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宋代商业法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选取宋代商业法制特定研究范畴,从法律思想视角对其进行解读和审视。运用纵向比较和横向对照的研究方法,举凡关涉市场管理、专卖制度、对外贸易等商业法规,说明宋代商业法制与传统法律思想既有契合之处又存在冲突一面,揭示宋代反传统义利本末观是两者生发矛盾的深层思想根源,进而放置于西方欧洲中世纪同期商法予以对照,探讨中西方商业法制大相径庭的思想内涵和精神面貌。基于上述阐释,笔者力图得出如下结论:约自公元十世纪至十三世纪,中西方都在经历一场所谓的“商业革命”,都制定了空前发达的商业法律制度,但两者的精神内涵根本不同,集中体现于彼此重商本质判然有别、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两级对峙等两个基本方面,由此决定中西商业法制在以后呈现出根本不同的发展进路:自宋代以后曾经盛极一时的商业法制为明清时期统治者悍然下令“封关禁海”所扼杀,而欧洲中世纪商法则继续遵循商品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大踏步前进,确立了西方近代社会独立商法典。正如侯建新先生所说:“中国与西欧存在着实实在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从时间上讲并非源自鸦片战争,并非源自满清王朝,它们实际上很早就存在,不论是中国汉唐‘盛世',还是西欧‘黑暗的中世纪',都已含蕴其间了!”。而宋代商业法制与欧洲中世纪同期商法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充分体现了中国赵宋王朝的保守和封闭、西方欧洲的自由与开放。从这个层面来说,大约至公元十世纪至十三世纪,中西方差距已经开始显现。
     本论文主要由导论、共五章正文主体内容及结论三大部分组成。下面分别予以简要介绍。
     导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理由、相关研究综述、学术研究的意义以及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庶几可对论文的总体思路及大意主旨形成一个整体印象。
     第一章主要论述宋代商业立法活动总体情况,充分说明其已经达到非常发达的程度,进而从经济基础和政治因素等两个层面探讨和分析宋代商业立法之所以发达的历史根源,指出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以及统治集团形成重法及重商的政治氛围有力推动宋代商业法制不断完善。本章主要为以后章节进一步展开论述做一基础性的铺垫。
     第二章主要考察宋代商业法制与传统法律思想的契合之处。笔者分别从抑商思想、义务本位思想、重刑思想等三个方面寻迹于宋代商业法制以体现其与传统法律思想的某些暗合关系,进而指出抑商思想、义务本位思想及重刑思想在君主专制政治控制下的宋代商业法制中异体同位,一以贯之。
     第三章主要论述宋代商业法制与传统法律思想的冲突一面,紧紧围绕宋代重商的总体核心问题,分别从积极改善市场管理、正式确立招商政策及广泛实施通商运营机制等三个方面与汉唐传统做法进行纵向比较,说明宋代商业法制已经发生巨变而渗透重商主义反传统思想。
     第四章承接第三章,主要深入分析宋代商业法制与传统法律思想之间矛盾产生的深层思想根源,指出在宋学宏观学术背景下,义利和合、本末并重的反传统经济伦理思潮深刻影响其商业法制体现出重商主义反传统色彩。
     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视角对宋代商业法制进行本土化阐释和解读。第五章则将视线转移至西方世界,并选取与宋代大致同期的欧洲中世纪商法进行中西横向比较,从更广阔的思想视野中探讨约公元十至十三世纪中西商业法制各具特色的精神内涵,指出两者重商思想的本质、内容及形式根本不同,形成权利本位和义务本位两级对峙的基本情势,进而揭示宋代君主专制统治以及欧洲中世纪商法鲜有政治干涉是造成两者取径相异的基本根源,从而说明中西商业法制之差距于此时已初露端倪,经济实力强弱之较量暗波涌动,落后挨打之隐患已依稀见于其间。
     最后结语部分总结说明本论文基于法律思想视角对宋代商业法制的研究得出两点基本结论:一是通过自身纵向比较体现其抑商又重商的冲突的和谐之时代特征;一是通过中西横向比较充分体现其专制主义之君利特色。笔者基于上述两点进一步从两个方面加以补充阐释:一是从王安石变法个案透视宋代商业法制冲突的和谐之整体态势;一是分析中西商业法制取径相异之经济伦理思想根源。前者具体体现为王安石变法中打击大商人而保护中小商人的均输法和市易法等商业改革措施,后者则集中表现为中西思想家对“利”字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宋代功利思想家所倡言之利,乃为公利,其实质仍为君利;而同期的欧洲中世纪思想家开始热衷于论证个人私利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似此中西截然相反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导致两者商业法制各具特色的重要根源。
     综而观之,本论文基于法律思想视角通过纵横双向比较,意在体现宋代商业法制的时代特征以及世界地位。重在说明约公元十至十三世纪,中国的赵宋王朝与大约同期的欧洲中世纪都迎来了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黄金时代”,都制定了高度发达的商业法律。只因中西根本不同的文明发展模式导致两者商业法律相差甚远,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大:一方面,自宋以后曾经辉煌一时的商业法制为明清时期统治者悍然下令“封关禁海”所切断,迟至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改良派方提出“商战”一说,而拖沓至二十世纪初才颁布有史以来第一部商法典,有如昙花一现,不了了之;另一方面,欧洲中世纪商法则遵循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继续跃步前进,最终制定了西方近代社会的独立商法典,积极发挥其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之奇效,迎来十九世纪西方自由贸易的全盛期。可见,中国自宋代以后商业法制明显滞后欧洲数百年,指出这一点,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亦不可噶然而止,我们应该了解差距,冷静思考,借鉴经验,奋起直追,那么我泱泱中华屹立于强国之列必将不远矣!
The Paper selects the commercial legal system in Song Dynasty as study topic based on legal thought angle of view,using the longitudinal and the crosswise comparisons about market,monopoly and foreign trade regulations.The Paper explains that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mmercial legal system in Song Dynasty and Agent Chinese traditional law thought.Meanwhile,it is far different from the commercial legal system in the European Middle Age.In details,it shows two points:one hand,heavy business level is much higher in European Middle Age than in Song Dynasty;on the other hand,the rights of the commercial legal system in European Middle Age and the duties of that in Song Dynasty appear a sort of confronting situation.Based on the above explanation,the author hardly tries to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approximately from the 10th century to the 13th century,the West and the East were both experiencing one so-called "the commercial revolution" and formulated the unprecedented developed commercial legal system,but both was widely divergent from spirit and connect which were centrally manifested with this heavy business not that one,two levels confront of the right standard and the voluntary standard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The basic difference of the commercial legal system in the East and the West decided the later basic different development admission passage.Once prevailed for a time of Song Dynasty commercial legal system,it was closed forcefully in the later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ime,which was symbol of the outrageous order "the shutdown forbidden water".But the European Middle Ages commercial law followed the commodity economy development objective principle to continue to go forward in big strides.Just like Mr. HOU-jianxin said:"China and Western Europe have the solid difference. This kind of difference comes from the Opium War by no means time,also comes from the Qing Dynasty by no means.They all exist very early in fact about during Tang Dynasty in China and during the Western European dark middle ages".Meanwhile,the entire different development ways of commercial legal system between Song Dynasty and the European Middle Ages same time fully manifest the conservative and the seal in Song Dynasty commercial legal system,but the freedom and the opening in European Middle Ages same time commercial law.From this point, approximately from the 10th century to the 13th century,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 West and the East obviously gets to formation.
     The Paper is mainly made of five chapters and brief introduction of each chapter as follows:
     The introductory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Paper's selected topic reason,the related research situation,the research scholarly significance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Thus,the overall appearance of the Paper should be probably grasped.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elaborates the Song Dynasty commercial legislation in the whole,pointing out its unprecedented developed characteristic and then,analyzing the reasons from commercial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political loose in Song Dynasty.This chapter mainly will further launch the elaboration for the later chapter to make basic upholstery.
     The next chapter mainly inspects that the Song Dynasty commercial legal system agrees with the traditional law thought.The following chapter elaborates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Song Dynasty commercial legal system and the traditional law thought,closely regarding the heavy business's core question.
     The forth chapter continues the upper one,mainly analyzing deeply the reasons why the Song Dynasty commercial legal system contradicts with the traditional law thought.New scholarly research way in Song Dynasty forms the whole counter-traditional ideological trend which is showed of the unification of rights and duties,also the same importance of agriculture and trade.All of that decides the counter-traditional color in Song Dynasty commercial legal system.
