单独关税区(如欧共体、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北)政府或管理当局。因而政府承担的TRIPS协定义务,包括相应的立法、行政与司法机关应履行的义务。转引自张乃根.WTO争端解决机制论--以TRIPS协定为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39.
    [3]张乃根.WTO争端解决机制论--以TRIPS协定为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39.
    [4]王铁崖.国际法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98.
    [5]在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上,可以从两个角度看待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其一,从国际法角度,无论各国如何规定两者关系,都不能以国内法规定为理由,不履行其应尽的国际法义务;其二,从国内法角度,各国宪政制度上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规定不同,各国可通过不同方式在国内履行其国际义务。张乃根:国际法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1-26.
    [6]根据WTO上诉机构在“综合拨款法案”中对TRIPS协定第一条第二款的解释,TRIPS协定无明文规定排除已被纳入的巴黎公约第八条商号保护规定。因此,该协定保护范围不限于第一条第二款明列的七个方面。
    [7]Beier,Friedrich-Karl.From GATT to TRIPS-the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M].The Max Planck Institute,1996:96.
    [8]张乃根.TRIPS协定: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54.
    [9]维也纳公约第三十条“关于同一事项先后所定几个条约的适用”规定:“一、关于同一事项先后所定几个条约的各当事国,七权力和义务应依照下列各项决定,但以不违反联合国宪章第一百零三条为条件。 二、条约订明从属于先定或后订条约时,或订明不应被视为同先定或后订条约不相容时,该另一条约的规定应居优先。”李浩培.条约法概论[M](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77。TRIPS协定在纳入巴黎公约等时,并未明确“属于”或不应……不相容”的关系,而是要求TRIPS协定之外,加上或不减损有关条约的义务。当然也不排除这种或不减损意味着“不应……不相容”的关系。但迄今有关TRIPS协定的争端解决未对此作出任何解释。张乃根.TRIPS协定: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55.
    [10]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Panel,WT/DS176/R,para 8.23-8.41;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WT/DS176/AB/R,para320-358.
    [11]TRIPS协定第一条第一款英文原文规定为:Members shall give effect to the provisions of this Agreement.Members may,but shall not be obliged to,implement in their law more extensive protection than is required by this Agreement,provided that such protection does not contravene the provisions of this Agreement.Members shall be free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method of implementing the provisions of this Agreement within their own legal system and practice.但是对于“shall give effect”的中文意义,在国内存在不同的翻译表述,张乃根教授对比分析了不同的翻译表述,认为应当更准确的译文表示应为“有效实施”,本文亦赞同此种观点。参见张乃根WTO争端解决机制论--以TRIPS协定为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40.
    [17]TRIPS协定第六十五、六十六条规定了自1995年1月1日起成员实施TRIPS义务的过渡期。
    [13]TRIPS协定的起草与谈判过程中的研究可以说明“得以有效”的表述旨在强调成员政府实施该协定的义务不局限于通过立法改变域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TRIPS协定的任何抵触之处,而且要求其行政与司法的实施与TRIPS协定的一致性。转引自张乃根.WTO争端解决机制论--以TRIPS协定为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40.
    [14]尽管TRIPS协定设定了最低标准的义务,但是也有许多国家愿意接受更高水平的保护标准。 See Correa,Carlos M Correa.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the WTO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TRIPS agreement and policy options[M].Zed Books,2000:8.
    [15]张乃根.TRIPS协定: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51.
    [16]张乃根.WTO争端解决机制论--以TRIPS协定为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38-145.
    [17]TRIS协定第七条“目标”规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实施应有助于促进技术革新及技术转让和传播,有助于技术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的相互利益,并有助于社会和经济福利及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18]张乃根.TRIPS协定: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76.
    [19]但是DSU并未明确规定适用该公约,而是在其第三条第二款中规定依照国际公法的解释惯例澄清包括TRIPS协定在内的WTO各个协定的条款含义。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在TRIPS 协定争端解决中的适用,是由争端解决的实践所确立的。转引自张乃根WTO争端解决机制论--以TRIPS协定为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57.
    [20]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三十一条“解释之通则”规定:条约应依其用语按其上下文并参照条约之目的及宗旨所具有之通常意义,善意解释之。 二、就解释条约而言,上下文除指连同弁言及附件在内之约文外,并应包括:(甲)全体当事国间因缔结条约所订与条约有关之任何协定;(乙)一个以上当事国因缔结条约所订并经其他当事国接受为条约有关文书之任何文书。三、应与上下文一并考虑者尚有:(甲)当事国嗣后所订关于条约之解释或其规定之适用之任何协定:(乙)嗣后在条约适用方面确定各当事国对条约解释之协定之任何惯例;(丙)适用于当事国间关系之任何有关国际法规则。 四、倘经确定当事国有此原意,条约用语应使其具有特殊意义。 第三十二条“解释之补充资料”规定:为证实由适用第三十一条所得之意义起见,或依第三十一条作解释而:(甲)意义仍属不明或难解;或(乙)所获结果显属荒谬或不合理时,为确定其意义起见,得使用解释之补充资料,包括条约之准备工作及缔约之情况在内。李浩培.条约法概论[M](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78
    [21]原对外贸易部将Protectable Subiect Matter翻译为“可保护客体”,张乃根教授将此译为“可保护主题”(参见张乃根.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法(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68)。本文认为后者翻译更为准确合理,故采用该表述。
    [22]欧共体1990年的谈判提案相关规定为:Article 10 Protectable Subject Matter:(1)Trademark protection shall be granted.Trademarks may consist of any signs capable of being represented graphically,particularly words,including personal names,designs,letters,numerals,the shape of goods or of their packaging,provided that such signs are capable of distinguishing the goods or services of one undertaking from those of other undertakings.See MTN.GNG/NG11/W/65.
    [23]Michael Blakeney.Trade 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 Concise Guide to the Trips Agreement[M].Sweet & Maxwell,1996:57.
    [24]这一界定表述与布鲁塞尔文本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相一致,而主席草案中的商标界定方式被放弃则说明谈判者试图淡化对商标进行的统一定义。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212.
    [25]同上注。
    [26]同上注。
    [27]Thomas Cottier.Concise international and European IP law:TRIPS,Pads Convention,European enforcement and transfer of technology[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8:50.
    [28]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214.
    [29]根据TRIPS协定第二十第二款规定,商标还可以区分同一企业的不同商品或服务。对于二十条的同一服务者的内部区别功能的理解,容易导致商号作为商标受到保护。在巴黎公约以及TRIPS协定中,商标与商号是不同的概念,受到不同规则的调整,因此,这一理解容易导致商标与商号规则的重叠,为避免这一后果,应当将二十条的规定理解为商标是表明商品来源的标记。 See 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214.
    [30]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216.
    [31]Michael Blakeney.Trade 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 Concise Guide to the Trips Agreement[M].Sweet & Maxwell,1996:54.
    [32]混淆是与显著性相反的概念,如何认定混淆性,成员也有权依据自己的法律制度与实践予以认定。首先,在实践中判断是否存在混淆,应注意实际的混淆与混淆的可能以及潜在的混淆区别。有时并不会产生实际的混淆,仅仅是存在混淆的可能性或者仅是潜在的混淆可能,后二者在程度上也有所不同。对于成员国内的商标注册主管部门,或许更倾向于更为严格的混淆可能标准,从而得以合理拒绝注册。其次,实践中通常还使用混淆整体认定的方法。
    [33][奥地利]博登浩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M].汤宗顺,段瑞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7.
    [34]胡开忠.商标法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6.
    [35]如美国蓝哈姆法第1052节(f)款中规定:Trademarks registrable on the principal register;concurrent registration......(f) Except as expressly excluded in subsections(a),(b),(c),(d),(e)(3),and(e)(5) of this section,nothing herein shall prevent the registration of a mark used by the applicant which has become distinctive of the applicant's goods in commerce.
    [36]第二含义是指有些本来不可以取得注册的文字或图形,因其反映的是商品的通用名称、一般功能、丰要原料或产地等,但该商标在使用过程中已经不会再给消费者提示商品名称、功能、原料等,而是使人直接与该商品的特别来源相联系,则可以获得注册,从而获得商标权。参见郑成思.WTO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讲解[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66.
    [37]胡开忠.商标法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6.
    [38]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217.
    [39]Jeremy Philips.Trademark Law:A Practical Anatomy[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109.
    [40][奥地利]博登浩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M],汤宗顺、段瑞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9.
    [41]在TRIPS谈判过程中,1990年欧共体、日本与美国的提案构成了本条款的基础,这些提案都包含了一个开放性的商标列举:商标类型涉及单词包括人名、涉及,外形,字母,数字,标记,商品的包装外形,颜色,或上述组合。虽然各方很难达成一个公认的列表,但是也取得一些共识。 See Daniel Gervais.The Trips Agreement:Drafting History and Analysis[M].London:Sweet & Maxwell Press,2003:167.
    [42]本条是在1958年里斯本标修订会议纳入巴黎公约的,转引自[奥地利]博登浩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M].汤宗顺,段瑞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2.
    [43]博登浩森也认为巴黎同盟成员并无制定保护服务商标立法的义务,但可以通过适用反不正当法达到保护效果。[奥地利]博登浩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M],汤宗顺、段瑞林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2.
    [44]美国是第一个在商标成文法即蓝哈姆法中保护服务商标的凼家。在1958年巴黎公约里斯本修订会议上,美国提出了服务商标应与商品商标享受同等保护的保护。但巴黎公约里斯木文本虽然首次明确了服务商标的工业产权客体地位,并赋予各成员国保护义务,但并不要求各国提供注册保护,巴黎公约第六条之六之规定体现了这一点。转引自[奥地利]博登浩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M],汤宗顺、段瑞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2.
    [44]Melissa E.Roth.Something Old,Something New,Something Borrowed,Something Blue:A New Tradition in Nontraditional Trademark Registrations[J].Cardozo Law Review,2005,October:496.
    [46]Michael Blakeney曾提出如果立体形状、声音等标志能够予以描述也可为TRIPS承认的注册商标.See The Impact of the TRIPS Agreement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J].Europe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view E.I.P.R,1996,18(10).
    [47]以颜色为例,单一颜色商标的注册性问题也是TRIPS协定谈判过程中,不同国家的谈判代表的重要分歧。美国在提案中提出的可注册的商标包括单一颜色,这一提案遭到大多数淡判代表的否决。特别是新西兰、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及香港等谈判代表认为单一颜色本身不能构成商标,单一颜色只有与其他要素如词语或图案相结合,才能取得显著性。在最终的TRIPS协定第十五条第一款中将“颜色的组合”作为列举出的可注册商标,这意味着有意排除对单一颜色商标不具有内在显著性,WTO成员一般不承担为单一颜色商标给予注册的义务。但是如果单一颜色通过使用而取得显著性,WTO成员也应当接受给予注册。See document MTN.GNG/NG11/14,dated September 12,1989;document MTN.GNG/NG11/16,dated December 4,1989;document MTN.GNG/NG11/17,dated January 23 23,1990.
    [48]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225.
    [49]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国内商标法已经允许对非视觉可感知的商标类型如声音、气味商标给予注册。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尚不接受此类商标提供保护。在TRIPS协定谈判的过程中,美国等就提出要对声音、气味等商标给予注册,但这一提议遭到了发展中国家代表的反对。
    [50]巴黎公约第七之二“集体商标”规定:(1)如果社团的存在不违反其原属国的法律,即使该社团没有工商业营业所,本联盟各国也承诺受理申请,并保护属于该社团的集体商标。(2)各国应自行审定关于保护集体商标的特别条件,如果商标违反公共利益,可以拒绝给予保护。(3)如果社团的存在不违反原属国的法律,不得以该社团在其要求保护的国家没有营业所,或不是根据该国的法律所组成为理由,拒绝对该社团的这些商标给予保护。
    [51]Correa,Carlos Maria.Trade 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 commentary on the TRIPS agreemen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176.
    [52]证明商标与集体商标的关系问题上,一直存在不确定的认识。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在主席最后汇总的主席草本中商标包括:服务商标、集体商标以及(或)证明商标。这说明集体商标与服务都单独存在。但是在布鲁塞尔文本中,删除了集体商标与证明商标,在TRIPS 协定最终文本中也同样如此。在TRIPS理事会对加拿大立法审查时,欧共体曾提出加拿大商标法中未提及证明商标,因此不符合巴黎公约第七条之二要求。加拿大辩称该国立法中规定了证明商标,而证明商标属于巴黎公约所保护的集体商标,因此加拿大的立法符合TRIPS 协定义务要求。WTO document IP/Q2/CAN/1,of June 27,1997,at 12。
