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宋元明清公众活动的环境及设计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宋元明清是中国传统公众活动蓬勃发展的时期,随之带动的是公众活动环境及设计的发展与变化。本文以宋元明清公众活动的环境及设计为研究对象,探析此时期公众活动环境及设计的发展轨迹和时代特征。由于本文研究的时间跨度较长,研究的涉及面较广,因而在行文中以明清作为主要的研究时间段,并构建节日文化、仪礼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等四个主题。在不同的文化主题下展开对宋元明清公众活动环境及设计的研究与探析。
     本文的研究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对宋元明清公众活动发生的场域进行有关料的搜集、整理,归纳,尽力勾勒出一个公众活动发生的物理环境和场域范围。其次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人在环境中的活动感受以及活动对环境及设计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最后,将公众活动的环境及设计放置于宋元明清的时空背景中,客观地做出价值判断,准确地提炼出规则特征。
     通过研究发现,宋元明清公众活动环境及设计的形成发展是以当时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公众活动的蓬勃发展为基础的。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宋元明清的公众活动环境及设计又应时代新因之变产生了变异与革新。此时期公众活动环境及设计的主要特征为:一、注重空间的包容性。从物质空间的角度看,同一空间可以兼容多种公众活动的发生;从非物质空间的角度看,其中隐含着一个包容的文化空间。二、活动空间强调文化内涵,注重以文化为增强空间凝聚力的纽带。三、尊重伦理规范,在环境及设计中突出等级、尊卑。四、公众活动的环境呈现城市化、商业化特征,城市成为此时期公众活动的主要发生地。五,活动环境中的逸乐功能不断凸现,娱乐成为公众活动环境的主要次生功能。六、多层位设计的互补。宋元明清公众活动的组织单位由官方民间合力组成。尤其是明清公众活动的组织单位由官方转向民间。基层社会组织自觉地参与到公众活动的设计中,使之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元的面貌。七、建构起城乡连续的公众活动大环境。公众活动的开展大都以城市为中心向周边乡村地区辐射,表现出地理区域的连续性。八、活动氛围呈现出理性色彩。以伦理、礼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约束着人们的情绪。
     宋元明清公众活动环境及设计所蕴含的亲切性、人文性和整体性观照仍值得借鉴。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y are regarded as a period when Chinese traditional public activities were in the full swing, along with which came the fast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environment and design of public activities. 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targets at the environment and design of public activities in these four dynastie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developing trace and trend of the times of such design. Since the environment and design of public activities involves many aspects, the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are conducted from four perspectives, namely Festival Culture, Etiquette Culture, Religious Culture and Commercial Culture.
     The research is conducted in three steps. First of all, reference materials of premises where public activities took place in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re collected, organized and summarized so as to picture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premise scope of the public activities. Then, emphasis is put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environment. Analyses are made both on how people feel in the environment of public activities and how activities influence the environment and design. Lastly, the author puts such environment and design under the space-time of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By objective value determination, rules and features of such design are accurately extracted.
     Through research,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design of public activities in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ctually resulted from the ever richer and rigorous development of public activities in that period. While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al environmental design, such design has also changed and innovated along with the tim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sign in this period include:
     1. Focus on the tolerance of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ysical space, one same space could hold the occurrence of various kinds of public activities. From the non-physical space perspective, the space also implicitly contains the cultural space.
     2.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activity space is emphasized by using culture as the link to strengthen the cohesive force of the space.
     3. Rules of ethics are realized by stressing hierarchy and precedence in the environment and design.
     4. The environment and design of public activities presents features of urbaniz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and city became the main premise where public activities took place in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5. The entertaining fun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ppears as the main secondary fun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of public activities.
     6. Form designing forces from multiple levels. The organizing unit of public activities has transferred from government to non-government. Grass-roots social organizations joined the design on their own initiative, making the design present rich and multi-level features.
     7. Build the continuous environment of public activities in city and countryside. The interaction of public usually features in city as the focus and countryside as the supplement, which reveals the geographical continuity of the region.
     8. The atmosphere of the activity presents sensible color.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uses ethics and courtesy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which restrains people’s sentiment.
     In summary, the environment and design of public activities in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s the continuation of traditions. At the same time, it involves some new elements of the times. The affinity, humanism, and integrity contained in the design still deserve us to learn.
引文
1 (汉)班固《西都赋》,收入(清)张溥辑、白静生注:《班兰台集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页4
    
    1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页8。
    1 (汉)司马迁:《史记》九传[三]“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2751
    1丛书包括:黄新亚:《消逝的太阳——唐代城市生活长卷》、李春棠:《坊墙倒塌以后——宋代城市生活长卷》、史卫民:《都市中的游牧民——元代城市生活长卷》、陈宝良:《飘摇的传统:明代城市生活长卷》、赵世瑜:《腐朽与神奇——清代城市生活长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1 (明)文震亨著、海军田君注释:《长物志图说》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页3
    1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页153。
    2董鉴泓在《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中指出,城市总布局包括城市道路系统、居住地区、商市分布,绿化与水系等方面。董鉴泓等编:《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台湾:明文书局民国73年公元1984,绪论页2。
    3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3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绪论页5、6。
    4 [美]费正清著、张沛张源顾思谦译:《中国:传统与变迁》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页92。
    5 [美]费正清著、张沛张源顾思谦译:《中国:传统与变迁》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页107。
    1徐建春:《两宋都城文化的惯性及时空差异》,收入中国古都学会编:《中国古都研究》第四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页124。
    2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页2385。
    3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3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页111。
    4 [日]加藤繁著、吴杰译:《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页254。
    5 (宋)孟元老著、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144。
    1 (宋)孟元老著、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163、164。
    2 (宋)范镇宋敏求:《东斋记事春明退朝录》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3 [日]加藤繁著、吴杰译:《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页258。
    4王建:《寄汴州令狐相公》,收入《全唐诗》卷300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页3406。
    5王建:《夜看扬州市》,收入《全唐诗》卷301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页3406。
    6 (宋)王溥:《唐要会》,卷86“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页1875。
    7 (宋)宋敏求:《长安志》卷8,收入《洛阳伽蓝记外七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页587—128。
    8 (宋)孟元老著、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312、313。
    9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都城纪胜》页3。
    10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页108。
    
