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清诗学问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中国古典诗学的形成和发展当中,与“性情化”相对平行,始终存在一个“学问化”过程,这一过程的基本趋向是以踵事增华的方式由弱渐强,并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批评两个方面展开。清代是学术集大成的一代,也是诗学集大成的一代,清诗的学问化倾向比先前任何一个朝代都明显,对性情与学问的争论也最为完备和激烈。有清一代士子“六经三史诸子别集之书,填塞腹笥”(钱谦益《黄孝翼蟫窠集序》),“自诸经传疏,以及史传之考订,金石文字之爬梳,皆贯彻洋溢于其诗。”(翁方纲《复初斋诗集序》)大量以朴学入诗,大规模出现以学术入诗的情况。诗学理论集中于性情与学问之间纠缠相争,一是不排斥以学问为诗,争论的焦点是以学问为主还是以性情为主;二是不排斥学问,争论的焦点是如何以学入诗,是在诗中不直接露学,还是在诗中直接引入学问。
     文章绪论部分对古典诗学关于性情与学问的争论做了简概的回顾,对清末民初至今关于清诗学问化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结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也指出对清诗学问化问题的研究一直是个争论未平的诗学话题,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探讨。
     第一章力图回答古典诗歌学问化的表现、古典诗歌学问化的历程以及古典诗歌学问化的原因。第二章探讨了清代繁盛的学术氛围对清诗学问化的影响,清诗学问化被强化的原因。第三章在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的对比中着重探讨了学人之诗的内涵、特征、审美和学人之诗研究的缺位。同时架构了从三个方面对清诗学问化问题进行研究的思路,即清代诗人之诗与学问化、清代学人之诗与学问化、清代学究之诗与学问化。
     绪论和前三章可以看作是文章的总论部分,为文章后面的内容做了理论铺垫和思路导向。
     第四章分析了清代诗人之诗学问化的表现,钱谦益和袁枚基本上代表了清代诗人之诗学问化的两种不同的倾向:钱谦益的诗歌博学厚重,大量引入学问;袁枚的诗歌则化学为诗,不在诗中直接露学。但他们又代表了清代诗人共同的趋向------广学博览,学问性情合一,只是一个为力挽晚明空疏不学更强调学问,一个力纠乾嘉考据诗风而更强调性情。
     第五章分析了清代学人之诗的学问化的表现,这一章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分析“诗”“学”兼擅了学人之诗,以顾炎武、黄宗羲、朱彝尊的诗歌为代表;中篇分析了不以诗名的学人之诗,以钱大昕的诗歌为代表;下篇分析了以诗而名的学人之诗,以查慎行、王士祯、杭世骏、厉鹗的诗歌为代表。
     第六章分析了清代学究之诗的学问化表现,学究之诗好以韵语形式来做学术文章,其诗歌很大部分有诗形而无诗质,他们不仅是以学问为诗,而且诗为学作,可以说是把以学问为诗发展到了极端。这类诗人以汪师韩、翁方纲的诗歌为代表。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可以看作是文章的分论部分,基本上呈现出清诗学问化踵事增华的趋向。
     第七章也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分析了道、咸宋诗派和同光体诗派,他们以学为诗实际上代表着古典诗歌学问化之路的嗣响;中篇分析了自鸦片战争到清末中国古典诗歌由于时事的变迁导致传统学术的新变以及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发生了新变,一部分诗人开始以“新学”(西学)入诗,这部分诗人的诗歌看起来是“学人之诗”的新版,体现出古典诗歌的新变。下篇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整体上采用了白话语系,废止了文言语系。胡适提出的“八不主义”,反对用事用典,主张“作诗如说话”,标志着清代学人之诗总体上的终结。
     第七章是全文的收束,反映出古典诗歌学问化之路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结束,呈现出一种末势反弹、褪变求新和僵而不“死”的多元化状态。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there are two characteristics,one is emotionality,the other is knowledgeability.Knowledgeability concealed at first,then became more and more clear.Learning in Qing Dynasty is of great accomplishment,so is the poetry.Knowledgeability of poetry in Qing Dynasty is more distinct than in any other times.The argument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emotionality and knowledgeability focuses on two points,one is which is more important,emotionality or knowledgeability.The other is whether knowledge in poetry should be concealed or revealed.
     The exordium of the dissertation reviews the dispute on the relation of emotionality and knowledgeability,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 on the thesis.There is still much limit in the research.
     The first chapter answers the manifestation,course and reason of the knowledgeability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The second chapter makes a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flourishing learning on the knowledgeability of poetry in Qing Dynasty and the reason why the knowledgeability of poetry in Qing Dynasty is strengthened.The third chapter answers the impli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oetry by learner,and points out that the research on the poetry by learner is too inadequate.In this chapter,a train of thought how to start the research on knowledgeability of poetry in Qing Dynasty is work out.The train is made up of three parts:poetry by poet and the knowledgeability,poetry by learner and the knowledgeability,poetry by pedant and the knowledgeability.
     The exordium and the three chapters can be look upon a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issertation,and mak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train of thought for the following contention.
     The fourth chapter makes a analysis on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knowledgeability of the poetry by poet.The knowledgeability of the poetry by Qian- Qianyi(钱谦益) and the poetry by Yuan-mei(袁枚) is of great representativeness,the poetry by Qian- Qianyi(钱谦益)is of knowledgeable.The knowledgeability of the poetry by Yuan-mei(袁枚) conceals.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oetry by Qian- Qianyi (钱谦益) and the poetry by Yuan-mei(袁枚),but they had the same opinion that knowledge and the emotion must combine together in the poetry.
     The fifth chapter makes a analysis on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knowledgeability of the poetry by learner.This chapter is made up by 3 sections,the 1st section makes a analysis on the poetry by the leamer who is expert both in leaming and in poetry.The poetry by Gu-yanwu(顾炎武),Huang-zongxi(黄宗羲)and Zhu-yizhun(朱彝尊) is of representativeness.The 2nd section makes a analysis on the poetry by the learner who are well known by their learning.Qian-Daxin(钱大昕) is of representativeness.The 3rd section makes a analysis on the poetry by the learner who are well known by their poetry.Zha-Shenxing(查慎行),wang-Shizhen(王士祯),Hang-Shijun(杭世骏) and li-E(厉鹗) are of representativeness.
     The sixth chapter makes a analysis on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knowledgeability of the poetry by pedant.The poetry by pedant is just like learning article written in rhymes.They not only introduce knowledge into their poetry,but also write poetry for their learning.Their poetry is extreme for knowledgeability.Wang-Shihan(汪师韩) and Weng-Fanggang(翁方纲) are of representativeness.
     The forth,fifth and sixth chapter can be looked upon the concrete elaboration on the thesis,and reflect that the knowledgeability of the poetry in Qing Dynasty is shengthened.
     The seventh chapter makes a analysis on the Dao-Xian Song-Potry School and Tongguangti Poetry School.They introduce knowledge into their poetry which actually marks the last course of the knowledgeability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From Opium wars to the end of Qing Dynasty,There are changes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for the influence of learning in western coumries on China.Some poet started mtroduce knowledge and learning in western countries into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and their poetry looks like the new form of poetry by learner.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from 1915 to 1919),Hu-Shi(胡适) put forward propositions such as "Eight Nots" and "writing poetry just like saying",which means the end of knowledgeability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he seventh charptet is the end of the dissertation which reflects that the 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ability of classical poetry is not simple and immediate, but repeatable and changeable.
引文
[1]钱谦益《定山堂诗集序》,《定山堂诗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02册第340页。
    [2]王士祯等《师友诗传录》,《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25页。
    [3]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25页。
    [4]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456页。
    [1]钟嵘《诗品序》,《诗品》,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
    [2]韩愈《登封县尉卢殷墓志》,《昌黎先生文集注释》(卷6),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页。
    [3]见阮葵生《茶馀客话》卷11,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7页.
    [4]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下,《冷斋诗话 风月堂诗话 环溪诗话》,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15页。
    [1]张戒《岁寒堂诗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52页。
    [2]陆游《老学庵笔记》卷7,青岛出版社2002年版第157页。
    [3]严羽《沧浪诗话校释》,郭绍虞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6页。
    [4]刘克庄《韩隐君诗序》,《后村大全集》卷96,《宋集珍本丛刊》(第81册),北京线装书局2004年版第794页。
    [5]钱谦益《黄孝翼蟫窠集序》,《牧斋初学集》卷32,钱仲联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934页。
    [6]厉鹗《绿杉野屋集序》,《樊榭山房集·文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751页。
    [1]翁方纲《志言集序》,《复初斋文集》卷四,《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55册第391页。
    [2]程恩泽《金石题咏汇编序》,《程侍郎遗集》卷七,道光二十六年刻本.
    [3]郑珍《论诗示诸生时代者将至》,《巢经巢诗集笺注》,巴蜀出版社1996年版第595页.
    [4]黄宗羲《南雷诗历题词》,《黄梨洲文集》卷2,《传世藏书》别集12,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第81页.
    [5]王夫之《薑斋诗话》(上),《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6]袁枚《随园诗话》卷五,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10页。
    [7]袁枚《随园诗话》卷九,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34页。
    [8]袁枚《随园诗话》卷五,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11页.
    [9]袁枚《随园诗话》卷3,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60页。
    [10]袁枚《答李少鹤书》,《小仓山房尺牍》卷10,《袁枚全集》(五),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70页。
    11 袁枚《万柘坡诗集跋》,《小仓山房诗文集·诗集》卷11,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410页。
    12 袁枚《仿元遗山论诗》,《小仓山房诗集》卷27,《小仓山房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91页。
    [1]清代吴乔在其《围炉诗话》中说:“言喻之米,饭与酒所同出;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文之措辞,必副乎意,犹饭之不变米形,啖之则饱也。诗之措辞,不必副乎意。犹酒之尽变米形,饮之则醉也”。
    [2]文廷式《闻尘偶记》,转引自钱仲联《清诗三百首·前言》,岳麓书社1985年版。
    [3]转引陈晋《林庚白及诗、诗论》,《福建史志》2006年第4期。
    [4]杨圻《与钱仲联教授诗论书》,《学术世界》1937年第5期。
    [5]钱振鍠《谪星说诗》卷1,《民国诗话丛编》(二),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580页。
    [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241页。
    [2]王文生《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40页。
    [3]敏泽《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14页。
    [4]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191页。
    [5]钱仲联《清代学风和诗风的关系》,《梦苕庵论集》,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87页。
    [1]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080页。
    [2]吴孟复《别才非学最难凭---略谈清代的诗风与学风》,《明清诗文论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2-22页。
    [1]张仲谋《清代文化与浙派诗》,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322页。
    [1]培根《培根论说文集·说学》,高健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219页。
    [2]段玉裁《潜研堂文集序》,《经韵楼集》卷八,《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35册第70页.
    [3](德)恩斯特·卡希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109页。
    [1]魏中林《古典诗学的学问化问题与清诗研究》,《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陈衍《陈石遗先生谈艺录》,《陈衍诗论合集》(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18页。
    [3]吴宓《吴宓诗话》,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4页。
    [1]左思《三都赋序》,《文选》卷四,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74页。
    [2]郑梁《寒村诗文集·见黄稿》(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刊》集部256册第239-240页.
    [3]徐世昌《清儒学案序》,《清儒学案》,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1页。
    [4]王思洋《孔子学案·叙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
    [1]缪钺《诗词散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14页。
    [2]缪钺《诗词散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2页。
    [3]以诗学入诗主要表现为以诗论诗,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中以诗论诗的先河。自杜甫这组论诗之诗后,后人纷纷在诗歌中引入诗学题材,不下七八百家(钱仲联《<万首论诗绝句>前言》),郭绍虞等人选编的《万首论诗绝句》就是明证。他们用诗歌的形式或阐明自己的创作心得,如“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来皆成章”。(韩驹《赠赵伯鱼》)或表明对诗歌发 展史的看法,如“建安后格多新丽,苏李前风尽已乖;欲识遥深清崚旨,稽公琴散阮公怀”。(姚莹《论诗绝句六十首》其五)或是对诗歌流派的评价,如“关陇英才未易量,刮磨何李竞丹黄。吴中往往饶才笔,也炷娄江一瓣香”.(钱谦益《姚叔祥……戏作绝句十六首》其九)或是就不同诗人的人格诗品进行对比,如“陶潜磊落性情温,冥报因他一饭思;颇觉少陵诗吻薄,但言朝叩富儿门”。(龚自珍《舟中读陶诗三首》其三)或是对某首诗歌的激赏,如“‘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元好问《论诗》之十二)或是对诗人名家的仰慕,如“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磊平?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元好问《论诗》之五)这些诗以诗歌形式阐明诗学领域的学问,是一种诗歌化的诗话,多本平日讲学宗旨,出以韵语。低者纯然议论,缺乏感情,比较呆板乏味,几成韵文体,不像诗。但高明者却也妥帖排奡,理学兼致,即有诗情画意的形象思维,又有逻辑性强的议论述评。特别是评论作家作品的大型组诗,涉及面广,自成系统。其中系统阐述历代作家的组诗,如元好问、王士祯、屈复、姚莹、况澄、朱庭珍、李希圣、邓鎔诸家所作,可以作古代诗歌史或诗歌批评史读;专论一代作家,如虞鈖、冯煦论六朝人诗,谢启昆、俞国琛论唐诗,焦袁熙、谢启昆论宋诗,还有专论金、元、明诗的,这些都可以作断代诗歌史或诗歌批评史读;论一个地区诗的,如论湖北诗,论四川诗,论广东诗,都可以作为地方诗歌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再如论女子诗,则可以作妇女诗歌史或艺文志读。
    [1]钱谦益《周孝逸文稿序》,《有学集》卷19,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826页。
    [2]黄宗羲《南雷诗历题辞》,《黄梨洲文集》卷2,《传世藏书》别集12第81页。
    [3]陈衍《陈石遗集》(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7页.