    [53]根据博登浩森解释,集体商标并不是用于把一个企业的商品或服务与其他企业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标记,而是用来区别在标记所有人监督下使用集体商标的各个企业的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地或其他共同属性的标记,这些标记包含着质量的某种保证。[奥地利]博登浩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M].汤宗顺,段瑞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8.
    [54]United States - 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Panel,WT/DS176/R,paraS.80.
    [55][奥地利]博登浩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M].汤宗顺,段瑞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2.
    [56][奥地利]博登浩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M].汤宗顺,段瑞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1.
    [57]巴黎公约第六条之五D规定:任何人要求保护的商标,如果未在原属国注册,不得享受本条各规定的利益。
    [58]巴黎公约第五条B规定:除下列情况外,对本条所适用的商标既不得拒绝注册也不得使注册无效:1.在其要求保护的国家,商标具有侵犯第三人的既得权利的性质的;2.商标缺乏显著特征,或者完全是由商业中用以表示商品的种类、质量、数量、用途、价值、原产地或生产时间的符号或标记所组成,或者在要求给予保护的国家的现代语言中或在善意和公认的商务实践中已经成为惯用的;3.商标违反道德或公共秩序,尤其是具有欺骗公众的性质。这一点应理解为不得仅仅因为商标不符合商标立法的规定,即认为该商标违反公共秩序,除非该规定本身同公共秩序有关。然而,本规定在符合适用第十条之二的条件下,也可以适用。巴黎公约第五之C规定:(1)决定一个商标是否符合受保护的条件,必须考虑一切实际情况,特别是商标已经使用时间的长短。
    [59]1911年华盛顿修订会议上,对于本条款进行了修改,同时对适用范围产生了争议,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保留条件表明,此规定涉及商标所据以构成的标记,而且成员并无义务对商标作出与本国法不同的解释。[奥地利]博登浩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M].汤宗顺,段瑞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3.
    [60]United States - 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Panel,WT/DS176/R,para8.75
    [61]目前国内对TRIPS协定第十五条第三款的翻译存在不同的版木,原对外贸易部将该款最 后一句翻译为“不得仅以自申请日起3年期满后商标未按原意使用为由拒绝该申请”。木文认为该翻译需要商榷,因为此种情况下商标申请已经接受,所应决定的是否给予注册,张乃根教授将此译为“不应仅以自申请日期3年期满前未按原因使用而予以驳回”(参见张乃根.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法(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69)。本文认为此翻译更为合理,并以此作为相关阐述依据。
    [62]Document MTN.GNG/NG11/W/68,dated March 29,1990,at Article 11.
    [63 Correa,Carlos Maria.Trade 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 commentary on the TRIPS agreemen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181.
    [64]Document MTN.GNG/NG11/W/70,dated May 11,1990,at Article 11.
    [65]瑞典的提案可见于:Document MTN.GNG/NG11/W/38,dated July 11,1989,at 3.瑞士的提案可见于:Document MTN.GNG/NG11/W/73,dated May 14,1990,at Article 213(3).
    [66]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51.
    [67]美国曾以实际使用作为商标权利取得的条件,为了适应商标国际注册制度愈加广泛的使用的形势,美国于1988年对蓝哈姆法进行修改,允许申请注册无需已有实际使用,只需表明使用意图。UNCTAD-ICTSD:Resource Book on TRIPS and Developmen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233.蓝哈姆法中关于商标使用要求的规定为U.S.C.第1051节(b)-(d).
    [68]英国1994年商标法中已经采用注册在先原则。
    [69]从法经济学上看,认为单纯的商标注册制度会导致商标资源的浪费,导致商标“银行”现象,提高了进入消费者市场成本提高。William M.Landes and Richard A.Posner.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M].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3:180.
    [70]TRIPS协定第十九条“关于使用的要求”第一款规定:如维持注册需要使用商标,则只有在至少连续3年不使用后方可注销注册,除非商标所有权人根据对商标使用存在的障碍说明正当理由。出现商标人意志以外的情况而构成对商标使用的障碍,例如对受商标保护的货物或服务实施进口限制或其他政府要求,此类情况应被视为不使用商标的正当理由。维持商标注册期间因具有合理的理由可以作为不使用的证据,不能撤销商标注册,但是这是商标注册后的维持问题,而不是针对申请至注册前的这段时间内的商标不使用,TRIPS协定并未予以具体是否可以接受合理的理由,因此应当由成员自行决定。
    [71]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246.
    [72]Daniel Gervais.The Trips Agreement:Drafting History and Analysis[M].London:Sweet &Maxwell Press,2003:169.
    [73]Michael Blakeney.Trade 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 Concise Guide to the Trips Agreement[M].Sweet & Maxwell,1996:53.
    [74]Michael Blakeney.Trade 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 Concise Guide to the Trips Agreement[M].Sweet & Maxwell,1996:57 o
    [75]Correa,Carlos Maria.Trade 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 commentary on the TRIPS agreemen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176.
    [76]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限制只针对商标的注册而不针对商标的维持和使用。[奥地利]博登浩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M].汤宗顺,段瑞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7.
    [77]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247.
    [78]博登浩森对巴黎公约第七条的解释中将商标与专利想类比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提供了把握该条款真正适用范围的一项重要线索。实际上,第七条似乎并未规定巴黎联盟成员必须对所有种类的商品给予商标注册,而无论商品的性质。实际上,它似乎只是要求由于商品的商业化销售被临时禁止,或因可变化的事由而禁止,则该商品上的商标可以不予注册。但问题的实质是,商标所有人寻求注册的目的是阻止他人在近似或相同的商品上使用相同或类似的商标,如果因为某些商品的销售权仅属于本国国民,或者仅属于国家垄断机构,此种商标使用就会受到禁止,但是商标的所有者还可以通过商标注册阻止此类国民或国家垄断机构使用其商标。但是,如果禁止使用的理由是如涉及宗教信仰等永久性的理由,商标注册的目的也就不存在了。 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24g.
    [79]TRIPS协定十五条第五款所规定的程序保障义实际上源于美国1988年的提议,可见于:Document MTN.GNG/NG11/W/14/Rev.1,dated October 17,1988.
    [80]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253.
    [81]Thomas Cottier.Concise international and European IP law:TRIPS,Paris Convention,European enforcement and transfer of technology[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8:16.
    [82]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256.
    [83]如本文第一章所述,WTO成员虽然并无义务遵守与马德里协定,但TRIPS协定对马德里协定下国际商标注册义务也持尊重态度,许多WTO成员需要同时遵守马德里条约体系义务与TRIPS协定义务。两者的这一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TRIPS协定中的商标注册程序规定主要为原则性规定,随着马德里体系成员范围的不断扩大,借助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体系的具体条约规定有利于TRIPS协定下程序保障性义务的具体实施。同时这也有助于TRIPS协定与WIPO体制下商标注册制度的相互协调补充,共同构建发展跨国商标注册的国际协调制度。
    [84]巴黎公约第十二条“国家工业产权专门机构”规定:(1)本联盟各国承诺设立工业产权专门机构和向公众传递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商标的中央机构。(2)该专门机构定期出版并且按时公布:(a)被授予专利的人的姓名和取得专利的发明的概要;(b)注册商标的复制品。
    [85]针对这一问题,美国谈判代表提出商标必须在接受申请后6个月内予以公布,目的是减少对消费者以及相关主体的不利影响,并允许相关利益人能够迅速提出异议。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254.
    [86]Correa,Carlos Maria.Trade 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 commentary on the TRIPS agreemen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183.
    [87]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254..
    [88]TRIPS协定第四十一条第二、三款规定如下:2.有关知识产权的实施程序应公平和公正。这些程序不应不必要的复杂和费用高昂,也不应限定不合理的时限或造成开理的迟延。3.对一案件是非曲直的裁决,最好采取书面形式并说明理由。至少应使诉讼当事方可获得,而不造成不正当的迟延。对一案件是非曲直的裁决只能根据已向各方提供听证机会的证据作出。
    [89]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254.
    [90]同上注。
    [91]根据TRIPS协定第十五条第五款规定,设立异议程序并非是WTO成员必须承担的义务。一些成员也可以采用替代程序,如通过撤销或无效程序为第三方提出反对商标注册意见的机会。TRIS协定规定设置撤销程序是成员必须承担的义务,而异议则是选择性的义务,但二者的关系并未明确。根据各国的商标法一般做法,在未规定异议程序的商标制度中,撤销程序与无效程序提供了对某一商标的注册提出反对意见的可能性。在同时提供异议程序和撤销与无效程序的制度中,两种程序在可予受理的反对理由及举证方式上存在许多类似之处。但两种程序的目的上也可能存在区别:异议程序分为注册前异议与注册后异议,目的是通过简易裁决审结大量普通案件,是一种相对快速、简化的程序,因此异议理由和理由陈述与举证的方式做出一定限制。撤销程序和无效程序为商标注册后的程序。这些程序可能在商标局或法院进行,异议理由可能更为全面,既包括某些异议的理由如拒绝注册的绝对理,另外还包括相对理由,如与在先商标或受保护的地理标志冲突等。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可参考WIPO 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地理标志、法律常设委员会十六届会议通过的《商标异议程序》。该文件可下载于:http://www.wipo.int/edocs/mdocs/sct/zh/sct_16/sct_16_4.doc.
    [92]王建平.TRIPS协定与中国知识产权法衔接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05.
    [93]巴黎公约第十一条“发明、实用新型、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规定:在某些国际展览会中的临时保护”规定:(1)本联盟国家应按其本国法律对在本联盟任何国家领土内举办的官方的或经官方承认的国际展览会展出的商品中可以取得专利的发明、实用新型、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商标,给予临时保护。(2)该项临时保护不应延展第四条规定的期间。如以后要求优先权,任何国家的主管机关可以规定其期间应自该商品在展览会展出之日开始。(3)每一个国家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提供证明文件,证实展出的物品及其在展览会展出的日期。
    [94]TRIPS协定第六十二条“知识产权的取得和维持及当事方之间的相关程序”规定:1.各成员可要求作为取得或维持第二部分第2节至第6节下规定的知识产权的一项条件,应符合合理的程序和手续。此类程序和手续应与本协定的规定相一致。2.如知识产权的取得取决于该权利的给予或注册,则各成员应保证,给予或注册的程序在遵守取得该权利的实质性条件的前提下,允许在一合理期限内给予或注册该权利,以避免无根据地缩短保护期限。3.《巴黎公约》(1967)第4条在细节上作必要修改后应适用于服务标记。4.有关取得或维持知识产权的程序,及在一成员法律对此类程序做出规定的情况下,行政撤销和诸如异议、撤销和注销等当事方之间的程序、应适用于第41条第2款和第3款所列一般原则。5.第4款下所指的任何程序中的行政终局裁决均应由司法或准司法机关进行审议。但是,在异议或行政撤销不成立的情况下,无义务提供机会对裁决进行此种审查,只要此类程序的根据可成为无效程序的理由。
    [95]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254.
    [96]Michael Blakeney.Trade 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 Concise Guide to the Trips Agreement[M].Sweet & Maxwell,1996:122.
    [97]United States - 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Panel,WT/DS176/R,paraS.54
    [98]United States - 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Panel,WT/DS176/R,para8.70,United States- 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WT/DS176/AB/R,para 178.
    [99]Michael Blakeney.Trade 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 Concise Guide to the Trips Agreement[M].Sweet & Maxwell,1996:55.
    [100][奥地利]博登浩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M].汤宗顺,段瑞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7.
    [101]同上注。
    [102]巴黎公约第六条之五B规定如下:除下列情况外,对本条所适用的商标既不得拒绝注册也不得使注册无效:1.在其要求保护的国家,商标具有侵犯第三人的既得权利的性质的:2.商标缺乏显著特征,或者完全是由商业中用以表示商品的种类、质量、数量、用途、价值、原产地或生产时间的符号或标记所组成,或者在要求给予保护的国家的现代语言中或在善意和公认的商务实践中已经成为惯用的;3.商标违反道德或公共秩序,尤其是具有欺骗公众的性质。这一点应理解为不得仅仅因为商标不符合商标立法的规定,即认为该商标违反公共秩序,除非该规定本身同公共秩序有关。
    [103]参见WIPO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地理标志法律常设委员会《商标异议程序》(SCT/16/4)第二十条。
    [104]参见WIPO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地理标志法律常设委员会《商标异议程序》(SCT/16/4)第二十一条。
    [105][奥地利]博豆浩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M].汤宗顺,段瑞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7115.
    [106]同上注。
    [107]同上注。
    [108]参见WIPO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地理标志法律常设委员会《商标异议程序》(SCT/16/4)第十三条。
    [109][奥地利]博登浩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M].汤宗顺,段瑞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7.
    [110][奥地利]博登浩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M],汤宗顺、段瑞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7.
    [111][奥地利]博登浩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M].汤宗顺,段瑞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5.
    [112]巴黎公约第十条之二“不正当竞争”规定:(1)本联盟国家有义务对各该国国民保证给予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有效保护。(2)凡在工商业事务中违反诚实的习惯做法的竞争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的行为。(3)下列各项特别应予以禁止:1.具有采用任何手段对竞争者的营业所、商品或工商业活动产生混淆性质的一切行为;2.在经营商业中,具有损害竞争者的营业所、商品或工商业活动的信用性质的虚伪说法;3.在经营商业中使用会使公众对商品的性质、制造方法、特点、用途或数量易于产生误解的表示或说法。
