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王士禛主导下的广陵词坛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王士禛主导下的广陵词坛,是“清词中兴”进程中一个重要环节。系统地研究这一广为认同的词学活动中心,不但能够呈现其选政、唱和活动的具体风貌,还能够明晰清初云间词风的牢笼是如何被有意识打破,以及阳羡、浙西词派兴起前江南词坛在创作实践与词学理论上的准备与铺垫。
     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王士禛主导下的广陵词坛概述”,主要辨析“广陵词坛”与“广陵词人群”两个概念的内涵,并将研究时段限定在顺治十七年(1660)至康熙十六年(1677)。同时,勾勒广陵词坛得以展开的政治环境,以及扬州“诗余之地”的文脉传承与王士禛的领袖气质等要素,分析广陵词坛之所以形成,乃是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倚声初集》与《国朝名家诗余》的编撰时间、编撰过程等具体问题,是分析“选政”活动的基础。第二章的前半部分,主要是与此相关的考辨工作。第二章的后半部分,梳理“选政”活动中体现出的词学思想,从而得出“尊体”与“通变观”是这一词坛趋同性词学主张的结论。最后,通过《倚声初集》与《国朝名家诗余》中词作评点的对比,阐释《国朝名家诗余》所体现出来的词学观念的深化及评点趋势的新变。
     第三章“广陵词坛的唱和活动”,主要分析王士禛组织的几次唱和活动。在对比云间唱和时,可以清晰地发现广陵唱和追求更为多样的唱和题材,在词调选择上多采用长调来进行。本章着重强调“唱和”所作之“艳词”并不完全是“消极无聊”的作品,而是特定语境下的伤感与追忆。因此,广陵词坛艳词唱和与步韵唱和中体现的积极因素应该加以肯定。
     第四章主要选取广陵词坛最有代表性的核心人物——王士禛、邹祗谟、彭孙通,尝试解决与三家相关的交游和词集考辨问题,同时展现广陵词坛具体的创作风貌。其中,王士禛,作为词坛的领袖人物,其两个创作时期的词风转变;邹祗谟,作为词选编撰的突出贡献者,其对周柳长调的学习;彭孙通,作为最有成就的广陵词坛活跃人员,其在词学理论与创作实践方面的纯熟。凡此,都是本章重点论述的内容。
     论文的结语部分,主要梳理陈维崧在广陵词坛历次唱和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并通过对其各个阶段词作的分析,展现陈维崧词风转变与唱和活动的关系。这一章节,并不冀求解决问题,而是以提纲的形式,指出本选题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和具体思路。
     两篇附录为《倚声初集》与《国朝名家诗余》及相关词别集评语的比较,这是论文中相关章节所依据的主要材料。同时,笔者也希望附录的内容能够为词学评点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材料。
The Guangling Ci Tan, under the guidance of Wang Shizhen, is a key regional center of Ci composition in the process of Ci Prosperity in Qing Dynasty. By analyzing this well-known regional center of Ci composition, the original forms of Ci Selection and Ci Responsory Activity can be shown.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not only make it clear that how the Yunjian Ci writing style was broken, but also what kind of preparation's work can be valued in Jiangnan(lower reaches of Yangzi river) Ci Tan for the emergence of Yangxian Ci School and Zhexi Ci School.
     There are four chapters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difference of concepts between Guangling Ci Tan and Guangling Ci-Poet Group is a main topic of the first chapter. I also make it clear that the period of this research is from 1660 to 1677. In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what is explained is that there are three things dedic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Guangling Ci Tan, which include of the leader characteristic of Wang Shizhen, the Ci writing's tradition in Yangzhou and the very unique political circumstance.
     Yi Sheng Chu Ji and Guo Chao Ming Jia Shi Yu are two Ci selections in Guangling Ci Tan, but there still are several questions keeping unclear in these two books' selection and edition. Therefore, in the second chapter I try to answer such questions as how many editions there is, what they are separately and what the possible editing periods of them are. Ci Criticism of Guangling Ci Tan can be summarized as Zun Ti(respecting genre) and Tong Bian Guan(flexible opinion). In addition, by comparing those comments in these two books, we also can find some new dynamics in the late Guangling Ci Tan.