    [4]陈衍《陈石遗先生谈艺录》,《陈衍诗论合集》(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18页。
    [5]陈衍《陈石遗集》(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177页。
    [6]沈其光《瓶粟斋诗话》五编上卷,《民国诗话丛编》(五),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759页。
    [1]李重华《贞一斋诗话》,《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930-931页。
    [1]钱仲联《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齐鲁书社1983年版第195页。
    [2]钱仲联《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齐鲁书社1983年版第198页。
    [1]曾季狸《艇斋诗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96页。
    [2]王士祯《池北偶谈》卷17,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16页。
    [3]张问陶《悟诗图赠邵五》,《船山诗草》(卷十三),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72页。
    [4]钱谦益《读苏长公文》,《牧斋初学集》卷83,钱仲联校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756页。
    [5]朱杰勤《龚定庵研究·自序》,《龚自珍研究资料集》,黄山书社1984年版第280页。
    [6]葛兆光《道教与唐代诗歌语言》,《清华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7]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58页。
    [1]孔尚任《桃花扇凡例》,《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2页。
    [2]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九,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613页。
    [3]赵翼《瓯北诗话》卷10,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314页。
    [4]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930页。
    [5]方南堂《辍锻录》,《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943页。
    [1]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45-246页。
    [2]朱光潜《诗论》,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第254页。
    [3]吴承学、何志军《诗可以群--从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形态考察其文学观念》,《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4]袁枚《随园诗话》,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5]阮葵生《茶馀客话》卷11,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0页。
    [1]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3526页.
    [2]钱玄同《寄陈独秀》,《新青年》1917年3月1日第3卷第1号。
    [3]王士祯《分甘余话》,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51页。
    [4]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0页.
    [5]吕本中《夏均父集序》,《中国历代文论选》第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67页。
    [6]毛先舒《诗辩坻》,《清诗话续编》(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2页。
    [7]陈子龙《佩月堂诗稿序》,《陈子龙文集》(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81页。
    [1]马亚中《中国近代文学史》,台湾学生书局民国八十一年版第22-23页。
    [2]戴名世《方逸巢先生诗序》,《戴名世集》卷二,光绪二十八年刻本。
    [3]傅山在《杜遇余论》中说“靠学问不得,无学问不得”,说得是一个意思。
    [4]方南堂《辍锻录》,《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937页。
    [5]李沂《秋星阁诗话》,《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915页。
    [6]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0页。
    [1]叶燮《与友人论文书》,《已畦集》卷十三,长沙叶氏梦篆楼刊本。
    [2]李重华《贞一斋诗话》,《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932页.
    [3]万斯同《与钱汉臣书》,《石园文集》(卷七),四明丛书本。
    [4]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31页.
    [5]郑梁《论诗偶述》,《寒村诗文集·玉堂集》(卷一),康熙刻本.
    [6]张履《静观斋诗初集自序》,《积石文稿》卷六,《近代文论选》第133页。
    [1]刘师培《文说》,《近代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540页。
    [2]陈衍《瘿庵诗叙》,《陈石遗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20页。
    [3]李重华《贞一斋诗话》,《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932页。
    [4]方南堂《辍锻录》,《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937页。
    [1]袁枚《随园诗话》卷4,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84页。
    [2]舒位《答孟楷论诗三首》(其一),《瓶水斋诗集》卷17,《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87册第98页.
    [3]何绍基《与汪菊士论诗》,《东洲草堂文钞》卷五,《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529册第180-181页.
    [4]朱庭珍《筱园诗话》卷1,《清诗话续编》(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31页。
    [5]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03页。
    [6]厉志《白华山人诗说》卷二,《清诗话续编》(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284页。
    [7]吴雷发《说诗菅蒯》,《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99页。
    [8]钱大昕《春星草堂诗集序》,《潜研堂文集》卷三十三,《四部丛刊》本。
    [9]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第58页。
    [1]陈寿祺《萨檀河白华楼诗钞序》,《左海文集》卷六,嘉道间刻本。
    [2]孔尚任《古铁斋诗序》,《孔尚任诗文集》卷六,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76页。
    [3]沈德潜《说诗啐语》,《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24页。
    [4]南村《摅怀斋诗话》,《民国诗话丛编》(五),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225页。
    [5]法式善《鲍鸿起野云集序》,《存素堂文集》卷二,嘉庆十二年绩溪程氏扬州刻本。
    [6]王韬《<蘅花馆诗录>自序》,《弢园文录外编》卷七,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177页。
    [7]程金凤《已亥杂诗书后》,《龚自珍全集》第十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38页。
    [8]程恩泽《金石题咏汇编序》,《程侍郎遗集》卷七。
    [1]刘熙载《艺概>,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331页。
    [2]严羽《沧浪诗话校释》,郭绍虞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6页。
    [1]杭世骏《道古堂文集》卷8,《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26册第278页。
    [2]朱光潜《诗论》,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
    [1]叶燮《原诗》,《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89页。
    [1]陈子龙《佩月堂诗稿序》,《陈子龙文集》卷7,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80页。
    [2]朱光潜《诗论》,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第25页。
    [3](日)藤野岩友《<楚辞>解说》,《楚辞资料海外编》,高鹏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页。
    [1]严羽《沧浪诗话校释》,郭绍虞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48页。
    [2]吴乔《围炉诗话》卷一,《清诗话续编》(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71页。
    [3]庞垲《诗义固说》,《清诗话续编》(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728页。
    [4]陈衍《廮唵诗序》,《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57-1058页。
    [5]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56页。
    [6]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9页。
    [7]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44页。
    [1]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99页。
    [2]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17页。
    [3]钟嵘《诗品序》,《诗品》,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4]沈曾植《王壬秋选八代诗选跋》,《海日楼题跋》,上海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44页。
    [5]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77页。
    [6]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53页。
    [7]陆机《文赋》,《陆机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页。
    [8]阮葵生《茶馀客话》卷11,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5页。
    [9]钟嵘《诗品序》,《诗品》,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
    [10]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9,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613页。
    [1]《初学记》为唐玄宗时徐坚等编撰的官修的类书。原为玄宗诸子作文时检查事类之用,故名《初学记》,其体例先为“叙事”,次为“事对”,最后是诗文.其中“叙事”汇集各种资料说明子目标题,提供有关的知识;“事对”列出对偶式的典故,下注出处,供作诗为文时采择;“诗文”精选关于本题的诗文佳作,供作楷模和借鉴。
    [2]葛晓音《创作范式的提倡和初盛唐诗的普及--从<李峤百咏>谈起》,《文学遗产》1995年第6期。
    [3]钱谦益《有学集》卷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823页。
    [4]黄云龙《野鸿诗的》,《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58页。
    [5]袁枚《随园诗话》卷4,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77页。
    [6]韩愈《进学解》,《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马伯通校,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26页。
    [7]翁方纲《石洲诗话》卷2,《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389页。
    [1]马位《秋窗随笔》,《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30页。
    [2]赵翼《瓯北诗话》卷3,《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168页。
    [3]黄云龙《野鸿诗的》,《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57页。
    [4]马端临《文献通考》(下)卷233,中华书局1986年版1856页。
    [5]毛张健《丹黄余论》,《唐体肤诠》,清康熙蕴真楼刻本。
    [6]皮日休《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541页。
    [1]《新唐书》卷五八《艺文志二》著录有“陆龟蒙《小名录》五卷”。
    [2]严羽《沧浪诗话校释》,郭绍虞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6页。
    [3]刘克庄《竹溪诗序》,《宋金元文论选》,陶秋英选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1]全祖望《宝甈集序》,《鲒埼亭文集选注》,黄云眉选注,齐鲁书社1982年版第416页。
    [2]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428页。
    [3]曹聚仁《文坛五十年》,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第38页。
    [4]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3页。
    [5]《钱仲联讲论清诗》,魏中林整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7页。
    [6]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3页。
    [1]欧阳修《六一诗话》,《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70页。
    [2]王安石《答曾子固书》,《临川集》卷73,《传世藏书》(别集5)第287页。
    [3]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3页。
    [4]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1页。
    [5]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3页。
    [1]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45页。
    [1]陈师道《后山诗话》,《历代诗话》,何文焕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08页。
    [2]《原诗·一瓢诗话·说诗晬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33页。
    [3]《王十朋序》,《苏东坡全集》(3),珠海出版社1996年版第2133页。
    [4]赵翼《瓯北诗话》卷十一,《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331页。
    [5]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426页。
    [1]黄庭坚《豫章先生文集》卷19,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23页。
    [2]惠洪《冷斋诗话》卷1,《冷斋诗话·风月堂诗话·环溪诗话》,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5-16页。
    [3]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9-53页。
    [4]刘衍文《雕虫诗话》卷1,《民国诗话丛编》(六),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429页。
    [1]袁嘉榖《卧雪诗话》卷5,《民国诗话丛编》(二),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394页。
    [2]吴孟复《吴山萝诗文录存》,合肥黄山书社1991年版第20页。
    [3]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45页。
    [4]萧华荣《中国古典诗学理论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9页。
    [5]钱仲联《清代学风和诗风的关系》,《梦苕庵论集》,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87页。
    [6]朱彝尊《曝书亭诗集》卷21《斋中读书,十二首》之十一,四部丛刊本。
    [7]乔亿《剑溪说诗》卷下,《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103页。
    [1]魏中林《学问化视角下的古典诗学与清诗研究》,《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钱谦益《黄孝翼蟫窠集序》,《牧斋初学集》卷32,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934页。
    [3]魏中林《学问化视角下的古典诗学与清诗研究》,《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20页。
    [4]陈子龙《陈子龙文集》(卷7),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81页。
    [1]王国维《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33页。
    [2]陈子龙《陈子龙文集》(卷7),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80页。
    [3]Julia Kristeva,"Word,Dialogue and Novel",in The Kristeva Reader,ed.Toril Moi,Oxford:Basil Blackwell,1986,p.37.
    [4]布洛克曼:《结构主义:莫斯科-布拉格-巴黎》,李幼蒸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0页。
    [5]罗兰·巴特《文本理论》,载《上海文论》1987年第5期。
    [6]J.希利斯·米勒《作为寄主的批评家》,《重申解构主义》,郭英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页.
    [1]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3页。
    [2]杨万里《荆溪集序》,《诚斋集》卷80,《传世藏书》别集6第288页。
    [3]焦亚东《互文性视野下的类书与中国古典诗歌》,《文艺研究》2007年第1期。
    [1]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页。
    [2]荀子《荀子·大略篇》,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43页。
    [3]阮葵生《茶馀客话》卷11,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0页。
    [4]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文学理论集),上海书店1994年版第227页。
    [1]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2]梁启雄《荀子简释》,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78页。
    [3]《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75页。
    [4]杭世骏《沈沃田诗序》,《道古堂文集》卷10,《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26册第296页。
    [1]陈衍《瘿庵诗叙》,《陈石遗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20页。
    [2]王棻《与友人书》,《柔桥文钞》卷二十,《近代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325页.
    [3]陈衍《李审言诗叙》,《陈石遗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81页。
    [4]姚鼐《尊拙堂诗序》,《惜抱轩诗文集·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9页。
    [5]章炳麟《辨诗》,《近代文论选》,人民文学社1999年版第438页。
    [6]程恩泽《金石题咏汇编序》,《程侍郎遗集》卷七,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43页。
    [7]翁方纲《神韵论上》,《复初斋文集》卷8,台北海文出版社1973年版第340页。
    [8]朱彝尊《与高念祖论诗书》,《曝书亭集》卷31,四部从刊本。
    [9]见阮葵生《茶馀客话》卷11,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20页。
    [10]翁方纲《复初斋文集》卷10,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421册),台北海文出版社,1973版第408页。
    11 翁方纲《石洲诗话》卷3,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6页。
    [1]翁方纲《石洲诗话》卷2,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1页。
    [2]翁方纲《复初斋文集》卷10,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421册),台北海文出版社,1973版第408页。
    [3]王棻《柔桥文钞》卷12,《近代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323页。
    [4]王士祯等《师友诗传录》,《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25页。
    [5]苏轼《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苏诗汇评》卷6,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83页。
    [6]王士祯等《师友诗传录》,《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25页。
    [7]吴乔《围炉诗话》卷1,《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74页。
    [8]王棻《与友人书》,《柔桥文钞》卷二十,《近代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325页。
    [1]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2页。
    [2]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10页。
    [3]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2页。
    [4]陈衍《石遗室诗话》卷16,《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2页。
    [1]戴名世《吴他山诗序》,《戴南山先生古文全集》卷2,光绪二十八年刻本。
    [2]周作人《论八股文》,《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附录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66-68页。
    [3]王士祯《池北偶谈》卷13,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97页。
    [4]利用汉字这一特点堆垛学问在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表现得最为明显,如说森林,“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柟豫章,桂椒木兰,檗离朱杨,樝梨梬栗,桥柚芬芳”;说水族,“于是乎蛟龙赤螭,(?)(?)渐离,鰅鰫鰬鮀,禺禺魼鳎,揵鳍掉尾,振鳞奋翼,潜处乎深岩”;说果品,“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薁棣,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说女性,“若夫青琴宓妃之 徒,绝殊离俗,姣冶娴都,靓庄刻饬,便孉绰约,柔桡孉孉,娬媚娉袅”,以视觉上的冲击展现了汉皇室的富丽奢靡.
    [1]钱穆《中国文学讲演录》,巴蜀书社1987年版第3页。
    [2]刘勰《文心雕龙·丽辞篇》,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88页。
    [3]王恩洋《孔子学案·叙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
    [1]朱光潜《诗论》,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第91页。
    [2]翁方纲《杜诗“熟精文选理”“理”字说》,《复初斋文集》卷10册,台北海文出版社1973版第408页。
    [3]翁方纲《复初斋诗集》卷5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47页。
    [4]孔尚任《花屿堂稿序》,《孔尚任诗文集》卷6,中华书局1962年版。
    [5]邵长蘅《与魏叔子论文书》,《青门簏稿》卷11,光绪丁酉《常州先哲遗书》本。
    [6]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闻一多全集》(1),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202页。
    [1]蔡镇楚《中国诗文化与文化诗学》,《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1]谭献《箧中词序》,《近代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1页。
    [2]胡行之《中国文学讲话》,上海光华书局民国21年版第125页。
    [3]刘成禺《世载堂杂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0-11页。
    [1]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860页。
    [2]朱庭珍《筱园诗话》(卷2),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290页.