    1 (宋)孟元老攥、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164。
    2 (宋)孟元老攥、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268。
    3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451、452。
    4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612、613。
    1 (宋)周密著、李小龙赵锐评注:《武林旧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71。
    2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页25。
    3陈邦炎主编:《曲苑观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页38。
    4陈邦炎主编《曲苑观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页17、18。
    5(宋)周密著、李小龙赵锐评注:《武林旧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158。
    6(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都城纪胜》。
    1 [日]加藤繁著、吴杰译:《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页274
    2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都城纪胜》,页8。
    3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页166。
    4 (宋)周密著、李小龙赵锐评注:《武林旧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158。
    5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页135。
    6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都城纪胜》“茶坊”载:“茶楼多有都人子弟占此会聚,习学乐器,或唱叫之类,谓之挂牌儿。”页7。
    7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461、462。
    1 (宋)孙应时:《琴川志》卷10台北:大化书局,1987年。
    2 (宋)常棠:《澉水志》卷上清末沈氏海日楼刻本
    3 (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44至46清嘉庆六年刊本
    4 (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
    5吕宗力、栾保群:《中国民间诸神》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页308——318。
    6吕宗力、栾保群:《中国民间诸神》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页486。
    1 (宋)赵与时:《宾退录》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2 (宋)周密著、李小龙赵锐评注:《武林旧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79,86。
    3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卷19。
    4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页6。
    5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页13。
    1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288、289。
    2薛能:《影灯夜二首》,收入《全唐诗》卷561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页6517。
    3无名氏《宣和遗事》前集:……一年正月十五日夜,州里底唤做山棚,内前的唤做鳌山;从腊月初一日,直点灯到宣和六年正月十五日夜。为甚从腊月放灯?盖恐正月十五日阴雨,有妨行乐,故谓之“预赏元宵”。(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542。
    4《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记载:“或坊市卖药卖卦之人,横列三门,各有彩结、金书大牌,中曰‘都门道’,左右曰‘左右禁卫之门’,上有大牌曰‘宣和与民同乐’。”(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540、541。
    5(宋)金盈之撰(宋)罗烨编、周晓薇校点:《新编醉翁谈录新编醉翁谈录》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页12。
    1 (宋)周密著、李小龙赵锐评注:《武林旧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82。
    2 (元)马致远:《【仙侣】青哥儿十二月正月》,《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
    3 (元)无名氏《【商调】梧叶儿·四节》,《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
    4 (元)无名氏《【中吕】喜春来·四节》,《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页1701。
    5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541。
    6 (元)无名氏:《阀阅舞射柳蕤丸记》,收入《古本戏曲丛刊四集》,《古本戏曲丛刊》编委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
    7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3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页186。
    8牟钟鉴:《道教与中国文化》,收入于《道教与传统文化》,《文史知识》编辑部编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页22。
    1 (宋)周密著、李小龙赵锐评注:《武林旧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96。
    2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页45、46。
    3 (宋)周密著、李小龙赵锐评注:《武林旧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59。
    4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西湖老人繁胜录》页15。
    5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页19。
    1无名氏:《[中吕]喜春来·四节》,无名氏:《[中吕]迎仙客·十二月》,收入隋树森编:《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页1705。
    2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541。
    3 (宋)刘昌诗《上元词》
    4 (元)马致远:《[仙吕]青哥儿·十二月·正月》
    5 (元)无名氏:《[中吕]喜春来·四节》;(元)马致远:《[仙吕]青哥儿·十二月·五月》
    6《元典章》卷57《刑部十九·杂禁》台北:台湾故宫博物院影印元刻本1972年。
    7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463。
    1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页3。
    2 (宋)周密著、李小龙赵锐评注:《武林旧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57。
    3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页3。
    4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596。
    5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页115。
    6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页115。
    7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页116。
    1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页115。
    2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页115。
    3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页117。
    1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100。
    2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612、613。
    3《(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页1。
    4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页7。
    5 (宋)王得臣:《麈史》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6 (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6,中华书局,1997年
    7 (宋)沈作宾:《嘉泰会稽志》明正德5年(公元1510)刻本。
    1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115、116。
    2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144。
    3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163、164。
    4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卷十三“铺席”。
    5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144。
    6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174。
    7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174。
    1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190。
    2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430。
    3《宋代都城的发展》,收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页274——277。
    4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页130。
    5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174。
    1《(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都城纪胜》,页5。
    2张昱:《塞上谣》,《张光弼诗集》卷3,《四部丛刊续编》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3年(公元1934)印行。
    3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144。
    4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梦粱录》“瓦舍”,页166。
    5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144、145。
    6杜仁杰的《[般涉调耍孩儿]庄稼不识构阑》,收入陈邦炎主编《曲苑观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页17、18。
    1(清)施谦纂、姜顺姣叶长扬修:《吴县志》卷五,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刻本。
    2此卷又名《盛世滋生图》。图绘乾隆时期,苏州古城内外的繁华景象。画卷所展示的内容如徐扬的自跋所叙:“其图自灵岩山起,由木渎镇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历上方山,从太湖北岸介狮和两山间如姑苏郡城,自葑、盤、胥三门出阊门外,转山塘桥,至虎丘山止。”此图可谓是风俗画中的高峰佳作。此卷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3 (明)谢肇淛:《五杂俎》卷三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6年,页93。
    4 (明)陈洪谟、张瀚:《治世余闻继世纪闻松窗梦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页83。
    5 (清)倪师孟等:《吴江县志》卷四,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修。
    1《浮山会馆金粧神像碑记》,收入李华编《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页100。
    2上海博物馆图书资料室编:《上海碑刻资料选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页359。
    3《彭山县志》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
    4 [法]布罗代尔·费尔南著、施康强顾良译:《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页646、649。
    1 (清)钱泳撰、张伟点校:《履园丛话》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页26。
    2 (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卷3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90。
    3 (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卷3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43。
    4 (清)余治:《重订得一录》卷五。
    1《乔复生、王再来二姬合传》,收入(清)李渔:《笠翁一家言文集》卷2,《李渔全集》第一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页98。
    2参阅田仲一成:《中国的宗族与戏剧》,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3 (清)昭梿:《啸亭杂录》卷八《秦腔》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页236。
    4焦循:《花部农谭》,收入《四库家藏》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页187。
    5《竹枝词·艳苏州》其二,收入苏州市文化局编《姑苏竹枝词》上海:百家出版社2002年,页37。
    6孙殿起:《琉璃厂小志》引《少室山方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
     1 (汉)班固:《汉书》“食货志第四上”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页1118。
    1 (明)张居正:《张太岳集》卷8“增水部周汉浦榷竣还朝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页99。
    2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页40、41。
    3 (清)郑观应著、王贻梁评注:《盛世危言》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76。
     1 (清)赵翼著、栾保群吕宗力校点:《陔余丛考》卷35“关壮缪”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页623。
    1 (清)乾隆官修:《续文献通考》“群祀三”,《十通》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3469。
    2 (清)乾隆官修:《续文献通考》“群祀三”,《十通》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3496。
    3 (清)沈彤倪师孟纂、(清)陈和志修:乾隆《震泽县志》卷25《风俗序》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刻本影印。
    1荀况:《荀子?王制》,收入《四库家藏》“子部”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页30。
    2 (清)叶梦珠撰,来新夏点校《阅世编》卷8,中华书局2007年,页197。
    3 (明)伍袁萃:《漫录评正》卷3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1991年。
    4 (清)沈彤倪师孟纂、(清)陈和志修:乾隆《震泽县志》卷25《风俗序》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刻本影印。
    5 (明)范濂:《云间据目钞》卷3,收入《笔记小说大观》22编5册台北:新兴书局有限公司,1984年。
    6 (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四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6年,页160。
    7《广志绎》卷3,收入(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246。
    8 (清)李斗撰、汪北平涂雨公点校:《扬州画舫录》卷六“城北录”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页148。
    9 (明)李梦阳《空同集》卷4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页1262—359。
    10(清)叶梦珠撰、来新夏点校:《阅世编》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卷8。
    
    1 (清)钱泳撰、张伟点校:《履园丛话》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2 (清)钱泳撰、张伟点校:《履园丛话》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卷7。
    1 1912年1月2日,孙中山通电各省,宣告“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全集》第2卷《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北京:中华书局1982,页5。于是农历的新年被改称为“春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决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紧接着在1949年12月23日召开的政务院第十二次政务会议上通过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了“新年”(公历元旦)、“春节”、“劳动节”等法定节假日及其放假日期。《中央人民政府法令汇编》(1)北京:法律出版社1982。从此“春节”一名正式指代中国农历新年。
    2《辞海》缩印本1989年版中“春节”的条目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页1819。
    3《都城纪胜外八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页590—15。
    1如宗教文化中的公众活动以寺庙作为环境设计的中心,商业文化中的公众活动以店铺、会馆作为环境设计中心。
    2 (明)韩邦靖:《朝邑县志》卷一“风俗”第二,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刊本。
    1 (清)夏仁虎:《枝巢四述旧京琐记》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页80。
    2 (清)杨米人等著、路工编选:《清代北京竹枝词》北京:北京出版社1962年,页18。
    1 (清)袁景澜撰、甘兰经吴琴校点:《吴郡岁华纪丽》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15
    1《南都繁会图卷》,全称《明人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生动地描绘了明代后期南京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 [日]中川忠英编著、方克孙玄龄译:《清俗纪闻》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1理查德·M·道森:《庆典中实用的物品》,收入[美]维克多·特纳:《庆典》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页32。
    2 (西汉)刘安编注(东汉)高诱注:《淮南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149。
    3 (东汉)李尤:《门铭》,收入(唐)欧阳询编:《艺文类聚》卷63“居处部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4 [日]原广司著、于天袆刘淑梅马千里译:《世界聚落的教示10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页193。
    5 (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213。
    1 (西汉)东方朔:《神异经》页6,收入《穆天子传神异经十洲记博物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2 (南朝)宗懔著、王毓荣校注:《荆楚岁时记校注》台湾:文津出版社民国77年(公元1989)。
    3 (清)让廉:《京都风俗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1、2。
    4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45、46。
    
    1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95。
    2 (战国)韩非:《韩非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48。
    1潘鲁生、唐家路:《民艺学概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页160。
    2 [美]维克多·特纳:《庆典》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页13。
    3 [美]维克多·特纳:《庆典》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
    4 (明)张岱撰《陶安梦忆西湖梦寻》马兴荣点校中华书局2007年,页25。
    5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7。
    6 (宋)王安石:《元日》,收入徐放:《宋诗今译》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6年,页67。
    
