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近代山东商人的经营活动及其经营文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近代,随着西方国家的经济入侵,山东经济的近代化得以发端,工商业有了很大发展。传统手工业不断进行技术改良,外来手工业陆续传入山东,使手工业获得新生。近代机器工业开始出现并日益发展,手工业向机器工业转变成为一种常态。商业中心实现了转换并形成了其主导下的新商业网,商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新式商业不断涌现,对外贸易也兴盛起来,青岛逐渐取代了烟台的对外贸易中心的地位,威海、龙口则长期处于陪衬地位。工商业的发展变迁是西方经济模式的引导、政府提倡、交通及信息的变迁、商人经营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工商业发展形势的变化,为山东商人的经营活动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在传统商人资本蜕化演变的同时,新式商人资本日益发展壮大,商人组织随之汰旧换新。新式商人组织商会及其下属组织同业公会,已经显示出了资本主义工商团体的性质。商人及其组织的兴替与演变,是工商经济近代化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商人及其组织的近代变迁也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近代山东商人的经营地域空前扩大,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和世界五大洲,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山东商人在东北的迅速发展是开拓国内市场的一个缩影,在朝鲜、日本、东南亚等国家的经营则是开拓国际市场的突出事例。近代山东商人开始涉足一些新式商业,如转运及报关业、行栈业、保险业、经纪业等。在改造传统手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近代机器工业;在向外国商人学习的基础上,与他们进行激烈的竞争,力求有所超越。在发展近代工商业的过程中,山东商人的生产经营方式也逐渐近代化,家庭手工业、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逐渐被工厂和公司所取代,特别是家族制下的公司经营模式融合了中、西经营管理制度的优点,为许多山东商人所接受,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但是,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仍然广泛存在,呈现出新、旧融合的过渡状态。
     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山东商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地域经营文化。在义利观上,实现了从理论争辩到注重工商实践,争取利益最大化的转变。充分发扬山东人的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在神祗信仰上,有普通神灵和财神、行业神崇拜,具有明显的功利性,而且神祗信仰成淡化趋势。山东商人逐渐背离安土重迁、安贫乐道的传统,变得逐利而行,逐步由保守转为开放。经营观念的更新是一大亮点;在人才观上,坚持任人唯贤,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坚持机动灵活的营销术,依靠与众不同的营销策略和优质的服务取胜;坚持技术改良,重视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和超越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采取“竞争——超越”模式应对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涌现出了许多敢于竞争、勇于超越的典型;重视广告宣传的作用,采用传统广告手段的同时,注意采用近代广告手段,以提升企业形象;总之,经营文化的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从而更好地指导近代工商经营实践。此外,山东商人的近代社会服务意识有所强化。自觉维护商业秩序,为政府分忧;热心于近代慈善公益事业,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顺应实业救国的时代潮流,赋予工商经营以救亡图存的时代内涵。
     在近代,山东涌现出了许多商人经营的典型,堪称近代山东商人的杰出代表。章丘旧军孟氏资本集团,从传统经营地主发展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集团,与其独特的经营文化息息相关,家族制下的公司经营管理模式把传统和近代有机地融合起来,成为其商业制胜的法宝。桓台苗氏资本集团白手起家,经营小本生意,然后由商而工,逐步发展为从乡村中异军突起的民族企业集团,近代企业家精神及其锐意经营实践发挥了关键作用。青州宋氏资本企业是由外国传教士扶植起来的一家企业,经过宋传典的创业奠定基础,特别是其子宋棐卿的苦心经营,逐步发展为近代中国最大的毛纺织企业——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形成了完备的企业文化——东亚精神。东亚精神强调提高自身觉悟和素质,以积极的姿态投身到工作中去,为企业和社会发展贡献个人的全部力量。东亚精神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积极因素,倡导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成为近代山东商人经营文化的典范之作。这些典型个案表明,近代山东商人已经在经营活动和经营文化上,发生了有别于传统范式的脱胎换骨的变化,同时继承了优秀传统,又借鉴、吸收了西方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理念,初步完成了近代化的任务。
     西方国家侵入山东,打乱了当地原有的经济秩序,客观上启动了山东经济的近代化。山东商人顺应形势的变化,在内忧外患的艰难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锐意经营,取得了显著成绩,使工商业有了很大发展。自强不息,坚持走自己的路,学习先进,改造自我,成为他们生存发展的秘诀。不难看出,经营活动是经营文化的基础,经营文化是商人经营活动的重要保证。山东商人不断对传统工商文化进行近代化改造,引进、消化和吸收外来工商文化,并进行本土化改造,从而使近代化和本土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经营文化的近代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营文化需要兼容并蓄,吐旧纳新,才能充满活力。只有将经营活动和经营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为成功经营创造条件。
In the modern society, the moderniz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s economy began to start up, and therefore the modern industry and commerce of Shandong developed greatly, with western powers' economy invading. The traditional handcraft industry achieved technique improvement ceaselessly and the overseas handcraft industries were imported in sucession and brought the rebirth of the handcraft industry. Modern mechinery industry came into existence and developed increasingly, and handcraft industry turned into mechinery industry frenquently. The commercial centers changed and formed their magistral new commercial nets. The scale of commerce enlarged and new-style businesses came forth incessantly and foreign trade also flourished. Qingdao replaced Yantai as the center of foreign trade gradually, and Weihai and Longkou were in an accessorial position chronically. The conversion of the industry and commerce was because of the introductory role of the western economy, the advocacy role of the government,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ffic and communication transform, the merchants' management and so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provided advantages for the merchants' business activities of modern Shandong.
     The traditional merchants' capital evolved, and new-style merchants' capital developed simultaneously and the organizations of the merchants metabolized. The new-style merchants' organizations included the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trade councils, which showed the characters of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groups. The subrog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merchants' and their organizations wa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economy.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merchants' and their organization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commerce contrary. The area of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of the merchants of modern Shandong enlarged unprecedentedly, which spread all over China and the world, mak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local economy. Shandong merchants' rapid development in northeast China was a reduction of the expansion of the domestic markets, and their management in Korea, Japan and the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was the outstanding cases of the expan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s. The merchants of modern Shandong commenced to deal in some new-style businesses, such as transport and customs, broker's firms, insurance, brokerage and so on. The traditional handcraft industry was rebuilt, and the modern mechinery industry developed greatly simultaneously. Shandong merchants competed against foreign merchants for transcendence.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and commerc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modernized gradually. Cottage industries, handicraft workshops and handicraft plants were replaced by factories and companies, especially the family company management mode amalgam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anagement systems, which was introduced by many Shandong merchants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commerce. But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still existed diffusely, showing itself the new and old amalgamation.
     In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Shandong merchants create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management culture. In the outlook on justice and interests, they realized from the theory contention to the attention of practic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and strove for the maximum benefit. They developed the eximious hardworking tradition and started their own business laboriously and had the courage to make progress. In the religious beliefs, they had common supernatural beings and worship of God of Wealth and the gods of trades, which was utilitarian and the religious beliefs were awane. Shandong merchants deviated from nostalgic provincialism, took delight in poverty and observed morals, and were wild about fame and gain and from conservatism to open-minded character. The renovations of management concepts of Shandong merchants were conspicuous. In talent ideology, Shandong merchants appointed people by abilities and made them do their best. They used the agile marketing methods and beat the adversaries by the inimitable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knight service. They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technical melior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Their competitive and exceeding consciousness boosted up, especially they introduced the competition-excess mode to answer the economic invasion of the western powers, and many models who dared to compete and exceed teemed. They attached importance to advertisement which included traditional and modern advertising in order to upgrade the corporate visualization. In a word, they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in many aspects of management culture, which thus guided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more effectively. Furthermore, Shandong merchants' modern service consciousness was strengthened in a way. They maintained the commerce order consciously to help the government to get over a difficulty. They were bound up in the charity affairs and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was strengthened obviously. They conformed themselves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enduing the management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with the national salvation of time connotation.
     Many typical operators teemed in modern Shandong, who were regarded as the representatives of Shandong merchants. Meng's family from Jiujun town, Zhangqiu county grew into a famous modern nation capital group from farming landlords, which was closely bound up with its inimitable management culture. Meng's corporate management under the household management was their triumphant magic weapon, which amalgamated traditional and modern factors organically. Miao's family from Huantai county grew into a famous modern nation capital group from farmers gradually, who built up their career from nothing and first did business with a small capital and then transformed commerce to industry.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rs and the aggressive management played an pivotal role in business activities. Song's family capital enterprises from Qingzhou county grew into the biggest woll textile factory of China, that was Dongya Woll Textile Limited Company, which was propped up by foreign missionaries, based on Song Chuandian's operation, especially by his son Song Feiqing's painstaking operation. The company was provided with self-contained corperate culture, that was Dongya Spirit, which syncretized the positive factors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Dongya Spirit advocated the human-oriented management conception, which became a model of the merchants' management culture of modern Shandong. These typical cases showed that the merchants of modern Shandong had thoroughly remoulded themselves from the traditional mode in business activities and management culture. They inherite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 and imbibed the advanced western management mode and concept for reference, and had accomplished the task of modernization abecedarianly.
     Western powers invaded Shandong to throw the local intrinsic ecomomic order into confusion, which started up the economic modernization of modern Shandong externally. Shandong merchants conformed themselve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ituation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in the situation of internal disorder and foreign invasions. They did their endeavor to deal in the industry and commerce and made achievements, making the industry and commerce develop prodigiously. It was the secret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at they strived to become stronger constantly, fighted their way out of the industry and commerce, and learned from the precursors and consummated themselves. It was not difficult to know that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were the base of management culture and management culture wa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business activities. Shandong merchants altered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ulture to meet the modern requirements ceaselessly, and fetched in, digested and absorbed the foreign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ulture and made it be provided with native characteristics. Management culture needed to absorb comprehensively and got rid of the stale and brought forth the fresh. Only in this way, could it be lifefull. It was the only correct way to integrate business activities and management culture organically, which could make both of them interactive and therefore provided conditions for the sucessful management.
