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古医书语词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古医书从上古医书传承而来,不但继承了上古医书的博大精深,而且具有自身的一些语言特点。本文以《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五本书为研究对象,旨在对中古医书语词做较为系统的研究,为整个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论述中古医书语料的特点。本章从专业性、口语性、复杂性三个方面分析中古医书语料的特点,认为中古医书的语料既有其独特的方面,同时也与其他文献用语息息相关,书中的很多语词来源于上古医书或其他文献,同时也包含了独有的新词新义、后人添加或讹误的语词及类推仿造的语词等。
     第二章,论述中古医书语词的研究价值。本章从中古医书语词研究与文本校勘、中古医书语词研究与辞书编纂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古医书语词研究的价值。可见中古医书语词研究可以为汉语史研究及大型辞书编纂提供更多的语料。
     第三章,辨析中古医书中的同义词。中古医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同义词,本章不但对书中的一般同义词做了辨析,对同素异序同义词及特殊结构同义词也有所论及,从中不但可以看出中古医书同义词的整体面貌,而且可以看出同义词的发展演变的过程。
     第四章,分析中古医书中的构词语素。中古医书中包含了丰富的构词语素,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单义语素,第二类是多义语素,本章既分析了这两类构词语素本身的含义,也对其构词的机制做了初步的探讨,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构词语素的构词能力极强。
     第五章,举例分析了中古医书中的专类语词。中古医书中涉及了很多指称病症名称、身体部位名称及其相关的语词,本章主要分析了这些专类语词的使用情况及发展演变过程,尝试探讨其中蕴含的一些规律,从中看出同一概念可以有多个不同称谓以及同一语词可以指称不同的事物。
The Chinese medicine works of middle ancient times followed the ones of ancient times. They are not only as broad and profound as the works for Chinese medicine of ancient times, but also characteristic in language. In order to study the words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works of middle ancient times thoroughly and provide more overall reference to the whol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vocabulary, the another taking the five books ShangHanLun、JinGuiYaoLue、MaiJing、ZhouHouBeiJiFang and ZhuBingYuanXouLun as research objects.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In chapter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s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works of middle ancient times are analyzed from five respects including the professional trait, oral features and the complexity. It is found out that the words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materials of middle ancient times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words of other literatures as well as having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Some of the words root in the works of ancient times and other works. The particular new words and acceptation are consist of the middle ancient times medicine works. The words appended by the posterity and the imitated by the author are include in the middle ancient times medicine works.
     In chapter 2, the research value of the words of Chinese medicine works of middle ancient times is discussed from four respects: the study on the words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works of middle ancient times and the textual collation, the study on the words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works of middle ancient times and words traceability, the study on the words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works of middle ancient times an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 The study on the words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works of middle ancient times can provid more language materials for Chinese historyand the dictionary compilation.
     In chapter 3, this thesis discriminate the synonyms in the Chinese medicine works of middle ancient times. There are lots of synonyms in the Chinese medicine works of middle ancient times. this chapter not only discriminates them, but also discusses the synonyms with same morphemes but different order and the synonyms with special structure, which can reflect the whole image of the synonyms in the Chinese medicine works of middle ancient times. Some of the synonyms' evolvement are analysed too.
     In chapter 4, the word-formation morphemes which are contained in the Chinese medicine works of middle ancient times are analyzed. The first type has single item while the second type has multiple items. The word-formation morphemes' meaning are analysed. And the wordbuilding are analysed too. By analyzing,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se two types of word-formation morpheme both have very strong word-building ability.
     In chapter 5, the special type words in the Chinese medicine works of middle ancient times is analyzed with examples, because many words about disease name, body parts and something related are involved in it. Then this chapter mainly analyses the use condition an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se special type words, tying to explore some implicated laws. By analyzing,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 idea of one and the same can have many title. And the one and same word can delegate different business.
引文
[1]王云路《词汇训诂论稿》,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页226.
    [2]黄山书社1997年版.
    [3]语文出版社1988年版.
    [4]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5]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岳麓书社1999年版.
    [7]中华书局2001年版.
    [8]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9]四川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10]四川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11 山东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12 浙江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1]由于本文所引用近代医书的成书年代不存在很大的争议,因此省略对近代医书的介绍.
    [2]参见张显成《先秦两汉医学用语汇释》,巴蜀书社2002年版,页5。
    [3]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页3。
    [1]《中华医史杂志》,1995年第2期,页114.
    [2]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版,页3。
    [3]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4]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版.
    [5]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6]巴蜀书社2002年版.
    [7]巴蜀书社2000年版.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2]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4]《学术争鸣》,2007年第3期.
