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近代狭邪小说艺术史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代狭邪小说特指从清咸丰年间逐渐兴盛起来的一种小说类型。它以妓优士绅为主人公,选取妓院、梨园为主要表现空间,“以狭邪中人物事故为全书主干”,采用章回体为其文体形式,且“组织成长篇至数十回者”。这批小说不仅数量众多,其独特的叙述风格与美学品质也在近代章回说部中独树一帜。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近代狭邪小说上承古代“世情”、“人情”小说的叙事传统,下启民初言情、社会小说的创作,在白话小说由古典向现代衍进的历史进程中,有承传递进之功。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鲁迅先生首次从学理层面上给予狭邪小说明确地界定。此后,这一学术命题为学界所普遍接受。然囿于题材的特殊性以及特定时代文化语境的制约,有关近代狭邪小说的艺术探索,一直是小说史研究的相对薄弱环节。学界不仅重视程度不够,为数不多的研究也多集中于几部重要的文本,另有相当部分作品乏人问津,对近代狭邪小说这一类型的整体把握尤显不足。有鉴于此,本文立足于近代狭邪小说的具体文本,紧扣近代这一“新旧转关”的时代特征,将其视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加以整体关照;努力揭示狭邪小说在近代急剧变革的历史时空中承传演变的具体情形,既注意它在历史纵向上的发展演进,也关注它在横向上对其它类型小说的吸收、借鉴;釐清近代狭邪小说自身的发展脉络,通过对其发展轨迹、各阶段具体表现的全面考察,着力探索促使其发展变革的内、外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这一小说类型的艺术特质。
     基于对百年来近代狭邪小说研究的回顾、总结(详见附录二),本文修正了鲁迅先生关于狭邪小说历史发展“溢美”、“近真”、“溢恶”三段论的观点,认为近代狭邪小说的历史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详见附录一),并据此将论文的总体结构分成“近代前期狭邪小说艺术论”与“海派狭邪小说艺术论”两大部分,共九章。
     “近代前期狭邪小说艺术论”部分共计四章,重点着眼于近代前期狭邪小说艺术特征的探讨。以问题为先导,围绕近代狭邪小说之所以生成的精神和物质因素,才子佳人小说、《红楼梦》对于前期狭邪小说创作的影响,狭邪小说在人物塑造、情节模式、主旨提炼等方面呈现出的艺术特征,列出专题加以研讨。
     第一章近代狭邪小说生成论。就文学传统而言,中国文学中悠久传承的青楼书写为近代狭邪小说的产生提供了深厚的艺术积淀,为小说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看,历代文人雅士与青楼名妓之间的爱恨嗔痴、缠绵离散,不仅为相关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说家操作这一题材时的文化心态;在此创作心理机制的主导下,产生的一系列青楼题材作品,又将狎妓冶游这一风月意象点染得更加夺目。近代娼妓业的畸形繁荣和时人日炽日盛的狎游之风,为近代狭邪小说的出现,提供了现实的社会物质基础,使得狭邪题材成为近代小说创作的一时之选。
     第二章近代前期狭邪小说创作论。参照才子佳人小说的文学实绩,细致分析前期狭邪小说的创作,两者在诸多方面款曲互通。首先,面临仕途不遂、人生失落的相似境遇,狭邪小说作家借助青楼风月的演述,重复着先辈以文学创作抒泄个人牢愁感慨,弥缝现实缺憾的思路。其次,叙事模式的选择上,才子佳人小说以“一见钟情——小人拨乱——团圆结局”为特征的情节结构,同样鲜明地呈现于近代前期狭邪小说中。出于个人自寓以及杜绝狭邪小说由情向淫过渡的可能,在才子、妓女形象的塑造中,小说家极尽“溢美”之能事。他们有意打造“才、情、色、德”无一不备的完美女性,借力于佳人形象的发明,确证自我存在的价值。
     第三章《红楼梦》在“狭邪小说之泽”。本章选取分层叙述、园林叙事与“谈情”书写这三个角度,将《红楼梦》与近代前期狭邪小说进行了有意识地对比。前期狭邪小说作家不仅在叙事艺术上汲取了《红楼梦》的丰厚营养,在创作风格上,后者也给予了他们诸多有益的启示。不过,前期狭邪小说对《红楼梦》的模仿,离析出其中丰厚的哲思蕴义,将世俗的欲望、想象植入其间,“摹形而遗神”。
     第四章近代前期狭邪小说散点透视。主要讨论前期狭邪小说中的谪仙结构和《海上尘天影》的叙事建构两个问题。前期狭邪小说中,鲜明地呈示出以“罪谪——历炼——回归”为特征的“谪仙”结构,它在情节演绎、人物塑造与创作者主观情志的表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谪仙结构与狭邪小说“联姻”后,小说的类型属性与作家的创作心态也扭转了传统谪仙结构的原有模式。在《海上尘天影》的叙事中,贯穿着创作主体建构自我文化身份的强烈诉求。身处新旧时代的转捩点,作者难掩心中的失落,借助“红楼想象”缅怀逝去的优游岁月,冀此抵消人生价值的消殒所导致的内心失处;疮痍满目的现实情势、亡国灭种的忧患意识,又激发起小说家的民族自尊,继而引发师法泰西,富国强民的紧迫感。两种不乏抵牾、商榷之处的创作意图,最终在“中体西用”的层面上达成共识。“海派狭邪小说艺术论”部分共五章。结合近代上海城市崛起的历史背景,重点考察了新兴城市与海派狭邪小说创作之间的互动关联,狭邪小说风格转变的内、外因素,《海上花列传》叙事的现代性特质,海派狭邪小说的认识价值,狭邪小说在形象塑造、叙事艺术等方面呈现出的阶段性艺术特征。
     第五章城市与小说:海派狭邪小说的生成。上海城市的崛起与海派狭邪小说的生成具有紧密的、因果式的内在联系。上海城市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实体性存在进入创作者的视野,都市空间与都市思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家们的艺术创作;小说家也尝试着借助文字的力量,将自己的都市感受和体验记录在案,冀望进一步探勘都市的内里实质。两者互为生发、彼此关联。《风月梦》作为海派狭邪小说的先声,具有突出的文本示范意义。它首度揭开了青楼风月的迷人画皮,暴露出妓院娼肆的阴暗。叙事上,小说家的目光不仅仅停留于道德批判的层面,给人物的自我演绎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立足现实人生,邗上蒙人成功地探索出一条狭邪小说创作的别样路径。无论是从创作的外部环境、素材来源还是文本的生产、传播与销售渠道,近代上海都为海派狭邪小说的萌生,提供了适宜的沃土。海派狭邪小说在上海城市崛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的产生以及之后的迅速流布,宣告了一个依靠媒体生存的文学时代业已来临。
     第六章《海上花列传》:世情说部的海派叙事。通过对韩邦庆及其父执辈文献的发掘,深化了我们对作者以及松江府娄县韩氏家族的认识。《海上花列传》创作的真实意图,在于建立一种全新的人生书写模式,以平实自然的笔触铺陈现实的日常生活,借以转释普遍人生的真实面目。《海上花列传》的文学实践,从人物形象到美学趣味,极大地更新了狭邪小说这一文类。由都市生活所生发的都市经验、感觉、体验以及由之而来的形式意味,深刻地影响到作者及其叙述方式,他通过破碎、并置等叙事技巧对故事情节加以综合处理,从而营造出小说新颖的时空形式。一笠园叙事作为创作者传统与现代视野互动交织的产物,一方面归因于作者追慕文人传统的内心冲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作者不蹈前人窠臼的自主创新意识。籍助于“海上大观园”生成幻灭的演述,具现了作家对时代清醒、审慎的认知与思索。
     第七章海派狭邪小说人物形象论。海派狭邪小说中妓女形象的“溢恶”化书写,是狭邪小说在社会化和文学化这两条主轴下相互作用的产物。近代上海娼妓业泛滥,崇尚物质实利的思潮涌动,妓女全然扭转钟情秉义的传统,拜金趋利,情色交易,这为作家的“溢恶”化书写提供了现实范本。传统“女祸”观念的私心作祟,以市场为轴心的文学生产机制,会通大众的媚俗趋附,更使得妓女形象在“溢恶”道路上渐行渐远。《九尾龟》中,章秋谷这一“才子+流氓”式的人物,不无时代指针的意义。他生动地展现了新旧社会转型时期,都市市民大众杂糅的伦理观念和个性诉求,形象地传递出新兴的社会意识和世俗价值理念。上述事实,也从另一个侧面透露出海派狭邪小说作家日益市民化的讯息。第八章另类的都市乡土小说:海派狭邪小说认识价值论。从反映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看,海派狭邪中充满了对当时世态杂象的刻画,不无历史存影的文献意义。通过对小说中人物行为举止的研判,亦可觉察到在急遽变革、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海上洋场社会的文化心理及伦理观念等,隐藏在时代暗流下的蠢蠢欲动。
     第九章海派狭邪小说叙事特征论。为了突出小说劝诫教化的叙事主旨,海派狭邪小说作家们模拟“说书场”的叙述格局,用“说书人”来充当小说的叙述者,主导小说的发展进程。海派狭邪小说对叙事聚焦的运用,兼有零聚焦叙事、内聚焦叙事和外聚焦叙事三种类型,分别对应于叙述者不同的要求。这其中,传统的零聚焦叙事仍占据主导地位。在《海上花列传》等狭邪小说中,外叙事聚焦的运用,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小说叙事艺术的品质,也在叙事操作的层面上,为作家实现自己的艺术追求,提供了技术保障。
The modern Xia Xie novel refers in particular to one kind of novel type which was prosperous gradually from late Qing Dynasty. It takes the prostitute and the brothel customer as leading characters, selects the brothel and the theater for the main performance space, takes the novel source material by the brothel in matter, uses the Traditional novel form for its literary style, and the length is very long. This batch of novel's quantity is not only numerous, its unique narration style and esthetics quality are also prominent in the modern novel. It had played the vital role in Chinese modern history of literature.
     Has originated the research of Xia Xie novel since Mr. Lu Xun,in the 1920s, this academic proposition has accepted generally for the educational world. However constrained by the theme particularity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linguistic environment, since continuously, the research on the modern Xia Xie novel is very weak. The only research also much concentrates in several works, the research on this novel type whole Are very few.Taking this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article bases on the novel text, threads up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regards it as a dynamic developing process . Revelation the development change of modern Xia Xie novel,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it in the historical longitudinal on development evolution, also pays attention to it on the deflection to other type novel absorption, to use for reference. Try to find the inside and outside factor which explores its development to transform, based on this, summarizes this novel type artistic special characteristic.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the modern Xia Xie novel (Appendix two) , This article revised Mr. Lu Xun’s 3 stages of the modern Xia Xie novel ,namely“the undeserved praise”,“the appoximate”,“overflow wickedly”,the paper thought that the modern Xia Xie novel may divide into two stages (appendix one), namely“the modern preliminary modern Xia Xie novel art theory”and“Shanghai school modern Xia Xie novel art theory”, the full text altogether nine chapters. The part of“the modern preliminary modern Xia Xie novel art theory”has four chapters, emphasis on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novel. Take the question consciousness as the forerunner, is revolving all sorts of spirits which and the physical factor the modern narrow streets and winding alleys novel can produce, the talented men and beautiful women novel, "Hong Lou Meng" regarding the preliminary narrow streets and winding alleys novel creation influence, the novel the artistic special characteristic which in aspects and so on characterization, plot pattern, narrative art, primary intention refinement presents, carries on the special deliberation. Regarding the creation influence of novel about talented men and beautiful women and《Hong Lou Meng》to modern Xia Xie , revolve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plot pattern, narrative art, creation intention , carries on the special deliberation.
     The first chapter,the production reason of modern Xia Xie nove. Speaking of the literature tradi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glorious inheritance brothel literature tradition, it provided the experience for the creation of modern Xia Xie novel. Looking from the cultural tradition's angle, between all previous dynasties writer elegant gentleman and the brothel famous prostitute the love story, not only has provided the source material for the related literary production, also affects theirs creation point of view. Modern prostitute's industry abnormal prosperous and more and more people like visiting brothel , has provided the reality material base for the appearance of modern Xia Xie nove.
     The second chapter, the creation theory of modern Xia Xie novle. Refers to the novel about the talented men and beautiful women, we carry on the careful analysis to the preliminary creation of the modern Xia Xie novel. Discovering the similarity: Firstly, faced with the similar situation, the writers fictionalizes happily. Next, in the narrative pattern, the plot structure of the novel about the talented men and beautiful women, similarly distinctively presents in the modern Xia Xie novel. The talented person, in prostitute's image mold, the writer of fiction beautifies vigorously, intends to portray the perfect female. The third chapter,《Hong Lou Meng》and The modern Xia Xie novel. This chapter selects the lamination narration, the botanical garden narrates, and the emotion narrates these three angles. Carrying on the contraction between《Hong Lou Meng》and the modern preliminary Xia Xie novle consciously. Pointing out: The writers of preliminary Xia Xie novel, not only in the narrative art, has derived the rich nutrition from《Hong Lou Meng》, in the creation style, the latter has also given them many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However, the modern preliminary Xia Xie novle just imitate《Hong Lou Meng》,segregates the rich philosophy and in-depth thinking wise, during the common custom desire, the imagination implants, in the modern Xia Xie novel is flooding common custom desire.
     The fourth chapter, case study. In the first stage of xia xie novel , The structure of“Demotes deity”as the narrative function has prominent performance. Relies on its own superiority, 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novel plot, the character image and the creator’s expression aspect became the fixed structure of Novel. Reading attentively and unifies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environment, the author think about the trend change of The structure of“Demotes deity”, pointed out the type attribute of xia xie novel and the creator’s viewpoint have remarkable influence in it. In the creation of《Hai Shang Chen Tian Ying》,has contained the creator’s Cultural status demand. In the transition time, author cherishes the memory of the happy time with the aid of the literature imagination. Meanwhile, austere reality, inspires novelist's national pride, initiates the sense of urgency of learning from the west and making the country big and powerful. Two different intentions ultimately reach consensus on the surface of“Zhong Ti Xi Yong”(中体西用)。
     The part of“Shanghai school modern Xia Xie novel art theory”has five chapters, the Unifies historical perspective which Shanghai rises, emphasis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 between city and creation of Shanghai school modern Xia Xie novel. Inspect the inside and outside factor which cause the style of modern Xia Xie novel transforms, the modernity special characteristic of《Hai Shang Hua Lie Zhuan》, the understanding value of the modern Xia Xie novel, the gradual characteristic which in aspects to image mold, narrative art presents and so on.
     The fifth chapter, city and novel: the production of Shanghai school modern Xia Xie novel. Firstly discuss the inner link between Shanghai city’s raising with the production of Shanghai school modern Xia Xie novel. Considering: in this batch of novels, the Shanghai city enters into the creator's field of vision by one kind of irresistible reality existence, the metropolis space and the metropolis thought is affecting writers' artistic creation subtly, and the author also put his individual experience, feeling and thinking into it, hopes in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metropolis’s inside. Each other connect mutually. As the harbinger of Shanghai school modern Xia Xie novel,《Feng Yue Meng》has the prominent text demonstration significance. It has exposed the brothel dark side for the first time. In narration, the writer’s fiction's vision no longer pause in the pure moral critique, has provided a broader space to character's performance. Base on realistic life, the writer explores a new creation way successfully. Regardless of the creation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source material originates the channel which the text production, disseminates and accepts, modern Shanghai has provided the suitable fertile soil for the Shanghai school modern Xia Xie novel's germination, and the latter is the product under the big background which rises in the Shanghai city. Its production and rapid dissemination, announced a dependence media survival's literature time already approaches.
     The sixth chapter,《Hai Shang Hua Lie Zhuan》:The worldly affairs novel's Shanghai school narrates. This chapter first through to the literature's excavation of Han Bang qing’s father's generation, inspects to celebrate the family background of the author. Next, thought the author’s real intention to create lies in establishes one kind of brand-new life writing pattern, lays out the reality by the level natural brushwork the daily life, releases the universal life in order to the extension the real appearance. Describes the daily life levelly, releases the universal life in order to the extension the real appearance. The literature practice of《Hai Shang Hua Lie Zhuan》from the character image to esthetics interest, has carried on restructuring to this type of novel, renewed this traditional article class. The city life has affected the author and the narration way profoundly, he use stave, Juxtaposition and so on to process the plot. In the narrative construction of Yi li garden, is interweaving the creator tradition and the modern dual field of vision, containing the profound historical connotation. firstly,it is the writer lulls the self- action. Second, writer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rational world more individually and vividly.
     The seventh chapter, the character image molds of Shanghai school modern Xia Xie novel. Believed that ,the“overflows wicked”(溢恶)prostitute image writing is the the interaction product under the literature and socialized these two main axles。The modern Shanghai prostitute industry is in flood with the society in worships money the ideological trend, has promulgated the sentiment color transaction essence, the bad prostitute's appearance The bad prostitute's appearance has provided the model for the writer's painting ,in addition the tradition theory“the disaster caused by women”being in vogue, the literature production mechanism with the need which curried favor with the world, All these cause the prostitute image“to overflow wickedly.《Jiu Wei Gui》, Zhang Qiu gu’s character image, has the bright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He vividly unfolds the mixed ethics idea and the individuality demand of metropolis resident populace in the reforming time; transmit the emerging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common custom idea vividly. This also discloses the writers’standpoint approaches to the resident day by day from another side.
     The eighth chapter, in addition kind of metropolis local novel: the understanding value of Shanghai school modern Xiao novel. Looking from the reflection social life's angle, in this type pf novel, has filled the ways of the world mixed elephant's portray, has the historical document significance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o the novel in the character behavior manner's evaluation, we may also perceive that in transforming time, the foreign settlement society in aspects and so on cultural psychology and ethics idea new changes.
     The ninth chapter, the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 of Shanghai school modern Xia Xie novel. The primary intention which expostulate for the prominent of this novel. Relator who acts as the novel with“the storytelling person”, leading the novel’s development process. by himself narrates the focusing utilization aspect, generally speaking three situations, namely zero focusing narrates, inner narrates focuses with outside narrates. They corresponded separately to the relator different request, the traditional omniscient and omnipotent zero focusing narrate still occupy the dominant position, in《Hai Shang Hua Lie Zhuan》and other novels , the utilization of outside focusing enormously promote the novel narrative art quality, also realized the artistic pursue for the writers, In actual narrative stratification plane,the appearance of outside focused the narrative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novel creation.
引文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25页。
    ②由于对近代狭邪小说定义的不同理解,对于狭邪小说的文本界定与具体数量,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各家看法各异:《晚清小说史》中,阿英先生曾经开出一个狭邪小说的书单(当时目之为吴语小说,不过观其内容应为狭邪小说)“《海天鸿雪记》二十回、《海上花列传》、《海上繁华梦》一百回(笑林报馆,1903)、漱六山房《九尾龟》一百九十二回(点石斋,1910)、老上海《上海新繁华梦》五卷四十回(自印,1909)、梦花馆主《九尾狐》五集五十回(社会小说社,1908)、黄小配廿载繁华梦(一名《粤东繁华梦》)四十回(上海书局,1908)、嫖界个中人《最近嫖界秘密史》二十回(时务报馆)、天梦《苏州繁华梦》九回(改良小说社)、顾曲周郎《九尾龟》一百九十二回(文艺消遣社)、佚名《名妓争风传》三十二回、《女总会》十六回、《美人计》十六回(上海书局,1909)、《情天劫》十六回(改新书局,1911)、馨谷《情界囚》(改良小说社,1908)、谭溪渔隐《新贪欢报》十四回、钟心青《新茶花》三十回(明明学社,1910)、卢醒父《归来燕》二十一回(香港实报馆,1911)”。参见阿英《晚清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69-173页。台湾孟瑶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中,对狭邪小说也开出了一个书单“《品花宝鉴》六十回、《花月痕》十卷五十回、《青楼梦》六十回、《海上花列传》六十四回、《风月梦》三十二回、《绘芳录》八卷八十、《海上尘天影》六十章、《泪珠缘》四集六十卷、《海天鸿雪记》二十回、《九尾龟》十二集一百九十二回、《海上繁华梦》初集三十回二集三十回后集四十回,老上海《上海新繁华梦》五卷四十回、梦花馆主《九尾狐》五集五十回、嫖界个中人《最近嫖界秘密史》二十回、天梦《苏州繁华梦》九回、顾曲周郎《九尾龟》、佚名《名妓争风传》”,见孟瑶《中国小说史》,(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664-670页。杜志军在其博士论文《从红楼到青楼——近代前期狭邪小说与〈红楼梦〉之关系研究》中统计,近代狭邪小说计四十余部,而韩宗完在其博士论文《论近代狭邪小说》上编《近代狭邪小说叙考》中认为,近代狭邪小说共计五十部,其中现存三十八部,未见小说存目十二部。
    ③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①[捷克]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孟湄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4页。
    ②[清]栖霞居士《〈花月痕〉序》,参见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4页。
    ③[清]栖霞居士《〈花月痕〉序》,参见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5页。
    ①[清]邹弢《〈青楼梦〉序》,参见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20页。
    ②[清]灵岩山樵《〈九尾狐〉序》,参见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34页。
    ③[清]金湖花隐《〈青楼梦〉序》,参见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8页。
    ④[清]幻中了幻居士《〈品花宝鉴〉序》,参见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09页。
    ⑤[清]金湖花隐《〈青楼梦〉序》,参见自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7页。
    ⑥[清]觉罗炳成《冉阝罗延室笔记》,参见孔另境《中国小说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25页。
    ⑦刘欧波《小说世界》第12卷第13期,1925年12月25日。
    ⑧容肇祖《〈花月痕〉的作者魏秀仁传》,《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本第2分册。
    ⑨赵景深《〈品花宝鉴〉考证》,《逸经》17期。
    ⑩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30页。11傅懋勉《〈海上花列传〉的艺术成就及胡适对于本书的歪曲》,《云南大学学报》1957年第3期。
    ①周绍良《〈品花宝鉴〉的成书年代》,《光明日报》1958年3月16日。
    ②卢兴基《清末的狭邪小说:清代人情小说论之二》,《阴山学刊》1989年第1期。
    ③陈惠琴《狭邪小说简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④笑萍《十九世纪言妓小说的情爱旨趣》,《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
    ⑤雷勇《狭邪小说的演变及其创作心态》,《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⑥杜志军《论近代狭邪小说的思想倾向》,《河北学刊》1996年第4期。
    ⑦杜志军《近代狭邪小说兴起原因初探》,《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3期。
    ⑧陈新《魏秀仁的生平及著作考》,《文学评论丛刊》,1982年总第13期。
    ⑨官桂铨《读〈魏秀仁的生平及著作考〉》,《文学评论》1983年第3期。
    ⑩顾锋《〈花月痕〉成书年代质疑》,《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11郑宪辉《魏子安论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12上官缨《词章小说〈花月痕〉》,《书林》1984年第4期。13章培恒《〈海上花列传〉与其以前的小说》,《明清小说研究》第1辑。14尚达翔《说〈品花宝鉴〉》,《明清小说研究》1985年第3期。15杨策《评〈海上尘天影〉》,《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3期。16迟崇起《试论〈花月痕〉对〈品花宝鉴〉的模仿与抄袭》,《河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17陈平原《说〈九尾龟〉》,《读书》1989年第2期。18范伯群《清末狭邪小说“谥恶”代表作——〈九尾龟〉》,《苏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2、3期合刊。
    ①姚玳玫《〈海上花列传〉叙事的近代转型》,《学术研究》2003年第12期。
    ②袁进《略谈〈海上花列传〉在小说城市化上的意义》,《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4期。
    ③范伯群《〈海上花列传〉:现代通俗小说开山之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3期。
    ④王平《〈九尾龟〉与近代都市社会心态》《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⑤[法]琼·杜瓦尔《九尾龟是色情文学还是“暴露小说”》,《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第110页。
    ⑥[美]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型——晚清小说新论》,宋伟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105页。
    ⑦[美]韩南《〈风月梦〉与青楼小说》,《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81页。
    ⑧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第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506页。
    ⑨张俊《清代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53页。
    ①武润婷《中国近代小说演变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46页。
    ②它们分别是吴肇莉《论〈海上花列传〉的时空形式》,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硕士论文,袁春蓉《〈海上花列传〉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论文。张禹《末世烟花——从两部晚清小说〈海上花列传〉、〈孽海花〉看部分古典叙事传统的现代置换》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李爱红《〈海上花列传〉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山东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樊玉梅《〈海上花列传〉的叙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硕士论文。《晚清上海浮世绘——〈海上花列传〉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白雪梅《〈海上花列传〉新论》,南昌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①笔者认同陶慕宁先生的观点,认为近代狭邪小说属于青楼文学的范畴,是中国古代青楼文学发展到近代的产物。“青楼文学中最为学人留意的即属晚清的狭邪小说,殆以其直刺时事、流佈广远且又首尾通贯、卷帙浩繁之故??陶慕宁在《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216页。本节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受惠于先生《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一书甚多,笔者在此谨致谢忱。
    ②陶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4页。
    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25页。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73页。
    ②黄华童《中国古代妓女题材文学初探》,《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第74页。
    ③[唐]李延寿《南史》卷七十,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697页。
    ④其诗云:“妾乘油璧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见[陈]徐陵编《玉台新咏笺注》(下册),[清]吴兆宜注,程琰删补,穆克宏点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86页。
    ⑤[陈]徐陵编《玉台新咏笺注》(下册),[清]吴兆宜注,程琰删补,穆克宏点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86页。
    ⑥[唐]蒋防《霍小玉传》,李时人编校、何满子审定《全唐五代小说》(第二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27页。
    ①[唐]白行简《李娃传》,李时人编校、何满子审定《全唐五代小说》(第一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24页。
    ②[唐]白行简《李娃传》,李时人编校,何满子审定《全唐五代小说》(第一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24页。
    ③[唐]房千里《杨娼传》,李时人编校,何满子审定《全唐五代小说》(第三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75页。
    ④[唐]房千里《杨娼传》,李时人编校,何满子审定《全唐五代小说》(第三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75页。
    ⑤刘俊文《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063页。
    ①[宋]苏舜卿《爱爱歌序》,李剑国辑校《宋代传奇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29页。
    ②[宋]秦醇《谭意歌记》,李剑国辑校《宋代传奇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232页。
    ③[宋]秦醇《谭意歌记》,李剑国辑校《宋代传奇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234页。
    ④[宋]清虚子《甘棠遗事》,李剑国辑校《宋代传奇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202页。
    ⑤[宋]清虚子《甘棠遗事》,李剑国辑校《宋代传奇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202页。
    ⑥陶慕宁《古典小说中“进士与妓女”母题研究》,《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4期,第22页。
    ⑦如话本有《王魁负心》、《柳耆卿诗酒玩江楼》(存《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记》、《豫章城双渐赶苏卿》、《苏长公章台柳传》(存《熊龙峰刊四种小说》)、《失记章台柳》、《洛京王涣》、《燕子楼》、《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存《警世通言》)、《李亚仙》、《新桥寺韩五闹春情》(存《喻世明言》)等。戏文有《负心王魁》、《王魁负桂英》、《王俊民休书记》、《陈叔文三负心》、《负心陈叔文》、《柳耆卿诗酒玩江楼》、《刘盼盼》、《苏小卿月夜贩茶船》、《章台柳》、《风流王焕贺怜怜》、《贺怜怜烟花怨》、《燕子楼》、《李亚仙》等。宋杂剧有《王魁三乡题》等。
    ⑧陶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02页。
    ①[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谭正璧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第1页。
    ②郑振铎《论元人所写商人、士子、妓女间的三角恋爱剧》,参见郑振铎《中国文学研究》(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03页。
    ③[元]马致远《荐福碑》,[明]臧晋叔编《元曲选》(卷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78页。
    ④[元]宫大用《范张鸡黍》,[明]臧晋叔编《元曲选》(卷三),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957页。
    ⑤[元]关汉卿《钱大尹智宠谢天香》,[明]臧晋叔编《元曲选》(卷一),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42页。
    ①[元]关汉卿《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明]臧晋叔编《元曲选》(卷三),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254页。
    ②承许师建中提醒,元杂剧中分别塑造了两类妓女形象:秉持传统观念,第一类是所谓的“恶妓女”形象,以强化“戒娶妓女”的主题,如《货郎担》等;第二类是沿续士子青楼文学的传统,塑造了一类“善妓女”的形象,细致描绘其内在心理的痛苦和现实生活的艰难。此处是就第二类妓女形象立论的。
    ③[元]李行道的《灰阑记》,[明]臧晋叔编《元曲选》(卷三),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112页。
    ④龚斌《情有千千结》,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年版,第260页。
    ①[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王汝梅、李招恂、于风树校点,齐鲁书社1987年版,第1304页。
    ①王书奴《中国娼妓史》,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5页。
    ②在娼妓起源的问题上,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大致可析为三:王书奴在总结殷代女巫的特质与殷商时期的巫风习俗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娼妓起源于殷商的女巫,并把这个时代称之为“巫娼时代”,参见氏著《中国娼妓史》。吴舟先生则认为最早的妓女起源于“女乐”、“倡优”,是奴隶社会时期,为了满足奴隶主的娱乐需要而产生的。刘达临先生在《中国性文化史》一书中,主张多种来源说。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证明中国娼妓产生的历史非常久远。
    ③[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79-380页。
    ④[西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第六十五》(第十册),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195页。
    ⑤[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第十册),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202页。
    ⑥王书奴《中国娼妓史》,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页。
    ①郑志敏《细说唐伎》,文津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②[唐]房千里《杨娼传》,李时人,何满子编《全唐五代小说》(第三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75页。
    ③[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621页。
    ④[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621页。
    ⑤[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79页。
    ⑥转引自王书奴《中国娼妓史》,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页。
    ①[清]孙希旦撰《礼记集解》,沈啸寰、王星贤校点,中华书局影印1989年版,第1416页。
    ②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16页。
    ③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16页。
    ④[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
    ⑤[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3页。
    ①林语堂《吾国吾民》,张振玉等译,《林语堂文集》(第八册),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第150页。
    ①陶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②夏承焘《姜夔的词风》,《夏承焘集》(第二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302页。
    ③[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曾贻芬点校,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5页。
    ④[宋]张端义《贵耳集》,李保民校点,《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313页。
    ①[宋]孟元老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版,第13页。
    ②[唐]孙棨《北里志·序》,参见[清]虫天子编《香艳丛书》(第二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71页。
    ③康正果《风骚与艳情》,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227页。
    ④唐圭璋编撰《全宋词》(第一卷),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64-65页。
    ①[奥]A·阿德勒《自卑与超越》,黄光国译,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第48页。
    ②如关汉卿的《谢天香》、《金线池》、《救风尘》,马致远《青衫泪》,石君宝的《曲江池》,张寿卿的《红梨花》,乔吉的《两世姻缘》,贾仲名的《玉梳记》、《玉壶春》,尚仲贤的《负桂英》以及无名氏的《百花亭》、《云窗梦》等。
    ③[奥]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上卷),朱立元、李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319页。
    ④[美]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06页。
    ①王书奴《中国娼妓史》,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年版,第6页。
    ②以上五类情形,详见王书奴《中国娼妓史》,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6-8页。
    ③王书奴《中国娼妓史》,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8页。
    ①[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参见[清]虫天子编《香艳丛书》(第五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935页。
    ②[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插图本),王军评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80页。
    ③[清]徐珂《清稗类钞》(第十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428页。
    ④参见王书奴《中国娼妓史》,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326页。
    ⑤[清]徐珂《清稗类钞》(第五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197页。
    ⑥邱炜萲《菽园赘谈·续小说闲评》,参见朱一玄《明清小说资料选编》,齐鲁书社1990年版,第786页。
    ⑦邱炜萲《菽园赘谈·续小说闲评》,参见朱一玄《明清小说资料选编》,齐鲁书社1990年版,第786页。
    