引文
1 吕伟俊、董宝训:《略论山东区域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与模式选择》,《文史哲》2002年第4期,第161页。
    2 姜虹:《试论晚清山东经济现代化的制约因素》,《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第41页。
    3 吕伟俊等著:《山东区域现代化研究(1840—1949)》,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版,第65页。
    1 李平生:《论晚清山东经济现代化》,《文史哲》2002年第6期,第119页。
    2 参见孔令仁、李德征主编:《周村开埠与山东近代化》,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 周飞、郭谦等:《试论近代山东经济现代化演进》。 《山东经济》2005年第3期,第118页。
    4 庄维民、刘大可著:《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 刘大可、张照东主编:《山东经济史》(近代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8年版。
    6 许檀著:《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7 庄维民:《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6页。
    8 王守中、郭大松著;《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93页。
    1 唐致卿著:《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经济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70页。
    2 朱玉湘著:《山东近代经济史述从》,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96页。
    3 朱玉湘:《近代的山东工业》,《山东近代经济史述从》。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32页。
    4 朱玉湘:《近代的山东商业》,《山东近代经济史述从》,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55页。
    5 朱玉湘:《近代的山东钱庄业》,《山东近代经济史述从》,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80页。
    6 朱玉湘:《近代的山东银行》,《山东近代经济史述从》,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92页。
    7 陈为忠:《近代山东经济格局变迁研究——以港口与腹地互功为视角》,《中国历史地理论从》2005年第3期,第25页。
    1 张彩霞:《以海洋为纽带:近代山东经济重心的转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1期,第22页。
    2 张静:《近代乡村商人阶层的崛起及其社会经济影响——以潍县帮商人为例》,《中国农史》2006年第1期,第92页。
    3 郭大松、庄慧娟:《传教士与近代山东花边、发网业》,《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第43、48-49页。
    4 王传荣:《近代山东草辫、花边、发网业发展探析》。山东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1988年,第27页。
    5 王传荣:《近代山东草辫业发展探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第79页。
    6 刘灿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山东手工棉纺织业——兼谈对“自然经济解体论”的认识》,《山东经济》1988年第2期。第58页。
    7 张静:《近代山东农村手工业的外向型发展——以草辫、花边、发网业为例》,《史学月刊》2002年第2期。第109页。
    8 马庚存:《论请末山东人民的保矿斗争》,《东岳论从》1986年第1期,第108页。
    1 马庚存:《近代山东的采矿事业》,《山东经济》1994年第5期,第61-64页。
    2 仝瑞中:《清末山东收回矿权运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3 荆世杰、周其厚:《近代山东的矿业——外力冲击下的现代化的艰难行进》,《首届“地球科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年刊,第191页。
    4 庄维民:《近代山东传统商人资本的衰落蜕变及其意义》,《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第79页。
    5 庄维民:《近代山东商人资本地域分布结构的变动及影响》,《齐鲁学刊》,2000年第4期,第108页。
    6 庄维民著:《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79页。
    7 庄维民:《近代山东的商人组织》,《东岳论从》1986年第2期,第24-29页。
    1 参见张海鹏、张海瀛主编:《中国十大商帮》,合肥:黄山书社1993年版,第168-209页;又见李华著:《山东商帮》,香港:中华书局1995年版。
    2 朱玉湘:《近代周村的商业和商人组织》,《周村开埠与山东近代化》,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4-185、194页。
    3 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丛》1995年第6期,第44-45页。
    4 王静:《20世纪初天津现代化进程中的山东商人》,《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第4期,第117页。
    5 王静:《试论近代天津的山东旅津同乡会》,《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7期,第38页。
    6 黄清根:《论周村开埠的文化环境》,《周村开埠与山东近代化》,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5页。
    7 赵树好、侯芬娥:《近代周村企业家的经营之道》,《周村开埠与山东近代化》,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72页。
    1 欧人、王世勇:《儒家文化与山东商人的经商特性》.《商业经济研究》,2000年第1期,第57页。
    2 王世勇、薛川:《齐鲁文化与山东商人经营风格的形成》,《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3期,第35页。
    3 李伟:《近代山东农商观、义利观的因循与变化》.《管子学刊》2005年第1期,第97页。
    4 马敏著:《商人精神的嬗变:近代中国商人观念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页。
    5 朱英著:《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 莫世祥:《护国运动时期商人心理研究》,《历史研究》1986年第4期。
    7 姜生:《道教善书思想对明清商业伦理的影响——以<太上感应篇集注>为例》,《理论学刊》2004年第11期。
    1 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动向》,《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7卷第8期,第26页,转引自张玉法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版。第469页。
    2 参见张玉法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版,第469-639页。
    3[日]滨下武志著,朱荫贵、欧阳非译:《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页。
    4 叶汉明:《十九世纪末潍县的社会经济变迁——山东经济重心东移对地方社会的影响》,叶显恩主编:《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31-153页。
    5[日]深尾叶子:《山东省胶济铁路沿线种植烟草的地区研究——英美烟公司与山东农民》.叶显恩主编:《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92-104页。
    1[美]马若孟著,史建云译:《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业发展(1890-1949)》,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 David D.Buck,Urban Change in China:Politics and Development in Tsinan,Shantung,1896-1949,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78.
    3[德]马克斯·韦伯著,于晓、李维纲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
    4[德]马克斯·韦伯著,王容芬译:《儒教与道教》,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5[法]马塞尔·莫斯著、汲喆译:《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40页。
    6 余英时著,沈志佳编:《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9页。
    7 余英时著,沈志佳编:《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4-336页。
    1 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济南市政协文史资科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样字号》,前言,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1-2页。
    2 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淄博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前言,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
    1 南京、重庆、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合编:《中华民国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北京:工商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2页。
    1 唐力行著:《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00页。
    1 费正清著,张理京译:《美国与中国》,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134页。
    1 许檀著:《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7页。
    2 庄维民著:《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序》,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页。
    3 参见许檀著:《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内容,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 周飞舟著:《制度变迁和农村工业化:包买制在清末民初手工业发展中的历史角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
    1 宋宪章等修纂:民国《牟平县志》卷5,政治志,实业,1936年刊,第14页。
    2 许檀著:《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9-92页。
    3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辛),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47页。
    4 朱玉湘:《近代周村的商业和商人组织》,《山东近代经济史论丛》,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6页。
    5 参见彭泽益著:《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2卷,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35-538页。
    6 彭泽益著:《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2卷,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35页。
    1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丁),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24页。
    2 阚景奎:《民国初年山东手工棉纺织业生产关系初探》,《民国档案》1996年第2期,第66页。
    3 刘大可、张照东主编:《山东经济史》(近代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164-165页。
    4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2卷,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403页。
    1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辛),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17页。
    2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辛),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22页。
    3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对外经济贸易志》(上),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61。
    4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二轻工业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2页。
    1 张静:《近代山东农村手工业的外向型发展——以草辫、花边、发网业为例》,《史学月刊》2002年第2期,第113页。
    2 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547页。
    1 阚景牵:《民国初年山东手工棉纺织业生产关系初探》,《民国档案》1996年第2期,第70页。
    2 张玉法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版.第25-26页。
    3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乙),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13页。
    1 山东工业试验所编:《山东省立工业试验所第二次工作报告书》,序二,济南,编者,1935年刊,第1页。
    2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辛),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页。
    1 《山东省工业品说略》,《山东工商公报》1929年第1期,第3页。
    1 刘精一编:《烟台概览》,烟台概览出版社1937年版,第119-120页。
    2 《山东省国货陈列馆年刊》,1934年刊,第69页。
    3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2卷,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08页。
    4 苗永荃:《济南机制面粉工业往昔》,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济南市工商业联合会编:《济南工商史料》第二辑,1988年编印,第31-32页。
    5 刘烂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山东手工棉纺织业——兼谈对“自然经济解体论”的认识》,《山东经济》1988年第2期,第55页。
    1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6-17页。
    2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2页。
    3 彭泽益主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2卷,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344-345页。
    4 Decennial Reports,1902-11,Vol.1,Chefoo,the Stastistical Department of the Inspectorate General of Customs.Shanghai.1913.p.230.
    5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丁).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9页。
    6 傅润华、汤约生主编:《中国工商要览》,南京:中国工商年鉴编纂社1948年版,第205-206页。
    1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丁),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96-97页。
    2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乙),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13-114页。
    3 吴松弟主编:《中国百年经济拼图:港口城市及其腹地与中国现代化》,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第238页。
    1 胶济铁路管理局车务处编:《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总编》(下),商业,青岛:文华印书社1934年版,第1页。
    2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二册,卷14,商业志,台北:山东文献杂志社2002年版,第1378页。
    3 于宗潼等纂:民国《福山县志稿》,商埠志第五,卷血之一,缘起,1931年刊,第2页。
    4 交通部烟台港务局编:《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汁资料》,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29-130页。
    5 庄维民著:《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辽》,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31-33页。
    6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乙),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24页。
    1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丁),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38页。
    2 倪锡英著:《青岛》,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22页。
    3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商业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1页。
    1 常之英修:(民国)《潍县志稿》,第24卷.实业,1941年刊,第1-2页。
    2 淄博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淄博市志资料》第1辑,1984年刊,第119页: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商业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2页。
    1 张玉法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版,第31页。
    2 《调查潍县昌乐益都临淄周村织机数目及经济状况报告》,《山东实业公报》1931年第4期。
    3 宋宪章等修纂:民国《牟平县志》,卷5,政治志二,实业,1936年刊,第17页。
    4 山曼等著:《山东民俗》,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88年版,第325页。
    1 许檀著:《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98页。
    2 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编:《山东庙会调查集》,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宗教民俗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98、215、205页。
    3 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编:《山东庙会调查集》。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宗教民俗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17页。
    1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乙),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40页。
    1 刘素芬撰:《烟台贸易研究(1867—1919)》,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1、19页。
    2 青岛市政府招待处编:《青岛概览》,1937年刊,第106页。
    1 王守中著:《德国侵略山东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1页。
    1 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述略》,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编辑部等合编:《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34页。
    2 杜恂诚著:《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6页。
    3 刘大可、张照东主编:《山东经济史》(近代卷),济出:济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22-23页。
    1 刘大可、张照东主编:《山东经济史》(近代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33页。
    2 常之英修:民国《潍县志稿》,第24卷,实业,1941年刊,第2页。
    3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685页。
    1 倪锡英著:《青岛》,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35-36页。
    2 《山东矿务之一斑》.《东方杂志》1910年第7卷第9期.第81页。
    3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261页。
    4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2-13页。
    5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69页。
    1 实业部国家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丁),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0贝。
    2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商业志》,济南:山东人民版社1997年版,第35页。
    3 《山东经济破产惊人,惊人数字——金钱流往国外年达四万万》,《申报》1934年3月19日。
    1 张玉法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版,第541页。
    1 孙郁文:《济南茶叶业的历史演变》,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等编:《济南工商史料》第二辑,1988年编印,第200页。
    2 曹天生著:《中国商人》,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2页。
    3 中国史学会生编:《洋务运动》第二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69页。
    4 吕伟俊等著:《山东区域现代化研究(1840—1949)》,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版,第65页。
    5 山东省政府实业厅编:《山东工商报告》,序,编者.1931年刊,第1页。
    1 季立刚著:《民国商事立法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5-62页。
    2 马克斯·韦伯著,于晓、李维纲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4页。
    3 山东省实业厅编印:《山东第一次全省劝业会议录》,1920年刊,第16页。
    1 申丙编:《茂泉实业文集》,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88年版,第1-2页.
    2 林修竹撰.申丙编:《茂泉实业文集》,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3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科》第一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6页。