     From the first chapter to the fourth one,the author mainly explains the Song Dynasty commercial legal system based 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legal thought angle of view from the locality.The fifth chapter begins to take the line of sight shift to the Western world,and selects European Middle Ages commercial law with Song Dynasty same time as approximately reference of the crosswise comparison discuss commercial legal system unique mental outlook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pproximately from the 10th century to the 13th century from the broader thought field of vision.It is pointed that essence,content and form of heavy business thought have basic difference which forms basic circumstance of the right standard and the voluntary standard two levels confront.What's more,Song Dynasty absolute monarchy to rule as well as the European trade rare political interference creates the both way chosen different basic root.Thus disparity of commercial legal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start to show which reveal strong or weak economic potentiality.
     Finally the conclusion part summarily shows that by own longitudinal comparison manifests the generation of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nflict and the harmony in the Song Dynasty commercial legal system,By China and the West crosswise comparison appears absolute monarchy in Song Dynasty commercial legal system different from European Middle Ages one.Further the author supplements the explanation from two aspects:one hand,take Wang Anshi's political reform case to perspectiv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suppressor and heavy business in Song Dynasty commercial legal system,on the other hand,analysis economic ethics thought root of chosen different commercial legal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The former lies specifically in attacking the big merchant and protecting the small-scale merchant about commercial reform measure in Wang Anshi political reform,the latter distinctively manifests the advantage of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in China and the West.One hand,the utility thinkers in Song Dynasty initiates the advantage is still the prescribed interest rates,which is crowned head benefit in essence,on the other hand,the circle of thinkers in European Middle Ages starts to prove the rationality and the validity of individual personal gain.To some extent, The different economic ethics thought causes both commercial legal system in Song Dynasty and the European Middle Ages same time.
     All in all,approximately from 10th to the 13th century,both Chinese Song Dynasty and the European Middle Ages welcomed to the golden age of commodity economy development,and once made the highly developed commercial law,the basic different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ideological between the West and China caused both obvious different commercial legal systems,which decided both different development ways,also the disparity will further enlarge in the later development.The once magnificent commercial legal system in Song Dynasty is shut off outrageously by an order of the shutdown forbidden water form the ruler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ime.It is not issued proposed "the commercial war" until the 1860s-1870s from the reformists in China.At the initial period of 20th century,the first code of mercantile law dilatory is carried out in the throughout Chinese history,which is disappeared rapidly and let it go.In the contrast,the European Middle Ages commercial law following the commodity economy development objective principal continues to go forward in big strides,forms independent code of mercantile law in the Western modern times society,displays effect of its enormous promotion on commodity economy development,finally welcomed to full development of free trade in the West in 19th century.Through the crosswis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commercial legal system,China obviously lagged from the Europe about for several hundred years.To Point out this,we can neither improperly belittle oneself nor stop our foot,what we must do is to find out the disparity and absorb profits and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history.It is believed that our country will catch up with the West powerful nations certainly not to be far!
引文
1 《管子·小匡》。
    2 《管子·轻重乙》。
    3 《汉书·食货志》。
    4 《史记·货殖列传》。
    5 《汉书·食货志》。
    6 《旧唐书》卷94。
    7 以内藤湖南和宫崎市定为代表。参见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宫崎市定:《中国史》。
    8 关于宋代商业繁荣的描述,参见《东京梦华录》、《梦梁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盛录》、《武林旧事》、《清明上河图》、《岭外代答》和《诸蕃志》等相关记载。
    9 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34页。
    1[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第236页。
    2[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第227页。
    3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第21-22页。
    4 参见孙丽娟:《中国商法史研究路径的反省》一文,载于《中西法律传统》(第五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43-269页。该文对“中国古代无商法说”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深刻分析,指出晚清商事立法之前中国古代社会广泛存在商业制度或商事习惯法。
    5[英]亨利·梅因:《古代法·小引》,李祖荫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6 李功国:《商人精神与商法》,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46页。
    1 陈顾远:《中国法制史·序》,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1页。
    2 李功国:《商人精神与商法》,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46页。
    3 叶坦先生把宋代时代特征高度概括为“冲突的和谐”。参见叶坦:《叶坦文集:儒学与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页。
    1 潘吉星主编:《李约瑟文集》,辽宁科技出版社1986年版,第115页。
    2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译本)第1卷第1册,科学出版社等1975年版,第284页。
    3[美]罗兹·墨菲:《亚洲史》(第四版),海南、三环出版社2004年版,第七章中国的黄金时代之宋朝的成就。
    4 严复:《严复集》(第三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68页。
    5发叶坦:《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明体制转化》,载于《江汉论坛》1991年第10期。
    6[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陈仲丹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六章第四节“商业革命”。
    7 以内藤湖南和宫崎市定为代表。参见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宫崎市定:《中国史》。
    8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第126页。
    1 徐道邻:《中国法制史论集》,台北志文出版社1976年版,第89页。
    2 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 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上海书店1990年版。
    5 陈顾远:《中国法制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6 戴炎辉:《中国法制史》,台湾三民书局1966年版。
    1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宋代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 赵晓耕:《宋代法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 薛梅卿、赵晓耕:《两宋法制通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 郭东旭:《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 赵晓耕:《宋代官商及其法律调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 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
    7 李剑农:《宋元明经济史稿》,三联书店1957年版。
    8 漆侠:《宋代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 陈汉生主编:《中国古代经济法制史纲》,电子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
    10 赵冈、陈钟毅:《中国经济制度史论》,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6年版。
    11 蒋晓伟:《中国经济法制史》,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12 郑行巽:《中国商业史》,世界书局1932年版。
    13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
    14 吴慧:《中国古代商业》,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5 董家骏:《宋代商业立法述略》,载于《宋史研究论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4页。
    16 张中秋、陈景良:《宋代吸引外商法律叙论》,载于《法学研究》1993年第3期。
    17 赵晓耕:《两宋商事立法述略》,载于《法学家》1997年第4期。