    [5]“成无巳”,也有作“成无已”或“成无己”。
    [6]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版.
    [7]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版.
    [8]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版.
    [9]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版.
    [10]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
    [1]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
    [2]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
    [3]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
    [4]巴蜀书社2002年版.
    [5]巴蜀书社2000年版。
    [6]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7]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8]《杭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9]《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3期。
    [10]浙江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11 武汉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12 参见方一新、王云路《中古汉语读本·前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中古汉语语词例释》,王云路、方一新,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序》页1.
    [2]《词汇训诂论稿》,王云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页231.
    [3]为了行文的方便,我们把医书以外的文献叫做其他文献.
    [1]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85年版.
    [1]《词汇训诂论稿》,王云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页233.
    [1]《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页23.
    [2]俞理明、谭代龙《共时材科中的历时分析-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看汉语词汇的发展》,《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页67.
    [1]《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页8-9。
    [2]《唐五代语言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序页1.
    [1]《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1992年版,页57-58.
    [2]《<论衡>与东汉佛典词语比较研究》,巴蜀书社2002年版,页3-4.
    [3]“牢强”一词,王云路师也有论述,详见《词汇训诂论稿》,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页206.
    [1]《汉语词义发展基本类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页103.
    [1]《文献通考》渐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序》页8。
    [2]《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页99.
    [1]转引自《辞源》,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页1872。
    [1]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页94.
    [2]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页1.
    [3]《中国语文》,1961年第8期,页59.
    [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页183.
    [5]《词汇学简论》,张永言,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版,页105.
    [1]参见《现代汉语词典》“腐熟”条,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2]“杀谷”又引申出谷物遭霜降而枯萎义.《宋书·五行志》:“厥水流入国邑,陨霜杀谷.
    [1]“肥盛”一词,汪维辉也有论述,可参见《<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页89-90.
    [1]《学术月刊》,1957年第2期.
    [2]《语言应用研究》,2007年第4期,页47。
    [3]《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4期,页83.
    [4]《松辽学刊》,1998年第2期,页106.
    [5]参见程湘清《汉语史专书复音词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页132。
    [6]参见张能甫《东汉语料及同素异序的时代问题》,《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3期,页76。
    [1]福州市人民医院校释,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版.
    [1]《同素异序词成因质疑》,马显彬,《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79页.
    [1]转引自《中国历代医论选》,王新华编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版,页898.
    [2]详见本文第五章第二节.
    [1]转引自《实用医学气功辞典》,马济人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555页。
    [1]“宣利”一词,王云路师有详细论述,详见《词汇训诂论稿》,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页336。
    [1]郭颖《<诸病源候论>词语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页67.
    [1]《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页253.
    [1]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
    [1]张登本、武长春,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版.
    [2]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1]“溏”可用来形容稀的、不凝结状的大便。见下文110页.
    [1]《艾青诗选》,艾青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1]《百喻经》,僧伽斯那撰,求那毗地译,台北: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版《大正新修大藏经》4册。
    [2]《抱朴子内篇校释》,王明著,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新编诸子集成》。
    [3]《抱朴子外篇校笺》,杨明照撰,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新编诸子集成》。
    [4]《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5版。
    [5]《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
    [6]《冰心作品集》,冰心著,济南:明天出版社1986年版。
    [1]《册府元龟》,宋·王钦若等著,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2]《长阿含经》,佛陀耶舍、竺佛念译,台北: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版《大正新修大藏经》1册。
    [3]《陈书》,唐·姚思廉撰,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版。
    [4]《词汇训诂论稿》,王云路著,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初学记》,唐·徐坚等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6]《楚辞章句》,王逸章句,长沙:岳麓书社1989年版。
    [7]《褚氏遗书》,旧题南齐·褚澄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734册。
    [8]《春秋谷梁传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十三经注疏》本。
    [9]《春秋左传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十三经注疏》本。
    [10]《春渚纪闯》,宋·何蘧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11]《辍耕录》,明·陶宗仪撰,北京:中华书局1985版。
    [1]《大楼炭经》,西晋·法立、法炬译,台北: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版 《大正新修大藏经》1册。
    [2]《杜甫诗选》,张忠纲选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3]《杜工部集》,唐·杜甫撰,王学泰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尔雅校笺》,周祖谟撰,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法苑珠林校注》,唐·释道世撰,周叔迦、苏晋仁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2]《方言笺疏》,清·钱绎撰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3]《佛说胞胎经》,西晋·竺法护译,台北: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版《大正新修大藏经》11册。