    4 《青岛市近年来之经济建设实况》,《实业部月刊》1937年第2卷第2期,第239-240页。
    5 S.A.M.Adshead,Salt and Civilization,Macmillan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Ltd.1992,p.331.
    1 "Lands Communications in China",Journal of the China-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News Series,Vol.ⅩⅩⅧ,1898,p.172.转引自张玉法编:《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版,第36页。
    2 傅崇兰著:《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87页。
    1 国立山东大学化学社编:《科学的青岛》,青岛,编者,1933年刊,第49页。
    2 黄棣侯主编:《山东公路史》第一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版,第50、53、54、75、90页。
    3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94页;刘大可、张照东主编:《山东经济史》(近代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67-68页。
    1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丁),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7页。
    2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丁),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5页。
    3 倪锡英著:《青岛》,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47-48页。
    4 国立山东大学化学社编:《科学的青岛》,青岛,编者,1933年刊,第12页。
    5 叶汉明:《青岛开港对山东腹地的影响:以20世纪初的潍县为例子》,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进程》,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259页。
    1 庄维民著:《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86-289页。
    2 徐子尚修:民国《临清县志》,经济志十一,商业,1934年刊,第45页。
    1 参见刘大可、张照东主编:《山东经济史》(近代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164页。
    2 李秉衡:《李忠节公奏议》第5卷,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一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422页。
    3 庄维民著:《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25页。
    4(清)宋湘等纂:嘉庆《新修山东盐法志》,1809年,卷9,转运上,充商,光绪年间刊,第2-10页。
    5 《都察院代奏山东京官条陈盐务利弊呈》,《山东杂志》1909年第48期,第7页。
    1(清)王守基:《山东盐务议略》,《盐法议略》,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24页。
    2 洵天:《论山东盐务》,《山东杂志》1909年第57期,第1页。
    3 盐务署编:《中国盐政沿革史·山东》,1915年刊,第73页。
    4 《都察院代奏山东京官条陈盐务利弊呈》,《山东杂志》1909年第48期,第7页。
    5 盐务署编:《清盐法志》,第54卷《山东五·运销门》,1920年排印本,第51页。
    6 盐务署编:《清盐法志》,第54卷《山东五·运销门》,1920年排印本,第5页。
    7 盐务署编:《清盐法志》,第54卷《山东五·运销门》,1920年排印本,第6页。
    1 《山东盐政史未定稿》,第3卷《运销》,民国年间誊印本。第2页。
    2 财政部财政年鉴编纂处编纂:《财政年鉴》上册,第5篇《盐税》,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1版,第747页。
    3 《山东盐政史未定稿》,第3卷《运销》,民间年间誊印本,第4页。
    4 《山东盐政史未定稿》,第3卷《运销》,民国年间誊印本,第4-17页。
    1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癸),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03页。
    2 庄维民著:《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31-232页。
    3 主维民著:《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32页。
    4 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第180页。
    5 宓公干著:《典当论》,1936年刊,第240页。
    1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癸),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08、111-112页。
    2 宓公干著:《典当论》,1936年刊,第244页。
    3 庄维民著:《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36页。
    4 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91页。
    5 庄维民著:《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37-238页。
    1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癸),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25页。
    1 朱英著:《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2 庄维民著:《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北京:中华书局 2000年版,第6页。
    3 费维凯著:《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食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页。
    1 张玉法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版,第30-31页。
    2 朱英著:《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8页。
    3 毛承霖纂修: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卷4,地域考三,1926年刊,第1页。
    4 李明伟著:《清末民初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35页。
    1 庄维民:《近代山东行栈资本的发展及其影响》,《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5期,第36-37页。
    2 庄维民:《近代山东行栈资本的发展及其影响》,《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5期,第37-42、48页。
    1 金城银行总经理处天津调查部编:《山东棉业调查报告》,编者,1935年刊,第118页。
    2 金城银行总经理处天津调查部编:《山东棉业调查报告》,编者,1935年刊,第120-121页。
    3 李燕编著:《买办文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
    1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三册,卷18,四民志,台北:山东文献杂志社2002年版,第1737-1738页。
    2 李燕编著:《买办文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3(清)王元廷辑:《野蚕录》,北京:农业出版社1962年版,第89页。
    1 郝延平著,李荣昌等译:《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2 李华著:《山东商帮》,香港: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页。
    3 彭南生著:《行会制度的近代命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4 参见周均美主编:《中国会馆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页。
    5 彭泽益主编:《中国工商行会史料》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82页。
    6 上海博物馆图书资料室编:《上海碑刻资料选辑》,上海:上海人出版社1980年版,第359页。
    1 彭泽益主编:《中国工商行会史料》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880-891页。
    1 彭南生著:《行会制度的近代命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页。
    1 赵宁渌主编:《中华民国商业档案资料汇编(1912—1928年)》第一卷上册,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104页。
    2 郑千里著:《烟台要览》,胶东新报社1924年版,第4页。
    3 彭泽益主编:《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972页。
    4 袁荣叟著:《胶澳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一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837-838页。
    1 胶济铁路管理局车务处编:《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吿总编》(下).商业,青岛:文华印书社1934年版,第2页。
    1 姜世传、刘文生:《周村商会始末》,《周村商埠》,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页。
    2 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晚清山东地办商会史料》,《历史档案》1996年第4期,第45页。
    1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四册,卷23,人团志.台北:山东文献杂志社2002年版,第2287-2298页。
    2 彭泽益主编:《中国工商行会史料》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20页。
    3 朱英主编:《中国近代同业公会与当代行业协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6页。
    4 朱英主编:《中国近代同业公会与当代行业协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5 参见张海鹏、张海瀛主编:《中国十大商帮》,合肥:黄山书社1993年版。
    6 张海鹏、张海瀛主编:《中国十大商帮》,合肥:黄山书社1993年版,第198-199页。
    1 上海博物馆图书资料室编:《上海碑刻资料选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95-196页。
    2 赵兰亮:《关于上海近代山东移民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1999页第12期,第74-75页。
    3 宋家泰编:《东北九省》,1948年刊,第154页。
    4 宋家泰编:《东北九省》,1948年刊,第155页。
    5 路遇著:《清代和民国山东移民东北史略》,上海:上海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48页。
    1 牛淑萍:《清代山东移民东北述论》,《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61页。
    2 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丛》1995年第6期,第40-41页。
    3 路遇著:《清代和民国山东移民东北史略》,上海:上海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59页。
    4 杨云程:《我在双合盛的见闻》,莱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莱州市文史资料》第2辑,1988年编印,第14页。
    1 杨云程:《我在双合盛的见闻》,莱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莱州市文史资料》第2辑,1988年编印,第27页。
    2 《商务官报》1910年第18期,第30页。转引自朱英著:《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20页。
    3[法]白吉尔著:《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8-49页。
    4(清)王元廷辑:《野蚕录》,北京:农业出版社1962年版,第89页。
    1 张海鹏、张海瀛主编:《中国十大商帮》,合肥:黄山书社1993年版,第199-200页。
    2 《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第776卷,《续修四库全书》第80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25页。
    1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第3卷,台北,编者,1972年刊,第1337-1340页。
    2 庄维民、张静:《谁掌握着贸易主导权:消末山东对日贸易中的日商与旅日华商》,《东岳论从》2005年第6期,第149-150页。
    1 《大阪、神户华侨贸易调查》,上海:华丰印刷铸字所1931年版,第16-17页。
    2 林修竹:《杨茂春公是碑》,此碑立于昌邑双台乡南裴庄村东二里夹沟河东岸。
    3 山东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侨务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48页。
    1 山东地办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侨务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2页。
    2 山东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侨务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7页。
    3 山东竹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主编:《山东各地概况》,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22页。
    4(清)王元廷《野蚕录》,北京:农业出版社1962年版,第95页。
    1 青岛商晶检验局:《商品检验局应注意商晶检验研究事业案》,工商部商业司通商科编辑:《工商部商品检验会议汇编》,南京:中华印刷公司1930年版,第158-159页。
    2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辛),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19页。
    1 王亚南著:《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4-105页。
    2 王亚南著:《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6页。
    1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乙),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24页。
    2 胶济铁路管理局车务处编:《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总编》(下),商业.青岛:文华印书社1934年版,第3-4页。
    3 胶济铁路管理局车务处编:《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总编》(下),商业,青岛:文华印书社1934年版,第5页。
    1 胶济铁路管理局车务处编:《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总编》(下),商业,青岛:文华印书社1934年版,第4-28页。
    1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乙),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28-129页。
    1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壬),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15页。
    2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壬),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6页。
    1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壬),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24页。
    2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壬),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27-28页。
    1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壬),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29页。
    1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壬),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38页。
    1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行》(壬),上海,编肯,1934年刊,第41-42页。
    2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壬),上海,编肯,1934年刊,第1页。
    1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北京:二联书店1957年版,第305-306页。
    1 王亚南著:《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38页。
    2 宋宪章等修纂:《寿光县志》,卷11,实业志,1936年刊,第4页。
    3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乙),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13页。
    1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乙),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13-114页。
    2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乙),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17-118页。
    3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乙),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20-121页。
    1 朱玉湘著:《山东近代经济史述从》,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4页。
    2 王守中、郭大松著:《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74-180页。
    3 朱玉湘著:《山东近代经济史述从》,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6页。
    4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辛),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154页。
    1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二册,卷13,矿业志,台北:山东文献杂志社2002年版,第1313页。
    2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庚),上海,编者,1934年刊,第3页。
    3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二册,卷13,矿业志,山东文献杂志社2002年版,第1315页。
    4 济南市政府秘书处编印:《济南市烟草制造业调查统计报告》,1937年刊,第1页。
    1 王静:《20世纪初天津现代化进程中的山东商人》,《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第4期,第118页。
    2 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I版社1975年版,第608页。
    1 苏绍柄辑:《山钟集》,上海:新剧小说社1914年版,第44页。
    2 苏绍柄辑:《山钟集》,上海:新剧小说社1914年版,第131页。
    3 山东省安丘县商业志编写组:《安邱县商业志》,1985年编印,第57页。
    4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辑:《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828页。
    1 山东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商业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1-32页。
    2 靳希彭:《济南国货售品所》,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济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济南老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1页。
    1 靳希彭:《济南国货售品所》,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济南老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3-44页。
    2 《一年来例行工作纪事》,《山东国货陈列馆年刊》,1934年刊,第1页。
    3 程守中:《山东考察报告书》,洪兴印刷所1934年版,第58页。
    4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30页。
    1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科》第二辑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31页。
    2 艾鲁川:《济南裕兴化工厂简史》,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二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82页。
    3 赵立泽:《济南裕兴化工厂》,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济南老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261-260页。
    1 戚志成:《青岛物品证券交易所创建始末》;叶春墀:《青岛取引所的兴衰》,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二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7页、第23-30页。
    2 边佩全主编:《烟台海关史概要(1862—2004)》,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页。
    1 《盂氏和清廷的关系》,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济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17页。
    2 山东实业厅编印:《山东第一次个省劝业会议录》,1920年刊,第1页。
    3 山东工业试验所编辑:《山东省立工业试验所第二次工作报告》,宋枢宸序,济南,编者,1935年刊,第1页。
    1 青岛市社会局编:《青岛市火柴业调查》,编者,1933年刊,第13页。
    2 青岛市社会局编:《青岛市火柴业调查》,编肯,1933年刊,第14页。