    ①胡祥翰《上海小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6-37页。
    ②[法]史式徽《江南传教史》(第二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274页。这里“名誉极坏”的房屋当是指在租界里有户籍登记的较大的妓院。
    ③[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十《游泰西花园记》,《近代稗海》(第十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78页。
    ④[清]江苏华亭县人持平叟《禁娼辨》,1872年6月10日《申报》。
    ⑤[清]王韬《淞滨琐话》,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181页。
    ①单光鼐《中国娼妓—-过去与现在》,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151页。
    ②[清]佚名《冶游闲论》,《申报》,1881年10月24日。
    ③[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④[清]袁枚《随园诗话》(下册),顾学颉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11页。
    ⑤张仲礼《中国绅士》,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111页。
    ①杜志军《近代狭邪小说兴起原因新探》,《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3期,第222页。
    ②[清]王韬《王韬日记》,方行、汤志钧整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64页
    ③[清]袁祖志《读二爱仙人赠姚七倩卿二绝句有感》,《申报》1881年10月5日。
    ④[清]王韬《淞滨琐话》,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187页。
    ⑤[清]黄式权《客言:字昔年赠吴兰香女史诗录登日报后,一时菊部群花,传诵殆遍,狂喜欲绝。振笔成此,仍似兰仙印可……》,1885年6月23日《申报》。
    ⑥[清]邗上蒙人《〈风月梦〉自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07页。
    ⑦蒋瑞藻《小说考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78页。
    ⑧[清]谢章铤《课余续录》,孔另境《中国小说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30页。
    ①[清]定香主人《栖梧花史小传》,见[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512页。
    ②潘建国《魏秀仁〈花月痕〉小说引诗及本事新探》,《文学评论》2005年第5期,第161页。
    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31页。
    ④《三借庐笔谈》卷四《李小宝》条中,邹弢就记录下自己与好友俞达狎妓的情景。“校书李小宝,字玉香。湖田李珊珠之养女也。后徙海上,改名墨卿。姓朱,从假母姓也。慧心丽质,有大家习。余因刘楚卿得相见於眠茵小圃。校书出粉帖索句,书长联增之云:小凤纵无愁,更愿卿珍重年华,流水姻缘休眷恋。宝蟾曾有约,祗怜我荒凉席帽,惜花心事费思量。下联兼指琴仙也。未几,当道禁烟花。校书他徙。余同俞慕真泛舟采莲。遇于鱼孚溪某村。旧梦新欢,悲喜交集,乃各以诗赠。慕真有才子多情原近佛,美人有梦胜登仙句。”见[清]邹弢《三借庐笔谈》,《清代笔记丛刊》(第四册),齐鲁书社2001年版,第3506页。
    ⑤[清]邹弢《三借庐笔谈》,《清代笔记丛刊》(第四册),齐鲁书社2001年版,第3504页。
    ⑥[清]邹弢《〈青楼梦〉叙》,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9页。
    ⑦[清]邹弢《〈青楼梦〉叙》,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9页。
    ⑧[清]邹弢《〈青楼梦〉叙》,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9页。
    ①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例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②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例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③蒋瑞藻《小说考证》(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83-284页。
    ④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例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⑤蒋瑞藻《小说考证》(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83页。
    ⑥郑逸梅《韩子云的〈海上花列传〉》,《郑逸梅选集》(第二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5页。
    ⑦蒋瑞藻《小说考证》(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83页。
    ⑧蒋瑞藻《小说考证》(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416页。
    ⑨蒋瑞藻《小说考证》(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416页。
    ⑩[清]古皖拜颠生《〈海上繁华梦〉序》,转引自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237页。
    ①蒋瑞藻《小说考证》(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416页。
    ②包天笑《晚清四小说家》,原载《小说月报》第十九期,转引自魏绍昌《李伯元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8页。
    ③[清]花月熹斋主人《春江花月榜弁言》,原载《游戏报》1897年8月17日,转引自薛正兴编《李伯元全集》(第五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6页。
    ④郑逸梅《儒林趣屑》中就有“吴趼人不从异俗”一条,记载吴趼人乘酒兴偕友寻日本妓馆的轶事。事见魏绍昌编《吴研人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3页。其朋辈回忆中也多有此类记载,观其小说创作,也显示出吴氏对北里情况的熟悉。
    ⑤[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9页。
    ①陈则光《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册),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9页。
    ②任访秋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3、145页。
    ③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379页。
    ④宁宗一《中国小说学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17页。
    