     The third chapter focuses on those Responsorial Activities organized by Wang Shizhen, which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angle of text analysis and literary techniques. Compared with Responsorial Ci of Yunjian Ci School, Ci composition of Guangling Ci Tan cares more for contents and tune forms.
     In the fourth chapter, I selected three Ci Poets who are Wang Shizhen, Zou Zhimo and Peng Sunyu. I also try to solve several problems about the editing of their Ci Collections. Furthermore, it can also be shown for Ci composition styles and Ci Criticism of Guangling Ci Tan by these three case studies.
     The dissertation's ending part is just a sketch and outline for further study. Chen Weisong, who is the inaugurator and leader of Yangxian Ci School, almost joined all those Responsorial Activities held in Yangzhou. So how he imitated and learned from others is worth observing systematically. Two appendixes are main data of this dissertation, and hopefully can be helpful for those research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is field.
引文
1 严迪昌《清词史》,页55,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2 沈雄《古今词话》,《词话丛编》,页817,中华书局,1996年。
    3 陈水云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4 李康化著,巴蜀书社,2001年。
    5 孙克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1《文学遗产》,1996年第2期。
    2《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7期。
    3《文学遗产》,2005年第5期。
    1 顾贞观《论词书》,《蕙风词话 广蕙风词话》,页128,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2 严迪昌《清词史》,页55,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1 严迪昌《清词史》,页56,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2 可参看叶嘉莹先生《论词之美感特质之形成及反思与世变之关系》,《天津大学学报》2003年第1、2期。
    3《云间三子新诗合稿》,页8,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1 梅尔清《清初扬州文化》,页7,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1《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本《阮亭诗余》,《百部丛书集成》本。
    1《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2 尤侗《延露词序》,《国朝名家诗余》本。
    1 张宏生《〈倚声初集〉的文献价值》,《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1期。
    2 国图本,国家图书馆藏;南图本,南京图书馆藏,续修四库全书据此影印;上图本,上海图书馆藏;傅图本,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藏。
    3 邹祗谟《三台·用瑯琊氏事.赠王阮亭三十初度,戏用辛稼轩用陆氏事送玉山陆令体》“忆长安握手萧寺”一首,题下注“癸卯补入”,各本均载此词,《倚声初集》卷二十。
    1 林玫仪《邹祗谟词评汇录(之一)》,《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十三卷第4期。
    1 闵丰《清初清词选本考论》,页6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2 按:此在林玫仪《邹祗谟词评汇录(之一)》一文中考辨甚详,见《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十三卷第4期页174下注释。
    1 林玫仪《邹祗谟词评汇录(之二)》,《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十四卷第1期。
    2 具体对比情况见本文附录中王士禛词《倚声初集》与《衍波词》评语之比较。
    1 尤侗《西堂杂俎二集》卷二,《续修四库全书》本。
    2 尤侗《香草亭词序》,《西堂杂俎三集》卷四,《续修四库全书》本。
    1《倚声初集》本《花草蒙拾》前有王士禛自记云:“往读《花间》、《草堂》偶有所触,輙以丹铅书之,积数十条,程村强刻此集卷首,仆不能禁。题曰《花草蒙拾》,盖未及广为扬推,且自愧童蒙云尔。”
    2 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十五家词”一条所云:“盖其初刻在康熙甲辰,为邹祗谟、彭孙遹、王士禛三家,即《居易录》所云,杜濬为之序。”此三家词当刻于康熙二年(1663),然具体付刻时间应当晚于是年,详见后文。
    1 张宏生《总集纂集与群体风貌——论孙默及其〈国朝名家诗余〉》,《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1 王昶《明词综》卷五“焦源溥”一条注云:“焦源溥,字涵一,三原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历官佥都御史,巡抚大同,殉闯难死。”辽宁教育出版社,页72,1997年。