    3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562-563页。
    1 济南市档案馆全宗档案,临76—1—260,为奉令货价不得超过本月3日以前之价格并造具价目表的呈。
    1 济南市档案馆全宗档案,临76—1—260,为奉令货价不得超过本月3日以前之价格并造具价目农的呈。
    2 江瑞采修:光绪《蓬莱县续志》,卷五,食货志,盐法,1882年刊,第8-10页。
    3 张伟贤:《山东面粉厂事业之调查》,《商业月报》1935年第15卷第6期,第1页。
    1 山东省政府实业厅编:《山东工商报告》,编者,1931年刊,第1页。
    2 山东省政府实业厅编:《山东工商报告》,编者,1931年刊,第5页。
    3 张伟贤:《山东面粉厂事业之调查》,《商业月报》1935年第15卷第6期,第1页。
    4 苗永签:《济南机制面粉工业往昔》,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等编:《济南工商史料》第二辑,1988年编印,第51页。
    5 山东省政府实业厅编:《山东工商报告》,编者,1931年刊,第4-5页。
    3 于宗渣等纂:民国《福山县志稿》,商埠志第五,卷五之一,缘起,1931年刊,第2页。
    7 张震东:《烟台早期的机船渔业》,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二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31-332页。
    1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6页。
    1 王处辉著:《中国近代企业组织形态的变迁》,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2 马敏著:《商人精神的嬗变:近代中国商人观念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3页。
    3 黄速建著:《企业制度与企业改革》,1993年刊,第29页。
    1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史料小组主编:《中华民国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北京:工商出版社1987年版,第68页。
    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史料小组主编:《中华民国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北京:工商出版社1987年版,第79-102页。
    3 王处辉著:《中国近代企业组织形态的变迁》,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在书中,作者用近代企业制度代称近代以后的仍然存在的传统企业制度,用现代企业制度代称近代企业制度,特别是因股份公司至今仍是广泛存在的企业制度。显然。作者这样称谓是为了与今天更好地接轨,这样做也是合适的。但是,为了便于对近代和传统作比较,笔者把王处辉在书中的称谓作了相应的改动,即把“近代企业制度”改为“近代以后的传统企业制度”,把“现代企业制度”改为“近代企业制度”。
    1 王亚南著:《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30页。
    2 马敏著:《商人精神的嬗变:近代中国商人观念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5页。
    3 马克斯·韦伯著,于晓、李维纲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8页。
    4 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济南老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244-246页。
    1 苗永荃:《济南机制面粉工业往昔》,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等编:《济南工商史料》第二辑,1988年编印,第41页。
    1 刘德增著:《解读山东人》,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版,第163页。
    2 李善峰:《齐鲁文化与现代化进程》,《东岳论丛》1987年第3期,第26页。
    3 胶济铁路管理局车务处编:《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总编》(上),人口,青岛:文华印书社1934年版,第4页。
    1 彭泽益选编:《清代工商行业碑文集粹》,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98页。
    2 彭泽益选煽:《清代工商行业碑文集粹》,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97-98页。
    3 路遇:《清代和民国由山东移民东北史略》,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49-55页。
    1 宋宪章等修纂:民国《寿光县志》,卷12,人物志一,1936刊,第97-98页。
    2 毛承霖纂修: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卷40,列传二,1926年刊,第17-18页。
    1 刘德增著:《解读山东人》,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版,第224-225页。
    2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671页。
    1 李华著:《山东商帮》,香港: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55页。
    1 烟台文史组:《烟台早期工艺品出口贸易的缘起与发展》,烟台市工商联史料工作委员会编:《烟台工商史料》第一辑,1986年编印,第10-14页;曲拯民:《“西风东渐”对烟台民生和教育的影响》,《山东文献》1982年第8卷第1期,第7-10页。
    2 邓卫生、刘志满主编:《东亚企业文化》,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3[日]川原胜彦:《辛亥前上海行栈对三井洋行的影响》,《史林》2002年增刊,第39页。
    4 欧人、葛山著:《商人地图——中国商人的地域性格与文化精神》,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6页。
    1 尹继美等纂修:同治《黄县志》卷一,1871年刊,第14页。
    2 胡朴安编:《中华全国风俗志》上编,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10页。
    3 杨承泽修:民国《泰安乡土志》,民国年间刊,第34页。
    4 宋宪章等修纂:民国《寿光县志》,卷11,实业志,1936年刊,第4页。
    5 丁宗潼等纂:民国《福山县志稿》,疆域志第一,卷一之三,物产,1931年刊,第2页。
    6 马东泉辑:《山东谚语集》,济南:山东省立同众教育馆1932年版,第4、12页。
    1 杨懋春著、张雄等译:《一个中国的村庄:山东台头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8-30页。
    2 国立山东大学化学社编:《科学的青岛》,青岛,编者,1933年刊,第2页。
    3 国立山东大学化学社编:《科学的青岛》,青岛,编者,1933年刊,第46页。
    4 庄维民,刘因全:《近代山东通商口岸的贸易经济》,《山东史志资料》1984年第二辑,第65页。
    1 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23页。
    2 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9页。
    3 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68页。
    4 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65页。
    5 杨伯峻译汁:《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63页。
    6 宋英著:《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91页。
    1 王尔敏:《商战观念和重商思想》,(台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76年第5期。
    2 胶济铁路管理局车务处编:《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分编》第一册,青岛市,青岛:文华印书社:1934年版,第5页。
    3《利害辨》,《申报》,1890年7月23日。
    1 中国第一历史桦案馆:《晚清山东地方商会史料》,《历史档案》1996年第4期,第45-46页。
    2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北京:桦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233页。
    1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718页。
    2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719页。
    3 《税务署改订舶来火柴税率》,《青岛工商季刊》,工商法规,1935年第3卷第1期,第16页。
    4(清)周希陶撰,杨根乔、沈跃春评注:《增广贤文》,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页。
    5 刘焕庭:《济南瑞蚨祥》,《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页。
    1 《胶济铁路召开商运改进讨论会之种种》,《青岛工商季刊》,青岛市工商状况,1935印第3卷第1期,第1-43页。
    2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第二卷,天津:南开大学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143页。
    3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第二卷,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4-146页。
    4 杨朝明著:《鲁文化史》,济南:齐鲁书社2001年版,第423-430页。
    1 胡存约:《海云堂随记(摘录)》,青岛市博物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德国侵占胶州湾史料选编(1897—1898)》,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页。
    2 S.A.M.Adshead,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hinese Salt Administration,1900-1920,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Massachusetts,1970,p.208.
    3 周建侯:《检验处成立以来三年间之回顾》,《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三周年纪念特刊》,1932年刊,第4页。
    1 周建侯:《检验处成立以来三年间之回顾》,《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三周年纪念特刊》,1932年刊,第4页。
    2 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98页。
    3[日]稻叶岩吉著,杨成能、史训迁合译:《东北开发史》,北平:辛未编译社1935年版,第369页。
    4 李华著:《山东商帮》,香港: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59-60页。
    5 史玄、夏仁虎等撰:《旧京遗事·旧京琐记·燕京杂记》,卷9,市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97页。
    6 马东泉辑:《山东谚语集》,济南: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1932年版,第33-34页。
    1 张兰田、张冠群:《蜚声海内外的华丰机器厂》,潍坊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潍坊工商老字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版,第2页。
    2 张凌云:《中国制针工业的创始人尹致中》,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科集萃》第一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88-189页。
    3 杨浩春、周岱东:《青岛义聚合钱庄》,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四辑,1989年编印,第158-166页。
    4 方椒伯:《商人成功之基础》,《商业杂志》1926年第1卷第1期。
    1 倪锡英著:《青岛》,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134页。
    2 谢元璋、孟宪杰:《北京瑞蚨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186页。
    1 欧人等:《山东人:文得好,武得也好》,《解读山东人·附录》,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版,第228页。
    2 薛菊如:《古城胶州工商撮要》,山东省胶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胶州文史资料》第二辑,1987年编印,第4页。
    3 张绪谱:《张颜山和泰生东染料庄》,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三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6页。
    4 张兰田、张冠群:《蜚声海内外的华丰机器厂》,潍坊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潍坊工商老字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版,第3-5页。
    1 莱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莱州文史资料》第二辑,代序,1988年编印,第2页。
    2 《东海关十年贸易报告(1882—1891年)》,边佩全主编:《烟台海关史概要(1862—2004)》,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
    3 叶元鼎、马广文:《吾国重要棉市调查》,《青岛工商季刊》,调查,1935年第3卷第1期,第103页。
    1 胡长准:《山东棉业报告补遗》,《山东文献》,1976年第2卷第2期,第36-37页。
    2 《东海关十年贸易报告(1882—1891年)》,边佩全主编:《烟台海关史概要》,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
    3 济南市档案馆全宗档案:临77—5—10—10,为德元楼孙德元居心抗债请求议追的请议书。
    4 李乔著:《中国行业神崇拜》,北京:中国会侨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31-32页。
    1[德]马克斯·韦伯著,王容芬译:《儒教与道教》,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95-296页。
    2 彭泽益主编:《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882页。
    3 彭泽益主编:《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883页。
    4 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宗教民俗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95-247页。
    1 胡存约:《海云堂随记(摘录)》,《德国侵占胶州湾史料选编》,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页。
    2 参见张玉法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编者,1982年刊,第726-760页。
    3 山曼等著:《山东民俗》,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88年版,第355页。
    4 赵宏编著:《财神传》,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4页。
    1 吕威著:《财神信仰》,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页。
    2 刘丰:《财神“范蠡”》,《中国中小企业》2007年第8期,第36页。
    3 胡存约:《海云堂随记(摘录)》,《德国侵占胶州湾史料选编》,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页。
    4 孙郁文:《济南茶叶业的历史演变》,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等编:《济南工商史料》第二辑,1988年编印,第206页。
    5 李乔著:《中国行业神崇拜》,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2页。
    6(清)金植撰:《不下带编·巾箱说》,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31页。
    1 参见李乔著:《中国行业神崇拜》,下编分述,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年版。
    2 毕复佩、毕继仁等:《威海渔业见闻杂录》,山东省政协文史资科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二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44-345页。
    3 薛菊如:《古城胶州工商撮要》,山东省胶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胶州文史资料》第二辑,1987年编印,第5-7页。
    1 山曼等著:《山东民俗》,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88年版,第351页。
    2 《旧时的商家禁忌》,《中国供销商情》2007年第3期,第43页。
    3 山曼等著:《山东民俗》,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88年版,第299页。
    4 乔主强主编:《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607页。
    1 杨浩春、周岱东:《青岛义聚合钱庄》,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等编:《青岛工商史料》第四辑,1989年编印,第159-164页。
    1 方芝:《德馨斋酱园》,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济南老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156-157页。
    2 孔令仁、李德征主编:《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下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80页。
    3 李寿庭:《仁丰、成通两纱厂调查参观记》,《工商月刊》创刊号,1936年10月10日,调查,第4页。
    4 刘精一编:《烟台概览》上册,烟台概览出版社1937年版,第103页。
    1 刘精一编:《烟台概览》上册,烟台概览出版社1937年版,第108页。
    2 山东省政府实业厅编:《山东工商报告》,编者,1931年刊,第2-8页。
    3 李寿庭:《仁丰、成通两纱厂调查参观记》,《工商月刊》创刊号,1936年10月10同,调查,第4-5页。
    1 济南市档案全宗档案:临76—1—534,各工厂、公司章则条例及省建设厅、市政府、省会公安局有关行文。
    1 济南市两会文史组:《简话瑞蚨样》,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济南市工商业联合会编:《济南工商史料》第四辑,1992年编印,第185页。
    1 济南市工商联:《解放前济南市资本主义工商业概况》,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济南市工商业联合会编:《济南工商史料》第一辑,1987年编印,第97页。
    2 胡长准:《山东棉业报告补遗》,《山东文献》,1976年第2卷第2期,第32-35页。
    1[美]高家龙著,程麟荪译:《中国的大企—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1页。
    2 青岛市工务局自来水厂编印:《青岛市港务局自来水厂汇纂》,青岛,编者,1935年刊。
    3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科》第一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97-600页。
    4 常之英修:民国《潍县志稿》,卷24,实业,1941年刊,第10页。
    1 周志俊:《青岛华新纱厂和华北棉业一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一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5-16页。
    2 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二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5-46页。
    1 周村丝织一厂:《高氏昆仲对周村丝织业的贡献》,《周村商埠》,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14-119页。
    2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671页。
    3 董志道:《青岛工业之鸟瞰》,《都市与乡村》1935年第13期。
    4 办芝:《德馨斋酱园》,山东省政协文史资科委员会等编:《济由老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152页。
    1 骆绍康:《济宁振泰绸布店纪实》,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三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85页。
    1 张东木:《济南东元盛印染厂之今昔》,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一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2-54页。
    2 济南市档案馆全宗档案:临77—4—1,济南商埠粮行章程,1917年。
    1 邓卫生、刘志满主编:《东亚企业文化》,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75-76页。
    2 山东省政府实业厅编:《山东工商报告》,编者,1931年刊,第12-13页。
    3 边佩全主编:《烟台海关史概要(1882—1891年)》,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2页。
    4 庄维民著:《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66页。
    5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322页。
    1 先施公司主编:《国货特刊》,发刊辞,民国年间刊,第1页。
    2 蒋梦芸:《推销国货的经验淡》,《商业杂志》1926年第1卷第1期。
    1 大连工商业联合会编:《大连工商联合会史》,1988年编印,第1-4页。
    1 孔令仁主编:《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上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06-207页。
    2 国立山东大学化学社编:《科学的青岛》,青岛,编者,1933年刊,第73页。
    3 庄维民、刘大可著:《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99页。
    4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062页。
    5 赵宁渌主编:《中华民国商业档案资料汇编(1912—1928年)》第一卷上册,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版,第211页。
    1 费正清著,张理京译:《美国与中国》,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134页。
    2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845页。
    1 国立山东大学化学社编:《科学的青岛》,青岛,编者,1933年刊,第56-57页。
    2 国立山东大学化学社编:《科学的青岛》,青岛,编者,1933年刊,第60页。
    3 袁荣叟著:《胶澳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835页。
    4 裒荣叟著:《胶澳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833-834页。
    1 吴耕民:《山东园艺改进刍议》,《青岛工商季刊》,撰述,1935年第3卷第1期,第10页。