    18 罗吉义:《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政策》,载于《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8年第5期。
    1 戴顺祥、邵兰:《唐宋时期政府商业政策的变化》,载于《思想战线》2000年L期。
    2 马瑁:《试析两宋法律中的重海商色彩》,载于《中州学刊》2005年第6期。
    3 柴荣:《宋代商业市场管理法律初探》,载于《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
    4 俱见[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5 关于宋代专卖制度研究状况,参见葛金芳、曾育荣:《20世纪以来唐宋之际经济政策研究综述》,载于《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2期。
    6 张国键:《商事法论》,三民书局1984年第21版,第3-4页。参见任先行、周林彬:《比较商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4页。
    1 范忠信等主编:《陈顾远法学论文集——中国文化与中国法系》,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版,第548-549页。
    2 季怀银:《中国传统民商法兴衰之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205-206页。
    1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2[英]崔瑞德、鲁惟一主编:《剑桥中国秦汉史》,杨品泉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1页。
    1[美]孟罗·斯密:《欧陆法律发达史》,姚梅镇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
    2[德]K·茨威格特:《比较法总论》,潘汉典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6页。
    3 张中秋:《唐代经济民事法律述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4 张晋藩:《薪火集》,鹭江出版社2003年版,第276页。
    5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5页。
    1 崔永东:《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史研究的方法与材料问题》,载于《2005年北京:法律史学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08页。
    2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页。
    1 漆侠:《知困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28页。
    2[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刘北成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298页。
    3[美]L.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438页。
    4[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楚序平、吴湘松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
    5[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第256页。
    6 潘吉星主编:《李约瑟文集》,辽宁科技出版社1986,第297页。
    7 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中国政法大学1999年版,第316页。
    1 《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4。
    2 《宋刑统·序》。
    3 薛梅卿:《宋刑统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77页。
    4 陈顾远主张这一观点,见《中国法制史概要》,台湾三民书局1997年版,第77页。陈顾远还认为《宋刑统》“实亦全部为唐律也”。见陈顾远著《中国法制史》,中国书店1988年版,第39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92页。
    1 参见 薛梅卿:《宋刑统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53-127页。
    2 《宋刑统》卷12《死商钱物》。
    3 《宋史·刑法志一》卷199。
    1 梁启超:《论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得失》,《饮冰室合集·文集》卷16,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56页。
    2 戴建国:《宋代编敕初探》,载于《宋代法制初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5页。
    3 梁启超:《论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得失》,《饮冰室合集·文集》卷16,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56页。
    4 戴建国:《宋代编敕初探》,载于《宋代法制初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7页。
    5 郭东旭:《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0-31页。
    6 《宋会要辑稿·食货》20之8(以下简称《宋会要》)。
    7 《乐全集》卷26。
    8 《乐全集》卷28。
    9 薛梅卿、赵晓耕:《两宋法制通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72-273页。
    10 《玉海》卷66。
    1 《宋史·刑法志一》卷199。
    2 郭东旭:《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6页。
    3 薛梅卿:《宋刑统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52页。
    4 戴建国:《宋代法制初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第40页。
    5 郭东旭:《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6-38页。
    6 《曲淆旧闻》卷2。
    7 薛梅卿、赵晓耕:《两宋法制通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74页。
    8 《长编》卷140。
    9 《长编》卷160。
    10 《宋史·艺文志三》卷204。
    11 《郡斋读书志》卷2下。
    12 《郡斋读书后志》卷1。
    1 《宋史·徽宗本纪》卷20。
    2 《宋会要·刑法》1之46。
    3 《宋会要·刑法》1之47。
    4 《宋会要·刑法》1之42。
    5 《宋史·刑法志一》卷199。
    6 《宋会要·刑法》1之37。
    7 《宋史·刑法志一》卷199。
    1 戴建国:《宋代法制初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3页。
    2 《宋会要·职官》44之24。
    3 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宋代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20页。
    4 参见《宋会要·职官》44之1、44之2;《宋史》卷186《食货志下8·互市舶法》。
    5 《宋史·刑法志注释》,群众出版社1979年版,第40页。
    1 参见《东坡七集》、《苏轼文集》、《历代名臣奏议》、《宋会要辑稿》、《宋史》等宋代古籍文献相关记载。
    2 《宋会要·职官》44之6。
    3 《宋会要·职官》44之26。
    1 关于“李约瑟难题”,张中秋先生解释为“传统中国文明曾经高度发达,但为什么近代科学不是诞生在中国而是西方。这是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终身求解的课题,谓之‘李约瑟难题'。他主持编撰的7卷34册《中国科技史》是对这一问题的求解。”参加张中秋:《唐代经济民事法律述论·序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注释(2)。
    2 张中秋先生提出传统中国历史内在性问题,意指在长期历史中形成并在根本上制约和支配中国历史走向的内部因素及其力量。参见张中秋:《唐代经济民事法律述论·序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8页,注释(1)。
    3 参见张中秋:《唐代经济民事法律述论·序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4 戴建国:《宋代编敕初探》,载于《宋代法制初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67页。
    5 张中秋:《唐代经济民事法律述论·序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6 张中秋:《唐代经济民事法律述论·序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1 《长编》卷373。
    2 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6页。
    1 叶坦:《叶坦文集:儒学与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7页。
    2 赵晓耕:《宋代官商及其法律调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8页。
    1 《梦梁录·铺席》卷13。
    2 《燕翼诒谋录》卷3。
    3 《东京梦华录》卷2。
    4 《苏东坡集》卷1《奏议集·上皇帝书》。
    5 《东坡奏议》卷11。
    6 《景定建康志》卷41。
    7 《东京梦华录》卷2。
    8 叶坦:《叶坦文集:儒学与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7-108页。
    9 《朱文公文集·上宰相书》卷26。
    10 《水心文集》卷1《上宁宗皇帝箚子》。
    1 赵晓耕:《宋代官商及其法律调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6-65页。
    2 《旧五代史》卷38。
    3 《宋史》卷153《舆服五》。
    4 《直讲李先生文集》卷18。
    5 《嘉祐集·用法》卷5。
    1 《通志》卷25。
    2 《朱文公文集》卷74。
    3 《宋会要·选举》14之15。
    4 《癸辛杂识》续集下《大辟登科》。
    5 赵晓耕:《宋代官商及其法律调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7-108页。
    6 《宋史·范仲淹传》卷314。
    7 《宋会要·职官》55之39。
    1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1。
    2 《挥廛后录》卷8。
    3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2。
    4 《嘉祐集》卷5。
    5 《贵耳集》卷下。
    6 《宋史·选举志》卷159。
    1 《落帆楼文集》卷24。
    2 叶坦:《叶坦文集:儒学与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9页。
    3 郭东旭:《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90页。
    4 《嫩真子录》卷2。
    1 《萍州可谈》卷2。
    2 《马可·波罗游记》卷2,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版。
    3 张晋藩、郭成伟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第五卷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48页,注释1。
    4 叶坦:《叶坦文集:儒学与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8页。
    5 叶坦:《叶坦文集:儒学与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7页。
    1 史际春:《探究经济与法互动的真谛》,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2 《袁氏世范·田产宜早印契割产》卷3。
    3 《居士集》卷5《述怀》。
    4 《老学庵笔记》卷6;《宋论》卷1。
    1 余英时:《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版。
    2 张中秋:《唐代经济民事法律述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7-18页。
    3 叶坦:《叶坦文集:儒学与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页。
    4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载于《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版,第245页。
    1 《归田录》卷2。
    2 《宋史·职官志一》卷161。
    3 《长编》卷30。
    4 《范太史集》卷22《转对条上四事状》。
    5 《元丰类稿》卷30《议经费札子》。
    6 《蔡忠惠公文集》卷22《论兵十事》。
    1 《张子全书》卷13《边议第六》。
    2 《朱子语类》卷110;《乐全集》卷23《论国计出纳事》。
    3 《文献通考》卷24《国用考二》。
    4 《水心文集》卷2《纪纲》。
    5 《景文集》卷30。
    6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18
    7 刘伯骥:《宋代政教史·序》,台湾中华书局1971,第3页。
    8 《宋史·宋绶传》卷291。
    9 《临川集》卷82《度支副使厅壁提名记》。
    10 《水心别集·财计上》卷2。
    1 《宋会要·帝系》11之12。
    2 《长编》卷17。
    3 徐道邻:《中国法制史论略》,台北志文出版社1976年出版,第66-67页。
    4 徐道邻:《中国法制史论集》,台北志文出版社1976年出版,第89-90页。
    5 《宋大诏令集·刑法上》卷200。
    6 《宋朝事实·兵刑》卷16。
    1 《长编》卷143。
    2 《宋史·刑法志三》卷200。
    3 《宋大诏令集》卷356。
    4 《长编》卷47。
    5 《全宋文》(第7册),巴蜀书社1992年版,第129页。
    6 《宋会要·选举》13之11。
    7 《长编》卷20。
    8 《宋会要·选举》14之3。
    9 《历代名臣奏议》(第2册)卷116。
    1 《宋会要·选举》12之11。
    2 《长编》卷264。
    3 徐道邻:《中国法制史论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76年出版,第188页。