    [113][奥地利]博登浩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M].汤宗顺,段瑞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6.
    [114]巴黎公约第六条之七“商标:未经所有人授权而以代理人或代表人名义注册”规定:(1)如果本联盟一个国家的商标所有人的代理人或代表人,未经该所有人授权而以自己的名义向本联盟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回家申请该商标的注册,该所有人有权反对所申请的注册或要求取消注册,或者,如该国法律允许,该所有人可以要求将该项注册转让给自己,除非该代理人或代表人证明其行为是正当的。(2)商标所有人如未授权从使用,以符合上述和(1)款的规定 为条件,有权反对其代理人或代表人使用其商标。(3)各国立法可以规定商标所有人行使木条规定的权利的合理期限。
    [115][奥地利]博登浩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M].汤宗顺,段瑞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4.
    [116]TRIPS协定第七十三条“安全例外”规定:本协定的任何规定不得解释为:(a)要求一成员提供其认为如披露则会违背其根本安全利益的任何信息;或(b)阻止一成员采取其认为对保护其根本安全利益所必需的任何行动;(ⅰ)与裂变和聚变物质或衍生这些物质的物质有关的行动;(ⅱ)与武器、弹药和作战物资的贸易有关的行动,及与此类贸易所运输的直接或间接供应军事机关的其他货物或物资有关的行动;(ⅲ)在战时或国际关系中的其他紧急情况下采取的行动。(c)阻止一成员为履行《联合国宪章》项下的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义务而采取的任何行动。
    [117]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贸易司所译的TRIPS协定文本将TRIPS协定第十六条“exclusive right”译为专有权,国内也有人将此译为专用权。鉴于TRIPS协定第十六条第一款授予注册商标所有人权利限于排除他人会导致混淆的商标使用行为,注册商标所有人权利也并不局限于此,因此本文也认为专用权从语义上似乎更为准确,故本文亦将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授予注册商标所有人权利的利表述为专用权。
    [118]巴黎公约并未对未商标权加以界定,而是由成员自行认定,只有在第十条条第二款包含了为维护不正当竞争而对商标的保护的一般性规定,但并未从概念上对商标的专有权加以规定,因此第十六条第一款款也成了为巴黎公约附加义务。
    [119]TRIPS协定第二十一条“许可和转让”规定:各成员可对商标的许可和转让确定条件,与此相关的理解是,不允许商标的强制许可,且注册商标的所有权人有权将商标与该商标所属业务同时或不同时转让。
    [120]在TRIPS协定第二十条中就规定了商标使用若干积极性权利。该条“其他要求”内容为:在贸易过程中使用商标不得受特殊要求的无理妨碍,例如要求与另一商标一起使用,以特殊形式使用或要求以损害其将一企业的货物或服务区别于另一企业的货物或服务能力的方式使用。此点不排除要求将识别生产该货物或服务的企业的商标与区别该企业的所涉具体货物或服务的商标一起使用,但不将两者联系起来。
    [121]代表国家有印度(参见Document MTN.GNG/NG11/W/37,dated July 10,1989,at 4),巴西(参见 Document MTN.GNG/NG11/W/57,dated December 11,1989,at 6)以及墨西哥(参见Document MTN.GNG/NG11/W/57,dated December 11,1989,at 2)。
    [122]在综合拨款法案中,欧共体提出商标权应属于注册商标之人,美国主张商标权属于商标真实的所有者。二者的观点区别在于,欧共体同意商标权本质上应属于商标所有者,但注册制度本身可以推定为注册人为商标的所有者,商标注册者经注册即可获得商标的专有权。其观点强调注册者获得法律推定的权利。而美国的观点强调,注册者与商标所有者存在不一致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商标的注册者不能获得商标所有权。基于商标注册人非真实的所有者,可以不给予注册以所有权。而欧共体认为,二者虽然存在区别,但是注册商标之上必然存在一真实的商标所有者,但在未确定真实的商标所有者之前,商标注册者应当获得商标专有权。该问题可详见本文第三章相关论述。
    [123]Thomas Cottier.Concise international and European IP law:TRIPS,Paris Convention,European enforcement and transfer of technology[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8:16.
    [124]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258.
    [125]同上注:258。
    [126]同上注:261。
    [127]Michael Biakeney.Trade 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 Concise Guide to the Trips Agreement[M].Sweet & Maxwell,1996:54.
    [128]这针对反向假冒行为。
    [129]王火灿、刘光溪.WTO与知识产权争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60.
    [130]Beth Fulkerson.Theft by Terrorism:A Case for Revising TRIPS to Protect Trademark from National Market Foreclosure[J].Michig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1996,Spring:813.
    [131]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262.
    [132]传统商标法中所谓的混淆的可能,针对的是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产品时可能发生混淆。随着对商标权保护力度的加强,发生混淆的时机也从购买时拓展到了购买之前和购买之后,混淆可能概念理论也从销售混淆延伸到初始混淆(initial interest confusion)和售后混淆。
    [133]欧共体1990年的提案中规定:“注册商标的所有者应享有具有专有权,有权阻止第三方未经其许可在贸易活动中与受保护商标用于的相同或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如果这种使用会导致混淆的可能。但是,如果是在相同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相同的商标,无须证明混淆可能”。根据欧共体的这一提议,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如果商标与商品或服务都相同,法院甚至无须调查混淆的可能性,用于相同商品上的相同商标自动受到保护,即使实际上并不存在混淆的可能。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265.
    [134]王建平.TRIPS协定与中国知识产权法衔接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30.
    [135]就注册商标专有权限制方面,除了本文中所分析的TRIPS协定第十六条第一款与第十七条所包含的限制外,一些学者认为还可以根据其他理由做出限制。例如根据TRIPS协定第六条,成员有权以权利穷竭为由对已经售出的商品限制商标所有权人的专有权。Joanna Schmidt-Szalewskir.The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of Trademark after the TRIPS Agreement[J].Duk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Law,1998,Fall:209.
    [136]张汉林.知识产权贸易争端案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56.
    [137]Beier,Friedrich-Karl.From GATT to TRIPS-the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M].The Max Planck Institute,1996:104.
    [138]TRIPS协定第十七条“例外”规定:各成员可对商标所授予的权利规定有限的例外,如合理使用描述性词语,只要此类例外考虑到商标所有权人和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139]Daniel Gervais.The Trips Agreement:Drafting History and Analysis Second Edition[M].London:Sweet & Maxwell Press,2003:176.
    [140]黄晖.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46.
    [141][奥地利]博登浩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M].汤宗顺,段瑞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0.
    [142]巴黎公约第六条之二“商标:驰名商标”规定:(1)本联盟各国承诺,如本国法律允许,应依职权,或依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对商标注册国或使用国主管机关认为在该国已经驰名,属于有权享受本公约利益的人所有、并且用于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商标构成复制、仿制或翻译,易于产生混淆的商标,拒绝或撤销注册,并禁止使用。这些规定,在商标的主要部分构成对上述驰名商标的复制或仿制,易于产生混淆时,也应适用。(2)自注册之日起至少五年的期间内,应允许提出撤销这种商标的请求。本联盟各国可以规定一个期间,在这期间内必须提 出禁止使用的请求。(3)对于依恶意取得注册或使用的商标提出撤销注册或禁止使用的请求,不应规定时间限制。
    [143]Michael Blakeney.Trade 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 Concise Guide to the Trips Agreement[M].Sweet & Maxwell,1996:54
    [144]有学者认为,巴黎公约第六条之二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仅仅适用混淆理论。Keola R.Whittaker.Trademark Dilution in A Global Age[J].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2006,Fall:919.
    [145]黄晖.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48.
    [146][美]杰弗里卡农.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187.
    [147]传统的混淆理论保护从混淆理论到淡化理论的最大变化在于,商标保护的宗旨从保护一般免受欺骗、混淆之苦,转到保护商标所有人的商誉免受寄生行为的损害。商标淡化(dilution),是指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相似的文字、图形及其组合在其他不相同或不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的行为。它是一种特殊的商标侵权行为。按现行的商标淡化理论,商标的淡化是指来自以下三个方面对某驰名商标的损害:一昆以一定方式暗化驰名商标的行为,即非权利人将驰名商标用于无竞争关系的商品上,从而使该驰名商标与其商品的特定联系弱化的行为。二是以一定方式丑化或玷污有关驰名商标,它指非权利人将相同或近似商标使用在对某驰名商标的信誉可能发生损害的商品或服务上的行为。三是以间接的方式使消费者将商标误认做有关商品的通用名称从后者可以看出,淡化理论为商标权利人防御他人不当行为致使其商标显著性丧失提供了法律保护的依据。换言之,反淡化的目的之一在于避免驰名商标因他人的淡化行为丧失显著性。其重要性正像前联邦德国最高法院所陈述的那样:“反淡化的特别保护的意义在于,这样的显著商标的所有人对其通过大量时间和金钱所取得的排他性地位的维护有着合法的利益,而任何可能对其显著商标的独创性和显著特征以及从其独特性取得的广告效果的损害都应予避免。其基本目的不是防止任何形式的混淆,而是为了保护取得的产权不受侵害。”而美国联邦第七巡回法庭对削弱商标显著性的淡化有着精辟的见解,“反淡化理论的暗含前提是,淡化不像混淆造成的损害那样直接和通常可以测评,淡化就像一种感染,如果任其蔓延,势必破坏商标的广告价值,淡化的本质在于商标价值不知不觉的消失,这使得损害很难转化为损失。如果一方将缺乏混淆作为否认损失的一个因素,实际上正好说明了这种不可量化因此也不可挽回的损害本质。”在美国反淡化法的立法报告中,报告人进一步阐述了其立法意图:“保护商标不受淡化不同于保护商标不受侵权。淡化的认定并不依赖于侵权的认定标准,不依赖于是否具有混淆、误认或欺骗的可能。但如果未经许可使用驰名商标会使公众心目中代表惟一、独特的商标形象降低,淡化就发生了。淡化是一种同传统侵权完全不同的侵害。即使没有混淆,商标的吸引力仍可能因他人的使用而受损。这才是淡化的本质。混淆导致直接损害,淡化则是一种感染,若任其发展,最后势必会破坏商标的广告价值。”可见,商标淡化的理论基础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以是否存在混淆为区分的商标权保护,而着眼于驰名商标所形成的巨大价值不被他人的行为所侵损,那怕这种行为本身并不具有某种故意或过失的因素,不具有可以量化的损失存在(即未必构成传统民法上的侵权行为),甚至可能仅仅是无竞争关系的行为人将某驰名商标不恰当地在字典或产品目录中作为了某一商品的通用名称或别名。从现行的淡化理论来看,冲淡和玷污是商标淡化行为的两种基木表现形式。然而最严重的淡化乃是驰名商标的退化。上述观点可参见于:郑成思.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FrederickMostert.驰名商标在非竞争性商品上的保护.[A].见:郑成思.知识产权研究(第一卷)[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
    黄晖.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House Repon on the Federal Trademark Dilution Act of 1995.赖波军.驰名商标的显著性丧失及法律保护[J].科技与法律,2004(1):75.
    [148]基于这一法理,有学者甚至认为未注册的驰名商标的注册保护同样适用于对抗不同类别商品或服务上已注册的商标。 Beth Fulkerson.Theft by Terrorism:A Case for Revising TRIPS to Protect Trademark from National Market Foreclosure[J].Michig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1996,Spring:814.
    [149]巴黎公约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但是,对于本联盟国家的国民不得规定在其要求保护的国家须有住所或营业所才能享有工业产权。
    [150]关于巴黎公约的酝酿过程,可参阅郑成思.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45-147.
    [151]张乃根.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法(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60.
    [152]同上注:61。
    [153]巴黎公约最初在1880年淡判时的草稿提及:“各合约方的国民应当在所有其他成员国中享有互惠”。瑞上、匈牙利和荷兰的代表对此给予如下注释:互惠一词若严格解释的话会导致曲解,因此谈判各方同意删除互惠一词。Nuno Pires de Carvalho,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6:112.
    [154]王建平.TRIPS协定与中国知识产权法衔接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04.
    [155]TRIPS协定第三条“国民待遇”规定:1.在知识产权保护3方面,在遵守《巴黎公约》(1967)《伯尔尼公约》(1971)、《罗马公约》或《关于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条约》中各自规定的例外的前提下,每一成员给予其他成员国民的待遇不得低于给予本国国民的待遇。就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组织而言,此义务仅适用于本协定规定的权利。任何利用《伯尔尼公约》第6条或《罗马公约》第16条第1款(b)项规定的可能性的成员,均应按这些条款中所预想的那样,向TRIPS理事会做出通知。2.各成员可利用第1款下允许的在司法和行政程序方面的例外,包括在一成员管辖范围内指定送达地址或委派代理人,但是这些例外应为保证遵守与本协定规定发生不相抵触的法律和法规所必需,且这种做法的实施下会对贸易构成变相限制。
    [156]TRIPS协定第二条“知识产权公约”第一款规定:就本协定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而言,各成员应遵守《巴黎公约》(1967)第一条至第十二条和第十九条。
    [157]TRIPS协定第二十七条“可授予专利的主题”中规定“在遵守第六十五条第四款、第七十条第八款和本条第三款规定的前提下,对于专利的获得和专利权的享受不因发明地点、技术领域、产品是进口的还是当地生产的而受到歧视”。
    [158]TRIPS协定第四条“最惠国待遇”规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一成员对任何其他国家国民给予的任何利益、优惠、特权或豁免,应立即无条件地给予所有其他成员的国民。一成员给予的属下列情况的任何利益、优惠、特权或豁免,免除此义务:(a)自一般性的、并非专门限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于司法协助或法律实施的国际协定所派生;……
    [159]1947年GATT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在对进口或出口、有关进口或出口或对进口或出口产品的国际支付转移所征收的关税和费用方面,在征收此类关税和费用的方法方面,在有关进口和出口的全部规章手续方面,以及在第三条第二款和第四款所指的所有事项方面,任何缔约方给予来自或运往任何其他国家任何产品的利益、优惠、特权或豁免应立即无条件地给予来自或运往所有其他缔约方领土的同类产品。
    [160]张乃根.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法(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07.
    [161]同上注。
    [1]专家组主席为Wade Armstrong先生,成员包括Francois Dessemontet先生与Armand de Mestral先生。
    [2]该案案情以及专家组报告与上诉机构报告可见于: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_e/dispu_e/cases_e/ds176_e.htm
    [3]张乃根.TRIPS协定: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40.
    [4]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Panel,WT/DS176/R,para4.20
    [5]同上注,para4.26-4.29.
    [6]同上注,para4.30.
    [7]同上注,para4.34-4.4.36.
    [8]同上注,para4.40.
    [9]同上注,para8.49-8.60.
    [10]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WT/DS176/AB/R,para154-177.