    2 工商部商业司通商科编辑:《工商部商品检验会议汇编》,南京:中华印刷公司1930年版,第169-172页。
    3 吕伟俊等著:《山东区域现代化研究(1840—1949)》,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版,第107页。
    1 艾学川:《济南市几种商业之鸟瞰》,《农工商周刊》1933年第1卷第8期,第22页。
    2 国立山东大学化学社编:《科学的青岛》,青岛,编者,1933年刊,第65页。
    3 骆绍康:《济宁绸布店纪实》,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三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88页。
    4 艾鲁川:《济南裕兴化工厂简史》,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二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83-184页。
    1 《民国十七年来输出入贸易之总结算》,《工商半月刊》1929年第1卷第2号,撰述,第3页。
    2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编:《工业安全卫生上展览会报告》,序,南京:南京青年印刷所1936年版,第1页。
    3 黄公觉:《工人灾害赔偿法之研究》,《中国实业》1937年第1卷7期。
    4 青岛市社会局编印:《青岛工业卫生安个观摩团报告》,序,南京:南京青年印刷所1936年版,第1页。
    1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编辑:《工业安全卫生展览会报告》,序,南京:南京青年印刷所1936年版,第1页。
    2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编辑:《工业安全卫生展览会报告》,南京:南京青年印刷所1936年版,第13-14页。
    3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编:《工业安全卫生展览会报告》,南京:南京青年印刷所1936年版,第44页。
    4 青岛市社会局编印:《青岛工业卫生安全观摩团报告》,南京:南京青年印刷所1936年版,第109页。
    1 姚松圃:《禁止硫化磷火柴之我见》,《青岛什会》1929年第1期。
    1 刘精一编:《烟台概览》,烟台概览出版社1937年版,书末所附广告。
    2 德园:《论商业与招牌之关系》,《中华实业界》1914年第8期。
    3 杨荫樾:《最新广告术之应用》,《中华实业界》1914年第9期。
    1 赵立泽:《济南裕兴化工厂》,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济南老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260页。
    2 参见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816页。
    3 许园林:《济南精益眼镜店》,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济南老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204页。
    4 参见孙立强主编:《张裕往事》,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5 邓卫生、刘志满主编:《东亚企业文化》,代序,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5页。
    1 《山东李修行等要求组织保商公会》,赵宁渌主编:《中华民国商业档案资料汇编(1912—1928年)》第一卷上册,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版,第157页。
    1 《山东李修行等要求组织保商公会》,赵宁渌生编:《中华民国商业档案资料汇编(1912—1928)》第一卷上册,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版,第156页。
    2 姜世传、刘文生:《周村商会始末》,《周村商埠》,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页。
    3 姜世传、刘文生:《周村商会始末》,《周村商埠》,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14页。
    4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第二卷,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149页。
    5 姜世传、刘文生:《周村商会始末》,《周村商埠》,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6页。
    1 杨学渊撰:光绪《章邱县乡土志》,1907年刊,第24页。
    2 刘占慈:《刘锡三和盛锡福帽庄》,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三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44页。
    3 王林主编:《近代山东灾荒史》,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版,第193-201页。
    4 董典于总编:《济南市商会京办实事报告书》,序,1944年刊。
    5 张东木:《七十年的回忆》,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等编:《济南工商史料》第四辑,1992年编印,第34页。
    6 王第荣:《商会创办育婴堂》,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等编:《青岛工商史料》第二辑,1988年编印,第177页。
    1 王第荣:《商会创办育婴堂》,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等编:《青岛工商史料》第三辑,1988年编印,第179页。
    2 张绪谱:《张颜山和泰生东染料庄》,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三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3页。
    3 罗腾霄主编:《济南大观》,济南:济南大观出版社1934年版,第369页。
    4 张东木:《七十年的回忆》,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等编:《济南工商史料》第四辑,1992年编印,第33-34页。
    1 李天忱供稿、严成飞整理:《马伯声经历片断》,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等编:《济南工商史料》第四辑,1992年编印,第312-313页。
    2 王宝昌:《青岛总商会曾争取庚子赔款兴办青岛大学》,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等编:《青岛工商史料》第四辑,1989年编印,第179页。
    1 王静:《20世纪初天津现代化进程中的山东商人》,《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第4期,第120页。
    2 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等编:《益世报——天津资料点校汇编》,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553页。
    3 济南市档案馆全宗档案:临76—1—534,山东私立厚德贫民工厂章程。
    4 济南市档案馆全宗档案:临76—1—534,山东私立厚德贫民工厂章程。
    1 邓卫生、刘志满主编:《东亚企业文化》,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81页。
    2 徐迅著:《民族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0页。
    3 于宗潼等纂:民国《福山县志稿》,商埠志第五,卷五之一,缘起,1931年刊,第3页。
    1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辑:《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23-124页。
    1 蔡吉庭、张锐:《济南振业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济南老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247-248页。
    2 周志俊:《青岛华新纱厂和华北棉业一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一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2页。
    3 张东木:《七十年的回忆》,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等编:《济南工商史料》第四辑,1992年编印,第35页。
    1 潍坊市工商联:《潍县信丰染印公司今昔》,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一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02页。
    2 李天忱供稿、严承飞整理:《马伯声经历片断》,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等编:《济南工商史料》第四辑,1992年编印,第311页。
    1 孟宪铭:《旧军镇孟氏家族的沿袭与发展》,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样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2 魏心础:《从谦祥益到鸿祥茶庄》,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周村商埠》,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5页。
    1 刘焕庭:《章丘孟家祥字号商业》,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33页。
    1 刘焕庭:《章丘孟家祥字号商业》,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35-55贞。
    2刘焕庭:《章丘孟家祥字号商业》,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34页。
    1 刘焕庭:《章丘孟家祥字号商业》,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34页。
    2 《旧军镇孟氏(南支)家族世系常号序列》,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31页。
    3 罗崙、景甦著:《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版,第106页。
    4 刘焕亭、穆振声等:《章丘孟家所经营的瑞蚨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56页。
    5 罗崙、景甦著:《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版,第106页。
    6 刘焕亭、穆振声等:《章丘孟家所经营的瑞蚨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57页。
    7 罗崙、景甦著:《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版,第108页。
    1 孟宪铭:《北京瑞蚨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2页。
    2 刘焕亭、穆振声等:《章丘孟家所经营的瑞蚨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58-60页。
    3 刘焕亭、穆振声等:《章丘孟家所经营的瑞蚨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57-60页。
    4 罗崙、景甦著:《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版,第107页。
    1 刘焕亭、穆振声等:《章丘孟家所经营的瑞蚨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64页。
    1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编写:《北京瑞蚨祥》,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3页。
    2 刘焕庭、穆振声等:《章丘孟家所经营的瑞蚨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65页。
    3 董明斋、赵少三:《济南绸布业的历史概况》,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等编:《济南工商史料》第二辑,1988年编印,第152页。
    4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等编:《北京瑞蚨祥》,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4页。
    1 孟宪铭:《北京瑞蚨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88页。
    2 刘焕亭、穆振声等:《章丘孟家所经营的瑞蚨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71-79页。
    3 刘越千:《天津瑞蚨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104页;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等编:《北京瑞蚨祥》,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10页。
    1 刘越千:《天津瑞蚨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样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1071页。
    2 刘焕亭、穆振声等:《章丘孟家所经营的瑞蚨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81-83页。
    3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等编:《北京瑞蚨祥》.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13页。
    1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等编:《北京瑞蚨祥》,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13-14页。
    2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等编:《北京瑞蚨祥》.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14-15页。
    3 罗崙、景甦著:《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版,第108页。
    1 罗崙、景甦著:《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版,第108页。
    2 罗崙、景甦著:《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版,第108-109页。
    3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等编:《北京瑞蚨祥》,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6页。
    1 刘焕亭等:《百年老号瑞蚨祥》,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等编:《济南工商史料》第四辑,1992年编印,第168-169页。
    2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等编:《北京瑞蚨祥》,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7页。
    1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等编:《北京瑞蚨样》,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6-7页。
    2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等编:《北京瑞蚨样》,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8页。
    3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等编:《北京瑞蚨祥》,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13页。
    4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等编:《北京瑞蚨祥》,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13页。
    1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等编:《北京瑞蚨祥》,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5页。
    2 刘焕庭等:《章丘孟家所经营的祥字号》,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56-57页。
    1(晋)王宝撰、王绍楹校注:《搜神记》,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64页。
    2 马东泉辑:《山东谚语集》,济南:山东民众教育馆1932年版,第70页。
    3 刘焕亭:《章丘孟家祥字号商业》,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67页。
    1 参见赵宏编著:《财神传》,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版。
    2 参见李乔著:《中国行业神崇拜》,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年版。
    3 孟宪铭:《北京瑞蚨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94页。
    1 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23页。
    2 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09页。
    3 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73页。
    4 刘焕亭等:《章丘孟家所经营的瑞蚨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84页。
    1 五子即宋代的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张载,该书主要介绍了作者学习五位儒家文化大师的感想和体会,其中不乏关于修身养性的真知灼见,参见(清)李元缃撰:《五子近思录随笔》,绿野堂1922年刻本。
    2 刘焕庭:《济南瑞蚨样》,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117页。
    3 纪江红主编:《四书五经》,北京:京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20页。
    4 纪江红主编;《四书五经》,北京:京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1 王世舜译注:《尚书译注》,聊城: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室1979年刊,第197页。
    2 纪江红主编:《四书五经》,北京:京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
    3 欧人、葛山著:《商人地图——中国商人的地域性格与文化精神》,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192页。
    4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等编:《北京瑞蚨样》,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6页。
    5 罗崙、景甦著:《清代山东经营地生经济研究》,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版,第96-103页。
    1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等编:《北京瑞蚨祥》,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5页。
    2 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前言,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1 苗星垣:《我们苗氏兄弟的身世和发迹概况》,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2 山东省政协文史资科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前言,山东省苗氏工商业年表,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38页。
    3 苗星垣:《我们苗氏兄弟的身世和发迹概况》,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页。
    1 苗星垣:《我们苗氏兄弟的身世和发迹概况》,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9-14页。
    2 苗星垣:《我们苗氏兄弟的身世和发迹概况》。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页。
    1 苗兰亭:《苗氏工商业兴衰五十年》,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5-17页。
    2 苗星垣:《我们苗氏兄弟的身世和发迹概况》,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必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页。
    3 苗星垣:《我们苗氏兄弟的身世和发迹概况》,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13页。
    1 苗兰亭:《苗氏工商业兴衰五十年》,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8-19页。
    2 苗兰亭:《苗氏工商业兴衰五十年》,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1-23页。
    1 苗兰亭:《苗氏工商业兴衰五十年》,山东行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3页。
    2 苗兰亭:《苗氏工商业兴衰五十年》,山东省政协文史资科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4-26页。
    1 苗兰亭:《苗氏工商业兴衰五十年》,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7-28页。
    2 苗兰亭:《苗氏工商业兴衰五十年》.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0-31页。
    1 苗兰亭:《苗氏工商业兴衰五十年》,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1页。
    2 苗兰亭:《苗氏工商业兴衰五十年》,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2页。
    3 苗兰亭:《苗氏工商业兴衰五十年》,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7页。
    4 苗兰亭:《苗氏工商业兴衰五十年》,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8页。
    1 陈自芳:《中国近代企业家精神简论》,《浙江学刊》1989年第2期,第115页。
    2[美]约瑟夫·熊彼特著,何畏、易家详等译:《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和经济周期的考察》,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73-74页。
    3 张德忱,傅德馨:《成通纱厂的萧条与新生》,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80页。
    1 山东省政府实业厅编:《山东工商报告》,编者,1931年刊,第8页。
    2 苗星垣:《我们苗氏兄弟的身世和发迹概况》,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页。
    3 于秋圃:《西安成丰面粉厂的创立与经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15页。
    4 苗兰亭:《苗氏工商业兴衰五十年》,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20页。
