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清代按察使历史角色及其嬗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晚清以前中国处在传统社会,按察使职能变化甚微,其担任的角色变化不大。晚清时期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递嬗的时期,内外交困的清王朝不得不采取措施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随着社会面貌的变化,社会管理方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到按察使的职能上就是其职掌角色内涵的变化和差委角色的多样化。从按察使职掌角色的变化看,刑名总汇的角色有了新的内涵:由于民教讼案的增多,传统的国内诉讼因领事裁判权保护下教士、教民的参与而向国际诉讼的方向发展;因审办教案,使按察使司法审判内容得到扩展;乱世用重典的习惯促成就地正法制度的产生,弱化了按察使的检察官角色。社会治安方面,由于保甲制度的废弛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巡警作为新式治安方式开始出现,监狱管理也有新的举措,按察使成为巡警的创办者和监狱管理的改良者。晚清官场日益腐败,按察使的监察职掌日益弱化。科举监试角色因废除科举制度而结束。驿传逐渐废弛,加上电报技术传入的冲击,驿传地位下降,裁撤驿站之声日益高涨,清政府着手设邮局裁驿站,按察使驿传总管的角色渐渐弱化。
     从按察使差委角色的变化看,传统差委得以保持,新的差委日渐增多。晚清对外战争中因参与签订条约的谈判及参与审理教案,按察使开始扮演临时准外交官的角色。军事差委增多,尤其是镇压太平天国与捻军起义时期,文职按察使领兵作战习以为常,按察使又成为内外战争中的指挥员;按察使的军事才能开始成为其任官的一个考虑因素。按察使军事差委的剧增,造成积案问题,削弱了其刑名总汇的基本角色。部分按察使参与清政府为应对统治危机而开展的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按察使又成为洋务与新政的实践者。晚清按察使差委角色出现多样化的趋势,是社会分工日益明显、社会经济政治渐趋多元化的反映,差委角色的多样化又与管理要求专业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改变传统的社会管理机制,满足日益分化的社会的需要成为时代的必然。
     清末新政中地方官制改革,是对按察使制度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它将按察使的新旧差委一并剥离,按察使大量临时角色被剔除,使脱胎于按察使的提法使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它将司法与行政、司法行政与司法审判、审判与检察、审判与侦察等以法律的形式予以分立,彻底改变了省级司法政刑不分、民刑不分、审检合一的僵化司法机制,取代按察使的提法使的社会角色定位是职掌清楚、权责分明的省级司法行政长官,提法使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从晚清按察使职掌角色内涵的变化与差委角色多样化到清末新政提法使职掌角色的专业化发展过程,其本质是司法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部分。尽管由于清朝的迅速灭亡使提法使制度没有得到发展与延续,但是按察使改革的制度设计相对于传统社会的司法体制而言无疑是省级司法制度的创新,其专业化的改革方向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晚清按察使角色的变化,是社会基本矛盾变化的结果,是社会管理方式变化的反映,对中国社会的转型影响深远。它推动了地方社会治安方式的进步、对外交涉机构的建立以及各种新的社会管理机构的诞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现代化,尤其是省级司法的现代化,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表现。
The functions and roles of th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 changed little before The Late Qing Dynasty when China was in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China was on the way from a trditional society into a modern society and the government had to tak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predominating crisis inside and outside.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society visage, the society administration changed, which reflected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roles and the diversifications of their duty.
     View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duty and roles of th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 their role in charge of the punishment concourse had new connotation. With the cases dealing with the peoples who believed in religions rising,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litigations developed into international ones involving with clergymen and religious civilians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nsular jurisdiction. The content of th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judicatory adjudgement was extended because of interrogating the cases involving with clergymen and religious civilians. Th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role as inquisitor was weakened with the system of executing on the spot coming into being because of the custom that the laws are executed strictly in troubled times. Th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 became the promotors of the patrol police and the ameliorators of the prison administration.With the abolishement of self-protect system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western culture, the cops as a new way in public security appeared and the prison administration had new measures and moves. The supervising duty of the suoervisors was increasingly weakened due to the corruption of officialdo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inspecting role of th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ended with the abolishment of the syste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The role of th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 as dak general manager was also weakened little by little with the system of dak abolished gradually and the afferent impingement of the telegram technology. The Qing government started to reduce and remove the posthouses and set up the post offices because of the status of the dak declined and the demand of the public.
     View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missions of th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 their traditional missions remained and new missions were manifolded. Th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 began to act as temporary diplomats while participating in the negotiation of signing up the treaties with foreign countries and interrogating the cases involving with foreign clergymen and religious civilians. Their military missions increased especially during the time of repressing Taiping Rebellion and Nian Army uprising. Th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 of civil service were accustomed to leading the army doing battles against the uprisers inside and the foreign invaders outside, and they became commanders. Th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military talents w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s fit government officials. The leap of the military missions to th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 resulted in increasing cases without adjudgement, which crippled their basic roles in charge of the punishment concourse. Som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 became the participators by taking part in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and the New Policy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conducted by the Qing government to deal with the political crisis. The emergence of the trend of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temporay missions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social division of the work and the multeity of society, economy and politic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role with temporay missions ran counter to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 which the specialization of management were required. It was of necessity to transfer the traditional social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oder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society with increasing differentiation.
     The local administrative reform in the New Policy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transformed the system of th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 completely, which eliminated a lot of temporary roles of th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 and peeled off the old and new temporary appointed missions, and improved the specialization of the judicial commissioners originating from th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It also separated judicature from administration, judicatory administration from judicatory adjudgement, judgement from inspectation and judgement from reconnaissance in terms of laws so that it changed the old provincial judicatory administration in which the judicature mechanism was totally confused into a new one in which the judicial commissioners were the provincial elisor procurators with a clear social role in charge of the laws. The process from the evolution of the duty and roles of th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 with temporay appointed missions to the specialization of the provincial law-officers in the New Policy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was a process of judicatory modernization in its essence and also a part of China’s society modernization. With the rapid perdi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the the provincial law-officers didn’t develop and continue, but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design of th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 relative to the juicatory system in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was an innovation of the provincial judiciary which accorded with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y due to its reform direction with specialization.
     The evolution of the roles of the surveillance commissioner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resulting from the evolution of the essential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reflect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social administrative quomodo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society, which promote the advancement of the methods for local public security, the establishment of foreign affairs institutions, the naissance of many new social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and impel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modernizations, especially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provincial judicatory in China’s society representing China’s transformation from a traditional society to a modern one.
引文
①徐建寅:《欧游杂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页。
    
    ①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10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版,第1348页。
    ②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8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版,第711页。
    ③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缩印本,第1817页。又见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8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版,第711页。
    ④托津等奉敕纂修:《大清会典》(嘉庆朝)第4卷《吏部》,台北:文海出版社1991年版,第225页。
    ⑤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3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版,第62页。又见广东、广西、河南词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词源》第1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修订第一版。第464页。
    ⑥张伟仁:《清代法制研究》第1辑第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46页。
    ⑦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2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版,第603页。
    
    ①韦庆远、王德宝:《中国政治制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②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清代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③王国平等:《中国政治制度史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④陈茂同:《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⑤邱远猷:《中国近代官制词典》,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1年版。
    ⑥刘子扬:《清代地方官制考》,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版。
    ⑦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⑧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范忠信等译校),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⑨王道成:《科举史话》,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
    ⑩苏全有:《清末邮传部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11迟云飞:《清末最后十年的平满汉畛域问题》,《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5期,第27页。
    12孙洪军:《晚清按察使司法职能的演化》,《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119-122页。
    
    ①叶孝信:《中国法制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郑泰:《中国法制史纲要》,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③曾宪义:《中国法制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④陈光中、张洪林:《中国法制史》,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⑤李希昆、张树兴:《中国法制史》,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⑥周少元、何宁生:《中国法制史》,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⑦赵昆坡:《中国法制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⑧赵晓华:《晚清狱讼制度的社会考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⑨吴吉远:《清代地方政府的司法职能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⑩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苏省志·司法志》、《江苏省志·检察志》、《江苏省志·审判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1997年版。
    11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苏省志·公安志,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12王树槐:《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江苏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版。
    13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修订版。
    14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再版。
    15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版。
    ①魏秀梅:《从量的观察探讨清季按察使的人事嬗递现象》,台北:《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期下册1972年。
    ②[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③[美]芮玛丽:《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房德邻等译、刘北成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④[法]老尼克:《开放的中华——一个番鬼在大清国》(奥古斯特·波尔杰插图、钱林森、蔡宏宁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
    ⑤[美] M·G·马森:《西方的中华帝国观》(杨德山等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年版。
    ⑥[美]明恩溥:《中国乡村生活》(午晴唐军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年版。
    ⑦[美] E.A.罗斯:《变化的中国人》(公茂虹、张皓译),北京:时事出版1998年版。
    ⑧[日]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①清乾隆官修:《清朝通典》第34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209页。
    ②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3页。
    ③罗尔纲:《湘军新志》,台北: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235页。
    ④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清代》第10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29页。
    ⑤赵尔巽:《清史稿》第116卷职官3,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册第3345页。
    ①赵尔巽:《清史稿》第116卷职官3,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册第3336页。
    ②关于督抚与藩臬两司的关系,亦有人有不同的看法:陈庆国在《晚清社会与文化》中认为: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总督统辖一省或数省事务,职能是综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巡抚掌握一省军政与民政。虽然督抚名义上统辖文武,职掌全省,但实际上他们是位高而事不繁。在督抚之下,各省还有专管财政和考核官吏的布政使与专管司法和对失职官吏进行弹劾的按察使,分别隶属于吏部、户部和刑部。他们不是督抚的属员,也不向督抚负责。在清朝地方行政中,实际上处于三宪并立的状态。”见陈庆国:《晚清社会与文化》,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94页。
    ③邓承修:《语冰阁奏议》第4卷,台北:文海出版社1956年版,第209页。
    ④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清代》第10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0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962卷,《清实录》第20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1043页。
    ②故宫博物院编编:《钦定吏部处分则例》第4卷,《吏·揭参揭报劣员·原例》,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①陈茂同:《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508页。
    ②周询:《蜀海丛谈》第2卷第61页,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影印版,影印第395页。
    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奏折汇编-农业·环境》,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前言第5页。
    
