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风》《骚》诗脉传承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层递涵演,流变生新。作为两大文学源头的《诗经》和《楚辞》,各以其杰出的思想与艺术成就哺育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成长。作为中国诗歌巅峰的唐诗,受《风》《骚》精神之沾溉毋庸置疑。本文拟就尚未引起人们关注的《风》《骚》诗脉传承及其对唐诗的影响问题进行综合研究,以见其文学承传演变之迹。本文由十一部分组成,依次简述如下:
     绪言:概述《风》《骚》诗脉传承及其对唐诗的影响的研究状况,确定该课题研究的重要价值与意义。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同时注重运用比较方法、统计方法、归纳法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第一章:“风骚”并称与南北文化之关系。就“风骚”并称之由来、南北文化的差异、特征、成因及其南北文化融合的诗歌新境界等进行阐论,为《风》《骚》精神探明文化背景之依托。
     第二章:《风》《骚》诗脉传承论。《楚辞》对于《诗经》的文学精神、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均有承传并拓展,由此可见《诗经》至《楚辞》的传承印记。
     第三章:《风》《骚》体制异同论。就二者之间在篇章、句式、韵律、内容体
     制四方面进行比较考察。《楚辞》在篇章、句式上较《诗经》宏大、加长,但也保留了《诗经》四言体形式。《楚辞》的韵律与内容体制承传《诗经》,呈现出“暗传”的特点,具有神似的审美价值。
     第四章:《风》《骚》比兴演进论。分别从《风》《骚》比兴物象的主客体分离与主客体吻合、零散片断与集中系统、触物生情与托物寄情、实景与幻想诸方面展开对比论述。认为:《楚辞》的比兴艺术承传于《诗经》,但又将《诗经》的比兴手法发展为比兴象征手法,使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思维第一次产生了巨大的飞跃。
     第五章:《风》《骚》忧患意识论。对《风》《骚》忧患意识表现特征及其承传关系进行研究。《诗经》忧患意识特征有五:国运民瘼、世道昏暗、徭役兵役、人生短促、婚恋离别等;《楚辞》承传于《诗经》,尤其深受《诗经》大、小《雅》贵族诗人忧国忧民思想影响较大,其忧患意识特征有八:好修之忧恐、不遇之忧思、阙才之忧焦、颓风之忧叹、遭诬之忧愤、疏放之忧怼、民瘼之忧伤、国难之忧戚,其忧患焦点则在“忧国忧民”。《风》《骚》忧患意识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六章:《风》《骚》自然生态意识论。借鉴西方生态批评方法,从生态学角度,较为全面深入地探究《风》《骚》山水草木虫鱼等自然生态的审美价值与意义,由此探明由《风》《骚》所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畏惧、相处、相亲的逐渐和谐。
     第七章:《风》《骚》梦幻描写论。从心理学、思维学角度,探讨《风》《骚》梦幻描写及其审美价值。《诗经》梦幻描写简朴,与现实生活相关联;《楚辞》则踵事增华,其梦幻描写繁复而神秘,丰富了文学表现手法。
     第八章:《毛诗正义》的经学话语对唐人诗心的激发。就《毛诗正义》的背景、品格与地位、编撰体例与疏解特点、创新之处与诗学因素、“比兴”释义与唐诗比兴思维进行全面剖析,以见其对唐人诗心的激发作用。
     结语:《风》《骚》渊源有自,诗脉清晰。孔颖达《毛诗正义》的颁布,有利于激发唐人之诗心,提高诗歌创作水平。
     附录:唐人对《风》《骚》精神之评说。从初唐至晚唐较为全面地梳理唐代诗人对《风》《骚》精神的诸种评说。对于《诗经》,终唐之世多为褒扬之词;而于《楚辞》,初唐诗人多有贬斥者。盛唐及其之后,褒美遂多,晚唐最盛。唐人诗歌创作中对《风》《骚》精神多有汇通者。
Chinese litera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s two sources of the literature, Shi Jin and Chu Ci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As the peak in China’s poetry, poems created in Tang Dynasty are influenced by the spirits of Fen and Sao. This dissertation offers a synthesized discussion on the less-studied problem.
     The whole dissertatio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eleven parts.
     Introduction: an overview of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on this aspect and to express the important value and meaning of the research. The methodologies are synchronic, the combination of macro and micro study.
     At the same time, methods of comparison, statistics and induction are employed.
     Chapter o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n Sao and cultures 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cultures. The author explained the origin of Fen and Sa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cultures, features, reasons and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of the north and south and offers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for Fen and Sao.
     Chapter two: the inheritance of the essence of Fen and Sao.
     Chapter three: the difference s and sameness of writing patterns in Fen and Sao.
     Chapter four: the comparison and simile in Fen and Sao.
     Chapter five: the discussion about worry in Fen and Sao.
     Chapter six: the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in Fen and Sao and the ecological topics in poems of Tang Dynasty.
     Chapter seven: the description of dreams in Fen and Sao.
     Chapter eight: Mao Shi Zhen Yi and its inspiration for the creation of poems in Tang Dynasty.
     Conclusion: Fen and Sao have origins. The declaration of Mao Shi Zhen Yi stimulates people in Tang Dynasty and improves their level of poems.
     Appendix: the comment of people in Tang Dynasty on Fen and Sao.
引文
2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陈引驰编校《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第26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傅杰编校《王国维论学集》,第315-31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4班固《汉书》卷二二,岳麓书社点校本,1993年版。
    