    4 《宋史·范仲淹传》卷314。
    5 《王文公文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卷1。
    6 《长编》卷143。
    7 《王安石散文全集·杂著·周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第259页。
    1 《司马光奏议·乞不贷故斗杀札子》卷33。
    2 《二程遗书》卷70。
    3 严修:《陆游诗集导读·新春》,巴蜀书社1986年版,第42页。
    4 《水心先生文集》卷3《新书》。
    5 《叶适集》第三册,卷1《水心别集·君德一》。
    6 《诚斋集·上寿皇乞留张拭黜韩玉书》卷62。
    7 《朱文公文集·戊申延和奏札一》卷14。
    8 《朱子语类》卷108《论治道》。
    9 《李觏集·刑禁四》卷10。
    10 《历代名臣奏议·赦宥》卷218。
    11 《忠肃集》卷6《乞修敕令疏》。
    12 《说郛·宋祁笔记》卷4。
    13 《朱文公文集·温公疑孟下》卷73。
    14 《龙川集》卷18《谢梁侍郎启》。
    15 《水心先生文集》卷3《新书》。
    16 《李觏集》卷10《刑禁四》。
    1 《范文正公集》卷7《奏上时务书》。
    2 《资治通鉴》卷5《周纪五》。
    3 《龙川集》卷1《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
    4 《司马光文集》卷25《上皇太后疏》。
    5 《朱文公文集》卷12《己酉拟上封事》。
    6 《诚斋集》卷89《驭吏上》。
    7[美]格伦顿、戈登、奥萨魁:《比较法律传统》,米健、贺卫方、高鸿钧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出版,第55页。
    8 《水心先生文集》卷3《法度总论二》。
    9 《水心先生文集》卷4《实谋》。
    1 郭东旭;《宋朝法律史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2 徐道邻:《中国法制史论集》,台北志文出版社1976年版,第89页。
    3 《宋史·刑法志一》卷199。
    1 张中秋:《唐代经济民事法律述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7-18页。
    1 林咏荣:《中国法制史》,台湾大中国图书公司1960年版,第35页。
    2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导论》,中华书局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3 徐道麟:《中国法制史论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76年版,第380页。
    4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关于“中国法律传统”部分的论述。
    1 张晋藩:《薪火集》,鹭江出版社2003年版,第337页。
    2 赵晓耕:《宋代官商及其法律调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4-103页。
    3 范忠信:《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97页。
    1 《汉书·武帝本纪》。
    2 张中秋:《法律与经济——传统中国经济的法律分析》(第一卷),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86-87页。
    3 《宋史·食货志》卷161。
    1 《宋史·食货志下七》卷185。
    2 《文献通考·征榷考五》卷18。
    3 《宋史·食货志下七》卷185。
    4 《宋史·食货志下五》卷183。
    5 《文献通考》卷17。
    6 《宋会要·食货》20之13。
    1 《宋史·食货志》卷181。
    2 《宋会要·食货》30之41。
    3 《宋会要·食货》30之44。
    4 《宋会要·食货》30之40。
    5 《宋会要·食货》30之41。
    6 《宋会要·食货》30之42。
    7 《宋会要·食货》30之43。
    1 《栾城集》卷36。
    2 《长编》卷518。
    3 《宋会要·食货》30之41。
    4 《宋会要·食货》24之19。
    1 《宋会要·职官》48之78。
    2 《宋会要·食货》24之19。
    3 《宋会要·食货》23之35。
    4 《宋会要·食货》24之29。
    5 《庆元条法事类》卷28。
    6 漆侠:《宋代经济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55页。
    7 张友渔等:《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697-698页。
    8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52-53页。
    9 张光博、张文显:《以权利和义务为基本范畴重构法学理论》,载于《求是》1989年第10期。
    1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2 《诗经·小雅·北山》。
    3 《商君书·君臣》。
    4 《商君书·壹言》。
    5 《韩非子·爱臣》。
    1 参见《唐律疏议·名例律》。
    2 《宋会要·食货》37之9。
    3 《春秋繁露·基义》。
    1 杨鸿烈:《中国法律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页。
    2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2页。
    3 《史记·商君列传》。
    4 张晋藩:《薪火集》,鹭江出版社2003年版,第338页。
    5 张中秋:《唐代经济民事法律述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7页。
    6 张中秋:《唐代经济民事法律述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7页。
    1[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85-86页。
    2 张东荪:《理性与民主》,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转引自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1页。
    3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53页。
    4 严复:《严复集》(第四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91页。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693页。
    1 张光博、张文显:《以权利和义务为基本范畴重构法学理论》,载于《求是》1989年第10期。
    2 《宋史》卷186《食货志下八·互市舶法》。
    3 《乐全集》卷26。
    4 《宋会要·食货》38之28。
    5 《长编》卷167。
    6 《宋史·食货志下八》卷186。
    7 《宋史·食货志下八》卷186。
    8 《宋史·食货志下八》卷186。
    9 《宋会要·刑法》2之106。
    10 《宋会要·刑法》2之107。
    1 《宋史》卷180《食货志下二·钱币》。
    2 《庆元条法事类》卷29《榷禁门二·铜钱金银出界》。
    3 《宋会要·刑法》2之142。
    4 《庆元条法事类》卷29《榷禁门二·兴贩军须》。
    5 《宋史·食货志下八》卷186。
    6 《宋会要·刑法》2之144。
    1 《宋史·食货志下八》卷186。
    2 《宋史·潘美传》卷258。
    3 《宋会要·职官》44之1。
    4 《文献通考》卷62。
    5 《宋史·食货志下八》卷186。文中“锷”指知密州范锷。
    6[日]桑原隲藏:《蒲寿庚考》,陈裕菁译,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4页。
    7 《宋史·职官七》卷167。
    8 《宋史·食货志下八》卷186。
    9 《宋史·食货志下八》卷186。
    1 《宋会要·职官》44之30。
    2 《宋会要·职官》44之2。
    3 《苏轼文集》卷31《奏议·乞禁商旅过外国状》。
    4 《宋会要·职官》44之23。
    1 《苏轼文集》卷31《奏议·乞禁商旅过外国状》。
    2 《宋会要·职官》44之8。
    3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89。
    4 《苏轼文集》卷31《奏议·乞禁商旅过外国状》。
    5 《宋会要·职官》44之23。
    6 《萍洲可谈》卷2。
    7 《宋会要·职官》44之30。
    1 《萍州可谈》卷2。
    2 《宋会要·职宫》44之27。
    1 陈高华、吴泰:《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5-78页。
    1 《宋会要·职官》44之1。
    2 《宋会要·职官》44之1。
    3 《萍洲可谈》卷2。
    1 《宋会要·职官》44之1。
    2 《宋会要·职官》44之2。
    3 《范文正公集》卷14
    4 《宋会要·职官》44之27。
    5 《萍洲可谈》卷2。
    6 《宋会要·职官》44之27。
    7 《宋会要·职官》44之25。
    8 《宝庆四明志》卷6《叙赋下·市舶》。
    9 《宝庆四明志》卷6《叙赋下·市舶》。
    10 《宋会要·职官》44之27。
    11 《宋会要·职官》44之77。
    12 《宝庆四明志》卷6《叙赋下·市舶》。
    1 《萍洲可谈》卷2。
    2 《宋会要·职官》44之3。
    3 《宋会要·职官》44之2。
    4 《宋会要·职官》44之27。
    5 《萍洲可谈》卷2。
    6 《萍洲可谈》卷2。
    1 张中秋主编:《中国法律形象的一面——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2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71页。
    3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53页。
    4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98页。
    5 《商君书·算地》。
    6 《商君书·赏刑》。
    1 《商君书·说民》。
    2 《商君书·开塞》。
    3 《商君书·赏刑》。
    4 《韩非子·六反》。
    5 《韩非子·奸劫弑臣》。
    6 崔永东:《金文简帛中的刑法思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37页。
    7 《史记·陈涉世家》。
    8 《潜夫论·述赦》。
    9 《文献通考·刑考二》卷163。
    10 《隋书·刑法志》。
    1 《朱子语类》卷108。
    2 《朱子语类》卷23。
    3 《朱子全书·治道二·论刑》。
    4 《朱子语类》卷108。
    5 《朱子全书·文集》卷37《答郑景望》。
    6 崔永东:《道德与中西法治》,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1 张中秋主编:《中国法律形象的一面——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2[日]滋贺秀三:《中国法文化的考察》,载于《比较法研究》1988年第3期。
    3 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8-79页。
    4 《管子·七臣七主》。
    5 《诚斋集·刑法论》。
    6 《大学衍义补》卷100。
    7 《清史稿·刑法志》。
    8 《寄移文存》卷1《旗人遣军流徒各罪照民人实行发配折》。
    9 《唐律疏议·名例律》
    10 《晋书·刑法志》。
    1 《庆元条法事类》卷73《刑狱门·决遣》。
    2 《诸臣奏议》卷99《恤刑》。
    3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53页。
    1 《宋会要·食货》23之18。
    2 《宋会要·食货》23之20。
    3 《宋会要·食货》26之5。
    4 《宋会要·食货》23之23。
    5 《长编》卷450。
    6 《长编》卷5。
    7 《宋史·食货志下五》卷183。
    8 《宋史·食货志》卷182。
    9 《宋会要·食货》30之44。
    10 《宋史·食货志下六》卷184。
    11 《宋会要·食货》20之1。
    1 《宋史·食货志下七》卷185。
    2 《宋史·洪拟传》卷381。
    3 《攻媿集》卷88。
    4 赵翼:《陔余丛考·宋元榷酤之重》,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5 《宋史·食货志下四》卷182。
    6 《宋史·食货下七》卷185。
    7 《宋会要·食货》26之15。
    8 《宋会要·食货》26之16。
    9 《宋会要·食货》26之15。
    10 《宋会要·兵》11之26。
    11 郭东旭:《宋朝法律史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4-138页。
    12 《长编》卷230。
    13 《宋史·张璪传》卷328。
    14 《宋会要·食货》26之3
    1 《宋史·食货志下七》185。
    2 《商君书·赏刑》。
    3 《宋会要·食货》30之42。
    4 《宋会要·食货》17之31。
    5 《庆元条法事类》卷36。
    6 《宋会要·食货》26之5。
    7 《宋史·食货志下六》卷184。
    1 《宋史·食货下四》卷182。
    2 《宋会要·职官》44之23。
    3 《宋史·食货志下二》卷180。
    4 《庆元条法事类》卷29《榷禁门二·铜钱金银出界》。
    5 《宋会要·刑法》2之142。
    6 《庆元条法事类》卷29《榷禁门二·兴贩军须》。
    7 《续文献通考》卷26。
    8 《宋会要·职官》44之1。
    9 《苏轼文集》卷31《奏议·乞禁商旅过外国状》。
    10 《宋会要·职宫》44之27。
    1 《宋会要·食货》64之16。
    2 《宋会要·食货》41之27。
    3 《宋会要·食货》41之35。
    1 《宋刑统·杂律》“校斗秤不平”条。
    2 《宋刑统·杂律》“市价不平”条。
    3 《宋刑统·杂律》“卖买不和而较固”条。
    4 《宋会要·食货》37之5。
    5 《宋会要·食货》64之26。
    6 《宋史·太祖本纪》卷2。
    7 《宋会要·兵》14之1。
    8 《宋会要·食货》41之30。
    9 《宋会要·食货》69之7、8。
    10 《宋会要·食货》41之34。
    1 《宋会要·食货》64之17。
    2 《宋会要·食货》37之5。
    3 《宋刑统·杂律》“校斗秤不平”条。
    4 《宋会要·食货》41之34。
    1 张晋藩:《薪火集》,鹭江出版社2003年版,第347-348页;第361页。
    1 《史记·货殖列传》。“三宝”指农、工、商。
    2 《盐铁论·通有》。
    3 《盐铁论·力耕》。
    4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册),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4页。
    5[英]崔瑞德、鲁惟一主编:《剑桥中国秦汉史》,杨品泉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版,第613-614页。
    6 《三辅黄图》卷2.