    1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14。
    2 (清)王柏心等:《宜昌府志》卷十一同治三年(公元1864)刊本。
    3 [美]》维克多·特纳:《庆典》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
    4钱存训:《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页264。
    5《钦定工部则例正续编》第三册卷48《门神作用工则例》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57、58。
    2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53。
    3 (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43、44。
    4 (清)袁景澜撰、甘兰经吴琴校点:《吴郡岁华纪丽》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17。
    5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50、51、52。
    6 (清)潘荣陛撰《帝京岁时纪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9。
    7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46。
     1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57。
    1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57、58。
    2 (清)陈宗蕃:《燕都丛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页198。
    3《嘉兴府志》八十卷·清嘉庆六年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中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648。
    4《菱湖镇志》四十四卷·清光绪十九年临安孙氏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中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688。
    5《湖州府志》九十六卷·清同治十二年爱山书院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中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737。
    6《华阳县志》四十四卷清嘉庆二十一年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南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页6。
    7《清泉县志》三十六卷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下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页547。
    8《具区志》十六卷·清康熙二十八年受采堂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396。
    9《菱湖镇志》四十四卷·清光绪十九年临安孙氏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中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页688。
    10《济南府志》七十二卷清道光二十年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91。
    11 (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中华书局2008年,页64。
    1《平阴县志》八卷清光绪二十一年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97。
    2例如清季湘军名将李星沅1797——1851几乎每年元宵节都会穿着朝服蟒袍专程赴文庙进香,并行九叩之礼。参见《李星沅日记》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3 (清)杨嗣奇修《良乡县志》,据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刻本,《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河北省》第128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卷一页9,总页47。
    4赵祖抃修吴康赵意空同纂:《乡宁县志》据民国六年1917年刊本影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山西省》第81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卷7,页5,总页325。
    5 (清)崇谦等著纂:《楚雄县志》据清宣统二年1910抄本影印,《中国方志丛书云南省》第39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卷2,页26,总页31。
    6 (清)马家鼎修,张嘉言纂:《夀阳县志》据光绪八年1882刊本影印,收入《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山西省》第435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卷10,页10,总页668。
    7 (清)景纶续修、谢增纂:《密县志》清嘉庆二十二年刊本1817刊本,卷11,页1。
    8 (清)龙汝霖纂辑:《高平县志》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刊本,卷一页42;另李世祐修,刘师宽纂《襄陵县志》据民国十二年1923刊本影印,亦提及出游的乡妇“入公署,谒内眷”,《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山西省》第402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卷四,页5,总页135。
    9参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军机处档摺件》,编号125120,文海摺片。
    1【美】王笛:《中国城市的公共生活与节日庆典——清末民初成都的街道、邻里和社区自治》,收入朱荫贵戴鞍钢主编《近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页264—300。
    2《重修成都县志》十六卷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南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页1。
    3 (明)张岱撰、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73、74。
    4《睢宁县志稿》十八卷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552。
    5《琼台志》四十四卷1964年上海古籍书店据宁波天一阁藏明正德刻本影印,收入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下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页1098。
    1 [美]A·拉普卜特著、黄兰谷译:《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页76。
    2引《燕都游览志》,载于(清)陈宗蕃:《燕都丛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页198。
    3《黄县志》十二卷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223。
    4 (清)李斗撰、汪北平涂雨公点校:《扬州画舫录》北京:中华书局2001,页261。
    5 (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64。
    1《招远县志》十二卷·清道光二十六年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230。
    1 (明)张岱撰、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73。
    2 (明)张岱撰、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73。
    3 (明)戴任增释冯应京辑(明)万历陈邦泰刻本:《月令广义》卷五“正月令”。
    4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10。
    5《嘉兴府志》八十卷·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中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页648。
    6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下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541。
    7《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描绘了明宪宗朱见深庆赏元宵的情形。此卷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下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540。
    2《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绘画卷风俗画》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朱敏撰文介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页32。
    1 [日]中川忠英编著、方克孙玄龄译:《清俗纪闻》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9。
    2《昆新两县志》四十卷·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403。
    3 (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58。
    1 (明)张岱撰、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73。
    2《松江府志》八十四卷·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3。
    1 (明)戴任增释冯应京辑(明)万历陈邦泰刻本:《月令广义》卷五“正月令”。
    2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下册“补遗卷三畿辅”“元夕放灯”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898
    3 (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235。
    4 (清)董含:《蓴乡赘笔》,收入来新夏编:《清人笔记随录》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5 (清)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第一册第一卷“时令类”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页25。
    6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58。
    7 (清)李斗撰、汪北平涂雨公点校:《扬州画舫录》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页261。
    1《嘉兴府志》八十卷·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中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648。
    2《昭文县志》十卷·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425。
    3《钱塘县志》三十六卷·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593。
    4 (明)张岱撰、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73。
    5《琼台志》四十四卷1964年上海古籍书店据宁波天一阁藏明正德刻本影印,收入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下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页1098。
    6《招远县志》十二卷·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229。
    1《菱湖镇志》四十四卷·清光绪十九年(1893)临安孙氏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中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688。
    2《睢宁县志稿》十八卷·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页552。
    3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57。
    4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20“熙朝乐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页315。
    5 (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57。
    
    1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20“熙朝乐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页315。
    2 (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页30。
    3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86。
    4 (明)张岱撰、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52、53。
    1 (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57。
    2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20“熙朝乐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页315。
    3 (清)陈宗蕃:《燕都丛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页197。
    4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48。
    5 (清)让廉:《京都风俗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2。
    6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48。
    7 (清)让廉:《京都风俗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2。
    1《睢宁县志稿》18卷·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中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552。
    1《具区志》十六卷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受采堂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395。
    2《睢宁县志稿》十八卷·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中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552。
    3《嘉定县志》二十二卷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53。
    4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页316。
    5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页329。
    6《具区志》十六卷·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受采堂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页396。
    1学者常引用南宋范成大诗注:“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见其《石湖诗集》卷23,《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四库全书》本。
    2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页231。
    3《赤城县志》八卷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年,页137。
    4《定襄县补志》十卷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年,页561。
    5《长阳县志》十卷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页426。
    1《长阳县志》十卷清同治五年(公元1879)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页426。
    2 (清)杨廷烈、郁方董、刘元栋纂:《房县志》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刻本。
    3 (唐)魏征:《隋书·列传第二十七柳彧》卷62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页1483、1484。
    4例见(清)高建勋修王维珍纂《通州志》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刊本影印卷九页4;“居民观灯充路,少年朱衣鬼面相戏剧,笙歌自暮达曙。”;又见(清)张可立修《兴化县志》据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抄本影印“少年朱衣鬼面,金鼓达旦”,收入《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江苏省》第450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卷2,页2,总页85。
    5《申报》影印本上海:上海书店,1982-1987光绪廿七年正月廿七日1901年3月17日“四明灯景”条。
    1 (清)赵骏烈:《燕城灯市竹枝词》,收入孙殿起辑雷蒙水:《北京风俗杂咏》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页26。
    2 (清)杨廷烈、郁方董、刘元栋纂:《房县志》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刻本。
    3《怀安县志》八卷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刻本。
    4《长阳县志》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页426。
    1《怀安县志》八卷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刻本。
    2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56。
    3《雷州府志》二十卷·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下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页850。
    