    ①清官修:《高宗实录》第588卷,《清实录》第16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版,第530页。
    ②周询:《蜀海丛谈》第2卷第61-62页,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影印版,影印第395-396页。
    ③赵尔巽:《清史稿》第110卷志85选举5,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册第3206页。
    ④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献通考》第55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372页。
    ⑤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献通考》第55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370页。
    ①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献通考》第55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372-5373页。
    ②赵尔巽:《清史稿》第110卷选举5,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册第3211页。
    ③赵尔巽:《清史稿》第110卷选举5,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册第3206页。
    ④陈康褀:《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晋石点校)第6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下册第436页。
    ①陈康褀著、晋石点校:《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第1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下册第867页。
    ②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第1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册第841-842页。
    ③赵尔巽:《清史稿》第110卷选举5,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册第3222页。
    ①故宫博物院编:《钦定吏部处分则例》第3卷,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②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献通考》第55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372-5373页。
    ③刘体仁:《异辞录》,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06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1025卷,《清实录》第2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30页。
    ②清官修:《清文宗实录》第24卷,《清实录》第40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54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1493卷,《清实录》第27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78-979页。
    ②阿海:《雍正十年(1732)那条瑞典船的故事》,北京:线装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7页。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96卷,《清实录》第10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59页。
    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第1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影印版,第368页。
    ①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第1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册第814页。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380卷,《清实录》第1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32页。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396卷,《清实录》第1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3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563卷,《清实录》第16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6页。
    ②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献通考》第56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378-5379页。
    ③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7页。
    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光绪朝军机处录副奏折·内政类职官项》,光绪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档号:03-5416-081,缩微号409-001245。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341卷,《清实录》第1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722页。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342卷,《清实录》第1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738页。
    ③《大清律例》(田涛、郑秦点校)第17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83页。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395卷,《清实录》第1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184-185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687卷,《清实录》第17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691页。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1264卷,《清实录》第2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1036-1037页。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第32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1页。
    ②清乾隆官修:《清朝通典》第34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209页。
    ③赵尔巽:《清史稿》第116卷职官3,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册第3348页。
    ④赵晓华:《晚清狱讼制度的社会考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序言第1页。
    ⑤嵇璜、刘墉等奉敕纂修:《清朝文献通考》第207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710页。
    ⑥故宫博物院编:《钦定吏部则例》第42卷,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2册第8页。
    
    ①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0-44页。
    ②《大清律例》(田涛、郑秦点校)第4卷名例律上·职官有犯,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89页。
    ①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献通考》第207卷刑13,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715页。
    ②也有人认为是省府县三级,道是监察区,不能算作一级行政单位。
    ③清代总督例加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对下自称“本部堂”;巡抚例加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巡抚对下自称“本部院”,所以省级督抚有时简称院。
    ④胡星桥、邓又天:《读例存疑点注》第49卷刑律25断狱下,北京: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853页。
    ⑤吴吉远:《清代地方政府的司法职能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1页。
    ①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献通考》第207卷刑13,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707页。
    ②赵尔巽:《清史稿》第144卷志19刑法3,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5册第4211页。
    ③吴吉远:《清代地方政府的司法职能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6页。
    ④魏秀梅:《琦善在豫鲁的政绩(1814-1829)》,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二十二期上册,1993年,第475页。
    ⑤吴吉远:《清代地方政府的司法职能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2页。
    ①吴吉远:《清代地方政府的司法职能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1页。
    ①吴吉远:《清代地方政府的司法职能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7页。
    ②托津等纂:《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嘉庆朝)》第504卷第页13页,《兵部·绿营处分例·保甲》,台北:文海出版社1992年影印版,影印第353页。
    ③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范忠信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55页。
    ④闻均天:《中国保甲制度》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影印,第333页。
    ⑤张伟仁:《明清档案》第316册A316-62(3-1),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5年版,B179359页。
    ①托津等纂:《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嘉庆朝)》第504卷第页14、19页,《兵部·绿营处分例·保甲》,台北:文海出版社1992年影印版,第3536、3549页。
    ②《大清律例》(田涛、郑秦点校)第35卷,《刑律·捕亡·盗贼捕限》,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553页。
    ③清官修:《高宗实录》第990卷,《清实录》第2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220-221页。
    ④《钦定吏部则例》第49卷第2页,《刑·禁狱》,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69年版影印版,第1册第638页。
    ①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献通考》第201卷刑7,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652页。
    ②吴吉远:《清代地方政府的司法职能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6页。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854卷,《清实录》第19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432页。
    ④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献通考》第201卷刑7,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652页。
    ①(法)老尼克:《开放的中华——一个番鬼在大清国》(奥古斯特·波尔杰插图、钱林森、蔡宏宁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228页。
    ②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献通考》第198卷刑4,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630-6631页。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827卷,《清实录》第19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19页。
    ④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献通考》第202卷刑8,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673页。
    ①陈宏谋:《从政遗规·明职》卷上,转引自吴吉远:《清代地方政府的司法职能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3页。
    ②吴吉远:《清代地方政府的司法职能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3页。
    ③周少元、何宁生:《中国法制史》,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0页。
    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15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影印版,第347页。
    ①清官修:《高宗实录》第728卷,《清实录》第18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20页。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15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影印版,第347页。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15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影印版,第347页。
    ①清官修:《高宗实录》第1203卷,《清实录》第22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764页。
    ②清官修:《高宗实录》第1207卷,《清实录》第2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174页。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第2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影印版,第5-6页。
    
    ①陈康褀:《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第7卷,(晋石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上册第151页。
    ②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第28卷,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册第2119页。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12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影印版,第272页。
    ①赵尔巽:《清史稿》第110卷,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册第3226-3227页。
    ②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10卷,上海:汉语大词典编委会1994年版,第282页。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2册第288页。
    ④缪荃孙:《续碑传集》第10卷第4页,《清碑传合集》(3),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影印版,第2078页。
    ⑤吴云:《得一錄》同治八年得见斋刻本第11卷第6页,台北: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69年影印,第2册第767-768页。
    
    ①[美]M·G·马森:《西方的中华帝国观》(杨德山等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年版,第232页。
    ②赵尔巽:《清史稿》第108卷志83选举3,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册第3149页。
    ③赵尔巽:《清史稿》第108卷志83选举3,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册第3149页。
    ④故宫博物院编:《钦定科场条例》第11卷,《直省乡试之事·官员》,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①故宫博物院编:《钦定科场条例》第11卷,《直省乡试之事·官员》,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②故宫博物院编:《钦定科场条例》第11卷,《直省乡试之事·官员》,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③王道成:《科举史话》,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59页。
    ④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7页。
    ⑤周询:《蜀海丛谈》第1卷第45页,《制度类上·驿站》,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影印版,第107页。
    ⑥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374卷邮传15,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4册第11199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831卷,《清实录》第19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80-81页。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1070卷,《清实录》第22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347-348页。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1089卷,《清实录》第22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635页。
    ①张伟仁:《明清档案》第241册A241-22(5-1)—(5-4),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2年版,B135797-135800页。
    ①伊桑阿等纂修:《大清会典》(康熙朝)第72卷,台北:文海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8页。
    ②伊桑阿等纂修:《大清会典》(康熙朝)第72卷,台北:文海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0页。
    ③故宫博物院编:《钦定礼部则例二种》第277卷,《主客清吏司·安南袭封》,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④清官修:《高宗实录》第37卷,《清实录》第9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675页。
    ⑤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333卷四裔3,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4册第10727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1390卷,《清实录》第27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17页。
    ②注:清官修:《宣宗实录》1337卷,《清实录》第25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1124-1125页。但根据《清代职官年表》看,乾隆五十四年广西按察使先是姚梁后是闻嘉言、成林当为署理广西按察使。
    ③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333卷四裔3,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4册第10727页。
    ④“六月、己丑、廿六,8.13,改封越南国王使臣。”见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108页。
    ⑤官修:《宣宗实录》354卷,《清实录》第38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398页。
    ⑥注:李元度:《劳文毅公别传》载于(清)缪荃孙著《续碑传集》第26卷第9页,上海书店1988年影印出版的《清碑传合集(3)》第2272页。记载:劳崇光于道光“二十八年,迁广西按察使。明年(1849),充册封越南国王使。”两记载时间不同,《清实录·宣宗实录》所记道光二十八年,当为接受差委为册封使者之时间,《续碑传集·劳文毅公别传》所记道光二十九年,当为劳崇光奔赴越南进行册封的时间。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第5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影印,第361页。
     ①清官修:《高宗实录》第298卷,《清实录》第12册第900页,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
    ②章旭总纂:庆桂总裁:《钦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正编第14卷第4页,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影印嘉庆十五年刻本,第4册第227页。
    ①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献通考》第15卷钱币3,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4981页。
    