    7 《长安志·东市》卷8。
    1 《汉书·百官公卿表》。
    2 《唐律疏议·卫禁律》卷8。
    3 《唐六典》卷20《太府寺·京都诸市令》。
    4 《新唐书·百官志》。
    5 《唐律疏义·杂律》。
    6 《宋会要·食货》61之1。
    1 《周礼·地官·质人》。
    2 《唐律疏义·杂律》“校斛斗秤度不平”条。
    3 《宋会要·食货》17之25。
    4 《宋会要·食货》41之30。
    5 《宋会要·食货》69之7、8。
    1 《宋会要·食货》41之34。
    2 《宋会要·食货》41之35。
    3 《宋会要·食货》41之34。
    4 《唐律疏义·杂律》“在市及人群中故相惊动”条。
    5[日]仁井田陞:《唐令拾遗》,长春出版社1989年,第644页。
    6 《唐六典》卷20。
    7[日]内滕乾吉:《西域发现唐代官文书之研究》,载于《西域文化研究》(三)。
    8 《唐律疏义·杂律》“市司评物价不平”条。
    1 《唐律疏议·杂律》。
    2 《唐律疏议·杂律》。
    3 《宋会要·食货》64之16。
    4 《宋会要·食货》64之17。
    1 《宋会要·食货》64之18。
    2 《宋会要·食货》64之26。
    3 《宋会要·食货》37之5。
    4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9。
    5[日]仁井田陞:《唐令拾遗·选举令》,第十一·十七,长春出版社1989年版,第206页。
    1 《资治通鉴》卷202。
    2 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33-434页。
    3 《汉书·地理志》。
    4 《后汉书·西域传》。
    1 《汉书·王莽传》。
    2 《史记·南越尉佗列传》。
    3 《汉书·南粤传》。
    4 《史记·汲郑列传》。
    5 《史记·汲郑列传》。
    6 《新唐书·地理志》。
    7 《大唐六典·诸互市监》。
    1 《新唐书·柳泽传》卷112。
    2[日]桑原骘藏:《蒲寿庚考》,陈裕菁译,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8页。
    3[日]仁井田陞:《唐令拾遗·关市令》,长春出版社1989年版,第二十六·一甲。
    4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
    5 《唐律疏议·卫禁》“越度缘边关塞”条。
    6 《唐律疏议·卫禁》“私度关者”条。
    1 《唐律疏议·卫禁》“越度缘边关塞”条。
    1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第112页。
    2 《韩愈全集》卷21《送郑尚书序》。
    3 《旧唐书·王锷传》卷155。
    4 《旧唐书·胡证传》卷167。
    5 《册府元龟》卷679《牧守部·廉俭》。
    6 《册府元龟》卷170《帝王部·来远》。
    7 余英时:《汉朝的对外关系》,载于《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06-499页。
    1 《萍州可谈》卷2。
    2[日]桑原骘藏:《蒲寿庚考》,陈裕菁译,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4页。
    3 张晋藩、郭成伟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第五卷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91-392页。
    4 《宋史·职官志七》卷167。
    5 《宋会要·职官》44之25。
    1 《宋会要·职官》44之16-17。
    2 《宋会要·职官》44之25。
    3 《宋史·食货下七》卷185。
    4 《宋史·马亮传》卷298。
    5 《宋会要·职官》44之19。
    6 《宋会要·职官》44之24-25。
    1 《宋会要·职官》44之2。
    2 《宋会要·职官》44之10。
    3 《宋会要·蕃夷》7之49。
    4 《宋会要·职官》44之4。
    5 《宋史》卷491《外国使·大食国》。
    6 《萍州可谈》卷2。
    7 《宋史》卷491《外国使·大食国》。
    8 《宋史》卷490《外国使·大食国》。
    1 《萍洲可谈》卷2。
    2[日]桑原隲藏:《蒲寿庚考》,陈裕菁译,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47页。
    3 《宋会要·职官》44之14-15。
    4 《萍洲可谈》卷2。
    5 《盘州集》卷65。
    6 《宋会要·蕃夷》4之94。
    7[日]桑原隲藏:《蒲寿庚考》,陈裕菁译,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67页。
    8 《宋东京考·登闻鼓检院》卷6。
    1 《萍洲可谈》卷2。
    2[日]桑原隲藏:《蒲寿庚考》,陈裕菁译,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2章注24。
    3 《宋会要·职官》44之11。
    4 《宋会要·职官》44之19。
    5 《宋会要·职官》44之26。
    6 《宋会要·职官》44之34。
    7 《梦溪笔谈》卷24。
    8 《宋史·食货下八》卷186。
    1 《宋会要·职官》44之8。
    2 《宋刑统》卷20《户婚律·死商钱物门》。
    1 《宋会要·职官》44之9至10。
    2[日]桑原隲藏:《蒲寿庚考》,陈裕菁译,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五章注18。
    3 《攻媲集》卷86《崇献敬王行状》。
    4 《萍洲可谈》卷2。
    1 《宋刑统》卷6。
    2 《宋史·王涣之传》卷347。
    3 《宋史·汪大猷传》卷400。
    4 《攻媿集》卷88《赠特进汪会行状》。
    5[日]桑原隲藏:《蒲寿庚考》,陈裕菁译,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47页。
    6 《唐律疏议》卷24。
    7 郭东旭:《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96页、第607页。
    8 《宋会要·职官》44之33。
    1 《宋会要·刑法》2之102。
    2 《庆元条法事类》卷36。
    3 《庆元条法事类》卷36。
    4 《庆元条法事类》卷30。
    5 《庆元条法事类》卷36。
    6 《宋会要·食货》69之25。
    7 张中秋:《唐代经济民事法律述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01-102页。
    8 叶坦:《叶坦文集:儒学与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9页。
    9 《攻媲集》卷86《崇献敬王行状》。
    10 《长编》卷237。
    1 《萍洲可谈》卷2。
    2[日]桑原隲藏:《蒲寿庚考》,陈裕菁译,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42页。
    3 《龙川略志》卷5《辨人告户绝事》。
    4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04。
    5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04。
    6 薛梅卿、赵晓耕:《两宋法制通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8页。
    7 《诗经·小雅·北山》。
    1 《管子·海王》。
    2 《商君书·垦令》。
    1 《宋史·食货下四》卷182。
    2 《文献通考·征榷三》卷16。
    3 郭正忠:《宋代盐业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83页、第931页。
    4 《长编》卷518。
    5 丘濬:《大学衍义补》卷32。
    6 《宋史·食货志》卷181。
    1 《史记·平准书》。
    2 《汉书·食货志》。
    3 《旧唐书·食货志下》卷53。
    4 张中秋等:《盛与衰:汉唐经济法制与经济社会调控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2页。
    5 《宋会要·食货》30之2。
    1 《文献通考》卷18。
    2 《宋会要·食货》29之16。
    3 《宋史·赵开传》卷374。
    4 《旧唐书·文宗本纪下》卷18。
    5 《新唐书·食货志四》卷60。
    6 《咸淳临安志》卷8。
    7 《宋史·食货下七》卷185。
    8 《文献通考》卷17。
    9 《长编》卷217。
    10 《长编》230。
    11 《净德集》卷2。
    1 《通典》卷11。
    2 《旧唐书·食货志》卷49。
    3 《宋史·食货志下七》卷185。
    4 《宋会要·食货》32之34。
    5 张中秋:《法律与经济——传统中国经济的法律分析》(第一卷),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96页。
    6 《册府元龟》卷494。
    7 《新唐书·食货志四》卷54。
    1 漆侠:《宋代经济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55页。
    2 《文献通考·征榷考一》卷14。
    3 《宋会要·食货》17之13。
    4 《文献通考·征榷考一》卷14。
    5 《宋史·食货下八》卷186。
    6 《宋会要·食货》30之42
    7 《文献通考·征榷考一》卷14。
    1 潘吉星主编:《李约瑟文集》,辽宁科技出版社1986,第115页。
    2[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译本),第1卷第1册,科学出版社等1975年版,第297页。
    3[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译本),第1卷第1册,科学出版社等1975年版,第284页。
    1 叶坦先生把宋代时代特征高度概括为“冲突的和谐”。参见叶坦:《叶坦文集:儒学与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页。
    2 对此,参见结语部分,有详细论述。
    1 《朱文公文集》卷24。
    2 《四书集注·孟子》。
    3 《朱文公文集》卷75。
    4 《朱子语类》卷36。
    5 《朱子语类》卷68。
    6 《朱子语类》卷37。
    7 《习学记言序目》卷23。
    注:本节主要参考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并深受启发,特此说明!