    [11]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Panel,WT/DS176/R,para4.41,4.42,4.53-4.59,4.69.
    [12]同上注,para4.43-4.52,4.60-4.68.
    [13]同上注,para4.47.
    [14]同上注,para 4.69.
    [15]同上注,para 4.66-4.68.
    [16]同上注,para4.67
    [17]同上注,para8.74-8.89.
    [18]巴黎公约第二十九条“签字、语言、保存职责”规定:(1)(a)本议定书的签字本为一份,用法语写成,由瑞典政府保存。(b)总干事与有关政府协商后,应制定英语、德语、意大利 语、葡萄牙语、俄罗斯语、西班牙语以及大会指定的其他语言的正式文本。(c)如对各种文本的解释有不同意见,应以法语本为准。
    [19]巴黎公约第六条之五C(2)规定:商标中有些要素与在原属国受保护的商标有所不同,但并未改变其显著特征,亦不影响其与原属国注册的商标形式上的同一性的,本联盟其他国家不得仅仅以此为理由而予以拒绝。
    [20]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Panel,WT/DS176/R,para8.78.
    [21]2001年2月1日,专家组曾致信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负责管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国际局。专家组依据DSU第十三条规定,请求获得说明由TRIPS协定第二条第一款纳入该协定并与本案有关的1967年斯德哥尔摩公约(巴黎公约)条款的事实资料。它也表示有兴趣获取有关于确定商标所有人方式的公约缔约历史及之后发展的资料事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于2001年10月2日复信提供了该资料。
    [22]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Panel,WT/DS176/R,para8.82.
    [23]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WT/DS176/AB/R,para 130-148.
    [24]同上注,para139.
    [25]上诉机构为此做了一项假设论证:如果第六条之五A(1)确实要求其他国家对于已注册商标的在所有方面都接受注册申请并给与保护,包括商标形式以外的其他方面。任何此类申请人都可以在根据第六条的商标注册和根据第六条之五的商标注册之间进行选择,这种选择将取决于哪种申请与注册对对申请人更为有利。上诉机构认为这不会巴黎公约起草者的真实意图。
    [26]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WT/DS176/AB/R,para 141.
    [27]Robert Howse.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WT/DS176/AB/R) A Comment,In Henrik Horn,Petros C.Mavroidis.The WTO Case Law Of 2002[M].Cambridge University,2005:195.
    [28]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Panel,WT/DS176/R,para4.30.
    [29]同上注,para4.36,4.38.
    [30]同上注,para8.49-8.58.
    [31]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Panel,WT/DS176/R,para8.55.
    [32]本案专家组审理中还引用美国--虾案中上诉机构观点,即这一原则是对“各国行使权利加以控制”(United States-Shrimps,Appellate Body Report,para.158.)。这一原则的依据就是通常所说的禁止权利滥用学说,根据这一学说,“禁止滥用国家权利,禁止提出与条约义务相冲突的任何权利主张,权利必须善意行使,也就是合理行使”。成员滥用其条约权利会导致违背其他成员的权利,并违反成员的自己条约义务。成员必须以符合TRIPS协定第七规定的善意原则的方式实施TRIPS协定。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Panel,WT/DS176/R,para8.57.
    [33]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WT/DS176/AB/R,para168-177.
    [34]同上注,para175-178.
    [35]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Panel,WT/DS176/R,para4.156-4.195.
    [36]同上注,para4.154-4.155,4.216-4.228.
    [37]同上注,para4.31,4.56.
    [38]同上注,para4.27,4.44.
    [39]同上注,para8.60-8.64.
    [40]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WT/DS176/AB/R,para107-121.
    [41]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Panel,WT/DS176/R,para4.108-4,117.
    [42]同上注,para4.119-4.137.
    [43]同上注,para8.125-8.140.
    [44]211节(d)规定:在此节中(1)“指定国民”一词意指1998年9月9日生效的联邦条例汇编第31编第515.305节中所规定的指定国民,还包括任何一个作为指定国民权益继承人的其他任何国家的国民。联邦条例汇编第31编第515节中包含古巴资产管制条例。第515.305节包含了第211节(d)(1)所提及的“指定国民”一词的定义,其内容是:在本节规定中,指定国民一词系指古巴及其国民,包括被特别指定的任何人。
    [45]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Panel,WT/DS176/R,para8.133
    [46]同上注,para8.136
    [47]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WT/DS176/AB/R,para234-296.
    [48]同上注,para268.
    [49]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Panel,WT/DS176/R,para4.132.
    [50]同上注,para 4.133-4.137.
    [51]同上注,para 8.153-8.158.
    [52]同上注,para 8.143.
    [53]United States-Section 211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98,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WT/DS176/AB/R,para144-148.
    [54]同上注,para297-319.
    [55]同上注,para311.
    [56]同上注,para312.
    [57]同上注,para3 18.
    [58]同上注,para314.
    [59]John.H.Jackson.the Jurisprudence of the Gatt &WTO:Inssights on Treaty Law and Economic Relation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转引自张乃根.TRIPS协定: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6.
    [60]张乃根.TRIPS协定: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44.
    [61]张乃根.TRIPS协定: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6.
    [62]John.H.Jackson.The Jurisprudence of the Gatt &WTO:Insights on Treaty Law and Economic Relation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转引自张乃根.TRIPS协定: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6.
    [63]TRIPS协定序言宣布:各成员认识到知识产权私权属性。是自1883年巴黎公约问世以来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条约第一次明确地查明知识产权的诉权属性。
    [64]Donald R.Dinah.An Analysis of the United States-Cuba "'HAVANA CLUB' Case before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J].Fordham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2003,January:338.
    [65]张乃根.TRIPS协定: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29.
    [66]Misha Gregory Macaw.The New Rum War:Havana Club as a Threat to U.S.Interest in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Harmonization[J].Bosto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2000,falls:222.
    [67]Robert Dufresne.Assessing Clashes and Interplays of Regimes from a Distributive Perspective:IP Rights under the Strengthened Embargo against Cuba and the Agreement on TRIPS[J].Michig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2003,spring:769-771.
    [1]中国入世议定书》第一部分第一条第二款规定:“中国所加入的《WTO协定》应为经在加入之日前已生效的法律文件所更正、修正或修改的《WTO协定》。本议定书包括工作组报告书第342段所指的承诺,应成为《WTO》的组成部分”。《工作组报告书》第342段所述承诺包括该报告第五部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制度”中第252、256、259、263、265、270、275、284、286、288、291、292、299、302、304-305段。在第263段,中国代表表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TRIPS协定》的进一步实施,中国的立法和执法部门也已经认识到,现行《商标法》在一些方面与《TRIPS协定》和《巴黎公约》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并正准备修改现行《商标法》,以完全满足《TRIPS协定》的要求”。第305段明确“鉴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先进性,中国代表确认,自加入时起中国将全面使用《TRIPS协定》的规定。”中国入世议定书中文本引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M].(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世界贸易组织司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英文本为Acce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Decision of 10 November 2001),WT/L/432;工作组报告书英文本为Report of the Working Parties on the Accession of China,WT/ACC/CNN/49(1 October 2001)。
    [2]本文所研究的“中国”限于新中国建立后的内地(大陆),不包括如今同属于WTO成员的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北(台湾省)三个单独关税区。
    [3]1902年9月5日,清政府与英国订立《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条约中就有关于商标(TRADE MARK)的条款,当时将商标翻译成“贸易牌号”。第七款规定:英国本有保护华商贸易牌号,以防英国人民违犯、迹近、假冒之弊,中国现亦应允保护英商贸易牌号,以防中国人民违犯、迹近、假冒之弊。由南、北洋大臣在各管辖境内设立牌号注册局所一处,派归海关管理其事。各商到局输纳秉公规费,即将贸易牌号呈明注册,不得借给他人使用,致生假冒等弊。1903年10月8日,清政府与美国订立《中美续议通商行船条约》,条约对商标问题作出了规定,使用了“商标”这一新的译法,这是中国的法律文件中首次出现“商标”一词。第九款规定:无论何国人民,美国允许其在美国境内保护独用合例商标,如该国与美国立约,亦允照保护美国人民之商标。中国今欲中国人民在美国境内得获保护商标之利益,是以允在中国境内美国人民行铺及公司有合例商标,实在美国已注册,或在中国已行用,或注册后即欲在中国行用者,中国政府准其独用,实力保护。凡美国人民之商标,在中国所设之注册局所,由中国官员查察后,经美国官员缴纳公道规费,并遵守所定公平章程,中国政府允由中国该管官员出示,禁止中国通国人民犯用或冒用或射用,或故意行销冒仿商标之货物。所出禁示,应作为律例。参见安青虎.品牌与商标[EB/OL].http://www.cicn.com.cn/docroot/200603/02/kw03/02020101.htm.2009-3-26.
    [4]陶鑫良,张乃根.上海知识产权干部读本[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155.
    [5]按照该条例规定,凡在商品上使用的商标必须往册,使用未经注册的商品不得在巿场上 销售。该条例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过分强调商标注册的质量监督作用,忽视了商标权的保护作用,且对商标争议程序和评定程序以及违反商标条例的处罚都没有明确规定。实际上,这一条例没有起到商标法律保护的作用。张平.知识产权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67.
    [6]该商标法1982年8月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于1983年3月1日正式实施。
    [7]唐安邦.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前沿问题与WTO知识产权协议[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40.
    [8]相关条款包括《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其规定为“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关于包括商标法在内的知识产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一般认为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对知识产权的兜底保护。参见李扬.商标法中在先权利的知识产权法解释[J].法律科学,2006,(5):42.
    [9]吴友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1:181.
    [10]中国在乌拉圭回合中参与了TIRPS协定的谈判,并草签了最后文本。参见前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工作组报告书第255段。
    [1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工作组中的一些成员指出:中国法律要求外国人须委托指定代理机构办理商标申请,而中国人则可以直接向商标局提出申请。中国商标法未象TRIPS 协定所要求的规定哪些标记具有注册资格,未规定能否基于使用获得显著性从而具备商标注册资格,也未明确是否不以实际的使用作为商标注册条件。还有一些工作组成员对中国驰名商标的保护,特别是那些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的保护表示关注,指出中国的法律法规未具体规定确定商标为驰名商标的标准,无法确定是否符合TRIPS协定第十六条的相关要求,中国虽已对本国国民的驰名商标提供保护,但尚未对外国人的驰名商标提供此种保护,中国商标法需要延伸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参见前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法律文件工作组报告书第261段。
    [12]参加前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法律文件工作组报告书第263段。
    [13]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85年发布《关于申请商标注册要求优先权的暂行规定》,1988年经修订的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十五条对基于注册申请而产生的优先权作出了规定,未涉及因展览会展出而获得的优先权。
    [14]王建平.TRIPS协定与中国知识产权法衔接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207.
    [15]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早在1996年就发布《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对驰名商标提供保护。
    [16]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通达商标服务中心。http://www.tdtm.com.cn/dongtai/news/17_0004.htm.2009-3-1.
    [17]商标法第八条中“颜色组合”作为一个单一构成要素出现的,而且“颜色组合”只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组合而不能仅由一种颜色组成,那么,仅由一种颜色组成的“单一颜色”应该是不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的。然而,在审查实务中单一颜色商标的注册申请不但通过了商标局的形式审查被受理,而且还接受了商标局的实质审查,虽然大部分在审查时被驳回了,但也有获准初步审定并公告的。这种审查实务与法律规定的冲突,必然导致广大商标申 请人以及社会公众对商标法权威性认识的怀疑。至于单一颜色到底能否作为商标申请注册,其实理论界的认识一直是肯定的,事实上单色商标在美国和欧盟已获准注册。所以,目前商标法第八条概括加列举的封闭性表述方式具有一定的逻辑缺陷。相关论述可参见曹新伟.从审查实务看我国商标法的修改完善[J].中华商标,2007(06):5.
    [18]马翔.商标业务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42.
    [19]该案相关判决文书可见于:曹中强.中国商标报告(总第6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128-134.