    [3]黄人《清文汇序》,《近代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94页。
    [1]蒋寅《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3页。
    [2]汪辟疆《汪辟疆说近代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3]钱谦益《定山堂诗集序》,《定山堂诗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02册第340页。
    [4]钱澄之《文灯岩诗集序》,《田间文集》卷14,《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01册第157页。
    [5]王尔纲《名家诗永》卷首,康熙间砌玉轩刊本。
    [6]刘谦吉《訒庵诗钞》卷首,康熙刊本。
    [7]许缵曾《含晖堂诗序》,《宝纶堂稿》卷5,《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18第569页。
    [8]王元文《北溪文集》(卷下),嘉庆十七年王氏随善斋刊本。
    [1]舒位《与瓯北先生论诗并奉题贴续诗钞后》,《瓶水斋诗集》卷13,《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87册第46页。
    [2]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序》,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年版。
    [3]沈德潜《说诗晬语》,《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25页。
    [1]钱大昕《题惠松厓征君授经图》,《嘉定钱大昕全集》(拾),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05页。
    [2]洪亮吉《道中无事偶作论诗截句二十首》,《洪北江诗文集·更生斋诗》(卷二),四部丛刊初编集部(不署页)。
    [1]朱则杰《清诗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67页.
    [2]葛兆光《论典故---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特殊意象的分析》,《文学评论》1989年第5期。
    [3]《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324页。
    [4]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岳麓书社1998年版第1页。
    [5]赵元礼《藏斋诗话》,《民国诗话丛编》(二),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248页。
    [6]高翔《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31页。
    [7]根据张寅彭比较审慎的统计,现存的清人诗学著作多达八百余种,这个数字,约为现存明代诗学著作数量的5倍,更是现存宋代诗学著作数量的9倍左右.根据蒋寅先生的保守估计,清诗话的总数超过一千五百种是没有问题的(《清诗话考·自序》)
    [8]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下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36页。
    [1]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下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36页。
    [2]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下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36页。
    [3]欧阳修《六一诗话》,《历代诗话》(上),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64页。
    [4]吴蹇《拜经楼诗话》,《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757页。
    [5]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下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36页。
    [6]叶燮《答沈昭子翰林书》),《已畦集》卷13,《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44册第135页。
    [7]蒋寅《古代文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文学遗产》2008年第1期第20页。
    [8]蒋寅《在传统的阐释和重构中展开---清初诗学基本观念的确立》,《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1]王士祯《渔阳诗话》卷中,《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页。
    [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7页。
    [2]仇兆鳌《杜诗详注·凡例》,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4页。
    [3]仇兆鳌《杜诗详注序》,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页。
    [4]蒋寅《古诗声调论的历史发展》,《学人》第11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1]汪师韩《诗学纂闻》,《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450页。
    [2]由云龙《定庵诗话》卷上,《民国诗话丛编》(三),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577页。
    [1]何绍基《与汪菊士论诗》,《东洲草堂文集》卷五,《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529册第180-181页。
    [2]刘勰《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675页。
    [3]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7页。
    [4]巴赫金《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漓江出版社1989年第38页。
    [1]鲁迅《致杨霁云》,《鲁迅全集》(卷十二书信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612页.
    [2]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428-1429页。
    [3]胡应麟《诗薮》内编卷1,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页。
    [4]赵翼《即事》,《瓯北集》卷27,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99页。
    [5]赵翼《连日翻阅前人诗戏作,效子才体》,《瓯北集》卷35,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12页。
    [6]赵翼《管午思赴选,病殁于清江浦,悼之》,《瓯北集》卷51,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5页。
    [1]钱钟书《宋诗选注》序,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0页。
    [2]严羽《沧浪诗话校释》,郭绍虞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
    [3]李文龙《论清诗的学问化倾向》,《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4]马亚中《中国近代诗歌史》,台湾学生书局民国八十一年第123页。
    [5]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闻一多全集》第10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页。
    [6]叶燮《原诗》卷3,《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91页。
    [1]吴孟复《别才非学最难凭------略谈清代的诗风与学风》,苏州大学明清诗文研究室《明清诗文论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9-10页。
    [1]吴仰贤《小匏庵诗话》卷一,光绪八年刊本。
    [2]钱仲联、严明《沈曾植诗歌论》,《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
    [3]汪琬《篴步诗集序》,《尧峰文钞》卷29,《四部丛刊初编》第277册(不署页)。
    [4]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9页。
    [5]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49页。
    [6]翁方纲《石洲诗话》卷4,《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426页。
    [7]缪荃孙《云自在龛随笔》卷1,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9页。
    [1]吴乔《围炉诗话》卷1,《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77页。
    [2]陈子龙《彷彿楼诗稿序》,《陈子龙文集》卷7,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76-377页。
    [3]周永年《先正读书诀》,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5页。
    [1]阮葵生《茶馀客话》卷11,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04页。
    [2]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近代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75页。
    [3]张宗祥《清代文学》,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第3页。
    [4]毛奇龄《凌生诗序》,《西河文集》卷41,《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440册第688页。
    [5]毛奇龄《云间蒋曾策诗集序》,《西河文集》卷27,《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440册第642页。
    [1]吴乔《围炉诗话》卷四,《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94页。
    [2]江潘《汉学师承记》(卷中之上),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69页。
    [3]李贽《童心说》,《焚书》卷三,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107-108页.
    [4]黄宗羲《郑禹梅刻稿序》,《黄梨洲文集》卷1,《传世藏书》别集12,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第62页。
    [1]严羽《沧浪诗话校释》,郭绍虞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1页。
    [1]钱谦益《初学集》,《钱牧斋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853页。
    [2]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11页。
    [3]钱谦益《赖古堂文选序》,《牧斋有学集》卷17,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768页.
    [4]钱谦益《答山阴徐伯调书》,《牧斋有学集》卷39,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347页。
    [5]钱谦益《周孝逸文稿序》,《牧斋有学集》19,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826页。
    [6]顾炎武《日知录集释》,黄汝成集释,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38页。
    [7]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亭林诗文集》文集卷三,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0页。
    [8]顾炎武《博学于文》,《日知录集释》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39页。
    [1]黄宗羲《南雷诗历题辞》,《黄梨洲文集》卷2,《传世藏书》别集12第81页。
    [2]王夫之《薑斋诗话》,《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
    [3]杜浚《交勉篇应蒋子》,《变雅堂文集》卷5,《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94册第46页。
    [1]叶燮《原诗》,《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73页。
    [2]王士禛等《师友诗传录》,《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44-145页。
    [3]何世璂《然灯纪闻》,《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20页。
    [4]王士禛《渔洋诗话》,《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99页。
    [5]赵执信《谈龙录》,《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13页。
    [6]赵执信《谈龙录》,《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15页。
    [7]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06-608页。
    [1]昭梿《啸亭杂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页。
    [2]王士祯《池北偶谈》,卷1,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4页。
    [3]《清实录·仁宗睿皇帝实录》卷104,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第399页。
    [4]昭梿《啸亭杂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5页。
    [5]李元度《邵二云先生事略》,《国朝先正事略》,岳麓书社1991年版第980页。
    [6]姚永朴《旧闻随笔》卷1,《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67-268册),台湾文海出版社民国62年影印版第22页。
    [1]赵翼《皇子读书》,《檐曝杂记》卷一,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8-9页。
    [2]黄孝平《清诗汇叙》,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
    [1]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序》,中华书局1975版。
    [2]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919页。
    [3]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861页。
    [4]徐仁铸《人境庐诗草跋》,《人境庐诗草笺注》,钱仲联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087页。
    [1]杨春俏、吉新宏《清代会试试帖诗题目出处及类容类型分析》,《晋阳学刊》2007年第2期。
    [2]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14页。
    [3]郑梁《埜吟集序》,《郑寒村全集·见黄稿》,康熙间紫蟾山房刊本刊本。
    [1]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1页。
    [1]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岳麓书社1998年版批12页。
    [2]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461页。
    [3]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346页。
    [1]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9页。
    [1]薛寿《学诂斋文集》卷下,光绪十五年己丑广雅书局刻本。
    [1]赵翼《瓯北诗话》(卷四),《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175页。
    [2]赵翼《瓯北诗话》(卷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164页。
    [1]朱彝尊《鹊华山人诗集序》,《曝书亭集》卷21,四部丛刊本。
    [2]朱彝尊《楝亭集序》,《曝书亭集》卷39,四部丛刊本。
    [3]朱彝尊《斋中读书》,《曝书亭集》卷21,四部丛刊本。
    [4]汪师韩《诗学纂闻》,《清诗话》第44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5]厉鹗《绿杉野屋集序》,《樊榭山房集》文集卷3,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742页。
    [1]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78页。
    [2]袁枚《随园诗话》卷四,《袁枚全集》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114页。
    [3]朱庭珍《筱园诗话》卷2,《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64页。
    [1]本节所录的“文字狱”材料均见于郭成康、林铁钧《清朝文字狱》,群众出版社1999年版。
    [1]梁启超《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影响》,《梁启超论学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07页。
    [2]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文学理论集),上海书店1994年版第233页。
    [3]陈衍《近代诗学略论》,《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86页。
    [4]由云龙《定庵诗话》(卷上),《民国诗话丛编》(三),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563页。
    [5]蒋寅《金陵生小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页。
    [1]受上层影响,各地方州、府、县修订方志亦蔚然成风,民间私人纂辑、刻印、收藏丛书,许多士人家庭不以门第显贵而以家族文化传名,在学术界造就了一种相当浓厚的究心古学的氛围。
    [1]缪钺《诗词散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1页。
    [1]刘士林《诗之新声与学之别体--论20世纪的中国学人之诗》,《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3期第104页。
    [2]杭世骏《沈沃田诗序》,《道古堂文集》卷10,《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26册第286页。
    [1]方南堂《方南堂先生辍锻录》,《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936页。
    [2]钱仲联《论同光体》,《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齐鲁书社1983年版第118-119页。
    [1]钱仲联《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3-161页。
    [2]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77页。
    [3]陈衍《石遗室诗话》,《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82页。
    [1]陈衍《石遗室诗话》,《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7页。
    [2]张亨嘉,字燮钧,一字铁君,福建侯官人.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值南书房。官至礼部左侍郎。嗜古精鉴赏,工诗文,著有《口磐室集》传于世.《清史稿·儒林传》、《清檽学案》都不载。
    [3]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2363页。
    [4]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2381页。
    [1]刘士林《诗之新声与学之别体--论20世纪的中国学人之诗》,《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3期第107页。
    [2]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77页。
    [1]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01-202页。
    [2]张尔田《寐叟乙卯稿后序》,钱仲联《沈曾植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4页.
    [3]张尔田《寐叟乙卯稿后序》,钱仲联《沈曾植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4页。
    [4]张焘《西庄始存稿序》,《西庄始存稿》,《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34册第1页。
    [5]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77页。
    [6]蒋湘南《袁诗》,《游艺录》卷下,光绪戊子长白豫山重刻。
    [7]胡适《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08页。
    [8]陈衍《石遗室诗话》,《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1页。
    [9]袁枚《随园诗话》卷五,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10页。
    [10]袁枚《随园诗话》卷九,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34页。
    [1]崔旭《念堂诗话》,钱仲联《清诗事纪》,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453页。
    [2]张尔田《寐叟乙卯稿后序》,《沈曾植集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4页。
    [3]张尔田《寐叟乙卯稿后序》,《沈曾植集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4页。
    [4]张际亮《答潘彦辅书》,《张亨甫全集》卷三,建宁孔寄衢校,同治丁卯春刊本。
    [5]徐仁铸《人境庐诗草跋》,《人境庐诗草笺注》,钱仲联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087页。
    [6]吕效祖《吴宓诗及其诗话》,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11页。
    [7]约翰·华特生《康德哲学原著选读》,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7页。
    [1]刘士林《20世纪中国学人之诗三题议》,《求是学刊》2003年第1期第85页。
    [2]范罕(1875-1938),字彦珠,江苏通州(今南通)人。范当世子,有《浪游集》等。
    [3]范罕《蜗牛舍说诗新语》,《民国诗话丛编》(二),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562-563页。
    [1]方南堂《辍锻录》,《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938页。
    [2]张际亮《答潘彦辅书》,《张亨甫全集》卷三,建宁孔寄衢校,同治丁卯春刊本。
    [3]李复《潏水集》卷四,民国11(1921)年陕西文献征辑处铅印。
    [4]顾炎武《与人书十八》,《亭林文集》卷四,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6页。
    [5]孙承恩《书朱文公感兴诗后》,《东岩集 文简集 方斋存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59页。
    [6]朱鹤龄《题黄陶庵诗卷》,《愚庵小集》卷14,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664页。
    [1]钱谦益《顾麟士诗集序》,《牧斋有学集》卷19,四部丛刊本第17页。
    [2]黄宗羲《后苇碧轩诗序》,《南雷文定》前集卷1,台北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第5页.
    [3]钱仲联《论同光体》,《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齐鲁书社1983年版第118-119页。
    [4]刘衍文《雕虫诗话》卷5,《民国诗话丛编》(六),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628页.
    [5]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卷中下,《丛书集成初编》本第328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1页.
    [6]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41页。
    [7]何绍基《何绍基诗文集自序》,《何绍基诗文集》,岳麓书社1992年版第1页.
    [8]袁枚《随园诗话》卷16,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13页。
    [9]朱庭珍《筱园诗话》卷2,《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51页.