    ①故宫博物院编:《钦定户部鼓铸则例》第9卷,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20页。
    ②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献通考》第18卷钱币6,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022页。
    ③故宫博物院编:《钦定户部鼓铸则例》第9卷,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6页。
    ④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献通考》第18卷钱币6,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022页。
    ⑤故宫博物院编:《钦定户部鼓铸则例》第8卷,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页。
    ⑥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1353卷,《清实录》第26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109-110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1464卷,《清实录》第27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563页。
    ②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19卷钱币1,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册第7685-7686页。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791卷,《清实录》第18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706页。
    ①清官修:《高宗实录》第1489卷,《清实录》第27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25页。
    
    ①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96页。
    ②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修订版,第639页。
    ③郑海麟:《黄遵宪传》,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54页。
    ①王继平:《湘军集团与晚清湖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4页。
    ②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66页。
    ③邹牧仑:《长河落日:中国近代的政治演变》,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第379页。
    ④马自毅:《从“天下”到“主权”》,《史林》2004年第6期,第17页。
    ①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第63卷,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6册第4968页。
    ②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204卷电牍35,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册第6596页。
    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教务教案档》第7辑第1册,台北:精华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312页。
    ②陈铮编:《黄遵宪全集》上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54页。
    ①郑海麟:《黄遵宪传》,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57页。
    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教务教案档》第7辑第2册,台北:精华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836-837页。
    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教务教案档》第1辑第1册,台北:精华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357-358页。
    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教务教案档》第6辑第3册,台北:精华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1551-1552页。
    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教务教案档》第7辑第2册,台北:精华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927页。
    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教务教案档》第2辑第2册,台北:精华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746-747页。
    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教务教案档》第6辑第1册,台北:精华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版,第240-242页。
    ②《清议报》第94册第7页,光绪27年9月初1日,日本横滨,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版,第5869-5870页。
    ①缪荃孙:《续碑传集》第39卷,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年影印版,第18-19页。
    ②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第63卷,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968页。
    ③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204卷电牍35,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册第6597页。
    ④《实学报》第14册,上海,光绪23年11月21日,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版,第835页。
    ⑤闵尔昌:《碑传集补》第15卷,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年影印版,第12-13页。
    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教务教案档》第7辑第1册,台北:精华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311-312页。
    ⑦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76-77页。
    ⑧杜春和等编:《荣禄存札》,济南:齐鲁书社出版社1986年版,第268-269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88页。
    ②《新约圣经·马太福音》,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印发, 2003年版,第22章第37节。
    ③苏萍:《谣言与近代教案》,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第83页。
    ④《新约圣经·马太福音》,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印发, 2003年版,第28章第19节。
    ①吕实强在《中国官绅反教的原因》里有详细的论述,在此不作论述。见吕实强:《中国官绅反教的原因(1860-1874)》,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三版。
    ②贾桢等纂:《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5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册第170页。
    ③光绪已亥敕修:《光绪会典》,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4卷第63页,影印第441-442页。
    ④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张静芦等点校)第5册第16页,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4832页。
    ⑤吕实强:《中国官绅反教的原因(1860-1874)》,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三版,第131页。
    ①吴汝纶编:《李文忠公(鸿章)朋僚函稿》,第20卷,台北: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808页。
    ②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再版,第235页。
    ③吴永口述、刘治襄笔记:《庚子西狩丛谈》第3卷第75页,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影印版,第101页。
    ④崇彝:《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76-77页。
    ⑤赵炳麟:《赵柏岩集》(黄南津等点校)上册,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73页。
    ⑥仲芳氏:《庚子记事》,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71页。
    
    ①佚名:《西巡回銮始末记卷四》,罗惇曧:《庚子国变记》,上?荷裰莨馍?1946年版,第268-274页。
    ②周馥:《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年谱卷上,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8册第25页。
    
    ①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89卷公牍4咨札4,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册第2399页。
    ②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93卷公牍8咨札8,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册第2522-2523页。
    ③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348页。
    ①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380-381页。
    ②闵尔昌:《碑传集补》,第15卷第12-13页,《清碑传合集》(4),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影印版,第3252-3253页。
    ③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录》上册,北京:中国书局1984年版,第550页。
    ④闵尔昌:《碑传集补》第15卷第17页,《清碑传合集》(4)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影印版,第3255页。
    ⑤[英]赫德:《这些从秦国来——中国问题论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67-68页。
    ⑥[英]赫德:《这些从秦国来——中国问题论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24-125页。
    
    ①中国基督教协会编:《圣经新约马太福音》,南京: 1998年版,第22章第28页。
    ②[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6-27页。
    ③赵尔巽:《清史稿》第5卷《本纪五·世祖本纪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册第134页。
    ④赵尔巽:《清史稿》第5卷《本纪五·世祖本纪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册第143页。
    ①赵尔巽:《清史稿》第142卷《志一百十七·刑法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5册第4186页。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第3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96页。
    ③岳麓书社编:《曾国藩全集·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1册第56-57页。
    ④《大清会典事例》卷850,刑部·断狱·有司决囚等第·历年事例,转引自郑秦:《清代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97页。
    ⑤赵尔巽:《清史稿》第143卷《刑法志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5册第4203页。
    ①《大清会典事例》卷850,刑部·断狱·有司决囚等第·历年事例,转引自郑秦:《清代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97页。
    ②郑秦:《清代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8页。
    ③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92页。
    ④郑秦:《清代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9页。
    ⑤艾永明:《清朝文官制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44页。
    ①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56页。
    ②清乾隆官修:《清朝通典》第34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209页。
    ③艾永明:《清朝文官制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69页。
    ④桑兵:《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4页。
    ⑤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
    ⑥马吉森、马吉樟编:《马中丞(丕瑶)遗集》第2册,台北:文海公司1970年版,第863页。
    ①文廷式:《闻尘偶记》,社科院近代史所:《近代史资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4号第29-30页。
    ②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录》,北京:中国书局1984年版,第399页。
    ③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杨坚点校),长沙:岳麓书社出版1984年版,第283页。
    ④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4卷奏议4,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册第108页。
    
    ①萧荣爵编:《曾忠襄公(国荃)奏议》第24卷,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版,第55页。
    ②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86页。
    ③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9-90页。
    ④杜春和等编:《荣禄存札》,济南:齐鲁书社出版社1986年版,第240-241页。
    ⑤官修:《清文宗实录》第27卷,《清实录》第40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380页。
    ①岳麓书社编:《曾国藩全集·奏稿》第2册,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841页。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5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影印版,第249页。
    ③《谕折汇存》第14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293页。
    ④魏秀梅:《从量的观察探讨清季按察使的人事嬗递现象》,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期下册,1972年,第495页。
    ⑤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164页。
    ①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90页。
    ②李星沅:《李星沅日记》(袁英光、童浩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94页、117页。
    ①方濬师:《岭西公牍汇存》第5卷第46页,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2册影印第925页。
    ②清官修:《清文宗实录》第288卷,《清实录》第4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230页。
    ③中国史学会济南分会编:《山东近代史资料》第3分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4页。
    ④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91页。
    ⑤[美]明恩溥《中国乡村生活》(午晴唐军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年版,第117页。
    
    ①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15页。
    ②段光清:《镜湖自撰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47页。
    ③《谕折汇存》第45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影印版,第7354-7355页。
    ①中国史学会编:《洋务运动》第1册,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326-327页。
    ②邹牧仑:《长河落日:中国近代的政治演变》,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第215页。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31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影印版,第114-115页。
    
    ①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9页。
    ②王定安:《曾忠襄公(国荃)批牍·年谱》第1卷第7页,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影印第13页。
    ③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86卷公牍1咨札1,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册第2304页。
    