    [20]在我国地理标志还可以通过地理标志产品获得保护。1999年原国家质最技术监督局发布《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这一部门规章制度一度与商标法并存,形成了地理标志保护的并行模式。2001年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新规定沿袭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的基本框架,原先的原产地产品保护制度基本被沿承下来,因此工商和质检两个部门、两种模式并行的状态仍继续存在。参见王笑冰.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问题和对策[J].电子知识产权,2006(6):25。同时存在两个地理标志保护机构根据不同的法律行使行政权力,必然造成权力的冲突、管理体制上的冲突和地理标志管理秩序的混乱,导致市场主体无所适从,而这又必然造成权力主体的冲突,增加了当事人的负担,浪费了国家管理资源。2005年末的“龙口粉丝”案就是这种地理标志管理并行模式导致权力和权利冲突的典型案例。
    [21]TRIPS协定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就地理标识而言,各成员应向利害关系方提供法律手段以防止:(a)在一货物的标志或说明中使用任何手段标明或暗示所涉货物来源于真实原产地之外的一地理区域,从而在该货物的地理来源方面使公众产生误解;(b)构成属《巴黎公约》(1967)第10条之二范围内的不公平竞争行为的任何使用。根据这一规定,成员可以自行选择保护地理标识的方法。
    [22]该案相关判决文书可见于:曹中强.中国商标报告(总第7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144-157.
    [23]该案一审与二审法院都认为判断商标是否近似既要对商标的整体进行对比,又要对商标的主要部分进行对比。该案相关判决文书可见于:曹中强.中国商标报告(总第6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214-223.
    [24]商标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商标注册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的,初步审定并公告申请在先的商标;同一天申请的,初步审定并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标,驳回其他人的申请,不予公告”。此外商标法评审规则第十九条规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分别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在同一天申请注册的,各申请人应当自收到商标局通知之日起30日内提交其申请注册前在先使用该商标的证据。同日使用或者均未使用的,各申请人可以自收到商标局通知之日起30日内自行协商,并将书面协议报送商标局;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局通知各申请人以抽签的方式确定一个申请人,驳回其他人的注册申请。商标局已经通知但申请人未参加抽签的,视为放弃申请,商标局应当书面通知未参加抽签的申请人”。
    [25]商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25]商标法通过对商标注册的禁止性规定和对注册商标撤销条件的规定,对在先使用的商标给予保护。在已经使用的商标如果被他人抢先申请注册,在先使用人可以按照商标法第三十条和三十三的规定,自初步审定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先使用的证据和理由,向商标局提出异议,要求驳回申请人的申请。如果商标局认为异议的理由成立,应作出驳回申请的裁 定,在先使用人即可以自己的名义申请注册。如果商标局裁定驳回异议,在先使用人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不服的,还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按诉讼程序作出最后的决定。
    [27]在撤销方面,如果在先使用人没有在法定的异议期间提出异议,注册申请已被核准,在先使用人或利害关系人还可以按商标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自注册之日起5年内,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商标注册。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28]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商标局对受理的商标注册申请,依照商标法及本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或者在部分指定商品上使用商标的注册申请符合规定的,予以初步审定,并予以公告;对不符合规定或者在部分指定商品上使用商标的注册申请不符合规定的,予以驳回或者驳回在部分指定商品上使用商标的注册申请,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29]商标法第三十条规定:“对初步审定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任何人均可以提出异议。公告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核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予公告”。第三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对商标局做出的裁定不申请复审或者对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的裁定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裁定生效。经裁定异议不能成立的,予以核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予公告;经裁定异议成立的,不予核准注册。经裁定异议不能成立而核准注册的,商标注册申请人取得商标专用权的时间自初审公告三个月期满之日起计算”。
    [30]此种撤销符合TRIPS协定第十九条的理由,参见黄晖.商标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04.
    [31]根据2002年1月21日实施的《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使用范围的解释》规定,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授权,确定其辖区内有关中级人民法院(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不服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的复审决定或者裁定的案件。
    [32]TRIPS已明确将包括商标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界定为“私权”。商标权这种私权属性的不仅仅在宗旨条款中宣誓性反映,而应实质性地充分体现在商标法具体制度的构造中,包括商标权利取得的实质性条款中,以及商标注册、申请等程序性条款中。出于有效的保护商标权,商标法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与周期里使申请人获得授权。类似观点可见刘友华.商标法修改应考量的核心因素[J].电子知识产权,2007,(12):55-56.
    [33][奥地利]博登浩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M].汤宗顺,段瑞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3.
    [34]同上注。
    [35]吴友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1:182.
    [36]该案相关判决文书可见于:曹中强.中国商标报告(总第7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120-143.
    [37]法理上此种商标注册申请行为不仅违反《民法通则》关于代理制度的规定,而且还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为了防止代理人或者代表人窃取被代理人的商标权和商誉、不合理地利用或者损害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的商誉,保护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的合法利益,法律就要对该商标注册申请行为进行干预。参见金多才.试论我国未注册商标的法理保护[J].河南社会科学,2007,(4):65.
    [38]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典(应用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245.
    [39]有学者认为我国立法者的这种误解从根本上颠倒了商标权和其他权利的关系。参见李杨.商标法中在先权利的知识产权法解释[J].法律科学,2006,(5):43.
    [40]代表性观点可参见吴汉东.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M].中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57-559.黄晖.商标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81-87。此外,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6月发布的《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十六条规定,《专利法》第二十三条所称的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包括:商标权、著作权、企业名称权、肖像权、知名商品特有包装或者装潢使用权等。
    [41]冯晓青.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300.
    [42]该案相关判决文书可见于:曹中强.中国商标报告(总第8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120-143.
    [43]参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2005年12月31日公布的《商标审查及审理标准》。该文件可下载于:http://sbj.saic.gov.cn/sbyw/zqyj.asp.
    [44]商标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表明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具有在先性。就保护在先权利而言,注册商标的在先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他人在先申请或者注册的商标相冲突:其二是指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其他合法权利相冲突。由于我国商标法中已经在其他条款对于在先商标权利保护问题已经做了相应的规定.所以本条规定的在先权利是指在系争商标申请注册日之前已经取得的.除商标权以外的其他权利。
    [45]根据该学者观点,在先权应当排除特别法所明确规定的权利,即专利权、著作权、姓名权、肖像权、先商标权、驰名商标、知名的未注册商标、地理标志成为在先权利的可能性。可能成为在先权利对象的,主要是指在先的商号权、在先使用的作品人物形象或者片断或者某些标题: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知名的未注册商标除外);在先使用的雅号、艺名、笔名或者名称的略称;在先使用的商品特有名称包装和装潢、在先使用的域名,等等。参见李杨.商标法中在先权利的知识产权法解释[J].法律科学,2006,(5):43-46.
    [46]李杨.商标法中在先权利的知识产权法解释[J].法律科学,2006,(5):46.
    [47]王莲峰.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9):66.
    [48]此种地理标志的合理使用应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合理使用的主体应当限制在该地名所辖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该地域以外的单位或个人使用属于侵犯他人的商标专有权。第二,合理使用的方式包括允许他人表明产地来源、将地名用于商品包装、在注册企业名称时使用该地名、申请注册的商标中包含有该地名等。第三,应当是善意使用,即符合地理标志的使用者仅是为了表示商品的来源地而善意使用,不得故意混淆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造成消费者的误认。第四,应当对驰名商标给与特殊保护。如果地名商标构成驰名商标,那么就不得随意使用相同的地理标志。魏丽丽.地理标志与地名商标的冲突及法律适用[J].商场现代化,2006,(5):46.
    [49]商号又称字号,是商事经营主体在从事商事法律行为时为表明不同于他人的特征。用以署名使用的名称。商号与企业名称往往被混同,国家工商管理局《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七条规定“企业名称应当由以下部分依次组织:字号(或者商号,下同)、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因此严格意义上讲,企业名称的外延大于商号,商号是企业名称的法定构成因素之一。商号并不能反映企业所有的外部特征,只有与企业的地理名称、行业经营特点、组织形式等相结合而共同构成企业名称,商号方能成为区别于其他企业的身份标志。张元.商号法律保护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2006(09):95.
    [50]如前注所述,我国立法中没有使用商号或商业名称的概念。法律、法规对于各种形态的市场主体分别赋予了不同的称谓。例如在《民法通则》中.对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合伙使用“字号”一词.而对企业法人则使用了“名称”一词。学术上对于“商号”的含义也有着不同的理解, 一种观点认为:商号与我国的企业名称并非同一概念,前者只是后者的组成部分之一。商号是公司名称的核心内容,公司人格特定化的标记。也是公司名称中惟一可以由当事人自主选择的内容。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国商号相当于我国的企业名称。鉴于我国的企业名称一般由行政区划、字号(或称商号)、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四个部分所组成,其中的字号是区别不同企业的主要标志。因此,无论把商号作为企业名称的同义语.还是作为企业名称的核心部分,作为商标法上的在先权利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参见吴新华.商标法第31条对在先“商号权”的保护--第1929467号“良田”商标争议案评[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8(01):61.
    [51]商号权的取得依各国立法的不同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使用取得主义、登记对抗主义、登记生效主义。我国有关商号权保护的法律均采用登记生效主义。例如《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三条规定企业名称经核准登记后方可使用,在规定的范围内享有专用权。第二十六条还规定如果使用未经核准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因此对于国内当事人而言,只有商号的登记日期早于商标的申请注册日期.当事人才有资格主张其在先商号权。
    [52]根据《商标审查及审理标准》,关于在先商号权的界定,以商号权对抗系争商标的,商号的登记、使用开应当早于系争商标的申请注册日。在先享有商号权的事实可以用企业登记资料、使用该商号的商品交易文书、广告宣传材料等加以证明。关于混淆可能性的判定,混淆的可能性是指,系争商标的注册与使用将会导致相关公众误以为该商标所标识的商品/服务来自于商号权人,或者与商号权人有某种特定联系。认定系争商标容易与在先商号发生混淆,可能损害在先商号权人的利益,应当综合考虑下列各项因素:(1)在先商号的独创性。如果商号所使用的文字并非常见的词语,而是没有确切含义的臆造词汇,则可以认定其具有独创性。(2)在先商号的知名度。认定在先商号在相关公众中是否具有知名度,应从商号的登记时间、使用该商号从事经营活动的时间跨度、地域范围、经营业绩、广告宣传情况等方面来考察。(3)系争商标指定使用的商品/服务与商号权人提供的商品/服务原则上应当相同或者类似。
    [53]商标法第四条规定了商标权人自愿申请商标注册,这就说明允许未注册商标的存在。对于未注册但有一定影响的商标还可以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获得保护。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的规定,他人擅自将未注册商标所有人使用在知名商品上的未注册商标作为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使用,就可能造成其商品与未注册商标所有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不正当地利用或者损害未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商誉,侵犯未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54]所谓抢注他人商标行为是指将他人已经使用。并在消费者中已产生一定影响但未申请注册的商标抢先以自己的名义申请注册,这种行为也违反了民法通则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是一种恶意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同时也是对在先使用人的因使用而产生的商誉的侵害。
    [55]也有人提出不应当对未注册商标及未注册的驰名商标给予特别保护,理由包括会造成与注册商标的冲突,容易挑起事端,制造混乱,同时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等。参见叶琏刚.未注册商标不应保护--从小肥羊案看未注册商标的保护[J].中国专利与商标,2005(3):59-62.本文认为这一观点并未认识到保护未注册商标本身的重要意义,但是也说明对未注册商标的特别保护应当符合一定的条件,不能过重保护。
    [56]该案相关判决文书可见于:曹中强.中国商标报告(总第6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169-199.
    [57]该案相关判决文书可见于:曹中强.中国商标报告(总第8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144-157.
    [58]该案相关判决文书可见于:曹中强.中国商标报告(总第8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162-202.
    [59]按照该规定:在适用要件上,他人商标在系争商标申请日之前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系争商标与他人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系争商标所使用的商品/服务与他人商标所使用的商品/服务原则上相同或者类似;系争商标申请人具有恶意。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商标的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请求依据商标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撤销系争商标的,应自系争商标注册之日起五年内提出。其中,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商标是指在中国已经使用并为一定地域范围内相关公众所知晓的未注册商标。相关公众的判定适用《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驰名商标审理标准》的规定。认定商标是否有一定影响上,应当就个案情况综合考虑下列各项因素,但不以该商标必须满足下列全部因素为前提:(1)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情况;(2)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和地理范围:(3)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时间、方式、程度、地理范围;(4)其他使该商标产生一定影响的因素。判定系争商标申请人是否具有恶意,可综合考虑下列因素:(1)系争商标申请人与在先使用人曾有贸易往来或者合作关系:(2)系争商标申请人与在先使用人共处相同地域或者双方的商品/服务有相同的销售渠道和地域范围:(3)系争商标申请人与在先使用人曾发生过其他纠纷,可知晓在先使用人商标;(4)系争商标申请人与在先使用人曾有内部人员往来关系;(5)系争商标申请人注册后具有以牟取不当利益为目的,利用在先使用人有一定影响商标的声誉和影响力进行误导宣传,胁迫在先使用人与其进行贸易合作,向在先使用人或者他人索要高额转让费、许可使用费或者侵权赔偿金等行为;(6)他人商标具有较强独创性;(7)其他可以认定为恶意的情形。