    [10]朱庭珍《筱园诗话》,钱仲联《清诗事纪》,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455页。
    11 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900页。
    [1]方南堂《方南堂先生辍锻录》,《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936页。
    [2]张尔田《寐叟乙卯稿后序》,《沈曾植集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4页。
    [3]刘士林《20世纪中国学人之诗三题议》,《求是学刊》2003年第1期第85页。
    [1]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91页。
    [2]钱大昕《潜研堂诗集》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453册第187页。
    [4]张尔田《寐叟乙卯稿后序》,《沈曾植集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4页。
    [1]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4页。
    [2]蒋寅《顾炎武的诗学史意义》,《南开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1期。
    [3]饶宗颐《诗学论集》、《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第17册卷12),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03年版第165页。
    [1]阮元《两浙輶轩录》,《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684册第272页。
    [2]陈衍《石遗室诗话》卷28,《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82页。
    [1]《钱仲联讲论清诗》,魏中林整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2、84页。
    [2]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605页。
    [1]魏中林《古典诗学的学问化问题与清诗研究》,《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2]汪辟疆《汪辟疆说近代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0页。
    [3]钱穆《中国文学讲演录》,巴蜀书社1987年版第74页。
    [4]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序,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5]刘士林《诗之新声与学之别体--论20世纪的中国学人之诗》,《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3期第113页。
    [1]林昌彝《射鹰楼诗话》卷10,《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706册第391页。
    [1]颜之推《文章篇》,《白话颜氏家训》,闻远等编译,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页.
    [2]王国维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王观堂先生全集》第3册,台北文华出版社1968年版第1147页.
    [3]顾炎武《文人之多》,《日知录集释》卷一九,黄汝成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455页。
    [4]章太炎《检讨·清儒》,《章太炎全集》(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75页。
    [1]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1-2页。
    [2]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1-2页。
    [1]国学大师钱穆应上峰及教育部之邀,曾潜心撰写《清儒学案》。全书约四、五十万字。可惜原稿于作者往教育部复员途中,落入长江之中,仅存序目。
    [2]刘世南《清诗流派史》,文津出版社民国84年版第93-94页。
    [3]《文苑传·李调元》,《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918页。
    [4]阮元《福建布政使良吏李君赓芸传》,钱仪吉《碑传集》卷87,《中国近代史料丛刊》(第925册),台湾文海出版社民国62年影印本第4162页。
    [5]辜鸿铭、孟森《清代野史》第3卷,巴蜀出版社1998年版第1655页。
    [6]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卷39,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76页。
    [1]蒋寅《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5页。
    [2]林昌彝《射鹰楼诗话》(卷7),《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706册第362页。
    [3]钱仲联《清代学风和诗风的关系》,《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3页
    [1]汪辟疆《近代诗派与地域》,《汪辟疆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87页。
    [2]胡适《胡适全集》第1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71页。
    [1]缪钺《诗词散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5页。
    [1]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51页。
    [2]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51页。
    [3]俞兆晟《渔洋诗话·序》,《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63页。
    [1]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文学理论集),上海书店1994年版第308-309页。
    [2]吴梅村《龚芝麓诗序》,《吴梅村家藏稿》(卷28),《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96册第185页。
    [3]吴梅村《宋尚木抱真堂诗序》,《吴梅村家藏稿》(卷28),《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96册第187页。
    [1]刘世南《清诗流派史》,文津出版社民国84年版第148页。
    [2]赵翼《瓯北诗话》卷9,《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286页。
    [3]张问陶《论文八首》(其七),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30页.
    [4]沈德潜《归愚文钞》卷13,《清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上集),吴宏一等编,台湾成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397页。
    [1]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76页。
    [2]刘世南《清诗流派史》,文津出版社民国84年版第467页。
    [3]张问陶《使事》,《船山诗草》卷11,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7页。
    [4]吴雷发《说诗菅蒯》,《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99页。
    [5]邃汉斋《校印牧斋全集缘起》,《牧斋初学集》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2221页。
    [6]朱鹤龄《与吴梅村祭酒书》,《愚庵小集》卷10,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483页。
    [7]汪辟疆《汪辟疆说近代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1]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14,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687页。
    [1]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279页。
    [2]钱谦益《毛氏新刻十七史序》,《牧斋有学集》卷14,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681页。
    [3]钱谦益《再答苍略书》,《牧斋有学集》卷38,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310页。
    [4]钱谦益《胡致果诗序》,《牧斋有学集》卷18,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800页。
    [1]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卷3,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75页。
    [2]王礼培《论清代诗派》,《船山学报》1936年第十一期。
    [3]钱谦益《读苏长公文》,《牧斋初学集》卷83,钱仲联校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756页。
    [4]矍式耜《牧斋先生初学集目录后序》,《钱牧斋初学集》,钱仲联校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3页。
    [1]钱谦益《高念祖怀寓堂诗序》,《牧斋有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751页。
    [2]钱谦益《与方尔止》,《牧斋有学集》卷39,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356页。
    [1]裴世俊《钱谦益诗歌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26页。
    [1]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民国诗话丛编》(六),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82页。
    [2]钱谦益《朱长孺笺李义山诗序》,《牧斋有学集》卷15,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706页。
    [3]钱谦益《复遵王书》,《牧斋有学集》卷39,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359-1360页。
    [1]钱谦益《张子石六十寿序》,《牧斋有学集》卷22,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930页。
    [2]范补《渔洋感旧集小传》卷一,清宣统2年园学扶轮社铅印本。
    [3]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57页。
    [1]谢章鋋《赌棋山庄集·诗八》,《近代中国史料丛刊》143册,台湾文海出版社民国72年影印本第第1969页.
    [2]钱谦益《颐志堂记》,《牧斋初学集》卷43,钱仲联校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5页。
    [3]钱谦益《黄孝翼蟫窠集序》,《牧斋初学集》卷32,钱仲联校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934页.
    [4]钱谦益《虞山诗约序》,《钱牧斋初学集》卷32,钱仲联校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922-923页。
    [5]钱谦益《答山阴徐伯调书》,《牧斋有学集》卷39,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348页。
    [6]钱谦益《再答苍略书》,《牧斋有学集》卷38,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309页。
    [1]钱谦益《新刻十三经注疏序》,《初学集》卷28,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851页。
    [2]钱谦益《与卓去病论经学序》,《牧斋初学集》卷79,钱仲联校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706页。
    [3]钱谦益《娄江十子诗序》,《牧斋有学集》卷20,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844-845页。
    [4]钱谦益《题杜苍略自评诗文》,《牧斋有学集》卷49,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594页。
    [5]钱谦益《题杜苍略自评诗文》,《牧斋有学集》卷49,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594页。
    [6]钱谦益《尊拙斋诗集序》,《牧斋有学集文补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411页。
    [1]钱谦益《瑞芝山房初集序》,《钱牧斋初学集》卷33,钱仲联校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959页。
    [2]钱谦益《族孙遵王诗序》,《牧斋有学集》卷19,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827页。
    [3]归庄《吴梅村先生六十寿序》,《归庄集》卷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60页。
    [4]刘世南《清诗流派史》,文津出版社民国84年版第93-94页。
    [1]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卷19,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208页。
    [2]凌凤翔《初学集序》,《钱牧斋全集》(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9-2230页。
    [3]朱则杰《清诗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4-55页。
    [4]惠龄《寄祝随园先生八十寿》,《随园八十寿言》卷二,《袁枚全集》(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8-29页。
    [5]袁枚《随园诗话》卷五,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10页。本章节后面的内容对《随园诗话》的引用只在正文中注出卷数和页数。
    [6]章学诚《诗话》,《文史通义校注》,叶瑛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69页。
    [1]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62页。
    [1]蔡尚思《一位被冷落的大思想家---袁枚》,《文史哲》1988年第5期。
    [2]袁枚《答朱石君尚书》,《小仓山房尺牍》卷9,《袁枚全集》(五),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82页。
    [3]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05页。
    [4]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877页。
    [1]袁枚《续诗品》,《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029。
    [2]郭麐《灵芬馆诗话》卷8,《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705册第389页。
    [3]袁枚《续诗品》“相题”,《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030页。
    [4]袁枚《袁枚全集·附录三》(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49页。
    [5]郭麐《灵芬馆诗话》卷8,《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705册第389页。
    [1]袁枚《寄奇方伯》,《小仓山房尺牍》卷7,《袁枚全集》(五),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49页。
    [2]袁枚《答惠定宇书》,《小仓山房诗文集·文集》卷18,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529页。
    [1]袁枚《答李少鹤书》,《小仓山房尺牍》卷8,《袁枚全集》(五),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70页。
    [2]袁枚《随园随笔序》,《小仓山房续文集》卷28,《小仓山房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766-1767页。
    [1]袁枚《续诗品》“葆真”,《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032页。
    [2]袁枚《续诗品》“选材”,《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030页。
    [1]袁枚《万柘坡诗集跋》,《小仓山房文集》卷11,《小仓山房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410页.
    [2]袁枚《答李少鹤书》,《小仓山房尺牍》卷10,《袁枚全集》(五),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70页.
    [3]袁枚《续诗品》“择韵”,《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031页。
    [4]袁枚《答洪华峰书》,《小仓山房文集》卷19,《小仓山房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568页。
    [1]何绍基《袁简斋杖乡图诗为少兰大令题》,《何绍基诗文集》,岳麓书社1992年版第310页。
    [2]袁枚《蒋心余藏园诗序》,《小仓山房续文集》卷28,《小仓山房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757页。
    [3]袁枚《续诗品》,《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030。
    [4]朱庭珍《筱园诗话》卷2,《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64页。
    [1]袁枚《袁枚全集·附录》(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2页。
    [2]袁枚《续诗品三十二首·尚识》,《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031页。
    [3]袁枚《续诗品》“著我”,《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035页。
    [4]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31页。
    [1]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下册),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535页。
    [1]钱谦益《爱琴馆评选诗慰序》,《牧斋有学集》卷15,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713页。
    [2]钱谦益《胡致果诗序》,《牧斋有学集》卷18,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801页。
    [1]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8页。
    [1]潘耒《日知录序》,《日知录集释》,黄汝成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3页。
    [2]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00页。
    [3]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596页。
    [4]顾炎武《与人书三》,《亭林文集》卷四,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1页。
    [5]顾炎武《初刻<日知录>自序》,《亭林文集》卷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7页。
    [6]顾炎武《与人书二十五》,《亭林文集》卷四,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8页。
    [7]凌廷堪《汪容甫墓志铭》,《校礼堂文集》卷35,《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80卷351页。
    [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9页。
    [2]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3]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9页。
    [4]冯天瑜、王晓明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84页。
    [5]范文澜《看看胡适的“历史态度”和“科学文法”》,《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44页
    [6]王俊义《清代学术探研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6页。
    [7]顾炎武《顾炎武诗集汇注》,王蘧常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255页。
    [1]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卷11,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28页。
    [2]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3,《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044页。
    [3]转引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35页。
    [4]朱庭珍《筱园诗话》卷3,《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81页。
    [5]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4页。
    [6]吴宓《空轩诗话》,《民国诗话丛编》卷6,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22页。
    [7]吕效祖《吴宓诗及其诗话》,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页。
    [1]沈其光《瓶粟斋诗话》三编卷1,《民国诗话丛编》(五),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649页。
    [2]缪钺《诗词散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8页。
    [1]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429页。
    [2]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2381页。
    [3]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2351页。
    [4]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2381页。
    [1]吴宓《吴宓诗话》,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91页。
    [2]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429页。
    [3]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2044页。
    [4]饶宗颐《诗学论集》,《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第17册卷12),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03年版第165页.
    [1]顾炎武《文人求古之病》,《日知录集释》卷19,黄汝成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469页。
    [1]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晚晴簃诗汇》卷11,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89页.
    [2]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5页。
    [1]裴世俊《钱谦益诗歌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8页。
    [2]裴世俊《钱谦益诗歌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0页。
    [3]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顾亭林诗文集》文集卷3,中华书局1983年第40页。
    [4]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鲒埼亭集》卷12,《全祖望集汇校集注》,朱铸禹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版第226页。
    [1]顾炎武《明经》,《日知录集释》卷16,黄汝成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228页。
    [2]顾炎武《博学于文》,《日知录集释》卷7,黄汝成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39页。
    [3]顾炎武《与人书三》,《亭林文集》卷四,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1页.
    [4]顾炎武《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日知录集释》卷7,黄汝成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38页。
    [5]顾炎武《通鉴不载文人》,《日知录集释》卷26,黄汝成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956页。
    [6]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36页。
    [1]顾炎武《与人书十八》,《亭林文集》卷四,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6页。
    [2]顾炎武《文人之多》,《日知录集释》卷19,黄汝成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455页。
    [3]顾炎武《文人之多》,《日知录集释》卷19,黄汝成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453页。
    [4]顾炎武《作诗之旨》,《日知录集释》卷21,黄汝成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553页。
    [1]顾炎武《修辞》,《日知录集释》卷19,黄汝成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461页.