    1 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2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4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3[日]内藤湖南:《中国史通论》(上),夏应元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32页。
    4 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1 《宋史·范纯仁传》卷314。
    2 《朱子语类》卷129《本朝三·自国初至熙宁人物》。
    1 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2 员兴宗:《九华集》卷九《苏氏程氏王氏三家之学是非策》。
    3 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2页。
    4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第296页。
    1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第296页。
    2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78《易童子问》卷3。
    3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60《诗解统序》。
    4 《四库全书》《诗本意》提要,四库影印本70-181。
    5 参见《宋元学案·安定学案》卷1。
    6 《端明集》卷37《太常博士致仕胡君墓志》。
    7 《直斋书录解题》卷1《周易口义》。
    8 《郡斋读书志》卷1下。
    9 《直斋书录解题》卷3。
    10 《郡斋读书志》卷1下。
    1 《洪范口义》卷上。
    2 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3 《五朝名臣言行录》卷10之2引《吕氏家塾记》。
    4 《五朝名臣言行录》卷10之2引李廌书。
    5 《五朝名臣行录》卷10之2《安定胡先生》。
    1 《直讲李先生文集》卷5至14。
    2 胡适:《记李觏的学说》,载于《胡适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三册第一卷。
    3 箫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第298页。
    4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20《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5 《陈亮集》卷24《送兄允成运干序》。
    1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第295页。
    1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2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3 《左传·僖公七年》。
    4 《国语·周语》。
    5 《国语·晋语一》。
    6 《国语·晋语二》。
    7 《国语·晋语四》。
    8 《国语·周语中》。
    9 《左传·昭公十年》。
    10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1 万俊人:《义利之间——现代经济伦理十一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2 《论语·里仁》。
    3 《论语·里仁》。
    4 《左传·成公二年》。
    1 《荀子·富国》。
    2 《荀子·王霸》。
    3 《荀子·王制》。
    4 《荀子·大略》。
    1 《汉书·董仲舒传》卷56。
    1 《傅子·贵教》。
    2 《国语·晋语四》。
    3 《国语·吴语》。
    4 《国语·越语上》。
    5 《国语·越语下》。
    1 《国语·楚语》。
    2 《国语·周语下》。
    3 《管子·修权》。
    4 《管子·轻重》。
    5 《论语·子路》。
    6 《孔子家语·贤君》。
    7 《论语·公冶长》。
    8 《论语·尧曰》。
    1 《孟子·滕文公上》。
    2 《荀子·富国》。
    3 《商君书·说民》。
    1 《韩非子·八经》。
    1 赵靖主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27页。
    2 《盐铁论》卷1。
    3 朱家桢:《义利思想辨正》,载于《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2期。
    4 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1 《嘉祐集·义利者和之论》卷8。
    1 《长编》卷219。
    2 《龙川文集》卷9。
    3 《龙川文集》卷20。
    4 《龙川文集》卷15。
    5 《龙川文集》卷3。
    6 《龙川文集》卷3。
    7 《龙川文集》卷20。
    8 《习学记言序目·汉书三》卷23。
    1 《宋元学案》卷52《艮斋学案》。
    2 《朱子语类》卷68。
    3 《直讲李先生文集·富国策》卷16。
    4 《长编》卷240。
    5 《临川先生文集》卷73《答曾公立书》。
    6 《临川先生文集》卷39《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 巫宝三:《中西古代经济思想比较研究绪论》,载于邓力群、钱学森等著《经济理论与经济史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78页。
    1 《商君书·去强》。
    2 《商君书·算地》。
    3 《商君书·农战》。
    4 《商君书·农战》。
    5 《商君书·垦令》。
    6 《韩非子·五蠹》。
    1 《韩非子·显学》。
    2 《韩非子·亡征》。
    3 《韩非子·五蠹》。
    4 罗根泽:《古代经济学中之本农末商说》,载于《管子探源·附录》,中华书局1931年版。
    5 《商君书·外内》。
    6 《史记·商君列传》
    7 叶世昌:《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3页、第112页。
    1 《盐铁论·本论》卷1。
    2 《商君书·垦令》。
    3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页。
    1 《管子·国蓄》。
    2 《郑学益:《经世济民:与思想同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1页。
    3 马非百:《管子轻重篇新诠》,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45页。
    4 马非百:《管子轻重篇新诠》,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74页。
    5 《管子·轻重乙》。
    6 《管子·海王》。
    7 《管子·揆度》。
    8 《史记·平准书》。
    9 参见沈家本:《寄簃文存·盐法考》卷4,中华书局1985年版。
    1 《商君书·外内》。
    2 《史记·平准书》。
    3 《汉书·惠帝纪》。
    4 《史记·平准书》。
    5 《史记·平准书》。
    6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页。
    7 《通典·食货典六》卷6。
    8 《旧唐书·食货志上》卷48。
    9[日]仁井田陞:《唐令拾遗》,长春出版社1989年版,第649页。
    1 《新唐书·食货志二》卷52。
    2 张中秋:《唐代经济民事法律述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74页。
    3 《新唐书·食货志二》卷52。关于“白望”,参见《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一》卷235“胡三省注”:“白望者,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不还本价也”。
    4 《唐会要·市》卷86.