    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2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6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第261页。
    7胡适《白话文学史》,第53-54页,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8宋聚轩《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9参见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第一篇《中国文化中心的迁移》,三联书店,1983年版。
    10刘熙载《艺概》,第12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1刘畅《论刘勰首倡融合南北文学两长》,《文学遗产》,1996年第6期。
    12陶礼天《北“风”与南“骚”》,第151页,华文出版社,1997年版。
    
    13梁启超《屈原研究》,收入《饮冰室文集》三九卷。
    14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20页。
    15刘师培《论文札记》,第21条,《刘申叔遗书》,第722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6姜亮夫《楚辞今绎讲录》(修订本),第29页,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17姜亮夫《楚辞今绎讲录》(修订本),第124页。
    18金开城《屈原辞研究》,第279-280页。
    19雨辰《诗经体议析》,《郑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20姚际恒《诗经通论》,第30页,中华书局,1958年版。
    21殷光熹《楚辞的歌节变化及其特点》,《思想战线》,1982年第6期。
    
    
    22褚斌杰《中国文学史纲要·先秦、秦汉文学》,第18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23 (德)H·魏尔《对称》,第5页,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24易重廉《关于<离骚>整体结构的思考》,《中国文学研究》,1988年第3期。
    25郭杰《<诗经>对答之体及其历史意义》,《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
    26朱熹《诗集传·序》,第2页。
     27余冠英《诗经选》,第8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8孙作云《诗经的错简》,《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第408页。
    29姚际恒《诗经通论》,第12页。
    
    
    30林庚《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第6页,棠棣出版社,1952年版。
    31杨公骥《<诗经><楚辞>对后世文学形式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5期。
    
    32黄凤显《屈辞体研究》,第115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3顾炎武著,黄汝城集释《日知录集释》,第743页,岳麓书社,1994年版。
    34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订本),第6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5廖序东《楚辞语法研究》,第30-31页,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
    36林庚《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第119-120页。
    37郭杰《屈原新论》,第162页,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0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第733-734页。
    41王力《楚辞韵读》,第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42毛庆《屈原艺术新研》,第106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3张震泽《<诗经>赋、比、兴本义新探》,《文学遗产》,1983年第3期。
    44方玉润《诗经原始》,第306-307页。
    
    45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2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46陈桐生《<离骚>比兴形态早于<诗经>》,《文艺研究》,1996年第6期。
    
    47朱自清《诗言志辩·比兴》,第53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8惠周惕《诗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9余冠英《诗经选》,第248页。
     50赵沛霖《兴的源起》,第19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51朱自清《诗言志辩·比兴》,第86-87页。
     52赵沛霖《兴的源起》,第196页。
     53马茂元等《千古绝唱话<离骚>》,见《楚辞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54韦凤娟《<诗经>和<楚辞>所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学遗产》,1987年第1期。
    55杨胤宗《屈赋新笺·九章篇》,第184页,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年版。
    