    ①赵尔巽:《清史稿》第151卷志126交通3电报,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6册第4461-4462页。
    ②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360卷邮传1,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4册第11037页。
    ③郑观应:《盛世危言》(王贻良评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58页。
    ④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377卷邮传18,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4册第11225页。
    ⑤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377卷邮传18,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4册第11228页。
    ①托津等纂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嘉庆朝)第504卷14页,《兵部·绿营处分例·保甲》,台北:文海出版社1992年版,影印第3536页。
    ②托津等纂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嘉庆朝)第504卷19页,《兵部·绿营处分例·保甲》,台北:文海出版社1992年版,影印3545页。
    ③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戴扬本评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92页。
    ①中国史学会编:《戊戌变法》第2册,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84-285页。
    ②《知新报》第二十五册第6-7页,光绪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一日,澳门基金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联合影印,第1册第237页。
    ③汪叔子、张求会编:《陈宝箴集》第16卷奏议16,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上册第623页。
    ④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第3册,上海:上海估计出版社1987年版,第2360页。
    ⑤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第156卷,附录《陈宝箴答张之洞书》,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二日,转引自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205-206页。
    ①陈铮:《黄遵宪全集》上册公牍,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03页。
    ②郑海麟:《黄遵宪传》,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85页。
    ③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206页。
    ④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139页。
    ⑤闵尔昌:《碑传集补》第13卷第12页,《清碑传合集(4)》,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版,总第3227页。
    ⑥陈铮:《黄遵宪全集》上册公牍,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10页。
    ⑦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206页。
    ①陈铮:《黄遵宪全集》上册公牍,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10-513页。
    ②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再版,第272页。
    ③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再版,第273页。
    ①清代统计百姓户口以户为单位,每一个独立做饭、使用一个烟筒的家庭看作一户,称为烟户。
    ②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再版,第272-273页。
    ③佚名:《邸抄》第108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第55038页。
    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朝军机处录副奏折》,光绪二十九年七月初三日,《内政类职官项》,档号03-5420-055,缩微号409-002563。
    ⑤《谕折汇存》第55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影印版,第4570页。
    ⑥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录》上册,北京:中国书局1984年版,第456-457页。
    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朱批奏折》第23辑,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260页。
    ⑧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朱批奏折》第24辑,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657页。
    
    ①陈铮编:《黄遵宪全集》上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38页。
    ②陈铮编:《黄遵宪全集》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342页。
    ③陈铮编:《黄遵宪全集》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367页。
    
    ①吴天任:《黄公度(遵宪)先生传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年版,第182页。
    ②陈铮编:《黄遵宪全集》上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08-509页。
    ③《京报》第150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第248页。
    
    ①《京报》第150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第248-250页。
    ②《京报》第150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第248-250页。
    ③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再版,第340页。
    ④故宫博物院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832页。
    ①《京报》第161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第384-385页。
    ②赵晓华:《晚清狱讼制度的社会考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5页。
    ③《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关于中国的监狱》,《鲁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2页。
    
    ①赵晓华:《晚清狱讼制度的社会考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5页。
    ②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150卷公牍65咨札65,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册第4242页。
    ③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京报》第150册,北京,2003年影印版,第272-274页。
    ①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2-23页。
    ①文庆等:《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59卷第31页,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版,第8册第4801页。
    ②文庆等:《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61卷第20页,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版,第8册第4955-4956页。
    ③文庆等:《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60卷第23页,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版,第8册第4962-4963页。
    ①李育民:《中国废约史》序论,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8页
    ②利洛:《缔约日记》(齐思和译),中国史学会编:《鸦片战争》第5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14页。
    ③黄恩彤:《抚远日记》,中国史学会:《鸦片战争》第5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19页。
    ④贾桢:《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17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册第623页。
    
    ①贾桢:《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22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册第814-815页。
    ②贾桢:《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30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册第1125页。
    ③贾桢:《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28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册第1054页。
    ④贾桢:《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29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册第1084-1085页
    
    ①贾桢:《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30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册第1100页
    ②贾桢:《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30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册第1109页
    ③贾桢:《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30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册第1131页
    ④贾桢:《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31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册第1165页
    
    ①贾桢:《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32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册第1189页。
    ②贾桢:《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37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册第1380页。
    ③贾桢:《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38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册第1408页。
    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教务教案档》第1辑第1册,台北:精华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85页。
    ①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862-863页。
    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教务教案档》第2辑第1册,台北:精华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31-32页。
    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教务教案档》第2辑第1册,台北:精华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36页。
    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教务教案档》第2辑第1册,台北:精华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37页。
    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教务教案档》第2辑第1册,台北:精华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39-40页。
    ①章开沅:《清通鉴》(同治朝、光绪朝、宣统朝)第4册,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版, 1037页。
    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教务教案档》第7辑第2册,台北:精华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727页。
    ③袁思亮:《二品顶戴江西按察使余公行状》,汪兆镛:《碑传集三编》第21卷第1-2页,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版,《清碑传合集》(5)第4213页。
    ④章开沅:《清通鉴》(同治朝、光绪朝、宣统朝)第4册,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版,1038页。
    ⑤章开沅:《清通鉴》(同治朝、光绪朝、宣统朝)第4册,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1038页。
    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教务教案档》第2辑第1册,台北:精华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37页。
    ②王国平:《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2页。
    ③中国史学会编:《洋务运动》第1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326页。
    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电报档》(综合类),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一日,档号:2-02-12-022-0200,缩微号:066-1067,《收浙江巡抚廖寿丰电·为升任苏藩臬司暂缓交卸以资得力与日会议通商事》,原始文档:041-0381。
    ⑤闵尔昌:《碑传集补》第15卷,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年影印版,第12-13页。
    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教务教案档》第7辑第2册,台北:精华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727页。
    
    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教务教案档》第1辑第2册,台北:精华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785页。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编:《清末教案》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71页。
    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教务教案档》第7辑第1册,台北:精华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564-565页。
    ①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②岳麓书社编:《曾国藩全集·奏稿》第1册,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19页。
    ③秦翰才:《左文襄公在西北》,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89页。
    ④马昌华:《淮西人物列传·文职·北洋海军·洋员》,合肥:黄山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108页。
    ⑤吴云:《两垒轩尺牍》第3卷第16页,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影印第1册第187页。
    
    ①岳麓书社编:《曾国藩全集·奏稿》第2册,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1306页。
    ②刘声木:《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下册(刘笃龄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949页。
    ③炎明:《浙江鸦片战争资料》上册,宁波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第369-370页。
    ④炎明:《浙江鸦片战争资料》上册,宁波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第373页。
    ⑤裕谦:《裕忠节公(鲁山)遗书》第12卷防海类24-25页,台北:文海公司1969年版,影印第2册第869页。
    ⑥炎明:《浙江鸦片战争资料》上册,宁波: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第407页。
    ①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91卷公牍6咨札6,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册第2445页。
    ②周馥:《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年谱卷上,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8册第30页。
    ③周馥:《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年谱卷上,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8册第29-30页。
    ④芍唐居士:《防海纪略》卷上,上海书店出版社1987年版,第37页。
    ⑤缪荃孙:《续碑传集》第35卷第4页,《清碑传合集(3)》,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版,影印第2381页。
    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9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53-454页。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9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9-60页。
    ②芍唐居士:《防海纪略》卷上,上海书店出版社1987年版, 39-40页。
    ①炎明:《浙江鸦片战争资料》下册,宁波: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第4-5页。
    ②炎明:《浙江鸦片战争资料》上册,宁波: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第119页。
    ③清官修:《清宣宗实录》第364卷,《清实录》第38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558页。
    ④文庆等:《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49卷第11-12页,台北:文海公司1970年版,影印第7册第3898-3899页。
    ⑤文庆等:《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51卷第6页,台北:文海公司1970年版,影印第7册第4063页。
     ①缪荃孙:《续碑传集》卷39第8-10页,《清碑传合集》(3),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版,第2440-2441页。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5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03页。
    ②清官修:《文宗实录》第80卷,《清实录》第40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67页。
    ③陈康褀:《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二笔第14卷(晋石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83页。
    ④岳麓书社编:《曾国藩全集·奏稿》第1册,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100页。
    ⑤缪荃孙:《续碑传集》第12卷,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年版,第7页。
    ⑥王定安《湘军记》(朱纯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17页。
    
    ①注:此时赵印川为福建兴泉永道署理福建按察使。
    ②徐映璞:《两浙史事丛稿》,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53页。
    ③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12页。
    ①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164页。
    ①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190-2196页。
    ②故宫博物院编:《钦定吏部则例》第6卷,《铨选汉官》,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1册第32页。
    ③徐映璞:《两浙史事丛稿》,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44页。
    ④罗尔纲、王庆成编:续编《太平天国》第4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0页。
    ⑤缪荃孙:《续碑传集》第58卷第5页,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版,《清碑传合集》(3),第2680页。
    ⑥军事科学院《中国近代战争史》编写组:《中国近代战争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42页。
    ⑦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杨坚点校),长沙:岳麓书社出版1984年版,第278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第560卷,《清实录》第16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6页。
    ②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90卷选举7,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册第8506页。
    ③岳麓书社编编:《曾国藩全集·奏稿》第5册,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2541-2542页。
    ④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杨坚点校),长沙:岳麓书社出版1984年版,第278页。
    ⑤清官修:《文宗实录》第94卷,《清实录清》第4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319页。
    ⑥段光清:《镜湖自撰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40-141页。
    ①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42卷奏议42,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册第1118页。
    ②岳麓书社编编:《曾国藩全集·奏稿》第12册,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7099页。
    ③对于保举属员为官,学界有不同看法:“保举立有军功的幕僚担任官职,并不是从曾国藩开始的。早在曾国藩之前胡林翼就已开始保举有军功的幕僚任官,而从曾国藩开始才有幕僚被大批地被保举任官。”见陈庆国:《晚清社会与文化》,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3-84页。
    ④陈庆国:《晚清社会与文化》,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5页。
    ①岳麓书社编编:《曾国藩全集·奏稿》第12册,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7099页。
    ②李星沅:《李星沅日记》(袁英光、童浩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52页。
    ③温廷敬:《丁中丞(日昌)政书》,《抚吴奏稿1丁政1》第4 -5页,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年版,影印第1册第10-11页。
    ④岳麓书社编:《曾国藩全集·奏稿》第10册,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6226页。
    ⑤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9卷奏议9,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册第256页。
    