    [2]王国维《王观堂先生全集》第3册,台北文华出版社1968年版第1147页。
    [3]魏中林《钱仲联讲论清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页。
    [4]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3,《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044页。
    [5]黄宗羲《黄梨洲文集》,《传世藏书》别集12,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第296页。
    [6]黄宗羲《黄梨洲文集》,《传世藏书》别集12,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第81页。
    [7]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64-266页。
    [1]王夫之《薑斋诗话》卷2,《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页。
    [2](加)约翰·华特生《康德哲学原著选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版第57页。
    [3]刘世南《清诗流派史》,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国84年版第168页。
    [4]吴孟复《别才非学最难凭---略谈清代的诗风与学风》,《明清诗文论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7页。
    [5]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卷11,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28页。
    [6]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664页。
    [7]何绍基《何绍基诗文集》,岳麓书社1992年版第767页。
    [1]顾炎武《日知录集释》,黄汝成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39页。
    [2]翁方纲《复初斋文集》卷4,《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55卷第391页。
    [3]吴宓《吴宓诗话》,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91页。
    [1]李业嗣《黄先生六十序》,《杲堂文钞》卷3,《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35册第538页。
    [2]黄宗羲《补历代史表序》,《黄梨洲文集》卷1,《传世藏书》别集12,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第67页。
    [1]黄宗羲《南雷诗历题辞》,《黄梨洲文集》卷2,《传世藏书》别集12第81页。
    [2]阮元《重刻南雷文定跋》,《黄宗羲全集》(第十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455页。
    [3]钱仲联《清诗纪事》(遗民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75页。
    [4]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晚晴簃诗汇》卷11,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94页。
    [5]袁枚《随园诗话》卷3,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6]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44页。
    [1]黄宗羲《论文管见》,《黄梨洲文集》卷9,《传世藏书》别集12第295页。
    [2]朱庭珍《筱园诗话》卷2,《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67页。
    [3]黄宗羲《南雷诗历题辞》,《黄梨洲文集》卷2,《传世藏书》别集12第81页。
    [1]黄宗羲《高旦中墓志铭》,《黄宗羲文集》卷4,《传世藏书》别集12第140页。
    [2]黄宗羲《沈昭子耿岩草序》,《黄梨洲文集》卷1,《传世藏书》别集12第60页。
    [3]黄宗羲《郑禹梅刻稿序》,《黄梨洲文集》卷1,《传世藏书》别集12第62页。
    [4]黄宗羲《南雷诗历题词》,《黄梨洲文集》卷2,《传世藏书》别集12第81页。
    [5]黄宗羲《马虞卿制义序》,《黄梨洲文集》卷1,《传世藏书》别集12第65页。
    [1]黄宗羲《寒村诗稿序》,《黄梨洲文集》卷1,《传世藏书》别集12第59页。
    [2]黄宗羲《张心友诗序》,《黄梨洲文集》卷1,《传世藏书》别集12第57页。
    [3]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黄梨洲文集》卷1,《传世藏书》别集12第60页。
    [4]张仲谋《清代文化与浙派诗》,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
    [1]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85卷,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135页。
    [2]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岳麓书社1998年版批523页。
    [3]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85卷,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135页。
    [4]王士祯《竹垞文类序》,《王士桢全集》(三),齐鲁书社2007年版第1540页。
    [5]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04页。
    [6]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22,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70页。
    [1]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55页。
    [2]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19,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94-595页。
    [3]钱仲联《清诗事纪》,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710-2711页。
    [4]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民国诗话丛编》(六),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224页。
    [1]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173卷,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345页。
    [2]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12-613页。
    [1]魏禧《朱锡鬯文集序》,《魏叔子文集》,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87页。
    [2]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08页。
    [3]赵执信《谈龙录》,《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16页。
    [1]朱庭珍《筱园诗话》卷2,《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57-2358页。
    [2]阮元《两浙輶轩录》,《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684册第272页。
    [1]王士祯《池北偶谈·谈异》(卷23),《王士祯全集》(卷五),齐鲁书社2007年版第3399页。
    [1]尚镕《三家诗话》,《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921页。
    [2]钱仲联《清诗事纪》,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713页。
    [3]朱彝尊《胡永叔诗序》,《曝书亭集》卷39,《传世藏书》(集部12),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第222页.
    [4]朱彝尊《楝亭诗序》,《曝书亭集》卷39,《传世藏书》(集部12)第224页。
    [1]朱彝尊《静居志诗话》卷18,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49页。
    [2]钱林《文献征存录》卷2,咸丰八年王藻刻本。
    [3]朱彝尊《荇溪诗集序》,《曝书亭集》文集卷36,《传世藏书》(集部12)第208页。
    [4]朱彝尊《丁武进诗集序》,《曝书亭集》文集卷37,《传世藏书》(集部12)第210页。
    [5]朱彝尊《钱教谕忘忧草序》,《曝书亭集》文集卷39,《传世藏书》(集部12)第220页。
    [6]朱彝尊《鹊华山人诗集序》,《曝书亭集》文集卷39,《传世藏书》(集部12)第222页。
    [7]杨钟义《雪桥诗话》三集卷6,《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24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民国72年版第666页。
    [1]朱庭珍《筱园诗话》卷2,《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51页。
    [2]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80页。
    [1]朱彝尊《高户部诗序》,《曝书亭集》卷38,《传世藏书》(集部12),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第218页。
    [2]刘世南《清诗流派史》,文津出版社民国84年版第195页。
    [3]刘世南《清诗流派史》,文津出版社民国84年版第196页。
    [4]纪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184卷,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573页。
    [5]钱大昕《潜研堂诗集序》,《潜研堂诗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6]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308页。本章节后面引用该书只在正文中简单注出。
    [1]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晚晴簃诗汇》卷11,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86页。
    [2]钱大昕《潜研堂诗集序》,《潜研堂诗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2,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49页。
    [4]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1,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41页。
    [5]王昶《邹晓坪午风堂诗序》,《春融堂集》,《续惨四库全书》集部1438册第75页。
    [6]王昶《李味亭舍人诗序》,《春融堂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38册第75页。
    [1]程廷祚《复家鱼门论古文书》,《清代文论选》(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77页。
    [2]程廷祚《复家鱼门论古文书·附尺牍》,《清代文论选》(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78页。
    [3]宋大樽《茗香论诗》,《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02-103页。
    [4]焦循《与孙渊如观察论考据著作书》,《雕菰楼集》卷13,《丛书集成》第2194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13-214页。
    [5]焦循《与孙渊如观察论考据著作书》,《雕菰楼集》卷13,《丛书集成》第2194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13-214页。
    [6]王昶《春融堂集总序》,《春融堂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38册第331页。
    [7]王昶《春融堂集总序》,《春融堂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38册第331页。
    [8]王昶《吴子山香苏山馆诗序》,《春融堂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38册第78页。
    [9]王昶《金二雅播琴诗集序》,《春融堂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38册第70页。
    [1]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40页。
    [2]见王士祯《池北偶谈》卷7,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47页。
    [1]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晚晴簃诗汇》卷11,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97页。
    [2]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55页。
    [3]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12卷,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58页。
    [1]朱庭珍《筱园诗话》,《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51页.
    [2]赵执信《谈龙录》,《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13页。
    [3]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6页.
    [4]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3页。
    [5]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584页。
    [6]袁枚《随园诗话》卷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
    [7]纪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184卷,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573页。
    [1]袁枚《随园诗话》卷五,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04-105页。
    [2]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晚晴簃诗汇》卷72,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1090页。
    [1]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452册第137页。
    [2]钱大昕《西址先生墓志铭》,《潜研堂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792页。
    [3]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晚晴簃诗汇》卷83,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1261页。
    [1]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31页。
    [1]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晚晴簃诗汇》卷118,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1856页。
    [2]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晚晴簃诗汇》卷116,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1824页。
    [1]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晚晴簃诗汇》卷137,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2181页。
    [1]钱大昕《潜研堂诗集序》,《潜研堂诗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袁枚《随园诗话》卷10,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59页。
    [3]王士祯《池北偶谈》卷11,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49页。
    [1]钱大昕《潜研堂诗集序》,《潜研堂诗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另有单行本《辛相吟稿》2卷中的十一首诗未收入其中。
    [3]钱大昕《潜研堂诗集序》,《潜研堂诗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4]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661-5671页。
    [5]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661-5671页。
    [6]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晚晴簃诗汇》卷83,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1269页。
    [1]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661-5664页。
    [1]范晔《后汉书》,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34页。
    [1]范晔《后汉书》,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2页。
    [2]范晔《后汉书》,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8页.
    [3]范晔《后汉书》,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1207页。
    [4]范晔《后汉书》,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12页.
    [5]刘煦《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984页。
    [6]范晔《后汉书》,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10页。
    [7]范晔《后汉书》,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33页。
    [8]班固《汉书》,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113页。
    [1]范晔《后汉书》,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273页。
    [2]范晔《后汉书》,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34页。
    [3]方南堂《辍锻录》,《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936页。
    [4]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47页。
    [5]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48页。
    [1]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49页。
    [2]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50页。
    [3]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41页。
    [4]钱大昕《瓯北诗集序》,《潜研堂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19页。
    [1]钱大昕《春星草堂诗集序》,《潜研堂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21页。
    [2]钱大昕《瓯北诗集序》,《潜研堂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19页。
    [3]钱大昕《严久能娱亲雅言序》,《嘉定钱大昕全集》卷9,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05页。
    [4]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2,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49页。
    [5]钱大昕《瓯北集序》,《嘉定钱大昕全集》卷9,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19页。
    [6]钱大昕《策问》,《嘉定钱大昕全集》第9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67页。
    [1]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64页。
    [2]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66页。
    [3]王夫之《薑斋诗话》卷2,《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页。
    [4]徐璈《桐旧集·饮光集诗说》,《明诗纪事》(辛签卷10),台湾鼎文书局民国60年版第3017页。
    [5]施闰章《蠖斋诗话》,《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78页。
    [1]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经部6,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62页.
    [2]赵翼《瓯北诗话》卷10,《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1299-1300页。
    [3]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集部26,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352页。
    [4]俞弁《逸老堂诗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10页。
    [1]袁枚《仿元遗山论诗》,郭绍虞等《万首论诗绝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86页。
    [2]袁枚《随园诗话》卷8,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95页。
    [3]赵翼《瓯北诗话》卷10,《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314-1315页。
    [1]朱庭珍《筱园诗话》卷2,《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58页。
    [1]查慎行《赵功千漉舫小稿序》,《敬业堂文集》(卷中),四库备要缩印本。
    [2]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集部7,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065页。
    [1]赵翼《瓯北诗话》卷10,《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299-1300页。
    [2]王士祯《分甘余话》,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8-9页。
    [3]俞兆晟《渔洋诗话·序》,《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63页。
    [4]郑梁《寒村诗文选》之《寒村安庸集》卷2,《四库全书存目丛刊》集部256册第372页。
    [1]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29,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36页。
    [2]王士祯《师友诗传续录》,《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50页。
    [3]袁枚《随园诗话》卷2,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6页。
    [4]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98页。
    [1]翁方纲《渔阳诗髓论》,《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05页.
    [2]徐世昌《清儒学案》21施闰章愚山学案,中国书店1990版第378页。
    [3]王掞《皇清诰授资政大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王公神道碑铭》,《王士祯全集》(六),齐鲁书社2007年版第5113页.
    [4]钱林《文献征存录》,《王士祯全集》(六),齐鲁书社2007年版第5142页。
    [5]郑方坤《国朝名家诗钞小传》,《王士祯全集》(六),齐鲁书社2007年版第5130页。
    [6]赵执信《谈龙录》,《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16页.
    [7]张云章《新城王先生文稿序》,《王士祯全集》(三),齐鲁书社2007年版第1519页。
    [8]附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44-145页.
    [1]刘世南《清诗流派史》,文津出版社民国84年版第204页。
    [2]袁枚《随园诗话》卷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60页。
    [3]陈衍《石遗室诗话续编》卷一,《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75页。
    [4]阮葵生《茶馀客话》卷11,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06页。
    [5]沈德潜《清诗别裁集》(第一册)卷三,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民国67年版第48页。
    [6]刘麟生《中国诗词概论》,刘麟生主编《中国文学八论》第五种,世界书局1936年版第54页。
    [7]俞兆晟《渔阳诗话·序》,《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63页。
    [8]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集部35,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538页。
    [9]方南堂《辍锻录》,《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937-1938页。
    [1]王士祯等《师友诗传续录》,《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53页。
    [2]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57页。
    [3]陈衍《陈石遗先生谈艺录》,《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21页。
    [4]王士祯《渔洋诗话》,《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
    [5]陈衍《陈石遗先生谈艺录》,《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19页。
    [1]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930-3931页。
    [1]王士祯《带经堂诗话·真诀类》,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版第78页。
    [1]王士桢《池北偶谈》,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84页。
    [1]王士祯《分甘余话》,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0页。
    [1]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3,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82页。
    [2]《钱仲联讲论清诗》,魏中林整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2页。
    [3]翁方纲《王文简古诗平仄论》,《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23页。
    [1]朱庭珍《筱园诗话》卷4,《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99页。
    [2]何世璂《然灯记闻》,《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19页。
    [3]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卷1,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9页。
    [4]王士祯《师友诗传录续》,《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59页。
    [5]何世璂《然灯记闻》,《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20页。
    [6]何世璂《然灯记闻》,《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20页。
    [7]王士祯《师友诗传录》,《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25页。
    [8]王士祯《丙申诗旧序》,《蚕尾续文》卷3,《王士祯全集》(三),齐鲁书社2007年版第2025页。
    [1]王士祯等《师友诗传录》,《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25页。
    [2]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卷1,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7页。
    [3]王士祯《池北偶谈》卷12,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80页。
    [4]王士祯《池北偶谈》卷12,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82页。
    [1]王士祯《池北偶谈》卷14,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28页。
    [2]王士祯《池北偶谈》卷19,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58页。
    [3]郑板桥 《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郑板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1页。
    [4]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53页。
    [1]萧一山《清代通史》(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05页.
    [2]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86卷,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151页。
    [1]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40卷,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533-534页
    [2]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685页。本节后引用该书只在正文中简单注出。
    [3]王瞿《道古堂文集序》,《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26册第199页。
    [1]袁枚《仿元遗山论诗》,郭绍虞等《万首论诗绝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88页.
    [2]袁枚《随园诗话》卷14.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63页。
    [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47,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320页。
    [2]钱谦益《顾麟士诗集序》,《牧斋有学集》卷19,四部丛刊本第17页。
    [3]黄宗羲《后苇碧轩诗序》,《南雷文定》前集卷1,台北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第5页。
    [1]杭世骏《沈沃田诗序》,《道古堂文集》卷10,《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26册第286页。
    [1]杭世骏《沈沃田诗序》,《道古堂文集》卷10,《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26册第286页。
    [2]杭世骏《郑荔乡蔗尾集序》,《道古堂文集》卷10,《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26册第303页。
    [3]杭世骏《郑筠谷诗钞序》,《道古堂文集》卷9,《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26册第286页。
    [1]杭世骏《郑筠谷诗钞序》,《道古堂文集》卷9,《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26册第286页.
    [2]杭世骏《马思山南垞诗稿序》,《道古堂文集》卷10,《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26册第295页。
    [1]缪钺《诗词散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5页。
    [2]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308页。本章节后面引用该书只在正文中简单注出。
    [3]张仲谋《清代文化与浙派诗》,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282页。
    [4]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130,中华书局1997版第1505页。
    [5]沈德潜《清诗别裁》(第三册),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67年版第172页。
    [6]王昶《湖海诗话》卷1,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第17页。
    [1]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46,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638页。
    [2]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196,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760页。
    [3]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113,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505页。
    [4]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70,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973页。
    [1]袁枚《随园诗话》卷9,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39页。
    [2]全祖望《厉樊榭墓碣铭》,《鲒埼亭集》卷20,《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29册第132页。
    [3]陈衍《陈石遗先生谈艺录》,《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21页。
    [4]朱则杰《清诗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28页。
    [1]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190,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666页。
    [1]方南堂《辍锻录》,《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943页。
    [2]沈德潜《说诗啐语》,《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53页。
    [1]韦勒克《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77页。
    [2]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卷22,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5页.