    ①[清]幻中了幻居士《〈品花宝鉴〉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09页。
    ②[清]石函氏《〈品花宝鉴〉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0页。
    ③[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④[清]谢章铤《魏子安墓志铭》,孔另境《中国小说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27页。
    ①[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
    ②[清]邹弢《三借庐笔谈》,《清代笔记丛刊》(第四册),齐鲁书社2001年版,第3504页。
    ③[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④[清]金湖花隐《〈青楼梦〉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8页。
    ⑤[清]邹弢《〈青楼梦〉回评》,[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
    ⑥[清]邹弢《〈青楼梦〉叙》,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9页。
    ①[清]竹秋氏《〈绘芳录〉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21页。
    ②[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页。
    ③[清]天花藏主人《〈平山冷燕〉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40页。
    ①[清]烟水散人《〈女才子〉自叙》,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31页。
    ②[清]古吴青门逸史石仓氏《〈生花梦〉序》,见[清]古吴娥川主人《生花梦》,参见《古本小说丛刊》(第一辑),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66-567页。
    ③[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505页。
    ④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375页
    ⑤[清]西泠野樵《绘芳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10页。
    ①[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②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31页。
    ③[清]王韬《〈海上尘天影〉叙》,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22-1223页。
    ①[清]石函氏《〈品花宝鉴〉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1页。
    ②[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36页。
    ③[清]邹弢《〈青楼梦〉叙》,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20页。
    ④[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①林薇《清代后期的世情小说》,大象出版社2000年版,第147页。
    ②[清]竹秋氏《〈绘芳录〉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21页。
    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34页。
    ①[英]M·鲍特金《悲剧诗歌中的原型模式》,参见叶舒宪编《神话——原型批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1页。
    ②[清]刘廷玑《在园杂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79本),(台湾)文海出版社1969年版,第105页。
    ③《〈春柳莺〉序》中,拼饮潜夫言道:“使天下之人,知男女相访,不因淫行,实有一段不可移之情。情生于色,色因其才,才色兼之,人不世出。所以男慕女色,非才不韵;女慕男才,非色不名。二者具焉,方称佳话。”[清]拼饮潜夫《〈春柳莺〉序》,见朱一玄《明清小说资料汇编》,齐鲁书社1990年版,第834页。
    ④[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5页。
    ⑤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160页。
    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才子佳人婚姻恋爱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并非以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为肇始,鲁迅论及才子佳人小说时即言道:“察其意旨,每有与唐人传奇近似者,而又不相关,盖缘所述人物,多为才人,故时代虽殊,事迹辄类,因而偶合,非必出于仿效矣。”参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160页。鲁迅先生已经敏锐地意识到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与唐传奇之间既存在着相似处,又有所不同。譬如唐传奇中的《莺莺传》和《步飞烟》,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安排上与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相近,不过在结局上,前者是以悲剧收场。宋元文言小说中有关男女爱情婚姻的故事也不少,有些也触及男女主角题诗唱和的情节,结局多以大团圆收尾,如《流红记》、《张浩》等。明末拟话本小说集如《三言》、《二拍》中,有相当部分作品涉及婚姻情爱题材,如《喻世明言》中的《单符郎全州佳偶》、《醒世恒言》中的《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警世通言》中的《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二刻拍案惊奇》中《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等,男女主人公诗词传情、历经波折、最终团圆的情节关目比比皆是。此外,元代戏曲中,我们也能发现日后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子,《西厢记》便与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结构布局如出一辙。”参见张俊《清代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6页。明代戏曲中表现才子佳人爱恋故事的更不胜枚举,如高濂的《玉簪记》、吴炳的《西园记》等,这些戏曲的情节安排同样强调“一见钟情——扰乱离散——及第团圆”的模式,有些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如《燕子笺》、《定情人》等,更直接改编自明代戏曲,这些都说明元明戏曲直接影响了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正如张俊先生所说:“明清之际的才子佳人小说正是在文言小说、话本小说和元明戏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参见张俊《清代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6页。
    ②[清]谢幼衡《〈驻春园〉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06页。
    ①当然明清才子佳人小说自身的发展也具有阶段性,上述情节三单元的划分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不过有学者曾经对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相关情节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他说:“才子佳人小说虽时代,人物各异,情节相类似处较多。‘邂逅相逢,一见钟情’多达四十四例。占百分之八十八,‘纨绔谋娶,小人拨乱’三十二例,占百分之六十六,经历磨难和团圆的几乎是全部。”参见苗壮《才子佳人小说简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7页。由此可见,这一划分还是比较符合才子佳人小说的实际情形的。
    ②[清]佚名《画图缘》,杨力生、周有德校点,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③[清]佚名《听月楼》,司马师校点,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04页。
    ④[清]佚名《听月楼》,司马师校点,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05页。
    ①[清]天花藏主人《玉娇梨》,《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一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86-287页。
    ②林辰先生在《才子佳人小说史提纲(综述)》一文中明确提出:“作为一个流派的才子佳人小说,则是始于明末滥觞于清初的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她是以其独有的婚姻自主的主题和作品结构形式上的‘四大体裁特征’而自成一派的,这就是:一见钟情,两相爱慕;咏诗传情,私订终身;蒙难离散,经受考验;金榜题名,终得团圆。不具备这四个特征,不能算是才子佳人小说。”见林辰《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一卷),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序言第2页。
    ③[清]西泠野樵《绘芳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④[清]陈森《品花宝鉴》,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①[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②[清]西泠野樵《绘芳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6页。
    ③[清]西泠野樵《绘芳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10页。
    ①[清]陈森《品花宝鉴》,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
    ②[清]陈森《品花宝鉴》,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
    ③[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60页。
    ④[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60-61页。
    ⑤[清]天花藏主人《〈飞花咏小传〉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47-1248页。
    ⑥[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31页。
    ①[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88页。
    ①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
    ②胡益民、李汉秋《清代小说》,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06页。
    ③郭昌贺《佳人才子小说研究》,《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1919-1949小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80页。
    ④郭昌贺《佳人才子小说研究》,《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1919-1949小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81页。
    
    ①[清]曹梧冈《梅兰佳话》,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142页。
    ②[清]岐山左臣编次《女开科传》,韩镇琪校点,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10页。
    ③[清]佚名《定情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三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57页。
    ④[清]隺市道人编次《醒风流》,《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一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666页。
    ⑤[清]天花藏主人《玉娇梨》,《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一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64页。
    ①[清]古吴素庵主人编《锦香亭》,《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三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606页。
    ②[清]天花藏主人《平山冷燕》,《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一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382页。
    ③[清]天花藏主人《平山冷燕》,《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一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386页。
    ④[清]佚名《定情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三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72页。
    ⑤[清]佚名《定情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三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53页。
    ⑥[清]佚名《飞花咏》,《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三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27页。
    ⑦[清]古吴素庵主人《锦香亭》,《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三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605页。
    ①[清]佚名《宛如约》,《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二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29页。
    ②[清]佚名《燕子笺》,侯忠义校点,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02页。
    ③[清]佚名《两交婚》,《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二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页。
    ④[清]天花藏主人《玉娇梨》,《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一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75页。
    ⑤[清]佚名《定情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三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57页。
    ⑥[清]佚名《定情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三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86页。
    ⑦[清]岐山左臣编次《女开科传》,韩镇琪校点,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117页。
    
    ①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307页。
    ②[清]陈森《品花宝鉴》,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18页。
    ①[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114页。
    ②[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121页。
    ③[清]西泠野樵《绘芳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11页。
    ④[清]陈森《品花宝鉴》,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⑤[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7页。
    ⑥[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⑦[清]陈森《品花宝鉴》,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⑧[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⑨[清]西泠野樵《绘芳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7页。
    ⑩[清]西泠野樵《绘芳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8页。11 [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73页。12 [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①[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41页。
    ②[清]陈森《品花宝鉴》,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1页。
    ③[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73页。
    ④[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37页。
    ①[奥]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上卷),朱立元,李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317页。
    ②[清]烟水散人在《〈女才子〉自叙》,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30-831页。
    ③[清]天花藏主人《〈平山冷燕〉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45页。
    ④[清]烟水山人编次《玉支矶小传》,《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二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28页。
    ⑤[清]烟水山人编次《玉支矶小传》,《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二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36页。
    ⑥[清]佚名《宛如约》,《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二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69页。
    ⑦[清]天花藏主人《玉娇梨》,《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一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19页。
    ⑧[清]天花藏主人《平山冷燕》,《才子佳人小说集成》(第一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388页。
    ⑨[清]古吴青门逸史石仓氏《〈生花梦〉序》,见[清]古吴娥川主人《生花梦》古本小说丛刊(第一辑),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66-567页。
    ①引自陈汝衡《说苑珍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86页。
    ①吴趼人《恨海》,海风主编《吴趼人全集》(第五卷),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57页。
    ②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307页。
    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34页。
    ④近年来,有学者从小说的题材选择、叙述策略、叙事风格等方面,深入分析《红楼梦》与近代前期狭邪小说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系列颇有新意的论见。杜志军的博士论文《从红楼到青楼——近代前期狭邪小说与〈红楼梦〉之关系研究》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可参看。
    ⑤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页。
    ①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59页。
    ②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5页。
    ③吴宓《〈红楼梦〉新谈》,参见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编《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④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307页。
    ⑤[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页。
    ①[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3页。
    ②[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6页。
    ③[清]脂砚斋等辑评《红楼梦评》,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3-344页。
    
    ①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23-124页。
    ②[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71页。
    ③[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945页。
    ④[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592页。
    ⑤宋常立《论〈红楼梦〉叙述分层的作用及对晚清小说的影响》,《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5期,第73页。
    
    ①[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
    ②[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505页。
    ③[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98页。
    ①[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②[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③[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35-436页。
    ④[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36页。
    ⑤[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435-436页。
    
    ①杜志军《〈红楼梦〉与近代前期狭邪小说——以叙事角度为考察中心》,《红楼梦学刊》2000年第1期,第184页。
    ②[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647页。
    ③[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4页。
    ④[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9页。
    
    ①[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4-25页。
    ②[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9页。
    ③[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043页。
    ④[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043-1044页。
    ⑤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34页。
    
    ①[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50页。
    ②[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19页。
    ③[清]脂砚斋等辑评《红楼梦评》,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2页。
    ④[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28页。
    ⑤[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65-366页。
    ①[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22页。
    ②[清]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一粟编《红楼梦卷》,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6页。
    ③[清]晶三芦月草舍居士《红楼梦偶说》(节录),一粟编《红楼梦卷》,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25页。
    ④[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90-91页。
    ⑤[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90页。
    ⑥[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82页。
    ⑦[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90页。
    ⑧[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82页。
    ⑨[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582页。
    ①[清]陈森《品花宝鉴》,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7页。
    ②[清]陈森《品花宝鉴》,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0页。
    ③[清]陈森《品花宝鉴》,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73页。
    ④[清]西泠野樵《绘芳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600页。
    ⑤[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①[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98页。
    ②[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87页。
    ③[清]西泠野樵《绘芳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233页。
    ④[清]杨懋建《梦华琐簿》,孔另境《中国小说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22页。
    ⑤[清]幻中了幻居士《〈品花宝鉴〉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09页。
    ⑥[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03页。
    
    ①转引自陈汝衡《说苑珍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86页。
    ②[清]竹秋氏《〈绘芳录〉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21页。
    ③[清]邹弢回评,[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58页。
    
    ①[美]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35页。
    ②[清]方玉润《星烈日记》(节录),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28页。
    ③[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页。
    ④[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8页。
    ①[清]脂砚斋等辑评《红楼梦评》,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95页。
    ②[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4页。
    ③[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页。
    ④[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8-9页。
    ⑤[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75页。
    ⑥[清]脂砚斋等《红楼梦评》,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9页。
    ⑦[清]王梦阮《红楼梦索引提要》(节录),一粟《红楼梦卷》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93页。
    ⑧[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84页。
    ⑨[清]脂砚斋等辑评《红楼梦评》,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8页。
    ⑩[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16页。11 [清]脂砚斋等辑评《红楼梦评》,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0页。12周汝昌《〈红楼梦〉与“情文化”》,《红楼梦学刊》1993年第1期,第75页。13 [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90页。14 [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62页。
    ①[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25页。
    ②[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83页。
    ③[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482页。
    ④[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11页。
    ⑤[清]脂砚斋等辑评《红楼梦评》,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2页。
    ⑥[清]脂砚斋等辑评《红楼梦评》,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38页。
    ⑦[清]脂砚斋等辑评《红楼梦评》,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39页。
    ⑧[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57页。
    ⑨[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页。
    ⑩[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页。11 [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2页。
    
    ①[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3页。
    ②[清]西泠野樵《绘芳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③[清]西泠野樵《绘芳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④[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7-18页。
    ⑤[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13页。
    ⑥[清]西泠野樵《绘芳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260页。
    ⑦[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15页。
    
    ①[美]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8页。
    ②[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62-163页。
    ③[美]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8页。
    
    ①[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96页。
    ②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31页。
    ③[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回评第75页。
    ④[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04页。
    ⑤[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0页。
    ⑥[清]西泠野樵《绘芳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57页。
    
    ①[清]竹秋氏《〈绘芳录〉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21页。
    ②[美]艾伦·退特《论诗的张力》,赵毅衡《“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7页。
    ③鲁迅《〈绛花洞主〉小引》,《鲁迅全集》第八卷《集外集拾遗补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45页。
    ④[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页。
    ⑤[清]邹弢回评,[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3页。
    ①[清]金湖花隐《〈青楼梦〉序》,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8页。
    ②陈平原《小说史: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16页。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34页。
    
    ①[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34页。
    ②[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418页。
    ③[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④[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9页。
    ⑤[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9页。
    ⑥[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34页。
    ①[清]西泠野樵《绘芳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122页。
    ②[清]西泠野樵《绘芳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163页。
    ③[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418页。
    ④[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63页。
    ⑤[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86页。
    ⑥[清]西泠野樵《绘芳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254页。
    ⑦[清]西泠野樵《绘芳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475页。
    ①[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73页。
    ②[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947页。
    ③[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035页。
    ④分别是明代的《铁树记》、《飞剑记》、《水浒传》、《西游记》、《韩湘子全传》,清代的《说岳全传》、《镜花缘》以及《红楼梦》。
    ⑤关于近代狭邪小说对《红楼梦》的模仿,学界多有论述,上章也有所涉及,此不赘。
    
    ①[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82页。
    ②[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97页。
    ③[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683页。
    ④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11页。
    
    ①[唐]孙棨《北里志》,参见[清]虫天子编《香艳丛书》(第二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82页。
    ②[唐]孙棨《北里志》,参见[清]虫天子编《香艳丛书》(第二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86页
    ③[唐]蒋防《霍小玉传》,李时人,何满子《全唐五代小说》,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27页。
    ④[美]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6页。
    ⑤[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26页。
    ⑥[美]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页。
    ⑦[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①[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9页。
    ②[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0页。
    ③[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7页。
    ④[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
    
    ①[清]西泠野樵《绘芳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7页。
    ②[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0页。
    ③[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3页。
    ④[清]西泠野樵《绘芳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125页。
    ⑤[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1页。
    ⑥[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83页。
    ⑦[清]西泠野樵《绘芳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6页。
    ⑧[清]西泠野樵《绘芳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10页。
    ⑨[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⑩[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03页。
    