    56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21页。
    57郭杰《论屈原艺术想象的独创性》,《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58过常宝《楚辞与原始宗教》,第150页,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59矛盾《楚辞与中国神话》,《矛盾古典文学论文集》,第21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60陈桐生《<离骚>比兴形态早于<诗经>》,《文艺研究》,1996年第6期。
    61参见张志岳《先秦文学简史》第八章《屈原与楚辞》,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64蒋寅《中国诗学的思路与实践》,第9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5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第12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66高尔泰《论美》,第259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7刘熙载《艺概》,第49页。
     68吕思勉《中国民族史》,第35页,大百科出版社,1987年版。
    69王夫之《姜斋诗话》,丁福保辑《清诗话》,第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70参见拙文《“杨柳”牵别情,“雨雪”添哀思》,《文史知识》,2001年第8期。
    71范希文《对床夜语》,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第411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72方玉润《诗经原始》,第341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
    73赵翼《瓯北集》卷五二,寿考堂嘉庆刊本。
    
    
    74刘熙载《艺概》,第81页。
    75刘熙载《艺概》,第77页。
    76贺贻孙《诗筏》,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第152-15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77钱志熙《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第36页,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78陈子展《诗经直解》,第268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79钱锺书《管锥编》(第一册),第110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80钱穆《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第23页,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
    81蒋寅《中国诗学的思路与实践》,第100页。
    
    82林云铭《楚辞灯·凡例》,马茂元主编《楚辞评论资料选》,第142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83林云铭《楚辞灯·凡例》,马茂元主编《楚辞评论资料选》,第145页。
     84 (美)陈世骧著,周发祥译《“诗的时间”之诞生》,马茂元主编《楚辞资料海外编》,第206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85王观国《学林》卷七《闲情赋》,马茂元主编《楚辞评论资料选》,第240页。
    86黄汝亨《楚辞章句序》,马茂元主编《楚辞评论资料选》,第116页。
    
    87陈本礼《屈辞精义·九章》,马茂元主编《楚辞评论资料选》,第440页。
    88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帮忙到扯谈》,《鲁迅全集》(6),第34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89朱熹《楚辞集注》,第8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90王德华《屈骚精神及其文化背景研究》,第93页,中华书局,2004年版。
    
    91程千帆等《忧患感:从屈原、贾谊到杜甫》,《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第5期。
    92冯天瑜《从元典的忧患意识到近代的救亡思潮》,《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
    
    9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5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94 [德]汉斯·萨克塞《生态哲学》,第3页,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
    95胡晓明《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序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社出版社,1992年版。
    96鲁枢元《百年疏漏?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生态视阈》,《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
     97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五,第11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98谭其骧《长水集》(下),第8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99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第2页,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100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2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101方玉润《诗经原始》,第226页。
     102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楚辞研究论文集》,第12页,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103杨公骥《中国文学史》(第一册),第258-259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04孙作云《诗经研究》,第7页。
    
    
    105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第99-100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06李泽厚《论语今读》,第478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107潘富俊等《诗经植物图鉴》,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108闻一多《说鱼》,《闻一多全集》卷三,第248页,湖北人民出版社。
    109程俊英《诗经注析》,第191-192页,中华书局,1991年版。
    110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第35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111苏珊·朗格《艺术问题》,第13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112朱熹《诗集传》,第1-4页。
    113李仲蒙语见胡寅《与李叔易书》,《斐然集》卷十八,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114刘熙载《艺概》,第86页。
    115方玉润《诗经原始》,第307页。
    116方玉润《诗经原始》,第177页。
    117王国维著,滕咸惠校注《人间词话新注》,第50页,齐鲁书社,1986年版。
    118胡晓明《传统诗歌与农业社会》,《文学遗产》,1987年第2期。
    119杨伯峻《论语译注》,第185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
     120曾永成《释“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诗学内涵》,《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2期。
    
    121马茂元主编《楚辞要籍解题》,第33-38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22谢翱《楚辞芳草谱》,见《香艳丛书》第三册,第171-176页,上海书店,1991年版。
    123马茂元主编《楚辞要籍解题》,第37页。
    124马茂元主编《楚辞要籍解题》,第37-38页。
    