    1 苗兰亭:《苗氏工商业兴衰五十年》,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0页。
    2 参见《山东省苗氏工商业年表》,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38-248页。
    3 王星辰:《西安成丰面粉厂的回忆》,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18页。
    4 孟怀山:《南京普丰面粉厂的回顾》,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24页。
    1 方兆麟:《“抵羊”领袖宋棐卿》,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近代天津十大实业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7页。
    2 方兆麟:《“抵羊”领袖宋棐卿》,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近代天津十大实业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7-178页。
    1 方兆麟:《“抵羊”领袖宋棐卿》,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近代天津十大实业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9-130页。
    1 方兆麟:《“抵羊”领袖宋棐卿》,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近代天津十大实业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1-183页。
    2 方兆麟:《“抵羊”领袖宋棐卿》,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近代天津十大实业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3页。
    3 方兆麟:《“抵羊”领袖宋棐卿》,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近代天津十大实业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3-184页。
    1 邓卫生、刘志满主编:《东亚企业文化》,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2 方兆麟:《“抵羊”领袖宋棐卿》,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近代天津十大实业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6-188页。
    3 马传友:《我所了解的宋棐卿和东亚毛纺公司》,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一辑.济南:山东人比出版社1989年版,第27-29页。
    1 方兆麟:《“抵羊”领袖宋棐卿》,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近代天津十大实业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7-200页。
    2 马传友:《我所了解的宋棐卿和东亚毛纺公司》,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一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3页。
    1 邓卫生、刘志满主编:《东亚企业文化》,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71-72页。
    2 马传友:《我所了解的宋棐卿和东亚毛纺公司》,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一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3页。
    3 邓卫生、刘志满主编:《东亚企业文化》,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78页。
    1 马传友:《我所了解的宋柴卿和东亚毛纺公司》,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一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0页。
    2 马传友:《我所了解的宋棐卿和东亚毛纺公司》,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一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2页。
    3 邓卫生、刘志满主编:《东亚企业文化》,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页。
    4 方兆麟:《“抵羊”领袖宋棐卿》,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近代天津十大实业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195页。
    1 邓卫生、刘志满主编:《东亚企业文化》,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2 马传友:《我所了解的宋棐卿和东亚毛纺公司》,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一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0页。
    3 孙聚友著:《儒家管理哲学新论》,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版,第275页。
    1 马传友:《我所了解的宋棐卿和东亚毛纺公司》,山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一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4页。
    2 马传友:《我所了解的宋棐卿和东亚毛纺公司》,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一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0页。
    3 邓卫生、刘志满主编:《东亚企业文化》,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106-107页。
    4 马传友:《我所了解的宋棐卿和东亚毛纺公司》,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科集萃》第一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1-32页。
    1 马传友:《我所了解的宋棐卿和东亚毛纺公司》,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一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5-36页。
    1 刘卫生、邓志满主编:《东亚企业文化》,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86-87页。
    2 全国经济委员会编辑:《毛纺织工业报告书》,上海:太平洋印刷公司1935年版,第90页。
    3 全国经济委员会编辑:《毛纺织工业报告书》,上海:太平洋印刷公司1935年版,第126-127页。
    1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页。
    2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2页。
    3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2页。
    4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2-3页。
    5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4页。
    6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4-5页。
    1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5-6页。
    2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6页。
    3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5-6页。
    4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8页。
    5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9-10页。
    1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2页。
    2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2页。
    3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3页。
    4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7页。
    1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40-42页。
    2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27-28页。
    3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85-87页。
    4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24-128页。
    1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01-105页。
    2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08-112页。
    3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47页。
    4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49页。
    1.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51-53页。
    2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53-54页。
    3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1页。
    4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61页。
    5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62页。
    6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64页。
    7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67页。
    8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68-171页。
    9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29页。
    10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31页。
    11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65页。
    12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70-71页。
    1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79-82页。
    2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15-116页。
    3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37-141页。
    4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53页。
    5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54-157页。
    6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93-98页。
    7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45页。
    8 参见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73-412页。
    1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73-174页。
    2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237-238页。
    3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241-243页。
    4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225页。
    5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89-194页。
    6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97页。
    1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203页。
    2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233-234页。
    3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205页、第211页。
    4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216-217页。
    5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74页。
    6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75-177页。
    7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245-246页。
    8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249-250页。
    9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253页。
    10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10页。
    11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13-314页。
    1 天津东亚毛昵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05-306页。
    2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21-322页。
    3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288-289页。
    4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281-282页。
    5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271页。
    6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273-274页。
    7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293页。
    8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29-330页。
    9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33-334页。
    10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37页。
    11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41页。
    12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44-345页。
    13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49-350页。
    1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53-354页。
    2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57-358页。
    3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61页。
    4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65页。
    5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67-368页。
    6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69-370页。
    7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73页。
    8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81-385页。
    9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89-392页。
    10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397-401页。
    11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405-411页。
    1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附表《东亚铭》,编者,1945年刊。
    2 马传友:《我所了解的宋棐卿和东亚毛纺公司》,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一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2页。
    3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7页。
    4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编:《东亚精神》(甲),编者,1945年刊,第14页。
    1 邓卫生、刘志满主编:《东亚企业文化》,代序,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
    2 邓卫生、刘志满主编:《东亚企业文化》,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页。
    1 胶济铁路管理局车务处编:《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总编》(下),工业,青岛:文华印书社1934年版,第1页。
    1 王栻编:《严复集》第五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45页。
    2 《论中国最近商界之变迁》,《国货特刊》,民国年间刊,第13页。
    3 周振甫译注:《周易译注》,乾,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3页。
    4 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0页。
    1 孟宪浃:《瑞蚨祥绸布店》,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驰名京华的老字号》,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39页。
    1 郝守扎、徐宝光:《双合盛和五星啤酒》,北京市政治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驰名京华的老字号》,北京:文史资科出版社1986年版,第255页。
    1(清)魏源撰,陈华、常绍温等点校:《海国图志》(上),海国图志原叙,长沙:岳麓书社1998年版,第1页。
    2 吕伟俊等著:《山东区域现代化研究(1840—1949)》,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版,第103页。
    1、(清)丁宝桢撰:《丁文诚公奏稿》,南海罗度成都刻本1896年。
    2、(清)宋湘等纂:嘉庆《新修山东盐法志》,光绪年间刊。
    3、(清)葛士濬輯:《皇朝经世文续编》,上海:上海久敬斋1901年石印本。
    4、王延熙等编:《皇朝道咸同光奏议》,上海:上海久敬斋1902年石印本。
    5、凌文渊著:《中国盐业最近状况》,第一编《山东》,正蒙印书局1913年版。
    6、苏绍柄辑:《山钟集》,上海:新剧小说社1914年版。
    7、叶春墀著:《济南指南》,济南:大东日报社1914年版。
    8、盐务署编:《中国盐政沿革史·山东》,1915年刊。
    9、林修竹:《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1919年刊。
    10、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东三省经济调查录》,编者,1919年刊。
    11、赵琪、蒋邦彦编:《开辟龙口商埠纪事》,龙口:龙口商埠兴筑公司1920年版。
    12、盐务署编:《清盐法志》,1920年排印本。
    13、山东省实业厅编:《山东第一次全省劝业会议录》,济南,编者,1920年刊。
    14、山东省实业厅编:《山东第二次全省劝业会议录》,济南,编者,1921年刊。
    15、山东工业试验所编:《山东工业试验所第一次工作报告书》,济南,编者,1921年刊。
    16、山东省实业厅编:《山东第三次全省劝业会议录》,济南,编者,1922年刊。
    17、(清)李元缃撰:《五子近思录随笔》,绿野堂1922年刻本。
    18、叶春墀著:《青岛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
    19、郑千里著:《烟台要览》,胶东新报社1924年版。
    20、施沛牛等编:《中国民事习惯大全》,上海:广益书局1924年版。
    21、阮湘等编:《中国年鉴》(第一回),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22、白眉初:《山东省志》,1925年刊。
    23、周传铭著:《济南快览》,济南:世界书局1927年版。
    24、曾同春著:《中国丝业》,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25、吴承洛编:《今世中国实业通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26、工商部商业司通商科编辑:《工商部商品检验会议汇编》,南京:中华印刷公司1930年版。
    27、山东省政府秘书处编:《山东现行法规类编》,济南,编者,1930年刊。
    28、山东省政府实业厅编:《山东矿业报告》第2次,济南,编者,1930年刊。
    29、山东省政府实业厅编:《山东工商报告》,济南,编者,1931年刊。
    30、实业部工商访问局编辑:《大阪神户华侨贸易调查》,编者,1931年刊。
    31、马东泉辑:《山东谚语集》,济南: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1932年版。
    32、国立山东大学化学社编:《科学的青岛》,青岛,编者,1933年刊。
    33、青岛市社会局编:《青岛市火柴业调查》,青岛,编者,1933年刊。
    34、山东省政府实业厅编:《山东矿业报告》第4次,济南,编者,1934年刊。
    35、程守中著:《山东考察报告书》,洪兴印刷所1934年版。
    36、罗腾霄主编:《济南大观》,济南:济南大观出版社1934年版。
    37、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上海,编者,1934年刊。
    38、胶济铁路管理局车务处编:《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汇编》,青岛:文华印书社1934年版。
    39、全国经济委员会编辑:《毛纺织工业报告书》,上海:太平洋印刷公司1935年版。
    40、青岛市工务局编印:《工务纪要》,青岛,编者,1935年刊。
    41、财政部财政年鉴编纂处编纂:《财政年鉴》上、下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1版。
    42、国立山东大学化学社编:《科学的山东》,编者,1935年刊。
    43、山东工业试验所编辑:《山东省立工业试验所第二次工作报告》,济南联华制版印刷社1935年版。
    44、青岛市社会局编:《青岛市第一期工厂检查报告书》,1935年刊。
    45、金城银行总经理处天津调查部编:《山东棉业调查报告》,编者,1935年刊。
    46、青岛市工务局自来水厂编印:《青岛市港务局自来水厂汇纂》,1935年刊。
    47、青岛市港务局编:《青岛市港务局现行法规汇编》,青岛:新华兴印书馆1935年版。
    48、山东黄河水灾救济委员会编:《山东黄河水灾救济报告书》,编者,1935年刊。
    49、倪锡英著:《青岛》,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
    50、宓公干著:《典当论》,1936年刊。
    51、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编辑:《工业安全卫牛展览会报告》,南京:青年印刷所1936年版。