    ①陈平原《小说史: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16页。
    ②[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页。
    ③[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84页。
    ④[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1页。
    ⑤[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页。
    ⑥[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85页。
    
    ①[清]俞达《青楼梦》(评点本),[清]邹弢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5页。
    ②[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60页。
    ③[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61页。
    ④[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清]栖霞居士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⑤王宁《文学与精神分析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4页。
    ⑥[清]竹秋氏《〈绘芳录〉序》,转引自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21页。
    ⑦[清]谢章铤《魏子安墓志铭》,孔另境《中国小说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28页。
    ①[加]N·弗莱《原型批评:神话理论》,参见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74页。
    ①[清]王韬《〈海上尘天影〉叙》,[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②[荷]瑞恩·赛格斯《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和文化身份建构》,见乐黛云《跨文化对话》(第二辑),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第91页。
    ③[英]斯图亚特·霍尔《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见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9页。
    ④[荷]瑞恩·赛格斯《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和文化身份建构》,见乐黛云《跨文化对话》(第二辑),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第91页。
    ⑤[英]斯图亚特·霍尔《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见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8页。
    ①[英]斯图亚特·霍尔《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见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3页。
    ②[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8页。
    ③邹弢是海上洋场文人中,公认的“红楼”迷,其著《三借庐笔谈》卷四《小说之误》条记载:“《石头记》一书,笔墨深微。初读忽之,而多阅一回,便多一种情味。迨目想神游,遂甘为情死矣。余十四岁时,从友处借阅数卷以为佳;数月后乡居课暇,孤寂无聊,复借阅之,渐知妙;迨阅竟复阅,益手不能释。自后心追意访,泪与情多,至愿为潇湘馆侍者,卒以此得肺疾,人皆笑余痴,而余不能自解也。”见《三借庐笔谈》,清代笔记丛刊(第四册),齐鲁书社2001年版,第3505页。作为铁杆的拥林派,甚至还与好友徐伯谦因争论钗黛优劣而“一言不合,遂相龃龉,几挥老拳”,事见同书卷十一《许伯谦》条,《三借庐笔谈》,清代笔记丛刊(第四册),齐鲁书社2001年版,第3560-3561页。另在《三借庐笔谈》一书中还有不少世人研究、评论和痴迷《红楼梦》的记载,如苏州金某对红楼梦的痴迷,杭州贾人女“烧煞我宝玉的故事”等等,足见作者邹弢对《红楼梦》的熟稔与痴迷。
    ④[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0页。
    ⑤[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
    ⑥[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425页。
    ⑦杨策《评海上尘天影》,《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3期,193页。
    ①[清]邹弢《琴川俞君调卿新构书楼自制佳章索和次韵奉和》,见《申报》1880年7月11日。
    ②[清]王韬《〈海上尘天影〉叙》,[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③[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④[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7-28页。
    ⑤同时期的沪地出版界集中印行了一批国人西洋游历之作,如斌椿《乘槎笔记》、张德彝《航海述奇》、袁祖志《谈瀛录》、王韬《漫游随录》等,这些游记都侧重于向国人展现泰西风土人情兼及宗教、科技、政治与文化,读者足不出户即可领略异域风情。
    ⑥[美]爱德华·W·萨伊德《东方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426页。
    ①[清]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98页。
    ②[清]王韬《杞忧生〈易言〉跋》,见王韬《弢园文录外编》,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266页。
    ③王学钧《邹弢〈海上尘天影〉的中西比较意识》,《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2期,第134页。
    ④[法]达尼埃尔-亨利·巴柔《从文化形象到集体想象物》,见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3页。
    ⑤[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
    ⑥[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42页。
    ⑦[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02页。
    ⑧[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03页。
    ⑨[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01页。
    ⑩[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21页。11 [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21页。12 [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40页。13 [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483页。
    
    ①[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99页。
    ②[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05页。
    ③[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2页。
    ④[清]邹弢《读书之难》,见《三借庐笔谈》,清代笔记丛刊(第四册),齐鲁书社2001年版,第3555页。
    ⑤[清]葛其龙《〈三借庐笔谈〉序》,见《三借庐笔谈》,清代笔记丛刊(第四册),齐鲁书社2001年版,第3477页。
    ①[清]王韬《〈海上尘天影〉叙》,[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②书中多次插入对甲午战况的描述,如16章透过新闻纸,介绍“日本与高国已经失和,中国调兵前去,被他连败了数阵,日本的兵渡过鸭绿江来。”[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37页。此后,小说在第25、30、31、35、44、50、51、52章又接连通报中日交战的战况。
    ①据《风月梦》一书的自序可知,《风月梦》成书于1848年,但是此书出版时间较晚,目前所知的《风月梦》最早版本为申报馆1883年版,除申报馆活字版外,另外两种早期的石印本:1884年上海版和1886年版,两者都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申报馆本。并且《风月梦》是以扬州妓女生活为表现对象,小说中对扬州风物、城市生活多有涉及,在行文风格上也明显有别于前期狭邪小说的“溢美”之风,故而笔者将《风月梦》纳入下编海派狭邪小说的范畴加以考察。
    ②阿英先生在《晚清小说史》中对《海天鸿雪记》在语言运用、人物塑造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褒扬有加,“惜此书未曾完稿,不然,又安知其不能与韩子云海上花列传相捋?”阿英《晚清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72页。
    ③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清之狭邪小说》一节中称“上海此类小说之出尤多,往往数回辄中止,殆得赂矣;而无所营求,仅欲摘发伎家罪恶之书亦兴起,惟大都巧为罗织,故作已甚之辞,冀震耸世间耳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38页。胡适的评价更加不留情面,“《海上繁华梦》与《九尾龟》所以能风行一时,正因为他们都只刚刚够得上‘嫖界指南’的资格,而都没有文学的价值。都没有深沉的见解与深刻的描写。这些书都只是供一般读者消遣的书,读时无所用心,读过毫无馀味。”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28页。
    ①栾梅健《前工业文明与中国文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2页。
    ②如刘勇强先生就指出“城市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社会实体在中国小说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也许还是到了晚清才开始。当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极为鲜明地把乡下人到上海‘闯世界’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来描写时,城市就不只是一个喧嚣的场景了,它确确实实是一种新的文化。所以,传统的道德批评在韩邦庆那里,渐次让位于‘个人感受’——一种在城市环境中形成的特殊心理与价值观念。”刘勇强《西湖小说:城市个性和小说场景》,《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第72页。王德威先生也认为《海上花列传》不仅是一个落魄才子的个人生活写照,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凸现上海为一特定的地理场所,为有关沪上的故事提供了空间意义。作为中国第一座‘现代’城市,19世纪末上海的都会气息不同于传统城市。他造就了新的社会群体、经济关系与消费习惯……《海上花列传》将上海特有的大都市气息与地缘特色融于一炉,形成一种‘都市的地方色彩’,当是开启后世所谓‘海派’文学先河之作”。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2-103页。
    ③杨东平《城市季风》,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
    ④《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二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272页。
    ⑤刘国光主编《中外城市知识辞典》,中国城市出版社1991年版,第2页。
    ⑥[德]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8页。
    ①[俄]列宁《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64页。
    ②熊家良《现代中国的小城文化与小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7页。
    ③[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上册),齐世荣编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99-200页。
    ④相关资料可参见严文明,《龙山文化和龙山时代》,《文物》1981年第6期。余波,《国家文物局在登封召开告成遗址发掘现场会》,《河南文博通讯》1978年第1期。《人民日报》载《淮阳发现一座龙山文化古城址》,1981年2月10日。
    ⑤参见戴均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8、38页。
    ⑥张全明《论中国古代城市形成的三个阶段》,《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第81页。
    ⑦具体情形可参见葛永海的博士论文《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绪论部分《古代小说与城市话题》,第11页。
    ①[战国]韩非《韩非子》,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1页。
    ②[西汉]刘向集录《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618页。
    ③《昭明文选》中收录了不少汉魏文人吟咏都城的“京都”赋,其中有班固的《西都赋》、《东都赋》,张衡《西京赋》、《东京赋》和《南都赋》等等。从中,我们可以领略一番当时的城市风貌:“建金城而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于是既庶且富,娱乐无疆。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游士拟于公侯,列肆侈于姬姜。”[东汉]班固《西都赋》,[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23页。
    ④[德]马克斯·韦伯《文明历史的脚步——韦伯文集》,曹宪起、张晓玲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48页。
    ⑤[德]马克斯·韦伯《城市》,转引自高秀芹《文学的中国城乡》,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①[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一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页。
    ②曹聚仁《上海春秋》,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3页。
    ③张仲礼《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0页。
    ④[清]姚延遴《历年记·记事拾遗》,转引自周武《开放传统与上海城市的命运》,《史林》2003年第5期。
    ⑤[清]叶梦珠《阅世编》,来新夏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82页。一位学者在收集了大量事实后指出:“从大量的中外史料记载来看,近代前夕的上海县城,已南连闽广以至东南亚各国,北接关外、津沽、山东、两淮,背靠广阔的江南、华中、华南腹地,不仅已是江南地区最重要的贸易海口,而且业已成为整个长江流域广大腹地的门户,南北洋沿海贸易以及沿海、腹地贸易的唯一枢纽和汇聚中心。”张忠民《上海:从开发走向开放》,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97页。
    ⑥嘉庆《上海县志·序》,转引自朱少伟《海派文化浅论》,见《海派文化之我见》,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①目前有关中国古代城市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这其中,专著有方志远《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和葛永海的《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研究》等。有影响的论文,包括刘勇强的《西湖小说:城市个性和小说场景》,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宋莉华的《汴州与杭州:小说中的两宋双城记》,载香港大学中文系主办“宋词与宋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孙逊与葛永海的《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东京故事”》载《文学评论》2004年04期,《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双城”意象及其文化蕴涵》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以及孙逊、刘方的《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城市书写及现代阐释》载《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等。
    ②[美]李欧梵《论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5年第3期。
    ③参见陈伯海、袁进主编《上海近代文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7页。
    ④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前言第6-7页。
    ⑤在本章的第三节还将围绕这一点加以重点阐述,此不赘。
    ①Joyce Carol Oates: Imaginary City: America ,Literature and the Urban Experience,1981,Rutgers University Press,第11页。
    ②张美君、朱耀伟主编《香港文学@文化研究》,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75页。
    ③[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④《九尾龟》一文开篇时章秋谷正在苏州狎游,不过在行文中,作者还是不时的将苏州与上海进行对比:“秋谷落栈之后,歇息了一日,不免往书场、戏馆去涉猎涉猎。坐了几天马车,吃了两回大菜,觉得苏州马路的风景不过如此,与上海大不相同。虽然灯火繁华,却时时露出荒凉景象。”“原来苏州规矩与上海不同,点戏是当台招呼的。”“原来姑苏书寓规条,大凡请客,须每位客人出台面洋两元,谓之‘丢台面。’朋友请吃花酒,若非素日知己,不肯到场。因非但赔贴局钱,又要现丢台面,绝非上海请吃花酒,客人到了就算赏光的风俗。再加上海碰和一概二十元,苏州却无论长三幺二均是八元。以前上海青楼风俗,凡生客进门,倌人必唱京调或小曲一支,名为‘堂唱’,恰须现钱开销。现在上海此例已除,姑苏却至今未改,这是苏、沪不同之处。”参见[清]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2页、第3页、第6-7页。
    ①[清]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1页。
    ②[清]李伯元《海天鸿雪记》,见《李伯元全集》第三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③[清]吴趼人《海上名妓四大金刚奇书》,见《吴趼人全集》第六卷,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432页。
    ④[清]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6页。
    ⑤[清]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35页。
    
    ①[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上册),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00页。
    ②[美]霍塞《出卖的上海滩》,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4页。
    ③高惠珠《海派:源流与特征》,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④林薇《清代后期的世情小说》,大象出版社2000年版,第109页。
    ①[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40页。
    ②[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40页。
    ③《海上繁华梦》中,破落子弟夏时行就因拖赖局帐被大大地羞辱了一番,成为众人的笑柄。见小说二集第三回,第235-236页。
    ④侯运华先生曾经对晚清狭邪小说中妓女的从良情况作过具体的统计,见《晚清狭邪小说新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36页。另栾梅健先生在《“溢恶型”狭邪小说的历史价值及文学的现代性起源》等文章中,也论述到了此类问题,文章参见《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
    ⑤《九尾狐》第十三回,广东富商郭绥之应邀赴朱子清在胡宝玉处摆的酒宴,之后他在众人面前要标劲,“也不顾子青吃醋,执意要摆第二台酒,不肯收还这句话,坍了自己的台,即命宝玉喊将下去。此时宝玉左右为难,欲待不从,恐触怒了绥之;要想依允,又恐得罪了子青。虽知子青吝啬,绥之慷慨,然一客都是客,讨好了一面,一面必不答应;触恼了一面,一面岂肯干休?翻惹得他们醋海兴波,闹出事来。别人不晓得底细的,偏说我待客轻重,不善调停,我真犯不着呢!踌躇了半晌,忽然眉头一皱,想出一个善处之法,连忙向绥之答道:‘郭大少,今朝随是奴勿好,夹忙头里,有人来叫堂差,奴曾勿回头脱仔,弗壳张连转仔几个局,弄到故歇辰光转来,真真待慢仔大少。大少笃末勿见怪,奴心里实在依勿过格喤?市笊僖ǎ裟咦錾猓呤前鸵参鹉埽上С焦庋?仔点让,奴差人去叫叫看。如果菜有格来,格是呒啥;倘然呒不末,大少动气介。’”一席话,滴水不漏甚是圆转,既给了朱子清台阶,又照顾了郭绥之的面子,还为彼此以后的交往预留了伏笔。见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66页。
    ①[美]路易·沃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主义》,汪民安、陈永国、张玉鹏主编《现代性基本读本》(下),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08页。
    ②张爱玲《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张爱玲《海上花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633页。
    ③当得知妹妹一家住在清河坊时,洪善卿曾经大发雷霆,认为是坍了他的台,给他脸上抹害,然而当妹妹哭诉生计艰难之时,他又袖手旁观。“善卿着实叹口气道:‘耐说来说去末,总归勿转去个哉。我也无啥大家当来照应外甥,随便做啥,勿关我事。从此以后,要勿来寻着我,坍我台!耐总算无拨我该个兄弟!’说毕起身,绝不回头,昂藏径去。”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14页。
    ①夏俊霞《上海开埠与江南城市格局及发展模式的变迁》,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79页。
    ②蒯世勋等编著《上海公共租界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23页。
    ③[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37页。
    ④“少牧道:‘这便甚好,但不知借在北市还是南市?’幼安一想,少牧是个爱热闹的,就是借在南市,一定也要天天往北,倒不如北市便些,因道:‘还是北市住罢。’”[清]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6页。
    ⑤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125页。另小说中还写到众人前往老城观灯一节,小说家对当时的上海老城有这样一段描述,“此刻城中已路鲜有人,与日间进城时大不相同,沿途虽有几盏天灯点着,却半明半灭的不甚大亮。灯光下有的是犬,东也一条,西也一条,见有人来摇身乱吠,煞是可恶。众人幸有荣升相送,否则这等夜路难得走的走不甚来,暗叹与租界上真有天渊之别。”参见[清]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523页。
    ⑥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3页。
    
    ①胡祥翰《上海小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1页。
    ②陈思和《论海派文学的传统》,《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第2页。
    ③[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27页。
    ④[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27页。
    ①[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28页。
    ②[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29页。
    ③[清]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90页。
    ④[清]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263页。
    ⑤[清]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385页。
    ⑥[清]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26页。
    ⑦[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317页。
    ⑧[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331页。
    ⑨[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335页。
    
    ①[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336页。
    ②[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336页。
    ③[清]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1161-1162页。
    ④[清]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1178-1179页。
    ⑤葛永海《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第180页。
    ①[清]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32页。
    ①陶慕宁先生在《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的第七章《晚清狭邪小说谈片》中,从创作时间的角度对狭邪小说“溢美”、“近真”、“溢恶”的阶段性划分产生了质疑:“盖‘溢美’、‘近真’应无先后之分,《风月梦》近于写实,而撰著与梓行均早于‘溢美’的《花月痕》、《青楼梦》。风格的不同,根本原因在于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叙事角度有较大差异。”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217页。本文在践行这一思路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城市这一特定语境对于《风月梦》创作的影响。
    ②邗上蒙人《〈风月梦〉自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07页。
    ③此外还有光绪十年(1884年)上海江左书林校刻小字本和光绪十二年聚盛堂刊本,基本无内容差异问题。参见[日]樽本照雄《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贺伟译,齐鲁书社2002年版,第165页。
    ④袁猷刚刚刑满释放靠放债讹诈为生,贾铭系扬州盐运司清书,吴珍是扬关差役,魏璧是两淮候补道的大公子。
    ⑤三十回袁猷与贾铭、魏璧在茶馆喝酒,当贾铭问及陆书近况时,袁猷道:“陆兄弟却未曾有信来。前日小弟会见个常熟朋友,问及陆兄弟消息,那朋友向小弟说道:陆兄弟自从扬州回去,被他父亲严加训责,锁在家内。现在患了一身毒疮,性命尚不知道如何。”[清]邗上蒙人撰《风月梦》,华云点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11页。
    ⑥“两日后,吴耕雨到强大家,向桂林道:‘我前日向吴珍说的那句话,他如何说法?’桂林就将吴珍背后所说的话,一字不瞒总告诉。吴耕雨听了,冷笑了一笑道:‘我却把他作个朋友,那晓得是个半吊子!’气勃勃的出房去了。”[清]邗上蒙人撰《风月梦》,华云点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58页。
    ⑦“那知乐极生悲,贾铭腿上忽然患了湿热流火的症候,不能行走,睡在自己家中。凤林听闻此信,心中十分着急,
    