    [60]学者对于商标专有权的性质与范围曾存在存在争议,第二次修改后的商标法五十一条从全面保护权利物权高度认定了商标权为全面对世权。参见郑成思.《商标法》的发展及其在我国民法理论上的贡献,中华商标[J],2003(1):1。在各国现有知识产权法体系中,商标专有权的内容绝大部分是围绕注册商标规定的,我国现行商标法也不例外,也主要是围绕注册商标设计相关规定。但是商标法第二次修订中也采纳了TRIPS协定及巴黎公约中保护驰名商标、保护在先权的规定,并吸收有关国家在商标专有权的获得上采用依使用或依注册均可获得商标专用权的混合原则的合理成分。因此,现行商标法中商标专有权包括注册商标专有权与未注册商标的专有权,对未注册商标专有权保护是法律依据包括第九条第一款以及第三十一条等。
    [61]胡开忠.商标法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1
    [62]第五十二条规定如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63]对于第五十二条第五款规定的“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具体列举了两项此种行为:(一)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二)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也将下列行为归为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一)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二)复制、摹仿、翻译他人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者不相 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三)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域名,并且通过该域名进行相关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64]刘剑文.TRIPS视野下的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43.
    [6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商标相同,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二者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 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商标近似,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其文字的字形、读音、含义或者图形的构图及颜色,或者其各要素组合后的整体结构相似,或者其立体形状、颜色组合近似,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认为其来源与原告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特定的联系。 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认定商标相同或者近似按照以下原则进行:(一)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二)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的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下分别进行;(三)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66]该案相关判决文书可见于:曹中强.中国商标报告(总第7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247-264.
    [67]该案相关判决文书可见于:曹中强.中国商标报告(总第7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207-246.
    [68]张丽娜.WTO与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民主出版社,2006:132.
    [69]该案相关判决文书可见于:曹中强.中国商标报告(总6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252-278.
    [70]黄晖.法国知识产权法典(法律部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34
    [71]张乃根.TRIPS协定: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78.
    [71]马翔.商标业务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5.
    [73]该案相关判决文书可见于:曹中强.中国商标报告(总8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306-309.
    [74]根据中国相关法律,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还可以体现在禁止将他人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使用以及禁止将他人的驰名商标注册为域名或者作为域名使用等方面。
    [75]陶鑫良,张乃根.上海知识产权干部读本[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170.
    [76]该解释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域名纠纷案件,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以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涉及的注册商标是否驰名作出认定”。
    [7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商标纠纷案件中,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涉及的注册商标是否驰名依法作出认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依照商标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当事人对曾经被行政主管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认定的驰名商标请求保护的,对方当事人对涉及的商标驰名不持异议,人民法院不再审查。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依照商标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审查”。
    [78]刘剑文.TRIPS视野下的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54.
    [79]我国商标局1996年9月发布、1998年修订的《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驰名商标必须是注册商标。
    [80]如果未注册商标所有人认为其商标已经驰名,他人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模仿或者翻译其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且容易导致混淆的,自商标局初步审定公 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可以依据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向商标局提出异议,请求商标局认定其商标为驰名商标、驳回该商标注册申请。经裁定异议成立的,对申请注册的该商标不予核准注册。自该商标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可以依据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撤销该注册商标的申请,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其商标为驰名商标、撤销该注册商标。对恶意注册的,未注册驰名商标的所有人不受五年的时间限制。
    [81]孔祥俊,武建英,刘泽宇.WTO规则与中国知识产权法原理·规则·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1.
    [82]陶鑫良,张乃根.上海知识产权干部读本[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157.
    [83]中国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立法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明确了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赋予了部分未注册商标在商标法中的地位,实现了中国商标法与国际公约的接轨;二是打破了传统理论关于商标具有严格的国别地域性的观念,接受了驰名商标的国际性观念;三是突破了以往商标法关于商标权注册取得的原则;四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邓永杰.从国际法看我国新商标法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1):86.
    [84]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85]孔祥俊,武建英,刘泽宇.WTO规则与中国知识产权法原理·规则·案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1页。
    [86]该案相关判决文书可见于:曹中强.中国商标报告(总第8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210-217.
    [87]该案相关判决文书可见于:曹中强.中国商标报告(总第7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282-315.
    [88]王建平.TRIPS协定与中国知识产权法衔接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217.
    [89]该案案号C-375/97,判决日期:1999年9月14日,可见于:http://curia.ed.int/jurisp/cgi-bin/get......5&doc.
    [90]刘孔中,著名标章及相关标徽保护之研究[M].台北:联经出版社,2002:318.
    [91]著名商标的内涵存在以下三种不同的认识:一是认为,著名商标虽然与驰名商标都具有知名度,但其却具有一般商标包括驰名商标所不具有的吸引力,这意味着,驰名商标不一定是著名商标,但反过来则必然成立。二是认为,著名商标与驰名商标并无本质的区别,二者均是对相关公众广为知晓的商标的一种称呼。三是认为,著名商标仅为介于普通商标与驰名商标之间的。虽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但却尚未达到驰名标准的商标。以上对著名商标认识上的分歧在不同国家的商标立法中也有所反映。例如,法国、德国、西班牙、挪威、丹麦、日本、韩国等大陆法系国家在其相应的法律中,均把著名商标认定为声誉和知名度比驰名商标更高的商标。但在美国,根据1992年《美国州立商标示范法》的规定,只有州一级的知名度较高的商标才被认定为是著名商标。从我国各省市对著名商标的定义看,著名商标被普遍界定为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的注册商标。徐聪颖.制度的异化抑或完善——对我国著名商标保护现状的冷思考[J].电子知识权,2008(2):31-32.
    [92]甘肃、陕西等省的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条例中包含了此种规定。
    [93]根据《立法法》第八条的规定,有关民事基本制度的规范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各省市对著名商标保护权利保护范围的扩大,分解了国家立法及国家商标主管机关的权利,违反了立法法。徐聪颖.制度的异化抑或完善——对我国著名商标保护现 状的冷思考[J].电子知识权,2008(2):32.
    [94]例如,上海市著名商标认定与保护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本市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其在中国注册的商标,符合上海市著名商标条件的,可以申请上海市著名商标。”
    [95]张乃根.论TRIPS协议义务[J].浙江社会科学,2002,(5):77.
    [96]参见前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法律文件工作组报告书第261段。
    [97]2007年3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自然人办理商标注册申请注意事项》的通告,对以自然人名义办理商标注册、转让等申请事宜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件要求以自然人名义办理商标注册等申请事宜,还需提交从事经营活动的证明文件。
    [98]批评者一般都认为这一做法这就等于又回到了以前的国内外商标申请人享受不平等待遇的状态。此种观点可见曹新伟.从审查实务看我国商标法的修改完善[J].中华商标,2007(06):4.谢冬伟.商标注册申请的主体资格[J].中华商标,2006(12):44-48.实际上,包括美国蓝哈姆法在内的很多国家法律都规定自然人可以申请商标注册,并且很少见到有国家明确排除某一部分自然人申请商标的权利,这与商标权的财产权属性也是一致的。本文认为,尽管目前对自然人资格进行限制的做法并不抵触TRIPS协定义务,但是不宜通过限制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商标注册权利的做法制止不具有使用意图而而以牟利为目的的不当申请行为。实际上,各国商标法中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保证商标申请的有效性,减少垃圾商标,制止恶意申请行为,如在申请时要求中请人已经使用有关商标或者具有使用的意图、对恶意申请商标的驳回或撤销、对注册后不使用商标的撤销等等。这些制度或者从商标应当使用这一本质属性作出要求,或者从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出发,因而是公平合理的,中国更应当积极利用此类制度。
    [99]该案案情具体可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07)高行政终字第108号,可下载于:http://www.lawtime.cn/info/wenshu/pjxzcpwsershen/2007070545714.html.
    [100]张玉敏.维护公平竞争是商标法的根本宗旨--以《商标法》修改为视角[J],法学论坛,2008(02):32.
    [101]目前对初步审定予以公告的商标提出异议的,由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先后审理后,对裁定不服的还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这不仅浪费有限的行政资源,而且从法律监督的层面讲,商标评审委员会对商标局做出的裁定进行复审,其法律监督的效力并非终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所做裁定,还要接受司法审查。此制度设计虽然有利于保障商标异议案件质量,但与当前商标异议案件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不相适应。我国商标异议案件年申请量自2004年突破1万件以来,这儿年的异议案件申请量都保持在1.5万左右,目前商标异议案件积压情况严重。同时商标注册审查内容与商标异议审查内容部分雷同,实属程序重复。郭修申.完善商标制度的建议[J].中华商标,2007(12):46.
    [102]相关信息来源于:http://www.zgfxqk.org.cn/Html/zhongguofaxuejishi/jiangzuo/20086153274457450.shtml.
    [103]郑万青.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产权与人权[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80.
    [104]第三次商标法修改稿第二稿于2007年8约30日拟定,共11章,150条,其中保留原条文15条,修改48条,条例上升为法律23条,吸收《特殊标志保护条例》相关规定13条,吸收司法解释内容3条,总局6号局长令上升为法律规定9条,评审规则上升为法律规定3条,新增规定36条。彭学龙.论“混淆可能性”--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改草稿》(征求意见稿)[J],法律科学,2008(01):140。第三次商标法修改稿第二稿可下载于: http://blog.marketbook.cn/bbs/forumdisplay.php?fid=16.
    [105]目前世界各国在商标申请的审查方面主要有两种制度,一种是中国及英、美、日等国奉行的全面审查制度,另一种是欧洲共同体及德、法、意等国奉行的相对审查制度。这两种制度并存已久,说明其均存在合理性。本文认为商标权属于私权,从私权的行使与维护应首先由其所有人承担的角度来看,确实应该取消全面审查制度。但不认同取消全面审查制度即可快速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商标申请件大量积压问题的观点。原因在于:一是不对在先权进行审查,并不意味着商标局可以不进行在先权查询或检索,就给予经绝对理由审查的商标申请以公告二是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一旦取消对在先权的审查,有意摹仿、抄袭共至复制他人在先商标的申请恐怕会象当初允许自然人申请商标注册一样急剧增长,商标申请量的进一步攀升只能恶化目前的积压局面,采取相对审查制度以缩短审查周期的初衷将更加难以实现。如果再考虑到取消在先权审查后商标异议、争议案件的不可避免的大量增加,相关商标行政和司法机关的工作量势必也要大幅度增加,商标确权的整个周期比起现在来恐怕还要延长。总之,从审查实务的角度来看,现行《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还有不少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比如绝对驳回理由的内容需要调整,商标申请形式要件的规定需要更加明确、细化,商标驳回或部分驳回之前应给予申请人陈述意见的机会,同日申请商标的处理规定需要简化等等。相关观点也可参见曹新伟.从审查实务看我国商标法的修改完善[J].中华商标,2007(06):7.
    [106]现行我国规定初审公告后又三个月的异议期,但是多数市场经营者不可能在三个月内看到商标公告,效果不佳,多数人认为只是无意义的把批准日期拖了三个月。郑成思.WTO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讲解[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68.
    [107]郭修申.完善商标制度的建议[J].中华商标,2007(12):46