    1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58。
    2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11。
    3 (清)陈宗蕃:《燕都丛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页520。
    1 (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2文崇一:《九歌中的水神与华南的龙舟赛神》《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11期,1961年《中国的龙舟与竞渡》, 页32附表。
    1 (明)杨嗣昌:《武陵精度略》,收入梁颂成辑注:《杨嗣昌诗文辑注》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页215。
    2《武进、阳湖县合志》三十六卷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466。
    3《常德府志》二十卷1964年上海古籍书店据宁波天一阁藏明嘉靖刻本影印,收入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下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页649。
    4《清俗纪闻》文中“间”为长度单位,1“间”为6日尺,1日尺为0.33米,与中国市尺相等。经换算,舟长约10——12米,宽约2米。
    5 (明)杨嗣昌:《武陵竞渡略》,收入梁颂成辑注:《杨嗣昌诗文辑注》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页215。
    6 (明)杨嗣昌《武陵竞渡略》,收入梁颂成辑注:《杨嗣昌诗文辑注》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页215。
    7 (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121。
    8《武进、阳湖县合志》三十六卷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466。
    9【日】中川忠英、方克孙玄龄译:《清俗纪闻》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33。
    1 (清)李斗撰、汪北平涂雨公点校:《扬州画舫录》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页251。
    2 (明)张岱、马兴荣点校:《陶安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67。
    3《宁乡县志》四十四卷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刻本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中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页676。
    4【日】中川忠英编、方克孙玄龄译:《清俗纪闻》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37。
    5陈伯陶纂:《东莞县志》卷九《舆地略?风俗》民国16年(公元1927)东莞县养和印务局印。
    1 (明)杨嗣昌:《武陵竞渡略》,收入梁颂成辑注:《杨嗣昌诗文辑注》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页223。
    2 (明)杨嗣昌:《武陵竞渡略》,收入梁颂成辑注:《杨嗣昌诗文辑注》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页216。
    3 (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121。
    4《罗店县志》八卷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铅印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77。
    5《武陵竞渡略》载:“船中两旗,方幅各尺五寸,以布为之。《楚辞》:‘乘回风兮载云旗’。韩愈《罗池庙碑》曰:‘侯之来兮两旗,度中流兮风泊之。’此亦迎神之物也。”(明)杨嗣昌《武陵竞渡略》,收入梁颂成辑注:《杨嗣昌诗文辑注》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页223。
    6 (明)张岱、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67。
    7《钱塘县志》三十六卷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中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594。
    8【日】中川忠英编、方克孙玄龄译:《清俗纪闻》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33。
    9上海《朱泾志》十卷民国五年(公元1916)铅印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39。
    10《嘉定县志》二十二卷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53。
    11《常德府志》二十卷1964年上海古籍书店据宁波天一阁藏明嘉靖刻本影印,收入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下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页649。
    12《钱塘县志》三十六卷·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中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594。
    1 (明)杨嗣昌:《武陵竞渡略》,收入梁颂成辑注:《杨嗣昌诗文辑注》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页222。
    2 (清)徐家干著吴一文校注:《苗疆闻见录》“好斗龙舟”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页171。
    3《清河县志》十四卷·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529。
    4 (明)杨嗣昌:《武陵竞渡略》,收入梁颂成辑注:《杨嗣昌诗文辑注》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页217。
    5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页487。
    6《太仓府志》十五卷·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补刻本载:“聚小西门渡看龙舟,男女夹岸。”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410
    7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22。
    8《清嘉录》载:“龙船,阊、胥两门,南、北两濠及枫桥西路水滨皆有之。”(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121。
    9《具区志》十六卷·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受采堂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397。
    10《重修福建台湾府志》二十卷·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下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页1383。
    1《重修台湾县志》十五卷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下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1564。
    2《奉贤县志》十卷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34。
    3 (明)张岱、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4《松江府志》八十四卷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4。
    5 (明)杨嗣昌:《武陵竞渡略》,收入梁颂成辑注:《杨嗣昌诗文辑注》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页224。
    6 (明)杨嗣昌:《武陵竞渡略》,收入梁颂成辑注:《杨嗣昌诗文辑注》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页224。
    7 (明)杨嗣昌:《武陵竞渡略》,收入梁颂成辑注:《杨嗣昌诗文辑注》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页224。
    8 (清)顾禄、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121。
    9《重修福建台湾府志》二十卷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刻本“近海居民,群斗龙舟,虽曰吊屈,亦以辟邪。”,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下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1381;《常昭合志稿》四十八卷·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活字本“乡民或赛龙舟以祈年。”,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427。
    10 (清)顾禄、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121。
    1 (明)杨嗣昌:《武陵竞渡略》,收入梁颂成辑注:《杨嗣昌诗文辑注》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页221。
    2《续修永定县志》十二卷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下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页627。
    3 (清)谢启昆修、胡虔纂、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室点校:《广西通志》点校本“舆地略·风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页2806。
    4 (明)杨嗣昌:《武陵竞渡略》,收入梁颂成辑注:《杨嗣昌诗文辑注》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页217。
    5《武进、阳湖县合志》三十六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466。
    6《钱塘县志》三十六卷·清康熙五十七年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编著《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594。
    7 (明)杨嗣昌:《武陵竞渡略》,收入梁颂成辑注:《杨嗣昌诗文辑注》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页216。
    1 (明)杨嗣昌:《武陵竞渡略》,收入梁颂成辑注:《杨嗣昌诗文辑注》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页218。
    2《宝津竞渡图卷》、《龙池竞渡图卷》由元代画家王振鹏绘制,所画为宋代习俗,农历三月三日开放金明池,龙舟竞渡,百戏杂陈。
    3 (明)张岱、马兴荣点校:《陶安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67。
    4 (清)顾禄、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121。
    5《罗店镇志》八卷·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铅印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77。
    6 (宋)叶梦得撰宇文绍奕考异侯忠义点校:《石林燕语》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页4。
    7 (清)顾禄、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121。
    1 (清)李斗、汪北平涂雨公点校:《扬州画舫录》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页252。
    2《太仓州志》十五卷·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补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411。
    3《香山县志》二十二卷·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下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页807。
    4 (明)张岱、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67。
    5 (清)顾禄、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121。
    6《武进、阳湖县合志》三十六卷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466。
    7 (明)杨嗣昌:《武陵竞渡略》,收入梁颂成辑注:《杨嗣昌诗文辑注》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页224。
    1《昆新两县志》四十卷·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402。
    2《常德府志》二十卷1964年上海古籍书店据宁波天一阁藏明嘉靖刻本影印,收入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下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页649、650。
    3《香山县志》二十二卷·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下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页806。
    4《清泉县志》三十六卷·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673)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下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页548。
    5《酌中志?明宫史》载:五月初五日:“圣驾幸西苑,斗龙舟划船”。(明)刘若愚撰冯宝琳点校:《酌中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页180。康熙《永州府志》:“惟永俗竞渡,必彼此争斗,至死伤不恤……康熙间,太守刘公道著禁之,其风遂革。”;乾隆《清泉县志》:“近严禁之,虽有龙舟而不竞渡。”;同治《黔阳县志》:“沿江有龙舟竞渡之戏,……多有斗殴殒命及堕水死者。前邑令龙光甸毁其亭船,严饬申禁,风少息。”;均载于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下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页558、548、604。
    6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21。
    1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65。
    2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66。
    3杨树山:《中国节日风俗欣赏》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页94。
    1刘励中:《藏传佛教艺术》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
    1庹修明:《中国傩文化述论》,收入利苑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信仰民俗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页288——301。
    1职慧勇、徐万邦:《节日:色彩斑斓的盛会》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1998年,页234。
    1《左传·隐公十一年》,收入王云五主编《春秋左传今注今译》上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年,页51。
    2《归州志》卷十“艺文志”元和十五年王茂元撰《楚三闾大夫屈先生祠堂铭并序》载:“元和十五年,余刺建平之首岁也,考验图籍,则州之东偏十里而近先生旧宅之址存焉,爰立小祠”。(清)陈凤鸣修《归州志》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刊本。
    1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14。
    2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49。
    