    [1]《格致余论》,元·朱震亨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746册。
    [2]《管子校注》,黎翔风撰,梁运华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新编诸子集成》。
    [3]《广雅疏证》,清·王念孙撰,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4]《国语集解》,徐元诰撰,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1]《韩非子集解》,清·王先慎撰,钟哲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新编诸子集成》。
    [2]《韩诗外传集释》,汉·韩婴撰,许维遹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3]《韩愈集》,唐·韩愈著,严昌校点,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版。
    [4]《汉书》,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
    [5]《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5年版。
    [6]《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7]《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
    [8]《湖海诗传》,清·王昶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版。
    [9]《淮南子集释》,何宁撰,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新编诸子集成》。
    [10]《黄庭坚全集》,宋·黄庭坚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黄庭内景经》,转引自马济人编著《实用医学气功辞典》,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
    [12]《黄庭外景经》,转引自王新华编著《中国历代医论选》,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版。
    [1]《急就篇》,汉·史游撰,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中华汉语工具书书库》1册。
    [2]《集韵》,宋·丁度等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5年版。
    [3]《金匮要略辞典》,艾华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
    [4]《金匮要略校注》,何任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版。
    [5]《晋书》,唐·房玄龄等撰,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6]《镜花缘》,清·李汝珍撰,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7]《旧唐书》,五代后晋·刘昫撰,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撰,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
    [1]《类经》,明·张介宾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776册。
    [2]《类篇》,宋·司马光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年版。
    [3]《礼记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十三经注疏》本。
    [4]《梁书》,唐·姚思廉撰,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
    [5]《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6]《列子集释》,杨伯峻撰,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新编诸子集成》。
    [7]《灵枢经校释》,河北医学院校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版。
    [8]《六臣注文选》,梁·萧统编,唐·李善等注,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9]《六十种曲》第八册,毛晋编,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
    [10]《龙龛手鉴》,辽·释行均著,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中华汉语工具书书库》第1册.
    [11]《吕氏春秋新校释》,战国·吕不韦著,陈奇猷校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2]《论衡校释》,黄晖撰,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
    [13]《洛阳伽蓝记校注》,范祥雍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
    [1]《脉经校注》,沈炎南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版。
    [2]《毛诗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十三经注疏》本。
    [3]《梅尧臣集编年校注》,朱东润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4]《名医类案》,明·江瓘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765册。
    [5]《摩诃僧祗律》,东晋·佛陀跋陀罗、法显译,台北: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版《大正新修大藏经》26册。
    [6]《墨子间诂》,清·孙诒让撰,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新编诸子集成》。
    [1]《南史》,唐·李延寿撰,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2]《难经白话解》,王洪图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版。
    [3]《能改斋漫录》,宋·吴曾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4]《农政全书》,明·徐光启著,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版。
    [1]《皮日休诗集》,齐豫生、夏于全主编,廷边:延边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古典文学宝库》。
    [2]《脾胃论注释》,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注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年版。
    [3]《普济方》,明·朱棣等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747-761册。
    [1]《齐民要术校释》,后魏·贾思勰原著,缪启愉校释,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版。
    [2]《起世经》,隋·阇那崛多等译,台北: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版《大 正新修大藏经》1册。
    [3]《潜夫论笺校正》,汉·王符注,清·汪继培笺,彭铎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新编诸子集成》。
    [4]《清朝文征》,清·吴翌凤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中华传世文选》。
    [5]《清诗铎》,清·张应昌编,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6]《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辑,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
    [7]《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
    [8]《全唐文》,清·董诰等撰,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3年版。
    [1]《仁端录》,明·徐谦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762册。
    [2]《仁斋直指》,宋·杨士瀛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744册。
    [1]《三国志》,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2]《三因极-病证方论》,宋·陈言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743册。
    [3]《山堂肆考》,明·彭大翼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4]《伤寒论文献通考》,钱超尘著,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年版。
    [5]《伤寒论校注》,刘渡舟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版。
    [6]《尚书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十三经注疏》本。
    [7]《神农本草经疏》,明·缪希雍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775册。
    [8]《十一家注孙子校理》,春秋·孙武著,三国·曹操等注,杨丙安校理,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新编诸子集成》.