    ①[清]邗上蒙人《风月梦》,华云点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0-51页。
    ②[美]韩南《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徐侠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57页。
    ③[清]邗上蒙人《风月梦》,华云点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0页。
    
    ①[清]邗上蒙人《风月梦》,华云点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页。
    ②[清]邗上蒙人《风月梦》,华云点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4页。
    ③[清]邗上蒙人《风月梦》,华云点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5页。
    
    ①[清]邗上蒙人《〈风月梦〉自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07页。
    ②[清]邗上蒙人《风月梦》,华云点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18页。
    ①[清]邗上蒙人《风月梦》,华云点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03页。
    ②[美]韩南《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徐侠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引言第2-3页。
    ③[美]韩南《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徐侠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引言第2页。
    ④林薇《清代后期的世情小说》,大象出版社2000年版,第103页。
    ⑤[清]邗上蒙人《风月梦》,华云点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2页。
    ⑥[清]邗上蒙人《风月梦》,华云点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08-109页。
    ①[清]邗上蒙人《风月梦》,华云点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14页。
    ②李斗《杨州画舫录》中对此也有记载:“小船载乳鸭,往来画舫间,游人鬻之掷水中,龙船执戈竞斗,谓之‘抢标’。”[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插图本),王军评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65-166页。
    ③[清]邗上蒙人《风月梦》,华云点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92页。
    ④[美]韩南《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徐侠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版,引言第2-3页。
    ⑤比如第五回写月香出场:“只见他头上乌云盘了一条辫子有二两多;偌大一条元色头条辫线辫须,拖在右太阳穴傍边,插了四柄玫瑰花,约有三十几朵;斜插了一根纹银烧金点翠三根丝软屉嵌八宝耳挖;两耳带的纹银烧金点翠竹叶环,套着羊脂玉洗琢精工三套夹板圈;身穿一件蛋青百幅流云花式、洋绉圆领外托肩、周身元缎金夹绣三蓝四季花花边、挂黄绿藕色旗带、订金桂子扣、三镶三牙长大褂,加了一件绿大呢面、圆领托肩、周围白缎金夹绣五彩西番莲花边、挂白旗带、三牙辫银红绸里、订金桂子扣夹背心,束一条青兴布玉色缣丝双滚双挂裈裤,系着豆绿色洋绉白缎花边、挂三色芜蓉裤带,穿一双大红洋绉面,元缎金夹绣三蓝摘技兰花边镶滚、挂黄绿白三色旗带、三牙辫订琵琶带、绿兴布里夹套裤,白水绉布袜套,穿了一双美人脸贡缎面、金夹绣三蓝芜蓉桂满帮花、白绫顾袜,五彩西湖景底墙、四块底跌断桥、灌铃当木头底的鞋子,订杏黄洋绉元缎滚叶拔、订了四个纹银洋錾烧金扣、和合人鞋鼻、松花绿洋绉鞋带。那鞋子不足四寸,大直底周根生成。瓜子脸,柳眉杏目,人品风流,身材袅娜,那一种妖烧妩媚,不由人不一见魂消。”[清]邗上蒙人撰《风月梦》,华云点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7页。
    ⑥如贾铭为了感谢凤林在他病重时对他的照顾,还特意赠诗六首。“贾铭道:‘我在家中患腿,累你枉顾多次,代我煎药、敷药,不嫌腌臜,殷勤服侍,我心中甚不过意。在家调养数日,昼长无聊,撰了一副对句,六首绝句奉赠。’说毕,就在衣袖内取出裱现成了的一副苹果绿蜡笺对联,另外一副粉红洒金笺纸。将对联打开,但见上写着:凤鸟不栖无宝地,伶人常唱有情词。上款写‘凤林仙史雅鉴’,下款写‘太痴生书赠’。又将那一幅笺纸展放开来,皆是写的草字。”[清]邗上蒙人《风月梦》,华云点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97-198页。
    ①侯运华《晚清狭邪小说新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页。
    ②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34页。
    ③[英]马·布雷德伯里《现代主义的城市》,见[英]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詹·麦克法兰编《现代主义》,胡家峦等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76页。
    ④姚玳玫《想象女性——海派小说(1892—1949)的叙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①罗岗《性别移动与上海流动空间的建构——从〈海上花列传〉中的“马车”谈开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第92页。
    ②陈思和《论海派文学的传统》,《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第1页。
    ③陈旭麓《上海租界与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陈旭麓文集》(第2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04页。
    ④姚公鹤《上海报纸小史》,见杨光辉等编《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第261页。
    ⑤对于所谓的“淫词小说”,清政府查禁甚严,同治七年的江苏巡抚丁日昌之禁便是清后期一次著名的禁书,丁日昌先后两次奏请,所禁之书共计两百六十九种之多。详情见阿英《阿英说小说·关于清代的查禁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第70-76页。甚至在《申报》创刊的前两个月,清政府还颁布了军流徒不准减等条款一百四十六条,其中明确规定“造刻淫词小说及抄房捏造言词录报各处,罪应拟流罪。”转引自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
    ⑥为了获取高额税收,租界管理者对娼妓业大开方便之门,上海妓院在租界的庇护下发展势头惊人。据上海知县陈其元介绍,上海“夷夏杂揉,人众猥多,富商大贾及五方游手之人,群聚杂处,娼寮妓馆,趁风骈集,列屋而居,倚洋人为护符,吏不敢呵,官不敢诘。日盛一日,几于花天酒地矣”。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十《游泰西花园记》,《近代稗海》(第十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78页。
    ①上海在开埠前,只有一些“以舟载女应客”的“船妓”。见[清]徐珂《清稗类钞·娼妓类·上海妓女》,《清稗类钞》(第十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63页。开埠后始有妓馆。50年代以后因战乱城内居民迁居租界,加之外地流民大增,妓业转向租界发展,先是在跑马场附近,后延及各处。《瀛壖志略》中,王韬曾经记述过租界内妓业兴旺的景象:“自癸丑赭寇之乱,城中野鸭鸳鸯一齐飞去。虽事定复集,而旧巢尚在,故客渐稀。久之,乃移于城外环马场侧。酒地花天,别一世界,女闾成市,脂夜为妖,风俗淫靡,可谓极矣……自荡沟桥至北门,迤逦半里许,连甍列屋而居者,皆江北流娼,动以千计。每夜谯楼鼓动,门外皆缀一灯,从桥畔望之,丛密如繁星。每当夕阳西坠,红裙翠袖,历乱帘前。然率皆牛鬼蛇神,为夜叉变相,求于颦眉龋齿中略可人意者,渺不可得,真所谓香粉地域也。”[清]王韬《瀛壖志略》,上?偶霭嫔?1989年版,第10-11页。《海上繁华梦》初集第十九回中也写到:“自从红巾扰乱之后,有了洋场,这些堂子慢慢的多搬到洋场上去,城里头遂没有了顽的地方。”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125页。
    ②[清]佚名《论女堂烟馆亟宜禁止事》,《申报》1873年2月4日。
    ③[清]佚名《论各帮公禀请禁烟馆女堂倌事》,《申报》1873年1月15日。
    ①阿英《晚清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页。
    ②王一川《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清末民初文化转型与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5页。
    ③西方人在办报的过程中把铅字、印刷机等近代设备和先进印刷技术传到了中国。英国人从1789年起,就着手雕刻整套中文活字。1819年马礼逊、米怜在马六甲设立的中文印刷所铸出了一副中文铅字。1834年美国制成一整套汉文铅活字并运来中国,1838年法国也制了一套。1895年美国长老会在宁波设立的英华书馆又试制成功电镀汉文字模,和以24盘常用字为中心的元宝式字架。这些铅活字和字模经过复制和推广,逐渐为当时的中文报刊所采用。到了19世纪70年代多数中文报刊己经用铅字印刷了。一开始印刷机是手摇的,每小时仅出数百张。1861年以后,个别报刊开始采用机制白纸印刷。1879年以后,有的报刊开始使用煤气印刷机代替手摇印刷机。参考谷长岭、俞家庆编著《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87年版,第35页。
    ④[清]王韬《漫游随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8-29页。
    ⑤庄俞《鲍咸昌先生事略》,参见蔡元培等著《商务印书馆九十年》,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6页。小说《新列国志》中也有一段对当时西方先进印刷术生动的描写,可兹参看,“至于印刷法子,从前一点钟,不过印成一百五十页,后来用火轮机器,每点钟可印一千一百页。且起初不过将空白纸一大卷送入,及到出机,已印字裁幅折叠装订,就成了一本书,岂不便捷得极么?且另有浇铅版的方法,取各字排成一幅,镕铅浇成书版,放入机器中印之,尤加灵便,并可放大缩小,随意增减,所以从前出书极迟,读书不易,近则印书印报可以坐等。”佚名《新列国志》,收录《新封神榜传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303-303页。
    ①王文英、袁进、朱文华《上海现代文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②以《申报》为例,“每日刷印四千张,仅用不过两时有余,即能告竣。”见《铅字印书宜用机器论》,《申报》1872年10月24日。
    ③以明后期为例,即便是刻书业的繁荣加剧了书坊之间的价格竞争,一个国子监博士、学正和学录的月收入也只不过堪堪抵得一部《封神演义》的书价而已,到了清末,书价大幅度下降。“即一部书的售价相当于底层工人一二日的工资,这与明末以来百姓一月的收入不抵一部书的售价相比,低廉得多。”参见宋莉华《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358、365页。
    ④光绪二年,如请申报馆代印五百本约四万字的书,不过三四天就可完工,“计印中国常式书,一本约四万字,照新出《平浙记略》式样,连纸印刷五百本之数,智取工料银二十五元,若再加五百本,亦只须十二元五角,所需时日,每部书约三四日即可完工。”《代印书籍》,《申报》光绪二年正月二十四日。再如,一八九二农历年正月十九日《申报》上刊登了一则书局承揽书籍刻印的启示,内容曰:“本局承浇铸各种铅版并排印活板书籍各省仕商如有著作与课艺等类排印、铸板皆可承接,墨鲜字洁,精致异常,仿之木刻,价廉物美。”《上洋六马路珍艺书局启》,《申报》一八九二年农历正月十九日。
    ①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10页。
    ②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10页。
    ③关于《海上奇书》的出版期数,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胡适先生说,“《海上奇书》共出了十四期,《海上花列传》出到第二十八回。先是每月初一,十五,各出一期的;到第10期以后,改为每月初一日出版一期,直到壬辰(一八九二)十月朔日以后才停刊。”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17页。陈大康先生则认为“韩邦庆创办吴语文学半月刊《海上奇书》,十期后改为月刊,共出十五期,上海点石斋出版。”参见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光绪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55页。另魏绍昌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史料索引集》亦持此观点,认同十五期说。由于上海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仅保存了《海上奇书》第一期到第十期,其后无记录。缺乏确凿的文本依据,《海上奇书》确切的停刊期数与月份目前尚无法证实。不过韩邦庆曾在光绪十八年(1892年)12月19日(农历11月1日)《申报》刊登广告,宣告第十五期《海上奇书》将于光绪十八年农历11月望日出书。据此,笔者本人侧重后一种观点,《海上奇书》的停刊时间,似乎在光绪十八年农历十一月望日更有可能。
    ④对于《海上花列传》的命运起落,张爱玲可谓洞悉,《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中,她写道:“《海上花》两次悄悄的自生自灭之后,有点什么东西死了。虽然不能全怪吴语对白,我还是把它译成国语。这是第三次出版。就怕此书的故事还没完,还缺一回,回目是:张爱玲无详《红楼梦》,看官们三弃《海上花》。”言语间,张氏已经预示了这部被自己“打捞”出的杰作,又一次不可避免的失落命运。张爱玲《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海上花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648页。
    ①张爱玲《国语本〈海上花列传〉译后记》,张爱玲《海上花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648页。
    ②[美]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型——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页。
    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34页。
    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38页。
    ①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1988年版,第1220页。
    ②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1988年版,1220页。
    ③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1988年版,第1221页。
    ④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1988年版,第1224页。
    ⑤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1988年版,第1228页。
    ⑥刘复《半农杂文》,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33页。
    ⑦刘复《半农杂文》,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36页。
    ⑧张爱玲《张看》,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第187页。
    ①张爱玲《国语本〈海上花列传〉译后记》,张爱玲《海上花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636页。
    ②张爱玲《国语本〈海上花列传〉译后记》,张爱玲《海上花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640页。
    ①胡适《吴敬梓年谱》,《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1988年版,第1070页。
    ②蒋瑞藻《小说考证》(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83页。
    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除了蒋瑞藻的《小说考证》外,当时其他颇负盛名的学者,如鲁迅、胡适、赵景深等,撰写相关研究、介绍《海上花列传》的文章时,在涉及作者生平简历的问题上,均使用《谭瀛室笔记》作为考证《海上花列传》作者的资料依据。此外,孔另境的《中国小说史料》,在论及《海上花列传》作者时,虽与蒋瑞藻所引《谭瀛室笔记》的文字完全相同,但前者注明的引文来源却为《谭瀛室随笔》。这些精研考证的大家,不约而同地引用这部未有出版记录,未知作者,也未注明出处的《谭瀛室笔记》,作者韩邦庆生平资料的缺芜由此可见一斑。既然引用了相同的文字,却出现了《谭瀛室笔记》与《谭瀛室随笔》两种引文来源,究竟是引用者的无心之失,还是两者之名可以通用,假使是后者,为何又会在孔另境先生书末的《小说撰者录》中,《谭瀛室笔记》与《谭瀛室随笔》并列其中?凡此种种均使我们不由得对这部作品疑窦重生。恕笔者学识浅薄,目前尚未看见有专文述及此一问题。
    ④“辛卯秋应试北闱,余识之于大蒋家胡同松江会馆,一见有若旧识。场后南旋,同乘招商局海定轮船,长途无俚,出其著而未竣之小说稿相示,颜曰《花国春秋》,回目已得二十有四,书则仅成其半。时余正撰《海上繁华梦》,初集已成二十一回,舟中乃易稿互读,喜此二书异途同归,相顾欣赏不置。”孙玉声《退醒庐笔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65页。
    ⑤孙玉声《退醒庐笔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65页。
    
    ①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1988年版,第1209-1210页。
    ②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1988年版,第1211页。
    