    1 宋琬《沁园春·送孙无言归黄山》“镇日思归”词后评语,见《国朝名家诗余》本《二乡亭词》。
    1 王士禛《祭孙无言文》,《王士禛全集》,页1697,齐鲁书社,2007年。
    2 汪懋麟《百尺梧桐阁集》卷五,《四库存目丛书》本。
    3 王士禛《祭孙无言文》,《王士禛全集》,页1697,齐鲁书社,2007年。
    4 汪懋麟《百尺梧桐阁集》卷儿《四库存目丛书》本。
    5 王士禛《祭孙无言文》,《王士禛全集》,页1697,齐鲁书社,2007年。
    6 王士禛《祭孙无言文》,《王士禛全集》,页1697,齐鲁书社,2007年。
    1 汪懋麟《百尺梧桐阁集》卷五,《四库存目丛书》本。
    2 王士禛《祭孙无言文》,《王士禛全集》,页1697,齐鲁书社,2007年。
    1 施闰章《送孙无言归黄山序》,《学余堂文集》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董以宁《送孙无言归黄山序》云:“孙无言久客扬州,无不知扬州有孙先生也。顾时时言归黄山,遍索赠言。过常州,至请之余者再,余未有应也。阅数年,余来扬州,先生尚在,又固请焉。余曰:‘姑且徐之,度先生不过欲得余文耳,岂真有意于归哉?'”见《正谊堂文集》,《丛书集成初编》本。
    3 施闰章《孙无言六十序》,《学余堂文集》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按张宏生的观点:“《四库全书》将《国朝名家诗余》收入其中,本不知何故已经删除掉了程康庄,又删掉了龚鼎孳的《香严词》。究其原因,乾隆时以龚氏为贰臣,故开四库馆删去龚词。”详见其《总集纂集与群体风貌——论孙默及其〈国朝名家诗余〉》一文,《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 张宏生《清词探微》,页23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 按:两首词创作时间的考证可参第四章第三节“彭孙遹词考论”。
    57《倚声初集》中董以宁《一叶落·本意》“一叶落”。
    58《国朝名家诗余》中曹尔堪《减字木兰花·春暮》“晚飘红雨”。
    59《国朝名家诗余》中黄永《沁园春·寄题徐道力玉禾堂》“四海浮鸥”。
    60 该词为《南乡子·席上戏赠女伶文玉》“珠泊舞蛮靴”,未收入《国朝名家诗余》,见《全清词·顺康卷》册三,页1531,中华书局,2002年。
    61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第三章,页78,三联书店,2001年。
    62 林玫仪在《邹祗谟词评汇录(之一)》一文中提到其所目见带有评点的别集有任绳隗《植木斋全集词选》、陆次云《玉山词》、曹贞吉《珂雪词》、沈尔煜《月团词》、王(?)《峡流词》等。
    65 王士禛《花草蒙拾》,《词话丛编》,页685,中华书局,1996年。
    68 王夫之等撰《清诗话》,页23,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69 王夫之等撰《清诗话》,页23,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70 叶嘉莹温哥华岭南长老学院诗词班讲座,第二讲,2008年。
    71 李炳《汉宫春》“潇洒江梅”,《全宋词》,页949,中华书局,1965年。
    72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全宋词》,页393,中华书局,1965年。
    73 童向飞《诗词唱和的历史、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
    78 王士禛《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卷上惠栋注,《王士禛全集》,页5066,齐鲁书社,2007年。
    79 蒋寅《王士禛与江南遗民诗人群》,《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82 参考张宏生《王士禛扬州词事与清初词坛风会》一文中“红桥唱和参与者基本情况表”,《文学遗产》,2005年第5期。
    83 王士禛《渔洋集外诗》卷四“壬寅癸卯甲辰诗”中“壬寅诗”有《九日平山堂杂感》第一首:“红桥西北平山路,曾泛兰桡溯碧流。今日登临感风景,伤心不独为悲秋”此处已经明确说明“伤心不独为悲秋。”
    84 章培恒《王士禛〈秋柳四首〉》赏析,西渡编《名家读宋元明清诗》,页351,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年。
    85 王士禛《菜根堂诗集序》,《王士禛全集》,页2004,齐鲁书社,2007年。
    86 李丹《从婉约到豪放:顺康之际的广陵词坛唱和》,《清代文学集刊》第一辑,页102,2008年。
    88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九,《王士禛全集》,页4650,齐鲁书社,2007年。
    89 蒋寅《王渔洋事迹征略》一书,及其《清代词人邹祗谟行年考》一文,均将邹、王二人的开始交往时间定为顺治十五年。
    90 诸诗见于《松桂堂全集》卷六,系年为顺治己亥、庚子,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1 转引自蒋寅《清代词人邹祇谟行年考》一文,《山西大学学报》,2007年5月。
    97 冯金伯《词苑萃编》卷八引邹祗谟语,《词话丛编》,页1930,中华书局,1996年。
    98 陈廷焯《词坛丛话》,《词话丛编》,页3729,中华书局,1996年。
    99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页61,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100 徐珂《近词丛话》,《词话丛编》,页4222,中华书局,1996年。
    1 有关邹祗谟生卒年的考证,见沙先一《邹祗谟生平与著述考论》一文,《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第4期。
    2 严迪昌《清词史》,页65,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1 《丽农词》157首,《全清词》从《倚声初集》、 《今词苑》、 《东白堂词选》、 《清平初选后集》、 《古今词选》、 《敬亭倡和集》词选中辑录81首,及本人补录的5首,总计243首。
    1 转引自沙先一《邹祗谟生平与著述考论》一文,《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第4期。