    1傅崇矩:《成都通览》成都:巴蜀书社1987年,页36。
    2 (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102、104。
    3 (清)徐嵩张大纯撰、薛正兴校点:《百城烟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225。
    4 (清)徐嵩张大纯撰、薛正兴校点:《百城烟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269。
    5 (清)顾震涛撰、甘兰经等校点:《吴门表隐》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21。
    6 (清)徐嵩张大纯、薛正兴校点:《百城烟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120。
    1《吴门表隐》载:“辟疆园,晋顾辟疆所筑,为郡中第一,志载失考,实在西美巷中,郡署东偏。曾为五显庙,继为府厩,后半为大觉寺。明况钟有辟疆馆记碑,今即其地建况公祠。”(清)顾震涛、甘兰经等校点:《吴门表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21。
    2位于苏州定慧寺后的苏公祠中有一副李彦章所题书联,其中写到“轩楹遗址拓”,点出了祠庙与名贤遗址的关系。(清)顾震、甘兰经等校点:《吴门表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82。
    3 (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104。
    1 (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570、571。
    2 (清)陈宗蕃:《燕都丛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页296。
    3 (清)顾震涛、甘兰经等校点:《吴门表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97。
    4 (清)顾震涛、甘兰经等校点:《吴门表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138。
    5 (清)顾震涛、甘兰经等校点:《吴门表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178。
    6 (宋)任渊:《重修先主庙记》,载入清《昭烈忠武陵庙志》卷六“艺文”,收入吴平张智主编:《中国祠墓志丛刊》第36册广陵书社2004年,页774、775。
    7 (明)张时彻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著《诸葛亮武侯祠堂碑记》,载入《昭烈忠武陵庙志》卷二,收入吴平张智主编:《中国祠墓志丛刊》第35卷广陵书社2004年,页135。
    1 (清)丁丙辑:《于忠肃公祠墓录》上,收入吴平主编:《中国祠墓址丛刊》第49册广陵书社2004年
    1 (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收入《全唐诗》第七册,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页2455
    2 (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释:《水经注校释》卷三十九“耒水”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页679
    3 (清)徐嵩张大纯、薛正兴校点:《百城烟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120。
    4 (清)徐嵩张大纯、薛正兴校点:《百城烟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120。
    1 (清)顾震涛撰、甘兰经等校点:《吴门表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82。
    2 (清)顾震涛、甘兰经等校点:《吴门表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83。
    3 (唐)杜甫:《客至》,收入《全唐诗》第七册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页2438
    4 (唐)杜甫:《南邻》,收入《全唐诗》第七册中华书局1960年,页2435
    1 (清)顾震涛、甘兰经等校点:《吴门表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83
    2 (宋)苏轼:《泛颍》,收入《苏东坡诗集》珠海:珠海出版社1996年,页1544
    3 (清)徐嵩张大纯、薛正兴校点:《百城烟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225。
    4 (清)顾震涛撰、甘兰经等校点:《吴门表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43。“十三年,巡抚林则徐题联曰‘祠庙肃沧浪,更寻来一万字穹碑,新焕岩阿榱桷;威灵震吴越,还认取七百年华表,遥传江上旌旗。’布政使陈鑾题联曰:‘高冢卧麒麟,回首感六陵风雨神;弦弹霹雳,归魂思一曲沧浪。’”
    5 (清)顾震涛撰、甘兰经等校点:《吴门表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48、49。“暨石湖乡贤祠(宋范成大等),录功祠(明任環等),教场恤忠祠(明项鼎镛等),咸袝之,以待后兴,故改名复旧祠。寻废为吏舍,位多散失。道光六年,韩崶、胡凤仪、蒋螼椭亟ǎ瑣ブ厥殪舳睢0四甏笱苛浇芏浇?铦给联曰:‘崇贤祠,附胶庠重;举废典,分俎豆荣。’……两学汇详,知府李昭美批准并给‘行可为表’匾,饬县备案。(按各祠袝祀,皆后人景仰前贤,奠主于傍者。)学院廖鸿荃给‘明德维馨’匾。”
    1 (清)顾震涛撰、甘兰经等校点:《吴门表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82。“总督陶澍题匾曰‘心境奇绝’,书联曰:‘吃惠州饭,和渊明诗,陶云吾云,书就一篇归去好;判维摩凭,到东坡界,人相我相,笑看二士往来同。’巡抚林则徐题匾曰“缘并二邱”。书联曰‘岭海答传书,七百年佛地因缘,不仅高楼邻白傅;岷蛾回远梦,四千里仙踪游戏,尚留名刹配黄州。’布政使陈鑾书联曰:‘翰墨溯高风,轮扶大雅;椒馨荐遗爱,鼎峙前修。’按察使李彦章书联曰:‘江海宿缘深,片石犹留古吴郡;轩楹遗址拓,瓣香长溯旧苏斋。’知府沈兆沄题联曰‘方外犹存传墨妙,此间端合奉诗仙。’”
    2 (清)顾震涛撰、甘兰经等校点:《吴门表隐》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84。“顾司空祠在虎邱花园弄内,祀工部侍郎藻。康熙四十三年,巡抚宋犖建,并书‘名卿芳俎’匾,上悬钦赐御制诗曰:‘铜梁千里曙云开,宝篆初从紫府来。天上已张新羽翼,世间无复旧尘埃。康熙三十三年五月十六日,赐内阁学士顾藻。’”
    3《中国祠墓志丛刊》49于忠嗣公祠墓录页359。董其昌联:“赖社稷之灵国已有君自分一腔抛热血,竭股肱之力继之以死独留清白在人间。”;张岱联:“宋室无谋岁输鹵数万幣和议既成安得两宫归朔漠,汉家□智幸分我一杯羹挟求非计不劳三寸返新丰。”;林则徐联“公论文而后定,何处更得此人。”
    1 (清)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古文观止》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页577、578。
    2项文惠:《于谦祠墓》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年。
    3 (清)查慎行:《人海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19
    4 (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570
    5 (清)陈宗蕃:《燕都丛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页569
    6 (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104。“于少保忠肃祠,在崇文门内东裱背巷,公故赐宅也。祠三楹,祀少保兵部尚书于谦。塑公像危坐,岁春秋遣太常寺官致祭。”
    1 (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102。
     1顾伟康:《宗教协调论——中国宗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页33——39。
    
    1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229、291。
    2 (明)葛寅亮、何孝荣点校:《金陵梵刹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凡例页1,序页1。
    1何孝荣:《明代南京寺院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页135——153。
    2在《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中赵世瑜先生写道:虽然道教系统中的绝大部分与民间信仰相互重叠——前者吸纳各种民间神祇进入自己的神统,后者采用道教仪式完成信仰实践的过程。但这并不等于说中国的民间信仰就是道教。无论佛道,它们都从固有的中国民间信仰文化体系中吸取养料。赵世瑜著《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页54、55。
    
    
    1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22、17。
    2 (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46、107、142。
    1马铭初、严澄非校注《岱史校注》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年,页132。
     1上海通社辑:《上海研究资料》上海:上海书店1984年,页206、207。
    1马铭初、严澄非校注:《岱史校注》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年,页132
    
    1 (明)计成撰、赵农注释:《园冶图说》“兴造论”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页33。
    2 (清)徐嵩张大纯撰、薛正兴校点:《百城烟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90。
    3 (清)查慎行:《人海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78。
    1 (明)张岱撰、马兴荣点校:《陶安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141。
    1陈文烛:《游泰山记》,收入马铭初、严澄非校注《岱史校注》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年,页395。
    2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31。
    3马铭初、严澄非校注:《岱史校注》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年,页148。
    
    1 (清)顾禄、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86、97。
    2 (清)李斗撰:汪北平涂雨公点校《扬州画舫录》北京:中华书局2001,页95。
    1 (清)顾震涛撰、甘兰经等校点:《吴门表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61、62。
    1马铭初、严澄非校注:《岱史校注》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年,页133。
    
    1《庄子》卷七“田子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108。
    2程树德:《论语集释》北京:国立华北编译馆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页709。
    3孙星衍:《周易集解》上海:上海书店影印本1988年,页46。
    1 (清)李斗撰、汪北平涂雨公点校:《扬州画舫录》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页83.
    2《燕都丛考》载:“正殿为延寿殿,祀三世佛,旁为二十四诸天像。像立于石台,侧圮殆尽。石台刻花纹,颇精致。像后壁上,皆画佛像,极工,惜多剥落,其初必先有画壁,诸天像乃后塑者也。”(清)陈宗蕃:《燕都丛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页330.
    3 (清)钱泳撰、张伟点校:《履园丛话》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页469.
    1刘慧:《泰山岱庙考》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页77、78。
    
    1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14。
    2 (清)顾禄、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97。
    3 (清)李斗、汪北平涂雨公点校:《扬州画舫录》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页107。
    1(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中华书局2008年,页75。
    2苏州市文化局编《姑苏竹枝词》上海:百家出版社,2002年,页48。
    3 (明)张岱、马兴荣点校:《陶安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72。
    4 (明)张岱、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72。
    
    1 (明)张岱、马兴荣点校:《陶安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72。
    2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汪北平、涂雨公点校中华书局2001年,页130。
    3 (明)张岱、马兴荣点校:《陶安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50。
    1 (清)席之瓒纂:光绪《怀来县志》卷4,《风俗志·岁时纪略》,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刊本。
    1【俄】巴赫金著、李兆林夏忠宪译:《拉伯雷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页9。
    
    1 (明)葛寅亮撰、何孝荣点校:《金陵梵刹志》下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424。
    2孔宪易校注:《如梦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页56。
    1 (明)施耐庵罗贯中著《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本1975年,页762。
    2孔宪易校注:《如梦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页47。
    3孔宪易校注:《如梦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页52、53。
    
    1 (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43。
    2 (明)张岱、马兴荣点校:《陶安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82。
    3 (明)张岱撰、马兴荣点校《陶安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82。
    