    ①有关文稿的具体内容,见方迎久《韩邦庆佚诗佚文钩沉》,《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2期。
    ②《申报》一八九零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申报》1890年(1-6月)影印本,上海书店1984年印刷,第163页。
    ③《清史稿》卷五百七,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01页。
    ①[清]博润等修,姚广发等撰,《中国方志丛书》松江府续志(七),卷二十四《古今人传》,光绪九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影印,第2376页。
    ②[清]博润等修,姚广发等撰,《中国方志丛书》松江府续志(七),卷二十二《选举表》,光绪九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影印,第2150页。
    ③[清]博润等修,姚广发等撰,《中国方志丛书》松江府续志(七),卷二十二《选举表》,光绪九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影印,第2153页。
    ④[清]博润等修,姚广发等撰,《中国方志丛书》松江府续志(八),卷二十五《古今人传》,光绪九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影印,第2467-2468页。
    ⑤“新出《海上花列传》全书六十四回,《海上花列传》专用苏州土白,演说租界青楼情事,今已足成,全书六十四回,订作八本,装成两套,不惜工本,务极精美,每部码洋两元,由申报馆及各埠申昌寄售。”这则较为醒目广告分别刊登于《申报》一八九四年农历四月初一、初二、初四、初五、初六、初八、初九、十四、十七日。
    ⑥一八九四年农历五月二十一日,在《申报》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刊载了一则有关《海上花列传》的公告:“此书专用苏州土白演说沪上青楼情事,一时风行海内,今已消剩无多,赐顾者速来购取,计每部八本两套码洋两元,申报馆寄售。”《申报》1894年(5-8月)影印本,上海书店1984年印刷,第396页。
    ①《申报》1888年5月26日《申园即事.为沈桂玲、花多福词史作,调寄〈金缕曲〉》(四月八日大一山人倚声),“春思犹如许,问谁家罘罳台榭,秋千庭宇。兜过荼縻花影外,生怕池塘飞絮。又惊起、流莺闲语。只有丝游差解事,曳残红衬,遍重台履。钟声晚,漫延伫。衣香鬓影人何处。最消魂、天风环佩、满楼花雨。记取轻罗歌扇底、小缀珠兰一缕。是碧玉、搔头分与。半臂沙纹笼不得,倩银屏、三面留香住。归去也,几愁绪。”《申报》1888年11月1日《陈瑞兰词史,居公阳里,以镜影索题,率成一律,即呈听涛居士郢政》(大一山人漫草),“剧怜生小谪红尘,飘渺蓬山梦未真。冰雪容颜花态度,风流格调月精神。绸缪心事谁知己,旖旎风光最可人。误入桃源知有主,平添沪读十分春。”
    ②《南楼留别》(大一山人旧稿),申报1888年8月31日。
    ③孙玉声《退醒庐笔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65页。
    ①徐廑夫《〈海上花〉序》,引自《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1988年版,第1212页。
    ②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37-238页。当然,鲁迅先生对这一观点还是有所保留的,并未完全采信,他指出“赵二宝的沦落,实作者豫定之局”,见同书第238页。
    ①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1988年版,第1212-1213页。
    ②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1988年版,第1212页。
    ③“那时他的《海上花》已有二十四回的稿子了。次年壬辰(1892)二月,《海上花》的第一第二回就出版了。我们明白这一层事实,便知道韩子云决不至于为了借一百块钱不成而做一部二十五万字的书来报仇的。”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1988年版,第1213页。
    ④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1988年版,第1213页。
    ⑤“只忠实地叙述他们的演变历史,忠实地描写他们的个性区别,并没有存心毁谤他们的意思。岂但不毁谤他们?作者处处都哀怜他们,宽恕他们,很忠厚地描写他们一家都太老实了,太忠厚了,简直不配吃堂子饭。”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1988年版,第1215页。
    ⑥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1988年版,第1215页。
    ⑦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①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例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②赵景深《读〈海上花列传〉》,“我总疑心尹痴鸳就是作者自己。痴鸳二字与子云为叠韵双声,音极相近。并且《海上花列传》第三十九回叙酒令以痴鸳所制者为最多,而韩子云正是此中能手。颠公《懒窝随笔》论韩子云的《太仙漫稿》云:‘稿末附有酒令灯谜等杂作,无不俊妙,郡人士至今犹能道之’。”赵景深《读〈海上花列传〉》,《明清小说丛考》,齐鲁书社1980年版,第469页。张爱玲《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云:“‘华’、‘花’二字相通,华铁眉想必就是花也怜依了。作者的父亲曾任刑部主事,他本人没中举,与殳三同是家道中落,一个住在松江,一个寄籍上海,都相当孤立,在当代主流外……华铁眉‘不喜热闹’,酒食‘征逐狎昵皆所不喜’。这是作者自视的形象,声色场中的一个冷眼人,寡欲而不是无情。也近情理,如果作者体弱多病。写华铁眉特别简略,用曲笔,因为不好意思多说。”张爱玲《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张爱玲《海上花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645页。
    ③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④姚玳玫《想象女性:海派小说(1892-1949)的叙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页。
    
    ①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②姚玳玫《想象女性:海派小说(1892-1949)的叙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1页。
    ①张爱玲《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张爱玲《海上花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635页。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35页。
    ②张爱玲《海上花落》,《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647页。
    ③[美]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6页。
    
    ①[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26页。
    ②[法]兹维坦·托多罗夫《叙事作为话语》,张寅德编《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94页。
    ③赵毅衡《苦恼的叙事者——中国小说的叙述形式与中国文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④徐岱《小说叙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4页。
    
    ①[德]莱辛《拉奥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97页。
    ②[美]约瑟夫·弗兰克,等《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林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95页。
    ③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19页。
    ④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19页。
    ①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例言第1页。
    ②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54页。
    ③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20页。
    ④[美]约瑟夫·弗兰克,等《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林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30页。
    ⑤[美]约瑟夫·弗兰克,等《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林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页。
    ⑥[美]约瑟夫·弗兰克,等《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林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页。
    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34页。
    ⑧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20页。
    ①[美]约瑟夫·弗兰克,等《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林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4页。
    ②林薇《清代后期的世情小说》,大象出版社2000年版,第109页。
    ③张爱玲《国语本〈海上花列传〉译后记》,张爱玲《海上花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633页。
    ④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例言第1页。
    ⑤[美]约瑟夫·弗兰克,等《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林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页。
    ⑥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8页。
    ⑦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29页。
    ⑧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95页。
    ⑨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96页。
    
    ①[美]约瑟夫·弗兰克,等《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林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译序第4页。
    ②[美]约瑟夫·弗兰克,等《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林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译序第6页。
    ③[意]卡尔维诺《卡尔维诺文集:命运交叉的城堡等》,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页。
    ①[美]约瑟夫·弗兰克,等《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林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66页。
    ②范伯群《〈海上花列传〉:现代通俗小说的开山之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3期,第3页。
    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37页。
    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37页。
    ⑤刘半农《读〈海上花列传〉》,刘复《半农杂文》,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40页。
    ⑥刘半农《读〈海上花列传〉》,刘复《半农杂文》,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41页。
    ①王晓珏《租界,青楼与“现代性”症候——阅读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陈平原,王德威,商伟《晚明与晚清: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30页。
    ②实际上小说中的一笠园叙事集中于38-41回,44-45回,48回,51回,53回,61回只是部分段落涉及。
    ③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66页。
    ④祥发吕宋票店老板陈小云应邀参加一笠园中秋大会是唯一的例外。
    ⑤张爱玲《张看》,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第187页。
    ⑥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70页。
    ①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8页。
    ②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86页。
    ③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93页。
    ④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98页。
    ⑤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10页。
    ⑥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15页。
    ⑦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67页。
    ⑧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14页。
    ⑨[清]王韬《王韬日记》,方行、汤志钧整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16页。
    ①[清]佚名《论秀才轻重》,《申报》,1883年10月18日。
    ②据统计,《海上花列传》中出场的33位狎客中,有16个是商人,约占狎客总人数的一半,仅有三位文人,且多为依附于富商巨贾的门人清客。当时的租界欢场,文人地位的寥落可见一斑,商人已经代替了文人,成为沪上花界消费的主力。
    ③[清]蛟川不读书莲君《重至申江口占志感》,《申报》,1880年2月25日。
    ①姚玳玫《想象女性:海派小说(1892-1949)的叙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1页。
    ①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22页。
    ①张爱玲《张看》,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第187页。
    ②张爱玲《译者识》,《海上花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③如第三十九回众人在一笠园饮宴,行四书酒令,史天然行的酒令便是“鱼:史鱼(仲)。乌牣鱼(蔼)。子谓伯鱼(亚)。胶鬲举于鱼(韵)。昔者有馈生鱼(铁)。数罟不入洿池,鱼(天)?卟豢傻眉妫嵊悖ǔ眨?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云)。”陶云甫的酒令是“鸡:割鸡(天)。人有鸡(韵)。月攘一鸡(痴)。舜之徒也,鸡(蔼)。止子路宿,杀鸡(亚)。畜马乘,不察于鸡(仲)。可以衣帛矣,鸡(云)。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铁)。”之后众人依次行令,一至延续至四十回。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68页。
    ④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52页。
    ⑤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52页。
    ⑥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64页。
    ①作者的相关情形,可参看颠公《懒窝随笔》,朱一玄《明清小说资料选编》,齐鲁书社1990年版,第816页。
    
    ①林语堂《吾国吾民》,张振玉等译,《林语堂文集》(第八册),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第152页。
    ②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308页。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34页。
    ②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02页。
    ③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214页。
    ④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38页。
    ⑤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153-154页。
    
    ①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153-154页。
    ②[德]叶凯蒂《妓女与城市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2期,第23页。
    ③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40页。
    ④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40页。
    
    ①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96页。
    ②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97-98页。
    ③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525页。
    ④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526页。
    ⑤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528页。
    ①据严芙孙记载,“他(孙玉声)在中年时代,金粉场中,几乎天天有他的足迹,如名花金宝仙、吕巧琳、王宝钗、朱筱仙、金香林、周湘云等,都是他素所相识的。他四十岁后,豪兴未已,又垂青于花榜状元金菊仙。他的缠头所掷,万金也不止了。”严芙孙等《民国旧派小说名家小史·海上漱石生》,魏绍昌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544页。
    ②张赣生《民国通俗小说论稿》,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第81页。
    ③拜颠生《〈海上繁华梦〉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37页。
    ④警梦痴仙《〈海上繁华梦〉自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36页。
    ⑤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1页。
    ⑥刘文昭《李伯元瓜豆园雅集》,魏绍昌《李伯元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59页。
    ①茂苑惜秋生《〈海天鸿雪记〉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31页。
    ②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825页。
    ③灵岩山樵《〈九尾狐〉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34页。
    ④灵岩山樵《〈九尾狐〉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34页。
    ⑤[英]罗素《婚姻与道德》,李惟远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影印,第120-121页。
    ⑥[法国]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下册),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630页。
    ①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8页。
    ②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9页。
    ③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72页。
    ④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151页。
    ⑤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151-152页。
    ⑥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153页。
    ⑦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340页。
    ①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340页。
    ②王一川《修辞论美学》,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第85页。
    ③[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五(第一册),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54页。
    ④[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十二(第一册),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27页。
    ⑤《尚书·牧誓》云:“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唐颜师古解释为“晨,谓晨时鸣也。索,尽也。言妇人为政,犹雌鸡而代雄鸣,是丧家之道也。”见[清]皮锡瑞《今文尚书考证》,盛冬玲、陈杭点校,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35-236页。
    ①梁归智《女娲、妲己、性畏恋——对《封神演义》一个基本情节的解析》,《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2期。
    ②李健秋《女祸观念影响下的市民叙事——论宋元话本中的烟粉灵怪叙事》,《学术交流》2005年第4期,第169页。
    ③[唐]释道世编撰《法苑珠林校注》(第五册),周叔迦、苏晋仁校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2207页。
    
    
    ①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2页。
    ②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63页。
    ③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33页。
    ④[德]叶凯蒂《妓女与城市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2期,第23-24页。
    ①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8页。
    ②关于这批小说畅销的原因,有学者曾经这样总结道:“原因之一是书中所写的妓女故事迎合了一部分市民读者的不健康的情趣。而更重要的是,还因为小说有一定的记实性。书中所写的多时当时上海滩有名的妓女,如林黛玉、张书玉、陆兰芬、金小宝四人,在李伯元创办的《游戏报》上,就有“四大金刚”的名目。吴趼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海上四大金刚传奇》,把这个妓女的故事炒得沸沸扬扬的。而此书后半所写的赛金花,在当时几乎更是无人不晓的人物……《九尾龟》写这些妓女的日闻佚事,极大满足了市民们那种猎奇揭秘的喜好。更何况,据说小说中‘九尾龟’之名的康中丞,是影射红极一时的大官僚盛宣怀的,也就更激起了一部分人的好奇心理。”武润婷《中国近代小说演变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97页。
    ③刘慧英《遭遇解放:1890-1930年代的中国女性》,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76页。
    
    ①包亚明、王宏图、朱生坚等《上海酒吧——空间、消费与想象》,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3页。
    ②孔庆东《超越雅俗——抗战时期的通俗小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4页。
    ①本节论文的撰写,参考了范波群先生《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才子+流氓的嫖界恶少章秋谷》、陈平原先生《说〈九尾龟〉》等文章之论见,笔者在此敬致谢忱。
    ②《醒世小说九尾龟全书出版》,《申报》1911年2月18日。《申报》1911年(1-2月)影印本,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第677页。
    ③秦瘦鸥《小说纵横谈》,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第75页。
    ④见1923年1月5—9日《晨报》副刊。
    ⑤秦瘦鸥《小说纵横谈》,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第75-76页。无独有偶,《谭瀛室随笔》也认为,小说独特的名字是它大卖的原因之一,“喜阅小说者,以其名之奇购而阅者甚众。是又引人注意之一法也。”参见朱一玄编《明清小说资料选编》,齐鲁书社1990年版,第819页。
    ①范伯群主编《中国近现代通俗作家评传丛书》(之十一),南京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页。
    ②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307页。
    ③朱一玄编《明清小说资料选编》,齐鲁书社1990年版,第819页。
    ④鲁迅《流氓的变迁》,鲁迅《三闲集》,《鲁迅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62页。
    ①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鲁迅《二心集》,《鲁迅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78页。
    ②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113页。
    ③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825页。
    ④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66页。
    ①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292页。
    ②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293页。
    ③“章秋谷……一直走将过去。看看至近,故意把身子一横,一个箭步抢过去,正和祁观察扑个满怀。章秋谷用力一撞,祁观察不曾防备,那里当得住?只听得祁观察口中‘阿哟’一声,一个身体就如个皮球一般,直跌出去,有七八步远近,仰面一交,躺在地下。只把个祁观察跌得浑身酸痛,骨节酥麻,口中哼哼的,哼一个不祝住”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592页。
    ①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225页。
    ②陈平原《说〈九尾龟〉》,《读书》1989年第2期,第50页。
    ③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136页。
    ④“‘我章秋谷一生自负品学兼优,虽然花柳陶情,却从不曾干过这钻穴逾墙的行止。况且王云生与我虽是新交,尚称莫逆。从来说朋友之妻不可欺,朋友之妾不可灭。我难道这点定力,都没有么?’想到此间,便把先前的高兴,减了一半,有些问心自疚起来。忽又回念想道:‘虽然如此,但是双林十分情况,专注在我一人,又不肯辜负了他的意思。’左思右想,那一缕情丝,把个顶天立地的章秋谷缠得定定的,休想展动分毫。以心问口,以口问心了好一会,跃然而起道:‘倾国倾城,佳人难得。就是明知祸水,也只得姑且一行。’”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136-137页。
    ⑤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718页。
    ①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1169-1170页。
    ②姚公鹤在《上海闲話》(1917)中曾经感叹道:“上海兵事凡经三次,第一次道光时英人之役,为上海开埠之造因。第二次咸丰初刘丽川之役,为华界人民聚居上海租界之造因。第三次咸丰末太平军之役,为江、浙及长江一带人民聚居上海租界之造因。经一次兵事,则租界繁盛一次……租界一隅,平时为大商埠,乱时为极乐国。”姚公鹤《上海闲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60页。
    ③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66页。
    ④提到《海上繁华梦》的市场销售情况,作者孙玉声曾不无得意地说:“《繁华梦》则年必再版,所销已不知几十万册。”孙玉声《退醒庐笔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65页。
    ⑤谢庆历《中国近现代通俗言情小说史》,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第36页。
    ①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鲁迅《二心集》,《鲁迅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79页。
    ②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57页。
    ③据徐念慈《丁未年小说界发行书目调查表》,载《小说林》第九期。另有关晚清小说读者问题的具体情况,可参看袁进先生《试论晚清小说读者的的变化》一文,《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1期。
    ④譬如小说第七回,章秋谷在筵会上的即席发言便很能说明问题:“又听见那人高吟道:‘华夷相混合,宇宙一膻腥。’接着说道:‘这是《花月痕》中韦痴珠的牢骚气派。我年纪虽不逮痴珠,然而天壤茫茫,置身荆棘,其遇合也就相等的了!’”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55页。
    ①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29页。
    ②“到了次日,秋谷将自己行李搬回家去,又叫了两个老年诚实的家人看守门户,私自吩咐:‘无论何人,不许放进,并不许放金月兰主仆走出大门。’那知秋谷一去不来,直等到半月有余,还是绝无影响……看看已过了一月,秋谷依然不来,月兰度日如年,急得没法,方才后悔起来。想道:现在人还未到他家,尚且把我这般冷淡,将来到了他家之后,还不知要怎生打发,那里保得住久后的恩情?便暗暗的又想脱身之法……直到了四十余日,秋谷方才来了……冷眼看月兰相待的情形,已不似从前十分熨帖、万种缠绵的样子,心中暗暗得计。”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29-31页。
    ③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238页。
    ④吴福辉《为海派文学正名》,《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前言第10页。
    ⑤严芙孙等《民国旧派小说名家小史·张春帆》,魏绍昌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562-563页。
    ①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1061页。
    ①陈平原《说〈九尾龟〉》,《读书》1989年第2期,第60-61页。
    ②阿英《说小说·略谈晚清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90页。
    ①王韬《瀛壖杂志》,上?偶霭嫔?1989年版,第9—10页。
    ②1865年,英租界已经初步建立起由26条道路组成的区域性道路网络,1866年租界内的道路已经普遍使用上煤气灯照明,1882年起又逐渐改用电气路灯,1890年开始使用白炽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英租界内系统的排水管道已基本完成。到1911年,英美公共租界内道路总长度已经达到110英里,煤气路灯641盏,电气路灯982盏。紧接着,一系列与城市现代化配套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也逐步发展起来,自来水公司(1883年)、煤气公司(1865年)、电力公司(1896年)、电话公司(1881年)、电车公司(1908年)。详细情况,参见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五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8、130、137页。
    ③范伯群、孔庆东主编《通俗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2页。
    ④[清]佚名《论骗嫖》,《申报》1880年1月24日。
    ⑤[清]佚名《冶游当知择地说》,《申报》1879年3月21日。
    ①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1000-1001页。
    ②[清]徐珂《清稗类钞·娼妓类·公娼私娼》,《清稗类钞》第十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49页。
    ③[清]王韬《淞滨琐话·沪上词场竹枝词》载:“前则书寓身价自高出长三上。长三诸妓,则曰‘校书’,此则称之为‘词史’,通呼曰‘先生’。凡酒座有校书,则先生离席远坐,所以示别也。”参见[清]王韬《淞滨琐话》,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372页。
    ④[清]王韬《淞滨琐话》,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373页。
    ①据《清稗类钞》载:“长三者,最上等之妓业,以应召侍座,例取银币三元,故名。普通称之曰先生,年长者曰大先生,处女曰小先生,非处女而冒称小先生者,人称之曰尖先生。”[清]徐珂《清稗类钞》(第十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64页。另有学者指出“长三”除陪客人喝茶、出局侑酒外,还包括留宿客人,以上三项各收银洋三元,“出局三元、度夜三元,如骨牌长三之数,故曰长三”。见杨洁曾、贺宛南编著《上海娼妓改造史话·灭难深重的上海娼妓》,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8年版,第10页。另见孙国群《旧上海娼妓秘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6页。
    ②[清]徐珂《清稗类钞·娼妓类·上海之妓》,《清稗类钞》(第十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64页。
    ③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0页。
    ④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53页。
    ⑤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397-398页。
    ①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398页。
    ②[美]贺萧《危险的愉悦:二十世纪上海妓女问题与现代性》,韩敏中、盛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4页。
    ③[清]徐珂《清稗类钞·娼妓类·上海妓女》,《清稗类钞》(第十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66页。不过也有其他的说法,认为幺二堂子打茶围、招待瓜子水果需银币一元,侑酒两元,故以“幺二”即“一二”谓之。见[美]贺萧《危险的愉悦:二十世纪上海妓女问题与现代性》,韩敏中、盛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4页。不论对它的定义具体有何差异,“幺二”的档次较长三书寓又次一等是无疑的。
    ④徐珂指出“客之於长三也,非由青楼点曲而相识,亦必有人为之介绍”,见[清]徐珂《清稗类钞·娼妓类·上海妓女》,《清稗类钞》(第十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65页。也就是说除非客人要接近书寓长三需得通过书场点曲,或由熟客带引,一般生客不得随意进出长三的寓所。
    ⑤[清]徐珂《清稗类钞·娼妓类·上海妓女》,《清稗类钞》第十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66页。
    ⑥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⑦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75页。
    ⑧张爱玲在《海上花开》第十一回注中就特地指出:“绘春堂显然与聚秀堂和褚金花贬入的得仙堂同是幺二堂子。通篇写金爱珍的小家子气,使她的长三妹妹觉得不好意思。”张爱玲《海上花开》,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13页。
    ①孙国群《旧上海娼妓秘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1页。
    ②[清]徐珂《清稗类钞·娼妓类·上海妓女》,《清稗类钞》(第十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69页。
    ③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04页。
    ④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06-107页。
    ⑤孙国群《旧上海娼妓秘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5页。
    