    1 事见彭孙遹《风中柳·离别》“槐树阴浓”词后王士禛评语,又见徐釚《词苑丛谈》卷五“品藻三”,页85,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1 《松桂堂全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渔洋诗集》卷八,庚子稿二,《王士禛全集》,页262,齐鲁书社,2007年。
    3 《松桂堂全集》卷七,辛丑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渔洋诗集》卷十二,辛丑稿四,《王士禛全集》,页344,齐鲁书社,2007年。
    2 《松桂堂全集》卷七,辛丑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渔洋集外诗》卷三,辛丑诗,《王士禛全集》,页621,齐鲁书社,2007年。
    4 《松桂堂全集》卷七,辛丑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松桂堂全集》卷八,壬寅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以上四首见《渔洋诗集》卷十五,甲辰稿一,《王士禛全集》,页390,齐鲁书社,2007年。
    3 《南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南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南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松桂堂全集》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王国维《人间词话》,页44,齐鲁书社,1981年。
    1 《金粟词话》第十六则,《词话丛编》,页724,中华书局,1996年。
    1 《延露词》中《鹧鸪天·偶赠》“上社桥头斗彩千” 一首后评语云:“湘尹云此羡门赠冯容作也,名士倾城,故当不愧。”这里的冯容很可能是一个与彭孙遹交好的歌会。
    2 《松桂堂全集》卷三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松桂堂全集》卷三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东吴中文学报》第十二期,2006年5月。
    1 陈维崧《任植斋词序》,《清词珍本丛刊》,页893,风凰出版社,2007年。
    2 陈维崧《任植斋词序》,《清词珍本丛刊》,页893,凤凰出版社,2007年。
    3 蒋景祁《陈检讨词钞序》,见马祖熙笺注《迦陵词选》附录,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4 《国朝名家诗余》本《乌丝词》中王士禄评语。
    5 《国朝名家诗余》本《乌丝词》中王士禛评语。
    6 王士禛《池北偶谈》卷十一“龚陈诗”一条。《王士禛全集》,页3096,齐鲁书社,2007年。
    7 王士禄《沁园春·读陈其年乌丝词赋寄》。
    8 宋琬《沁园春·题陈其年乌丝词》词后评语,《国朝名家诗余》本。
    1 严迪昌《清词史》,页55,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2 严迪昌《清词史》,页53,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3 见《国朝名家诗余》本《广陵唱和词》,上海图书馆藏。
    1 见《国朝名家诗余》本《广陵唱和词》,上海图书馆藏
    2 蒋景祁《陈检讨词钞序》,见马祖熙笺注《迦陵词选》附录,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3 张宏生《清词探微》,页2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扬州府志》,尹会一、程梦星等,雍正刻本
    《湘真阁稿》,陈子龙,《续修四库全书》本
    《正谊堂文集》,董以宁,《丛书集成续编》本
    《西堂杂俎》,尤侗,《续修四库全书》本
    《百尺梧桐阁集》,汪懋麟,《四库存目丛书》本
    《学余堂文集》,施闰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松桂堂全集》,彭孙遹,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林蕙堂全集》,吴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嵞山续集》,方文,《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梅村家藏稿 梅村先生年谱》,吴伟业,《四部丛刊》本
    《迦陵诗集》,陈维崧,《四部丛刊》本
    《迦陵文集》,陈维崧,《四部丛刊》本
    《迦陵词全集》,陈维崧,《四部丛刊》本
    《陆密庵文集》,陆求可,《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曝书亭集》,朱彝尊,《四部丛刊初编》本
    《同人集》,冒襄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宋琬全集》,宋琬,齐鲁书社,2003年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齐鲁书社,1996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永瑢等撰,商务印书馆,1931年
    《陈维崧年谱》,马祖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盐商与扬州》,朱正海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扬州历代诗词》,李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清代笔记小说》,周光培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扬州画舫录》,李斗著,王军评注,中华书局,2007年
    《心史丛刊》,孟森,岳麓书社,1986年
    《云间三子新诗合稿》,陈子龙等,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王士禛全集》,王士禛著,袁世硕主编,齐鲁书社,2007年
    《柳如是别传》,陈寅恪,三联书店,2001年
    《清诗话》,王夫之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黄裳自述》,黄裳,大象出版社,2002年