    1 (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43。
    2 (明)张岱著、夏成淳校点:《张岱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页151、152。
    1【俄】巴赫金著、李兆林夏忠宪译《拉伯雷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页11。
    1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8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页975。
    2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城东内外”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3乾隆《饶阳县志》卷上,《风俗志》。
    4乾隆《辉县志》,收入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78页。
    1《平望志》十八卷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吴江黄兆柽重刻本,收入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页444
    1蒲慕州主编:《生活与文化》,《从消费的空间到空间的消费——明清城市中的酒楼与茶馆》王鸿泰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页342。
    2上海博物馆图书资料室编《上海碑刻资料选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页359。
    1万历《雷州府志》,收入《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据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刻本影印,1992卷四《墟市》,页26。
    2乾隆《合水县志》第九册卷二《风格》,收入《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北京:中国书店1992年,页41。
    3 (清)李绿园、李颖点校:《歧路灯》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页15。
    1 (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44。
    1《妙峰山进香图轴》是反映清代后期北京妙峰山庙会的绘画作品。该图细腻地描绘了北京春天妙峰山进香的盛况,从而再现当时这一民俗风情。此轴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西顶过会图》横幅系清人所绘,描绘了清代道光公元1821——1850前后西顶广仁宫庙会的盛况及附近的泉宗庙、广源闸、万寿寺等名胜古迹,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此图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3《明清档案》,A095-040,乾隆五年(公元1740)七月二十五日,长沙府安化县。
    1 [英]斯当东著、叶笃义译:《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页304。
    2 (明)凌蒙初撰、王根林校点:《二刻拍案惊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467。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北京往事谈》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年,页13、14。
    4克路士:《中国志》;收入【英】C.R.博克舍编注,何高济译《十六世纪中南部行纪》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页94。
    5 (明)陈仁锡著《陈太史无梦园集》东京:高桥情报,1993年,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序刊本影印,页38、39。
    1 (清)李绿园著、李颖点校:《歧路灯》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页316。
    1 (明)凌蒙初著、冷时俊校点:《拍案惊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290。
    2孔宪易校注《如梦录》《街市纪第六》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 ,页31。
    3 (清)待馀生逆旅过客著、梅花馆主校正、张荣起校注:《燕市积弊都市丛谈》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年,页175。
    4蒋澐:《燕台杂咏》,收入孙殿起辑雷蒙水编《北京风俗杂咏》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页49。
    5 (明)王士性撰、吕景琳点校:《广志绎》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页69。
    1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页137——140。
    2 (明)凌蒙初著、冷时俊校点:《拍案惊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189。
    3孔宪易校点:《如梦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页28——57。
    4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页232。
    5黄卬《锡金识小录》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72卷一《风俗变迁》,页35。
    1黄卬《锡金识小录》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72卷一《风俗变迁》,页35。
    2 (明)凌蒙初著、冷时峻校点:《拍案惊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44。
    3康熙《深泽县志》,收入《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九册卷二《风俗》北京:中国书店,页41。
    4乾隆《合水县志》,收入《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九册卷二《风格》中国书店1992年,页41。
    1 (明)清溪道人撰、江巨荣李平校点:《禅真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页85。
    2《明清档案》,A090—048,乾隆四年(公元1739)九月十五日,沙宁府江宁县。
    3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页508、509。
    4《潞河督运图卷》创作于清乾隆时期,作者江萱,江苏京口人。此图主要反映了清乾隆时期潞河漕运盛况,同时也反映出通州潞河沿岸商业繁荣景象。
    1克路士撰《中国志》;收入[英]C.R博克舍编注,何高济译《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北京:中华书局,1990第12章,页94。
    2乾隆《常昭合志稿》王锦等修,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刊本卷一《风俗》。
    3 (明)青溪道人编著《禅真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卷二,第九回,页132。
    4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页137——140。
    1 (明)青溪道人著、江巨荣李平校点:《禅真逸史》卷二第九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页85。
    
    1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页232。
    2 (明)凌蒙初著冷时峻校点:《拍案惊奇》第四十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562。
    1 (明)文震亨著、海军田君注释:《长物志图说》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页20。
    2 (明)吴应箕《留都见闻录》收入南京市秦淮区地方史志编撰委员会政协南京市秦淮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秦淮夜谈》第九辑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年,页20。
    3 (明)曹臣清郝懿行编撰喻岳衡点校:《舌华录宋琐语》长沙:岳麓书院1985年,页154。
    1 (明)张岱、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页100。
    1 (清)顾禄、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374。
    2 (清)陈宗蕃:《燕都丛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页471。
    3周华斌:《京都古戏楼》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年,页173。
    4 (明)兰陵笑笑生著梅节校订陈诏黄霖注释:《金瓶梅词话重校本》第四册香港:启文书局1993年,页1288。
    1 (清)陈宗蕃:《燕都丛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页471。
    2 (明)兰陵笑笑生著梅节校订陈诏黄霖注释:《金瓶梅词话重校本》第四册香港启文书局1993年,页1288。
    3 (清)李斗、汪北平涂雨公点校:《扬州画舫录》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页26、27。
    4周华斌:《京都古戏楼》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年,页173。
    5 (清)陈宗蕃:《燕都丛考》转载《天咫偶闻》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页382。
    6 (明)兰陵笑笑生著梅节校订陈诏黄霖注释:《金瓶梅词话重校本》第四册香港启文书局1993年,页1288。
    1 (明)兰陵笑笑生著梅节校订陈诏黄霖注释:《金瓶梅词话重校本》第四册香港启文书局1993年,页1340。
    
    1 (明)青溪道人著江巨荣、李平校点:《禅真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卷2第9回,页85。
    2 (明)凌蒙初冷时峻校点:《拍案惊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290。
    1王鸿泰《从消费的空间到空间的消费——明清城市中的酒楼与茶馆》,收入蒲慕州主编《生活与文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页73。
    1 (清)陈宗蕃:《燕都丛考》转载《京尘杂录》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页482。
    2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建酒楼”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899。
    3孔宪易校注《如梦录》《街市纪第六》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页31、34、35。
    4 (明)兰陵笑笑生著梅节校订陈诏黄霖注释:《金瓶梅词话重校本》第四册香港:启文书局1993年,页1288、1289。
    5 (明)兰陵笑笑生著、梅节校订、陈诏黄霖注释:《金瓶梅词话重校本》第四册香港:启文书局1993年,页1340。
    1《津门杂记》卷下“杂耍馆子”,收入张焘佚名著丁绵孙王黎雅罗澍伟校点:《津门杂记天津事迹纪实闻见录》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页100。
    2《都市丛谈》“杂耍馆子”,收入待馀生逆旅过客著、梅花馆主校正、张荣起校注:《燕市积弊都市丛谈》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年,页113。
    3周华斌:《京都古戏楼》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年,页183。
    
    1 (清)戴璐:《藤阴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页64。
    2周华斌:《京师古戏楼》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年,页152。
    3 (清)陈宗蕃:《燕都丛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页470、471。
    
    1 (清)张际亮:《金台残泪记》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刻本。
    2 (清)李绿园李颖点校:《歧路灯》第10回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页79。
    1 (清)张际亮:《金台残泪记》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刻本。
    2梅兰芳许传姬许源来:《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年,页46。
    3 (清)徐珂:《清稗类钞》第三十七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4见《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卷五十一。
    5王日根:《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页30。
    6鲍寔纂:民国《芜湖县志》卷13《建置》民国八年(公元1919)石印本。
    1鲍寔纂:民国《芜湖县志》卷13《建置》民国八年(公元1919)石印本。
    1 (清)徐珂:《清稗类钞》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页85。
    2 (清)戴璐:《藤阴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页73、83。
    3参见王仁兴:《中国旅馆史话》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84年,页45。
    4李良俊修民国《南充县志》卷5《风俗》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
    5殷鲁纂:民国《双流县志》卷1《寺观》民国十年(公元1921)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重刊本。
     1 (明)王君荣:《阳宅十书·论开门修造门第六》民国:广益书局。
    1《浮山会馆金妆神像碑记》,收入李华编:《明清以来北京工商碑刻资料选编》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页100。
    2王暨英等修民国《金堂县续志》卷4《礼俗》民国十年版(公元1921)。
    1【美】阿绮波德·立德Archibald Little著刘云浩王成东译:《穿蓝色长袍的国度》北京:中华书局 2006年,页125——127。
    2 (清)李绿园著李颖点校:《歧路灯》第四十九回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页346
    1梁绍壬:《两般秋雨盒随笔》卷4,会馆对,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编《清代笔记小说大观》全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九十九“列传第二十二魏征”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3880页。
    2商颂《那》,收入程俊英译注:《诗经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页561。
    
    1 (明)白愚撰刘益安校注:《汴围湿襟录校注》第三围“民存十一”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年,页60。
    2孔宪易校注:《如梦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页34、38。
    
    1孔宪易校注:《如梦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页38。
    2孔宪易校注:《如梦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页345。
    3孔宪易校注:《如梦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页34、35、37、38。
    4孔宪易校注:《如梦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页29。
    5孔宪易校注:《如梦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页52、53。
    1孔宪易校注:《如梦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页31、32。
    2孔宪易校注:《如梦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页57。
    3 (明)牛苦麟修崇祯《吴县志》,卷首王心一序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刻本。
    1 (明)唐寅:《阊门即事》,转见曹允源纂民国《吴县志》卷十八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铅字本。
    2 (清)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卷5)。
    3 (清)郭廷弼修周建鼎纂:康熙《松江府志》卷54。
    4孙嘉淦:《南游记》卷1广益书局1933年,页27、28。
    5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中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影印本。
    1费淳:《重浚苏州城和记》授予苏州历史博物馆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页305、306。
    1 (清)夏仁虎:《秦淮志》卷8,《南京文献》第24号上海:上海书店。
    1 [美]凯文·林奇、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
    1 (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页136。
    1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301。
    1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页423。
    2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收入辛弃疾著许汉明编:《辛弃疾全集新校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172。
    1刘志琴主编闵杰编撰:《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二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页535。
    2【美】费正清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上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页6。
    1 (清)葛元煦:《沪游杂记》“大自鸣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16。
     1 (清)张焘著丁绵孙王黎雅罗澍伟点校:《津门杂记天津事迹纪实闻见录》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 年,页121。
    2《申报》影印本第9册上海书店1983年,页30。
    1丁季华《上海外滩旅游资源问题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页128、129。
    2《工部局年报》1871年,页19——23。
    3胡夏米著,张忠民译《“阿美士德号”》1832年上海之行记事,《上海研究论丛》第2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页269——287。
    4杨文渊等编《上海公路史》第一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页25、26。
    5《申报》,1890年7月7日。
    6 1861年度《工部局年报》,转引自《上海研究论丛》第2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页175。
    1 (清)葛元煦:《沪游杂记》“大自鸣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3。
    1 1865年度《工部局年报》,转引自《上海研究论丛》第2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页176。
    2《民乐火车开行》,1876年7月10日《申报》,收入《申报》影印本第9册上海书店1983年,页30。
    