    ①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②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①《清稗类钞》载,“苏俗称母之姊妹曰娘姨,而於受雇之女仆亦以是称之。若辈类皆天足,无不善自修饰,楚楚有致,知审美者辄顾而乐之。”《清稗类钞·奴婢类·搭脚娘姨》,《清稗类钞》(第十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287页。“苏州未嫁之乡女受雇佣于人家以供轻便之役者,曰大姐。”[清]《清稗类钞·奴婢类·大姐》,《清稗类钞》(第十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287页。
    ②[美]贺萧《危险的愉悦:二十世纪上海妓女问题与现代性》,韩敏中、盛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8页。
    ③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00页。
    ④[美]贺萧《危险的愉悦:二十世纪上海妓女问题与现代性》,韩敏中、盛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9页。
    ⑤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77页。
    ⑥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304-305页。
    ①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6页。
    ②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501页。
    ③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3-54页。
    ①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40页。
    ②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471页。
    ③“守愚不晓得搀扶他的是甚么人,见他三十多岁年纪,身穿二蓝纺绸短衫,二蓝纺绸马裤,手上带着两只金戒指儿,认做是别个先生房里走出来的客人,因连说:‘谢谢老兄,对不起你。’……少牧关照他说:‘这人乃是院子里的相帮,你怎与他称兄道弟?真是越闹越笑话了!’守愚听罢,又把阿小瞧了一眼,对少牧道:‘这一个人是相帮么?穿的衣服好阔……少牧笑道:‘堂子里的相帮,俗名叫做乌龟,多是无耻男子做的。内中带房间的,必定掮些洋钱,手里头也有狠宽转的。”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219页。
    ④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538页。
    ①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1031页。
    ②薛正兴主编《李伯元全集》(第三卷)《海天鸿雪记》,江苏古籍出版社,第79页。据书中交代“大凡倌人节下欠债多了,调头不出,新包房间的倌人又要进场,那时本家就叫欠债的倌人让出房间,落在帐房间里,限他把帐弄清楚了,才放他出去,这是本家的狠辣手段。那倌人到了这步田地,可就削尽面子,走头无路了”。参见本书第80页。
    ③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697页。
    ④据《清稗类钞》载,“妓院之征收客资,例于端午、中秋、年终。”[清]徐珂《清稗类钞·娼妓类·上海妓女》,《清稗类钞》第十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64页。
    
    ①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91页。
    ②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163-164页。
    ③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91-92页。
    ④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679页。
    ①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386页。
    ②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389页。
    ③幼安、少甫、少牧三人从天香家出来,少牧被楚云家拉去,开果盘花了十六块钱。少甫问为甚比幼安多了四块,少牧道:“果盘是没一定的,十块、八块起码,三十、二十块不足为奇,开消他们十六,尚算是中等客人了。”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391页。
    ④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389-390页。
    ①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852页。
    ②如郑逸梅所说:“孙玉声是老上海,懂得旧社会的种种情形,记忆力又好,他把上海所有的风俗习尚、逸闻轶事,写成《沪壖话旧录》,在《金刚钻报》上排日登载,连续有两年之久然慵鹄矗肥呛芎玫纳虾2慰甲柿稀!?郑逸梅《书报话旧》,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18页。
    ③王韬《瀛壖志略》中就有关于上篊砘岬募窃兀骸盎θ擞诿磕昵迕魅铡⑵咴峦⑹滤罚怨睦址畛勤蛏癯鲆璞苯迹?坛祭无祀鬼魂。仪仗舆从,骈阗街巷,马至数百匹。”王韬《瀛壖志略》,上?偶霭嫔?1989年版,第13页。
    
    ①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59-61页。
    ②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520-521页。
    ①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247-249页。
    ②谢庆历《中国近现代通俗社会言情小说史》,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第30-31页
    ③由英国殖民者带来的赛马之风,在海上洋场日炽日盛,每逢马赛开始时,几乎是倾城出动,有诗云“远望平原草色青,西人佳日爱郊行。扬鞭争胜风同逐,揽辔齐乘马不惊。壇坫早登真得意,锦标先夺最怡情荒暧涡舜呵?盛,惹动红妆已满城。”周源和《上海交通话当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46-47页。1876年由葛元煦编成的第一部近代上海导游指南《沪游杂记》中,就有洋场跑马的记载:“大马路西,西人辟驰马之场,周以短栏,所以防奔轶也。春秋佳日,各赛跑马一次,每次三日,午起酉止。或三四骑,或六七骑,衣则有黄、红、紫、绿之异,马则有骊黄、骝骆之别,并辔齐驱,风驰电掣。场西设二厂备校阅,以马至先后分胜负。第三日增以跳墙、跳沟、跳栏等技。是日观者,上自士夫,下及负贩,肩摩踵接,后至者几无置足处。至于油碧香车、侍儿娇倚者,则皆南朝金粉、北里胭脂也,鬓影衣香,令人真个销魂矣。”葛元煦《沪游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9页。透过这段文字,我们不难想见当时马赛来临之际,观众摩肩接踵、争相围睹的盛况。有关近代上海赛马的情况,可参看夏晓虹教授《晚清上海赛马轶话》,《中华读书报》2001年4月18日。
    
    ①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2页。
    ②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49页。
    ③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五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5—106页。
    ④[清]佚名《论上海繁华》,《申报》1874年2月14日。
    
    ①李长莉《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41页。
    ②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197-198页。
    ③李伯元《海天鸿雪记》,《李伯元全集》(第三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④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7-58页。
    
    ①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29-130页。
    ②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130页。
    ③[清]王韬《海陬冶游附录》,[清]虫天子编《香艳丛书》(第5册),第5693页。
    ④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93页。
    ⑤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页。
    
    ①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页。
    ②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477页。
    ③[法]罗贝尔·郎卡尔《旅游和旅行社会学》,陈立春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9页。
    ④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①吴馨等修、姚文丹等纂《上海县续志》,转引自黄苇、夏林根编《近代上海地方志经济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30-331页。
    ②米列娜《晚清小说的叙事模式》,见米列娜编《从传统到现代——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74页。
    ①譬如明太祖朱元璋就曾模仿西汉初年的做法,下令“农民之家许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穿绢布。如农民一家但又一人为商贾,亦不许穿绸衫。”转引自石元康《从中国文化到现代性:典范转移?》,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83页。他还曾尝试以国家政权的强制力,采曲严刑峻法打击工商业活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他就下令:“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转引自石元康《从中国文化到现代性:典范转移?》,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83页。
    ②朱寿珊《光绪朝东华录》(第五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013页。
    ③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页。
    ④参见[清]佚名《利害辨》,《申报》1890年7月23日。
    ⑤王韬《王韬日记》,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3页。
    ⑥“莲生去床上与善卿对面躺下,然后说道:‘我请耐来,要买两样物事:一只大理石红木榻床,一堂湘妃竹翎毛灯片。耐明朝就搭我买得来最好。’善卿道:“送到陆里嗄?”莲生道:“就送到大脚姚家去,来哚楼浪西面房间里。”善卿听说,看看蕙贞,嘻嘻的笑道:‘耐教别人去搭耐买仔罢,我勿来买。拨来沈小红晓得仔,吃俚两记耳光哉……蕙贞道:‘洪老爷,耐啥见仔沈小红也怕个嗄?’善卿道:‘啥勿怕!耐问声王老爷看,凶得来!’蕙贞道:‘洪老爷,谢谢耐,看王老爷面浪照应点倪。’”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
    ①“汤啸庵、洪善卿齐说道:‘有闲话说末哉,实概样子,耐小红也犯勿着口宛。’……洪善卿不待说完,即拦说道:‘王老爷不过昨日夜头来哚张蕙贞搭吃仔台酒,故歇原到该搭来哉唍。’……汤啸庵接说道:‘张蕙贞哚末坍仔台哉,王老爷原到该搭来,耐沈小红场面也可以过得去哉。’……汤啸庵微笑道:‘故也无啥那价。王老爷原来里,衣裳头面原教王老爷办得来,债末教王老爷去还清仔,阿是才舒齐哉唍?’……洪善卿插口说道:‘王老爷也叫瞎说!堂子里做个把倌人,只要局帐清爽仔末是哉。倌人欠来哚债,关客人啥事,要客人来搭俚还。老实说,倌人末勿是靠一个客人,客人也勿是做一个倌人。高兴多走走,勿高兴就少走走,无啥多花枝枝节节口宛!’”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7-69页。
    ②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83页。
    ③善卿复寻思多时,呵呵鼓掌道:‘有来里哉,有来里哉!’淑人请问其说。善卿道:‘耐要勿管。耐说双玉随便要啥,耐总依俚,阿有该句闲话?’淑人说:‘有个。’善卿道:‘我替耐解个冤结,多则一万,少则七八千,耐阿情愿?’淑人说:‘愿个。’善卿道:‘价末才是哉。’淑人请问终究如何办法。善卿道:‘故歇勿搭耐说,等事体舒齐仔,耐也明白哉。’”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40页。
    ④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40页。
    ⑤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41页。
    ①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597页。
    ②[德]格奥尔格·西梅尔《货币哲学》(第三册),于沛沛等译,张亮杰译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83、981页。
    ③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444页。
    ④“翠凤连问几声,推起金花头来道:‘阿是教耐无娒去吃屎?耐倒再要寻开心,做恩客?浞锲牡赡慷?口,嚷道:“诸三姐个无用人,有气力打俚末,打杀仔好哉口宛!摆来浪再要赔洋钱!”……翠凤随手把桌子一拍,道:‘赶俚出去,看见仔讨气!’”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55页。
    
    ①[清]海上看洋十九客《申江陋习》,《申报》1873年4月7日。
    ②王韬《瀛壖志略》,上?偶霭嫔?1989年版,第10页。
    ③李长莉《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5页。
    ④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22页。
    
    ①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23页。
    ②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27页。
    ③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15页。
    ④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15-116页。
    ⑤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170-171页。
    
    ①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208页。
    ②罗岗、王中忱主编《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③朱维铮《音调未定的传统》,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25-126页。
    ①李伯元《海天鸿雪记》,《李伯元全集》(第三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2页。
    ②张爱玲《谈女人》,原载1944年3月《天地》第6期,见张爱玲《张爱玲经典散文》,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62页。
    ③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159页。
    ④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59页。
    ①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1001页。
    ②《九尾龟》第一百五十四回,“郑侍御摇手道:‘你不要看得这般容易。你要知道这班出来的宝贝,大半都是达官贵人的姬妾,出来找些野食吃的,并不是做生意的妓女。见了男子,先要他自己看中了这个男子,方才肯和他款洽。若是他看不中意,略坐一坐起身便走,休想留得做他。所以这个看得中看不中的问题,男人是没有主权的……秋谷呆了一呆道:‘照如此的说起来,我们这个钱花他做什么,那有出了银钱在外面寻开心的大爷们,倒反要受他们鉴赏的道理?’”见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977-978页。
    ③[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
    ④杨联芬《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⑤[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7页。
    ①夏济安在述及这批小说时,曾言道:“这种书的缺点是:作者对道没有什么新的认识,只是暗中在摇头叹息‘人心不古’,他们对于经济、社会变迁,也没有什么认识,只是觉得在变,他们不知道,也不care to know为什么有这个‘变’。他们自命揭穿‘黑幕’,其实注意的只是表面。他们的长处是对于mores大感兴趣,当事人的服装,生活情形,物价等记录得很详细,可能也很正确。”夏志清辑录《夏济安对中国俗文学的看法》,参见《夏济安选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07页。
    
    ①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中国小说的叙述形式与中国文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26页。
    ②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8页。
    ③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8页。
    ①陈平原先生在论及清末民初中国小说叙事模式转变的特点时曾说:“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基于两种合力:第一,西洋小说输入,中国小说受其影响而产生变化;第二,中国文学结构中小说由边缘向中心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吸取整个中国文学的养分因而发生变化。”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页。
    ②[明]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转引自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93页。
    ③[明]无碍居士《〈警世通言〉叙》,转引自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76页。
    ④[明]天绿馆主人《〈古今小说〉叙》,转引自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73页。
    ①[清]静恬主人《〈金石缘〉序》,转引自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91页。
    ②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2页。
    ③警梦痴仙《〈海上繁华梦〉自序》,转引自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35-1236页。
    
    ①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238页。
    ②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825页。
    ③吴趼人《〈海上名妓四大金刚奇书〉序》,《吴趼人全集》(第六卷),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378页。
    ①[美]韩南《中国白话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0页。
    ②[美]韩南《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徐侠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页。
    ③[美]王德威《“说话”与中国白话小说叙事模式的关系》,见《想象中国的方法》,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83页。
    ④[法]罗兰·巴特《S/Z》,理查德·米勒译,Hill & Wang1974年版,第25页。转引自宋若云《如何讲述——试论拟话本的叙事特点》,《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1期,第17页。
    ①[美]王德威《“说话”与中国白话小说叙事模式的关系》,见《想象中国的方法》,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89页。
    ②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13页。
    ③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6页。
    ①吴趼人《海上名妓四大金刚奇书》,《吴趼人全集》(第六卷),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563-564页。
    ②吴趼人《海上名妓四大金刚奇书》,《吴趼人全集》(第六卷),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394页。
    ③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888-889页。
    
    ①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785-786页。
    ②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23-24页。
    ③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64页。
    ④吴趼人《海上名妓四大金刚奇书》,《吴趼人全集》(第六卷),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509页。
    
    ①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32页。
    ②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4页。
    ③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910-911页。此外,小说在第一百四十四回,说书人继续介绍天津堂子里的告假制度和应局的规例。参见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917-918页。
    ①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中国小说的叙述形式与中国文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50页。
    ②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一比较叙述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页。
    ③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中国小说的叙述形式与中国文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49页。
    ④宋若云《如何讲述——试论拟话本的叙事特点〉,《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1期,第20页。
    ⑤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1页。
    ⑥“少牧问:‘方才来的客人是哪一个?’如玉说:‘他姓赵,是书场上新做的一户生客。’少牧不再问了,岂料又是作对的潘少安到来,少牧那里得知?”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105页。
    ⑦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105页。
    ①吴趼人《海上名妓四大金刚奇书》,《吴趼人全集》(第六卷),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510页。
    ②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27页。
    ③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33页。
    
    ①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746-747页。
    ②[英]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王峻岩等译,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页。
    ①[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58-159页。
    ②转引自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7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书编辑委员会编《小说美学经典三种》,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80页。
    ④详细情况可参见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8-99页。
    ⑤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74—175页
    ①[法]阿兰·罗布—格利耶《新小说》,崔道怡等编《“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下册),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第522页。
    ②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2页。
    ③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2页。
    