    125参见姜亮夫《楚辞通诂》(第三辑),第370-591页,云南出版社,1999年版。
    126参见潘富俊《楚辞植物图鉴》,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127 (美)O·A·沃尔《性与性崇拜》(中译本),第217-230页,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128 (英)詹·乔·弗雷泽《金枝》(中译本),第19页,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29张紫辰《中国巫术》,第72页,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130吴景旭《历代诗话》,第75页,中华书局,1958年版。
    131张正民《楚文化史》,第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32姜亮夫《楚辞通诂》(第三辑),第559-561页。
     133参见拙文《<诗经><楚辞>龙凤文化审美》,《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34 (俄)费德林《费德林集》(中译本),第148页,1995年版。
    
    
    135褚斌杰《中国文学史纲要·先秦秦汉文学》,第208页。
    136韦凤娟《<诗经>和<楚辞>所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学遗产》,1987年第1期。
     137参见拙文《诗经自然生态意识发微》,《学术研究》,2004年第11期。
    
    138洪亮吉《北江诗话》,第8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139钱钟书《管锥编》(2),第613页。
     140 (奥)弗洛伊德著,赖其万、符传孝译《梦的解析》,第37页,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141王维堤《神游华胥》,第4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42孙作云《周先祖以熊为图腾考》,《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第13页,中华书局1996年版。
    143朱熹《诗集传》,第12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
    144傅正谷《中国梦文化》,第5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46欧阳询《艺文类聚》(下册),第1729-173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
    
    147欧阳询《艺文类聚》(下册),第1719页。
    148朱熹《诗集传》,第58页。
    149潘啸龙《楚辞》,第7页,黄山书社,1997年版。
     150《旧唐书》卷七三,中华书局,1975年版。
     151《旧唐书》卷七四。
    152孔颖达《毛诗正义序》,《毛诗正义》,第3页,见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5孔颖达《诗谱序》,《毛诗正义》,第4页。
    
    156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一,第6页。
    157孔颖达《毛诗正义》卷六,第378页。
    158孔颖达《诗谱序》,《毛诗正义》,第5页。
    159孔颖达《诗谱序》,《毛诗正义》,第8页。
    160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一,第20-21页。
    
    
    161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三,第241-242页。
    162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二十,第1381页。
    163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二,第145-146页。
    
    164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七,第441页。
    165孔颖达《毛诗正义》卷四,第322页。
    166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三,第206页。
    167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三,第224页
    168孔颖达《毛诗正义》卷十八,第1245页。
    169孔颖达《毛诗正义》卷四,第320页。
    170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五,第373页。
    
    171司马迁《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中华书局,1975年版。
    172孔颖达《诗谱序》,《毛诗正义》,第7页。
    
    
    173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一,第19页。
    174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第62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175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一,第12-13页。
    
    176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一,第11-12页。
    177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一,第12页。
    178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一,第28页。
     181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一,第28-29页。
    182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一,第11页。
    
    
    183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一,第12页。
    184朱熹《诗集传》卷一,第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
    185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一,第30页。
    186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一,第166页。
    187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一,第60页。
    188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云:“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陈伯玉文集》卷一,四部丛刊影明本。
    189皎然《诗式》,第30页,见何文焕《历代诗话》(上),中华书局,1981年版。
    
    190白居易《与元九书》,《白氏长庆集》卷45,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宋本。
    191白居易《与元九书》,《白氏长庆集》卷45。
    192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第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193唐汝询《唐诗解》,清顺治武林万笈堂藏书本。
    
    
    194司马光《温公续诗话》,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第278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195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第237页,岳麓书社,1998年版。
    196萧涤非《杜甫诗选注》,第7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197参见拙文《<风>、<骚>“弃妇情结”探论》,《北方论丛》,2004年第6期。
     198参见萧涤非《杜甫诗选注》,第13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199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一,第5页。
    200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一,第10页。
     201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一,第11-13页。
    
    202魏徵《隋书》卷七六,《文学传序》,中华书局,1975年版。
    203魏徵《隋书》卷七六,《文学传序》。
    204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第44-45页。
    205王勃《上吏部裴侍郎启》,《全唐文》卷一八零。
    
    206杨炯《王勃集序》,《全唐文》卷一九一。
    207卢照邻《附马都尉乔君集序》,《全唐文》卷一六六。
    208卢藏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全唐文》卷二三八。
    209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陈伯玉文集》卷一,四部丛刊本。
    