    [108]现行商标法第十一条并不禁止虽含有非显著部分但同时又具有显著部分的商标获得整体注册,因此在随后的商标审查实践中,对于含有非显著部分的商标注册申请,申请人即使不主动声明放弃非显著部分的商标专用权,只要所申请商标不违反相关规定,也未与他人的在先权利相冲突,就可以获准初步审定并公告,商标局无权以申请人没有声明放弃而驳回其申请。审查实践中确实经常出现对申请商标中的某部分内容是否具备显著性、应否给予专用权存在争议的问题,所以,整体获准注册的商标所享有的专用权范围在使用中特别是商标争议中也往往无法明确界定,以至于争议当事人各执己见,在商标行政和司法程序中无谓地耗费时间和金钱,因此,在商标法中增加关于放弃商标专用权审查规定有其必要性。曹新伟.从审查实务看我国商标法的修改完善[J].中华商标,2007(06):7.
    [109]在修改稿第二稿中有一些条款针对违反诚实信用的具体行为。如第十四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或者办理其他商标事宜,商标局对申请材料产生合理怀疑的,申请人应当提交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有效证据。”第二十五条规定:“为申请商标注册所申报的事项和所提供的材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此两条规定针对于恶意抢注行为。第四十五条针对于恶意异议的行为,从异议人和异议理由两方面对注册异议进行了限制性规定。异议理由限定于商标注册违反诚信原则;与他人在先注册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与他人在同一种或者类商品上在先使用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而目申请人明知或者应知他人商标存在的;申请注册的商标与他人有一定知名度的注册商标相同,容易导致消费者认为与在先商标权利人存在一定联系的:代理人或者代表人未经授权将所有人的商标以自己的名义申请注册的;与未注册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中含有与地理标志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而指定使用的商品并非来源于该地理标志所标示的地区的。异议人则限定为在先商标所有人和地理标志所有人。这些规定如能通过,可以大大减少恶意异议。张玉敏.维护公平竞争是商标法的根本宗旨--以《商标 法》修改为视角[J],法学论坛,2008(02):32.
    [110]吴汉东.中国知识产权制度评价与立法建议[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209.
    [1]王笑冰.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问题和对策[J].电子知识产权,2006,(06).
    [2]王莲峰.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9).
    [3]王莲峰.商标法第三次修改的相关问题探讨--兼谈《商标法修改草稿》[J].知识产权,2008,(04).
    [4]王莲峰.我国商标权限制制度的构建--兼谈《商标法》的第三次修订[J].法学,2006,(11).
    [5]王培忠.浅谈商标法中的“在先权利”[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5,(02).
    [6]王琳,王少洁.论中国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问题[J].理论学刊,2001,(01).
    [7]尹锋林.商标法新加坡条约述评[J].电子知识产权,2006,(12).
    [8]邓永杰.从国际法看我国新商标法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报,2002,(01).
    [9]刘友华.商标法修改应考量的核心因素[J].电子知识产权,2007,(12).
    [10]刘磊.《商标法条约》的主要内容[J].中华商标,2000,(05).
    [11]李永明、吕益林.论知识产权之公权性质-对“知识产权属于私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4).
    [12]张乃根.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若干国际法问题[J].法律适用,2001,(10).
    [13]张乃根.论WTO与我国的法律保障机制[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1999,(09).
    [14]张乃根.论我国入世对国内体制的影响及反思[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6,(12).
    [15]张乃根.论WTO争端解决的条约解释[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16]张乃根.论TRIPS协议义务[J].浙江社会科学,2002,(05).
    [17]张乃根.试析WTO争端解决的国际法拘束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
    [18]张玉敏.维护公平竞争是商标法的根本宗旨--以《商标法》修改为视角[J].法学论坛,2008(02).
    [19]张元.商号法律保护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2006,(09).
    [20]张广良,芮松艳.TRIPS协议及相关国际公约在我国的适用[J].调处·仲裁·诉讼,2007,(05).
    [21]李琛.对智力成果范式的一种历史分析知识产权[J].知识产权,2004,(02).
    [22]李扬.商标法中在先权利的知识产权法解释[J].法律科学,2006,(05).
    [23]任少刚.商标权取得制度的历史沿革[J].中华商标,2008.(01).
    [24]吴新华.商标法第31条对在先“商号权”的保护--第1929467号“良田”商标争议案[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8(01).
    [25]郑成思.与商标有关的国际条约及各国法律比较(上、下)[J].中华商标,1999,(03/04).
    [26]郑成思.商标法的发展及其在中国民法理论上的贡献[J].中华商标,2003,(01).
    [27]郑成思.与商标有关的国际条约及各国法律比较[J].中华商标,1993,(03).
    [28]郑成思.TRIPS与中国的知识产权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4,(06).
    [29]金多才.试论我国未注册商标的法理保护[J].河南社会科学,2007,(04).
    [30]晓旅.承前启后,求真务实--谈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J].中华商标,2007,(04).
    [31]郭修申.完善商标制度的建议[J].中华商标,2007(12).
    [32]黄晖.强化与退化--商标显著性对商标注册和保护的影响[J].国际贸易,1999,(01).
    [33]黄晖.商标显著性对商标注册和保护的影响[J].中华商标,1998,(06).
    [34]曹志平.TRIPS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新体系[J].知识产权,1998,(04).
    [35]曹新伟.从审查实务看我国商标法的修改完善[J].中华商标,2007(06)
    [36]谢冬伟.商标注册申请的主体资格[J].中华商标,2006(12).
    [37]燕里南.论中国的注册商标[J].中国法学,1996,(06).
    [38]弗朗索瓦·居尔舒.国际商标保护领域的最新进展[J].中华商标,1996,(02).
    [39]赖波军.驰名商标的显著性丧失及法律保护[J].科技与法律,2004(01).
    [40]魏丽丽.地理标志与地名商标的冲突及法律适用[J].商场现代化,2006,(05).
    [41]彭学龙.论“混淆可能性'--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改草稿》(征求意见稿)[J],法律科学,2008,(01).
    [1]王铁崖.国际法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王火灿,刘光溪.WTO与知识产权争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王新奎.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回顾与前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王建平.TRIPS协定与中国知识产权法衔接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5]王莲峰.商标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邓宏光.商标法的基础理论--以商标显著性为中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7]孔祥俊,武建英,刘泽宇.WTO规则与中国知识产权法原理·规则·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叶京生,董巧新.知识产权与世界贸易[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9]冯晓青.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10]刘剑文.TRIPS视野下的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1]刘孔中.著名标章及相关标徽保护之研究[M].台北:联经出版社,2002.
    [12]张乃根.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法(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3]张乃根.TRIPS协定: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4]张乃根,陆飞.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5]张乃根.WTO争端解决机制论--以TRIPS协定为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6]张乃根,符望.全球电子商务的知识产权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17]张乃根.国际法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8]张耕.商业标志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19]张旗坤.欧盟对外贸易的知识产权保护[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20]张玉敏.中国欧盟只是产权法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1]张汉林.知识产权贸易争端案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
    [24]张丽娜.WTO与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民主出版社,2006.
    [25]朱榄叶,刘晓红.知识产权法律冲突与解决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6]朱雪忠.知识产权协调保护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27]李仲周,易小准,何宁.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法律文本--中英文对照[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8]李茂堂.商标新论[M].台北:元照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
    [29]吴汉东.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30]吴汉东.知识产权多维度解读I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1]吴汉东.中国知识产权制度评价与立法建议[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32]陈耀东.商标保护范围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33]陈文吟.商标法论(修订三版)[M].台北:三民书局2005年.
    [34]杨国华.WTO争端解决程序详解[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
    [35]杨向东.WTO体制下的国民待遇原则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8.
    [36]郑成思.WTO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讲解[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
    [37]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新世纪初定若干研究重点[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8]郑成思.知识产权--应用法学与基本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9]金勇军.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40]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法律制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41]胡开忠.商标法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2]陶鑫良,张乃根.上海知识产权干部读本[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43]黄晖.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44]黄晖.法国知识产权法典(法律部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5]唐安邦.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前沿问题与WTO知识产权协议[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46]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31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47]董葆霖.商标法律详解[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3.
    [48]曹中强.中国商标报告(第1-8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008.
    [49]蒋言斌.知识产权制度反思与法律调适[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50]彭欢燕.国际商标私法研究--国际商标法重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1]彭学龙.商标法的符号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52]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WTO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及案例评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3]程永顺.商标权纠纷案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54]韩立余.美国对外贸易的知识产权保护[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55][美]达纳·希琳.商标与不公平竞争精要[M].燕清联合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6][英]伊恩·布朗利.国际公法原理[M].曾令良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57][奥地利]博登浩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M].汤宗顺,段瑞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7][美]约翰·H·杰克逊.世界贸易体制--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与政策[M].张乃根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杨红军.商标国际保护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见:吴汉东.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2]林一飞.英国商标保护中的仿冒之诉[A].见: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31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郑宏光.欧洲商标法的早期历史研究[A].见:张玉敏.中国欧盟只是产权法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4]黄汇.从欧洲诸国商标立法看商标法的保护基础[A].见:张玉敏.中国欧盟知识产权法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林秀芹.TRIPS协议第31条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3.
    [2]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一从混淆的可能到联想的可能[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
    [3]郭文.商标权权利穷竭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4.
    [4]吴友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1.
    [5]黄真伟.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行为准则新变化与中国“入世”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张颖.商标法修订将进一步缩短商标注册和维权周期(N).国际金融报,22007,08(24):n.
    [1]韩来峰.一则案例看中国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立法[EB/OL].httP://www.enbt.eom.e对news/Html/2005/08/2005083114062450.shtml.2006-10-26
    [2]安青虎.品牌与商标[EB/OL].http://www.cicn.com.cn/docroot/200603/02/kw03/02020101.htm.2009-3-26.
    [1] Michael Blakeney. The Impact of the TRIPS Agreement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J] Europe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view E.I.P.R. 1996, 18.
    