    [3]厉鹗《查莲坡蔗塘未定稿序》,《樊榭山房集·文集》,卷3,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5年版第460页。
    [1]厉鹗《绿杉野屋集序》,《樊榭山房集·文集》卷3,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5年版第466页。
    [2]杨钟羲《雪桥诗话》三集卷五,《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第240册),文海书社民国72年影印本第629页。
    [3]朱彝尊《斋中读书十二首》之十一中有“诗篇虽小技,其源本经史”。
    [4]洪亮吉《北江诗话》卷1,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6页。
    [5]袁枚《随园诗话》卷9,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39页。
    [1]蒋士铨《论诗杂咏三十首》,《忠雅堂诗集》卷26,嘉庆21年刻本.
    [2]方南堂《辍锻录》,《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943页.
    [3]朱庭珍《筱园诗话》卷2,《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67页.
    [4]朱庭珍《筱园诗话》卷2,《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67-2368页.
    [5]顾炎武《与人书十》,《亭林文集》卷4,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3页。
    [1]戴名世《吴他山诗序》,《戴名世集》卷2,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9页。
    [2]阮葵生《茶馀客话》卷11,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01页。
    [3]黄曾樾《陈石遗先生谈艺录》,《民国诗话丛编》(一),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705页。
    [4]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73页。
    [1]陆奎勋(陆陆堂)“时为万里之游,则益研精经学。寓维扬者三载,于诸经皆有識著,解匡鼎之颐.而折五鹿充宗之角.譬蜂酿蜜,如肉贯丳,宋、元人经解如林。自贡父、华谷、草庐、东山一二家外,度未有与之并驾而齐驱者,而大江南北寻章摘句之徒,犹泛泛然以诗人相推重,盖亦浅之乎为丈夫矣.”(郑方坤《国朝名家诗钞小传》)沈德潜说他“穿穴五经,皆有述作”.阮元《两浙輶轩录》说他“少好谈兵,又精六壬学及星家言,继而学仙、学佛.年四十一,乃一意经学,诸经皆有述作,学者称陆堂先生'。著有《陆堂诗学》、《易学》、《今文尚书说》、《春秋义存录》、《戴礼绪言》、《陆堂诗文集》(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3585页)
    [2]诸锦(诸襄七)的诗歌“掐擢胃肾,氛摘杳微”,“言近旨远,根柢深而英华自茂”,“生平博闻强识,诗法山谷,后山”。(王昶《湖海诗传蒲褐山房诗话》)阮元《两浙輶轩录》引《金华诗录》说他:“博学好古,介然特立,居乡十余年卒.沈酣曲籍.不问户以外事。依然一老书生也.'(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352页)
    [3]袁枚《随园诗话》卷4,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89-90页
    [4]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78页.
    [5]钱钟书先生可能持有同章学诚相同的观点,认为对具体学识的引入还只是“功力”,对学识做进一步的阐发才是学问,“功力之与学问,实相似而不同.记诵名数,搜剔遗逸,排纂门类.考订异同,途辙多端.实皆学者求知所用之功力尔;即于数者之中,能得其所以然,因而上阐古人精微,下启后人津逮,其中隐微可独喻而难为他人言者,乃学问。今人误执古人功力为学问,毋怪学问之纷纷矣”.(章学诚《又与正甫论文》.《章氏遗书》卷二十九)翁方纲热衷于金石考据,引征的“功力”有余,阐微的“学问”不足.
    [6]缪钺《诗词散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8页.
    [1]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82页.
    [2]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08页.
    [3]叶燮等《原诗·一瓢诗话·说诗啐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49页.
    [4]张问陶《论文八首》,《船山诗草》,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30页.
    [5]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船山诗草》,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2页。
    [6]朱庭珍《筱园诗话》卷2,《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64页。
    [7]洪亮吉《北江诗话》卷1,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5页.
    [8]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455页。
    [9]张仲良《清代诗歌的两大特点》,《江汉论坛》1987年第2期.
    [10]刘世南《清诗流派史》,文津出版社民国84年版第347-348页.
    [11]刘世南《清诗流派史》,文津出版社民国84年版第350页.
    [12]刘世南《清诗流派史》,文津出版社民国84年版第345页.
    [1]马亚中《中国近代诗歌史》,台湾学生书局民国81年版第158页。
    [2]方南堂《辍锻录》,《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938页、1939页
    [3]金人瑞《鱼庭闻贯》,《金圣叹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4]朱则杰《清诗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38页。
    [1]张仲谋认为《上湖纪岁诗编》属于编年系诗,自27岁到69岁,四十年余年无间断,不应另有《春星堂诗集》。(参见张仲谋《清代文化与浙派诗》,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319页)
    [1]方南堂《辍锻录》,《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943页.
    [1]汪师韩《诗学纂闻》,《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40页。
    [1]袁枚《随园诗话》卷4,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90页。
    [2]沈津《翁方纲年谱》,台北中央研究院2003年第92页、第208页。
    [3]沈津《翁方纲年谱》,台北中央研究院2003年版第135页。
    [4]郑珍《郡教授独山莫犹人与俦先生七十六寿诗》,《巢经巢诗钞笺注)卷5,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352页。
    [5]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34卷,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561页。
    [6]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01页。
    [1]缪荃孙《重印复初斋诗集序》,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455页.
    [2]陆廷枢《复初斋诗集序》,《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54卷第361页。
    [1]王揖唐《今传是楼诗话》,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56-357页。
    [2]沈津《翁方纲年谱》,台北中央研究院2003年第92页。
    [3]钱仲联《清诗事纪》,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455-5457页。
    [4]易宗夔《新世说》(文学类),《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80册,台湾文海出版社民国62年影印本第117页。
    [5]钱泳《履园丛话》卷6,中华书局1979年第146页.
    [1]翁方纲《考订论中之一》,《复初斋文集》卷7,《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55卷第414页.
    [1]程恩泽《金石题咏汇编序》,《陈待郎遗集》卷7,中华书局1985年版。
    [2]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船山诗草》,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2页。
    [3]王昶《湖海诗传》卷15,《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625册第685页。
    [1]翁方纲《石洲诗话》,《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376页.
    [2]翁方纲《石洲诗话》,《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377页。
    [1]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2004年第249页。
    [2]翁方纲《考订论》,《复初斋文集》卷7,《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55册第412-412页。
    [3]翁方纲《复初斋文集》卷7《附录与程鱼门平钱、戴二君议论旧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55册第419页。
    [4]翁方纲《志言集序》,《复初斋文集)卷4,《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55册第391页。
    [5]翁方纲《神韵论下》,《复初斋文集》卷8,《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55册第425页。
    [1]翁方纲《复初斋文集》卷7,《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55册第423页。
    [2]翁方纲《石洲诗话》,《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478页。
    [3]翁方纲《石洲诗话》,《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427页。
    [4]翁方纲《复初斋文集》卷十五,《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55册第496页。
    [5]翁方纲《神韵论下》,《复初斋文集》卷8,《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55册第425页。
    [6]翁方纲《七言诗三味举隅》,《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03页。
    [7]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426页。
    [8]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426页。
    [9]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427页。
    [10]翁方纲《复初斋文集》卷3《渔洋先生精华录序》,《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55册第372页。
    [11]翁方纲《复初斋文集》卷12《送张肖苏至之汝阳序》,《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55册第465页。
    [12]翁方纲《志言集序》,《复初斋文集》卷4,《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55册第391页。
    [1]翁方纲《书空同集后十六首》(其12),《复初斋诗集》卷18,《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54册第1454页。
    [2]汪辟疆《汪辟疆说近代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1]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卷11,《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182册第419页。
    [1]袁枚《随园诗话》,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10-111页。
    [2]章学诚《与汪龙庄书》,《章氏遗书》卷9,吴兴刘氏嘉业堂同治元年刊本。
    [3]刘衍文《雕虫诗话》卷1,《民国诗话丛编》(六),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424页。
    [4]刘声木《苌楚斋随笔》卷3,《近代中国近代史料丛刊》(第218册).台湾文海出版社民国62年影印本第75页。
    [5]张际亮《与徐廉峰太史书》,《张亨甫文集》卷3,建宁孔寄衢校,同治丁卯春刊本。
    [1]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14-715页。
    [2]魏中林《古典诗学的学问化问题与清诗研究》,《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3]王昶《湖海诗传》卷22,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第573页.
    [4]王昶《湖海诗传》卷29,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第782页。
    [1]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卷105,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1631页。
    [2]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卷Ⅲ,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1734页。
    [3]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卷113,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1767页。
    [4]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卷117,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1836页。
    [5]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卷161,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2584页.
    [6]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卷107,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1654页。
    [7]陈衍《石遗室诗话》卷1,《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8]王国维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王观堂先生全集》第3册,台北文华出版社1968年版第1147页。
    [9]陆廷枢《复初斋诗集序》,《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54册第361页。
    [1]钱仲联《清代学风和诗风的关系》,《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9页。
    [2]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版第725页。
    [3]“回光返照”的现象不只存在于古典诗歌当中,古典散文都出现了这种情况,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就说曾国藩一死之后,古文的运命又渐渐衰微下去了,曾派的文人,郭嵩焘、薛福成、黎庶昌、俞樾、吴汝伦……都不能继续这个中兴的事业,再下去,更成了“强弩之末”了。这一度的古文中兴,只可算是痨病将死的人的“回光返照”,仍旧救不了古文的衰亡。
    [1]汪辟疆《汪辟疆说近代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4页。
    [2]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民国诗话丛编)(六),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339页。
    [3]陈衍《石遗室诗话》卷一,《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4]陈衍《近代诗钞序》,《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75页。
    [5]陈衍《近代诗钞述评叙》,《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07页。
    [6]厉鹗《樊榭山房集·文集序》,四部丛刊本。
    [1]阮元《春海程公墓志铭),缪荃孙《续碑传集》卷10,《近代中国史料丛刊》982册,台湾文海出版社民国62年影印本第12-15页。
    [2]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晚晴簃诗汇》卷125,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1963页。
    [3]程恩泽《金石题咏汇编序》,《程侍郎遗集》卷7,《丛书集成》第2213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43页。
    [4]陈衍《石遗室诗话》,《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1页。
    [1]翁同和《翁文恭公日记》(同治三年七月二十七日),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342页。
    [2]陈衍《石遗室诗话》卷28,《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82页.
    [3]何绍基《何绍基诗文集自序》,《何绍基诗文集》,岳麓书社1992年版第1页。
    [4]何绍基《与汪菊士论诗》,《何绍基诗文集》,岳麓书社1992年版第821页。
    [5]何绍基《与汪菊士论诗》,《何绍基诗文集》,岳麓书社1992年版第821页。
    [1]朱琦《使黔草叙》,《何绍基诗文集》,岳麓书社1992年版第1079页。
    [2]何绍基《题冯鲁川小像册论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885册),台湾文海出版社民国62年影印本第191页。
    [3]邬鸿逵《使黔草序》,《何绍基诗文集》岳麓书社1992年版第1085页。
    [4]何绍基《何绍基诗文集》,岳麓书社1992年版第672页。
    [1]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晚晴簃诗汇》卷136,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2160页。
    [2]钱仲联《清诗事纪》,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9652页。
    [3]《钱仲联讲论清诗》,魏中林整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6页。
    [1]郑知同《敕授文林郎征君显考子尹府君行述》,《巢经巢诗钞笺注》,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1475页。
    [2]《国史儒林传》,《巢经巢诗钞笺注》,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1467页。
    [3]黎庶昌《郑征君墓表》,《巢经巢诗钞笺注》,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1472页。
    [1]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上海书店2000年版第1217页。
    [2]郑知同《敕授文林郎征君显考子尹府君行述》,巢经巢诗钞笺注》,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1482页。
    [3]莫友芝《巢经巢丝钞序》,《巢经巢诗钞笺注》,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1505页。
    [4]郑知同《敕授文林郎征君显考子尹府君行述》,《巢经巢诗钞笺注》,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1483页。
    [5]郑知同《敕授文林郎征君显考子尹府君行述》,《巢经巢诗钞笺注》,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1477页。
    [6]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民国诗话丛编》(六),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310页。
    [1]陆夔龙《遵义郑征君遗书序》,《巢经巢诗钞笺注》,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1518页。
    [2]陈田《黔诗纪略后编》,《巢经巢诗钞笺注》,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1486页。
    [3]赵恺《巢经巢遗诗跋》,《巢经巢诗钞笺注》,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1525页。
    [4]白敦仁《巢经巢诗钞笺注前言》,《巢经巢诗钞笺注》,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1页。
    [5]钱仲联《近代诗评》,《学衡》1926年第51期。
    [6]蒋寅《金陵生小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2-133页。
    [1]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民国诗话丛编》(六),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405页。
    [2]白敦仁《巢经巢诗钞笺注前言》,《巢经巢诗钞笺注》,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27-28页。
    [3]黄万机《论郑珍诗歌的艺术风格》,《苏州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
    [1]谭德兴《论郑珍文学的经学化》,《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3期.