    [9]《石山医案》,明·汪机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765册。
    [10]《史记》,汉·司马迁撰,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 节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11]《世说新语校笺》,徐震堮著,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12]《世医得效方》,元·危亦林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746册。
    [13]《释名疏证补》,清·王先谦撰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14]《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15]《说郛》,明·陶宗仪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16]《说文解字注》,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7]《说苑全译》,汉·刘向著,王镆、王天海译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18]《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宋·司马光撰,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37年版。
    [19]《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新编诸子集成》。
    [20]《宋本玉篇》,梁·顾野王著,北京:中国书店影印1983年版。
    [21]《宋史》,元·脱脱等撰,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22]《宋书》,梁·沈约撰,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23]《搜神记》,旧题晋·干宝撰,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版。
    [24]《苏轼全集》,宋·苏轼著,傅成、穆俦标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25]《苏轼文集》,《唐宋八大家文集》编委会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版。
    [26]《素问注释汇粹》,程士德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
    [27]《隋书》,唐·魏征等撰,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
    [1]《太平广记》,宋·李昉等撰,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
    [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指南总论》,宋·太医局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741册。
    [3]《太平御览》,宋·李昉等撰,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4]《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丁如明、李宗为等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版。
    [1]《外科精义》,元·齐德之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746册。
    [2]《外台秘要方》,唐·王焘撰,高文铸校注,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年版。
    [3]《王令集》,宋·王令著,沈文倬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
    [4]《魏书》,北齐·魏收撰,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5]《武经总要》,宋·曾公亮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726册。
    [1]《西厢记诸宫蜩》,金·董解元撰,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版。
    [2]《西游记》,明·吴承恩著,扬州:广陵书社2005年版。
    [3]《侠女奇缘》,清·文康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5]《孝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十三经注疏》本。
    [6]《谢灵运集》,南北朝·谢灵运著,李运富编注,岳麓书社1999年版。
    [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撰,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8]《新校互注宋本广韵》(增订本),宋·陈彭年等编修,余延永校注,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9]《新语校注》,王利器撰,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新编诸子集成》。
    [10]《醒世姻缘传》,明·西周生撰,黄肃秋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1]《薛氏医案》,明·薛已等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763-764册。
    [12]《荀子集解》,清·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 1988年版《新编诸子集成》。
    [1]《盐铁论校注》,王利器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新编诸子集成》。
    [2]《颜氏家训集解》,王利器撰,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新编诸子集成》。
    [3]《晏子春秋集释》,吴则虞编著,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新编诸子集成》。
    [4]《一切经音义》,唐·释慧琳、辽·释希麟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5]《仪礼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十三经注疏》本。
    [6]《夷坚志》,宋·洪迈撰,何卓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版。
    [7]《银海精微》,托名孙思邈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735册。
    [8]《玉机微义》,明·徐用诚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762册。
    [9]《御纂医宗金鉴》,清·吴谦等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780-782册。
    [10]《元曲选》,明·臧晋叔编,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11]《元史》,明·宋濂等撰,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
    [12]《元稹集》,唐·元稹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13]《越绝书》,乐祖谋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再生缘》,清·陈端生著,薛汕整理,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1年版。
    [2]《战国策》,汉·刘向集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针灸甲乙经校释》,山东中医学院校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版。
    [4]《证治准绳》,明·王肯堂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767-771册。
    [5]《周礼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十三经注疏》本。
    [6]《周易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十三经注疏》本。
    [7]《肘后备急方今译》,晋·葛洪著,梅全喜等编译,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年版。
    [8]《诸病源候论校注》,丁光迪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版。
    [9]《注解伤寒论》,汉·张仲景著,成无巳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
    [10]《庄子集解》,清·王先谦撰,沈啸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新 编诸子集成》。
    [11]《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北京:中华书局 1982年版。
    [1]《常用同素异序词辨析》,佟慧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词汇学简论》,张永言,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版。
    [3]《词汇训诂论稿》,王云路,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汪维辉,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佛教语言阐释-中古佛经词汇研究》,颜洽茂,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古白话词汇研究论稿》,徐时仪,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8]《古代疾病名候疏议》,余云岫,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3年版。
    [9]《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黄金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0]《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1]《古汉语词义通论》,高守纲,北京:中国语文出版社1994年版。
    [12]《古汉语同义词辨析》,洪成玉、张桂珍,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3]《古汉语同义词及其辨析方法》,洪成玉,北京:中国语文出版社1983年版。
    [14]《古文献整理与古汉语研究》,吴金华,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5]《古文献研究丛稿》,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6]《古医籍词义》,陈友竹、汪巽人,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版。