    ①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3页。
    ②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2页。
    ③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36页。
    ④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36页。
    ⑤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84页。
    ①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8-59页。
    
    ①徐岱《小说叙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0页。
    ②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2页。
    
    ①孙家振《海上繁华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107页。
    ②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240-241页。
    ③漱六山房《九尾龟》,荆楚书社1989年版,第241页。
    
    ①[清]李渔《闲情偶寄》,单锦珩校点,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43页。
    ②徐岱《小说叙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9页。
    ③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9-70页。
    ④张爱玲《国语本〈海上花列传〉译后记》,《海上花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636页。
    ①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95页。
    ②张爱玲《国语本〈海上花列传〉译后记》,参见张爱玲《海上花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637页。
    ③张爱玲《国语本〈海上花列传〉译后记》,参见张爱玲《海上花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637-638页。
    ④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06页。
    ⑤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10页。
    ⑥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02页。
    ⑦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03页。
     ①李伯元《海天鸿雪记》,《李伯元全集》(第三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68页。
    ①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1—32页。
    ①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308页。
    ②关于海派狭邪小说终结的问题,汤哲声先生在《海派狭邪小说:中国清末小说的终结者》一文中,着重从清末小说的价值观、美学观的角度论述了它衰亡的原因,见解独到深刻。文章详见《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4期。介于此,本节中,笔者不拟重复,而是侧重从艺术性的失落和类型意义的消失这两个角度,对此一文学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③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28页。
    ④[美]W·C·布斯《小说修辞学》,华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11页、第136页。
    ①寅半生《小说闲评叙》,载《游戏世界》第1期,参见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00页。
    ①张爱玲《谈看书》,张爱玲《张爱玲经典散文》,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335-336页。
    ②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参见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3页。
    ③程公达《论艳情小说》,参见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80页。
    ④梁启超《告小说家》,参见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11页。
    ①阿英《晚清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5页。
    ②参见魏绍昌《〈繁华梦〉非李伯元著作考》,魏绍昌编《李伯元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471页。
    ③诞叟《梼杌萃编》,秋谷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39页。
    ④陈平原《小说史: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60页。
    ⑤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52页。
    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52页。
    ⑦汤哲声《海派狭邪小说:中国清末小说的终结者》,《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4期,第217页。
    ⑧不仅是在叙述内容上,海派狭邪小说创作深受谴责小说的影响,在叙述风格上,后者也“直露无隐”的风格也影响到海派狭邪小说的创作,如《梼杌萃编·缘起》中,诞叟称:“觉得他笔墨虽不甚佳,却于这‘财’、‘色’二字的正面反面,旁面侧面,赏灯下等,明处暗处,阐发的淋漓尽致,无微不显,无隐不彰。”见诞叟《梼杌萃编》,秋谷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缘起第3页。作者甚至以“禹”、“铸”、“鼎”、“温”、“燃”、
    ①陈平原《小说史: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16页。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25页。
    ①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307页。
    ②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34页。
    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35页。
    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38页。
    ⑤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38页。
    ⑥这一点鲁迅先生也有所暗示,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中,他明确地说“作者对于妓家的写法凡三变,先是溢美,中是近真,临末又溢恶。”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308页。
    ⑦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272页。
    ⑧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一九五五级《中国小说史稿》编辑委员会,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353-354页。
    ①秦瘦鸥《小说纵横谈》,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第74页。
    ②雷勇《狭邪小说的演变及其创作心态》,《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第60页。
    ③关爱和《19世纪侠妓小说流行的成因与主题模式》,《河南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第8页。
    ④关爱和《19世纪侠妓小说流行的成因与主题模式》,《河南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第9页。
    ⑤袁进《略谈〈海上花列传〉在小说城市化上的意义》,《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4期,第162—163页。
    ①樊祥鹏《近代上海狭邪小说与都市性》,《上海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30—34页。
     ①孔另境《中国小说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25页。
    
    ①据樽本照雄先生考证,《海上尘天影》最早的版本应为1894年小石印本,1896年王韬为这部小说作序时应为此书的再版,详见氏著《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221页。
    ②详见韩南《〈风月梦〉与青楼小说》,《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25页。
    ②[清]栖霞居士《〈花月痕〉序》,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4页。
    ③[清]栖霞居士《〈花月痕〉序》,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5页。
    ④[清]灵岩山樵《〈九尾狐〉序》,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34页。
    ①[清]金湖花隐《〈青楼梦〉序》,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8页。
    ②[清]幻中了幻居士《〈品花宝鉴〉序》,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09页。
    ③[清]金湖花隐《〈青楼梦〉序》,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7页。
    ④[清]觉罗炳成《冉阝罗延室笔记》,孔另境《中国小说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25页。
    ⑤胡适《〈海上花列传〉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30页。
    ⑥傅懋勉《〈海上花列传〉的艺术成就及胡适对于本书的歪曲》,《云南大学学报》,1957年第3期,第46页。
    
    ①[法]琼.杜瓦尔《九尾龟是色情文学还是“暴露小说”》,《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第110页。
    ②[美]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5页。
    ③[美]韩南《〈风月梦〉与青楼小说》,《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81页。
    ①裴效维《狭邪小说和〈海上花列传〉》,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近代室《中国近代文学百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版,第234页。
    ②杜志军《近代狭邪小说兴起原因新探》,《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3期,第218页。
    ③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一九五五级《中国小说史稿》编辑委员会,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353页。
    ④关爱和《19世纪侠妓小说流行的成因与主题模式》,《河南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第4-5页。
    ⑤张俊《清代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38页。
    ①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307页。
    ②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307页。
    ③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一九五五级《中国小说史稿》编辑委员会,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355页。
    ④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270页。
    ⑤陈则光《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8页。
    ⑥张炯等主编《中华文学通史》(第五卷),华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28-229页。
    ⑦张炯等主编《中华文学通史》(第五卷),华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28-229页。
    ⑧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27页。
    ⑨赵景深《〈品花宝鉴〉考证》,王俊年《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1919—1949)小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74页。
    ①周作人《书房一角》,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63—164页。
    ②周绍良《〈品花宝鉴〉成书的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近代文学研究组《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1949—1979)小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页。
    ③周绍良《〈品花宝鉴〉成书的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近代文学研究组《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1949—1979)小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
    ④周绍良《〈品花宝鉴〉成书的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近代文学研究组《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1949—1979)小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5页。
    ⑤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第241页。
    ⑥尚达翔《说〈品花宝鉴〉》,《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3期,第180—189页。
    ⑦[清]石函氏《〈品花宝鉴〉序》,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1页。
    ⑧陈新《魏秀仁的生平及著作考》,《文学评论丛刊》(1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06—213页。
    ⑨官桂铨《读〈魏秀仁的生平及著作考〉》,《文学评论》,1983年第3期,第132—134页。
    ①容肇祖《〈花月痕〉的作者魏秀仁传》,王俊年《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1919—1949)小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0页。
    ②尚达翔《魏秀仁和他的哀艳小说〈花月痕〉》,《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4期,第190页。
    ③尚达翔《魏秀仁和他的哀艳小说〈花月痕〉》,《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4期,第192页。
    ④曾宪辉《〈花月痕〉考证之考证》,《文学遗产》,1989年第6期,第96—100页。
    ⑤潘建国《魏秀仁〈花月痕〉小说引诗及本事新探》,《文学遗产》,2005年第5期,第160页。
    ⑥潘建国《魏秀仁〈花月痕〉小说引诗及本事新探》,《文学遗产》,2005年第5期,第159页。
    ⑦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308页。
    ⑧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272页。
    ①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一九五五级《中国小说史稿》编辑委员会,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353—354页。
    ②雷勇《狭邪小说的演变及其创作心态》,《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第60页。
    ③袁进《略谈〈海上花列传〉在小说城市化上的意义》,《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4期,第162页。
    ④樊祥鹏《近代上海狭邪小说与都市性》,《上海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31页。
    ①范伯群《〈海上花列传〉: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开山之作》,《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3期,第14页。
    清史稿赵尔巽等撰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申报(1872年—1905年)上海:上海书店,1982-1987年影印本。
    剑桥中华民国史[美]费正清主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清稗类抄(丛书) [清]徐珂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近代稗海(丛书)荣孟源、章伯锋主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在园杂志[清]刘廷玑著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版。
    钏影楼回忆录包天笑著香港: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版。
    阅世编[清]叶梦珠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随园诗话[清]袁枚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淞隐漫录[清]王韬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锄经书舍零墨[清]黄式权著南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版。
    墨余录[清]毛祥麟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王韬日记[清]王韬著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淞滨琐话[清]王韬著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版。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清]张次溪编纂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
    瀛壖志略[清]王韬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沪游杂记[清]葛元熙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淞南梦影录[清]黄式权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淞南乐府[清]杨光辅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上海小志胡祥翰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上海闲话姚公鹤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上海洋场竹枝词顾炳权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
    退醒庐笔记孙家振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
    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陈无我编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版。
    校邠庐抗议[清]冯桂芬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上海鳞爪郁慕侠著上海:上海书店,1998年版。
    旧上海史料汇编上海通社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
    上海轶事大观陈伯熙编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弢园文录外编[清]王韬著上海:上海书店,2002年版。
    扬州画舫录[清]李斗著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漫游随录[清]王韬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元曲选[明]臧晋叔编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
    红楼梦[清]曹雪芹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花月痕[清]魏秀仁著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女开科传[清]岐山左臣编次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画图缘[清]佚名著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绘芳录[清]西泠野樵著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九尾龟[清]漱六山房著武汉:荆楚书社,1989年版。
    青楼梦[清]俞达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风月梦[清]邗上蒙人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香艳丛书[清]知虫天子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海上尘天影[清]邹弢著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梅兰佳话[清]曹梧冈著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听月楼[清]佚名著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燕子笺[清]佚名著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海上繁华梦[清]孙家振著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版。
    海上花开张爱玲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版。
    海上花落张爱玲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海天鸿雪记[清]李伯元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梼杌萃编[清]诞叟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廿载繁华梦[清]黄小配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九尾狐[清]梦花馆主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才子佳人小说集成(丛书)林辰编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海上名妓四大金刚传奇[清]吴趼人著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品花宝鉴[清]陈森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海上花列传[清]韩邦庆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十尾龟[清]陆士谔著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张静庐辑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版。
    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魏绍昌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
    红楼梦卷一粟编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
    吴趼人研究资料魏绍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李伯元研究资料魏绍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小说丛考赵景深著济南:齐鲁书社,1980年版。
    晚清戏曲小说目阿英著上海: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80年版。
    说苑珍闻陈汝衡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中国近代文论选舒芜等编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孙楷第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小说考证蒋瑞藻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小说史料孔另境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黄霖、韩同文选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小说卷(1919-1949)王俊年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明清小说资料选编朱一玄编济南:齐鲁书社,1990年版。
    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江苏省社科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
    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丁锡根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近代小说大系(史料索引集)魏绍昌等编上海:上海书店,1996年版。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陈平原、夏晓虹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日]樽本照雄编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版。
    中国近代小说编年陈大康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申报馆书目申报馆编《中国近代古籍出版发行史料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书报话旧郑逸梅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晚清营业书目周振鹤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郑振铎著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文学史北大中文系一九五五级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中国文学史复旦中文系一九五五级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中国小说史稿北大中文系一九五五级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美]韩南著台北: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版。
    晚清小说史阿英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小说四谈阿英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小说史孟瑶著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近代文学评林(第一辑)华南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近代文学研究室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郑振铎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明清小说探幽蔡国梁著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胡适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古代小说艺术论发微陈洪著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古代小说艺术论鲁德才著南昌:百花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白话小说史[美]韩南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郭延礼著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民国通俗小说论稿张赣生著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
    从传统到现代——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小说[美]米列娜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晚清小说研究方正耀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管林著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1年版。
    悲壮的沉落关爱和著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小说史:理论与实践陈平原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小说的近代变革袁进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近现代通俗作家评传丛书范伯群主编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小说学通论宁宗一主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音调未定的传统朱维铮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吴福辉著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晚清小说理论颜廷亮著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
    清代小说史张俊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近代白话短篇小说研究[日]小野四平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陈平原小说史论集陈平原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晚清小说史欧阳健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小说史郭箴一著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杨义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想象中国的方法[美]王德威著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超越雅俗——抗战时期的通俗小说孔庆东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形象诗学王一川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范伯群著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上海现代文学史王文英等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文学史学的明清小说研究袁世硕著济南:齐鲁书社,1999年版。
    明清传奇结构研究许建中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近代文学评林(第六辑)华南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近代文学研究室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流变史汤哲声著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陈子展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阿英说小说阿英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文学研究郑振铎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清代小说论稿林薇著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清代后期的世情小说林薇著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近代小说演变史武润婷著青岛: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现代小说雅俗流变与整合徐德明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前工业文明与中国文学栾梅健著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风骚与艳情康正果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美]李欧梵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近代文学的突围袁进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清末民初文化转型与文学王一川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1年版。
    市民、士人与故事:中国近古社会文化中的叙事高小康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李欧梵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晚明与晚清: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陈平原等编著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近现代通俗社会言情小说史谢庆历著北京: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小说研究史黄霖等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文学的中国城乡高秀芹著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明清章回小说流派研究陈文新等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通俗文学十五讲范伯群、孔庆东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小说体式的现代转型与流变季桂起著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美]韩南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明清小说思潮董国炎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想象女性——海派小说(1892—1949)的叙事姚玳玫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宋莉华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晚清狭邪小说新论侯运华著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上海文学通史邱明正等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杨春时、俞兆平主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未完成的现代性李欧梵讲演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生论栾梅健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恋恋红尘——中国的城市、欲望和生活李孝悌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现代中国的小城文化与小城文学熊家良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现代中国文学史钱基博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
    小说面面观[英]福斯特著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
    文学理论[美]雷·韦勒克、奥·沃伦上海:三联书店,1984年版。
    小说修辞学[美]W·C·布斯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崔道怡等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
    叙事美学王泰来编译重庆:重庆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陈平原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叙述学研究张寅德编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当代叙事学[美]华莱士·马丁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小说美学经典三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书编辑委员会编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小说艺术论稿马振方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小说的艺术[捷克]米兰·昆德拉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
    叙事学导论罗钢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苦恼的叙述者赵毅衡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巴赫金文论选[俄]M·巴赫金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叙事学[美]浦安迪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叙事学杨义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叙事艺术逻辑引论董小英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小说的艺术[英]戴维·洛奇著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一比较叙述学导论赵毅衡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比较文学形象学孟华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谭君强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文学与精神分析学王宁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鸦片战争史论文集列岛编北京:三联书店,1958年版
    上海钱庄史料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出卖的上海滩[美]霍塞著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旧上海人口变迁研究邹依仁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上海公共租界史稿蒯世勋等编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江南传教史[法]史式徽著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上海史研究谯枢铭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
    近代上海地方志经济史料选辑黄苇、夏林根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娼妓史王书奴著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
    旧上海娼妓秘史孙国群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上海人口迁移研究张开敏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上海:从开发走向开放张忠民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近代上海城市研究张仲礼主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乐正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绅士张仲礼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外城市知识辞典刘国光主编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城市发展史戴均良主编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陶慕宁著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爱情小说中的两性关系何满子著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张仲礼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上海通史(丛书)熊月之主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明清社会性爱风气吴存存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上海700年(修订本)施宣圆等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老上海四马路胡根喜著北京: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李长莉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旧上海租界史话薛理勇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晚清社会风尚研究孙燕京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危险的愉悦:二十世纪上海妓女问题与现代性[美]贺萧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上海春秋曹聚仁著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
    西方的没落[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编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丹尼尔·贝尔著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影响的焦虑[美]哈罗德·布罗姆著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东方学[美]爱德华·W·萨伊德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版。
    现代主义[英]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詹·麦克法兰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共产党宣言[德]马克思、恩格斯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文明历史的脚步——韦伯文集[德]马克斯·韦伯著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中国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德]恩格斯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朱立元、李钧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 [德]马克思、恩格斯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消费文化读本罗岗、王中忱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现代性基本读本汪民安等编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货币哲学[德]格奥尔格·西梅尔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杨光辉等编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新闻事业史谷长岭、俞家庆编著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87年版。
    商务印书馆九十年蔡元培等著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徐载平等著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
    上海近代报刊史论秦绍德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申报的兴衰宋军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上海新闻史马光仁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鲁迅全集鲁迅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郑逸梅选集郑逸梅著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半农杂文刘半农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张爱玲经典散文张爱玲著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张看张爱玲著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版。
    章培恒《〈海上花列传〉与其以前的小说》,载《明清小说研究》第1辑,1985年。
    杜志军《近代狭邪小说兴起原因初探》,载《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3期。
    汤哲声《海派狭邪小说:中国清末小说的终结者》,载《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4期。
    [美]韩南《〈风月梦〉与青楼小说》,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袁进《略谈〈海上花列传〉在小说城市化上的意义》,载《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4期。
    范伯群《〈海上花列传〉:现代通俗小说开山之作》,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3期。
    栾梅健《“溢恶型”狭邪小说的历史价值及文学的现代性起源》,载《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
    杜志军《从红楼到青楼——近代前期狭邪小说与〈红楼梦〉之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7年。
    韩宗完《论近代狭邪小说》,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