    ①贾桢:《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37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册第1380页。
    ②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209卷电牍40,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册第6859-6860页。
    
    
    ①李长莉:《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1册,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24页。
    ②宓汝成:《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上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年版,第145页。
    ③清官修:《德宗实录》第378卷,《清实录》56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44页。
    
    ①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209卷电牍40,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册第6859-6860页。
    ②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42卷奏议42,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册第1128页。
    ③《谕折汇存》第20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印行,第5553页。《京报》第132册,光绪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七日,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第550——551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筹笔偶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48页。
    ②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366卷邮传7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4册第11106-11107页。
    ①中国史学会编:《洋务运动》第7册,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128-129页。
    ②中国史学会编:《洋务运动》第7册,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180页。
    ③中国史学会编:《洋务运动》第7册,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184页。
    ①中国史学会编:《洋务运动》第7册,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6页。
    ②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29卷奏议29,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册第777页。
    ③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118卷公牍33咨札33,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册第3220页。
    ④中国史学会编:《洋务运动》第7册,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67页。
    ⑤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205卷电牍36,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册第6629页。
    ⑥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205卷电牍36,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册第6633-6634页。
    ①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200卷电牍31,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册第6380-6381页。
    ②《时务报》第36册,光绪23年7月21日上海出版;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版,第9-10页,第2430-2432页。
    ③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30卷奏议30,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册第803页。
    ④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45卷奏议45,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册第1233页。
    
    ①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第3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195-196页。
    ②周馥:《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年谱卷上,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8册第26页。
    ③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第3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62页。
    
    ①章梫:《袁保龄传》,闵尔昌:《碑传集补》第19卷第5页,《清碑传合集》,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版,影印第3304页。
    ②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第3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153页。
    ③周馥:《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年谱卷上,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8册第27页。
    ①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第3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166-169页。
    ②赵尔巽:《清史稿》第443卷列传229,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1册第12433页。
    ③贾熟村:《胡燏棻》,马昌华:《淮西人物列传·文职·北洋?ぱ笤薄罚戏剩夯粕匠霭嫔?1995年版,第143页。
    ④中国史学会编:《中日战争》第3册,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37-239页。
    
    ①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203卷兵2,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3册第9508页。
    ②中国史学会编:《戊戌变法》第2册,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①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147卷公牍62咨札62,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册第4144页。
    ②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152卷公牍67咨札67,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册第4304 -4305页。
    ③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151卷公牍66咨札66,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册第4278页。
    ①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编:《清代臬署珍存档案》,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年版,第2641-2642页。
    ②《谕折汇存》第46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影印版,第7988-7989页。
    ③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59卷奏议59,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册第1548-1549页。
    ④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151卷公牍66咨札66,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册第4278页。
    ⑤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152卷公牍67咨札67,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305页。
    ⑥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185页。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26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影印版,第460-461页。
    ②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3-4页。
    
    ①叶孝信:《中国法制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9页。
    ②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42页。
    ③叶孝信:《中国法制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9页。
    ④郑逸梅:《书报话旧》,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07页。
    ①[美]芮玛丽《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房德邻等译、刘北成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9页。
    ②故宫博物院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04页。
    ③容闳《西学东渐记》(沈潜、杨增麟评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95页。
    ④[美]芮玛丽《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房德邻等译、刘北成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3页。
    ⑤贺长龄、魏源:《清经世文编》第91卷刑政2,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下册第2249页。
    ⑥孙福保:《实学通论·学律·国家之权》,《实学报》第7册,光绪23年10月1日,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版,第403页。
    ①王国平:《中国政治制度史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90页。
    ②赵晓华:《晚清狱讼制度的社会考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8页。
    ③[美]芮玛丽:《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房德邻等译、刘北成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0-171页。
    ①注:光绪元年之前只有道光四年山西榆次县阎思虎失出一案、同治十二年浙江革书韩溥华所控犯书孙锦侵冒工款一案,以案情重大,奉旨解部审办在案。
    ②赵晓华:《晚清狱讼制度的社会考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8页。
    ③孙静安著:《栖霞阁野乘》,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15页。
    ①《清议报》第31册,光绪25年9月21日,日本横滨,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版第2030-2031页。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26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影印版,第460-461页.
    ③中国历史博物馆编:《郑孝胥日记》(劳祖德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055页。
    ④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115卷职官1,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册第8742页。
    
    ①中国历史博物馆编:《郑孝胥日记》(劳祖德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055页。
    ②《京报》第152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第193-194页。
    ③魏秀梅:《清季职官表》上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7年版,第905页。
    ①故宫博物院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03-504页。
    ②《京报》第153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第193页。
    ③故宫博物院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05页。
    ①故宫博物院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10-511页。
    ②秋桐豫开始署理黑龙江提法使的时间不详,见魏秀梅:《清季职官表》上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7年版,第905页。
    ③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张静芦等点校)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826-5827页。
    ④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再版,第336页。
    ⑤《京报》第156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第22-23页。
    
    ①《京报》第157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第199页。
    ②《京报》第160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第139页。
    ③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133卷教案职官19,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册第8928页。
    ④《京报》第160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第151页。
    ⑤《京报》第163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第519页。
    
    ①《京报》第160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第503页。
    ②《京报》第161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第88页。
    ③《京报》第161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第140-141页。
    ④《京报》第154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第102页。
    
    ①《京报》第154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第320-321页。
    ②《京报》第160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第264页。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36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影印版。第270页。
    ①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215页。
    ①黑龙江省设提法使司时间不详,秋桐豫开始署理黑龙江提法使的时间也不详,见魏秀梅:《清季职官表》上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7年版,第905页。
    ②《京报》第163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第253-254页。
    ③伊桑阿等纂修:《大清会典》(康熙朝)第5卷吏部3官制3外官,台北:文海出版社1993年版,第159页。
    ④赵尔巽:《清史稿》第116卷志91职官3,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346页。
    ⑤赵尔巽:《清史稿》第116卷志91职官3,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348页。
    
    ①赵尔巽:《清史稿》第119卷志94职官6,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472页。
    ②《京报》第159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第96-98页。
    ③刘子扬;《清代地方官制考》,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130-134页。
    ①《大清律例》(田涛、郑秦点校)第30卷刑律·诉讼·越诉,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73页。
    ②郑秦:《清代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1页。坚持此观点的学者还有曾宪义:《中国法制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33页;陈光中、张洪林:《中国法制史》,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244页;赵昆坡:《中国法制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9页。
     ①《大清律例·断狱·有司决囚等第·条例》,转引自郑秦:《清代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1页。
    
    ①赵尔巽:《清史稿》第119卷志94职官6,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册第3472页。
    ②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133卷职官19,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册第8926-8927页。
    
    ①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133卷职官19,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册第8930页。
    ②周询:《蜀海丛谈》第2卷制度类下·各局所第35页,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影印第342页。
    ①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133卷职官19,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册第8929页。
    ②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京报》第161册,北京,2003年影印版,第140页。
    
    ①官修:《湖北通志》第53卷经政志11新政1,1921年刊成,1934初版,第1册第1452页。
    ②赵尔巽:《清史稿》第116卷志91职官3,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册第3348页。
    ③赵尔巽:《清史稿》第110卷志85选举5,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册第3228页。
    ①赵尔巽:《清史稿》第110卷志85选举5,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册第3229页。
    ②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133卷职官19,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册第8929页。
    ③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再版,第396页。
    ①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京报》第153册,北京,2003年影印版,第327页。
    ②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京报》第156册,北京,2003年影印版,第22-23页。
    ③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90页。
    ④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126卷职官12,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册第8864页。
    