    《清刻本》,黄裳,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
    《名家读宋元明清诗》,西渡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年
    《王渔洋事迹征略》,蒋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
    《文选》,萧统编,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郎潜记闻四笔》,陈康祺著,褚家伟、张文玲整理,中华书局,1990年
    《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郑鹤声编,中华书局,1981年
    《诗话总龟》,阮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
    《清诗史》,严迪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诗史》,朱则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清诗纪事初编》,邓之诚撰,(台湾)中华书局,1970年
    《清初扬州文化》,梅尔清,朱修春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明末清初文人结社运动》,何宗美,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清代松江府望族与文学研究》,朱丽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赵园,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严迪昌自选论文集》,严迪昌,中国书店,2005年
    《中国评点文学史》,孙琴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漱玉词》,李清照,《百部丛书集成》本《诗词杂俎》
    《阮亭诗余》,王士禛,《百部丛书集成》本《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
    《炊闻词 衍波词》,王士禄、王士禛,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图书馆有藏(书后有吴重熹识语,《阮亭诗余目录》,及所辑逸词四首,或为吴宏一所言清光绪二十七年吴重熹辑
    《衍波词》,《石莲庵山左人词集》本)
    《衍波词》,许增校刻,《榆园丛刻》本
    《棠村词 词话》,梁清标,康熙十五年刻本
    《棠村词二刻》,梁清标,民国钞本
    《棠村词》,梁清标,民国钞本
    《支机集》,蒋平阶等,顺治刻本
    《荆溪词初集》,曹亮武、蒋景祁、潘眉、陈维崧辑,康熙十七年刻本
    《北湖三家词钞》,徐石麒、徐元端、罗煜、范荃,嘉庆十五年刻本
    《广陵唱和词》,王士禄等,清刻本
    《清平初选后集》,张渊懿、田茂遇辑,康熙十七年刻本
    《红桥倡和词》,王士禛等,清刻本
    《倚声初集》,邹祗谟、王士禛编,清刻本
    《倚声初集》,邹祗谟、王士禛编,《续修四库全书》本
    《国朝名家诗余》,孙默编,康熙留松阁刻本
    《今词初集》,顾贞观、纳兰性德编,《续修四库全书》本
    《今词苑》,陈维崧、吴本嵩编,康熙刻本
    《瑶华集》,蒋景祁编,康熙刻本
    《清词珍本丛刊》,张宏生编,凤凰出版社,2007年
    《词综》,朱彝尊、汪森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衍波词 余波词 微波词》,王士禛等著,(台北)河洛图书出版社,1978年
    《词律》,万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全宋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65年
    《全明词》,饶宗颐、张璋纂,中华书局,2004年
    《全清词·顺康卷》,南京大学全清词编纂委员会,中华书局,2002年
    《全清词·顺康卷补编》,张宏生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清名家词》,陈乃乾辑,上海书店,1982年
    《全清词钞》,叶恭绰编,中华书局,1982年
    《明词综》,王昶辑,王兆鹏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词苑丛谈》,徐釚,唐圭璋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蕙风词话 广蕙风词话》,况周颐,孙克强辑考,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自雨斋词话》,陈廷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人间词话》,王国维,齐鲁书社,1981年
    《词话丛编》,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96年
    《词学通论》,吴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词学》(第一辑至第二十辑),《词学》编辑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009年
    《唐宋词通论》,吴熊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
    《词学综论》,马兴荣,齐鲁书社,1989年
    《唐宋词史》,杨海明,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
    《唐宋词史论》,王兆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清词史》,严迪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明词史》,张仲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词学史料学》,王兆鹏,中华书局,2004年
    《清词别集知见目录汇编》,吴熊和、严迪昌、林玫仪编,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7年
    《清词纪事会评》,尤振中、尤以宁,黄山书社,1995年
    《李清照词新释辑评》,陈祖美,中国书店,2003年
    《稼轩词编年笺注》,邓广铭笺注,1978年
    《明清之际江南词学思想研究》,李康化,巴蜀书社,2001年