    5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一》卷235。
    1 《汉书·高祖纪下》卷1。
    2 《太平御览》卷828。
    3 《晋书·苻坚纪》卷103。
    4 《资治通鉴·唐纪十八》卷202。
    5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3。
    6 张中秋:《唐代经济民事法律述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65页。
    7 《汉书·哀帝纪》卷11“引汉初之律”。
    8 《汉书·贡禹传》卷72。
    9 《魏书·孝文帝纪下》卷7。
    10 《唐六典》卷3“户部郎中员外郎”。
    1 《唐律疏义·诈伪》“诈假官假与人官”条。
    2[日]仁井田陞:《唐令拾遗·选举令》,长春出版社1989年,第206页。
    3 巫宝三:《中西古代经济思想比较研究绪论》,载于邓力群、钱学森等著《经济理论与经济史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78页。
    4 张晋藩:《薪火集》,鹭江出版社2003年版,第336-337页。
    5 叶坦:《叶坦文集:儒学与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4页。
    6 《全唐诗》第418卷《估客乐》。
    1 具体内容散件各章节中的相关论述。
    2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7页。
    3 郑学益:《经世济民:与思想同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7页。
    4 《李觏集·上苏祠部书》卷27。
    5 《李觏集·先夫人墓志》卷31。
    1 《直讲李先生文集·寄上范参政书》卷27,四部丛刊本。
    2 《李觏集·上范待制书》卷27。
    3 《李觏集·寄上富枢密书》卷28。
    4 《宋史·食货志》卷179,中华书局点校本。
    5 《李觏集》卷6《周礼致太平书·国用第三》。
    6 《李觏集》卷6《周礼致太平书·国用第三》。
    7 《李觏集·平土书》卷19。
    8 《李觏集·富国策第四》卷16。
    1 《李觏集·平土书》卷19。
    2 《李觏集·富国策第四》卷16。
    3 《李觏集·富国策第四》卷16。
    4 郑学益:《经世济民:与思想同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0页。
    5 《李觏集·富国策第六》卷16。
    6 《李觏集》卷8《周礼致太平书·国用第十一》。
    7 《李觏集》卷8《周礼致太平书·国用第十一》。
    8 《李觏集·富国策第六》卷16。
    9 《李觏集》卷8《周礼致太平书·国用第十六》。
    1 《李觏集·富国策第十》卷16。
    2 《李觏集·富国策第十》卷16。
    3 《李觏集·富国策第九》卷16。
    4 《李觏集·富国策第九》卷16。
    5 郑学益:《经世济民:与思想同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1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4页。
    2 《陈亮集·去弊》。
    3 《宋史·食货上一》卷173。
    4 《宋史·叶适传》卷434。
    5 《习学记言序目·毛诗》卷6。
    6 《习学记言序目·史记》卷19。
    7 《叶适集·财计上》。
    1 《水心别集·财计上》卷2。
    2 《水心别集·财计上》卷2。
    3 《习学记言序目·国语》卷12。
    4 《旧唐书·食货志上》卷52。
    5 帅天龙:《中国封建商事立法的价值取向》,载于《渠水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1页。
    6 《水心别集·民事下》卷2。
    7 《水心别集·财计中》卷2。
    8 《水心别集·经总制钱二》卷31。
    9 《水心别集·民事下》卷2。
    10 《水心别集·民事下》卷2。
    1 《水心别集·经总制钱一》卷11。
    2 《水心别集·民事下》卷2。
    3 叶坦:《叶坦文集:儒学与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25-326页。
    4 《东都事略》卷98。
    5 《长编》卷262。
    6 《黄氏日抄》卷78。
    7 《范文正公文集》卷1。
    8 《宋会要·选举》卷14之15、16。
    9 《栾城集》卷21。
    10 《唐六典》卷3。
    11 叶坦:《叶坦文集:儒学与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29页。
    1 郑学邑:《经世济民:与思想同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9页。
    2 《嘉定赤城志》卷37《风俗·重本业》。
    3 叶坦:《商品经济观念的历史转化——立足于宋代的考察》,载于《历史研究》1989年第4期。
    4 叶坦:《商品经济观念的历史转化——立足于宋代的考察》,载于《历史研究》1989年第4期。
    5[日]内藤湖南:《中国史通论》(上),夏应元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38页。
    1 赵晓耕:《宋代官商及其法律调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4页。
    1[美]本杰明·史华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程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25页。
    1 何勤华、魏琼主编:《西方商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2页。
    2 何勤华、魏琼主编:《西方商法史·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3 为了称谓之简便,下文凡提到欧洲中世纪,即特指公元十世纪至十三世纪中期发展阶段,一般不包括中世纪前期或后期阶段,特此予以说明。
    注:本节主要参考了何勤华、魏琼主编:《西方商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三章“中世纪的欧洲商法”一章相关内容,特此说明!
    1[意]卡洛·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第1卷),徐漩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5页。
    2[比]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陈国樑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2页。
    3[美]爱·麦·伯恩斯、菲·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第2卷),罗经国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92页。
    4[比]亨利·皮雷纳:《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乐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
    5[比]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陈国樑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53页。
    1[比]亨利·皮雷纳:《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乐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
    2[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高鸿钧、张志铭、夏勇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38页。
    3[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高鸿钧、张志铭、夏勇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42页。
    4 徐忠明:《西方市场法制的成因探源》,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年第1期。
    1[美]孟罗·斯密:《欧陆法律发达史》,姚梅镇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40页。
    2[比]亨利·皮雷纳:《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乐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92-93页。
    3 参见[英]M.M.波斯坦、E.E李奇、爱德华·米勒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中世纪的经济组织和经济政策》(第3卷),周荣国、张金秀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1页。
    1[美]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陶松寿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10页。
    2[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册),耿淡如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79页。
    1[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册),耿淡如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773页。
    1 参见范键:《德国商法》,中国大百科全书1993年版,第34页。
    1[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册),耿淡如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69-170页。
    1[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27页。
    2[美]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徐家玲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603页,第601页。
    1 参见[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高鸿钧、张志铭、夏勇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06页。
    2 参见[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高鸿钧、张志铭、夏勇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12页。
    1[比]亨利·皮雷纳:《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乐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0页。
    2 参见朱慈蕴、毛健铭:《商法探源——论中世纪的商人法》,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4期。
    3[法]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46-59页。
    1 参见张中秋:《唐代经济民事法律述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7-18页。
    2 张中秋:《法律与经济——传统中国经济的法律分析·代序》(第一卷),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1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5页。
    2 帅天龙:《中国封建社会商事立法的价值取向》,黄毅等主编:《渠水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4页。
    1 主要参考何勤华、魏琼主编:《西方商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2-265页之相关内容。
    2[美]威格摩尔:《世界法系概览》(下册),何勤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54页。
    1 何勤华主编:《外国法制史》(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18页。
    2 何勤华主编:《外国法制史》(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19页。
    1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7页。
    1[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册),耿淡如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79页。
    1[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册),耿淡如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773页。
    2[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册),耿淡如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69-170页。
    1[比]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陈国樑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79页。
    2[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22页。
    3[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22页。
    4[美]布鲁斯·L·本森:《没有政府的正义:中世纪欧洲商人法庭及其现代版本》,载于史际春主编《经济法学评论》(第三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75-110页。
    5[美]布鲁斯·L·本森:《没有政府的正义:中世纪欧洲商人法庭及其现代版本》,载于史际春主编:《经济法学评论》(第三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75-110页。
    6[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21页。
    1[美]孟罗·斯密:《欧陆法律发达史》,姚梅镇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45页。
    2 郑远民:《现代商人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53页。
    1[法]泰格、利维:《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纪琨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43页。
    2[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73页。
    3[美]伯尔曼著:《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17页。
    4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2页。
    5[日]滋贺秀三:《中国法文化的考察》,载于《比较法研究》1988年第3期。
    1 张中秋主编:《中国法律形象的一面: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2 季怀银:《中国传统民商法兴衰之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205-206页。
    1 帅天龙:《中国封建社会商事立法的价值取向》,载于黄毅等主编:《渠水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9页。
    2 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版,第102页。
    3 张晋藩:《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5页。
    1 叶坦先生把宋代时代特征高度概括为“冲突的和谐”。参见叶坦:《叶坦文集:儒学与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页。
    2 同上。
    3 《宋会要·食货》37之14。
    4 《宋史·食货志下八》卷186。
    5 《宋会要·食货》37之29。
    1 《文献通考》卷20。
    2 《长编》卷246。
    3 《宋会要·食货》37之14。
    4 《王临川集》卷72《答韩求仁书》。
    5 参见李华瑞、郭志安:《评邓广铭、漆侠五十年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载于《河北学刊》2003年第3期。
    6 《范忠宣公集·奏议》卷上《奏乞罢均输》。
    7 《东坡七集·奏议》卷1《上皇帝书》。
    8 《宋史·食货志下八》卷186。
    9 《王荆公诗签注》卷1《元丰行示德逢》。
    1 《王荆公诗签注》卷1《后元丰行》。
    2 《钱塘集》卷5《过金陵上仆射王舒公》。
    3 《朝散集》卷5《熙宁口号》。
    1 《李觏集》卷29。
    2 《李觏集》卷22。
    3 《习学记言序目·汉书三》卷23。
    4[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356页、第411页、第412页。
    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5页。
    2[英]休谟:《休谟经济论文选》,陈玮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页。
    3[英]休谟:《休谟经济论文选》,陈玮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46页。
    4 张晋藩:《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5页。
    5 薛福成:《筹洋刍议·商政》。
    6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2《传教》。
    7 陈炽:《庸书·公司》外篇卷上。
    8 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
    9 郑观应:《禀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条陈轮船招商局利弊》,载于《洋务运动》第六册,第113页。
    10 陈炽:《庸书·商部》外篇卷上。
    11 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
    1[美]克鲁克洪:《文化与个人》,高佳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6页。
    2[美]亨利·W·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贺卫方、高鸿钧译,三联书店1990年版,第18页。
    3 季怀银:《中国传统民商法兴衰之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205页。
    4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1页。
    1、《左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2、《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管子》,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4、《论语》,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5、《荀子》,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6、《孟子》,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7、《商君书》,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8、《韩非子》,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9、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10、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992年版。