    210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上)第14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211葛立方《韵语阳秋》,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下)卷第三第502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212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第131-13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13元结《箧中集序》,肖占鹏主编《隋唐五代文艺理论汇编评注》(上册),第472-473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4元结《二风诗论》,肖占鹏主编《隋唐五代文艺理论汇编评注》(上册),第474页。
    215元结《系乐府十二首序》,肖占鹏《隋唐五代文艺理论汇编评注》(上册),第475页。
    216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一,第13页。
    
    218白居易《策林六十九》,《白氏长庆集》卷四八。
    219元稹《乐府古题序》,《元氏长庆集》卷二三,四部丛刊本。
    220元稹《乐府古题序》,《元氏长庆集》卷二三。
    221刘熙载《艺概》卷一,《文概》第20页。
    222韩愈《答李翊书》,《昌黎先生集》卷一六,蟫隐庐影宋世彩堂本。
    223韩愈《答慰迟生书》,《昌黎先生集》卷一五。
    224韩愈《进学解》,《昌黎先生集》卷一二。
    225韩愈《答李翊书》,《昌黎先生集》卷一六。
    
    
    226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柳河东集》卷二一,上海人民出版社排印本。
    227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柳河东集》卷二一。
    
    228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史记》卷一三零。
    229韩愈《送孟东野序》,《昌黎先生集》卷一九。
    
    235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柳河东集》卷三四。
    236刘昫《旧唐书》卷一六零。
    237杜牧《李贺集序》,《樊川文集》卷十,四部丛刊本。
    238蒋之翘《七十二家评楚辞》,马茂元主编《楚辞评论资料选》第435页。
    239叶葱奇校注《李贺诗集》,《李贺诗集·后记》,第394-39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240李德裕《文章论》,《李文饶文集外集》卷三,四部丛刊本。
    
    
    241杜牧《李贺集序》,《樊川文集》卷十。
    242李商隐《献侍郎巨鹿公启》,《樊南文集评注》卷三,德聚堂重校本。
    243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青照堂丛书本。
    246皮日休《九讽系述序》,见《皮子文薮》卷二。
    247王茂元《楚三闾大夫屈先生祠堂铭》,《全唐文》卷六八四。
    