    《清代词学》,孙克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明清词研究史》,陈水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清代前中期词学思想研究》,陈水云,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清初清词选本考论》,闵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清词探微》,张宏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清代词学四论》,吴宏一,(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清代词学的建构》,张宏生,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清词探微》,张宏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诗词曲艺术论》,赵山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诗词曲论稿》,赵山林,中华书局,2006年
    《词别是一家》,蒋哲伦,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中国近世词学思想研究》,朱惠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中国古典词学理论史》,方智范、邓乔彬、周圣伟、高建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清词丛论》,叶嘉莹,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迦陵论词丛稿》,叶嘉莹,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清词论说》,艾治平,学林出版社,1999年
    《清代辛稼轩接受史》,朱丽霞,齐鲁书社,2005年
    《顺康之际广陵词坛研究》,李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柳州词派——一个独立特的江南文人群体》,金一平,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
    《清代吴中词派研究》,沙先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阳羡词派研究》,严迪昌,齐鲁书社,1993年
    《龙榆生词学论文集》,龙榆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中国词学大辞典》,马兴荣、吴熊和、曹济平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
    Chinese Lyricists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David R.MC Craw,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0
    Speaking of Yangzhou,A Chinese City 1550—1850,Antonia Finnan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4
    《王渔洋与清词之发轫》,蒋寅,《文学遗产》,1996年第2期
    《清初广陵词人群体考论》,刘扬忠,《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7期
    《王士禛扬州词事与清初词坛风会》,张宏生,《文学遗产》,2005年第5期
    《论词之美感特质之形成及反思与世变之关系》,叶嘉莹,《天津大学学报》,2003年第1、2期
    《王士禛与江南遗民诗人群》,蒋寅,《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倚声初集〉的文献价值》,张宏生,《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1期
    《邹祗谟词评汇录(之一)》,林玫仪,(台湾)《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十三卷第4期
    《邹祗谟词评汇录(之二)》,林玫仪,(台湾)《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十四卷第1期
    《总集纂集与群体风貌——论孙默及其〈国朝名家诗余〉》,张宏生,《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诗词唱和的历史、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童向飞,《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10月
    《从婉约到豪放:顺康之际的广陵词坛唱和》,李丹,《清代文学集刊》第1辑
    《清代词人邹祗谟行年考》,蒋寅,《山西大学学报》,2007年5月
    《邹祗谟生平与著述考论》,沙先一,《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第4期
    《〈乌丝词〉受广陵词坛影响研究》,苏淑芬,(台湾)《东吴中文学报》第12期
    《清初词学评点的风尚成因与原生面貌》,朱秋娟,《文艺研究》,2008年第11期
    《彭孙遹行年考略》,余祖坤,《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6月
    《明清之际太湖流域郡邑词派述论》,沈松勤,《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
    《彭孙遹词论及其〈延露词〉探析》,吴雅萍,(台湾)《辅大中研所学刊》,2006年10月
    《明清之际的词谱反思与词风演进》,张宏生,《文艺研究》,2005年第4期
    《清代词选研究》,李睿,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云间词派研究》,李越深,浙江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西陵词派研究》,谷辉之,杭州大学1997年博士论文
    《清初遗民词人群体研究》,周焕卿,南京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尤侗研究》,徐坤,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