    ①官修:《湖北通志》第115卷职官9职官表9,1921年刊成,1934年初版,第2册第2755页。
    ②《裁改驿站扩充邮政片》,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27辑,《交通官报》,第24期,第10页。
    ③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京报》第159册,北京,2003年影印版,第98页。
    ④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133卷职官19,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册第8930页。
    ⑤邮传部编1911年编:《邮传部奏议类编·续编》第5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影印,第2401页。
    ⑥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133卷职官19,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册第8930页。
    ⑦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京报》第163册,北京,2003年影印版,第519页。
    ①官修:《宣宗实录》354卷,《清实录》第38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398页。
    ②官修:《宣宗实录》461卷,《清实录》第39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第819页。
    ③清官修:《清文宗实录》第33卷,《清实录》第40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61页。
    ④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59卷奏议59,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册第1545页。
    ⑤《京报》第159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第465-466页。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4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影印版,第308页。
    ②周馥:《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年谱卷上,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8册第26页。
    ③周馥:《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年谱卷上,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8册第29页。
    ④《谕折汇存》第48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影印版,第9389-9390页。
    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光绪朝军机处录副奏折》(内政类职官项),光绪二十九年七月初九日,《周馥片》,档号:03-5419-82,缩微号409-002296。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467页。
    ②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预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507-508页。
    
    ①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133卷职官19,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册第8925页。
    ②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133卷职官19,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册第8926页。
    ①《直隶创设军政司拟定试办章程折》,《袁世凯奏议》(上)(廖一中、罗真容整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37页。
    ②王逸峰:《晚清军事后勤近代化嬗变研究》,苏州: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10月,第189页
    ③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133卷职官19,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册第8929页。
    ④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预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507-508页。
    
    ①清乾隆官修:《清朝通典》第34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209页。
    ②故宫博物院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06-507页。
    ③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
    ①高旺:《晚清中国的政治转型:以清末宪政改革为中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序言。
    
    ①李明伟:《清末民初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研究(1897-1927)》,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3页。
    ②陈旭麓等编:《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一·辛亥革命前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93页。
    ①恽毓鼎:《恽毓鼎澄斋日记》(史晓风整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552页。
    ②陈旭麓等编:《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一·辛亥革命前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02页。
    ③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第229页。
    ④汪兆镛:《碑传集三编》第20卷第36-37页,《清碑传合集(5)》,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版,影印第4211-4212页。
    ⑤李文汉:《我对蔡鄂的回忆》,《辛亥革命回忆录》第3册第428页,转引自马昌华:《淮西人物列传·文职·北洋海军·洋员》,合肥:黄山出版社1995年版,第186页。
    ⑥吴庆坻:《辛亥殉难记》(金梁补)第1卷,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版影印民24年版,第8页。
    ①王国平:《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95页。
    ②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再版,第306页。
    ③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第250页。
    ④恽毓鼎:《恽毓鼎澄斋日记》(史晓风整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560页。
    ⑤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第216页。
    
    ①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第212-213页。
    ②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第239页。
    ③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第248页。
    ④恽毓鼎:《恽毓鼎澄斋日记》(史晓风整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560页。
    ⑤恽毓鼎:《恽毓鼎澄斋日记》(史晓风整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557页。
    
    ①邹牧仑:《长河落日:中国近代的政治演变》,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第217-218页。
    ②陈旭麓等编:《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一·辛亥革命前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7页。
    ③恽毓鼎:《恽毓鼎澄斋日记》(史晓风整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554页。
    ④江苏省地方地编辑委员会:《江苏省志·司法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7页。
    ⑤江苏省地方地编辑委员会:《江苏省志·司法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7页。
    ①江苏省地方地编辑委员会:《江苏省志·司法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4页。
    ②江苏省地方地编辑委员会:《江苏省志·司法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8页。
    ③江苏省地方地编辑委员会:《江苏省志·司法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概述第3页
    ④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修订版,第185页。
    ⑤史远芹、曹贵民、李玲玉:《中国近代政治体制的演变》,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91页。
    ①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87年再版,第458页。
    ①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历代刑官考上》,转引自赵晓华:《晚清狱讼制度的社会考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0页。
    ①贾桢:《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37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册第1380页。
    ①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京报》第163册,北京,2003年影印版,第117-118页。
    ②周询:《蜀海丛谈》第1卷《制度类上布政按察提学三司盐茶巡警》,第60-61页,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影印版,第138页。
    ③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133卷职官19,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册第8930页。
    ④江苏省地方地编辑委员会:《江苏省志·司法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4页。
    