    52、青岛市社会局编:《青岛工业卫生安全观摩团报告》,南京:青年印刷所1936年版。
    53、济南市政府秘书处编印:《济南市烟草制造业调查统计报告》,1937年刊。
    54、刘精一编辑:《烟台概览》,烟台概览出版社1937年版。
    55、青岛市政府招待处编:《青岛概览》,编者,1937年刊。
    56、济南公署建设局编:《济南市工商调查》,编者,1939年刊。
    57、董典于总编:《济南市商会京办实事报告书》,1944年刊。
    58、李森堡等编辑:《青岛指南》,青岛:中国市政协会青岛分会1947年版。
    59、宋家泰编:《东北九省》,1948年刊。
    60、傅润华、汤约生主编:《中国工商要览》,南京:中国工商年鉴编纂社1948年版。
    61、贾植芳著:《近代中国经济社会》,上海:棠棣出版社1949版。
    62、山东省国货推销委员会编:《山东省各种特产调查报告》,民国年间刊。
    63、佚名:《山东盐政史未定稿》,民国年间誊印本。
    64、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编:《山东军事政治经济状况》,民国年间刊。
    65、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编:《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三周年纪念特刊》,民国年间刊。
    66、毕云程编:《参与太平洋商务会议日记》,民国年间刊。
    1、严中平著:《中国棉纺织史稿》,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2、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
    3、王亚南著:《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年版。
    4、汪敬虞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上、下册,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5、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二、三、四卷,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
    6、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
    7、中国史学会济南分会编:《山东近代史资料》第一分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8、中国史学会济南分会编:《山东近代史资料》第二分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9、陈真、姚洛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北京:三联书店1958年版。
    10、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编写:《北京瑞蚨祥》,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版。
    11、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辑:《五四爱国运动资料》,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12、山东人民出版社编辑:《山东工厂史选》,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13、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上、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14、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三、四辑,北京:三联书店1961年版。
    15、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
    16、(清)王元廷辑:《野蚕录》,北京:农业出版社1962年版。
    17、李秉衡:《李忠节公奏议》,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
    18、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版。
    1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第3卷,台北,编者,1972年刊。
    20、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室编:《中日关系史料——邮电航渔盐林交涉》,台北:上海印刷厂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版。
    21、(晋)干宝撰、王绍楹校注:《搜神记》,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22、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23、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工商史料》(一),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0年版。
    24、上海博物馆图书资料室编:《上海碑刻资料选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5、何龄修著:《封建贵族大地主的典型——孔府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26、黄逸峰等著:《旧中国的买办阶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7、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8、张玉法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版。
    29、汪敬虞著:《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0、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编辑部等合编:《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31、胡汶本等编著:《帝国主义与青岛港》,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2、全国政协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工商经济史料丛刊》第一辑,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
    33、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9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4、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研究室选编:《清实录山东史料选》(上、中、下),济南:齐鲁书社1984年版。
    35、罗崙、景甦著:《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版。
    36、傅崇兰著:《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7、吴承明著:《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38、山东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编:《青岛惨案史料》,北京:工人出版社1985年版。
    39、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21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0、王拭编:《严复集》第五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41、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丰义与胶海关》,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
    42、交通部烟台港务管理局编:《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43、中国民主建国会广州市委员会等编:《广州工商经济史料》第36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4、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主编:《山东各地概况》,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5、青岛市博物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德国侵占胶州湾史料选编》,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6、济南社会科学研究所编著:《济南简史》,济南:齐鲁书社1986年版。
    47、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驰名京华的老字号》,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
    48、史玄、夏仁虎等撰:《旧京遗事·旧京琐记·燕京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49、天津图书馆、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袁世凯奏议》(上、中、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50、南京、重庆、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合编:《中华民国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北京:工商出版社1987年版。
    51、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2、山东省胶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胶州文史资料》第二辑,1987年编印。
    53、路遇著:《清代和民国山东移民东北史略》,上海:上海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54、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济南市工商业联合会编:《济南工商史料》第一辑,1987年编印。
    55、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济南市工商业联合会编:《济南工商史料》第二辑,1988年编印。
    56、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济南市工商业联合会编:《济南工商史料》第三辑,出版地和出版时间不详。
    57、山曼等著:《山东民俗》,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88年版。
    58、王守中著:《德国侵略山东史》,济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9、林修竹撰,申丙编:《茂泉实业文集》,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88年版。
    60、大连工商业联合会编:《大连工商联合会史》,1988年编印。
    61、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三辑,1988年编印。
    62、果鸿孝著:《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63、莱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莱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8年编印。
    64、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一、二、三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65、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四辑,1989年编印。
    66、黄棣侯主编:《山东公路史》第一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版。
    67、姜培玉编著:《山东经贸史略》,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68、朱玉湘著:《山东近代经济史述丛》,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69、徐杰舜编著:《汉族民间经济风俗》,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70、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济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济南老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年版。
    71、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文员会、淄博市周村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周村商埠》,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72、徐新吾主编:《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73、李乔著:《中国行业神崇拜》,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年版。
    74、刘素芬撰:《烟台贸易研究(1867—1919)》,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75、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第二卷,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76、杜恂诚著:《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77、(清)王守基撰:《盐法议略》,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
    78、周振甫译注:《周易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
    79、李零译注:《孙子兵法注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版。
    80、杜恂诚编:《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81、徐鼎新、钱小明著:《上海总商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82、朱英著:《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83、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济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章丘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遐迩闻名的祥字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版。
    84、潘克宣编著:《古代商人生意经》,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版。
    85、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版。
    86、陆仰渊、方庆秋主编:《民国社会经济史》,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87、孔令仁、李德征主编:《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上、下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8、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济南市工商业联合会编:《济南工商史料》第四辑,1992年编印。
    89、叶显恩主编:《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上、下),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
    90、侯式亨主编:《北京老字号》,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8年版。
    91、(清)王培荀:《乡园忆旧录》,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点校本。
    92、戚其章辑校:《李秉衡集》,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版。
    93、张海鹏、张海瀛主编:《中国十大商帮》,合肥:黄山书社1993年版。
    94、虞和平著:《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5、马敏、朱英著:《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成都:巴蜀书社1993年版。
    96、马敏著:《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构成之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97、吕威著:《财神信仰》,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年版。
    98、天津档案馆等编:《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28—1937)》(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99、安作璋主编:《山东通史》(现代卷)上、下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00、赵云声主编:《中国大资本家传·京津大贾卷》,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4版。
    101、徐东民、叶宇著:《海外华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02、济南市工商业联合会、济南总商会编:《济南工商文史资料》第一辑,1994年编印。
    103、吕伟俊主编:《民国山东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4、陈清泰著:《商会发展与制度规范》,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105、马敏著:《官商之间——社会巨变中的近代绅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6、李燕编著:《买办文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107、李华著:《山东商帮》,香港:中华书局1995年版。
    108、彭泽益主编:《中国工商行会史料》上、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
    109、安作璋主编:《山东通史》(近代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0、从翰香主编:《近代冀鲁豫乡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11、寿充一等编:《近代中国工商人物志》第一、二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112、孔令仁、李德征主编:《周村开埠与山东近代化》,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3、王曰根著:《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版。
    114、朱英著:《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5、严昌洪著:《在商业革命的大潮中:中国近代商事习惯的变迁》,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6、彭泽益选编:《清代工商行业碑文集粹》,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17、乔志强主编:《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版。
    118、许檀著:《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9、刘大可、张照东主编:《山东经济史》(近代卷),济南:济南出版社1998年版。
    120、孙立强主编:《张裕往事》,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
    121、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近代天津十大实业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2、南京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编,胡旭晟等点校:《民事习惯调查报告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3、庄维民著:《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124、章开沅、马敏、朱英主编:《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研究(1860——1919)》,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5、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第二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2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财政、经济类,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27、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二、三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28、曹天生著:《中国商人》,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9、王守中、郭大松著:《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30、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等编:《益世报—天津资料点校汇编》,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131、李平生编著:《山东老字号》,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32、王处辉著:《中国近代企业组织形态的变迁》,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133、马敏著:《商人精神的嬗变:近代中国商人观念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4、杨朝明著:《鲁文化史》,济南:齐鲁书社2001年版。
    135、潍坊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潍坊工商老字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版。
    136、《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第776卷,《续修四库全书》第80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37、马长山著:《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38、朱英著:《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39、宋美云著:《近代天津商会》,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版。
    140、吕伟俊等著:《山东区域现代化研究(1840—1949)》,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版。
    141、周均美主编:《中国会馆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年版。