    [2] Paul J. Heald. Trademarks an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Exploring the Contours of the TRIPS Agreement[J]. Vanderbilt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 1996, May.
    
    [3] Paul Edward Gell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 Impact of TRIPS Dispute Settlements [J]. Int'l Law. 1995,29.
    
    [4] Marco C. E. J. Bronckers. The Impact of TR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Common Mkt. L. Rev, 1994, 31.
    
    [5] Ralph Om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fter the Uruguay Round [J]. J. Copyright Soc'y,1994,18.
    
    [6]Jeffrey M. Samuels & Linda B. Samuels.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Law [J]. Geo. Wash. J. Int'l L. & Econ. 1993-94.
    
    [7] Marshall A. Ladeffer. The World of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J]. Marq.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Review, 1998,2.
    
    [8] Eleanor K. Meltzer. TRIPS and Trademarks, or -- GATT Got Your Tongue? [J].Trademark Rep. 1993,18.
    
    [9] Misha Gregory Macaw. The New Rum War: Havana Club as a Threat to U.S.Interest in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Harmonization [J]. Bosto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2000,Fall.
    
    [10] Ashley C. Adams. Section 211 of the 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the Threat to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s of U.S. Trademark [J]. North Carol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Commercial, 2002, Fall.
    
    [11] Katja Weckstrom. When Two Giants Collide: Article 17 and the Scope of Trademark Protection Afforded Under the TRIPS Agreement [J]. Loyola of Los Angeles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Review, 2007, Spring.
    
    [12] Joanna Schmidt-Szalewski. The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of Trademark after the TRIPS Agreement[J], Duk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Law, 1998, Fall.
    [13] Keola R. Whittaker. Trademark Dilution in a Global Age [J]. Universities of Pennsylvani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2006, fall.
    [14] Beth Fulkerson. Theft by Terrorism: A Case for Revising TRIPS to Protect Trademark from National Market Foreclosure [J]. Michig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1996, Spring.
    
    [15] Christopher Wadlow. Including Trade in Counterfeit Goods: The Origin of TRIPS as A GATT Anti-counterfeiting Code[J]. Intellectual Property Quarterly, 2007.
    
    [16] Dariush Keyhani, Bulova. Wrongly Decided: A Case against Extraterritoriality of Trademark Law[J]. Trademark, 2007,Fall.
    
    [17] Melissa E. Roth.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Something Blue: A New Tradition in Non-tradtional Trademark Registrations [J].Cardozo Law Review, 2005, October.
    
    [18] Martin Petrin. Cancellation of Fraudulent Trademark Registration under the Lanham Act and the European Community Trademark Regulation [J].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Bulletin, 2007, Spring.
    
    [19] Paul Edward Geller. From Patchwork to Network: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 Property in Flux [J]. Vanderbilt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 1998, May.
    
    [20] Sanjeev Dave. TRIPS: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Law That Promotes Global Trade [J]. Trademarks, 2000, April.
    
    [21] Max Vern. A Trademark Visa-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Use and Protection [J]. Journal of the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Society, 2006, October.
    
    [22] Kenneth L. Port. Trademark Harmonization: Norms, Names & Nonsense [J].Marquet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Review, 1998,(2).
    
    [23] L. Donald Prutzman.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Prot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 Community [J]. International Law Practicum, 2003, Spring.
    
    [24] Donald R. Dinan. An Analysis of the United States-Cuba '"HAVANA CLUB' Case Before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J]. Fordham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2003, January.
    
    [25] Robert Dufresne. Assessing Clashes and Interplays of Regimes From a Distributive Perspective: IP Rights under the Strengthened Embargo Against Cuba and the Agreement on TRIPS [J], Michig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2003,Spring.
    
    [26] Maria Guerra. The Rocky Road of the US Access to the Madrid Protocol: Could This be the Year?[J]. DePaul-LCA Journal Art and Entertainment Law, 2001,Fall.
    
    [27] Harriet R. Freeman. Reshaping Trademark Protection in Today's Global Village:Looking beyond GATT's Uruguay Round toward Global Trademark Harmonization and Centralization [J]. ILS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1995,Spring.
    [28] Gustavo Bravo. From Paris Convention to TRIPS: A Brief History [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Legal Issues,2001.
    
    [29]Daniel C. Schulte. The Madrid Trademark Agreement Basis in Registration-based Systems: Dose the Protocol Overcome past Biases? [J].Journal of the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Society, 1995, August.
    
    [30] Paul Salmo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J]. Saint John's Journal of Legal Commentary, 2003, Spring.
    
    [31] Frederick M. Abbott. The Future of 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TRIPS[J]. Hastings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Review, 1997,Spring.
    
    [32]The Trademark Reporter. The Thirteenth Annual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Trademark Jurisprudence, 2006, March-April.
    
    [33] Paul J. Heald. Trademarks an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Exploring the Contours of the TRIPS Agreement[J].Vanderbilt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 1996, May.
    [1] Jeremy Phillips. Trade Mark Use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2] David Kitchin. Trade Marks and Trade Names [M]. Sweet & Maxwell, 2005.
    
    [3] Alison Firth. Trade Mark: Law and Practice [M]. Jordans, 2005.
    
    [4] Christopher Morcom. The Modern Law of Trade Mark [M]. LexisNexis Butterworths Press,2007.
    
    [5] William Cornish. Intellectual Property: Patents, Copyright, Trademarks and Allied Rights [M]. Sweet & Maxwell, 2003.
    
    [6] Carlos M Correa.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WTO,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TRIPS agreement and policy options [M]. Zed Books, 2000.
    
    [7] Beier, Friedrich-Karl. From GATT to TRIPS-the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M].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1996.
    
    [8] Correa, Carlos Maria. Trade 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 commentary on the TRIPS agreement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9] Thomas Cottier. Concise international and European IP law: TRIPS, Paris Convention, European enforcement and transfer of technology [M].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8.
    
    [10] Michael Blakeney. Trade 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 Concise Guide to the TRIPS Agreement [M]. Sweet & Maxwell, 1996.
    
    [11] Nuno Pires de Carvalho. The TRIPS Regime of Trademark and Design [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6.
    
    [12] W.R. Cornish. Intellectual Property: Patent, Copyright, Trade Marks and Allied Rights [M]. Sweet Maxwell Press, 1996.
    
    [13] Daniel Gervais. The TRIPS Agreement: Drafting History and Analysis (Second Edition) [M]. Sweet & Maxwell Press, 2003.
    
    [14] Duncan Matthews. Globaliz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TRIPS Agreement[M]. Routledge Press, 2002.
    
    [15] Henrik Horn, Petros C. Mavroidis. The WTO Case Law of 2002[M]. Cambridge University, 2005.
    
    [16] UNCATED-ICTSD. Resource Book on TRIPS and Developm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17] Peter-Toias Stoll, Jan Busche and Katrin Arend. WTO—Trade 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M].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09.
    
    [18] Paul Torremans, Hailing Shan and Johan Erauw.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RIPS Compliance in China[M]. Edward Elgar, 2007.
    
    [19] Graham Dutfield, Uma Suthersanen. Glob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M].Edward Elgar, 2008.
    
    [20]Jeremy Phillips. Introduction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Fourth edition) [M].Butterworths, 2001.
    
    [21]Jeremy Philips. Trademark Law: A Practical Anatomy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