    11、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12、桓宽:《盐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13、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14、长孙无忌:《唐律疏议》,中华书局1983年版。
    15、窦仪:《宋刑统》,中华书局1984年版。
    16、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版。
    17、徐松:《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
    18、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19、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20、张方平:《乐全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21、王应麟:《玉海》,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
    2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点校本。
    23、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24、吴自牧:《梦梁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5、王栐:《燕翼诒谋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
    26、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华书局1962年版。
    27、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版。
    28、周应合:《景定建康志》,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29、朱熹:《朱文公文集》,四部丛刊本。
    30、叶适:《叶适集》,中华书局1961年版。
    31、李觏:《直讲李先生文集》,四部丛刊本。
    32、苏洵:《嘉祜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33、周密:《癸辛杂识》,中华书局1988年版。
    34、陈亮:《陈亮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
    35、朱彧:《萍州可谈》,中华书局2007年版。
    36、袁采:《袁氏世范》,知不足斋丛书本。
    37、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华书局1979年版。
    38、王夫之:《宋论》,中华书局1964年版。
    39、欧阳修:《归田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
    40、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四部丛刊本。
    41、曾巩:《元丰类稿》,四部从刊本。
    42、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
    43、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本。
    44、《宋大诏令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
    45、李攸:《宋朝事实》,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46、《全宋文》,巴蜀书社1992年版,第129页。
    47、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48、楼钥:《攻媿集》,四部丛刊本。
    49、叶适:《水心先生文集》,四部丛刊本。
    50、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51、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燕京大学图书馆1948年版。
    52、李觏:《李觏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53、苏轼:《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54、朱熹:《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55、丘濬:《大学衍义补》,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56、赵汝愚:《诸臣奏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57、《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
    58、王钦若、杨亿:《册府元龟》,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本。
    59、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四部丛刊本。
    61、沈括:《梦溪笔谈》,四部丛刊本。
    62、黄宗羲:《宋元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版。
    63、蔡襄:《端明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64、朱熹:《五朝名臣行录》,四部丛刊本。
    65、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宋元地方志丛书本。
    1、陈顾远:《中国法制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2、陈汉生主编:《中国古代经济法制史纲》,电子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
    3、陈高华、吴泰:《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崔永东:《金文简帛中的刑法思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崔永东:《道德与中西法治》,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戴炎辉:《中国法制史》,台湾三民书局1966年版。
    7、戴建国:《宋代法制初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范忠信等主编:《陈顾远法学论文集——中国文化与中国法系》,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版。
    9、范忠信:《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1、郭东旭:《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郭东旭:《宋朝法律史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郭正忠:《宋代盐业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4、何勤华、魏琼主编:《西方商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5、何勤华主编:《外国法制史》,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6、季怀银:《中国传统民商法兴衰之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17、蒋晓伟:《中国经济法制史》,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18、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
    19、李剑农:《宋元明经济史稿》,三联书店1957年版。
    20、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1、林咏荣:《中国法制史》,台湾大中国图书公司1960年版。
    22、刘伯骥:《宋代政教史》,台湾中华书局1971版。
    23、罗根泽:《管子探源》,中华书局1931年版。
    24、漆侠:《知困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5、漆侠:《宋代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6、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7、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
    28、任先行、周林彬:《比较商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9、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30、王孝通:《中国商业史》,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
    31、吴慧:《中国古代商业》,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32、徐道邻:《中国法制史论集》,台北志文出版社1976年版。
    33、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34、薛梅卿、赵晓耕:《两宋法制通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5、严复:《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36、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上海书店1990年版。
    37、杨鸿烈:《中国法律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38、叶世昌:《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9、叶坦:《叶坦文集:儒学与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0、余英时:《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版。
    41、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宋代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2、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3、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4、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5、张晋藩:《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6、张晋藩:《薪火集》,鹭江出版社2003年版。
    47、张中秋:《唐代经济民事法律述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8、张中秋:《法律与经济——传统中国经济的法律分析》,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9、张中秋等:《盛与衰:汉唐经济法制与经济社会调控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0、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1、张中秋主编:《中国法律形象的一面——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52、张国键:《商事法论》,三民书局1984年第21版。
    53、赵晓耕:《宋代法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4、赵晓耕:《宋代官商及其法律调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5、赵靖主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6、赵冈、陈钟毅:《中国经济制度史论》,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6年版。
    57、郑行巽:《中国商业史》,世界书局1932年版。
    58、郑学益:《经世济民:与思想同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9、[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0、[美]本杰明·史华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程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1、[英]亨利·梅因:《古代法》,李祖荫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62、[意]卡洛·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第1卷),徐漩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63、[比]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陈国樑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64、[美]爱·麦·伯恩斯、菲·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罗经国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65、[比]亨利·皮雷纳:《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乐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6、[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67、[美]孟罗·斯密:《欧陆法律发达史》,姚梅镇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8、[英]M.M.波斯坦、E.E李奇、爱德华·米勒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中世纪的经济组织和经济政策》,周荣国、张金秀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9、[美]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陶松寿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70、[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耿淡如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71、[美]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徐家玲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72、[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陈仲丹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73、[法]泰格、利维:《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纪琨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74、[美]亨利·W·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贺卫方、高鸿钧译,三联书店1990年版。
    75、[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76、[日]桑原隲藏:《蒲寿庚考》,陈裕菁译,中华书局1954年版。
    77、[美]格伦顿、戈登、奥萨魁:《比较法律传统》,米健、贺卫方、高鸿钧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8、[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79、[日]内藤湖南:《中国史通论》,夏应元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80、Joseph Needham: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Vol.1.,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81、Robert Hartwell:Markets,Technology,and the Structure of Enterpri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venth-Century Chines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Seattle 26,1966.
    1、孙丽娟:“中国商法史研究路径的反省”,《中西法律传统》(第五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董家骏:“宋代商业立法述略”,《宋史研究论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张中秋、陈景良:“宋代吸引外商法律叙论”,《法学研究》1993年第3期。
    4、赵晓耕:“两宋商事立法述略”,《法学家》1997年第4期。
    5、罗吉义:“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政策”,《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8年第5期。
    6、戴顺祥、邵兰:“唐宋时期政府商业政策的变化”,《思想战线》2000年L期。
    7、马珺:“试析两宋法律中的重海商色彩”,《中州学刊》2005年第6期。
    8、柴荣:“宋代商业市场管理法律初探”,《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9、帅天龙:“中国封建社会商事立法的价值取向”,黄毅等主编:《渠水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徐忠明:“西方市场法制的成因探源”,《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年第1期。
    11、朱家桢:“义利思想辨正”,《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2期。
    12、巫宝三:“中西古代经济思想比较研究绪论”,邓力群、钱学森等:《经济理论与经济史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13、李华瑞、郭志安:“评邓广铭、漆侠五十年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河北学刊》2003年第3期。
    14、叶坦:“商品经济观念的历史转化——立足于宋代的考察”,《历史研究》1989年第4期。
    15、朱慈蕴、毛健铭:“商法探源——论中世纪的商人法”,《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4期。
    16、李功国:“商人精神与商法”,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7、[日]滋贺秀三:“中国法文化的考察”,《比较法研究》1988年第3期。
    18、[美]布鲁斯·L·本森:“没有政府的正义:中世纪欧洲商人法庭及其现代版本”,史际春主编:《经济法学评论》(第三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