    
    248蒋防《汩罗庙记》,《全唐文》卷七一九。
    249李柷《封屈原勅》,《全唐文》卷九三。
    1、《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
    2、《韩诗外传集释》[汉]韩婴撰许维遹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
    3、《史记》[汉]司马迁中华书局1985年版
    4、《汉书》[汉]班固岳麓书社1993年版
    5、《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三国·吴]陆玑《四库全书》本
    6、《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1981年版
    7、《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8、《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9、《文选》[梁]萧统编[唐]李善注中华书局1977年版
    10、《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54年版
    11、《周礼·仪礼·礼记》岳麓书社1989年版
    12、《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13、《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
    14、《风俗通义校释》[汉]应劭撰吴树平校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5、《世说新语笺疏》(修订本)[南朝·宋]刘义庆撰余嘉锡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16、《艺文类聚》[唐]欧阳询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7、《太平御览》[宋]李昉等中华书局1960年版
    18、《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中华书局1983年版
    19、《诗集传》[宋]朱熹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
    20、《毛诗名物解》[宋]蔡卞《四库全书》本
    21、《吕氏家塾读诗记》[宋]吕祖谦《四库全书》本
    22、《批评诗经》[明]孙鑛明季天益山刻本
    23、《读风臆评》[明]戴君恩明万历庚申乌程闵氏朱墨套印本
    24、《诗经通论》[清]姚际恒撰顾颉刚校点本中华书局1958年版
    25、《诗经原始》[清]方玉润撰李先耕点校本中华书局1986年版
    26、《楚辞章句补注》[汉]王逸注[宋]洪兴祖补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7、《楚辞集注》[宋]朱熹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8、《楚辞集解》[明]汪瑗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29、《楚辞通释》[清]王夫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30、《山带阁注楚辞》[清]蒋骥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
    31、《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撰百衲本二十五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2、《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撰百衲本二十五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3、《全唐文》[清]董诰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缩印本
    34、《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版
    35、《全唐诗补编》陈尚君辑校中华书局1992年版
    36、《唐诗品汇》[明]高棅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明汪宗尼校订本
    37、《唐诗别裁》[清]沈德潜编岳麓书社1998年版
    38、《唐诗汇评》陈伯海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9、《杜诗洋注》[清]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40、《读杜心解》[清]浦起龙中华书局1961年版
    41、《唐才子传校笺》[元]辛文房撰傅璇琮等校中华书局1989年版
    42、《杜甫诗选注》萧涤非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43、《陈伯玉文集》[唐]陈子昂撰四部丛刊本
    44、《丁卯集笺证》[唐]许浑撰罗时进笺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5、《李贺诗集》[唐]李贺撰叶葱奇疏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46、《唐语林》[宋]王谠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47、《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五代]王仁裕等撰丁如明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48、《唐摭言》[五代]王定保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49、《大唐新语》[唐]刘肃撰许德楠、李鼎霞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
    50、《日知录集释》[清]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岳麓书社1994年版
    51、《艺概》[清]刘熙载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52、《历代诗话》[清]何文焕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53、《历代诗话续编》丁福保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54、《清诗话》[清]王夫之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55、《清诗话续编》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56、《文心雕龙注释》刘勰著周振甫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57、《诗言志辨》朱自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8、《诗经韵读》王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59、《诗三百篇探故》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60、《诗经选》余冠英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61、《诗经今注》高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62、《诗经直解》陈子展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61、《诗经译注》袁梅齐鲁书社1980年版
    62、《诗经注析》程俊英等中华书局1991年版
    63、《诗经全注》褚斌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64、《诗经析释》伍心镇等主编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65、《诗经词典》(修订本)向熹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6、《诗经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67、《国风集说》张树波编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8、《诗经研究》孙作云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9、《诗经评释》朱守亮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版
    70、《诗经欣赏与研究》糜文开等台湾三民书局1985年版
    71、《诗经的文化精神》李山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72、《诗经语言艺术新编》夏传才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73、《诗经植物图鉴》潘富俊等上海书店2003年版
    74、《诗经名物新证》杨之水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75、《诗经探微》袁宝泉等花城出版社1987年版
    76、《诗经研究反思》赵沛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77、《诗经主题辨析》杨合鸣等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78、《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孙作云中华书局1966年版
    79、《诗经别裁》杨之水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0、《诗经学概论》鲁洪生辽海出版社1998年版
    81、《生殖崇拜文化论》赵国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82、《诗经的文化阐释》叶舒宪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83、《诗经民俗文化论》周蒙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84、《诗经民俗文化阐释》王巍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85、《思无邪斋诗经论稿》夏传才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
    86、《首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诗经学会编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年版
    87、《第二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诗经学会编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
    88、《第三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诗经学会编香港天马图书公司1998年版
    89、《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诗经学会编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
    90、《第五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诗经学会编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91、《楚辞韵读》王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92、《离骚纂义》游国恩主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93、《天问纂义》游国恩主编中华书局1982年版
    94、《楚辞论文集》游国恩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95、《楚辞通诂》姜亮夫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6、《楚辞学论文集》姜亮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97、《楚辞书目五种》姜亮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98、《苏雪林文集》(四)苏雪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99、《楚辞直解》陈子展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00、《楚辞今绎讲录》(修订本)姜亮夫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101、《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林庚棠棣出版社1952年版
    102、《楚辞要论》褚斌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3、《诗经与楚辞》褚斌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4、《楚辞汇编(10)》杜松柏主编台湾新丰出版有限公司1986年版
    105、《楚辞研究集成》马茂元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06、《屈赋新探》汤炳正齐鲁书社1984年版
    107、《楚辞类稿》汤炳正巴蜀书社1988年版