    ①江苏省地方地编辑委员会:《江苏省志·司法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6页。
    ②高旺:《晚清中国的政治转型:以清末宪政改革为中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5页。
    ①[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著,曹沛霖、郑世平、公婷、陈峰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80-81页。
    1、包世臣:《安吴四种》,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8年版
    2、包世臣:《包世臣全集》(李星、刘长桂点校),合肥:黄山书社1991年版
    3、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录》,北京:中国书局1984年版
    4、蔡尚思、方行编:《谭嗣同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5、岑春蓂:《岑襄勋公(毓英)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年版
    6、陈登原:《国史旧闻》,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7、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晋石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8、陈夔龙:《梦蕉亭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9、陈夔龙:《庸庵尚书奏议》(俞陛云编),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版
    10、陈善同:《陈侍御奏稿》,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8年版
    11、陈湜:《东征要电佚存》,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2年版
    12、陈弢:《同治中兴京外奏议约编》,上海书店影印1985年版
    13、陈义杰整理:《翁同龢日记》,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
    14、陈铮编:《黄遵宪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15、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6、但湘良纂:《湖南苗防屯政考》,光绪9年刊,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影印
    17、邓承修:《语冰阁奏议》,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
    18、丁丙:《庚辛泣杭录》,台北:华文书局1969年版
    19、杜春和等编:《荣禄存札》,济南:齐鲁书,1986年版
    20、端方:《端忠敏公奏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
    21、段光清:《镜湖自撰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22、鄂尔泰等监修:《钦定四库全书·云南通志》(靖道谟等编纂),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年版
    23、樊增祥:《樊山政书》,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1年版
    24、方濬师:《岭西公牍汇存》,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8年版
    25、方行、汤志钧整理:《王韬日记》,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26、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戴扬本评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7、冯煦:《蒿庵类稿·续稿·奏稿》,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9年版
    28、冯煦主修:《皖政辑要》(陈师礼总纂),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版
    29、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南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3年版
    30、顾公燮:《丹午日记》、佚名:《吴城日记》、陈去病:《五石脂》,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31、顾廷龙:《李鸿章全集·电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2、故宫博物院编:《钦定吏部处分则例》,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33、故宫博物院编:《钦定吏部则例》,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34、故宫博物院编:《钦定大清现行刑律》,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35、故宫博物院编:《钦定科场条例》,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36、故宫博物院编:《户部海运新案·海运续案》,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37、故宫博物院编:《钦定礼部则例二种》,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38、光绪已亥敕修:《光绪会典》,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影印版
    39、光绪二十五年浙江官书局重刊《浙江通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初版
    40、郭成伟、田泰点校:《明清公牍秘本五种》,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1、郭崑焘:《云卧山庄尺牍》,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7年版
    42、郭崑焘:《萝华山馆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8年版
    43、郭嵩焘:《郭嵩焘日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4、郭嵩焘:《郭嵩焘奏稿》(杨坚校补),长沙:岳麓书社出版1983年版
    45、韩国钧:《止叟年谱·永忆录》,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6年版
    45、贺长龄、魏源:《清经世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
    47、胡寄尘:《清季野史》,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
    48、胡思敬:《退庐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版
    49、胡思敬:《驴背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50、胡思敬:《国闻备乘》,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
    51、胡珠生编:《宋恕集》,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
    52、贾桢:《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53、蒋良骐:《东华录》(鲍思陶等点校),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版
    54、蒋攸铦:《绳枻斋年谱》,台北:文?霭嫔纾?968年影印版
    55、金梁:《光宣列传》,台北: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69年版
    56、篮鼎元:《鹿州公案》(刘鹏云、陈方明注释),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
    57、李秉衡:《李忠节公(鑑堂)奏议》,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8年版
    58、李伯元:《南亭笔记》,上海:上海古籍书店影印1983年版
    59、李概:《李文恭公(星沅)奏议》,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9年版
    60、李瀚章:《湖南通志》,光绪11年重修,商务印书馆影印版
    61、李星沅:《李星沅日记》(袁英光、童浩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62、黎承礼编:《黎文忠公(培敬)遗书》,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影印版
    63、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64、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65、梁章钜:《枢垣纪略》,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66、廖一中、罗真容整理:《李兴锐日记》,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7年版
    67、林葆恒:《闽县林侍郎(绍年)奏稿》,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9年版
    68、林则徐:《信及录》,上海:上海书店1982年版
    69、刘蓉:《刘中丞(霞仙)奏疏/议》,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
    70、刘蓉:《养晦堂文·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9年版
    71、刘瑞芬:《刘中丞(芝田)奏稿》,台北:出版社有限公司1971年版
    72、刘声木:《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刘笃龄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
    73、刘体仁:《异辞录》,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74、骆秉章:《骆文忠公奏议》,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7年版
    75、罗惇曧:《庚子国变记》,上?荷裰莨馍?1946年版
    76、罗尔纲:《湘军新志》,台北: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
    77、罗尔纲、王庆成:续编《太平天国》,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8、罗文彬:《丁文诚公(葆桢)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
    79、马吉森、马吉樟编:《马中丞(丕瑶)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版
    80、毛承霖:《毛尚书(鸿宾)奏稿》,台北:出版社有限公司1971年版
    81、缪荃孙:《续碑传集·清碑传合集(3)》,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年版
    82、《湖北通志》,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十年刊成1934年初版
    83、闵尔昌:《碑传集补·清碑传合集(4)》,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年版
    84、欧阳辅之:《刘忠诚公(坤一)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8年版
    85、欧阳利见:《金鸡谭荟》,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8年版
    86、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87、戚其章:丛刊续编《中日战争》,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
    88、钱鼎铭:《钱敏肃公(调甫)奏疏》,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影印版
    89、钱仪吉:《碑传集·清碑传合集(1)》,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年版
    90、乔联宝编:《乔勤恪公(松年)奏议》,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2年版
    91、《钦定吏部则例》,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69年版
    92、清官修:《清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版
    93、庆桂总裁:《钦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章煦总纂),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影印嘉庆15年刊本
    94、清乾隆官修:《清朝通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95、容闳:《西学东渐记》(张叔方补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96、《清朝野史大观》,上海书店1981年影印1936年中华书局版
    97、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98、芍唐居士:《防海纪略》,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7年版
    99、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100、沈翼机等编:《钦定四库全书·浙江通志》(嵇曾筠等监修),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年版
    101、孙静安著:《栖霞阁野乘》,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02、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103、汤志均编:《康有为政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104、田文镜监修:《钦定四库全书·河南通志》(孙灏等编纂),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年版
    105、托津:《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嘉庆朝),台北:文海出版社1992年版
    106、托津等纂:《钦定大清会典》(嘉庆朝),台北:文海出版社1991年版
    107、王安定:《求阙斋弟子记》,台北:出版社有限公司1967年版
    108、王定安:《曾忠襄公(国荃)批牍·年谱》,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7年版
    109、王定安著、朱纯点校:《湘军记》,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
    110、王国平:《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1、王闿运:《湘绮楼签启》,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影印版
    112、王庆云:《石渠余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13、王栻编:《严复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114、王嵩儒:《掌故零拾》,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7年版
    115、王弢:《弢园文录外编》(陈恒等评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16、王先谦:《虚受堂书札》,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1年版
    117、王先谦:《东华续录·嘉庆朝》(周润蕃、周沦蕃校)共二函二十册
    118、王又槐《办案要略》(东政法学院语文教研室注释)北京:群众出版1987年版
    119、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120、王之春:《清朝柔远记》,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121、汪兆镛:《碑传集三编·清碑传合集(5)》,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年版
    122、汪叔子、张求会编:《陈宝箴集》,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123、文庆:《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版
    124、温廷敬:《丁中丞(日昌)政书》,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年版
    125、吴鲁:《百哀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26、吴庆坻:《辛亥殉难记》(金梁补),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版
    127、吴永口述:《庚子西狩丛谈》(刘治襄笔记),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影印版
    128、吴汝纶编:《李文忠公(鸿章)朋僚函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
    129、吴语亭:《赵缦堂国事日记》,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年版
    130、吴云:《两垒轩尺牍》,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8年版
    131、吴云:《得一錄》,台北: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69年影印版
    132、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133、锡良:《锡清弼制军奏稿》,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版
    134、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35、夏先节:《胡文忠公(林翼)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3年版
    136、夏燮:《中西纪事》,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
    137、萧荣爵编:《曾忠襄公(国荃)奏议》,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版
    138、徐建寅:《欧游杂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39、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140、徐映璞:《两浙史事丛稿》,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141、薛福成:《庸庵笔记》,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42、薛福成:《庸庵文别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43、炎明:《浙江鸦片战争资料》,宁波: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
    144、杨坚点校:《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
    145、杨书霖:《左文襄公(宗棠)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年
    146、杨岳斌:《杨勇愨公(厚庵)遗集》,台北:文?霭嫔?1968年影印版
    147、伊桑阿等纂修:《大清会典》(康熙朝),台北:文海出版社1993年版
    148、应宝时:《文忠公(天爵)尺牍》,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影印版
    149、于翰笃:《于中丞(荫霖)奏议》,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8年版
    150、裕谦:《裕忠节公(鲁山)遗书》,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9年版
    151、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52、《袁世凯奏议》(上)(廖一中、罗真容整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53、岳麓书社编:《曾国藩全集》,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版
    154、岳麓书社编:《左宗棠全集·奏稿》,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版
    155、恽毓鼎:《恽毓鼎澄斋日记》(史晓风整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156、云禄等纂:《钦定大清会典》(雍正朝)台北:文海出版社1994年版
    157、张德坚:《贼情汇纂》,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8年版
    158、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
    159、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160、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图书馆:《张謇全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61、张联桂:《张中丞(丹叔)奏议》,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版
    162、张寿镛:《皇朝掌故汇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年版
    163、张廷骧:《入幕须知五种》,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影印版
    164、赵炳麟:《赵柏岩集》(黄南津等点校),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65、赵尔巽:《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166、郑观应:《盛世危言》(王贻梁评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67、志刚:《初使泰西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68、仲芳氏:《庚子记事》,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16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江苏文史资料》第
    33辑《近代要案审判内幕》,南京: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出版1989年版
    170、劳祖德整理、中国历史博物馆编:《郑孝胥日记》,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
    171、嵇璜、刘墉等奉敕纂修:《清朝文献通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17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7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馆:《筹笔偶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174、中国史学会:丛刊《戊戌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75、中国史学会:丛刊《义和团》,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76、中国史学会:丛刊《洋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2000年版
    177、中国史学会:丛刊《中日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78、中国史学会:丛刊《太平天国》,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79、中仁编:《雍正御批》,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版
    180、中山大学历史系:《林则徐集》,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
    181、周馥:《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
    182、周世澄:《淮军平捻记》,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
    183、周询:《蜀海丛谈》,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影印版
    184、朱采;《清芬阁集》,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8年版
    185、朱孔彰:《中兴将帅别传》,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影印版
    186、朱孔彰:《刘尚书(秉璋)奏议》,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影印版
    187、朱寿朋:《杨乃武冤狱》,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版
    188、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张静庐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
    189、祝芾辑:《庚子教案函牍》,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2年版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光绪朝军机处录副奏折·内政类职官项》,光绪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档号:03-5416-081,缩微号409-001245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光绪朝军机处录副奏折》(内政类职官项),光绪二十九年七月初九日,《周馥片》,档号:03-5419-82,缩微号409-002296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朝军机处录副奏折》,光绪二十九年七月初三日,《内政类职官项》,档号03-5420-055,缩微号409-002563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电报档》(综合类),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一日,档号:2-02-12-022-0200,缩微号:066-1067,《收浙江巡抚廖寿丰电·为升任苏藩臬司暂缓交卸以资得力与日会议通商事》,原始文档:041-0381
    5、陈旭麓等编: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一《辛亥革命前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79年版
    6、陈旭麓等: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三《甲午中日战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80年版
    7、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李煦奏折》,北京:中华书1976年版
    8、故宫博物院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北京:中华书1979年版
    9、江苏苏属地方自治筹办处编:《江苏自治公报类编》,台北:文海出版1989年版
    10、林学瑊:《直东剿匪电存》,台北:文海出版1972年版
    11、宓汝成:《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台北:文海出版1976年版