    1《论争买电灯股票》,1882年6月20日《申报》
    2 (清)王韬《瀛壖杂志》上?荷虾9偶霭嫔?1989年页125
    3《论电气灯之用》,1882年11月7日《申报》
    1花川悔多情生草:《沪北竹枝词》,1872年9月9日《申报》。
    2黄式权:《淞南梦影录》卷一,第109页,葛元煦黄式权池志徽著胡珠生郑祖安编《沪游杂记淞南梦影录沪游梦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1 (清)徐珂编撰《清稗类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1册,页5047。
    2 1896年8月10日《申报》。
    1《大公报》1907年6月12日《记权仙戏园》。
    2袁祖志:《海上竹枝词·沪北竹枝词》,收入顾炳权编:《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页11。
    
    1《大公报》1905年7月6日《野蛮现象》;《大公报》1906年11月16日《添设画报》。
    2《大公报》1907年4月26日。
    
    1 (清)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页197——199。
    2 (清)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页197——199。
    1王韬著沈恒春杨期民编《瀛壖杂志》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115。
    2沈宝禾《沪行日记》,收入《清代日记汇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页243。
    3参见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页1103、1104。
    4《申报》,1890年7月7日。
    5袁燮铭《工部局与上海路政(1854——1911)》,《上海研究论丛》第二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页185。
    1李允鉌:《华夏意匠》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页72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页117
    1. (北魏)杨衒之著、杨勇校笺:《洛阳伽蓝记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2. (唐)段成式撰、杜聪校点:《酉阳杂俎》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
    3.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4.《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5.隋树森编:《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
    6. (宋)周密著、李小龙赵锐评注:《武林旧事》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7.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8.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
    9. (宋)叶梦得撰、宇文绍奕考异、侯忠义点校:《石林燕语》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10. (明)朗瑛:《七修类稿》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11. (明)刘若愚:《酌中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
    12. (明)陈洪谟张瀚:《治世余闻、继世纪闻、松窗梦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13. (明)沈榜:《宛署杂记:二十卷》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年
    14.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15. (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万历陈邦泰刻本
    16. (明)张岱撰、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17. (明)谢肇淛:《五杂俎》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6年
    18. (明)孔宪易校注:《如梦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
    19. (明)王圻、王思义:《三才图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8年
    20.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
    21.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22. (明)陆粲,顾起元撰、谭棣华、陈家禾点校:《庚巳编客座赘语》北京:中华书局,1987
    23. (明)计成撰、赵农注释:《园冶图说》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
    24. (明)文震亨撰、海军田君注释:《长物志图说》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
    25. (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26. (明)杨嗣昌著、梁颂成辑注:《杨嗣昌市文辑注》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
    27. (明)葛寅亮撰、何孝荣点校:《金陵梵刹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
    28.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29. (明)凌蒙初:《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30. (明)施耐庵、罗贯中:《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31. (明)清溪道人著、江巨荣李平校点:《禅真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32. (明)兰陵笑笑生著、梅节校订、陈诏黄霖注释:《金瓶梅词话重校本》香港:启文书局,1993年
    33. (明)韩邦靖纂:正德《朝邑县志》,正德十四年刊本公元
    34.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35. (清)李渔撰、王连海注释:《闲情偶寄图说》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
    36. (清)李渔:《李渔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37. (清)李虹若著杨华整理点校:《朝市业载》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年
    38.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
    39.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
    40. (清)让廉:《京都风俗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
    41. (清)陈宗蕃:《燕都丛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
    42. (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
    43. (清)徐嵩张大纯纂辑、薛正兴校点:《百城烟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44. (清)顾震涛撰、甘兰经等校点:《吴门表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45. (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46. (清)袁景澜撰、甘兰经吴琴校点:《吴郡岁华纪丽》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47.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48. (清)梁章钜著、于亦时点校:《归田琐记》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49. (清)钱泳撰、张伟点校:《履园丛话》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50. (清)欧阳兆熊金安清著谢光尧点校:《水窗春呓》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51. (清)余怀著、李金堂注:《板桥杂记:外一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52.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一百六十卷》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
    53. (清)夏仁虎:《枝巢四述旧京琐记》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54. (清)李斗撰、汪北平涂雨公点校:《扬州画舫录》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55. (清)叶梦珠撰、来新夏点校:《阅世编》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56. (清)昭槤:《啸亭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57. (清)吴长元:《宸垣识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58. (清)郑观应著、王贻梁评注:《盛世危言》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59. (清)乾隆官修:《续文献通考》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60. (清)徐家干:《苗疆闻见录》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
    61. (清)待馀生逆旅过客著、梅花馆主校正、张荣起校注:《燕市积弊都市丛谈》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年
    62. (清)张焘著、丁绵孙等点校:《津门杂记天津事迹纪实闻见录》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
    63. (清)戴璐:《藤阴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64.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65. (清)李绿园著、李颖点校:《歧路灯》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66. (清)卞宝弟李瀚章等修、曾国荃郭嵩焘等纂:《湖南通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7. (清)施谦纂、姜顺姣叶长扬修:乾隆《吴县志》,乾隆十年(公元1745)刻本
    68. (清)倪师孟等著:乾隆《吴江县志》,乾隆十二年修
    69. (清)沈彤、倪师孟纂、陈和志修:乾隆《震泽县志》,光绪十九年刻本影印
    70. (清)嘉庆《彭山县志》,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
    71. (清)徐珂:《清稗类钞》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72. (清)杨米人著、路工编选:《清代北京竹枝词:十三种》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
    73. (清)葛元煦:《沪游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74. (清)王韬:《瀛壖杂志》上?荷虾9偶霭嫔纾?989年
    75. (清)傅崇榘:《成都通览》成都:巴蜀书社,1987年
    76. (清)谢启昆修、胡虔纂、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室点校:《广西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77. [日]中川忠英著、方克孙玄龄译:《清俗纪闻》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78. [朝鲜]朴趾源著、朱瑞平点校:《热河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
    79.《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上海:上海书店,1990年
    80.《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北京:中国书店,1992年
    81.《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崇祯]松江府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82.南京市秦淮区地方史志编撰委员会、政协南京市秦淮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秦淮夜谈第八辑:金陵岁时记》、《秦淮夜谈第九辑:留都闻见录》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83.马铭初、严澄非校注:《岱史校注》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年
    84.孙殿起:《琉璃厂小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
    85.孙殿起、雷梦水辑:《北京风俗杂咏》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
    86.苏州市文化局编:《苏州竹枝词》上海:百家出版社,2002年
    87.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年
    88.丁世良、赵放、白玉新:《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
    89.丁世良、赵放、哈特·玛特:《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
    90.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北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
    91.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南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92.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93.《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1968年
    94.李华编:《明清以来北京共商会馆碑刻选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95.上海博物馆图书资料室编:《上海碑刻资料选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96.苏州历史博物馆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
    97.《四库家藏》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
    98.吴平主编:《中国词墓志丛刊》扬州:广陵书社,2004年
    99.《申报》影印本上海:上海书店,1983年
    100.钱穆:《国史大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101.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102.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3.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
    104.余英时:《文士传统与文化重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
    105.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106.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7.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
    108.魏千志:《明清史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109.王健:《中国明代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110.韩大成:《明代社会经济初探》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111.林金树、高寿仙、梁勇:《中国明代经济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112.南炳文、何孝荣:《明代文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113.何其敏:《中国明代宗教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114.任放:《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5.刘凤云:《明清城市空间的文化探析》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
    116.萧一山:《清代史》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
    117.庞毅:《中国清代经济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118.谭丕模:《清代思想史纲》桂林:开明书店,民国卅二年(公元1943)
    119.张研:《清代社会的慢变量:从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看中国封建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演变趋势》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120.陈祖武、汪学群:《中华文化通志·历代文化沿革典——清代文化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21.樊树志主编:《古代中国:传统与变革》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122.张朋川:《黄土上下:美术考古文粹》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
    123.朱诚如主编:《故宫学术文库管窥集:明清史散论》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
    124. [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
    125. [法]布罗代尔·费尔南著、施康强顾良译:《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
    126.吴慧:《中国古代商业史》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3年
    127.《中华文史论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28.罗哲文主编:《中国古代建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129.傅熹年:《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130.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131.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
    132.刘敦桢:《中国住宅概说》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1957年
    133.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城市、住宅、园林》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1957年
    134.董鉴泓:《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
    135.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台湾:明文书局,民国七十三年公元1985
    136.李允鉌:《华夏意匠》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
    137.王謇:《宋平江城坊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138. [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
    139. [丹麦]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140. [日]原广司著、于天袆刘淑梅马千里译:《世界聚落的教示10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141. [美]A·拉普卜特著、黄兰谷译:《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
    142.中国营造学社:《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
    143.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年
    144.卜德清等主编:《中国古代建筑与近现代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
    145. [日]伊东忠太原著、陈清泉译补:《中国建筑史》上海:上海书店,1984年
    146.杨秉德主编:《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1840——194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
    147.陈从周、章明:《上海近代建筑史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年
    148.汪坦、张复合:《第四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