    108、《九歌新考》周勋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09、《楚辞文化》萧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10、《楚辞的文化破译》萧兵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11、《屈原与楚辞研究》潘啸龙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2、《屈原辞研究》金开诚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113、《楚辞论稿》周建忠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14、《屈原问题论争史稿》黄中模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15、《屈原和他的时代》赵逵夫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6、《楚辞诗学》(《杨义文存》第七卷)杨义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17、《诗骚并辉》殷光熹海天出版社1993年版
    118、《楚辞与中国文化》陈桐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19、《诗骚新识》杨仲义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120、《楚辞语法研究》廖序东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
    121、《楚辞通论》黄震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22、《屈原新论》郭杰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3、《楚辞美学》颜翔林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124、《屈辞体研究》黄凤显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25、《屈原艺术新研》毛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26、《屈原文学论集》陈怡良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
    127、《楚辞与原始宗教》过常宝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128、《楚辞论析》汤漳平等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29、《屈骚精神及其文化背景研究》王德华中华书局2004年版
    130、《楚文化史》张正明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131、《楚文学史》蔡靖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32、《战国文学史》方铭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
    133、《先秦文献与先秦文学》董治安齐鲁书社1994年版
    134、《先秦两汉文化与文学》王洲明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5、《先秦诗:真与奇的耦合》徐志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6、《楚辞植物图鉴》潘富俊等上海书店2003年版
    137、《鲁迅全集》(1)(6)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38、《闻一多全集》(第五册)闻一多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39、《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钱志熙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140、《管锥编》(第一册)钱锺书中华书局1979年版
    141、《刘申叔遗书》刘师培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42、《汉文学史纲要》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143、《东方诗魂》郝志达等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144、《屈赋研究论衡》赵沛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45、《茅盾古典文学论集》茅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46、《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郭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47、《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姚小鸥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148、《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49、《美的历程》李泽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50、《兴的源起》赵沛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151、《中医文化与古典文学》刘晓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2、《论情境》王文生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53、《中国巫术》张紫晨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154、《神游华胥》王维堤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55、《中国梦文化》傅正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56、《文化与人生》贺麟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57、《中印文学关系源流》郁龙余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58、《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李炳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59、《中国诗学体系论》陈良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0、《北“风”南“骚”》陶礼天华文出版社1997年版
    161、《比兴思维研究》李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62、《先秦君子风范》赵敏俐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
    163、《史传文学: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郭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4、《中国诗学的思路与实践》蒋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5、《中国诗学通论》袁行霈等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66、《历代诗话论诗经楚辞》蔡守湘主编武汉出版社1991年版
    167、《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研究室编中华书局1981年版
    168、《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陶文鹏等主编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
    169、《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蒙培元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70、《长水集》谭其骧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171、《精神生态与生态精神》鲁枢元主编南方出版社2002年版
    172、《中国文艺生态思想研究》张晧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
    173、《中国古代史纲》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74、《王国维论学集》傅杰编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5、《梁启超国学讲录二种》陈引驰编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6、《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陈引驰编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7、《唐诗与绘画》陶文鹏漓江出版社1996年版
    178、《唐诗与庄园文化》林继中漓江出版社1996年版
    179、《唐诗与道教》黄世中漓江出版社1996年版
    180、《唐诗杂论》闻一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181、《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82、《政治兴变与唐诗演化》胡可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3、《唐诗杂论》林庚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184、《河岳英灵集研究》李珍华、傅璇琮撰中华书局1992年版
    185、《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吕慧鹃等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186、《杜甫评传》莫砺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87、《白居易评传》褚斌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88、《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叶嘉莹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189、《唐代帝国的精神文明》程蔷、董乃斌中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90、《唐诗演进论》罗时进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91、《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92、《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9年版
    193、《唐宋文学论集》王水照齐鲁书社1984年版
    194、《唐诗风貌》余恕诚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95、《李商隐诗歌研究》刘学锴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6、《唐诗题材与文化》兰翠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
    197、《儒释道背景下的唐代诗歌》陈炎、李红春昆仑出版社2003年版
    198、《唐代文学的文化精神》邓小军(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
    199、《初盛唐诗的文化阐释》杜晓勤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200、《大历诗风》蒋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201、《中国山水文学研究》章尚正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202、《意境概说》夏昭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203、《中国诗学之精神》胡晓明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04、《艺境》宗白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5、《谈艺录》(补订本)钱钟书中华书局1984年版
    206、《隋唐五代文艺理论汇编评注》肖占鹏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7、《梦的解析》[奥]弗洛伊德著赖其万等译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208、《艺术哲学》[法]丹纳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209、《金枝》[英]詹·乔·弗雷泽著徐育新等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210、《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德]W·顾彬著马树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11、《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日]小尾郊一著邵毅平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212、《费德林集》[俄]尼古拉·特罗菲维奇·费德林著赵永穆编选奉真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