    12、宁波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浙江鸦片战争史料》,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
    13、邮传部编:《邮传部奏议类编·续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影印1911年版
    14、《谕折汇存》,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影印版
    15、张伟仁主编:《明清档案》,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年影印版
    1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1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5年版
    1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朱批奏折》,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影印版
    2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同治初年各省督抚藩臬履历》,《历史档案》1996年第1期
    2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影印。
    2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影印版。
    2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影印版
    2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福建师范大学出版社:《清末教案》,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
    2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影印版
    2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汉文瑊批奏折汇编》,北京:档案出版社1984年影印版
    27、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奏折汇编——农业、环境》,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8、中国史学会济南分会编:《山东近代史资料》第3分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2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教务教案档》,台北:精华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73年版
    1、《邸抄》,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影印版
    2、《东方杂志》,上海:东方杂志社1904-1911年
    3、《京报》,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影印版。
    4、《两广官报》,两广官报编辑所,文海出版社1988年影印
    5、《民报》,日本东京出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
    6、《申报》,上海书店1983年影印版
    7、《强学报·时务报》,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
    8、《清议报》,日本横滨出版,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版
    9、《时务报》,上海出版,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版
    10、《实学报》,上海出版,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
    11、《太平天国学刊》,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中华书局1983年版
    12、《湘报》,长沙出版,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版
    13、《知新报》,澳门基金会、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影印版
    1、阿海:《雍正十年那条瑞典船的故事》,北京:线装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6年版
    2、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陈国庆:《晚清社会与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陈光中、张洪林:《中国法制史》,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5、陈翰才:《左文襄公在西北》,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
    6、陈茂同:《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7、陈庆国:《晚清社会与文化》,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8、戴鸿映:《旧中国治安法规选编》,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
    9、董孟雄:《中国近代财政史·金融史》,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冯尔康:《生活在清朝的人们》,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11、冯尔康:《清史史料学》,沈阳出版社2004年版
    12、凤笑天、张小山、周清平:《社会管理学概论》,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傅永军:《控制与反抗—社会批判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济南:泰山出版社1998年版
    14、高道蕴编:《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增订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高旺:《晚清中国的政治转型:以清末宪政改革为中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
    17、郭汉民:《晚清社会思潮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关晓红:《晚清学部研究》,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9、韩秀桃:《司法独立与近代中国》,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侯强:《社会转型与中国法制现代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1、胡星桥、邓又天:《读例存疑点注》,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2、蒋琦龄、蒋世玢:《空青水碧斋诗文集》,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3、江苏省地方志编委会:《江苏省志·司法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4、江苏省地方志编委会:《江苏省志·公安志》,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25、江苏省地方志编委会:《江苏省志·监察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6、江苏省地方志编委会:《江苏省志·审判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7、焦利:《吏治何以清明——清代监察法镜鉴》,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28、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9、军事科学院《中国近代战争史》编写组:《中国近代战争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30、孔祥吉:《晚清史探微》,成都:巴蜀出版社2001年版
    31、李国祁:《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闽浙台地区》(1860-1916),台北:三民书局有限公司1982年版
    32、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3、李明伟:《清末民初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4、李启成:《晚清各级审判厅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5、李希昆、张树兴:《中国法制史》,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6、李显冬:《从〈大清律例〉到〈民国民法典〉的转型》,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7、李育民:《中国废约史》,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38、李宗一:《袁世凯传》,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39、梁元生:《上海道台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40、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1、林乾:《清代衙门图说》,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42、刘培平:《社会矛盾与近代中国》,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3、刘子扬:《清代地方官制考》,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版
    44、刘志琴、李长莉:《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5、《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46、吕实强:《中国官绅反教的原因(1860-1874)》,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三版
    47、吕伟俊:《山东区域现代化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版
    48、罗志田:《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49、马昌华:《淮系人物列传》,合肥:黄山书社1995年版
    50、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51、钱大群:《中国法制史教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52、钱仲联:《清诗纪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53、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4、瞿同祖著、范忠信等译校:《清代地方政府》,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5、桑兵:《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6、沈宗洲、傅勤:《上海旧事》,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
    57、施立业:《姚莹年谱》,合肥:黄山出版社2004年版
    58、史远芹、曹贵民、李玲玉:《中国近代政治体制的演变》,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
    59、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0、苏萍:《谣言与近代教案》,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61、苏全有:《清末邮传部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62、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修订版
    63、唐德刚:《晚清七十年》,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版
    64、万川:《中国警政史》,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65、王道成:《科举史话》,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
    66、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67、王尔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版
    68、王国平等:《中国政治制度史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69、王继平:《湘军集团与晚清湖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70、王美秀、段琦、文庸、乐峰:《基督教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1、王戎笙:《台港清史研究文摘》,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72、王如绘:《山东重要历史事件·晚清时期》,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3、王若东、刘乃顺、林祥:《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传》,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4、王圣诵、王成儒:《中国司法制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5、王树槐:《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江苏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编印
    76、王树槐:《外人与戊戌变法》,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
    77、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北京:三联书店1980年版
    78、汪志国:《周馥与晚清社会》,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9、韦庆远、王德宝:《中国政治制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80、隗嬴涛:《四川近代史》,成都:四川社科院出版社1985年版
    81、闻均天:《中国保甲制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版,上海书店1992影印
    82、吴承乔:《清代吏治丛谈》,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
    83、吴福环:《清季总理衙门研究》,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4、吴吉远:《清代地方政府的司法职能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85、吴天任:《黄公度(遵宪)先生传稿》,台北:文版有限公司1977年版
    86、谢济世著、黄南津点校:《梅庄杂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7、谢俊美:《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8、熊先觉:《中国司法制度简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89、熊志勇:《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天津人民出版1998年版
    90、相蓝欣:《义和团战争的起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1、杨光斌:《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2、杨国桢《林则徐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93、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4、杨宗亮:《晚清史研究的新视野》,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5、杨遵道、叶凤美:《清政权半殖民化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96、叶孝信:《中国法制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7、于本源:《清王朝的宗教政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98、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9、曾宪义:《中国法制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0、曾业英:《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出版社2000年版
    101、张德泽:《晚清国家机关考略》,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修订版
    102、张健初:《皖省首府老安庆》,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版
    103、张晋藩:《清朝法制史》,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
    104、张晋藩:《清代民法综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5、张静如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2年版
    106、张力、刘鉴唐:《中国教案史》,成都: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107、张铭新、李贵连:《清代命案选》,北京: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
    108、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版
    109、张伟仁:《清代法制研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10、张研:《1908年帝国往事》,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111、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再版
    112、章伯峰、庄建平:《晚清民初政坛百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13、章开沅:《清通鉴》,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版
    114、郑海麟:《黄遵宪传》,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115、郑剑顺:《晚清史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版
    116、赵昆坡:《中国法制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7、郑秦:《清代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2000年版
    118、郑秦:《中国法制史纲要》,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19、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120、赵晓华:《晚清狱讼制度的社会考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1、郑逸梅:《艺林散叶》,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122、郑逸梅:《书报话旧》,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123、《中国军事史》编写组:《中国历代军事制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版
    124、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清史编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5、钟坚、王妙、甘敬东:《社会沟通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26、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7、周少元、何宁生:《中国法制史》,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8、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29、朱东安:《曾国藩传》,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30、邹牧仑:《长河落日:中国近代的政治演变》,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
    1、迟云飞:《清末最后十年的平满汉畛域问题》,《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5期
    2、邓常春:《督促与应对:晚清教务教案中中央政府与地方官的互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6年第4期
    3、黎静安:《震惊朝野的“南昌教案”》,《纵横》1999年第5期
    4、马自毅:《从“天下”到“主权”》,《史林》2004年第6期
    5、皮后锋:《严复教案观初探》,《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6、任云仙、牛杰:《清末报刊评论与中国外交论析》,《安徽史学》2005年第6期
    7、孙洪军:《晚清按察使司法职能的演化》,《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8、王敏:《苏报案的审讯与判决》,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6年第5期
    9、魏秀梅:《从量的观察探讨清季按察使的人事嬗递现象》,《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72年第3期下册
    10、徐松荣:《论鸦片战争前后的“更法”与“借法”》,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6年第5期
    11、叶玉琴:《试评严复的教案观》,《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4年第1期
    1、[保]马尔科夫:《社会管理学》(俞仲文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德]瓦德西:《瓦德西拳乱笔记》(王光祈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3、[俄]德米特里·杨契维茨基:《八国联军目击记》(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许崇信等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法]老尼克:《开放的中华一个番鬼在大清国》(奥古斯特·波尔杰插图、钱林森、蔡宏宁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
    5、[法]绿蒂:《北京的陷落》(刘和平、安蔚、姚国伟译),济南:山东友谊出版2005年版
    6、[韩]李宽淑:《中国基督教史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7、[荷]盖叶尔:《社会控制论》(黎鸣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8、[荷]A·F·G·汉肯:《控制论与社会》(黎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9、[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0、[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陶骅、杨砾等译),上海人民出版1989年版
    11、[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895》(刘尊棋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12、[美]费正清、赖肖尔:《传统与变革》,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3、[美]何天爵:《真正的中国佬》(鞠方安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14、[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郑世平、公婷、陈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15、[美]孔力飞:《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谢亮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6、[美]孔力飞:《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陈兼、刘昶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7、[美]罗斯:《变化的中国人》(公茂虹等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年版
    18、[美]M·G·马森:《西方的中华帝国观》(杨德山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年版
    19、[美]明恩溥:《中国乡村生活》(午晴、唐军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年版
    20、[美]N·托马斯·F·奥戴、珍妮特·奥戴·阿维德:《宗教社会学》(刘润忠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1、[美]N·维纳:《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陈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22、[美]芮玛丽:《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房德邻等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美]塞缪尔·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罗荣渠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24、[日]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5、[日]富永健一:《社会学原理》(严立贤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26、[日]佐藤铁治郎:《一个日本记者笔下的袁世凯》(孔祥吉、[日]村田雄二郎整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7、[日]佐原笃介、浙西沤隐辑:《拳匪纪闻》,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2年版
    28、[苏]A·M·奥马罗夫:《社会管理》(王思斌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9、[英]阿诺德·汤因比:《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晏可佳、张龙华译),成都:四川人民传版社1998年版
    30、[英]阿绮波德·立德:《穿蓝色长袍的国度》(王成东译),北京:时事出版1998年版
    31、[英]赫德:《这些从秦国来-中国问题论集》(叶凤美译),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2、[英]李提摩太:《亲历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李宪堂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3、[英]麦高温:《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朱涛、倪静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34、[英]约·罗伯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蒋重跃、刘林海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