    [1]王柏心《巢经巢诗钞序》,《巢经巢诗钞笺注》,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1509页。
    [2]何曰愈《退庵诗话》,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0023页。
    [3]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901页。
    [1]白敦仁《巢经巢诗钞笺注前言》,《巢经巢诗钞笺注》,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27页。
    [2]《钱仲联讲论清诗》,魏中林整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2、84页。
    [3]白敦仁《清代贵州釐金及郑子尹的<抽釐哀>》,《明清诗文论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郑珍《柴翁说》,《巢经巢文集》卷5,《续修四库全书》1534册第353页。
    [2]参见翁仲康整理《韩诗郑子尹批语并跋》,《贵州文史丛刊》1987年第2期。
    [3]郑珍《跋韩诗符读书城南首》,《巢经巢文集》卷5,《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534册第364页。
    [4]郑珍《跋韩诗示儿》,郑珍《巢经巢文集》卷5,《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534册第364页。
    [1]黎庶昌《检发江苏知县郑子尹先生行状》,《巢经巢诗集笺注》附录,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1469页。
    [2]黎庶昌《检发江苏知县郑子尹先生行状》,《巢经巢诗集笺注》附录,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1469页。
    [3]郑珍《跋内弟黎鲁新<慕耕草堂诗钞>》,《巢经巢诗钞》卷5,《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53第368页。
    [1]莫友芝《巢经巢诗钞序》,《巢经巢诗钞笺注》,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1506页。
    [2]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77-178页。
    [3]钱仲联《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06-407页。
    [4]陈衍《近代诗钞述评》,《陈衍诗论合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79页。
    [1]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民国诗话丛编》(六),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398页。
    [2]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民国诗话丛编》(六),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401页。
    [1]陆夔龙《遵义郑征君遗书序》,《巢经巢诗钞笺注》,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1518页。
    [2]陈衍《陈衍诗论合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7-38页。
    [3]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0027页。
    [1]钱仲联《论同光体》,《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齐鲁书社1983年版第118-119页。
    [2]钱仲联《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3-161页。
    [3]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民国诗话丛编)(五),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321页。
    [4]刘成禹《世载堂杂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48页。
    [1]李渔叔《鱼千里斋随笔》卷上,《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830册,台湾文海出版社民国72年影印本第52页。
    [2]杨声昭《读散原诗漫记》,引自《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3226页。
    [3]陈三立《散原精舍诗文集》(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83页。
    [4]陈衍《石遗室诗话》卷一,《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页。
    [5]郑孝胥《答张君玉裁》,《海藏楼诗集》卷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86页。
    [6]郑孝胥《海藏楼诗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60页。
    [1]叶参等《郑孝胥传》,满日文化协会1938年版第138-139页。
    [2]魏中林《钱仲联讲论清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0页
    [3]魏中林《钱仲联讲论清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页
    [4]钱仲联《近代诗钞》,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061页。
    [5]陈衍《将至水口山势其峭》,《陈石遗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0页。
    [6]陈衍《将至水口山势其峭》,《陈石遗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0页。
    [7]陈衍《吴山晚眺》,《陈石遗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3页。
    [8]陈衍《水帘洞歌》,《陈石遗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3页。
    [9]由云龙《定庵诗话续编》(下),《民国诗话丛编》(三),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651页。
    [10]陈衍《陈石遗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97-98页。
    [1]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民国诗话丛编》(五),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325页。
    [2]刘衍文《雕虫诗话》,《民国诗话丛编》(六),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573页。
    [3]王运熙等《中国文学批评史)(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20页。
    [4]陈衍《聆风簃诗叙》,《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76页
    [5]由云龙《定庵诗话》卷下,《民国诗话丛编》(三),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583页。
    [1]引自陈琰《艺苑丛话》,《清诗纪事》第12580页;
    袁昶《渐西村人初集》有《书宝山蒋剑人集后》文字与上引稍有出入。
    [2]袁昶《渐西村人初集》卷4,《丛书集成》第2344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7页。
    [3]钱仲联《靖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2545页。
    [1]陈衍《石遗室诗话》卷23,《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7页。
    [2]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66页。
    [3]胡先驌《海日楼诗集跋》,《沈曾植集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23页。
    [1]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民国诗话丛编》(五),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332页。
    [2]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民国诗话丛编》(六),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90页。
    [3]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王观堂先生全集》第3册,台北文华出版社1968年版第1147页。
    [4]钱仲联《论沈曾植》,《梦苕庵清代论文集》,齐鲁书社1983年版第242-248页。
    [1]徐珂《清稗类钞》(第八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961页。
    [2]陈衍《石遗室诗话》卷一,《陈衍诗论合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页。
    [3]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民国诗话丛编》(五),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331页。
    [4]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民国诗话丛编》(六),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205页。
    [5]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民国诗话丛编》(六),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209页。
    [6]钱仲联《论近代诗四十家》,《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齐鲁书社1983年版第147页。
    [1]对《病山示我鬻医篇喜其怪伟属和一章》注释基本上引用了钱仲联先生《沈曾植集校注》中的内容。
    [1]由云龙《定庵诗话》(卷下),《民国诗话丛编》(三),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584页。
    [2]胡先驌《海日楼诗集跋》,《沈曾植集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23页。
    [1]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961页。
    [1]沈曾植《杂诗》之五,《沈曾植集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665页。
    [2]魏中林《钱仲联讲论清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0页。
    [3]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民国诗话丛编》(五),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331页。
    [4]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民国诗话丛编》(六),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209页。
    [1]张尔田《寐叟乙卯稿后序》,《沈曾植集校注》,钱仲联注,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4页。
    [2]马亚中《中国近代诗歌史》,台湾学生书局民国81年版第394页。
    [3]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民国诗话丛编》(六),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205页。
    [4]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15页。
    [1]陈衍《近代诗学论略》,《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85页。
    [2]由云龙《定庵诗话》(卷上).《民国诗话丛编》(三).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563页。
    [3]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397-398页。
    [4]魏源《定庵文录序》.《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39页。
    [5]林昌彝《射鹰楼诗话》卷10,《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706册第391页。
    [6]龚自珍《尊史》,《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0-81页。本章后面引用该书只在正文中简单注出,该书简称《全集》。
    [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第二十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6-197页。
    [2]龚自珍《张南册国朝诗征序》,《龚自珍全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06页。
    [1]钱仲联《清诗事纪》,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9582-9583页。
    [2]刘世南《清诗流派史》,文津出版社民国84年版第479页。
    [3]袁嘉穀《卧雪诗话》卷2,《民国诗话丛编》(二),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320页。
    [4]徐珂《清稗类钞·著述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749页。
    [5]魏源《诗古微序》,《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19页。
    [6]魏源《简学斋诗集题辞》,《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30页。
    [7]魏源《默觚·学篇二》,《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8页。
    [8]包世臣《赵平湖<政书>五篇叙》,《艺舟双楫》卷10,《传世藏书》(集部诗文评论3),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第3304页。
    [1]姚莹《十幸斋记》,《东溟文后集》卷9,《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51册,台湾文海出版社民国72年影印本第894页。
    [2]魏源《荆溪周君保绪传》,《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36页。
    [3]海纳川《冷禅室诗话》,《民国诗话丛编》(二),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701页。
    [4]吴宓《吴宓日记》(第一册),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406-407页。
    [5]冯天瑜、何晓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版第932-936页。
    [1]张际亮《答姚石甫明府书》,《张亨甫全集》卷3,同治丁卯春刊本。
    [2]阿英《鸦片战争文学集》,北京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第64页。本章后面引用该书只在正文中简单注出,该书简称《文学集》.
    [1]张之洞《学术》,《张文襄公诗集》(卷四),《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561册第651页。
    [2]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清代学术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6-117页。
    [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7页。
    [2]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00页。
    [1]《中国代出版史料》初编,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5-6页。
    [1]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00辑,文海出版社1973年版第46-47页。
    [2]谭嗣同《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下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93页。
    [3]王逸塘《今传是楼诗话》,《民国诗话丛编》(三),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262页。
    [4]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民国诗话丛编》(五),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352页。
    [1]陈衍《石遗室诗话续编》卷6,《陈衍诗论合集》(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78页。
    [2]严复《与张元济书(一)》,《严复集》第3册(书信),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27页。
    [3]陈衍《几道出示岁暮诸作奉和一首次其初七日阅邸抄韵》,《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10页。
    [4]吴宓《吴宓诗话》,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05页。
    [5]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饮冰室合集》第1册,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2页。
    [6]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饮冰室合集》第1册,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73页。
    [1]梁启超《国民十大元气论·叙论》.《饮冰室合集》第1册,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61页。
    [2]郭延礼《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百花州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50-54页。
    [3]吴宓《吴宓诗话》,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05页。
    [4]梁启超《饮冰室诗话》,《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五,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40页。
    [1]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评严复),《汪辟疆说近代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14页。
    [2]吴孟复《别才非学最难凭--略谈清代的诗风与学风》,《明清诗文论文集》,江苏古箱出版社1986年版第22页。
    [3]梁启超《夏威夷游记》,《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二十二,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版第189页。
    [1]陈三立《散原精舍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2]陈三立《散原精舍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5页。
    [3]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4页
    [1]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晚晴簃诗汇》卷171,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2753页。
    [2]丘逢甲《人境庐诗草跋》,《人境庐诗草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088-1089页。
    [3]康有为《日本杂事诗序》,陈永正编注《康有为诗文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70页。
    [4]梁启超《夏威夷游记》,《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二十二,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版第189页。
    [1]朱自清《论中国诗的出路》,清华大学《中国文学会月刊》第1卷第4期。
    [2]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080页。
    [1]吴宓《吴宓诗话》,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00页。
    [2]吴宓《吴宓诗话》,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06页。
    [3]康有为《日本杂事诗序》,《康有为诗文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67-570页。
    [4]黄遵宪《人境庐诗草笺注》上册,钱仲联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083页。本章后面引用该书只在正文中简单注出,该书简称《笺注》。
    [1]郭延礼《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百花州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页。
    [2]钱仲联《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齐鲁书社1983年版第85页。
    [3]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民国诗话丛编》(六),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291页。
    [4]吴宓《空轩诗话》,《民国诗话丛编》(六),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37页。
    [1]《钱仲联讲论清诗》,魏中林整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1]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30-31页。
    [2]康有为《日本杂事诗序》,《康有为诗文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67-570页。
    [1]梁启超《舟中作诗并论诗》,《新大陆游记及其他》,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本,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94页。
    [1]黄遵宪《黄遵宪全集》。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582页。
    [2]黄遵宪《黄遵宪全集》,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457页。
    [3]刘世南《清诗流派史》,文津出版社民国84年版第581,588-589页。
    [4]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24页。
    [1]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47页。
    [2]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3874-13876页。
    [1]刘梦溪《传统的误读》,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85页。
    [2]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民国诗话丛编》(五),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367页。
    [3]谭嗣同《谭嗣同全集》。北京三联书店1954年版第206页。
    [4]康有为《康南海先生诗集》,《中国近代史料丛刊续编》,台湾文海出版社民国72年版第10-11页。《康南海先生诗集》在本节后面正文中简称《康集》。
    [1]吴宓《吴宓诗话》,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94-195页。
    [2]马亚中《中国近代诗歌史》,台湾学生书局民国81年版第551-552页。
    [3]刘梦溪《传统的误读》,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78页。
    [1]刘梦溪(传统的误读》,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05页。
    [2]刘梦溪《传统的误读》,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05-125页。
    [3]蒋寅《金陵生小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8页。
    [4]王国维《王国维文集》(第1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302-304页。本节后面引用该书的只在正文中简单注出。
    [1]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4926页
    [2]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4-25页。
    [3]缪钺《诗词散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5页。
    [1]缪钺《诗词散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7页。
    [2]马亚中《中国近代诗歌史》,台湾学生书局民国81年版第552页。
    [1]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6页。
    [2]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4页。
    [3]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47页。
    [1]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4页。
    [2]刘士林《诗之新声与学之别体--论20世纪的中国学人之诗》,《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3期第107页。
    [3]钱穆《中国文学讲演录》,巴蜀书社1987年版第19页。
    [1]胡适《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1页。
    [2]胡适《胡适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2-13页。
    [3]此词出自胡先骗的《齐天乐》(节选)。
    [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胡适文存(卷一),黄山书社1996年版第7页。
    [2]胡适《胡适文存(卷一),黄山书社1996年版第118页。
    [3]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52页。
    [4]胡适《胡适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55页。
    [1]胡适《胡适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2]胡适《胡适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3]胡适《胡适文集》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50页。
    [4]胡适《胡适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5]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1页。
    [6]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97页。
    [7]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5002页。
    [8]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3228页。