    [17]《古医籍词义辨别法》,段逸山,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18]《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9]《黄帝内经词典》,郭霭春主编,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20]《黄帝内经研究大成-词语解诂》,王洪图主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21]《简帛药名研究》,张显成,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2]《蒋礼鸿集》,蒋礼鸿,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3]《金匮要略辞典》,艾华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
    [24]《旧学新知》,张涌泉,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5]《居延新简释粹》,薛英群等,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6]《马王堆汉墓帛书房事养生典籍》,张显成,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7]《马王堆汉墓研究》,湖南省博物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8]《<孟子>同义词研究》,周文德,成都:巴蜀书社2002年版。
    [29]《内经词典》,张登本、武长春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版。
    [30]《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薛清录主编,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31]《<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汪维辉,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2]《<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董志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3]《三国志校诂》,吴金华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34]《伤寒论辞典》,刘渡舟主编,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
    [35]《伤寒论简明词典》,陈佑林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年版。
    [36]《伤寒论研究大辞典》,傅延玲主编,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
    [37]《伤寒杂病论字词句大辞典》,王付,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
    [38]《睡虎地秦墓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39]《同义词和反义词》,高庆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40]《同源字典》,王力,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41]《魏晋南北朝词语例释》,蔡镜浩,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42]《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柳士镇,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3]《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江蓝生,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年版。
    [44]《先秦两汉医学用语汇释》,张显成,成都:巴蜀书社2002年版。
    [45]《先秦两汉医学用语研究》,张显成,成都:巴蜀书社2000年版。
    [46]《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47]《续中国医学书目》,[日]冈西为人编,台湾:文海出版社1940年版。
    [48]《训诂类稿》,董志翘著,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9]《训诂学》,郭在贻,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50]《训诂学原理》,王宁,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版。
    [51]《训诂问学丛稿》,王继如,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52]《中古汉语读本》,方一新、王云路编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3]《中古汉语研究》,王云路、方一新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4]《中古汉语语词例释》,王云路、方一新,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55]《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辨》,汪少华,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56]《中国医籍通考》,严世芸主编,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57]《中国医学书目》,[日]黑田原次编,台湾:文海出版社1940年版。
    [58]《中医古籍版本学》,吉文辉、王大妹主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59]《中医古籍通借字、古今字例释》,方文辉编,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1982年版。
    [60]《中医古籍训诂研究》,钱超尘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61]《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中医研究院、广东中医学院合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年版。
    [62]《中医难字字典》,李戈编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63]《中医文献学》,马继兴,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64]《中医学常用词解释》,王俭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20年来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综述》,徐正考,《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2]《并列式同素异序同义词》,曹先擢,《中国语文》1979年第6期。
    [3]《读<诸病源候论校注>札记》,王云路,《古籍整理学刊》1995年第1、2期合刊。
    [4]《对汉语同义词研究重要分歧的再认识》,池昌海,《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5]《古代汉语中同素异词的研究》,洪丽娣,《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6]《古汉语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郑奠,《中国语文》1964年第6期。
    [7]《古汉语专书同义词的研究方法与原则问题》,徐正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4期。
    [8]《古今汉语同义词辨析异同论》,黄金贵,《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3期。
    [9]《汉语同素反序词源流初探》,杨奔,《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10]《论古汉语同义词构组的标准和对象》,黄金贵,《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
    [11]《浅论<伤寒论>中的语言歧义现象》,张金玺,《吉林中医药》1999年第3期。
    [12]《<伤寒论>词义辨析》,贾延利,《国医论坛》2002年第5期。
    [13]《<伤寒杂病论>重言词辨析》,范开珍,《中医教育》2005年第3期。
    [14]《试说古汉语中的词缀“家”》,王云路、郭颖,《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1期。
    [15]《<太平经>中的同素异序词》,黄建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16]《同素逆序同义词浅析》,闻静,《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7]《同素异序词成因质疑》,马显彬,《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18]《五十年汉语同义词研究焦点概述与认识》,池昌海,《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19]《现代汉语同素词通考》,张其昀,《语言研究》2002年第1期。
    [20]《现代汉语同素反序词论析》,张新红,《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21]《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语分析》,唐健雄,《语文研究》2004年第2期。
    [22]《现代汉语同素异序同义词浅析》,张凌,《语言应用研究》2006年6月。
    [23]《中古汉语词义求证法论略》,方一新,《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年第5期。
    [24]《<诸病源候论>词语考释》,熊桂芬,《武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25]《<诸病源候论>释词》,王云路,《杭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26]《<诸病源候论>语词札记》,叶纪勇,《古籍整理学刊》2002年第3期。
    [27]《<诸病源候论校注>补商》,陈增岳,《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3期。
    [28]《<注解伤寒论>释误考》,李玉清,《学术探讨》2003年第4期。
    [1]《从汉语史角度论证<素问>成书年代的下限》,艾金贵,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2]《敦煌书仪语言研究》,张小艳,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3]《两宋医籍音注研究》,彭馨,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4]《<宋书>词语研究》,宋闻兵,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5]《中医古籍用字研究》,沈澍农,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6]《<诸病源候论>词语研究》,郭颖,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