    149.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1年
    150.张灵聪:《晚明至清中叶审美意识嬗变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151.缪克沣、胡俞越:《十大古都商业史略》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
    152.韩大成:《明代城市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153.陈大康:《明代商贾与世风》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154.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
    155.王尔敏:《明清时代庶民文化生活》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
    156.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157.常建华:《清代的国家与社会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158.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159.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影印本
    160.沈定平:《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代:调适与会通》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161. [英]斯当东著、叶笃义译:《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
    162. [意]利玛窦著、何高济等译:《利玛窦中国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163. [美]阿绮波德·立德著、刘云浩王成东译:《穿蓝色长袍的国度》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164.商传:《中华文化通志·历代文化沿革典——明代文化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65. [英]博克舍编,何高济译:《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166.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
    167.顾伟康:《宗教协调论——中国宗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
    168.李尚英:《中国清代宗教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169.任道斌主编:《佛教文化辞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
    170.白化文:《汉化佛教法器服饰略说》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171.白化文:《汉化佛教与佛寺》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
    172.白化文:《汉化佛教与寺院生活》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
    173.杜洁祥:《中国佛寺史志汇刊》台北:明文书局,民国六十九年(公元1980)
    174.段玉明:《中国寺庙文化论》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年
    175.何孝荣:《明代南京寺院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176.国家文物局教育处:《佛教石窟考古概要》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年
    177.陈聿东:《佛教与雕塑艺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版社,1992年
    178.吴为山、王月清主编《中国佛教文化艺术》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179.张世文:《藏传佛教寺院艺术》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年
    180.宿白:《藏传佛教寺院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181.刘励中:《藏传佛教艺术》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
    182.刘艺斯:《西藏佛教艺术》北京:文物出版社,1957年
    183.冉光荣:《中国藏传佛教寺院》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
    184.刘志群:《藏戏与藏俗》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0年
    185.曲六乙:《西藏神舞、戏剧及面具艺术》台北::淑馨出版社,1990年
    186. [美]克里斯蒂安·乔基姆著、王平译:《中国的宗教精神》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年
    187.张国刚:《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明清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188.胡孚琛等:《中国文化通志·宗教与民俗典——道教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89.《文史知识》编辑部:《道教与中国文化》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190.张志哲主编:《道教文化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
    191.吕宗力、栾保群:《中国民间诸神》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92. [德]韦伯著、康乐简美惠译:《韦伯作品集ⅴ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93. [美]韦斯谛编、陈仲丹译:《中国大众宗教》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194.顾颉刚:《妙峰山》(影印本)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
    195.顾颉刚:《苏州史志笔记》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
    196.《艺风》(影印本)民间专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
    197.钟敬文主编:《中国民俗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198.陶思炎等:《中国都市民俗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199.苑利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社会民俗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200.苑利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物质民俗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201.苑利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信仰民俗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202.胡敏、万建中、吴学新、徐杰舜:《汉族民间信仰风俗》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203.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编:《中国民间文化(第一集)——民间信仰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年
    204.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205. [日]直江广治著、王建朗译:《中国民俗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206.潘鲁生、唐家路:《民艺学概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
    207.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
    208.王熹:《中国明代习俗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209.书目文献出版社编辑部:《北京民间风俗百图》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
    210.徐杰舜、周耀明:《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
    211.徐杰舜、万建中、周耀明:《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
    212.王骧:《江苏岁时风俗谈》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
    213.王铭铭:《乡土社会的公正、秩序与权威》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
    214.王铭铭:《溪村家族:社区史、仪式与地方政治》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
    215.王铭铭:《象征与社会:中国民间文化的探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216.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217.黄新亚:《消逝的太阳——唐代城市生活长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218.李春棠:《坊墙倒塌以后——宋代城市生活长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219.史卫民:《都市中的游牧民——元代城市生长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220.陈宝良:《飘摇的传统——明代城市生活长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221.陈宝良:《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222.赵世瑜:《腐朽与神奇——清代城市生活长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223.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于民间社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
    224.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7年
    225.冯尔康、常建华:《清人社会生活》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
    226.李孝悌主编:《中国的城市生活》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
    227.李孝悌:《恋恋红尘——中国的城市、欲望与生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28.蒲慕州主编:《生活与文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
    229.颜娟英主编:《美术与考古》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
    230.朱荫贵、戴鞍钢主编:《近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231.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32.叶骁军:《中国都城发展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233. [日]中村圭尔、辛德勇:《中日古代城市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234.隗瀛涛、何一民等著:《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
    235.张仲礼:《中国近代城市企业·社会·空间》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
    236.张海林:《苏州早期城市现代化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37.上海通社:《上海研究资料》上海:上海书店,1984年
    238.上海通社:《上海研究资料续集》广州:中华书局,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
    239.黄苇、夏林根编:《近代上海地区方志经济史料选辑(1840——194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240.张秀华:《蒙古族生活掠影》沈阳:沈阳出版社,2002年
    241.王兆祥、刘文智:《中国古代的庙会》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7年
    242.罗哲文:《中国名祠》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
    243.冯尔康:《中国古代的宗族与祠堂》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年
    244.陶友松:《古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老祠堂》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245.吴英才、郭隽杰主编:《中国的祠堂与故居》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246.周华斌:《京都古戏楼》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年
    247.梅兰芳、许姬传、许源来:《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年
    248.车文明:《中国神庙剧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
    249.高有鹏:《中国庙会文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250.刘慧:《泰山岱庙考》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
    251.北京市东城区园林局编:《北京庙会史料通考》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
    252.许纪霖主编:《公共性与公民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253.陈弱水:《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
    254. [美]罗伯特·墨非著、王卓君等译:《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255. [英]罗伯·特莱顿:《艺术人类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
    256. [美]露丝·本尼迪克著、何锡章等译:《文化模式》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年
    257. [美]费正清著、张沛等译:《中国:传统与变迁》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
    258. [俄]巴赫金著、李兆林夏忠宪译:《拉伯雷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259.郭汉民:《晚清社会思潮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260.李长莉:《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261.薛君度、刘志琴:《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262.严昌洪:《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263.费成康:《中国租界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264.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265.王日根:《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266.王日根:《明清民间社会的秩序》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
    267.何炳棣:《中国会馆史论》台湾学生书局,民国五十五年(公元1966)
    268.曲彦斌:《行会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269.汤锦程:《北京的会馆》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年
    270.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社旗县文化局:《社旗山陕会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271.何智亚:《重庆湖广会馆:历史与修复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年
    272.郭广岚、宋良曦:《西秦会馆》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年
    273. [英]弗雷泽著、阎云祥龚小夏译:《魔鬼的律师:为迷信辩护》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年
    274. [美]维克多·特纳著、方永德译:《庆典》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
    275.张道一:《燕尾裁春:民间剪纸与艺人》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
    276.娄子匡:《新年风俗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六十五年(公元1976)
    277.宋兆麟、李露露:《中国古代节日文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278.李原白:《年节寻根》台北:台湾书店,1991年
    279.常建华:《岁时节日里的中国》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280.赵东玉:《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281.胡起望、项美珍:《中国少数民族节日》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282.林继富:《西藏节日文化》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
    283.张建世:《中国的龙舟与竞渡》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
    284.叶大兵:《中国百戏史话》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
    285.杨荫深:《中国游艺研究》世界书局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
    286.王伯敏:《中国版画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
    287.王树村:《年画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
    288.王文杰:《仪式、歌舞与文化展演:陕北·晋西的“伞头秧歌”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
    289.李继友:《中国陕西社火脸谱》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
    290.张建世:《中国的龙舟与竞渡》华夏出版社,1988年
    291.徐庆文:《中国传统设计生活方式概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
    292.李约瑟,J.Needham,J著、钱存训译《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化学及相关技术第一分册:纸和印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293.钱存训:《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94.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
    295.陈邦炎主编:《曲苑观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296.《中国民间美术全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年
    297.中国建筑艺术拳击编辑委员会:《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98.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全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99.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绘画卷风俗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300.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历史图片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301.周芜:《金陵古版画》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年
    302.廖奔:《中国戏剧图史》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
    303.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年
    304.《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