    [9]胡适《寄陈独秀》,《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1页。
    [10]胡适《新诗---中国诗史上第四次诗体的大解放》,《胡适诗话》,四川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215页。
    [1]胡适《与梅光迪辩论白话文学》,《胡适诗话》,四川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95页。
    [2]胡适《四十自述》,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03页。
    [1]钱玄同《寄陈独秀》.《新青年》1917年3月1日第3卷第1号。
    [2]钱玄同《寄陈独秀》.《新青年》1917年3月1日第3卷第1号。
    [3]钱玄同《寄胡适之》,《胡适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4页。
    [4]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中国文论选》(现代卷上),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版第11-14页。
    [1]刘复《我之文学改良观》,《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文学理论集),上海书店1994年版第357-361页。
    [2]鲁迅《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32页。
    [3]刘诚《中国诗学史》,鹭江出版社2002年版第328页
    [4]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新青年》1919年六卷1号。
    [5]《钱仲联讲论清诗》,魏中林整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2页。
    [1]刘士林《诗之新声与学之别体---论20世纪的中国学人之诗》,《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3期第113页。
    [2]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31页。
    [3]朱光潜《论诗》,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第123页。
    [4]杨香池《偷闲庐诗话》第2集,《民国诗话丛编》(三),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716页。
    [5]周仁政《悖逆的符号:胡适、鲁迅与現代诗及小说之发生》,《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
    [6]刘士林《20世纪中国学人之诗三题议》,《求是学刊》2003年第1期第83页。
    [7]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32页。
    [1]胡先驌《评<尝试集>》,《学衡》1922年第2期。
    [2]胡先驌《评<尝试集>》,《学衡》1922年第2期。
    [3]胡先驌《评<尝试集>》,《学衡》1922年第2期。
    [4]胡先驌《胡先驌文存》(上卷),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年版第49页。
    [1]胡先驌《评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学衡》1923年第6期。
    [2]胡先驌《论批评家之责任》,《学衡》1922年第3期。
    [3]吴宓《吴宓诗话》,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97页。
    [4]吴宓《吴宓诗话》,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56页。
    [5]吴宓《吴宓诗话》,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97-98页。
    [1]吴宓《空轩诗话》,《民国诗话人丛编》(六),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90页。
    [2]吴宓《空轩诗话》,《民国诗话人丛编》(六),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90页。
    [3]吴宓《空轩诗话》,《民国诗话人丛编》(六),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7页。
    [4]袁进《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页。
    [5]贺麟《文化与人生》,上海书店1991年版第13页。
    文津阁《四库全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
    《四库未收辑刊》,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四部丛刊》,上海书店1985年版。
    《传世藏书》,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
    《宋集珍本丛刊》,北京线装书局2004年版。
    《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丛书集成续编》,上海书店1994年版。
    《丛书集成新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4年版。
    《丛书集成三编》,台北新丰文出版公司1997年版。
    《钱谦益年谱》,方良撰,线装书局2008年版。
    《顾炎武年谱》,周可真撰,苏州大学1998年版。
    《朱竹垞先生年谱》,朱彝尊撰,北图年谱丛刊本。
    《王渔洋先生年谱》,伊丕聪撰,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袁枚年谱》,傅毓衡撰,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钱辛楣先生年谱》,钱大听撰,北图年谱丛刊本。
    《杭世骏年谱》,胡吉勋撰,复旦大学硕士论文。
    《厉樊榭先生年谱》,厉鹗撰,北图年谱丛刊本。
    《翁方纲年谱》,沈津撰,台北中央研究院2003年版。
    《郑子尹先生年谱),凌惕安撰,台北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
    《黄遵宪年谱》,钱仲联撰,《入境庐诗草笺注》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沈寐叟年谱》,王蘧常撰,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王国维年谱》,陈鸿祥撰,齐鲁书社1991年版。
    《康有为自编年谱》,康有为撰,续修四库全书本。
    《清史稿》,赵尔巽等撰,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
    《清史列传》,清国史馆编,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清朝先正事略》,李元度,《清代传记丛刊》本。
    《清史纪事本末》,黄鸿寿撰,北京图书馆2003年版。
    《明遗民录》,孙静庵撰,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戊戌变法人物传稿》,汤志钧撰,中华书局1961年版。
    《清儒学案》,徐世昌编撰,《清代传记丛刊》本。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纪昀等纂,中华书局1997年版。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齐鲁书社1996年版。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柯愈春撰,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清人别集总目》,李灵年等撰,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清人诗集叙录》,袁行云撰,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
    《清人文集别录》,张舜徽撰,中华书局1963年版。
    《清代文字狱档》,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上海书店1986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台湾国立编译馆主编,台北成人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万首论诗绝句》,郭绍虞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清代文论选》,王运熙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近代文论选》,舒芜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全宋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
    《清诗汇》,徐世昌编选,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
    《国朝名家诗钞小传》,郑方坤编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遗民诗》,卓尔堪撰,康熙刻本。
    《清诗别裁集》,沈德潜选编,岳麓书社1998年版。
    《国朝诗正雅集),符葆森选编,咸丰年间刊本。
    《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孙雄选编,1910年自刊本。
    《清诗纪事初编》,邓之诚编选编,《清代传记丛刊》本。
    《近代诗钞》,陈衍选编,民国12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清诗纪事》,钱仲联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1989)年版。
    《近代诗钞》,钱仲联选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国朝诗人征略》,张维屏编撰,《清代传记丛刊》本。
    《鸦片战争文学集》,阿英编,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
    《碑传集》,钱仪吉编,《清代传记丛刊》本。
    《续碑传集》,缪荃孙编,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影印本。
    《碑传集补》编,闵尔昌编,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影印本。
    《碑传集三编》,汪兆镛编,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影印本。
    《杜诗详注》,杜甫撰,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韩昌黎文集校注》,韩愈撰,马伯通校,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苏轼文集》,苏轼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
    《豫章黄先生集》,黄庭坚撰,上海涵芬楼据宋本影印本。
    《后村大全集》,刘克庄撰,《宋集珍本丛刊》,北京线装书局2004年版。
    《陈子龙文集》,陈子龙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梅村家藏稿》,吴梅村撰,《四部丛刊》本。
    《钱牧斋全集》,钱谦益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日知录集释》,顾炎武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顾亭林诗文集》,顾炎武撰,中华书局1983年版。
    《黄梨洲文集》,黄宗羲撰,《传世藏书》本,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
    《南雷文约》,黄宗羲撰,《梨州遗著汇刊》本,宣统二年上海时中书局。
    《王士祯全集》,王士祯撰,齐鲁书社2007年版。
    《池北偶谈》,王士祯撰,中华书局1982年版。
    《古夫于亭杂录》,王士祯撰,中华书局1988年版。
    《分甘余话》,王士祯撰,中华书局1988年版。
    《曝书亭集》,朱彝尊撰,《四部丛刊》本。
    《赖古堂集》,周亮工撰,《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田间文集》,钱澄之撰,黄山书社1998年版。
    《西河全集》,毛奇龄撰,清康熙书留草堂刊本。
    《已畦集》,叶燮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全祖望集汇校集注》,全祖望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敬业堂诗集》,查慎行撰,四库全书本。
    《孔尚任诗文集》,孔尚任撰,中华书局1962年版。
    《道古堂集》,杭世骏撰,《续修四库全书》本。
    《樊榭山房集》,厉鹗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袁枚全集》,袁枚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檐曝杂记》,赵翼撰,中华书局1982年版。
    《箨石斋文集》,钱载撰,《续修四库全书》本。
    《箨石斋诗集》,钱载撰,《续修四库全书》本。
    《上湖纪岁诗编》,汪师韩撰,《续修四库全书》本。
    《复初斋文集》,翁方纲撰,《续修四库全书》本。
    《复初斋诗集》,翁方纲撰,《续修四库全书》本。
    《嘉定钱大昕全集》,钱大昕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雕菰楼集》,焦循撰,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文史通义校注》,章学诚撰,叶瑛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
    《章氏遗书》,章学诚撰,吴兴刘氏嘉业堂本。
    《惜抱轩全集》,姚鼐撰,中国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
    《啸亭杂录》,昭裢撰,中华书局1980年版。
    《茶馀客话》,阮葵生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
    《张亨甫全集》,张际亮撰,同治丁卯春刊本。
    《龚自珍全集》,龚自珍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林则徐集》,林则徐撰,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魏源集》,魏源撰,中华书局1976年版。
    《程侍郎遗集》,程恩泽撰,《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亭集》,祁离藻撰,清咸丰六年原刻本。
    《曾国藩全集》,曾国藩撰,岳麓书社1994年版。
    《何绍基诗文集》,何绍基撰,岳麓书社1992年版。
    《巢经巢文集》,郑珍撰,《续修四库全书》本。
    《巢经巢诗集笺注》,郑珍撰,白敦仁笺注,巴蜀书社1996年版。
    《郘亭遗文》,莫友芝撰,同治五年江宁三山客舍修补本。
    《郘亭遗诗》,莫友芝撰,同治五年江宁三山客舍修补本。
    《陈石遗集》,陈衍撰,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沈曾植集校注》,沈曾植撰、钱仲联校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
    《海日楼札丛·海日楼题跋》,沈曾植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散原精舍诗文集》,陈三立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海藏楼诗集》,郑孝胥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湘绮楼诗文集》,王闿运撰,岳麓书社1996年版。
    《渐西村人初集》,袁昶撰,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黄遵宪全集》,黄遵宪撰,中华书局2005年版。
    《人境庐诗草笺注》,黄遵宪撰,钱仲联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丘逢甲集》,丘逢甲撰,岳麓书社2001年版。
    《康南海先生诗集》,康有为撰,《中国近代史料丛刊续编》,台湾文海出版社民国72年版。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撰,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撰,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
    《文廷式集》,文廷式撰,中华书局1993年版。
    《谭嗣同全集》(增订本),谭嗣同撰,中华书局1981年版。
    《严复集》,严复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
    《王观堂先生全集》,王国维撰,台北文华出版社1968年版。
    《王国维文集》,王国维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天放楼文言》,金天羽撰,《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
    《清代朴学大师列传》,支伟成撰,岳麓书社1986年版。
    《清稗类钞》,徐珂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
    《世载堂杂忆》,刘成禺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文心雕龙》,刘勰撰,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诗品》,钟嵘撰,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沧浪诗话校释》,严羽撰,郭绍虞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冷斋诗话·风月堂诗话·环溪诗话》,释惠洪等撰,中华书局1988年版。
    《渔洋诗话》,王士祯撰,《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带经堂诗话》,王士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静志居诗话》,朱彝尊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贞一斋诗话》,李重华撰,《清诗话》本。
    《然灯记闻》,何世瑾撰,《清诗话》本。
    《榕城诗话》,杭世骏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随园诗话》,袁枚撰,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续诗品》,袁枚撰,《清诗话》本。
    《瓯北诗话》,赵翼撰,《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诗学纂闻》,汪师韩撰,《清诗话》本。
    《石洲诗话》,翁方纲撰,《清诗话续编》本。
    《輟锻录》,方南堂撰,《清诗话续编》本。
    《射鹰楼诗话》,林昌彝撰,续修四库全书本。
    《海天琴思录 海天琴思续录》,林昌彝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昭昧詹言》方东树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筱园诗话》,朱庭珍撰,《清诗话续编》本。
    《历代诗话》,何文焕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历代诗话续编》,丁福保编,中华书局2001年版。
    《雪桥诗话》,杨钟羲撰,台湾文海书社民国72年影印本。
    《养一斋诗话》,潘德舆撰,《清诗话续编》本。
    《陈衍诗论合集》,陈衍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石遗室诗话》,陈衍撰,《民国诗话从编》本,上海书店2002年版。
    《饮冰室诗话),梁启超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人间词话》,王国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原诗·一瓢诗话·说诗啐语》,叶燮等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定庵诗话》,由云龙撰,《民国诗话从编》本。
    《梦苕庵诗话》,钱仲联撰,《民国诗话从编》本。
    《雕虫诗话》,刘衍文撰,《民国诗话从编》本。
    《空轩诗话》,吴宓撰,《民国诗话从编》本。
    《胡适诗话》,胡适撰,四川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吴宓诗话》,吴宓撰,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现代中国文学史》,钱基博撰,上海书店2004年版。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 章太炎卷》,章太炎撰,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汪辟疆说近代诗》,汪辟疆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鲁迅全集》,鲁迅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胡适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胡适全集》,胡适撰,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胡适文存》,胡适撰,黄山书社1996年版。
    《美学散步》,宗白华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现代中国学术论衡》,钱穆撰,三联书店1999年版。
    《中国文学讲演录》,钱穆撰,巴蜀书社1987年版。
    《诗词散论》,缪钺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闻一多全集),闻一多撰,三联书店1982年版。
    《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谈艺录》,钱钟书撰,中华书局1984年版。
    《梦苕庵论集》,钱仲联撰,中华书局1993年版。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钱仲联撰,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钱仲联撰,齐鲁书社1983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郭绍虞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郭绍虞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陈子展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近代文学批评史》,黄霖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诗史》,(日)吉川幸次郎,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诗论》,朱光潜撰,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清诗史》,严迪昌撰,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传统的误读》,刘梦溪撰,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0世纪中国学人之诗研究》,刘士林撰,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何晓明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版。
    《中华文学通史》,张炯主编,华艺出版社1999年版。
    《清代诗学研究》,张健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郭延礼撰,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近代文学史》,任访秋撰,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近代诗歌史》,马亚中撰,台湾书生书局1992年版。
    《近代诗论丛》,马卫中、张修龄撰,安微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宋代诗学通论》,周裕锴撰,巴蜀书社1997年版。
    《原人论》,黄霖、吴建明、吴兆路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诗学之精神》,胡晓明撰,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廖可斌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清代文化与浙派诗》,张仲谋撰,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钱志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清诗流派史》,刘世南撰,文津出版社民国84年版。
    《钱谦益诗歌研究》,裴世俊撰,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蒋寅撰,中华书局2003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古典诗学理论史》,萧华荣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诗学批评史》,陈良运撰,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版。
    《中西比较诗学体系》,黄药眠、童庆炳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版。
    《明清诗文论文集》,苏州大学中文系,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古代文艺的文化观照》,邓乔彬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清代朴学与中国文学》,陈居渊撰,百花州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郭延礼撰,百花州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近代学人录》,李光春撰,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金陵生小言》,蒋寅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蒋寅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清代诗学与中国文化》,魏中林撰,巴蜀书社2000年版。
    《钱仲联讲论清诗》,魏中林整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清诗史》,朱则杰撰,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袁枚诗论》,石玲撰,齐鲁书社2003年版。
    《性灵派研究》,王英志撰,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王士祯诗歌研究》,王利民撰,中华书局2007年版。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诗学》,王济民撰,巴蜀书社2007年版。
    《文学理论》,韦勒克(美)等撰,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评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先骕撰,《学衡》1923年第6期。
    《寄陈独秀》,钱玄同撰,《新青年》1917年第1号。
    《别才非学最难凭----略谈清代的诗风与学风》,吴孟复撰,《明清诗文论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近代诗评》,钱仲联撰,《学衡》1926年第51期。
    《沈曾植诗歌论》,钱仲联、严明撰,《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
    《古典诗学的学问化问题与清诗研究》,魏中林撰,《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学问化视角下的古典诗学与清诗研究》,魏中林撰,《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论郑珍文学的经学化》,谭德兴撰,《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3期。
    《诗可以群----从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形态考察其文学观念》,吴承学、何志军撰,《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顾炎武的诗学史意义》,蒋寅撰,《南开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在传统的阐释和重构中展开---清初诗学基本观念的确立》,蒋寅撰,《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一位被冷落的大思想家---袁枚》,蔡尚思撰,《文史哲》1988年第5期。
    《20世纪中国学人之诗三题议》,刘士林撰,《求是学刊》2003年第1期。
    《诗之新声与学之别体----论20世纪的中国学人之诗》,刘士林撰,《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3期。
    《清代会试试帖诗题目出处及类容类型分析》,杨春俏、吉新宏撰,《晋阳学刊》2007年第2期。
    《论典故----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特殊意象的分析》,葛兆光撰,《文学评论》1989年第5期。
    《中国诗文化与文化诗学》,蔡镇楚撰,《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互文性视野下的类书与中国古典诗歌》,焦亚东撰,《文艺研究》2007年第1期。
    《论清诗的学问化倾向》,李文龙撰,《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