    142、李玉著:《晚清公司制度建设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43、朱英著:《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44、彭南生著:《行会制度的近代命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45、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丰义发展史》第一、二、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46、唐力行著:《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47、厉以宁著:《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48、纪江红主编:《四书五经》,北京:京华出版社2003年版。
    149、孙聚友著:《儒家管理哲学新论》,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版。
    150、(清)周希陶撰,杨根乔、沈跃春评注:《增广贤文》,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151、朱英主编:《中国近代同业公会与当代行业协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2、魏建、唐志勇等著:《齐鲁文化通史》(近现代卷),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153、王守中著:《威海卫与甲午战争》,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154、王林主编:《近代山东灾荒史》,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版。
    155、庞玉洁著:《开埠通商与近代天津商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156、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编:《山东庙会调查集》,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宗教民俗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57、沈志佳编:《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8、朱万曙、谢欣著:《徽商精神》,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版。
    159、贺荣第编著:《枣庄矿区斗争》,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
    160、庄维民、刘大可著:《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61、睢鸿明著:《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之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62、赵宏编著:《财神传》,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版。
    163、李明伟著:《清末民初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64、边佩全主编:《烟台海关史概要(1862—2004)》,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65、欧人、葛山著:《商人地图——中国商人的地域性格与文化精神》,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6、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进程》,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版。
    167、朱玉湘著:《中国近现代史论丛》,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68、刘德增著:《解读山东人》,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版。
    169、周飞舟著:《制度变迁和农村工业化:包买制在清末民初手工业发展中的历史角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0、吴松弟主编:《中国百年经济拼图:港口城市及其腹地与中国现代化》,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
    171、季立刚著:《民国商事立法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2、上海经世文社辑:《民国经世文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
    1、《利害辨》,《申报》1890年7月23日。
    2、《都察院代奏山东京官条陈盐务利弊呈》,《山东杂志》1909年第48期。
    3、洵天:《论山东盐务》,《山东杂志》1909年第57期。
    4、《山东矿务之一斑》,《东方杂志》1910年第7卷第9期。
    5、德园:《论商业与招牌之关系》,《中华实业界》1914年第8期。
    6、杨荫樾:《最新广告术之应用》,《中华实业界》1914年第9期。
    7、《民商事习惯调查录》,《司法公报》1917年第242期。
    8、《关于修订中国商法法典之报告》,《法学季刊》1925年第2卷第3期。
    9、方椒伯:《商人成功之基础》,《商业杂志》1926年第1卷第1期。
    10、蒋梦芸:《推销国货的经验谈》,《商业杂志》1926年第1卷第1期。先
    11、《山东省工业品说略》,《山东工商公报》1929年第1期。
    12、《山东省工业品调查表》,《山东工商公报》1929年第1期。
    13、姚松圃:《禁止硫化磷火柴之我见》,《青岛社会》1929年第1期。
    14、《民国十七年来输出入贸易之总结算》,《工商半月刊》1929年第1卷第2期。
    15、《东糖荷糖消长观》,《工商半月刊》1929年第1卷第4期。
    16、《调查潍县昌乐益都临淄周村织机数目及经济状况报告》,《山东实业公报》1931年第4期。
    17、《日本经济侵略中山东丝业状况》,《国际贸易导报》1931年第2卷第6期。
    18、艾学川:《济南市几种商业之鸟瞰》,《农工商周刊》1933年第1卷第8期。
    19、《山东经济破产惊人,惊人数字——金钱流往国外年达四万万》,《申报》1934年3月19日。
    20、赵占元:《周村丝麻织业调查》,《工商半月刊》1934年第6卷第9期。
    21、《一年来例行工作纪事》,《山东国货陈列馆年刊》,1934年刊。
    22、《胶济铁路召开商运改进讨论会之种种》,《青岛工商季刊》1935年第3卷第1期。
    23、《税务署改订舶来火柴税率》,《青岛工商季刊》1935年第3卷第1期。
    24、吴耕民:《山东园艺改进刍议》,《青岛工商季刊》1935年第3卷第1期。
    25、叶元鼎、马广文:《吾国重要棉市调查》,《青岛工商季刊》1935年第3卷第1期。
    26、张伟贤:《山东面粉厂事业之调查》,《商业月报》1935年第15卷第6期。
    27、董志道:《青岛工业之鸟瞰》,《都市与乡村》1935年第13期。
    28、李寿庭:《仁丰、成通两纱厂调查参观记》,《工商月刊》创刊号,1936年10月10日。
    29、李寿庭:《山东制糖工厂兼酿酒精》,《工商月刊》1936年第3期。
    30、黄公觉:《工人灾害赔偿法之研究》,《中国实业》1937年第1卷7期。
    31、《青岛市近年来之经济建设实况》,《实业部月刊》1937年第2卷第2期。
    32、《论中国最近商界之变迁》,《国货特刊》,民国年间刊。
    33、胡长准:《山东棉业报告补遗》,《山东文献》,1976年第2卷第2期。
    34、王尔敏:《商战观念和重商思想》,(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76年第5期。
    35、曲拯民:《“西风东渐”对烟台民生和教育的影响》,《山东文献》1982年第8卷第1期。
    36、孔令仁、商鸣臣:《山东机器局述论》,《文史哲》1983年第3期。
    37、庄维民、刘因全:《近代山东通商口岸的贸易经济》,《山东史志资料》1984年第2辑。
    38、孟庆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济南工人运动》,《山东史志资料》1984年第2辑。
    39、庄维民:《近代山东的商人组织》,《东岳论丛》1986年第2期。
    40、莫世祥:《护国运动时期商人心理研究》,《历史研究》1986年第4期。
    41、李善峰:《齐鲁文化与现代化进程》,《东岳论丛》1987年第3期。
    42、郑克中:《论儒家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东岳论丛》1987年第4期。
    43、王士信:《清代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2期。
    44、刘烂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山东手工棉纺织业——兼谈对“自然经济解体论”的认识》,《山东经济》1988年第2期。
    45、官美蝶:《清代山东的周村镇》,《历史档案》1990年第4期。
    46、陈希育:《清代的海外贸易商人》,《海交史研究》1992年第2期。
    47、王日根:《论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与文化发展》,《厦门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48、庄维民、吕景琳:《近代山东丝绸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发展》,《丝绸史研究》1993年第3期。
    49、李平牛:《论近代山东蚕丝业改良》,《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2期。
    50、郭大松、庄慧娟:《传教士与近代山东花边、发网业》,《烟台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51、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丛》1995年第6期。
    52、姜虹:《1860—1919年山东经济近代化原因初探》,《山东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53、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晚清山东地方商会史料》,载《历史档案》1996年第4期。
    54、阚景奎:《民国初年山东手工棉纺织业牛产关系初探》,《民国档案》1996年第2期。
    55、王世勇、薛川:《齐鲁文化与山东商人经营风格的形成》,《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3期。
    56、龚关:《明清至民国时期华北集市的数量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3期。
    57、赵兰亮:《关于上海近代山东移民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1999年第12期。
    58、欧人:《山东商人的经商特性与儒家文化》,《商业经济研究》2000年第1期。
    59、庄维民:《近代山东传统商人资本的衰落蜕变及其意义》,《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60、庄维民:《近代山东商品流通结构的变迁及意义》,《东岳论丛》2000年第2期。
    61、庄维民:《近代山东行栈资本的发展及其影响》,《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5期。
    62、庄维民:《近代山东商人资本地域分布结构的变动及影响》,《齐鲁学刊》2000年第4期。
    63、王杉:《再论20世纪20年代华北人民“闯关东”狂潮之成因》,《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64、牛淑萍:《清代山东移民东北述论》,《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65、张静:《近代山东农村手工业的外向型发展——以草辫、花边、发网业为例》,《史学月刊》2002年第2期。
    66、[日]川原胜彦:《辛亥前上海行栈对三井洋行的影响》,《史林》2002年增刊。
    67、乔小平:《试析近代买办对民族保险业的投资和经营》,《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68、费鸿萍:《略论明清儒商经营理念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69、邱绍雄:《论中国古代商贾小说中的诚信》,《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70、宋伦:《论明清山陕会馆的创立及其特点:以工商会馆为例》,《晋阳学刊》2004年第1期。
    71、庞东顺:《经营文化与文化经营》,《鸡西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72、阎广芬、王虹:《论近代商人的办学特色》,《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1期。
    73、孙强:《中国古代商人的诚信传统与当代商业道德建设》,《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74、张彩霞:《以海洋为纽带:近代山东经济重心的转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1期。
    75、姜生:《道教善书思想对明清商业伦理的影响——以<太上感应篇集注>为例》,《理论学刊》2004年第11期。
    76、陈为忠:《近代山东经济格局变迁研究——以港口与腹地互动为视角》,《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3期。
    77、庄维民、张静:《谁掌握着贸易主导权:清末山东对日贸易中的日商与旅日华商》,《东岳论丛》2005年第6期。
    78、杨军雄、罗颖杰:《“老字号”:经营产品更要经营文化》,《浙江日报》2005年5月17日。
    79、张静:《近代乡村商人阶层的崛起及其社会经济影响——以潍县帮商人为例》,《中国农史》2006年第1期。
    80、范云晓:《生机盎然的鲁商文化》,《中外企业文化》2006年第7期。
    81、兰天祥:《近代商人的慈善公益活动》,《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82、《旧时的商家禁忌》,《中国供销商情》2007年第3期。
    83、王静:《20世纪初天津现代化进程中的山东商人》,《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第4期。
    84、刘丰:《财神“范蠡”》,《中国中小企业》2007年第8期。
    1、王文焘等修纂:道光《重修蓬莱县志》,1839年刊。
    2、厉秀芳等修纂:道光《续武城县志》,1841年刊。
    3、李熙龄纂:同治《滨州志》,1860年刊。
    4、尹继美等纂修:同治《黄县志》,1871年刊。
    5、林溥等修纂:同治《即墨县志》,1873年刊。
    6、黄丽中等修纂:光绪《栖霞县续志》,1879年刊。
    7、贾瑚等修纂:光绪《增修登州府志》,1881年刊。
    8、江瑞采修:光绪《蓬莱县续志》,1882年刊。
    9、盛赞熙等修纂:《利津县志》,1883年刊。
    10、庄洪烈等修纂:光绪《寿张县志》,1900年刊。
    11、周风鸣等修纂:光绪《峄县志》,1904年刊。
    12、周凤鸣等修纂:光绪《峄县乡土志》,1904年刊。
    13、王传钵修:光绪《高苑县乡土志》,1906年刊。
    14、周元英等纂修:光绪《滋阳县乡土志》,1906年抄本。
    15、杨学渊修:光绪《章邱县乡土志》,1907年刊。
    16、宋朝桢等修纂:光绪《潍县乡土志》,1907年刊。
    17、边度春等修纂:光绪《金乡县乡土志》,1908年刊。
    18、王梦松等修纂:光绪《高密县乡土志》,1908年刊。
    19、钟树森等修纂:光绪《肥城县乡土志》,1908年刊。
    20、陈庆番等修纂:宣统《聊城县志》,1910年刊。
    21、孙葆田等纂修:宣统《山东通志》,1915年刊。
    22、陈景星修:民国《临邑县志》,1917年刊。
    23、舒孝先等修纂:民国《临淄县志》,1920年刊。
    24、马世珍修:民国《安邱新志》,1920年刊。
    25、贾恩铭纂:民国《朝城县续志》,1920年刊。
    26、王熙昭纂:民国《诸城县乡土志》,1920年刊。
    27、李祖年等修纂:光绪《文登县志》,1922年刊。
    28、张梅亭等修纂:民国《莱芜县志》,1922年刊。
    29、毛承霖纂修:民国《续修历城县志》,1926年刊。
    30、孟昭章等纂修:民国《重修泰安县志》,1929年刊。
    31、毕懋第修:民国《威海卫志》,1929年刊。
    32、于宗潼等纂:民国《福山县志稿》,1931年刊。
    33、袁励杰等修纂:《增修胶志》,1931年刊。
    34、袁励杰等修纂:民国《桓台志略》,1933年刊。
    35、杨豫修等修纂:民国《齐河县志》,1933年刊。
    36、徐子尚等修纂:民国《临清县志》,1934年刊。
    37、周竹生等修纂:民国《东阿县志》,1934年刊。
    38、李树德等修纂:民国《德县志》,1935年刊。
    39、余有林等修纂:民国《高密县志》,1935年刊。
    40、梁秉锟等修纂:民国《莱阳县志》,1935年刊。
    41、苗恩波修:民国《陵县续志》,1935年刊。
    42、张志熙等修纂:民国《东平县志》,1936年刊。
    43、丁世平修:民国《平度县续志》,1936年刊。
    44、卢少泉修:民国《重修莒志》,1936年刊。
    45、宋宪章等修纂:民国《牟平县志》,1936年刊。
    46、邹允中撰:民国《寿光县志》,1936年刊。
    47、常之英修:民国《潍县志稿》,1941年刊。
    48、白眉初纂修:《山东省志》,泰州新华书店古旧部,民国年间刊。
    49、杨承泽修:《泰安乡土志》,民国年间刊。
    50、袁荣叟著:《胶澳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
    51、淄博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淄博市志资料》第1辑,1984年刊。
    52、山东省安丘县商业志编写组:《安邱县商业志》,1985年编印。
    53、烟台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烟台市志》上卷,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年版。
    54、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二轻工业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5、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商业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6、济南市史志编纂委员会:《济南市志》,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
    57、《中国煤炭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煤炭志·山东卷》,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
    58、山东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侨务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59、《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一、二、三、四册,台北:山东文献杂志社2002年版。
    60、山东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对外经济贸易志》上、下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全宗档案第266号,卷号8874,山东区:新盐法改革场产办法案,山东盐运使李植藩呈财政部(1935年3月5日)。
    62、山东盐务管理局全宗档案:J112-12-0594,山东盐务管理局战前税警章程。
    63、山东盐务管理局全宗档案:J112—12—0592,山东盐务管理局运销缉私卷。
    64、济南市档案馆全宗档案:临76—1—534,各工厂、公司章则条例及省建设厅、市政府、省会公安局有关行文。
    65、济南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临77—4—1,济南商埠粮行章程,1917年。
    66、济南市档案馆全宗档案:临77—5—10—10,为德元楼孙德元居心抗债请求议追的请议书。
    67、济南市档案馆全宗档案:临76—1—260,为奉令货价不得超过本月3日以前之价格并造具价目表的呈。
    68、济南市档案馆全宗档案:临76—1—534,山东私立厚德贫民工厂章程。
    69、林修竹:《杨茂春公墓碑》,此碑立于昌邑双台乡南裴庄村东二里夹沟河东岸。
    1、[日]东亚同文会编,贺黻冕等译:《中国经济全书》,东京:经济学会1910年版。
    2、[德]谋乐辑:《青岛全书》,青岛:青岛印书局1912年版。
    3、[日]稻叶岩吉著,杨成能、史训迁合译:《东北开发史》,北平:辛未编译社1935年版。
    4、[德]马克思著,郭大力、王亚南译:《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5、[日]加藤繁著,吴杰译:《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三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
    6、[苏]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7、[德]威廉·罗雪尔著,朱绍文译:《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8、[美]黄宗智著:《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9、[德]马克斯·韦伯著,于晓、李维纲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
    10、[美]郝延平著,李荣昌等译:《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11、[美]布坎南著,吴良健等译:《自由、市场与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12、[美]约瑟夫·熊彼特著,何畏、易家详等译:《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和经济周期的考察》,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13、[法]费尔南·布罗代尔,顾良等译:《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3卷),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版。
    14、[美]詹姆斯·M·布坎南著、穆怀朋译、朱泱校:《民丰财政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15、[法]白吉尔著,张富强、许世芬译:《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6、[德]马克斯·韦伯著,王容芬译:《儒教与道教》,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7、[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18、[美]费正清著,张理京译:《美国与中国》,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19、[美]马若孟著,史建云译:《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业发展(1890—1949)》,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0、[日]滨下武志著,朱荫贵、欧阳非译:《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美]费维凯著,虞和平译:《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杨懋春著、张雄等译:《一个中国的村庄:山东台头村》,南京:江苏人民出 版社2001年版。
    23、[美]高家龙著,樊书华、程麟荪译:《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4、[法]马塞尔·莫斯著、汲喆译:《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5、[日]滋贺秀三著,张建国、李力译:《中国家族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6、[美]余英时著,沈志佳编:《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7、S.A.M.Adshead,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hinese Salt Administration,1900-1920,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Massachusetts,1970.
    28、David D.Buck,Urban Change in China——Politics and Development in Tsinan,Shantung,1890-1949,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Ltd.1978
    29、Frances V.Moulder,Japan,China and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30、S.A.M.Adshead,Salt and Civilization,Macmillan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Ltd.1992.
    31、Decennial Reports,1902-11,Vol.Ⅰ,the Stastistical Department of the lnspectorate General of Customs,Shanghai,191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